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册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全册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全册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全册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研说人:田茂利各位老师,上午好,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课标《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中国古代史有九大学习主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三、统一国家的建立;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八、科学技术;九、思想文化。

前七个主题内容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相一致,组成七个单元;第八、第九两个主题分别归至各自相关的单元中。

新版教科书将这七个单元分布在两册书中,由此构成上册四个单元,下册三个单元。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说教材(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编者意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编者把历史教科书编成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册书按课程标准分为3个单元22课。

4节活动课,分别穿插在有关内容的课后。

(二)、说教材的结构特点1、教材的结构主要由写给同学们(前言)、目录、主体课文、主题活动、附录构成。

其中“写给同学们”主要简介一下编者的意图。

主体课文实际上也就是每单元的课标要点。

主题活动即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科书后面,除列有大事年表外,还附录了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和探索。

2、历史新教材几个突出特点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注重教材的启发性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三)、说教材内容分析说教材内容分析及处理七年级下册三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三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是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历史教材。

本教材包含了七个单元,分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的成立、古代中国的变革、文化交流与融合、世界古代文明、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二、教学目标1.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古代中国的成立- 了解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掌握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3. 古代中国的变革-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章制度;- 掌握战国七雄的兴衰变迁;- 了解秦始皇的统一中国。

4. 文化交流与融合-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唐朝时期的开创性举措;- 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 世界古代文明-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变迁;- 掌握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变迁。

6. 世界近代史-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科学革命的基本内容;- 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7. 世界现代史-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掌握二战时期的重要事件;- 了解当代世界的格局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与概念;- 设计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原始文献和相关资料,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历史展览和观摩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历史的魅力;-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评估- 采用阶段性测验和小组项目评估,掌握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进展;- 定期进行组织性评估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注重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思考质量等方面。

五、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每周进行两课时的历史课程,共需约16周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授课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 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一、本教材简要分析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共22课。

(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讲的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共3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重点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其生活状况。

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 有比较全面的材料(化石材料)来揭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可以使学生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都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文化,北方以粟为主(以半坡为代表),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以河姆渡为代表)。

教材分别介绍了南北不同的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他们发展的高度(包括他们的房屋建造等等)。

第3课《华夏之祖》。

这一课吸收了考古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国境内在五六千年以前,东西南北中各地都有相当高度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在起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通过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原始文化汇合汇聚在一起,然后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

;(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二单元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1)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七年级学生不易理解,主要让他们知道,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国家的过程中,原先通过原始民主方式(禅让制)来更替领导权的方式变化了,变成了世袭制,再加上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国家产生了。

在夏商周更替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需要把握的,那就是宗法制度。

(2)本单元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社会变革。

(三)、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三单元设置的课程比较多,但是重点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以及它的发展和巩固。

有关秦朝建立的问题,关键是,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在文化上的各种统一措施,不仅在当时的秦朝,实际上对以后整个中国的走向,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秦朝时间不长,二世而亡,推进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任务就落到了汉朝。

汉初充分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这可以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时期的一些政策上体现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一套历史学科教材,适用于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

该教材以历史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编写,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时期。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其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4.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华文明的起源:介绍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包括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夏、商、西周的更迭: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历史演变和制度建设。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4.秦汉的统一:介绍秦汉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5.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历史。

6.隋唐的繁荣与开放:介绍隋唐时期的盛世景象和开放政策,以及其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创新。

7.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宋元的兴衰:介绍五代十国和宋元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政治变革。

8.明清的盛衰与近代前夜:介绍明清两朝的统治和近代前夜的社会变革。

四、教学方法本册教材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历史场景或事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其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5.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自主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按照历史时期的发展顺序编排内容。

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章节,包括概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整体结构合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掌握各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差异,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本册教材包括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包括各时期的历史年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成果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四、教材难易程度本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中,充分考虑了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一些探究性问题和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五、图表和图片分析本册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些图表和图片包括历史地图、政治制度图解、文物照片等。

通过图表和图片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细节和背景,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作业和活动设计本册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作业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实践能力。

作业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活动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如历史剧表演、历史人物采访等。

这些作业和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师用书的使用建议教师用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本册教材的教师用书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建议,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和方法、教学评估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一部分:课本概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从远古社会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本文将逐单元对这本教材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单元1 人类起源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材通过概述人类的起源、演化和石器时代的生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部分:单元2 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特征以及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影响。

