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2(二)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2瞬时变化率--导数学案苏教版选修2

高中数学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2瞬时变化率--导数学案苏教版选修2

1.1.2 瞬时变化率——导数导数定义求函数的导函数.1.瞬时速度(1)在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称为__________.(2)一般地,如果当Δt __________0时,运动物体位移s (t )的平均变化率s (t 0+Δt )-s (t 0)Δt无限趋近于一个______,那么这个______称为物体在t =t 0时的__________,也就是位移对于时间的____________.预习交流1做一做:如果质点A 按规律s =3t 2运动,则在t =3 s 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 2.瞬时加速度一般地,如果当Δt __________时,运动物体速度v (t )的平均变化率v (t 0+Δt )-v (t 0)Δt无限趋近于一个_______,那么这个________称为物体在t =t 0时的_________,也就是速度对于时间的____________.3.导数(1)设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定义,x 0∈(a ,b ),若Δx 无限趋近于0时,比值Δy Δx =f (x 0+Δx )-f (x 0)Δx无限趋近于一个______A ,则称f (x )在x =x 0处______,并称该______A 为函数f (x )在x =x 0处的______,记为______.(2)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 (x )在点P (x 0,f (x 0))处切线的________. (3)若f (x )对于区间(a ,b )内任一点都可导,则f (x )在各点的导数也随着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自变量x 的函数,该函数称为f (x )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预习交流2做一做:设函数f (x )可导,则当Δx →0时,f (1+Δx )-f (1)3Δx等于__________.预习交流3做一做:函数y =x +1x在x =1处的导数是__________.预习交流4利用导数求曲线切线方程的步骤有哪些?预习导引1.(1)平均速度 (2)无限趋近于 常数 常数 瞬时速度 瞬时变化率预习交流1:提示:s (3+Δt )=3(3+Δt )2=3[9+6Δt +(Δt )2]=27+18Δt +3(Δt )2.s (3)=3×32=27.Δs =s (3+Δt )-s (3)=18Δt +3(Δt )2, ∴Δs Δt =18+3Δt ,当Δt →0时,ΔsΔt→18. 2.无限趋近于0 常数 常数 瞬时加速度 瞬时变化率3.(1)常数 可导 常数 导数 f ′(x 0) (2)斜率 (3)导函数 f ′(x )预习交流2:提示:f (1+Δx )-f (1)3Δx =13·f (1+Δx )-f (1)Δx,当Δx →0时,f (1+Δx )-f (1)Δx =f ′(1),∴原式=13f ′(1).预习交流3:提示:∵函数y =f (x )=x +1x,∴Δy =f (1+Δx )-f (1)=1+Δx +11+Δx -1-1=(Δx )21+Δx.∴Δy Δx =Δx 1+Δx ,当Δx →0时,Δy Δx →0,即y =x +1x在x =1处的导数为0. 预习交流4:提示: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方程的步骤: (1)求出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f ′(x 0);(2)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切线方程为y -y 0=f ′(x 0)(x -x 0); (3)将所得切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一、求瞬时速度一辆汽车按规律s =at 2+1做直线运动,当汽车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12 m/s ,求a .思路分析:先根据瞬时速度的求法得到汽车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再代入求出a 的值.1.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 =1-t +t 2.其中s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 ,那么物体在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2.子弹在枪筒中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变速运动,如果它的加速度是a =5×105 m/s 2,子弹从枪口射出时所用的时间为t 0=1.6×10-3s .求子弹射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根据条件求瞬时速度的步骤:(1)探究非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s =s (t );(2)由时间改变量Δt 确定路程改变量Δs =s (t 0+Δt )-s (t 0);(3)求平均速度v =ΔsΔt;(4)运用逼近思想求瞬时速度,当Δt →0时,ΔsΔt→v (常数).