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雷达载荷发展浅析_邓大松

合集下载

国防领域中的无人机技术研究

国防领域中的无人机技术研究

国防领域中的无人机技术研究无人机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无人机具有高度自主飞行、无须操纵员直接操控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侦察、目标打击、战术支持等方面,对于提高作战效率和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无人机技术的基本原理、领域应用和现状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无人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实现自主飞行和任务执行。

无人机一般由机体、飞行控制系统和载荷组成。

机体包括机翼、机身和机尾等部分,通过气动力学设计保证机身的稳定性和机翼的升力产生。

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传感器、航迹规划与控制、通信和导航等模块,通过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和数据处理实现航迹的规划和控制,保证无人机的稳定飞行和精确定位。

载荷是指无人机所搭载的各种设备和仪器,例如相机、雷达、通信设备等,用于完成任务需求。

其次,无人机技术在国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无人机在战场侦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设备,实现远程监视、情报收集和目标识别,为指挥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支持,减少侦察兵的伤亡风险。

另一方面,无人机在目标打击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搭载各种武器装备,无人机可以实施精确打击,提高打击精度和作战效果,降低飞行员的风险。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在战术支持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空中加油、物资运输等。

然而,无人机技术在国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无人机技术的高度自主性和无需操纵员直接操控,给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复杂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如何保证无人机的安全飞行和任务执行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无人机的航程和续航时间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随着战斗需求的增加,无人机的续航能力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无人机技术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在自主决策、智能控制和网络通信等方面,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国防领域的无人机技术研究尚需要加大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无人侦察机光电载荷发展研究

无人侦察机光电载荷发展研究
Vd oapiain&p oe i ie l t p c o rj c t
顽频应用与 工程 i
文章编号 :0 2 89 (0 ) 10 4 — 4 10 — 6 2 2 1 2 — 1 10 1
无人侦察机光电载荷发展研究
周建军, 王 智
( 军装 备研 究 院 , 京 12 4 ) 海 北 0 2 9
t e a t ai a d d v lp n d r ci n o o e s a UAV— o n o te e t n c l a a e a ay e ,n t e k y t c n lg e ae h cu lt y n e eo i g ie t s f v re s o b r e p o l cr i o d r n l z d a d h e e h o o i s r o s mma ie h t r sr t t e d v lp n f o r o a a u r d t a e ti h e eo i g o u wn n v l UAV—b r e o t ee to i la a e n lz d z c o n p o lc r n c o d r a ay e .At t e e d o h s r p o , h n f t i e r t o r ai n l u n t a mi i r r q i me t n i d sra tc n l g a t ai a e n e r t d a d o s g e t n a e s b t d o o l t y e ur la e n a d n u t l e h o o y cu lt i y r i t g a e , n s me u g si s r u mi e t o t
i t i o it g a h c a d h g r s l i g c p b l y T i r s a e frt e p t ts o t e a v n a e a d t c n c l n u t n si i c r p i s n ih e o vn a a i t . h s e e rh isl i y x ai e n h d a tg s n e h ia a

飞行器结构优化及其载荷分析

飞行器结构优化及其载荷分析

飞行器结构优化及其载荷分析一、导言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和民用需求的不断推进,飞行器结构优化及其载荷分析在航空工程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概念、优化方法、载荷分析、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参考。

二、概念飞行器结构优化是指在保证飞行器性能、强度、刚度、寿命等规定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系统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飞行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使其重量、成本、飞行性能等方面得到改进。

目前,飞行器结构优化主要采用数字化方法和模拟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获得结构最优解或次优解。

常用的数字化工具包括有限元分析、计算流体力学等,而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优化方法,则是飞行器结构优化中常用的数学工具。

三、优化方法1.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发展和进化原理的优化方法,它模拟了进化过程中的精英选择和遗传变异机制。

在飞行器结构优化中,遗传算法可以实现多种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

2.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计算模型,它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然后对新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分类。

在飞行器结构优化中,神经网络可以用来建立结构响应模型,以辅助优化设计。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和改进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包括知识表达、推理、学习、识别、决策等功能。

在飞行器结构优化中,人工智能可以用来处理非线性问题和复杂结构模型。

4. 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是一种处理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它在飞行器结构优化中可以用来处理设计变量模糊和约束条件不确定的问题。

四、载荷分析在飞行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载荷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载荷分析是指确定飞行器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载荷,包括气动载荷、结构载荷、外载荷、热载荷等。

对于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强度评估、疲劳分析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载荷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例如,在重力载荷分析中,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在气动载荷分析中,可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分析飞行器在不同速度、空气密度下的气动载荷情况。

国外无人机侦察载荷发展综述

国外无人机侦察载荷发展综述

国外无人机侦察载荷发展综述作者:李源源来源:《无人机》2017年第07期现代战争已进人信息制导时代,航空侦察是军事情报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获取方式。

无人机自问世并投入实战以来,已发展成为执行航空侦察任务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多用途平台,甚至有可能在21世纪中后期成为航空侦察作战的主导力量。

目前,全球共有32个国家(地区)具备无人机研制能力,约50个国家(地区)装备了无人机,基本型近300种。

无人机侦察作战能力的发挥,主要依靠其任务载荷。

本文简要阐述国外无人机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無人机成像侦察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光电成像侦察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无人机机载光电成像侦察设备主要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红外成像设备、多光谱成像设备及光电转塔等。

可昼夜在多种气候条件下遂行侦察、目标捕获、监视等任务。

除微小型无人机携带单个传感器外,绝大多数无人机都可装备多种传感器。

下面将列举美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无人机机载光电成像侦察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

(1)美国AN/AAS-52(V)组合型光电/红外(EO/IR)和激光测距多频谱目标导引系统(MTS)-A,将一个EO/IR传感器、一个宽视野EO传感器以及一个激光测距/指示器和一个激光照明器组合在一起。

该装备由一个转塔(WRA-1)和一个电子单元(WRA-2)组成。

系统工作波段0.4~0.7μm(TV)、3~5μm(红外);系统有两个电子变焦:2倍和4倍。

AN/AAS-44(V)组合型IR和激光测距传感器系统是一种高性能、多用途热成像传感器,可提供远距离监视、目标获取、跟踪、测距以及为“地狱火”导弹和NATO激光制导武器进行激光指示。

系统由两个电子变焦:2倍和4倍。

基本型EO/IR子系统装备于“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该系统包括一部640×480 px的红外传感器、一部商用柯达1024×1024px的CCD传感器和一部EO/IR接收机单元。

无人机机载LiDAR航测技术道路测绘应用效果分析

无人机机载LiDAR航测技术道路测绘应用效果分析

无人机机载LiDAR航测技术道路测绘应用效果分析摘要:随着无人机空中航测设备的不断完善,无人机航测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目前的无人机航测主要包括使用配备高清镜头的无人机从多个角度生成高清图像,使用高清点云投影算法生成实景3D模型,用实景3D模型标记地形,设计布局计划,并进行实景模型测量。

这种传统的无人机航测技术通过高清镜头进行数据采集,对于测绘精度的要求,测绘面积相对较小,植被率较低,在技术应用领域相对较好,但对于相对较高的植被覆盖率,测绘精度满足线性工程师的要求,传统航测很难达到项目的精度要求。

因此,研究激光雷达技术如何以更高的航测精度,以完成测绘任务成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无人机;机载雷达;道路测绘LIDAR技术是近二十年来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随着空间数据的使用越来越多,对准确可靠的空间数据的需求也在增加。

