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无锡市玉祁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江苏省无锡市格致中学2015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题
A 、倾倒液体B 、测定溶液pHC 、称取7.56gNaOHD 、稀释浓硫酸浓硫酸pH 试纸 纸片 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阶段性反馈初三化学 2015.3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12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15分)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B .用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C .用烧碱溶液浸泡树叶,制作“叶脉书签”D .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2.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图中A 、B 、C 、D 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紫色 B 、蓝色 C 、红色 D 、无色3.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H 2SO 4 Na 2O CaCl 2 COB 、HCl NaOH CuSO 4 P 2O 5C 、KOH HNO 3 O 2 SO 3D 、Mg(OH)2 CuSO 4 NaCl CO 2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 )A .烧碱 Na 2CO 3 盐B .酒精C 2H 5OH 氧化物C .熟石灰 Ca(OH)2 碱D .盐酸 NaCl 酸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变大的是A 、浓盐酸B 、浓硫酸C 、烧碱D 、氯化钠7.下列物质,可以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A 、AlCl 3B 、Fe 2(SO 4)3C 、CuCl 2D 、AgNO 38.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 .食盐B .硝酸铵C .蔗糖D .熟石灰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遇石蕊试液变蓝色B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C .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产生D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10.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如下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水物质肥皂水食盐水唾液柠檬汁洗涤剂pH 10.2 7.0 6.8 2.5 12.2A 洗涤剂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B 肥皂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C 食盐水是中性物质D 柠檬汁的酸性比唾液弱11.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下列关于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B、醋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1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
【解析版】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1分)下列溶液中溶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生理盐水B.石灰水C.酒精溶液D.稀硫酸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有机物的特点是:是化合物,含有碳元素.解答:解: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属于无机物;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属于无机物;C.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酒精,酒精为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溶质是硫酸,属于无机物.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识别有机物的方法问题,可以依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2.(1分)下表是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营养成分/100g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C 钙镁钠锌7.6g 7.8g7.4g 18mg 201mg 18.2mg 30.8mg 8.1mgA.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油脂、蛋白质B.肉类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C.上表中缺少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无机盐D.钙、钠、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可根据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素的生理作用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营养素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正确.B、肉类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故选项错误.C、六大营养素是指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上述表中没有提及水,故选项错误.D、钙、钠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掌握六大营养素的种类、生理作用、食物来源以及缺乏症就可准确解答此类题目.3.(1分)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生成的是()A.铁B.铜C.氧化铁D.苛性钠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判断下列物质能否与盐酸发生反应,若能反应还需要判断反应是否能产生气体.解答:解:A、根据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所以锡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故A正确;B、根据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后,银不能与盐酸反应;故B不正确;C、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产生;故C不正确;D、氧苛性钠能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产生;故D不正确;故选A.点评: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产生的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单质与碳酸盐.4.(1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有无色变成蓝色C.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会有红色物质生成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有无色变成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个数为()A. 3 B. 4 C. 5 D. 6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据胶头滴管的使用、铁丝燃烧时的注意事项、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气体干燥时的注意事项、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要领是“悬空,竖直”,胶头滴管不能进入试管,更不能碰触试管内壁,故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避免高温溅落物把集气瓶底炸裂,故错误;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图示操作正确;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在稀释浓硫酸时将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因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会沸腾产生危险,故操作错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时应该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操作错误;测pH值的方法: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而不可以直接将PH试纸放在溶液中,故错误;故共有5个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6.(1分)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C.单质中一定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只要有氧气存在物质就能燃烧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C、根据单质的定义及含一种元素的物质的种类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解答:解: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酸碱中和反应,错误;B、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正确;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是一种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故错误;D、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有氧气存在、达到着火点、属于可燃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答案:B点评:掌握常见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7.(1分)如图为某元素的一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该微粒是阳离子D.该微粒具有稳定结构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某元素的一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为铝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某元素的一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该粒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某元素的一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1分)在实验室中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固体氢氧化钠B.新鲜的生石灰C.浓硫酸D.稀硫酸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据此解答.解答:解:A、固体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错误;B、新鲜的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错误;C、浓硫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正确;D、稀硫酸不能用作干燥剂,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干燥剂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注意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9.(1分)下列有关生活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雨水B.可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甲醛溶液用于食品保鲜D.灼烧闻气味区分蚕丝和棉纱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酸雨的含义进行解答;B、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解答;C、根据甲醛有毒解答;D、根据蚕丝的成份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解答.解答:解:A、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故错误.B、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一般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C、甲醛有毒,同时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影响蛋白质的质量,故错误;D、蚕丝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纱燃烧时无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法正确.答案:D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10.(1分)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70.0gC.一个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0D.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所以镱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因此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73.0,故B 错误;C、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镱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0,最外层电子数不是70,故C错误;D、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镱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0,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信息的认识,学生应明确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能根据名称判断元素的类别.11.(1分)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石灰石与稀盐酸B.氧化铜与硫酸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D.稀盐酸与烧碱溶液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解答:解: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盐与酸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B、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物是盐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1分)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净化水的程度最高的是()A.过滤B.蒸馏C.吸附D.