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维观测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u
B
+
+

A L
x
C
y
B
+ + +
∫ A-LC
ˆ x
观测偏差
引入反馈之后,观测偏差状态方程为:
ˆ x ( A LC) x, x(0) x0 x0 x0
很容易得到它的零输入响应关系式为:
~(t ) e( ALC )t ~ , t 0 x x0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L来改变A-LC,使得x 既:
基于对偶原理,(A,C)能观测性等价于(AT,CT)能控性。由此, 并利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极点配置定理,即可得结论。
4.7、全维观测器综合算法
给定条件: 给定完全能观测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被观测系统
x Ax Bu, x(0) x0 , t 0 y Cx
其中, A nn , B n p , C qn
i ( A BK ) * , i 1,2,...,n i
的q×n状态反馈矩阵 K 。其中, () 表示所示矩阵的特征值。 Step3:取 L K T Step4:计算(A-LC)
Step5:所综合全维观测器为:
ˆ ˆ x ( A LC) x Bu Ly
~ x x =0, ˆ
ˆ lim x (t ) lim x (t )
t t
全维观测器渐近等价条件
[全维观测器渐近等价条件]:
对于前面图中所示结构n维全维状态观测器,存在n×q反馈 矩阵L使成立:
ˆ lim x (t ) lim x (t )
t t
充分必要条件是被观测系统∑不能被观测部分为渐近稳定,充分 条件为被观测系统(A,B,C)完全能观测。
ˆ lim x (t ) lim x (t )
t t
ˆ ˆ 并且,称 状态 x 为被观测系统∑状态x的重构状态,所 ˆ 构造系统 为被观测系统∑的一个状态观测器。
状态观测器的直观说明
u B + + ∫ x C y

A
ˆ x
状态观测器
ˆ
3、状态观测器的分类
从功能角度
ˆ lim x (t ) lim x (t )
t t
通过复制得到的观测器直观图
u
B + + A ∫
x
C
y

B
+

ˆ x
ˆ y
C
+
A
观测偏差
我们定义观测偏差为:
~ xx ˆ x
容易得到观测偏差状态方程:
x Ax x(0) x0
从状态方程,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在这种情况下要使
~ x x ,即 lim x(t ) lim x(t )是不受我们控制的。 ˆ ˆ x t t
ˆ 引入 L( y y ) 反馈
u B + + ∫ x C y

A
L + -
ˆ y
C
B
+ +
+
∫ A
ˆ x
4.4、全维观测器状态空间描述
引入反馈后的全维状态观测器,状态空间描述为: ˆ ˆ ˆ x ( A LC) x Ly Bu x(0) x , ˆ
Bo , Co
(5.83) 为能观子系统;
x 式中, xo 为能观子状态; o 为不能观子状态; Ao , Ao , B2 , 0 为不能观子系统。
T
T ˆ ˆ 垐 (2)构造状态观测器 。设 x xo , xo 为状态x的估值,L L1, L2 为调节 x 渐 近于x的反馈增益矩阵。于是得观测器方程:
全维状态观测器
1、观测器提出的工程背景和应用面向
(1)状态反馈在功能和实现上的矛盾
状态观测器的提出,概括的说,主要是为了解决状态反馈在性能上 的不可替代性和在物理上的不能实现性的矛盾。基于解决控制工程中出 现的这类矛盾的需要,推动了状态重构问题的研究,并最终导致状态观 测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解决状态反馈物理构成的途径
从功能角度,可把观测器分为状态观测器和函数 观测器。
从结构角度
从结构角度,可把观测器分为全维观测器和降维 观测器。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全维状态观测器。
4、全维状态观测器:综合方案Ⅰ
我们考虑n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被观测系 统:
x Ax Bu
y=Cx