由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数据采集密度低,传统的摄影测量无法满足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LIDAR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地面3D数据技术。

一、LIDAR系统概述激光雷达(LIDAR)是LIGHR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即激光探测与测量系统。

它使用单个激光脉冲来测量从激光源到目标和返回激光接收器的时间,同时结合飞机传感器的定位和方位数据来精确测量(目标)的三维坐标。

1.系统工作原理。

机载LIDAR是一个激光测距,测量传感器到位置的距离,而高精度星座观测系统(IMU)测量主扫描轴的正空间参数。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它捕获与地面相对应的彩色数字图像,以确定扫描中心的空间位置,从而产生正射影像。

2.测量原理。

包括单束窄带激光器和接收系统,它产生光脉冲,向物体发送,最终反射接收器接收的物体。

光接收器精确测量光脉冲和反射之间的时间。

由于光脉冲以光速传播,因此接收器始终接收先前反射的脉冲,直到下一次脉冲调整发生。

由于光速是已知的,因此运动时间可以转换为距离测量。

无人机作战应用探析

无人机作战应用探析

无人机作战应用探析摘要无人机技术在海军作战领域已经取得了广泛应用,并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经具备了侦察、目标指示以及战损评估等多种功能,是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一个作战平台。

现阶段,无人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研究重点,无人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不断增加其具有的功能,并实现无人机替代有人战机完成相关战事等,这一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本文围绕根据海军作战的特点和需求发展、向集成化以及多用途的方向发展、向侦查打击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无人机技术在海军作战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方向,进而实现无人机技术在海军作战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无人机;作战;应用1舰载无人机指挥方式新思路一定条件下的作战指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指挥方式,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各种作战要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依赖先进的指挥手段与高效的指挥机构,指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动态共享成为可能,从而使得指挥职权的分配更加自由,而这对舰载无人机的指挥方式也有重要影响。

1.1动态分权式指挥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作战指挥效能的关键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一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利用数据链,各级指挥机构之间、各级指挥员之间都能够实现快速、实时通信,并实现了各类情报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指挥权力从而就可以在各级指挥机构之间、各级指挥员之间自由流动,也就意味着,作战指挥权力可以在各级指挥机构与指挥员之间进行动态的分配与使用。

1.2网络节点式指挥所谓的网络节点式指挥,就是说作战指挥系统呈现网状结构,根据战场环境、态势和作战使命、任务的具体不同,可以由处在网络中的最有利节点来实现对作战行动的指挥行为。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通信网络的发展几乎覆盖了上至太空、下到海洋的广阔的立体空间,可以实现网络状、多方式、端到端的互联与互通,可以利用复杂的网状结构,将通信和计算机等各类设施、大量多类作战平台和传感器,以及各类参战人员等几乎整个战场的所有作战资源都囊括其中。

湖北省第十七批(2015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名单(132篇)

湖北省第十七批(2015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名单(132篇)

学校名称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附件1
湖北省2015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名单(132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论文题目
堆石体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方法与宏细观力学特性 具有大的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大分子的设计、合成与 性能研究 基于Copula理论的岩土体参数不确定性建模与可靠度分析 几类动理学方程的一些数学理论 深部岩体开挖爆破与瞬态卸荷耦合作用效应 基于量子点及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分析应用研究 马克思的哲学观——论马克思对于哲学本身的思考 无穷阶退化椭圆边值问题多解的存在性与正则性 小型天线阵空间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Mie散射大气激光雷达数据的修正、检测与反演 早期中国的月令文献与月令制度——以“政治时间”的制作与 实践为中心 荧光/磁性纳米球的制备及生物应用 探测地球自由振荡分裂信号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多肽自组装的纳米材料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亚甲胺叶立德参与的催化不对称环化反应 星载激光测高系统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GNSS精密单点定位及非差模糊度快速确定方法研究 光学隐身、纳米识别、超分辨成像的傅里叶分析与数值仿真 自噬在牙发育及牙髓再生中的作用 金属-半导体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共振吸收特性与光催 化应用 基于PSO神经网络的空间目标匹配及典型应用研究 数字文献资源高维聚合模型研究 Rademacher 复杂度及其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石墨烯与高质量石墨烯:可控制备、表征、性能与应用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0年第15卷总目次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0年第15卷总目次