教材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古埃及等地的古代文明。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明的介绍,学生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部分:单元3 奴隶社会这一单元主要探讨了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经济结构和社会层级。

教材通过对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社会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影响。

第五部分:单元4 封建社会本单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封建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教材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六部分:单元5 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汉朝的兴起。

教材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详细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制度和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部分:单元6 南北朝时期本单元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对南北朝时期各朝代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

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
该文档对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进行了分析。

下面
是对该教材的简要概述:
1. 教材概况:该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的新编版,适用于七年
级上学期的学生。

本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历史意
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 教材内容:本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时间线
和主要朝代。

- 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探讨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承
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 中国古代史人物: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其影响。

-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其背
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教材特点:该教材以简洁、科学的方式呈现历史知识,采用
生动有趣的插图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材内容结构严谨,适合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掌握。

4. 教学建议: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
研究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
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该文档只是对新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材的简要分析,
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教材的基本情况,不对具体内容进行总结和引用。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

【独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历史核心素养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7年级教材主要是中国古代史,这段历史比较久远,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影视剧等,对中国古代史有所接触,上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料例如图片、视频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问题探究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时序编排特点,历史地图等教学素材,使用图表类分析、归纳知识及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及学科素养。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主要以北京人为例讲述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一部分简要讲述了早期人类的分布及元谋人,在第二、三部分重点讲述了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

人类是从古猿发展而来,我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北京人是迄今已经发现的猿人化石和相应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考古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之一,在中华文明史前阶段占有重要地位。

四、教学准备1.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完成学习。

2.将本课课件准备好。

3.查看本课目录下自学检测、当堂达标、提升训练试卷。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演示动画地图、播放视频资料,并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三个子目相关内容。

目标2:能够通过《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明确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分布的地理位置,能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元谋人、北京人等遗址位置;初步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对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9课的课文内容,对该课进行教材分析

对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9课的课文内容,对该课进行教材分析

对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9课的课文内容,对该课进
行教材分析
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重难点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视频:《秦兵马俑》
师:视频描述了什么?
生:秦兵马俑。

师:秦兵马俑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生:恢弘、浩大、逼真.....
师: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我们视频中所见到的秦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陪葬坑的一部分,真正的秦始皇陵慕是大到无可想象的。

秦始皇作为秦帝国的创造者,他所创造的秦帝国想必也是疆域广大、气势恢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展示课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

三、情感升华。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剖析:内容剖析: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有四大学习主题,分为四个单元,表达我国太古至南北朝期间的历史。

一、 "中华文明的发源,第一至第三课,是此后代发展的目光来概括原始社会的历史。

主要叙述中国境内太古居民、农耕文化特点和华夏之祖的形成;二、"国家的产生和改革,第四至第九课,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目光对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改革;三、 "一致国家的成立,第十至第十七课,重视于秦汉一致国家成立与稳固的历史。

如《秦王扫六合》指导学生复习前方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为秦实现一致全国打下基础。

剖析并概括秦始皇稳固一致的主要举措,并启迪学生剖析议论每一举措的利害,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秦在稳固政权的同时形成了暴政,为秦末农民起义做铺垫。

指导学生怎样依据史实评论历史人物;四、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二课,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乱的反应,是悲观的,但分裂动乱中又包括一些踊跃的要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交融供给了土壤。

解说官渡和赤壁战斗的经过,剖析输赢的原由及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峙场面形成的原由。

经过对曹操的剖析评论,认识到在评论历史人物时,主要应当看他能否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要求: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源”,解说太古居民和农耕居民,从图表中文字资猜中解读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特点,对照形成表格。

培育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剖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加强民族骄傲感。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改革”,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有名的文明古国;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促使社会的进步;第三个单元“一致国家的成立”,经过本单元学习,要点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对一致多民族国家稳固作出的贡献。

