浅析教育扶贫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育扶贫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育扶贫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文章作者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综合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送课到田间地头,实施多策并举,双管齐下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标签:贫困户;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一、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知识能改变命运,贫困户需要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改变贫困面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更新劳动观念和掌握技能。以“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为民惠民”为服务宗旨,学校在扶贫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同时,要让贫困户明白,扶贫不仅要靠自己,靠劳动,告诉他们天道酬勤,要有信心、有动力,而且要有长远的打算,鼓励其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精准的脱贫计划,进行可持续发展。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多策并举,双管齐下

1.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指的是通过调查了解贫困户家里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有侧重点地进行授课。例如,某贫困户家里種的是西瓜,笔者就联合这部分贫困生学员,重点向他们介绍西瓜从育苗、嫁接、施肥到授粉以及后期的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种植户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做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效果也比较好。通过这一举措使他们真正地掌握一技之长。

2.因地而异

因地而异是根据贫困户的分布情况大致划分区域,成立学习小组。因为,如果把贫困户都集中到学校学习,不仅会耽误他们的农活,而且在食宿、交通等方面还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时间长了,必然会产生消极的思想,与我们的扶贫策略相悖,怎么办?他们来不了,我就下去。田间地头就是我的教室,地里的庄稼、果树就是我的教学器材,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到水肥管理,从疏花疏果到优质高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你有所得,我有所获,彼此都收获满满。

多策并举,双管齐下,除了可以定期到他们集中的地方进行辅导,也可以在事先安排的学习时间内,由学习小组轮派一两个代表到校参加学习,回到家里以后,由到校参加学习的学员负责向本小组的成员讲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节省了来往的交通费、生活费,还不会耽误大部分学员家里的农活,比较经济实用。

3.因时而异

因时而异是指根据时令和物候的变化,恰当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在农闲的季节、天气差、不适合田间劳作的时候多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安排学习,如此,基本上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起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流程[1]。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实用性

贫困户需要的是专业技能,而不是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植物生产技术理论专业课程在内容安排上要以实用为主,坚持够用为原则。同时,要以实践为主,多为他们安排一些实训类内容,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的能力,确保其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与生产实践能力完美结合,帮助他们全面掌握果树生产的基本技能[2]。同时要注意紧密联系生产及学科发展动态,不断补充教材之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在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及技术的基础上,注意增加国内外产业和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新进展。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电话、网络正一步一步走入农村家庭,除了常规的面对面的教学,笔者还建立了学习QQ群和微信群,利用网络和贫困户进行交流,他们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学习。通过这一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学习时间和费用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能摘掉贫困的帽子,早日奔向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娄晓鸣,王化坤,袁卫明,等.高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1(9):68-69.

[2]黄海生,傅秀红,胡子有,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学学报,2013(10):7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