二、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已知f (x )=x 2-3.(1)求f (x )在x =2处的导数; (2)求f (x )在x =a 处的导数.思路分析:根据导数的定义进行求解.深刻理解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若函数f (x )=ax -2在x =3处的导数等于4,则a =__________.2.(1)求函数f (x )=1x +1在x =1处的导数;(2)求函数f (x )=2x 的导数.结合函数,先求出Δy =f (x 0+Δx )-f (x 0),再求ΔyΔx=f (x 0+Δx )-f (x 0)Δx ,当Δx →0时,求ΔyΔx 的值,即f ′(x 0).三、导数的几何意义已知y =2x 3上一点A (1,2),求点A 处的切线斜率.思路分析:为求得过点(1,2)的切线斜率,可以从经过点(1,2)的任意一条直线(割线)入手.1.抛物线y =14x 2在点Q (2,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2.已知曲线y =3x 2-x ,求曲线上一点A (1,2)处的切线的斜率及切线方程.1.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指:曲线y =f (x )在(x 0,y 0)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就是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而切线的斜率就是切线倾斜角的正切值.2.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决曲线的切线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所给的点是否是在曲线上,若点在曲线上,则该点的导数值就是该点处的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若点不在曲线上,则该点的导数值不是切线的斜率.3.若所给的点不在曲线上,应另设切点,然后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建立关于所设切点横坐标的关系式进行求解.1.若一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 =2-12t 2,则该物体在t =6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2.已知曲线y =12x 2-2上一点P ⎝⎛⎭⎪⎫1,-32,则过点P 的切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 3.函数f (x )=1-3x 在x =2处的导数为__________.4.一质点按规律s =2t 3运动,则t =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5.如图,函数y =f (x )的图象在点P 处的切线是l ,则f (2)+f ′(2)=__________.答案:活动与探究1:解:∵s =at 2+1,∴s (2+Δt )=a (2+Δt )2+1=4a +4a ·Δt +a ·(Δt )2+1.于是Δs =s (2+Δt )-s (2)=4a +4a ·Δt +a ·(Δt )2+1-(4a +1)=4a ·Δt +a ·(Δt )2,∴Δs Δt =4a ·Δt +a ·(Δt )2Δt=4a +a ·Δt . 当Δt →0时,ΔsΔt→4a ,依题意有4a =12,∴a =3. 迁移与应用:1.5 m/s 解析:s (3+Δt )=1-(3+Δt )+(3+Δt )2=(Δt )2+5Δt +7,所以s (3+Δt )-s (3)=(Δt )2+5Δt , 故s (3+Δt )-s (3)Δt=Δt +5,于是物体在3 s 末的瞬时速度,即Δt →0时,ΔsΔt→5(m/s).2.解:运动方程为s =12at 2.∵Δs =12a (t 0+Δt )2-12at 20=at 0·Δt +12a ·(Δt )2,∴Δs Δt =at 0+12a ·Δt ,∴Δt →0时,ΔsΔt→at 0. 由题意知a =5×105(m/s 2),t 0=1.6×10-3(s),故at 0=8×102=800(m/s).即子弹射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为800 m/s.活动与探究2:解:(1)因为Δy Δx =f (2+Δx )-f (2)Δx=(2+Δx )2-3-(22-3)Δx=4+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4+Δx 无限趋近于4, 所以f (x )在x =2处的导数等于4.(2)因为Δy Δx =f (a +Δx )-f (a )Δx=(a +Δx )2-3-(a 2-3)Δx=2a +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2a +Δx 无限趋近于2a , 所以f (x )在x =a 处的导数等于2a .迁移与应用:1.4 解析:由题意知f ′(3)=4,而f ′(3)=Δy Δx =a (3+Δx )-2-(3a -2)Δx=a ,当Δx →0时,ΔyΔx→a ,故a =4.2.解:(1)(导数定义法)∵Δy =f (1+Δx )-f (1)=12+Δx -12=-Δx 2(2+Δx ),∴ΔyΔx=-12(2+Δx ),从而Δx →0时,2+Δx →2,∴f (x )在x =1处的导数等于-14.