中®电g科考巧究院#根2020年第15卷总目次第1期综达从军事学的视角看电子对抗的专业特点与研究范畴新一代公安指挥调度体系能力研究............高低轨混合卫星网络管控架构设计............“电科1号”综合电子信息试验船总体设计...................石荣,吴聪(|)李大伟,王鹏,王宗卫,赵文睿(8) 陆洲,田建召,赵晶,赵伟程(丨5)欧盛春,屈骎宇,张海清,张学庆(20)工程应用基于脉冲熵值的雷达信号分区分选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海空目标航迹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基于CUDA和OpenGL互操作的遥感影像快视研究…联邦学习模型在涉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多航天器异地协同并行测试平台设计............基于范数灰关联的情报大数据分析质量评估方法-…基于多层级图像表征的层次化注意力图像描述.....电子装备系统结构性能耦合仿真技术研究........基于集成学习的不完备数据补全算法研究........一种LOS/NLOS混合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车载云计算系统中资源分配的优化方法......................................陈行勇(24) .............李晓娜,杨焱煜,潘越(29)段云龙,张致齐,方留杨,常鹏飞,张岭军(36) .....贾延延,张昭,冯键,王春凯(43) ....................何永丛,吴伟(50) .....刘娜,陈健军,杨慧杰,李国栋(55)王雷全,褚晓亮,秦智超,魏談伟,吴春雷(63) .....陈竹梅,杨文芳,张敬莹,汪月清(69) .....丁敬安,张欣海,胡博,周国民(78) ......任文嘉,自卩济军,程龙,史劼(84) ....................董晓丹,吴琼(92)第2期量子态和量子测量态的特性与应用.....栾添,张雪松,张先超,夏凌昊,冯志军,徐兵杰,黄伟,周明,江文兵,王晓飞,葛鹏(99)基于马赛克战的国土防空作战体系构建研究...........................邓大松,孙俊,杨予昊(105)从美军“施里弗”系列演习看太空作战趋势.............................陆晓飞,孟红波,梅发国(110)世界人工智能研究储量及技术热点分析——基于2013 ~ 2018年SCIE高质量数据................................................................刘凌旗,张炜,王洪川(115)军工央企的数字化转型研究...................................................胡煜,罗欣伟(125)联合军工行业标准体系研究.........................................严真旭,王斌,李金平(丨31)I工程应用GNSS弱干扰TDOA定位时差估计方法.......................旋转螺旋浆对机载雷达探测性能影响研究.....................大数据驱动的多视点软件需求规约..........................水密光纤旋转接头设计技术研究.............................具有低误码平层的准3 -对角线结构QC-LDPC码的高效编码方法•陈奇东,陶海红,刘睿,甄卫民(135) ..............颜仙荣,李其虎(141) .....................张国生(丨47)周丰,高泽仁,张承,丁楠(152) ..............赵明,刘志鹏(159)大场景多视角成像模式设计...........................常文胜,陶海红,刘彦斌,孙光才,胡学成(166)一种基于主动学习和多种监督学习的情感分析模型...................................刘振宇,李钦富,杨硕,邓应强,刘芬,赖新明,白雪珂(171)基于格基规约的混合信号分离译码算法.......................................何进,乔孟军(177)基于Link16数据链的飞机控制交接流程研究...................................石教华,张维利(183)一种信息化装备预防性维修模型与策略.............................................周健(190)第3期美陆军战术网络现代化战略及其发展研究.............................................曾浩洋(197)混合作战模型验证问题研究...................................................刘怡静,李华莹(208)信息化体系评估的特征方法研究.....................................张丹,赵子骏,杨晨星(213)一个新型的量子密钥服务体系架构...................................................陈晖(217)面向战术端的电子对抗侦察及情报处理智能化应用研究..........旷生玉,江果,张智,李高云(224)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研究...................................樊锐,张鑫龙,马磊,周荣坤(230)面向多源数据的军事信息系统设计.............................李卫星,王峰,李智国,李思阳(237)工程应用基于先验分布和权马尔科夫链的径流丰枯预测的研究•基于波束的三种测向方法的测向性能分析..........杂波中认知MIMO雷达正交恒模波形优化...........基于兵力投入的预警机巡逻航线规划研究...........基于实体关联的消歧算法研究......................基于区的D2D结构的安全消息传播协议.............最大离差与熵法在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交通信息分享的提高交通效率算法..........杜旭,谢岩,陈亦平,唐晓骏,霍启迪(244) .............石林艳,王宏,王书楠(248〉....................王毳,刘宝蕊(255) .....董晶,王颖,赫锋,刘云龙(263) .....周国民,宣鑫乐,沈佳琪,陈光宣(271) ....................汪大清,李文琴(278) ............................李翔晨(284) ....................李春若,吴少琴(289)n第4期浅谈网络信息体系概念及其与信息系统的关系.......新时期重大科技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模式研究电子对抗干扰效果评估技术综述....................美国国防采办三大决策支持系统之概览.............实时态势数据驱动的平行仿真推演方法..............基于DoDAF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结构设计..........美陆军指挥所计算环境发展分析....................面向海洋全方位综合感知的一体化通信网络........联合作战条件下陆战场态势感知体系构建问题研究…一体化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初探..................田........................陆军,单博楠(295) ................朱德成,刘从,李欣欣(299) .........刘松涛,雷震烁,葛杨,温镇铭(306) ........................严晓芳,線珊珊(318) ........周芳,毛少杰,吴云超,李玉萍(323) ................梁慜,田辉,魏立柱(329) ........................赵锋,李皓昱(334)…高建文,肖双爱,虞志刚,郎晓光,王冬海(343) …李昌玺,朱刚,黄申,刘亚飞,夏恩苍(350) 辉,马克祥,卓海峰,王淑艳,纪庭超,韩永华(356)工程应用基于Vague集和T0PSIS法的雷达导引头干扰效能评估宽带信号相位差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机载雷达子阵划分方法.......基于集成聚类的社区发现算法....................基于ZigBee的漏水定位测试系统设计..................................葛杨,刘松涛(364) .............叶云霞,陆安南,尤明懿(370) .............张泽,周凯福,宿文涛(376)江逸楠,刘家琛,王亚砷,张欣海,张博(382) .............张彦军,王军,张华栋(388)第5期空基信息系统协同计算架构研究 美军信息化建设发展动向探析•崔继先,傅康平,范锐(393)吴红兵,孔瑞远,马志强(398)工程应用效能主导的复杂电子信息系统跨域协同设计关键问题与方法论..........................................陈竹梅,雷川,龚光红,李妮,田超,张先超(403)基于求解预期时间损耗的系统网络弹性评估方法...............................聂帅,周亚楠(415)基于分布式集群的高可用日志分析系统的设计.........................陈乐,余粟,王盟(420)海战场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中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刘楠楠,张永利,宋鹏汉(427)基于最小完美哈希函数的K-mer计数算法.............................徐菡,于长永,史劼(435)面向联合作战的跨域数据安全互联方法........................................王蒙蒙,朱婉婷(442)ni基于卷积神经网络STBC 调制信号识别................基于不确定度分析的平面梳齿电容结构参数影响研究••••基于AHRS 算法的小型无人机导航精度改进方法.....预警机巡逻探测区域建模及效能分析.................星地协同侦察定位应用研究..........................面向企业信息安全的网络攻击防范手段研究...........................融合知识图谱及贝叶斯网络的智能推荐方法......侯位昭,张欣海,宋凯磊.............王威,王培源,彭奇峰(449)....................冯丹,陈彩辉(455)刘浩,杨薇秀,焦胜海,陈洋,韩一帜(461)徐功康李高云刘栋,董晶,刘云龙(470) 旷生玉,江果,张毅(477).............徐澄(483)司佳,齐幸辉,张博(488)第6期网络信息体系智能化发展设想........................................李大伟,吴红兵,贺庆(495)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分析与治理........................................................郝英好(501)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体系与产业发展体系的耦合关系研究................................................................赵天翊,罗欣伟,雷家骑(506)工程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存储资源管理调度技术研究...............A -PSPNet : —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PSPNet 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军民领域大数据建设应用架构研究.......................基于Event-B 对存在网络攻击的安全协议的改进研究.....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飞行机动识别方法及仿真研究........靶场复杂电磁环境试验条件体系化构建研究...............基于八轴结构的磁张量目标定位方法误差分析..........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研究框架...........................基于神经网络的梳状谱信号峰均比优化技术..............基于FPGA 的CCD 相机控制自适应算法及实现••面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在轨信息处理机制设计..............岳兆娟基于跨层协同的软件容错技术研究.............................张越朱元元,刘浩,佘啸宇......朱伟,程飞,王新(513)......高丹,陈建英,谢盈(518).............朱婉婷,王蒙蒙(524).............朱俊翔,张翔(530).............周亚楠,聂帅(539).............杜剑英,韦卓(547)......陈菲菲,杨准,于力(551)杨小军,徐忠富,崔龙飞,耿杰恒(557).....