沉淀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对比分析,判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解答:解:A、通过过滤而除去了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但对于可溶性杂质过滤并不能除去,所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B、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C、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等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进行吸附,从而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及异味等,水中还含有一些杂质,净化程度不能达到最高.D、通过沉淀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高.故选:B.点评: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13.(1分)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C粉(CuO):加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C 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烘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2015届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1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稀释10%NaOH和10% H2SO4B.向相等质量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酸加水稀释pH值升高,碱加水稀释pH值降低考虑;B、根据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进行判断;C、根据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考虑.D、根据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反应的固体质量不断变小,所以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解答.解答:解:A、酸加水稀释pH值升高但不能到7,碱加水稀释pH值降低,但不能降到7,故错;B、将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盐酸中,铁产生的氢气要比锌产生的氢气多,所以铁的曲线应该在上边,锌比铁活泼,锌应该先到达最高点,故对;C、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8:1,图示中是2g:0.25g=8:1,故对.D、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反应的固体质量不断变小,所以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直到反应停止,故对;故选A.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知道酸碱加水稀释后pH值的变化情况,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知道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多少的判断方法,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5.(1分)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C.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前面,不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的后面,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并分析溶液中的成分.解答:解: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所以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含有铜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所以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故A错误;B、通过推导可知,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故B正确;C、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也可能含有硝酸银,故C错误;D、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没有X,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意义.二.非选择题(共六小题,共35分)16.(5分)现提供C、H、O、N、Na 五种元素,按要求写出化学式(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H2(3)汽水中含有的酸H2CO3(4)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NaOH(5)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还原剂C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2)由提供的元素,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2.(3)碳酸是汽水中含有的酸,其化学式为:H2CO3.(4)氢氧化钠是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其化学式为:NaOH.(5)一氧化碳是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还原剂,其化学式为:CO.故答案为:(1)N2;(2)H2;(3)H2CO3;(4)NaOH;(5)C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17.(3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高锰酸钾受热2KMnO4K2MnO4+MnO2+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CO2+2NaOH═Na2CO3+H2O.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2)CO2+2NaOH═Na2CO3+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8.(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M点的含义在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50℃时乙的溶解度40g.(3)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温可以把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丙降温后,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没有变化,还是最小.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故答案为:40g;(3)降温可以把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降温(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丙降温后,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没有变化,还是最小,故答案为:丙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配制溶液和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9.(8分)盐酸是实验室重要的化学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逐渐变成无色.②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得到如图1所示的曲线.则a点时,溶液的溶质是NaOHNaCl (写化学式)(2)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等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氢气.。
【解析版】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一中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一中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分)1.(1分)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并不断利用新技术寻找金属的替代品,以保护金属资源B.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C.将污水经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达到农灌或绿化用水标准D.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没有弊端,因此应多施用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B、根据乙醇汽油的特点分析;C、根据水体的污染源分析;D、根据水体的污染源分析.解答:解:A、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并不断利用新技术寻找金属的替代品,以保护金属资源,故A正确;B、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B正确;C、将污水经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达到农灌或绿化用水标准,能节约用水,防止水的污染故C正确;D、农药和化肥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的污染,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利用好化学,合理利用资源、解决好污染和环境保护.2.(1分)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水的蒸发C.硫在氧气中燃烧D.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B、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3.(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钢B.汽油C.磁铁矿D.干冰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钢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汽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C、磁铁矿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D、干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添加酒精C.称量NaOH的质量D.倾倒液体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用于加热的仪器;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B、添加酒精时酒精灯不能燃烧.C、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应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D、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图中操作正确,故此选项错误.B、向酒精灯内添加液体时酒精灯不能燃烧,使用漏斗加入.操作正确,故此选项错误.C、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纸片上称量,由于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会腐蚀天平托盘,操作错误.故此选项正确.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操作正确,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和误差.5.(1分)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对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2H﹣2个氢元素B. N2﹣氮气C.2H2O﹣2个水分子D. Mg2+﹣镁离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A、2H﹣﹣表示两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能表示两个氢元素,故选项解释错误.B、N2﹣﹣表示氮气或一个氮气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故选项解释正确.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6.(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是()A.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7.(1分)下列验证实验能够成功的是()A. B.比较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探究石蜡中含有氧元素C.D.验证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作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B、根据蜡烛燃烧生成物和消耗氧气进行分析;C、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A、纸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不同,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可用此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A正确;B、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收集到水雾,只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故B错误;C、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不能证明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故C 错误;D、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看到塑料瓶变瘪,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8.(1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B.变化Ⅱ发生的是分解反应C.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温度的变化,微粒反应的个数关系比,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解答:解: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变化Ⅱ中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微粒变化I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B、由微粒变化Ⅱ可知,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故C错误;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示意图中有一种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9.(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小部分,其中碳元素的部分信息缺失,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认识错误的是()A.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D.该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4价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和在原子中存在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的关系,并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化合价.