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3.1图形的旋转》学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3.1图形的旋转》学案 苏教版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观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重 点: 旋转图形的性质 旋转图形的画法 难 点: 旋转图形的性质 旋转图形的画法 二、自学练习:(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_______旋转___________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 为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成为___________。
图形绕旋转中心沿着某个方向转过的角成 为_________.(2)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对应角_______)。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
(4)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______。
(5)如图,画出⊿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三、交流展示: 四、释疑解难: 五、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3、如图,如果正方形CDEF 旋转后能与正方形ABCD 重合,那么图形所在的平面上可以作为旋转中心的点共有___ ___个。
4、如图,将点阵中的图形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5、在等腰直角△ABC 中,∠C=900,BC=2cm ,如果以AC 的中点O 为旋转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旋转1800,点B 落在点B ′处,求BB ′的长度.6、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1200,以BC 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BCD ,把△ABD 绕着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ECD ,若AB=3,AC=2,求∠BAD 的度数与AD 的长.课题: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9.1图形的旋转教案(新版)苏科版
9.1 图形的旋转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图形的旋转》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图形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旋转的性质和基本方法。
2.难点:图形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旋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车轮、风扇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旋转?”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过程,同时提问:“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哪些属性发生了变化?哪些属性保持不变?”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形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图形旋转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操作,观察图形旋转后的变化。
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旋转一些图形,并解释旋转前后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图形旋转性质的掌握程度。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9.1 图形的旋转》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图形的旋转性质和旋转的运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变换的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旋转定义、旋转的性质以及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知识,对几何变换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对图形的旋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旋转的性质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图形的旋转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的旋转定义,旋转的性质。
2.难点: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图形的旋转性质。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呈现图形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旋转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图形的旋转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进行图形的旋转。
同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 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变换。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学会用旋转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旋转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9.1 图形的旋转》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提高。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性质和规律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突破难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学会用旋转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规律。
2.用旋转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的旋转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旋转教具(如魔方、图片等)。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如车轮转动、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涉及到图形的旋转。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性质(板书:9.1 图形的旋转)。
2.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正方形,进行旋转,提问:旋转后,正方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旋转后,正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3.1《图形的旋转》教案
3.1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会根据要求作出旋转图形。
(2)能力技巧目标:在发现探索过程中完成旋转这一图形变换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图形的旋转变化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及利用性质来解决作图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几何画板、实物展台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同学们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旋转现象吗?(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二)师生互动探究性质找一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运动是旋转?这些动画中的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说一说: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circumgyration)(板书概念)这个定点O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板书)图中的第P旋转到点P’,我们把这两个点称为旋转的对应点。
赏一赏:紫荆花观察(动态演示)。
下面我们来探究数学图形的旋转(画板演示一)将△ABC绕点C旋转一个角度得△DEC,请回答问题。
点A的对应点是点_____,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 ,线段CA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____ ,线段C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____ ,旋转中心是______ 。
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探究图形的旋转有哪些性质?OBCABCA′将旋转中心O放置在△ABC外,操作前,先请同学们阅读这三个步骤,度量时,一人度量,另一人记录数据。
问: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通过度量,你发现了什么?(画板演示二)用几何画板验证同学们发现的结论。
优质评课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教案苏科版 教案
2.教学重点:旋转的相关概念及旋转性质的探索;
3.教学难点:旋转性质的简单应用。
四、【教法、学法】
1.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本堂课以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途径包括: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像、模拟、分析和推理等。教法应注意直观性、现实性、过程性、活动性。教法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合情推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严密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必要时要参与活动中去和学生合作,参与某些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2.学法是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发现、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见证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具体方法为: 演示法、操作法、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量化评比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规、量角器。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接触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旋转现象开始,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从而理解旋转的概念、意义,进而探究其性质。为今后设计图案,学习图形的全等、平行四边形、圆及中心对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新课标力求体现“现实内容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三者的统一,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变换现象,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要素;培养观察图形的能力,能识别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中学优质评课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教案苏科版 教案