安坤,杨腾飞(566)韩一帜,杨薇秀,马琴(573) 秦智超,李俊,时月茹(580)章宇兵,马天琦,李斌(586)Bl «x ‘h 表面波相移光栅的传输特性研究黄誉,丁明吉,肖经,韦启钦(593)第7期关于提升网络信息体系总体建设能力的思考…•电子信息装备国际化竞争力模型与竞争战略研究 IV徐少俊(597) 陈竹梅(601)系统安全领域人因错误理论研究进展 基于5G技术的“智慧矿山”建设研究 科研人员绩效评价理论研究.......李星,谭麟,高凌云,尚玉,潘哲(6丨2).............申雪,卜小平,余文科(620)....................江锋,邓彦伶(625)工程应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信噪比估计的快速循环平稳特征检测............秦智超,岳兆娟,田辉(629)基于拉普拉斯方法的雷达目标实时定轨算法研究.......张天天,杜新鹏,成东山,李超炜,邓钧(635)线性调频信号变波形抗同频干扰研究.................................夏栋,朱海华,张静(642)车联网中面向移动速度差异化的多种用户联合通信优化设计...........................高乾(649)基于SDN的分组传送网架构设计及实现........................张凤军,罗广军,邱帆,刘兴(665) UFMC-MIMO系统中串扰和HPA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案............刘宁珂,吴浩,陈博,李英善(672)面向自动驾驶的硅基激光雷达发展和关键技术研究.........................................周砚扬,张芮闻,何立平,章宇兵,陆洲,许维翰(678)海上远程精确打击对卫星侦察信息的时效需求研究....................彭耿,李涛,刘磊(685)雷达干扰效果在线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雷震烁,刘松涛,葛杨,温镇铭(691)基于田口试验设计的TiAIN涂层膜基结合力控制参数优化........姜雪松,张坤,张红丽,李春伟(698)第8期网信专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空中作战装备发展初步研究.....................................曹晨(703)基于网络信息体系思维的天地一体通导遥融合应用探讨…郑作亚,薛庆昊,仇林遥,柳罡,李黔湘(709)基于网络的军事信息系统协同设计研究...............................沈艳丽,肖桃顺,孔瑞远(715)美军电磁频谱战发展分析及启示...............................李硕,李祯静,朱松,张春磊(721)综述基于系统工程的复杂电子装备集成工艺管理研究...............................杨宁芳,陈竹梅(725)太空交通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刘言,赵伟程,彭春干(731)美国无人集群城市作战应用发展综述.........................................吕震华,高亢(738)人工智能在5G网络中的应用..........................................................肖哲(746)基于DIIS理论方法的国防科技智库研究体系建设.......................................江红玲(750)工程应用基于复杂网络的Web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田建召,张越,赵伟程(756)基于光纤令牌总线的分布式数据监测系统设计........................陈良昌,张彦军,韦宏春(761)一种用于LDPC译码的低时延环检测算法..............马克祥,卓海峰,王淑艳,纪庭超,韩永华(766)V反馈式权值动态分配雷达与红外传感器航迹融合方法..................温镇铭,刘松涛,姜宁(769)基于轨道约束的非线性缺维滤波技术研究.............................陆小科,秦武韬,韩晓鹏(776)基于导频的PSWFs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研究..........杨璐铖,王红星,陆发平,刘传辉,康家方(78丨)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水雷布阵策略优化研究.........................................石子烨(789)基于长短时记忆模型的情景演化分析系统实践.................................李道远,刘诚傲,黄昌金,曾青军,王庆友,卢翠平,吴刘青(796)一种多维多域的微动信号降噪方法.............................夏赛强,张朝伟,蔡万勇,杨军(8〇2)第9期第四代预警机发展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防采办管理改革动态发展模型研究公安网络信息体系顶层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政府信息化评估指标及权重研究••美国商用低轨卫星的军事借鉴.....................中国产业技术范式的演进机制及转化路径研究......未来海空分布式作战构想与力量运用初探..............................曹晨(809)李晓松,魏俊峰,赵超阳,吕彬(815) 陈健军,汪兆斌,倪杰,蔡聪聪(821) .............马云峰,徐海(832) ....................蒋罗婷(840) ....................孟柳(849) .....周玺,徐庆,何肇雄(856)工程应用分布式功率合成技术在电子战装备中的应用分析基于抗脆性的通信抗干扰发展思路探析.......基于短码扩展的无授权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基于神经网络噪声分类的语音增强算法.......四维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同步偏差敏感性分析-…基于SDD技术的简单精确的GaAs HBT经验模型 一种开放式架构的天基网络化计算平台体系设计WSNs中基于压缩抽样的事件检测算法...............一种多特征融合的长文本分类方法......................陆诗远,蒋春山,周园明(861) ....................张春磊,杨小牛(866) .....敖乃翔,王德勇,范丹,赵璐(872) ....................张行,赵馨(880)华博,刘玉杰,毛忠阳,康家方,刘锡国(886) 程林,张金灿,刘敏,刘博,李娜(894) .....白保存,张越,陆洲,李斌(9〇〇) ....................付朝晖,谢英辉(905) .............张宇昂,贾云鹏,刘家鹏(910)第10期美军“联合全域作战UADO)”概念浅析.....................................陈彩辉,線珊珊(917)联合能力集成和开发系统概述................................................严晓芳,魏丽(922)虚假信息检测中Bayes模型应用:技术与研究进展.......李少臣,李晓军,姚俊萍,肖栩豪,马可欣(928) VI人工智能对就业安全的影响及应对...................................郝英好,王昊,龚振炜(936)大型高科技央企集团以推动创新发展为目标的中长期激励管理研究....................冯拓宇(944)公安信息网络物联、融合与安全设计....................陈健军,倪杰,汪兆斌,蔡聪聪,朱福建(948)工程应用天线方向图和距离副瓣调制下的雷达回波模拟..................夏栋,纪晓佳,丁国臣,戚甫峰(956)冲击噪声下基于无穷范数互信息的MIMO雷达阵列诊断..........陈金立,王亚鹏,苗玉叶,李家强(961)电磁大数据挖掘分析架构研究........................臧维明,李高云,旷生玉,何欢,王冠华(969)基于AdaBoost算法的直升机结构制造复杂度估算......................刘子源,王榊,李晓飞(977)基于Min-Hash数据降维的伴随关系研究…黄晓雄,李博文,卢云亮,林璋,史超,陈伟,章武盛(984)基于S1000D的保障技术数据同源管理................................................林琳(989)面向电网中数字资产存证的区块链Baas设计..................沈佳,刘昆,贾俊强,王佩光(996)面向优化设计的新型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石子烨(1002)基于TDMA体制的多机协同定位方法........................王倩,杨航,李洪烈,孙扩(1011)模拟对抗演练系统设计及在船舶管控中的应用设想...........................马云峰,徐海(1017)基于仿射传播聚类的辐射源脉冲信号分选算法..........何重航,刘佳琪,王宪栋,刘洪艳,高路(1〇24)第11期工程应用基于星载数传系统的自适应多载荷高速缓存设计•…基于车载调频连续波测距的激光调制系统设计.....高斯白噪声对PSWFs信号时频分布影响研究.......基于返回散射探测的电离层M0F时变特性统计分析薛栋,李杰,马喜宏,张德彪,李金强(1031) 韦美丽,杨墨,肖经,蔡凯达,朱新锋(1037) 黄隽逸,王红星,陆发平,刘传辉,康家方(丨042) ......宋建梅,华彩成,杨东升,郭晓彤(1050)基于遗传算法和贪心算法的网络舆情传播优化模型构建研究...........................杨文阳(1057)超宽带Vivaldi天线单元及阵列设计....................史信荣,史劼,熊洋洋,柯进,罗旭东(1065)星载SAR结构功能一体化天线制造关键技术..................府大兴,顾平,赵苍碧,曹慧丽(1070)基于复杂网络的作战体系要素重要度评估方法................魏青,沈艳丽,肖桃顺,孔瑞远(1075)一种时空同步高效航线冲突检测方法.......................................董晶,刘云龙(1080)面向岛礁夺控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作战编成研究................陈峰,王飞,陈泽,赵玉林(1086)穿墙雷达在城市反恐作战中的综合应用...............................冯奇,毛宇,李仪(1090)跨部门协同社会管理体系架构研究——以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例........徐海,李利民(1095)一种新的近距离超分辨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王栋,张继龙,郑向理,罗广军,李勇(1101)基于MBCNN的变压器偏磁的声学诊断................王斌,刘炜琪,吕曜辉,岳鑫,陈晓(1105)基于奥米亚棕蝇听觉系统的小孔径天线阵测向方法....................黄凯,周林亚,陆安南(1111)航天测量船测量工况规划方法研究与设计...................................崔嵩,孙家平(1117)V DDARPA趋零功耗传感器技术及军事应用前景分析.....彭玉婷,陈丽洁,王龙奇,亢春梅,杜云飞(1123)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态势分析..........................袁野,吴超楠,李秋莹(1128)第12期工程应用基于本体论的网络靶场威胁建模关键技术研究…TD-LTE行业专网频偏估计算法优化研究..... TD-LTE宽带集群组播切换优化..............新兴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发展前景研究..........基于监控视频的非接触式心率信号检测方法……认知雷达技术在预警机中的应用..............海洋综合信息传输网现状及设计思考.........电子战对宙斯盾舰反导能力的降效作用分析……一种基于估计误差统计的虚假点迹序列辨识算法雷达干扰暴露区动态变化仿真分析............基于模型的特种机任务系统设计初探.......................巩磊,司瑞彬,田宇(1139) .............付楠楠,张松轶,侯位昭(〖145) .............李丹丽,张欣海,孙发帅(1150) .............自P明,赵子骏,魏凡(1155)吕东岳,郞博超,田子,黎宏河,谢海永(1163) ............................祝欢(1170) .....................江尚军,罗青松(丨174) .............蒋春山,周天卫,周园明(1180) .............邢雷,李品,段蕾(1186) ............................^ .............吴永胜,秦博,康一种基于微服务和并行计算架构的雷达组网探测威力计算服务体系.....黄亚锋,黄大丰,张新型氮化铝A1N晶体高温压电振动传感器.....陈丽洁,徐兴烨,雷亚辉,杨月,朴胜春,张楠(1193) 乐(1198) 豹(1205) 丽(1212)综达复杂电子信息系统R&D数字化转型综述...........................................陈竹梅(1219)信息时代下平台特征、构建策略及治理问题研究......................张丹,杨晨星,赵子骏(1232)\1。