同时,掌握秦汉期间绚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当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自国主义感情,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它有利于拓宽 学生知识面, 使历史更加贴 近生活,并能 提高学生阅读 能力,引发他 们学习历史的 兴趣。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 2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4
5
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
6
小组合作探究法
难点突破途径
学 生 的 收 获
1、在体验中收获乐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整体上把握了中国古代史的线索和史 实。 4、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尝试用历史联系现实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理 想 的 历 史 课 堂
延展度
参与度
亲和度
练习度
理想课堂
整合度
自由度
农耕生活
大汶口居民 半坡居民 山顶洞人
北京人
元谋人
江南开发 七 赤壁之战 年 淝水之战 级 北方民族大融合 历 西晋灭亡 魏晋南北朝文化 史 北方统一 江南开发 上 册 科技
宗教
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
成吉思汗 宋词元曲 活字印刷指 忽必烈与 统一蒙古 南针火药 元朝 司马光《资治通鉴》 节日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君主集权加强 满洲兴起与 清朝建立 明太祖措施 靖难之役 瓦子 衣食住行 南方农业
天文历法 医学
屈原《离骚》 文字
秦末起义 秦的暴政 秦的建立
汉武帝大一统 文景之治 汉武帝战争 汉初和亲 汉元帝和亲
青铜文明
秦王扫六合
中华文化的勃兴
汉匈和战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 张骞通西域
国家的产 生和社会 的变革 中华文 明的起 源
远古居民
统一国家 的建立

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题目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属于史前时期的历史。

现在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我对这章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二、教材处理。

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编写意图:过去教材把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原始社会”或“远古时代”等,这种体例编排会使学生感觉学习目标与自己关系不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现行教材的第一单元定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把遥远的原始人类和文化看作是中华文明的来源,而今天我们仍生活在这个文明中间,这样就拉近了古今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我国原始人类的了解,从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二)、教材内容分析和特点:本单元由3节正课和一节活动课组成,主要讲述我国境内原始居民的生活地域、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原始的民主政治,教材是以原始居民的生活年代、地域分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为线索来编排的。

特点:1.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教材的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3.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4.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5.内容整合更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

(三)、教材体例: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5、设计历史资料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6、设计“动脑筋”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7、设计“练一练”巩固基本知识,活学活用;8、设计“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9、设计“自由阅读卡”,扩大学生知识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ppt课件

理想的历史课堂
延展度
参与度
练习度
理想课堂
亲和度
整合度
自由度
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 能动人 。—— 《庄子 •渔夫 》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惟 贤惟德 ,能服 于人。 刘 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 ,志不 可满。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江南开发 赤壁之战
河姆 渡居 民
农耕生活
大汶口居民 半坡居民
明的起 源
远古居民

历 史
魏晋南北朝文化

淝水之战 北方民族大融合
西晋灭亡
北方统一 江南开发
山顶洞人 北京人
元谋人

宗教 科技
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
宋词元曲
活字印刷指 忽必烈与 南针火药 元朝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 标,也 比漫无 目的地 徘徊的 人走得 快。 —— 莱 辛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 空虚而 平淡无 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 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 大海。 —— 华 梅
前言
目录
附录
主题 活动
主体 课文
单元的结构
1
2
3
主题页
主体课文
主题活动
每课的基本结构1导入框2来自课文34
5
阅读课文
(宋体字)
专栏的文 献资料
(竖排字)
图表
由生动的故 事、传说、 诗歌、民谣 或文物、名 胜古迹等开 篇,然后提 出问题,导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
及重难点
教材背景
本教材是以中国历史为主线的初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和北大等知名专家的编写与评审。

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知,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分析
本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知识点覆盖面广。

文本配图并用,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但内容深度偏浅,难以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

重难点
1. 祖先的迁徙:此部分内容考察地理和历史知识,学生需掌握大陆分裂演变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不同民族的演变和融合。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此部分内容较为繁琐复杂,但极其重要,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并对比分析各制度之间的区别。

3.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部分内容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各时代的文化发展和演变,以及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总结
虽然本教材存在内容深度不足的问题,但仍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教材。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使用课外辅助教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版)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版)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文档为《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的完整版。

该教材主要适用于七年级学生,旨在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本教材的内容概述: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文明的发展介绍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早期人类的狩猎生活和农业的出现。

2.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黄河流域的文明和中华文明的特点。

第二单元:中华古代王朝的兴衰3. 夏朝与商朝介绍夏朝和商朝的历史背景,强调两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4. 周朝的建立和统一探讨周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包括西周和东周的区别。