解答:解:A、碳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则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B、碳元素的名称为碳,偏旁为“石”,则为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C、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多种单质,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高价为+4价,及常见化合物CO,还有+2价,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有机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0.(1分)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9:1B.萘胺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氧化物D.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分子的构成、物质的种类和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A、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9):(14×1)=120:9: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应该是每个萘胺分子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钛是由钛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萘胺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9)+(14×1)=143,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萘胺是由大量的萘胺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要注意理解.11.(1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解答;B、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解答;D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Q点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解答:解:A、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对;B、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溶解度最大的是乙,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故对;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故错;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Q点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故对.答案:C.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并能细心分析,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1分)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CuSO4→FeSO4B. Fe2O3→Fe C.CO→CaCO3D. Na2CO3→NaOH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该物质转化成另一指定物质的反应,选出不是由一步反应实现的一组.解答: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A正确;B、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B正确;C、CO→CaC03,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但这都不能直接形成碳酸钙,CO需先转化为CO2,然后才能再转变为CaC03,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C错误;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运用物质分类及反应规律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13.(1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A CO2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B NaNO3溶液N a2SO4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C NaCl固体细沙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D 铜粉铁粉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A. A B. B C. C D. 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SO4溶液能与过量的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氯化钠易溶于水,细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铁粉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1分)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物质结构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食醋可用于除去热水瓶中水垢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②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各原子都大③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化学与安全D.化学概念中的不一定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需做灯火实验③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③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A. A B. B C. C D. D考点: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软化硬水的方法,食醋能与水垢反应,干冰的作用分析解答;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判断;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根据久未开启的地窖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根据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解答;D、根据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进行解答;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考虑;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解答:解: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水垢反应去除水垢;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对;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对;C、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做灯火实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错;D、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但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由酸和碱作用,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对.答案:C点评:本考点综合性比较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因此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做题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1分)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反应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根据稀盐酸显酸性,其pH值<7进行解答;B、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分析;C、根据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量进行解答;D、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进行分析.解答:解:对应图形结合的题目,要①看三点:起的、转折点、终点;②看趋势:上升型、下降型、水平型.A、图示向稀盐酸中加入大量水,始终溶液的pH<7显酸性,与实验事实不,故错误;B、由于中和反应优先发生,只有硫酸完全反应之后,氢氧化钠才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对;C、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混合,则酸全部参加反应,酸相同,所含有的氢元素质量相等,故最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镁反应的速率快,在图象中表现斜线较陡,故错;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错.故选B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二、非选择题(共35分)16.(8分)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H、C、O、Ca、Cl是初中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HCl;②能作干燥剂的氧化物是CaO;③用作补钙剂的盐是CaCO3;④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OH.(2)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九枚奖牌,成为亚洲体坛霸主.①图1是速度滑冰运动员使用的刀冰鞋.刀冰鞋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Fe、Al (写化学式).制造刀冰鞋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的过程4Al+3O2═2Al2O3.②图2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采集圣火,在太阳光下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火炬将被点燃.将燃料喷向凹面镜焦点位置的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沪教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C.使用节水龙头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3.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A.KCl B.NaOH C.NH4Cl D.BaSO44.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玩具B.纯棉帽子C.陶瓷餐具D.黄金饰品5.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0 C.﹣1 D.﹣26.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7.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9.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A.氧化钙:作干燥剂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氢铵:作氮肥 D.稀盐酸:除铁锈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1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12.赵洋同学的笔记上有如下对实验现象的记录,你能判断出哪个是正确的吗?()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亮红色的铜丝加热后表面变黑C.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13.施用S﹣诱抗素(C15H20O4)可保证盆栽鲜花按时盛开.关于S诱抗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264gB.碳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氢元素质量分数C.一个分子中含有39个元素D.S诱抗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614.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①Cu、Zn、FeSO4溶液;②Cu、Fe、ZnSO4溶液;③Zn、FeSO4溶液、CuSO4溶液;④Fe、CuSO4溶液、ZnSO4溶液.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5.取含铁、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1.6g,通入足量CO并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沉淀20.0g.该固体的组成不可能是()A.Fe2O3B.Fe3O4C.Fe和Fe2O3D.FeO和Fe2O3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1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氧 B.MnO2C.CO2D.H2O217.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浓硫酸B.石灰水C.浓盐酸D.氯化钠溶液1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 H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 NaOH溶液Ca(OH)2溶液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C CO2气体CO气体通过灼热的CuOD 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A B.B C.C D.D19.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A. B. C. D.20.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该工艺示意如图,对该过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①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B.操作③、④两步顺序可以颠倒C.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有三种成份的物质D.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41分)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1)在C、H、O、Ca、Fe、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①密度最小的气体;②汽水中含有的酸;③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④赤铁矿的主要成分;⑤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知道下列化学原理吗?①要证明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来检验.②使用久了的水壶内壁会形成水垢,用可厨房中的浸泡除去.③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性,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④撒盐可以让公路积雪尽快融化,原理是.22.