无人侦察机光电载荷发展研究

无人侦察机光电载荷发展研究

视频应用与工程Video application&project文章编号:1002-8692(2011)21-0141-04无人侦察机光电载荷发展研究周建军,王智(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2249)【摘要】作为一种传统的侦察手段,光电侦察具有图像直观、分辨率高的优点。

首先阐述了无人机载光电侦察装备的优势与技术特征,然后分析总结了国外无人侦察机机载光电载荷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出了制约中国海军无人机载光电载荷发展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军事需求和工业技术水平,提出中中国机载光电侦察装备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无人侦察机;光电载荷;电视摄像机;红外行扫仪【中图分类号】TN919.8【文献标识码】BResearch on Unmanned Aerial Reconnaissance Vehicle Opto-electronic Load DevelopmentZHOU Jianjun,WANG Zhi(Naval Academy of Armament,Beijing102249,China)【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mean of reconnaissance,opto-electronic raconnaissance possesse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intuitionistic graphics and high resolving capability.This research firstly expatiates on the advantag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manned Aerial Reconnaissance Vehicle(UAV)borne optoelectronic raconnaissance equipments.Secondly,the actuality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overseas UAV-borne optoelectronic loadare analyzed,andthe key technologiesare summarized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ing of our own naval UAV-borne optoelectronic loadare analyzed.At the end of this reprot, our national millitary requirement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actuality are integrated,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submitted to develop our own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raconnaissance equipments.【Key words】unmanned aerial reconnaissance vehicle;opto-electronic load;TV camera;Infrared line scanning device0前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Reconnaissance Vehicle,UAV)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

[《简氏防务周刊》]美军无人机载荷的发展

[《简氏防务周刊》]美军无人机载荷的发展

[《简氏防务周刊》]美军无人机载荷的发展现代无人机在尺寸、重量、作战距离和高度上都有很大不同。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使用的微型无人机如航宇环境公司生产的“指针”无人机只有4千克重,通过手持发射的微型无人机起飞重量从10克~100千克不等,并主要用于执行排级的短程战术侦察任务,微型无人机所携带的全部载荷只有大约50克重。

师旅级执行侦察任务的战术无人机重量通常为150千克~500千克,根据无人机大小尺寸不同,所携带载荷重量为20千克~100千克。

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飞行高度约9144米,能够持续飞行24小时,所携带载荷重量约250~500千克。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如“全球鹰”能够执行高空侦察任务,飞行高度约18288米,能够持续飞行36小时,携带载荷重量约1000千克。

尺寸更大的无人机通常能够携带更大的载荷舱,从而使安装更多的传感器相对容易。

固定翼和更大型无人机稳定性更高、侦察能力能强,而更小型旋转翼或垂直起降无人机则具有更好的机动性。

早期战术无人机(TUAV)续航时间受所携带胶卷的限制,因为飞机需返回基地更换胶卷,从而耽搁了飞机获得图像的时间。

数字光电和红外传感器代替了早期安装胶卷的照相机,使无人机能够获得实时或近实时图像。

为满足军事需要,光电传感器发展很快。

通用原子公司生产的RQ-1“捕食者”无人机采用威斯凯姆公司生产的“眼球”视频和热成像仪,但为了使无人机具备激光指示目标能力,很快被雷神公司研制的AN/AAS-44所代替。

2002年,“捕食者”安装了雷神公司研制的AN/AAS-52多频谱目标指示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红外、彩色光电照相机和激光指示器。

美国陆军的RQ-7“影子”200无人机可携带载荷25千克,第二批次传感器设备是基于IAI公司嵌入式光电载荷研制的,安装彩色电荷耦合组件电视机和前视红外传感器。

无人机上将继续安装多波段传感器,用户需要多频谱和高频谱数字光电设备,数据输出更适合于自动目标识别设备,能够定位易逝和伪装目标。

多径效应下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误差分析

多径效应下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误差分析

多径效应下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误差分析作者:刘东阳李刚王友雨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3期[摘要]针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误差受多径效应的影响,结合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测角机理,推导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目标辐射源不同高度和不同载频下被动雷达导引头受多径效应影响的程度。

通过仿真发现对空攻击的反辐射导弹可通过近距离发射来减小多径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无人机;被动雷达导引头;多径效应中图分类号:E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3-0318-011引言随着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无人机的飞速发展和在战争中的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空中战场无人机将成为的主要兵器,成为一种新型的空中力量,引发战场形态的变化,对军事革命产生深远影响[1]。

在作战中,装载有雷达的无人机将发挥重大作用,对防空雷达的探测能力有很大干扰[2]。

因此针对装载有雷达系统的无人机目标的对空攻击反辐射导弹[3]也将成为未来的一种重要的武器装备。

在反辐射导弹攻击目标辐射源的飞行过程中,由于多径效应的存在会对导弹的测角精度产生较大影响,降低导弹的命中精度,甚至出现脱靶现象。

因此,从实战角度出发来研究多径效应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误差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通过数学推导建立被动雷达导引头在多路径环境下的测角模型。

通过模型的仿真,给出在实际作战中可以通过增大反辐射导弹攻击角度来减小多径效应对导弹测角误差的影响的重要结论。

2 多径效应下的模型建立假设反辐射武器按攻击角α匀速直线飞向辐射源,初始攻击高度hM,攻击速度为v。

天线A高度为hA,天线B高度为hB,辐射源高度为hT,工作频段,辐射源到天线A的斜距为RAC,到天线B的斜距为RBC。

辐射源的部分信号波束照射到反射区后发生反射,与直达波一同照射到被动雷达导引头天线,使被动雷达导引头无法准确判断目标方位。

雷达信号经反射到天线A的斜距为RADC.,到天线B的斜距为RABC。

无人机挂载装置的研发让未来应用空间增大

无人机挂载装置的研发让未来应用空间增大

无人机挂载装置的研发让未来应用空间增大作者:吴迪华邓春林崔宁俞浩天罗远凯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09期摘要:无人机诞生以来,无论在军用或民用方面,天生就适合完成“危险,难度大”的任务。