(导函数的函数值法)∵Δy =1x +Δx +1-1x +1=-Δx (x +Δx +1)(x +1),∴ΔyΔx=-1(x +Δx +1)(x +1),从而Δx →0时,Δy Δx →-1(x +1)2,于是f ′(1)=-1(1+1)2=-14.(2)∵Δy =f (x +Δx )-f (x )=2x +Δx -2x ,∴Δy Δx =2x +Δx -2x Δx =(2x +Δx -2x )(x +Δx +x )Δx (x +Δx +x )=2x +Δx +x,从而Δx →0时,Δy Δx →1x.活动与探究3:解:设A (1,2),B (1+Δx,2(1+Δx )3),则割线AB 的斜率为k AB =2(1+Δx )3-2Δx =6+6Δx +2(Δx )2,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k AB 无限趋近于常数6,从而曲线y =2x 3在点A (1,2)处的切线斜率为6.迁移与应用:1.x -y -1=0 解析:∵y =14x 2,Δy =14(2+Δx )2-14×22=Δx +14(Δx )2,Δy Δx=1+14Δx , ∴当Δx →0时,Δy Δx →1,即f ′(2)=1,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得抛物线y =14x 2在点Q (2,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切线方程为y -1=x -2,即x -y -1=0.2.解:因为Δy Δx =3(1+Δx )2-(1+Δx )-(3×12-1)Δx=5+3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5+3Δx 无限趋近于5,所以曲线y =3x 2-x 在点A (1,2)处的切线斜率是5.切线方程为y -2=5(x -1),即5x -y -3=0. 当堂检测1.-6 解析:Δs Δt =s (6+Δt )-s (6)Δt =2-12(6+Δt )2-(-16)Δt =-12Δt -6,∴当Δt →0时,ΔsΔt→-6.2.45° 解析:∵Δy Δx =12(1+Δx )2-2-12×1+2Δx =Δx +12(Δx )2Δx =1+12Δx ,当Δx无限趋近于0时,1+12Δx 无限趋近于1,∴曲线y =12x 2-2在点P ⎝⎛⎭⎪⎫1,-32处的切线斜率为1,∴倾斜角为45°.3.-3 解析:Δy =f (2+Δx )-f (2)=-3Δx ,Δy Δx =-3,则Δx 趋于0时,ΔyΔx=-3.∴f (x )在x =2处的导数为-3.4.24 解析:Δs =s (2+Δt )-s (2)=2(2+Δt )3-2×23=2×[8+6(Δt )2+12Δt +(Δt )3]-16=24Δt +12(Δt )2+2(Δt )3, ∴Δs Δt =24+12Δt +2(Δt )2,则当Δt →0时,Δs Δt →24. 5.98解析:由题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9x +8y -36=0. 当x =2时,y =94,即f (2)=94.又切线斜率为-98,即f ′(2)=-98,∴f (2)+f ′(2)=98.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2 简单多面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2 简单多面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思想方法
解:(1)错误.棱锥的侧面一定是三角形,可以是等腰三角形,也可以 是正三角形,例如棱长均相等的正三棱锥的各个面都是正三角形.
(2)正确.在三棱锥中,共有4个面,每一个面均可作为底面,每一个 顶点均可作为棱锥的顶点.
(3)错误.只有当棱锥被与其底面平行的平面所截时,才能截得一 个棱锥和一个棱台.
4.棱台 (1)棱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 面之间的部分叫作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叫作棱台的下底面和 上底面,其他各面叫作棱台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作棱台的 侧棱.如图所示.
(2)表示:用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棱台.如上图中的棱台可记 作:四棱台ABCD-A'B'C'D'. (3)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 (4)特殊的棱台:用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作正棱台.正棱台的侧面是 全等的等腰梯形.
锥的顶点,于是棱台的侧棱所在的直线均相交于同一点,故命题④
为真命题.故选A.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思想方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思想方法
变式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不共面的顶点,它们可能是正四面体的4
个顶点;
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思想方法
解析:解答本题可先根据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进行详细
分析,再结合已知的各个命题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显然命题① ②③均是真命题.对于命题④,棱台的侧棱所在的直线就是截得原