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填字母)制的.A.金属B.陶瓷C.无所谓(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A.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C.使用外焰加热(3)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一样(填字母).A.炒鸡蛋B.牛奶C.黄瓜D.烤野兔肉(4)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5)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填字母)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6)郊外通常比较泥泞,如果你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你回来进行清洗后将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进行防锈,你依据的原理是.23.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字母序号).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二氧化碳(2)近期,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甲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利用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3)如图乙,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①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则分解不完全.③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b.充分利用太阳能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④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填字母序号).a.无色酚酞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c.pH试纸(4)如图丙,在A瓶中盛满CO2气体,将装有96℃以上但未沸腾热水的B瓶,放入装有相同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①先用注射器抽取20mL的水,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其化学方程式为,但未见B瓶中发生现象.②再用另一只注射器抽取20mL的浓NaOH,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24.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问题:温度(℃)1020406080KNO320.931.663.9110169NaCl35.83636.637.338.4(1)10℃时,KNO3溶解度是g.(2)40℃时,将70gKNO3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3)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通过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4)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该温度范围是.a.10℃~20℃b.20℃~40℃c.40℃~60℃d.60℃~80℃(5)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A、B、C中溶液一定不饱和溶液的是.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25.根据如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用序号填写):(1)实验仪器b的名称是.(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处,看是否复燃;若收集纯度高的氧气选用装置是,(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做发生装置,可以较平稳产生氧气.(4)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②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③加热反应物④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26.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写出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化学式②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物质丁的化学式为N2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反应后所得气体对环境有影响D.若生成56g丁,则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4g.27.煤、和天然气并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烧会释放出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对下列物品无损害的是()A.大理石塑像B.铝制门窗 C.玻璃 D.花草树木28.要想把煤燃烧释放出的SO2变废为宝,可把二氧化硫尾气、石灰石、空气、碳酸氢铵、氨气和氯化钾等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酸钾等物质.合成流程如图所示:①写出反应Ⅱ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③反应Ⅱ的温度需控制在60~70℃,其理由是.④上述流程中的副产物可做(写出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2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一)甲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实验步骤】①组装好如图甲仪器,并检查;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再次称量装置C的总质量;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分析】(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装置的作用是.(3)如果没有B装置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不变)(4)小明提出能否用盐酸代替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5)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3.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 和65.6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精确到0.1%).(二)乙组同学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乙实验:(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钡已经过量;B.向混合物X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氯化钡已经过量.(2)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硝酸银溶液D.稀盐酸(3)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实验反思】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组(填“甲”或“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C.使用节水龙头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B、根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C、根据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解答;D、根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解答】解: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等.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水分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A.KCl B.NaOH C.NH4Cl D.BaSO4【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A、从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去分析解答;B、从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其中氢氧根离子(OH﹣)是原子团去分析解答;C、从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铵根离子(NH4+)是原子团去分析解答;D、从BaSO4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硫酸根离子(SO42﹣)是原子团去分析解答;【解答】解: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A、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故A正确;B、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其中氢氧根离子(OH﹣)是原子团;故B错误;C、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铵根离子(NH4+)是原子团;故C错误;D、BaSO4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硫酸根离子(SO42﹣)是原子团;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4.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玩具B.纯棉帽子C.陶瓷餐具D.黄金饰品【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B、纯棉帽子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C、陶瓷餐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黄金饰品是用黄金制成的,黄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5.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0 C.﹣1 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氟化钠(化学式为NaF)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化钠(化学式为NaF)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x=0,则x=﹣1.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6.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由方程式:3MnO2+4Al3Mn+2Al2O3可知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A.【点评】抓住四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7.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解答】解: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A错误;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故B错误;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C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D正确.故选:D.【点评】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9.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A.氧化钙:作干燥剂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氢铵:作氮肥 D.稀盐酸:除铁锈【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碳酸氢铵属于氮肥;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据此解答.【解答】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以用作干燥剂,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C、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D、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清除铁锈,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1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从保护实验室财物的角度出发分析判断.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是,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故选项不正确;.C、选项称量物体时左物右码;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赵洋同学的笔记上有如下对实验现象的记录,你能判断出哪个是正确的吗?()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亮红色的铜丝加热后表面变黑C.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盐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铜丝加热的现象进行分析;C、根据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亮红色的铜丝加热后表面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产生一会儿气体立即停止,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常见实验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施用S﹣诱抗素(C15H20O4)可保证盆栽鲜花按时盛开.关于S诱抗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264gB.碳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氢元素质量分数C.一个分子中含有39个元素D.S诱抗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6【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版】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分)1.(1分)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A.天然气燃烧B.海水晒盐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石油分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 错;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根据液态氧的沸点与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1分)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来分析判断,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3.(1分)金属钒的氧化物(V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钒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2 C.