本文主要研究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

无人机作为飞行平台、空中数据接口、空中机器人,其最重要的并不是智能飞行本身,而是智能飞行能够为社会带来怎样的贡献。

因此,积极发展无人机 + 行业应用,研发出通用或行业专用的无人机挂载装置,给民用无人机产业这个新兴产业带来无限可能。

关键词:无人机 UAV 民用航拍测绘挂载中图分类号:E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c)-0254-02Absrtact: Since the birth of UAV, whether in military or civilian aspects, it has been born suitable for the task of "dangerous and difficul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ivil aspects, UAV industry applications. As a flight platform, air data interface and aerial rob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UAV is not intelligent flight itself, but what kind of contribution intelligent flight can bring to society. Therefore, the active development of UAV industry ap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or industry-specific UAV mount devices, to the civil UAV industry as a new industry brings unlimited possibilities.Key Words: UAV; UAV; Civilian; Aerial photography; Surveying and mapping; Mmounting1 民用无人机现状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这个领域不断地被挖掘出新的用途,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巨大的潜在市场逐渐被发现。

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引言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是一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技术,它能够实现高速、高带宽、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的发展现状1. 传统通信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无线通信方式,如电波和微波通信,在数据传输速率、带宽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限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通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2. 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的优势相比于传统通信方式,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具有以下优势:(1)高速大容量:利用可见光或红外线等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更高速、更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2)抗干扰能力强:激光通信具有窄束传输特性,能够减少外界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3)安全可靠:激光通信具有较强的安全性,窃听和干扰的可能性较小。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外主要研究机构和企业如NASA、谷歌、亚马逊等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国内也有一些高校和企业开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如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

二、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关键技术1. 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是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目前主要采用固态激光器作为发射源,具有功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并减小体积和重量。

2. 光学透镜为了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需要设计优化的光学透镜系统。

光学透镜的设计应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和光束质量等因素,以提高通信质量和距离。

3. 接收器接收器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接收信号的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采用光电探测器作为接收器,但其灵敏度、速度和噪声等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

4. 自适应光学系统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大气湍流等环境干扰。

自适应光学系统能够实时调整激光波前相位,对抗湍流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农业、测绘、物流、安全等领域。

这也促进了无人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无人机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而其中,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针对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一、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的发展历程在无人机通信载荷的发展历程中,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

在传统的无人机通信中,常见的载荷包括高频电磁波通信电路、气候、测量、图像等等。

然而这些通信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天气原因导致无法进行通信、图片或视频传输效果差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正式成为了通信技术领域中的新生力量。

二、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的主要特点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相较于传统的无人机通信技术有着很多的优势。

其中主要特点如下:1.高速数据传输:激光通过光学纤维传输,以及无人机较高的飞行速度,使得数据传输速度比传统通信更快。

2.高效能:激光通信减少了能量的传输损耗。

3.高可靠性:激光通信受到天气影响较小,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通信。

4.保密性好:激光通信信号狭窄,较难被截取和窃听。

5.灵活性好:激光通信在频段、带宽上的选择非常灵活。

6.成本低廉:激光通信采用光学纤维,减少了通信的成本。

三、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的关键技术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采用的激光通信技术,需要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撑。

1.光学发射系统技术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采用激光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在无人机上搭载光学发射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激光源、光学调制和光电探测器等。

可靠性、高效能和稳定性是关键技术。

此外,在激光发射过程中,需要采取反馈和控制,以保证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激光接收系统技术激光接收系统是将激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一种技术。

其主要包括光电探测器、光信号检测和放大等等。

与光学发射系统相似,光学接收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和高效能等特性。

超声波雷达在无人驾驶无人机中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波雷达在无人驾驶无人机中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波雷达在无人驾驶无人机中的应用与发展无人驾驶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作为一种高度自主化的飞行平台,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

为了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能力,各种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中。

其中,超声波雷达凭借其高精度、低能耗等特点,成为无人驾驶无人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波雷达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测距和探测的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超声波脉冲,经过障碍物后接收回波,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时间延迟,可以得到与障碍物的距离。

与其他传感器相比,超声波雷达具有测距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测距和目标探测。

在无人驾驶无人机中,超声波雷达主要应用于距离测量和障碍物检测。

首先,超声波雷达可以精确测量无人机与障碍物的距离,通过将测量值与地图数据比对,可以实现无人机的避障能力。

其次,超声波雷达的快速响应速度使得无人机能够及时发现并躲避来自各个方向的障碍物,保证飞行的安全性。

此外,超声波雷达还可用于辅助无人机的自主降落和悬停动作,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与其他传感器相比,超声波雷达具有低能耗的特点,这使得其在无人驾驶无人机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传统的视觉传感器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来处理图像信息,而超声波雷达可以直接测量距离,消耗的能耗更少。

这使得无人驾驶无人机可以在长时间飞行中更加稳定和高效地运行。

超声波雷达在无人驾驶无人机中的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随着无人驾驶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超声波雷达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首先,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波雷达的精确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环境。

其次,超声波雷达可以与其他传感器进行融合,例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共同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和处理,提高无人机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

此外,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无人驾驶无人机可以通过高速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实现更远程的控制和指令传递,超声波雷达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机雷达应用技术的研究

无人机雷达应用技术的研究

无人机雷达应用技术的研究无人机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机械装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作用越来越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为了让无人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准确高效地执行任务,无人机雷达应用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无人机雷达技术的现状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要完成定位目标及判定目标是否符合要求,都要用到雷达技术,但是传统的雷达系统使用大型设备,操作繁琐,难以适应现场多变的环境。

为了使无人机的雷达技术更加实用,现在研发了笨重且贵重的机载雷达,但其价格昂贵、重量较大,一般只能在大型无人机上进行安装,较难满足各种作战需求。

因此,一些学者开始研发小型化的雷达系统。

二、小型化的无人机雷达系统为了弥补现有的无人机雷达系统的缺陷,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更小型化的雷达系统。

与传统的雷达系统不同的是,小型雷达系统的体积更小,如掌握大小,只需一台电脑或智能手机就能搭配使用。

小型雷达系统使用方便,具有多种频率,可选用合适的工作频率与探测距离,适应多样化的环境,使得无人机能够在更强大的雷达辅助下更加高效准确地执行各种任务。

三、无人机雷达应用技术的前景无人机雷达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多种应用,这对于互联网智能产品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因素。

首先,机载雷达可以为无人机提供更准确的定位技术,这对于无人机航行和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雷达传感器可以协助无人机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下执行作业,例如农田的作业或者建筑物的维护等等。

最后,无人机雷达系统可以用于非军事领域的监视和控制环境,例如针对环境污染、灾害情况和航空管制等问题的处理,因此,无人机雷达技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总之,无人机雷达应用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小型化雷达的研究与发展,将在未来几年成为无人机研究中关键的部分,同时无人机雷达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在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在未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新性和实践性,提高现代综合保障的水平。