3.1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通过具体操作,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3.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掌握画旋转图形的技能。
4.加深对旋转概念的认识,体会旋转中的动与静,变化量与不变量,感受一定的数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性质、作图。
三、教学难点旋转性质的探求、作图。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学生观察、探索、总结归纳、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通过“问题情景------自主探究------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操作五、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激发兴趣1.上课铃前,为学生放映视频,内容:旋转大楼、冰上芭蕾、旋转扣篮、千手观音、街舞。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二)视频情境引出课题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七彩的童年吗?还记得转来转去的小风车吗?还记得在风中摇荡的秋千吗,还记得充满欢笑的游乐场吗?今天啊,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场里去玩。
请用我们的动作、语言甚至尖叫来与我们共同体验吧。
(活动1)(视频:旋转飞椅、摩天轮、自由落体、荡秋千.)(引导学生用动作模仿这些运动,获得对这些运动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兴趣.)2.你能按运动的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3.你还能再举一些生活中旋转的例子吗?(学生举例)5.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生活引入,通过学生对游乐场活动的模拟,激发兴趣,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注意学生用手势模仿物体运动。
通过对运动方式的分类,将平移与旋转相联系。
)(三)相互对比概念得到物体运动第一部分平移(师生用手势模仿自由落体运动。
)1.教师: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2.平移的基本要素有那两点?(基本要素:方向、距离。
)(方向不一定为竖直,可让学生举例,如:小鸟飞翔、爬坡)第二部分旋转3.请同学们用胳膊模仿《倒霉熊》中企鹅先生荡秋千的过程。
(八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八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66、6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长方形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唤醒旧知师:课前,我们观看了游乐场的情境,(课件出示相应图片)想一想,这些项目的运动方式是什么?●二、走进生活,感知旋转。
1.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的现象?2.课件播放转杆视频(例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师:仔细观察转杆关闭和打开的过程,比一比,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揭示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3.学生亲自体验转杆运动,感知三要素。
4.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发现,点、方向、度数都是决定旋转结果很重要的因素。
●三、实践应用,初建表象。
1.完成书中想想做做1。
2.由指针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欣赏并想象图形旋转的过程,激发学生设计和创造的欲望。
●四、实际操作,形成表象。
1.(课件出示例2)提问: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1)想一想,绕a点旋转90°,三角尺到了什么位置?(2)摆一摆,用学具摆一摆,转一转,看看自己想得对吗?(3)画一画,把自己想的画下来。
2.展示交流。
反馈学生画的结果,展示两种不同的画法。
3.画法演示: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请学生上黑板边画边说。
4.小结过渡:把三角尺绕a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每条边都要按同样的方向旋转90°。
苏科版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旋转的概念.(2)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使学生感知数学美.(2)培养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旋转的基本概念.(2)理解旋转的性质难点:找准旋转变换关系.【活动过程】(一)问题情景小胖:你能由其中一个花瓣通过平移或轴对称变换得到整个美丽的紫荆花吗?松树:不能!小胖:那将图形怎样运动会得到整个美丽的紫荆花呢?松树:这个??师:你能帮小松鼠解决这个问题吗?生:旋转!师: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吗?(二)自主探究问题1:观察时钟、秋千、车轮和刮雨器的旋转,体会这些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提出问题后同时让学生观察从秋千旋转中抽象出来的点的旋转过程.介绍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图形的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问题2: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汽车刮雨器的转动呢?转动物体的形状、大小都是不变的,而位置是变化的.巩固练习:(见ppt-)(1)如图,△ABO绕点O旋转得到△CDO,则: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__;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__________;(2)如图,△ABC绕点O旋转得到△ A´B´C´,则: 点C的对应点是________;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操作探索活动活动一:探索旋转性质做一做: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DEF ),移开硬纸板.1.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旋转前后图形全等2.分别连结对应点A 、A/与旋转中心O ,量一量线段OA 与线段OA/,它们有什么关系?任意找一对对应点,量一下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量一下∠AOA/的度数,再任意找几对对应点,分别量一下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的度数,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巩固练习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ABE 经过旋转后得到△ADF,请按图回答:(1) 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2) 能找出图中与线段AF 相等的线 段吗? (3)如果点G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 点G 到什么位置?请在图中将点G 的对应点G ´表示出来.如果三角形ABE 内一点P ,怎样画出点P 随△ABC 旋转后的对应点p ´?2、旋转作图例1: 画出将线段A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的图形.例2:画出将△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0后的对应三角形巩固练习:画出将△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对应三角形.(五)课堂小结_C _B _ ABD AE B C O C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总结写出板书.(六)作业布置1、P76 2,32、请你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6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教学反思:对于图形的变换,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平移、翻折,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旋转是三种变化中最难的一种,所研究的图形也较为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图形的旋转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然地突破了难点.此外本节课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因本校学生的特点,所设置的问题都很简单,学生都容易回答.但是画图过程中学生存在如下问题:旋转方向画错、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不等、旋转角不准确等问题.中考热点题型格点图中作图形的旋转也未讲解.此部分内容都需要在习题课中补充和加强训练.。
2019-2020年新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3.1图形的旋转教案1导学案.doc
《31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旋转及相关概念,知道旋转的性质,掌握作图的技能。
(二)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体会旋转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讲解增加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观,渗透数学生活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作图的技能。