+3 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钒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3=0,则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难度不大.4.(1分)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纯碱B.火碱C.烧碱D.生石灰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B、火碱是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C、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1分)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蒸馏B.吸附C.沉淀D.过滤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B、根据吸附会除去异味和杂质进行分析;C、根据静置沉淀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进行分析;D、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A、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的一种操作,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杂质,故A正确;B、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故B正确;C、沉淀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故C错误;D、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6.(1分)用氯化钠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玻璃棒B.试管夹C.药匙D.量筒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解答.解答: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溶解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如果是固体肯定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如果是溶液和溶液之间的配制,就不用天平、药匙.试管夹是夹持试管用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故答案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主要考查了需要用到的仪器,要注意是固体配置,还是溶液的稀释,同学们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干冰作制冷剂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D.稀盐酸除铁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除铁锈的过程中,稀盐酸能和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8.(1分)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A.测定溶液的PH值B.称量氢氧化钠C.稀释浓硫酸D.倾倒液体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测定溶液的PH正确操作方法来分析;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C.稀释浓硫酸时,要注酸入水;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硫酸沸腾溅出,要注酸入水;正确D.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要倒放在桌面,标签对着掌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操作不正确.答案:C.点评: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9.(1分)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对下列有关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中和反应是指生成盐和水的反应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B、根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考虑;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答:解:A、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故A错;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所以不一定是溶液,故C错;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再分,知道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0.(1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正确的是()A.在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B.当A中混有少量B、C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C.相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A、B、C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不同温度时各物质的溶解度;依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特点确定结晶的方法;据此解答.解答:解:A、在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不是50,故A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明显,当A中混有少量B、C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错误;C、没有提温度,无法确定相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A、B、C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大小关系,故C错误;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和B都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而C的溶解度虽然增大,但是C的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50℃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故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1.(1分)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电解水B.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只不过生成的碳酸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1分)根据如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核电荷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由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阳离子.解答:解:A、镁的名称中含有“钅”字旁,所以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能是克,故B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是12号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C正确;D、由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阳离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13.(1分)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A.①稀硫酸②硫酸铜B.①稀盐酸②硫酸锌C.①稀盐酸②硫酸亚铁 D.①稀硫酸②氯化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与酸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氢的前面,反应的越剧烈,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不反应,说明排在了氢的后面;金属与盐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了盐中金属的后面.据此分析.解答:解:A、镁、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硫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银加入硫酸铜中,银不能铜将置换出来,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比较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A符合题意;B、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硫酸锌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B不符合题意;C、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硫酸亚铁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C不符合题意;D、镁、锌能与稀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锌,铜、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氯化镁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与盐反应和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从而推出金属的活动性.14.(1分)固体氢氧化钠不能露置于空气中的原因是()A.易见光分解B.易与氧气反应C.易潮解和易与CO2反应D.易与氮气反应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理解氢氧化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解释一些现象.解答:解:由于氢氧化钠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还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必须密封保存.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有关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1分)若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A.溶质质量都减少B.溶剂质量都增大C.溶液质量都增大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解答:解:A、浓盐酸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质减少,浓硫酸溶质不变,故A错误;B、浓盐酸溶剂质量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剂质量增加,故B错误;C、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C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液的组成进行.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5分)16.(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请从“烧碱、熟石灰、钛合金、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①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小苏打②炉具清洁剂含有的碱烧碱③农业上可降低土壤酸性的是熟石灰④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钛合金(2)现有H、C、O、C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澄清石灰水的溶质Ca(OH)2②溶于水PH值小于7 的气体CO2③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CO ④一种盐CaCO3.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解答.解答:解:(1)①小苏打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故填:小苏打;②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可以用于炉具清洁剂,故填:烧碱;③熟石灰具有碱性,农业上可降低土壤酸性,故填:熟石灰;④钛合金与人体骨骼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故填:钛合金;(2)①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②溶于水pH值小于7 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CO2;③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一氧化碳,故填:CO;④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盐,故填:CaCO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横线上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氢气燃烧2H2+O22H2O;化合反应(2)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HCl═MgCl2+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2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2H2+O22H2O;化合反应;(2)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8.(9分)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并完成下列问题:(1)A装置中仪器b的名称铁架台.(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组合是BC或BE(填编号),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实验室用加热消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若用如图方框中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b (”a”或”b”)进入.(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除杂、干燥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②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可选择的干燥剂是BA.NaOH固体B.浓H2SO4C.CaO③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气流方向干燥装置应放置于装置F之后(“前”或”后”);试分析F装置的作用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消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氨气,因此需要加热;若用如图方框中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解答: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C或BE;2H2O22H2O+O2↑;(3)实验室用加热消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氨气,因此需要加热;若用如图方框中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A;b;(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除杂和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2015届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9.(5分)“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氢氧化钠(3)反应分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方程式)(4)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填序号).A.该技术可有效减少碳排放B.“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C.能耗大是该技术的一大缺点D.“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纯碱等.(5)取10g碳酸钙固体在高温反应炉内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g.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2)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考虑和碳酸钙高温煅烧解答;。