无人机激光雷达在航空摄影与遥感中的应用

无人机激光雷达在航空摄影与遥感中的应用

无人机激光雷达在航空摄影与遥感中的应用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航空摄影与遥感领域出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无人机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与遥感领域,为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通过搭载激光雷达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地貌、建筑物、植被、水体等各类地物的三维数据。

与传统的遥感方式相比,无人机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地理信息。

在地质勘探领域,无人机激光雷达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高精度地绘制地表地貌、地下地形、岩层结构等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矿产资源勘探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结合激光雷达数据与传统地质测量手段,可以实现全面、立体、连续的地质信息获取,大大提高勘探效率与成果。

在城市规划与环境监测领域,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师与环境保护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激光雷达设备,无人机可以精确地获取城市中建筑物的高度、形态、空间分布等信息,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可视化的参考。

同时,激光雷达还可以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如空气质量、水体污染等,为环境监测与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业与林业领域,无人机激光雷达的应用亦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激光雷达设备,无人机可以获取植被的生长高度、结构密度、叶面积指数等信息,为农业生产与林业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这些数据可用于监测作物的健康状况、识别病虫害、评估植被盖度等,有助于农民和林业工作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农林产量与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例如,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复杂性,设备的功耗和稳定性,以及隐私和安全等问题。

因此,在推广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时,应注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确保其应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兴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安全性能和应用范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飞行控制技术。

飞行控制技术不仅关系到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精准度,还涉及到自主飞行、避障、编队飞行等高级功能。

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姿态控制、轨迹规划和自主导航等方面。

现阶段,飞行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成果,使得无人机能够实现高度自主的飞行,并且能够应对复杂的飞行环境。

其次,传感器技术是无人机关键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传感器技术包括图像传感器、激光雷达、气象传感器等,可以为无人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图像传感器可以用于无人机的目标检测和跟踪,激光雷达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面测距数据,而气象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天气状况。

这些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无人机的感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安全、高效的飞行任务。

第三,通信与导航技术是无人机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技术可以提供无人机与地面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包括航迹控制、图像传输、遥测监测等。

导航技术则可以保障无人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准确导航。

无人机通信与导航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无人机的任务执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为无人机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此外,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研究也是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动力系统可以提供无人机所需的动力和能量,一般包括发动机、电池、燃料电池等。

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载荷能力和环境友好性。

近年来,随着电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无人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在飞行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与导航技术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成果。

无人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应用与挑战

无人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应用与挑战

无人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应用与挑战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作为一种重要的航空航天技术,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呈现出极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人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飞行控制、导航系统、图像处理、通信技术等。

本文将介绍无人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应用,并讨论其所面临的挑战。

一、航空航天领域的无人机应用1. 侦察与监测任务无人机在军事侦察和监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相机等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实时获取目标的图像和视频信息,并传回指挥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不仅提高了侦察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员的生命安全风险。

2. 导航与遥感测绘无人机的导航技术对于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搭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惯性导航系统,无人机可以实现自主飞行,并能够准确控制航向和高度。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遥感设备,用于进行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等任务。

3. 搜索与救援任务无人机在搜索与救援任务中的应用,为人类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救援手段。

通过搭载红外热像仪、雷达等设备,无人机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下搜索幸存者或遇险者。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通过搭载物资投放系统,实现对灾区的物资支援。

4. 货运与运输无人机在货运与运输领域的应用,成为了当前航空航天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搭载货舱,无人机可以实现物品的快速、安全的运输。

无人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可以避免交通拥堵、缩短交付时间等问题。

二、无人机应用面临的挑战1. 飞行安全问题在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过程中,飞行安全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受到风力、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飞行异常或事故发生。

因此,对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导航技术、自主避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电源与续航能力无人机的电源与续航能力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应用发展的瓶颈之一。

俄罗斯低频反隐身雷达发展浅析

俄罗斯低频反隐身雷达发展浅析

俄罗斯低频反隐身雷达发展浅析
邓大松周上元
【期刊名称】《《外军信息战》》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俄罗斯针列其防空系统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暴露的缺陷,进行了的大量改进和升级,本文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俄罗斯低频反隐身雷达的发展,最后提出了美国的隐身突防对策。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邓大松周上元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24
【相关文献】
1.制导雷达低频反隐身采用超分辨技术探讨 [J], 张国权
2.俄罗斯国家防空系统开始部署米波反隐身数字相控阵雷达 [J], 立平
3.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浅析 [J], 刘尚富;甘怀锦
4.俄罗斯提供反隐身搜索雷达 [J], 许勇
5.雷达反隐身技术的浅析 [J], 赵小华;渠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2010-04-20收到,作者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工程师无人机雷达载荷发展浅析邓大松图1 2010~2019年世界无人机类型比例摘 要 对国外无人机雷达载荷的发展和市场前景、设计难点及未来走势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开展无人机雷达研制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无人机 雷达载荷 传感器无人机在近二十年来的几次局部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行动中,无人机不仅扮演了情报、监视和侦察(I SR )系统平台,更充当了打击平台的角色,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的作战用途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都把无人机作为优先发展或采购的重点。

作为无人机获取态势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无人机雷达载荷的市场前景无限。

1 无人机及其传感器市场前景美国著名的蒂尔集团(Tea lG r oup)在2010年2月发布的5世界无人机系统市场概述与2010年预测6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无人机市场的增长幅度会稍许放缓,但无人机依旧是世界航空工业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在该报告中,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的总值将从2010年的49亿美元翻倍至2019年的115亿美元,未来十年(2010~2019)的市场总值将超过800亿美元,而去年的报告中这一数字仅为629亿美元,增长幅度接近三成。

在未来十年,美国在无人机系统研发、试验和评估的费用支出将占到世界总量的76%,采购费用则占58%,两项数据均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在无人机的销售方面,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欧洲紧随其后,大约占世界市场总额的20%,亚太地区是美国、欧洲之外的最重要无人机市场,并且有可能超越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世界无人机市场上的地位并不突出。

美国空军认为情报、监视和侦察将是未来反恐战争的重要支撑,大中型长航时无人机的传感器载荷将备受关注,如捕食者的山猫合成孔径雷达和全球鹰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 P -RT I P)有源相控阵雷达。

随着大量的研发、试验和评估增量资金投入到无人机系统领域,未来大型载人机的很多能力将逐步注入到小型无人机。

战术无人机、迷你无人机和微型无人机的传感器载荷将在未来十年独领风骚。

在未来十年,无人机传感器载荷,如光电/红外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情报、电子战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C 4I)等传感器的市场依旧保持稳步增长,市场总值将从2010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近60亿美元。

根据预测数据统计,无人机传感器载荷的市场增长要快于载人机传感器的市场增长幅度,而且在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情报和电子战等子领域的增长幅度要更快。

2 无人机雷达载荷的市场前景当前,无人机的态势感知传感器中,光电/红外传感器载荷的市场总值要高于无人机雷达载荷的市值;但是,到了2013年这种情势将发生逆转,无人机雷达的市场总值将超越光电/红外传感器载荷的市值。

在随后的时间,两者之间的差值将保持稳定,雷达载荷的市值将比光电/红外载荷的市值多三分之一左右。

因此,在不久的未来,雷达将成为无人机态势感知传感器领域的主流配置。

据预测,在未来十年期间,无人机雷达载荷市场的市场总值将从2010年的近6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4亿美元左右,整个市场总额在十年间将增长近8个亿。