x(0) x0
t≥0
其中, A
从控制理论的角度,获取系统状态信息以构成状态反馈的途径之一 是对受控系统状态进行重构。这种途径的思路是,采用理论分析和对应 算法的手段,导出在一定意义下等价于原状态的一个重构状态,并用重 构状态代替真实状态组成状态反馈。
2、状态重构的实质
状态重构的实质是,对给定确定线性时不变被观测 系统∑,构造与∑具有相同属性的一个系统即线性时 ˆ 不变系统 ,利用∑中可直接量测的输出y和输入u ˆ ˆ ˆ x 作为 的输入,并使 状态或其变换 在一定指标 提法下等价于∑状态x。等价指标的提法通常取为渐 近等价,即
(1)判能观 C Nwenku.baidu.com , 满秩。 AC
ˆ 由于1,=- ,10 10 2 ˆ 观测器特征多项式: ( ) I ( A LC ) f
l1
l2
1
6
2 (6 l1 ) 6l1 l2
举例
ˆ 期望f * ( ) ( 10)( 10) 2 20 100 14 比较得,l1 14, l2 16, L 16


求:
对所综合方案Ⅰ全维观测器,指定一组期望特征值
* * { 1 , 2 ,...,n } *
计算步骤
Step1:计算对偶系数矩阵
A AT , B C T
* * * Step2:对 ( A, B ) 和期望特征值组 {1 , 2 ,...,n } ,采用极点配置算法,计 算使
Ao t 0
t
(5.89)
证明:
( A L C )t 由于 lim e o 1 o 0 ,因此仅当 t
lim e Ao t 0
t
(5.90)
ˆ 成立时,才对任意 xo (0) 和 xo (0) 有:
ˆ lim( x0 x0 ) 0
t
Ao t
(5.91)
而 lim e 0 和 Ao 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等价。只有当∑=(A,B,C)的不能观子 t ˆ 系统渐近稳定时,才能使 lim( x x) 0 。定理等证。 t
举例
1 例:设受控系统的传递 函数为G0 s) ( , 设计实现 S ( S 6) 这个反馈的全维观测器设其极点为 10,10 ( )。
0 1 0 x x 1u 解: 0 6 y 1 0x
举例
设计全维观测器的 L l1 选取L l2
证明
证明: (1)设∑=(A,B,C)不完全能观,可进行能观性结构分解。这里,不妨设 ∑=(A,B,C)已经具有能观性分解形式。即
x A x o ,A o xo A 21 0 Bo , B ,C Co , 0 Ao B2
(5.85)
证明
ˆ (3)确定使 x 渐近于x的条件。
由上式,得:
垐 x0 x0 ( Ao L1Co )( x0 x0 ) 垐 x0 x0 ( A21 L2Co )( x0 x0 ) Ao ( x0 x0 )
(5.86)
(5.87)
由(5.83)可知,通过适当选择 L1 ,可使得 ( Ao L1Co ) 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 部,因而有:
全维观测器方程 ˆ ˆ x ( A LC ) x Ly bu 14 1 14 0 ˆ x y u 16 6 16 1
垐 lim( x0 x0 ) lim e( Ao L1Co )t [ x0 (0) x0 (0)] 0
t t
(5.88)
同理,有式(5.87)可得其解为:
垐 x0 x0 e [ x0 (0) x0 (0)] e Ao (t ) ( A21 L2Co )[ x0 (0) x0 (0)]d
ˆ ˆ ˆ x Ax Bu L( y Cx)

(5.84)
ˆ ˆ x ( A LC) x Bu LCx
证明
~ ˆ 定义 x x x 为状态误差矢量,可导出状态误差方程:
x0 x0 ˆ xx x ˆ ( A LC ) x x x 0 0 ˆ ˆ ( Ao L1Co )( x0 x0 ) 垐 Ao ( x0 x0 ( A21 L2Co )( x0 x0 )
nn
, B
n p
, C
qn
,状态x不能直
接量测,输出y和输入u是可以利用的。
4、全维状态观测器:综合方案Ⅰ
对于n维被观测系统∑,我们构建其状态观测器的方法是:
基于被观测系统∑的系数矩阵A,B,C,按∑相同结构建立 ˆ 一个复制系统 。只要让他们的状态在一定的指标提法下等 价,既:
4.6、全维观测器极点配置
对于前面图上所示结构n维全维状态观测器,存在n×q反馈 矩阵L可任意配置观测器全部特征值,即对任给n个期望特征 * * 值 { 1 , 2 ,...,n } 可找到n×q矩阵L使成立: *
i ( A LC) , i 1,2,...,n
* i
充分必要条件为被观测系统(A,C)完全能观测。 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