玉祁初级中学2015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2015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5小题,每小题只有l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是()A.就地焚烧秸秆 B.减少煤炭的使用 C. 实行小轿车限行措施 D.多种植物花草2.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海水晒盐 C. 石蜡融化 D.铁生锈3.硒元素(Se)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某饮料中含有H2SeO3,则硒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0 C.+4 D.+64.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 硝酸钾C.氯化钠D.植物油6.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等于100.0mL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C.“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7.下面是某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铜丝具有优良导电性——导线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取暖防中毒——使用煤炉要通风防菜刀生锈——要保持表面干燥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人体缺氟——易生龋牙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无铅汽油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A.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C.生活常识B.元素与人体健康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2O3→FeCl2B.CuO→CuC.CuSO4→FeSO4D.Na2CO3→NaOH9.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属于氧化物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46个氧原子10. 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A.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11.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化学3月月考考试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化学3月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填充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九上·黄浦期末) 元素符号与名称都正确的是()A . H2:氢元素B . HG:汞元素C . He2:氦元素D . Ag:银元素2. (2分)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A . MgB . HgC . PbD . Pt3. (2分)(2018·恩施)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 .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 . 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D .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独作用4. (2分)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A . 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B . 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C . 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D . 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5. (2分) (2015九上·武汉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 石墨、氯酸钾、石油B . 蒸馏水、氧化镁、铁锈C . 稀有气体、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D . 液态氧、干冰、空气6. (2分)(2016·株洲) 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阳离子阴离子…NO3﹣Cl﹣…………Cu2+…★溶Ag+…溶不A . ★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B . ★处对应物质属于盐C . ★处应填“不”D . ★处对应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铜7. (2分) (2016九上·罗平期中) X,Y两种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元素Y为﹣2价,由X,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 X3YB . XYC . X2YD . XY28. (2分)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步骤Ⅱ中吸氨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吸收B . 第Ⅲ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C . 步骤Ⅳ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 . 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盐酸9. (2分)(2018·枣庄) 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
【解析版】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月城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月城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不稳定性、酸碱性、金属的活泼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干冰用作冷冻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属于物理性质;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的酸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不属于物理性质.解答:解:A、干冰用作冷冻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的酸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二氧化碳、硫酸、氧气等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3分)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硝酸钾B.氯化钠C.高锰酸钾D.碳酸钙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无锡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1.科学史上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在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 侯德榜C. 门捷列夫D. 张青莲2.课外实验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知识,以下课外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生成炭黑B. 净水器净水C. 鲜花变色D. 自制汽水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纯净物:干冰、黄铜、蒸馏水 B. 可燃性物质:面粉、氢气、煤炭C. 碱:烧碱、纯碱、氨水 D.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氮气4.下列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盐溶液是( )A. 氢氧化钠 B. 苏打 C. 硫酸 D. 氯化钾5.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A. 取用氯化钠固体B. 称量氯化钠固体C.量取水的体积 D. 溶解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有白烟生成B.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C. 黄色pH 试纸条沾到碱液变红色D. 光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7.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汽水的pH 为3~4,显碱性B. 胃酸过多的人必须多喝汽水C. CO 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D. 打开汽水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B. 汽油能去除油污--汽油具有溶解功能C. 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D. 稀盐酸能够除铁锈--稀盐酸具有酸性9.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HCOOH )会使人体皮肤肿痛。
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是( )A. 蚁酸是氧化物B. 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 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D. 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10.中考复习阶段,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③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⑤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⑦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④⑦ B. ②③④⑦ C. ①②⑥⑦ D. ①③⑤⑦11.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时,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20℃时,10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克甲 C. 3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D. 3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都将有晶体析出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H+、Cl-、HCO3-B. Na+、K+、NO3-、Cl-C. H+、Na+、OH-、SO42-D. Ag+、Ca2+、Cl-、NO3-13.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A. AB. BC. CD. D14.小华同学在复习酸碱盐知识时整理了如图网络图,“→”表示相互转化,“-”相互反应。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3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溶液中溶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 生理盐水B 石灰水C 酒精溶液D 稀硫酸2.下表是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油脂、蛋白质B肉类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C上表中缺少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无机盐D钙、钠、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3.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生成的是A 铁B 铜C 氧化铁D 苛性钠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有无色变成蓝色C 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会有红色物质生成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个数为A 3B 4C 5D 66.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C单质中一定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只要有氧气存在物质就能燃烧7.右图为某元素的一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B 该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 该微粒是阳离子D 该微粒具有稳定结构8.在实验室中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 固体氢氧化钠B 新鲜的生石灰C 浓硫酸D 稀硫酸9.下列有关生活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雨水 B.可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 .甲醛溶液用于食品保鲜 D.灼烧闻气味区分蚕丝和棉纱10.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营养成分/100g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C 钙镁钠锌7.6g 7.8g 7.4g 18mg 201mg 18.2mg 30.8mg 8.1mgB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70.0gC 一个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0D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1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石灰石与稀盐酸B 氧化铜与硫酸C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D 稀盐酸与烧碱溶液12.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净化水的程度最高的是A 过滤B 蒸馏C 吸附D 沉淀13.