全球无人机雷达市场的飞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上的大型M P -RTI P 雷达项目,不过,随着小型无人机、微型无人机的强劲增长态势,很多小型无人机雷达项目也为无人机雷达市场的繁荣贡献了很多。

图2 美国陆军天空勇士无人机将装备S tarlite 雷达在蒂尔集团的无人机雷达市场预测中,已经开始投产或者即将在未来几年投产的无人机雷达占据了绝对大的份额。

比如,雷锡恩公司为美国空军新一代全球鹰无人机研制的MP -RT I P 雷达和陆军收割者无人机的山猫雷达位列第一,而属海上监视领域的美国海军舰队火力搜索者旋翼无人机的海用雷达紧随其后。

目前,已经立项或正在研制的无人机雷达项目包括:美国海军广域海上监视(B AM S)无人机的多功能有源传感器和诺格公司为美国陆军天空勇士无人机研制的Starlite 雷达(通用原子公司曾为该无人机研制了山猫-II 型雷达,但美国陆军最终放弃了该方案)。

与光电传感器不同,无人机雷达市场总值将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超过载人机的雷达市场。

从市场增长速度来看,无人机雷达市场将比载人机的雷达市场增长得更快。

而且,更多比例的研制资金流向了小型无人机雷达市场,未来的无人机小型雷达的作战指标将接近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E -8对地监视飞机的APY-3雷达。

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如此快速的增长,对于雷达研制厂商来说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尤其是为小公司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市场进入机遇。

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上,没有市场准入壁垒,技术和成本成为承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支柱。

3 无人机雷达设计难点无人机雷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雷达技术不断地走向成熟,但仍旧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综合起来,无人机雷达在质量、体积和功率等方面存在着设计技术瓶颈。

无人机雷达的质量总体来说可以分成四个级别:200kg 以上级、50kg ~100kg 级、10kg ~30kg 级、几公斤级。

目前,质量限制在20kg~50kg 之间、电源功率限制在1k W 以内、雷达的探测距离又要保证达到30km 左右的无人机雷达成为各国研制的重点对象。

由于无人机的体积本身就大大小于载人机,更何况为了增加无人机的生存能力,很多无人机采用了部分隐身化结构设计,在正面机头位置上的隐身要求很高,因此留给无人机雷达的安装空间实在有限,而且为了在当前波段上获取相应的图像分辨率,尽量减小定位误差,那么无人机雷达的天线孔径尺寸必须保证在一定的范围。

这种严格的体积限制对于雷达的紧凑型结构设计、使用材料和散热问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目前,无人机雷达的天线尺寸集中在直径约350mm 和450mm 两个区域。

一般来说,中空通用型无人机普遍采用小于400mm 的天线口径,而中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的天线口径只允许采用小于600mm 的天线口径。

微型无人机雷达的尺寸更小,如NANOSAR仅为177mm。

无人机本身的载荷能力有限,各种任务载荷的电力分配管理非常苛刻,何况无人机的机内空间狭小,对于雷达散热要求很高。

因此,无人机雷达的电源设计尽量追求较低的功率要求。

大型高空无人机的载荷能力强,雷达本身的性能要求高,因此,雷达电源通常在10k W以上。

中空无人机在追求20km~30km的雷达作用距离时,对电源的要求通常在1k W左右,如捕食者无人机系列的TESAR 和TUAVR雷达的电源功率分别为1.05k W和1.2k W。

4无人机雷达发展趋势1)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显示(SAR/MTI)同步模式当前,国际上的无人机雷达基本上都是SAR/ MT I体制的侦察雷达。

这两种工作模式进行分时工作,即雷达在监视区域进行SAR方式扫描时,不能对所监视范围进行快速连续的扫描,这样就不能形成动目标运动的轨迹,无法跟踪动目标,而且信息更新速度慢,MTI分辨率低,从而使得无人机雷达不能同时提供动目标的运动轨迹和S AR图像。

因此,无人机雷达目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SAR、MTI 模式能够同时工作,如美国最新型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即将装备的MP-RTI P雷达,目前正对它测试SAR 模式和MTI模式同时工作的/同步模式0。

2)提高雷达成像分辨率由于无人机的有效载荷有限,无人机雷达的天线口径和系统质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无人机雷达的成像分辨率通常在米级和分米级。

目前,在役的无人机雷达在聚束模式下的成像分辨率已经普遍达到了0.3m,如捕食者-A的TESAR雷达。

随着无人机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雷达的成像分辨率会越来越高。

越来越高的雷达成像分辨率使得雷达在对目标进行扫描时,能够从成像中获得更多、更详细的目标信息和细节,有助于对目标进行精准的目标识别,使精确制导武器能对目标进行准确的瞄准。

在研的无人机雷达,如用于中空战术型无人机的山猫雷达在作用距离为30km时,其雷达成像分辨率最高达到了0.1m,而用于小型无人机的M i n i S AR雷达在作用距离为10km时的分辨率也达到了0.1m。

3)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有源相控阵雷达在作用距离、抗干扰能力、可靠性和天线隐身设计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性能表现,但庞大的体积和质量限制了其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

不过,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演变,有源相控阵雷达注定会在无人机雷达市场上大有作为。

除了美国最新型全球鹰无人机采用了M P-RTI P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外,美国海军的BAM S计划中也采用了M F AS有源相控阵雷达。

意大利的轻型PicoSAR有源相控阵监视雷达也正处于试飞测试阶段,其雷达尺寸仅为全球鹰雷达的三分之一,质量则控制在10kg以内,非常适用于中小型战术无人机。

4)雷达数据的实时传输无人机雷达一般是将雷达侦察到的数据先存储在机上,在无人机返回到地面站之后,再进行数据处理。

这种方法带来了情报的延迟性,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快速反应需求,因此,实现雷达数据的实时处理、实时传送,是无人机雷达的发展方向之一。

不过,要想实现这一功能,必然要增加机上处理设备,雷达的总体质量必然增加,这对无人机的任务载荷能力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从当前美国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高速通信功能的研究来看,通过适当的改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在数秒之内发送和接收大容量的非压缩数据。

如果这一技术能够推广到各种作战平台,那么未来装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无人机不仅能够搜集情报和目标数据,而且能够将这些数据在战场范围内的战斗机、无人机等各种作战平台之间快速传输,实现数据共享,真正实现网络化作战。

5)大型化和小型化的同步发展对于高空战略型无人机来说,其机体的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为雷达载荷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重量分配。

为了让雷达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大尺寸的无人机雷达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载荷装备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看,为了实现隐身作战需求,战术型和微型无人机的机身尺寸自然会朝着小型化、隐身化的方向发展,那么无人机雷达的尺寸也需要相应地缩小。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点无人机雷达发展趋势之外,无人机雷达还有很多的发展方向,比如雷达作用距离更远、雷达设计更加模块化、雷达工作模式的多样性、雷达实现察打一体化等。

未来无人机雷达的作战对象,将不仅仅局限于地面目标,甚至包括空中的作战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空中动目标。

如全球鹰的M P -RT I P 曾经就考虑过空中动目标跟踪功能,以实现反导作战能力,后来因为资金和技术等因素,无人机雷达的这一创新性功能被推迟实现;不过,这种功能必然会在未来成为无可争议的现实。

5 开展无人机雷达研制的对策建议1)加速研制进度,抢占无人机雷达市场先机作为未来战争作战序列中的重要一员,无人机得到了广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