5.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和各国的兴衰。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6. 儒家思想的兴起探讨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7. 道家思想的兴起介绍道家思想的起源和主要观点,强调其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贡献。

8. 的传入和影响探讨自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9. 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介绍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秦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10. 汉朝的盛世和经济发展探讨汉朝的盛世和对外贸易的兴起,强调汉朝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社会和生活11. 中国古代的分工与社会阶层介绍古代中国的分工制度和社会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士人的地位。

12. 古代中国的宗教与生活探讨古代中国的宗教,包括祭祀、巫术和民间的重要性。

本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希望本教材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提供对中国历史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请注意,本文档是对《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概括,具体教材内容可能会有调整和补充。

建议学生和教师以具体教材为准,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拓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分析
本文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进行分析。

该教材共包含
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主题。

单元一:大秦帝国
本单元介绍了大秦帝国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通过研究,学生
们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帝国,并且理解其对中国历
史的影响。

单元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本单元探索了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特点和贡献。

学生们将了
解古希腊城邦制度、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罗马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

单元三:与古代印度
本单元介绍了的起源、传播和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

学生们将
深入了解的核心思想,以及印度古代社会的结构和制度。

单元四:与阿拉伯帝国
本单元讲述了的创立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学生们将研究到的
基本教义和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单元五:中国古代科技
本单元探索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贡献。

学生们将了解中国
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以及其他重要
科技创新。

单元六:日本和东南亚古代国家
本单元介绍了日本和东南亚古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学生们将
了解到日本古代的山姆拉人、倭寇以及东南亚的古代国家如暹罗等。

通过对以上各单元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七年级下学期
的历史教材所涵盖的内容,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并理解各个历史
事件和主题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结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共分为若干单元,涵盖了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每个单元下设若干课,每课包含若干子目,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教材注重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知识点分布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知识点分布广泛,涵盖了从夏商西周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材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插图和地图的重要性本册教材注重插图和地图的应用,通过大量的插图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地理位置和演变过程。

这些插图和地图对于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历史事件的相互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后习题分析本册教材的课后习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习题的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目标与课程理念的体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授本册教材时,应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材的难易程度总体而言,本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中。

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的阐述比较深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历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历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历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人类重要的记忆和智慧积累。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价值观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历史教材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人教版历史教材分析历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进行论述。

人教版历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历史教育中,人教版历史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

举个例子,在探讨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教材不仅仅提供了简单的事实,还会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影响等多个方面,从而让学生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人教版历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其中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而学习历史正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教学中注重对历史事件中的价值标准的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价值观,不盲目接受一切历史事件,而是在历史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进而触发学生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

另外,人教版历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

人教版历史教材在内容上既注重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扩展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介绍,让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培养对于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和尊重心,增强自己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形成全球意识和文化素养。

总之,人教版历史教材在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价值观和文化素养,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历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更是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个人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分析简介本文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的综合考察,旨在提供对该教材的客观评价和改进建议。

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覆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每个单元都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史背景、人物和事件,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而,教材在一些内容上可能存在时期权重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解读可能相对片面或简略,需要更多的深入探讨和补充材料。

教学方法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然而,教材对于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辅导指导的描述相对不足。

更注重了学生主动研究的方法,但有时可能需要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引导。

教育目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教材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历史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然而,一些更具体的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

教材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全球问题和挑战。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质量,可以考虑以下改进建议:1. 均衡各个历史时期和事件的解读,注重深入探讨。

2.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引导,使得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

3.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培养更广阔的历史眼界和社会意识。

结论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在内容丰富性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但仍有改进空间。

通过均衡历史解读、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改进,可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全册七年级历史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

从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中国古代史有九大学习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三、统一国家的建立;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八、科学技术;九、思想文化。

前七个主题内容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特征上相一致,组成七个单元;第八、第九两个主题为“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部分,分别归至各自相关的单元中。

新课标版教科书将这七个单元分布在两册书中,由此构成上册为四个单元,下册为三个单元。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编者意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编者把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成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题体。

每课用1课时,以便于教学。

课题前设专题单元。

全册书按课程标准分别分为上册4个单元和下册3个单元,分别将22课,分属于各个单元。

上册5节活动课和下册4节活动课,分别穿插在有关内容的课后。

三、说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教法、学法(一)1、教材的结构主要由写给同学们(前言)、目录、主体课文、主题活动、附录构成。