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C粉(CuO):加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B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 稀释10%NaOH和10% H2SO4 B向相等质量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C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15.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银 B 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C 滤液C中只含有Cu(NO3)2D 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 和 Ag,可能含有X二.非选择题(共六小题,共35分)16.(5分)现提供C、H、O、N、Na 五种元素,按要求写出化学式(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 (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__(3)汽水中含有的酸__(4)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_____ (5)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还原剂_______17.(3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高锰酸钾受热基本反应类型____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18.(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3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 稀释浓硫酸B . 胶头滴管吸取液体C . 读取液体体积D . 检查氢气的纯度2. (2分)(2017·沭阳模拟)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 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B . 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C . 冰川融化﹣物理变化D .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3.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C可能是铜B . 将Fe放在B的盐溶液中可以置换出BC .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B>Fe>CD . 钢和生铁都是铁合金4. (2分)(2011·梧州) 某地,一辆石油液化气运输车发生事故翻倒,储气罐部分破裂,并有液化气漏出,切不可采取的措施是()A . 疏散周围人群B . 用水喷气罐降温C . 控制火源靠近D . 焊接气罐泄漏处5. (2分) (2019九下·重庆开学考) 下列对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氧化铜与木炭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 . 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的固体;C . 电解水:正极体积:负极体积=2:1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6. (2分) (2019八下·密山期中)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C + O2 = CO2B . 4Fe + 3O2 2Fe2O3C . S + O2 SO2↑D . 2H2 + O2 2H2O7. (2分)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衣物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被分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 . 羊毛织品B . 纯棉织品C . 睛纶织品D . 涤纶织品8. (2分) (2017九上·南充期中) 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作用。
无锡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小木条上滴浓硫酸变黑B. 水通电分解C. 海水晒盐D. 铜片加热变黑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花生油B. 食盐C. 白糖D. 酒精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 碳酸氢钠、苏打、NaHCO3B. 氢氧化钠、烧碱、NaOHC.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D. 乙醇、酒精、CH3COOH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CO2验满B. 收集O2C. 滴加液体D. 测溶液pH5.园林工人将赤霉素(C19H22O6)注入柳树减少柳絮。
下列关于赤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H元素质量比为19:22B. 相对分子质量为346g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赤霉素中含47个原子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过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氧化铜放入稀硫酸中,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7.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B.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C.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食品级小苏打等制汽水D. 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8.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 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C. 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D. 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9.下列除杂的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物质所选试剂和操作A FeSO4溶液(CuSO4)加过量锌粉、过滤B KCl固体(K2CO3)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 CuO固体(Cu)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D CO(H2O、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A. AB. BC. CD. D10.下列化学变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Na2CO3→CaCO3B. CuO→CuC. BaCl2→BaSO4D. KNO 3→KCl1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生活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③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①洗涤剂除油污原理是乳化油污②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③用水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环境①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②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③甲醛水利用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①降解塑料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②变废为宝,将地沟油变为航空煤油③燃煤使用脱硫技术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A. AB. BC. CD. D12.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B. 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C. 往Na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13.小红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②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③在置换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一定会改变;④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⑥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a中一定有CaCO3,可能有Mg(OH)2、一定不存在BaSO4B. 白色沉淀b为BaCO3C. 根据题中数据,可准确计算出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D. 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NaOH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15.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①能做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_;②人体胃液中的酸______;③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______;④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无锡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 干冰汽化C. 点燃蜡烛D.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 原子不可再分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B.C. 稀释浓硫酸D. 滴加液体4.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B. 属于无机化合物C. 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D. 相对分子质量为178g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雾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C.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D. 镁条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发烫6.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B. 棉花C. 羊毛D. 蚕丝7.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将Y放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Z>Y>XB. Y>X>ZC. Y>Z>XD. X>Z>Y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A. 烧碱、Na2CO3、盐B. 酒精、C2H5OH、氧化物C. 熟石灰、Ca(OH)2、碱D. 小苏打、NaHCO3、酸9.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N2和CO2B.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C. 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D. 用CO2鉴别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10.将铁粉加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 )A. 铁、铜、银B. 铜和银C. 铁和银D. 铁和铜1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5小题,每小题只有l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是()A.就地焚烧秸秆B.减少煤炭的使用C.实行小轿车限行措施D.多种植物花草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进行解答.解答:解: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等空气污染物,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符合题意;B、减少煤炭的使用,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C、实行小轿车限行措施,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D、多种植花草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现象,难度不大.2.(1分)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海水晒盐C.石蜡融化D.铁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1分)硒元素(Se)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某饮料中含有H2SeO3,则硒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0 C.+4 D. +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化合物H2SeO3中H、O元素为+1、﹣2价,设化合物H2SeO3中Se元素化合价为x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2+x+(﹣2)×3=0,解之得x=+4;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4.(1分)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研磨闻气味B.蒸发食盐水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闻药品的气味考虑;B、根据蒸发操作的正确要领考虑;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考虑.解答:解:A、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闻气味,故A操作正确.B、蒸发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酒精灯要外焰加热,故B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的过程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C 操作不正确.D、测定溶液的pH要将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故D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5.(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在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植物油B.碳酸钠C.氢氧化钠D.蔗糖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碳酸钠、氢氧化钠、蔗糖都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A.点评: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6.(1分)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等于100.0mL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C.“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解答;C、根据蒸发操作解答;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解答:解: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0mL,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正确;C、“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出现大量固体即停止加热,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7.