高中数学必修二目录

高中数学必修二目录

高中数学必修二目录第一章: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图像– 1.1.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1.1.2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一般形式– 1.1.3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2.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2.2 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参数含义• 1.3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3.1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3.2 二次函数的最值和零点• 1.4 二次函数的平移和反射– 1.4.1 二次函数的平移– 1.4.2 二次函数的反射第二章:三角函数• 2.1 弧度制与度制– 2.1.1 弧度的定义和性质– 2.1.2 弧度和角度的相互转化公式• 2.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2.1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 2.2.2 任意角的余弦函数– 2.2.3 任意角的正切函数• 2.3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2.3.1 正弦函数图像与性质– 2.3.2 余弦函数图像与性质– 2.3.3 正切函数图像与性质• 2.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 2.4.1 正弦函数的基本公式– 2.4.2 余弦函数的基本公式– 2.4.3 正切函数的基本公式• 2.5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 2.5.1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5.2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第三章:平面向量• 3.1 平面向量的定义– 3.1.1 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性质• 3.2 平面向量的运算– 3.2.1 平面向量的加法– 3.2.2 平面向量的减法– 3.2.3 平面向量的数乘• 3.3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3.1 平面向量的线性组合– 3.3.2 平面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3.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4.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和性质– 3.4.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方法• 3.5 平面向量的应用– 3.5.1 平面向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3.5.2 平面向量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第四章:指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函数– 4.1.1 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1.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2 对数函数– 4.2.1 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2.2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4.3 指对公式、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 4.3.1 指对公式– 4.3.2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基本概念– 4.3.3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 4.4 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4.4.1 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4.4.2 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的计算第五章:概率与统计• 5.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引入– 5.1.1 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性质– 5.1.2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5.2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5.2.1 古典概型– 5.2.2 几何概型• 5.3 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5.3.1 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5.3.2 贝叶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4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5.4.1 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 5.4.2 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5.5 统计与抽样调查– 5.5.1 统计的基本概念– 5.5.2 抽样调查和统计分布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目录,该教材涵盖了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指数与对数函数、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必修一第一章--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必修一第一章--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1. 集合的表示方法课时目标 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1.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______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 中,属于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x 都具有性质p (x ),而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 (x ),则性质p (x )叫做集合A 的一个__________.于是,集合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p (x )描述为____________,它表示集合A 是由集合I 中具有性质p (x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一、选择题 1.集合{x ∈N +|x -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 A .{0,1,2,3,4}B .{1,2,3,4} C .{0,1,2,3,4,5}D .{1,2,3,4,5} 2.集合{(x ,y )|y =2x -1}表示( ) A .方程y =2x -1 B .点(x ,y )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D .函数y =2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3.将集合⎩⎪⎨⎪⎧ x ,y |⎩⎪⎨⎪⎧⎭⎪⎬⎪⎫x +y =52x -y =1表示成列举法,正确的是( )A .{2,3}B .{(2,3)}C .{x =2,y =3}D .(2,3) 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 |x 2-2x +1=0}为( ) A .{1,1}B .{1} C .{x =1}D .{x 2-2x +1=0} 5.已知集合A ={x ∈N |-3≤x ≤3},则有( ) A .-1∈A B .0∈A ∈A D .2∈A 6.集合{x |x =a |a |+|b |b -c |c |,a ,b ,c ∈R }的列举法表示应该是( ) — A .{-3,-1,1,3}B .{1,3}C .{-1,1,3}D .{-题 号 1 2 3 4 5 6答 案 ~二、填空题7.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x |x ∈Z ,86-x∈N }=____________.8.下列可以作为方程组⎩⎪⎨⎪⎧ x +y =3x -y =-1的解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1){x =1,y =2}; (2){1,2};- (3){(1,2)}; (4){(x ,y )|x =1或y =2};(5){(x ,y )|x =1且y =2};(6){(x ,y )|(x -1)2+(y -2)2=0}.9.已知a ∈Z ,A ={(x ,y )|ax -y ≤3}且(2,1)∈A ,(1,-4)∉A ,则满足条件的a 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方程x (x 2+2x +1)=0的解集;②在自然数集内,小于1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③不等式x -2>6的解的集合;④大于且不大于6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1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 2+2=0的解的集合;(3)不等式4x -6<5的解集;(4)函数y =2x +3的图象上的点集.…能力提升12.已知集合M ={x |x =k 2+14,k ∈Z },N ={x |x =k 4+12,k ∈Z },若x 0∈M ,则x 0与N 的关系是( ) A .x 0∈N B .x 0∉N! C .x 0∈N 或x 0∉N D .不能确定13.对于a ,b ∈N +,现规定:a *b =⎩⎪⎨⎪⎧ a +b a 与b 的奇偶性相同a ×b a 与b 的奇偶性不同.集合M ={(a ,b )|a *b =36,a ,b ∈N +}(1)用列举法表示a ,b 奇偶性不同时的集合M ;(2)当a 与b 的奇偶性相同时集合M 中共有多少个元素。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2)课件新人教a必修5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2)课件新人教a必修5
第一章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二)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 2.会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3.能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有关三角形的恒等式化简、 证明及形状判断等问题.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思考2
△ABC中,sin 2A=sin 2B.则A,B一定相等吗?
答案
∵A,B∈(0,π),∴2A,2B∈(0,2π), ∴2A=2B或2A=π-2B, 即 A=B 或 A+B=2π.
梳理
判断三角形形状,首先看最大角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其次看是否 有相等的边(或角).在转化条件时要注意等价.
知识点三 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3)当A为锐角时,如图,以点C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圆,
三角形解的个数取决于a与CD和b的大小关系: ①当a<CD时,无解; ②当a=CD时,一解; ③当CD<a<b时,则圆与射线AB有两个交点,此时B为锐角或钝角,此 时B的值有两个. ④当a≥b时,一解. (4)如果a>b,则有A>B,所以B为锐角,此时B的值唯一.
引申探究 将本例中的条件(a+b+c)(b+c-a)=3bc改为(b2+c2-a2)2=b3c+c3b- a2bc,其余条件不变,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答
反思与感悟
(1)判断三角形形状,往往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边、角关系相互转化, 经过化简变形,充分暴露边、角关系,继而作出判断. (2)在余弦定理中,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如:b2+c2-a2 =2bccos A,b2+ c2=(b+c)2-2bc等等.
思考
前面我们用正弦定理化简过acos B=bcos A,当时是把边化 成了角;现在我们学了余弦定理,你能不能用余弦定理把角 化成边?