其中“写给同学们”主要简介一下编者的意图。

主体课文实际上也就是每单元的课标要点。

主题活动即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科书后面,除列有大事年表外,还附录了好书推荐和历史学习网站,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和探索。

2、单元的结构主要由主题页、主体课文和主题活动组成。

主题页即单元扉页,展示了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要点和图片。

主体课文就是每一课的内容。

主题活动是匹配这一单元的相关活动课。

3、每课的基本结构1)导入框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课文(宋体字)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力求简明。

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3)阅读课文(楷体字)力求生动活泼,其作用是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

4)专栏的文献资料(竖排字)基本上每课一条。

目的是使学生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等的能力。

5)图表包括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为的是增加学生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浅化教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6)动脑筋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7)注释和注音目的是浅化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8)练一练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9)活动与探究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

10)自由阅读卡设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内容以介绍与课文同一时期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等为主,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涉及的一些问题。

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历史更加贴近生活,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历史新教材几个突出特点1.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教科书里每课都安排了活动与探究,每个单元安排了活动课。

全书后安排了复习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活动课。

通过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概括、想像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组织、协作、访问调查等实践能力的提高。

2.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1)教科书以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或文物、名胜古迹导等,导入新课。

(2)在课文内容上,尽量插入生动的故事,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叙述。

(3)配以大量图片。

书前有彩图,还配有地图和图表等,以增强教科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教材的启发性新教科书的导入框里,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从每堂课开始,就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

新教科书还在课文中间,专设了一系列多层次、多类型的探究性栏目“动脑筋”。

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启发学生自己领悟教科书上的内容。

4.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1)教科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注重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

(2)尽量减少头绪和概念。

(3)尽量减少空洞的议论和结论式的语言,用生动的史实叙述历史,论从史出。

(4)尽量减少需要学生记忆的地名、人名、年代和数字。

(5)课后练习大大减少。

5.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新教科书从导入新课开始,就为学生参与教学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教师可利用这些问题和活动,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6.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在求新的同时,新教材对传统史学的基本内容也给予适当的认可,而不象过去那样以“帝王史学”对待,完全否定。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目标导学法(根据我校倡导的目标导学法,出示学卡、展示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实施合作探究法,运用课文中的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能力)难点突破途径:多媒体辅助法(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分散知识难点,分散教学要求;加强能力培养。

学法:学情分析(思维规律、心理特点、接受水平)采用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说教材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知识和逻辑关系基本知识:本册书叙述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鸦片战争前的历史。

逻辑关系:新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取时间顺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即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又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主题进行叙述。

(二)说教材内容分析及处理七年级上册的四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四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

主要讲述中国境内远古居民、农耕文化特征和华夏之祖的形成。

我在讲解远古居民和农耕居民时,从图表中文字材料中解读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特征,对比形成表格。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比较学生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这一史学基本观点。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科体系,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

我主要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事物导入,如司母戊鼎引出《青铜文明》;成语引入《春秋战国纷争》;这样导课,学生熟知,有话讲,也有兴趣学。

并且注重历史的演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学过百家争鸣后,建议学生讨论一下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那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在这一单元学生重点掌握这一时期科技、思想文化成就,体会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

如《秦王扫六合》用谈话法来指导学生复习前面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为秦实现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分析并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并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每一措施的利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秦在巩固政权的同时形成了暴政,为秦末农民起义做铺垫。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史实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重点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作出的贡献。

同时,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

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

在讲《三国鼎立》时,由电影片段《三国演义》导入新课。

讲解官渡和赤壁战役的经过分析胜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评价,认识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本单元主要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开发及本时段的文化成就。

七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

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联系上册学过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了解从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到元朝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新的民族----回族;掌握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本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通过学生自学、绘制表格,了解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

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发展以及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一方面突出明清时期对我国历史主要贡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如明清加强专制,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同时又突出明清时期社会危机,如抗击外来侵略、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

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由于明清距离我们较近与明清时期有关文艺作品较多,在讲课时应当充分利用,以激发学生兴趣。

如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时利用影视资料《康熙大帝》来导入。

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以及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事迹和明清时期文化成就。

(三)教材整合为了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知识专题,可以对教材适度整合。

如历代王朝的更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外交往;科技、思想文化;民族融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