(二)难点: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及利用性质解决作图的问题。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操作探索活动——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得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对于本节的难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则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形成过程,自然地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作图的技能。
四、学习过程㈠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无论是在偏远的农村还是在现代化的城市,无论是在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还是在浩瀚宇宙行星的运转,最简洁的运动方式就是平移和旋转,它们构成了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的运动形式。
我们的生活情境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
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的一组图片并回答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共同特点是物体绕定点转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等图形变换之外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同时引入课题“图形的旋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图形的旋转(全国一等奖)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轴对称、平移和旋第三节旋转。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相似等内容,通过将图形折叠,平移,旋转,使得图形“动”起来,使得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有助于在变化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熟悉的实际生活现象,使得学生认识旋转,进而探索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体验变换的理念与思想。
旋转不仅是对本章接下来学习的中心对称图形,图形全等做了良好铺垫,也和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紧密相连,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通过旋转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刚刚又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以前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探索旋转的三要素,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变换的思想和理念。
■三、设计思想————————————————————————————————本节通过“问题情境——探究新知——知识应用——巩固练习”的模式展开,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得出旋转的定义,对于本节的难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则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形成过程,自然地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解题的技能。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旋转”是继轴对称和平移之后的另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现象,认识旋转,进而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体验运动变换的理念与思想,教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本节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与现象,引出图形的基本变换——旋转的基本概念以及旋转的决定因素,并在学生的参与探索活动中巩固旋转的概念和决定因素,使学生把生活中的旋转上升为数学上的旋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教材删除了传统知识中的繁难内容,降低逻辑推理的难度,尽可能的合理安排,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和数学说理。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中已经储备好了一些资源,这节课可以进一步使他们发展他们抽象的思维。
旋转是继轴对称和平移后的另一种重要的图形的基本变换。
在学习本节课旋转的概念时学生较容易理解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较难理解和找到旋转角,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通过分析单摆上小球的旋转角然后分析线段的旋转角最后再分析三角形的旋转角这种由点到线到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分解这节课的这个难点。
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操作的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通过具体实力认识旋转的意义,理解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所决定。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定义。
2.难点: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苏科版
【课标要求】
⒈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
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⒉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⒊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⒈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观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⒉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
⒊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作图的技能。
【教学重点】
⒈旋转图形的性质
⒉旋转图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
旋转图形的画法
【教学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旋转图形性质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以下情境:游乐场里的摩天轮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旋转;钟摆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摆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投放生活中的旋转实例)
提出问题:⑴上述情境中的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⑵生活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
二、探索活动一
⒈将一块三角尺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DCB的位置
问题: 度量∠ACD与∠BCE的度数,线段AC与DC、BC与EC的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⒉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的位置。
问题:度量∠AOA`、∠BOB`、∠COC`的度数,线段AO与A`O、BO与B`O、CO与C`O的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说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要求,实际度量相关角的度数、相关线段的长度。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引入旋转的概念。
】
三、新课讲授
⒈在学生看了与做了的基础上,得出概念。
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注意】对旋转概念的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如下两点:
⑴“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同时都按相同
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⑵与平移的情况相同,“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这是对旋转概念的一个补充。
⒉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讨论:三角形在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学
生的讨论得出旋转的性质: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设计说明:该讨论是对前面的操作活动:“度量相关角、相关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么?”的一个提升。
对于“讨论”,应引导学生从旋转的概念出发,理解在图3-1、图3-2的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图中的没一对对应点分别是什么?】
⒊练一练
⑴ P94练习1
⑵ P94习题3.1 第1题
【设计说明:学习概念后,把概念直接运用到题目中,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一大特点。
本题是概念的直接运用】
四、探索活动二
旋转作图
⒈已知线段AB和点O,按下面的方法画出线段AB绕点O按逆时针放向旋转100后的图形:
【设计说明:书P93给出了作图方法、步骤,要求学生阅读、理解给出的作图语句,画相应的图形。
】;⒉在图3-4中,画出△ABC按顺时针方向绕点O旋转120后对应的三角形。
【设计说明:该操作活动实际上是第一个作图活动的迁移,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但不要求学生写出分析的过程,同时,在学生作业时,只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画出图形,不要求学生写出作图方法、步骤。
】
⒊练一练
P94练习2
【设计说明:学会画法后,适当的模仿是必要的,加深了理解,使之掌握画法技能。
】
五、课堂小结
1、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
2、通过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作图技能。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化了记忆,并且使本节内容系统化。
】六、作业布置
P94习题3.1 第2、3题
【设计说明:让学生课后理解、消化、吸收。
】
3、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
4、通过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作图技能。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化了记忆,并且使本节内容系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