(1分)下面是某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燃料铜丝具有优良导电性﹣﹣导线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氟﹣﹣易生龋牙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C.生活常识:取暖防中毒﹣﹣使用煤炉要通风防菜刀生锈﹣﹣要保持表面干燥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无铅汽油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一氧化碳的毒性;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物质用途;B、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来做题;C、根据所识记的化学常识来看是否错误;D、根据防止污染的方法来做题.解答:解:A、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燃料;铜丝具有优良导电性,常用做导线;活性炭有吸附性,常用于做净水剂;正确;B、人体缺氟,易生龋牙;人体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人体缺碘,会出现甲状腺肿大;正确;C、取暖防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因此使用煤炉要通风;防菜刀生锈,要保持表面干燥,不与水接触;海鲜品保鲜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因甲醛有毒,故错误;D、减少水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可使用无铅汽油;减少白色污染,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塑料,正确.故选C.点评: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熟记在人体内各元素的作用;知道一氧化碳的性质、生锈条件、甲醛的毒性;防止污染的方法.8.(1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2O3→FeCl2B.CuO→CuC.CuSO4→FeSO4D.Na2CO3→NaOH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答:解:A.在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可能生成亚铁盐,故错误;B.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可以一步实现,故正确;C.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可以生成硫酸亚铁,故正确;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具体的反应进行.9.(1分)我市盛产茶叶,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类别上看,单宁酸属于有机化合物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8:26:23D.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1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单宁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题中38:26:23是原子个数比,所以说法错误.D、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38:26:2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1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A.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考点:证明碳酸盐;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不一定含有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但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1分)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唾液(pH:6.6﹣7.1)B.血浆(pH:7.35﹣7.45)C.胆汁(pH:7.1﹣7.3)D.胃液(pH:0.9﹣1.5)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唾液的pH为6.6﹣7.1,小于7,显酸性.B、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D、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1分)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选用试剂操作A CO2(CO)O2点燃B Na OH溶液(Na2CO3)稀盐酸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C CaCl2溶液(HCl)CaCO3粉末加入过量的试剂,过滤D H2SO4溶液(HCl)AgNO3溶液加入适量的试剂,过滤A. A B.B C. C D. 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OH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盐酸能与过量的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H2SO4溶液和HCl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2015届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1分)以下是某同学梳理的知识点①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②可以用水来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③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④用紫色石蕊溶液可以区分石灰水、稀盐酸和食盐水⑤可以用灼烧方法来区分羊毛和化纤;⑥为了增强肥效,将铵盐类氮肥和草木灰(碱性)混合施用其中正确的是()A.②④⑤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③④⑤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酸、碱、盐的鉴别;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①根据二氧化硫与氮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硝酸,溶液呈酸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无能量变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解答;③根据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④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⑤根据羊毛燃烧时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解答;⑥根据运用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分析.解答:解:①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错;②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无能量变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故可以使用适量的水可以区分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正确;③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等.故错误;④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石灰水、食盐水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能鉴别,故对;⑤羊毛燃烧时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正确;⑥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故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和实验操作,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此题所考知识点较多,这需要同学们平时知识的积累,虽说不难,但易错.14.(1分)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B.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利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D.分别将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是正确的;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是错误的,没有指明等质量;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利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分别将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是正确的,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是错误的,没有指明等质量,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利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分别将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降温,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1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aCO3、NaCl、BaCl2 NaOH 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实验记录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原固体中不含BaCl2、Na2SO4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C.步骤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CaCl2D.确定固体中是否有NaCl可以取无色溶液A直接滴入AgNO3溶液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以及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得到的白色固体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而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盐酸的沉淀,故沉淀一定不含有硫酸钡,一定含有碳酸钙,没有硫酸钡,则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同时存在;无色溶液A通入二氧化碳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故一定不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可能存在,据此解答.解答:解:白色固体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而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盐酸的沉淀,故沉淀一定不含有硫酸钡,一定含有碳酸钙,没有硫酸钡,则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同时存在;无色溶液A通入二氧化碳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故一定不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可能存在;A、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钠,一定含有氯化钡,错误;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正确;C、步骤②加入的是过量的稀盐酸,故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CaCl2和HCl,错误;D、氯化钡中含有氯离子,不能使用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方法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钠,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混合物成分的推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二、非选择题(共35分)16.(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现有H、C、O、N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O2;②食醋中的酸CH3COOH;③炉具清洁剂中的碱NaOH;④汽水中溶解的气体CO2.(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Cl﹣.②四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漫步在花丛中,会闻到花香,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分子不断在运动.③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燃料乙醇可制得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越来越普遍.请你答出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一条即可)节省石油资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②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③根据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能源、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优点解答:解:(1)①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O2;②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故填:CH3COOH;③炉具清洗剂中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④汽水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故填:CO2;(2)①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写出所带的电荷及电性,所以,氯离子的符号为:Cl﹣.故答案为:混合物;Cl﹣;②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而花香四溢;故答案为:分子不断在运动;③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或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或促进农业生产等.故答案为:节省石油资源.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方法.17.(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化合)反应;(2)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2)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4P+5O22P2O5,化合;NaHCO3+HCl═NaCl+H2O+CO2↑,复分解.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18.(8分)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