人教A版 高中数学 必修3 第一章 1.1.2 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课件(共16张PPT)

人教A版 高中数学 必修3 第一章 1.1.2 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课件(共16张PPT)

巩固提高
1、设计一算法,求 积:1×2×3×…×100, 画出流程图
思考:该流程图与前面 的例1中求和的流程图有 何不同?
开始 i=0,S=1
i=i+1 S=S*i 否 i>=100?
是 输出S 结束
巩固提高
2、设计一算法输出1~100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整数
开始
算法:
i=0
S1:确定i的初始值为0;
开始 i=0,S=0
否 i<100? 是 i=i+1 S=S+ i
输出S 结束
思考:将步骤A和步骤B交换位 置,结果会怎样?能达到预期结果 吗?为什么?要达到预期结果,还 需要做怎样的修改?
步骤A
步骤B 答:达不到预期结果;
当i = 100时,退出循环,i 的值未能加入到S中;修 改的方法是将判断条件改 为i<101
1.1.2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
——————循环结构
复习回顾
1、程序框图(流程图)的概念: 2、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 3、顺序结构的概念及其程序框图: 4、条件结构的概念及其程序框图:
复习回顾
i) 顺序结构
ii) 条件结构
Yp N A
A
B
B
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也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
小结:
4.画循环结构流程图前: 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 ②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 ③确定循环的转向位置; ④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
循环结构的三要素:
循环变量,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其中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是最基 本的结构,循环结构必然包含条件结构,所以 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相互支撑的,无论怎样 复杂的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这三种结构来表 达。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2 棱柱、棱锥和棱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2 棱柱、棱锥和棱

4.棱台 (1)棱台的概念. 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 的底面和截面分别称为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其他各面称为棱台的侧面; 相邻两侧面的公共边称为棱台的侧棱;底面多边形与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 棱台的顶点;两底面间的距离叫做棱台的高. (2)棱台的表示法. 用表示上、下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棱台. (3)棱台的分类. 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 (4)正棱台的概念. 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正棱台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这些等腰梯形的高叫做棱台的斜高.
(4)正棱锥的概念. 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 的直线上,则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正棱锥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这 些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都相等,叫做棱锥的斜高.
思考 3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
棱锥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锥,关键是紧扣棱锥的 3 个本质特 征:(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2)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3)这些三角形有一个公 共顶点.这 3 个特征缺一不可,显然,这种说法不满足(3).反例如图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五
探究一 棱柱的结构特征
判断一个几何体是棱柱的依据及关键点 (1)依据:判断是否是棱柱要紧扣棱柱的定义. (2)抓住三个关键点. ①底面:两个多边形全等且所在平面互相平行. ②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③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答案:①④⑤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五
探究二 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篇)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1.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1.1.2化学供水组负责取样分析及数据填报。

1.1.3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制定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1.2管理范围包括在生产区域内进入或探入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作业。

1.2.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1.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1.2.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____小时。

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____小时。

1.2.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2.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1.2.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a)《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1)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2)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3)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b)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c)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____%(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2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精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2 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精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必备知识基础练1.解析:(1)因为15的正约数为1,3,5,15, 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1,3,5,15}. (2)因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有2,4,6,8,10, 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2,4,6,8,10}.(3)解方程组⎩⎪⎨⎪⎧2x +y +6=0,x -y +3=0,得⎩⎪⎨⎪⎧x =-3,y =0.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3,0)}.2.解析:(1)被5整除的数可用式子x =5n ,n ∈Z 表示,所以所有被5整除的数的集合可表示为{x |x =5n ,n ∈Z }.(2)由6x 2-5x +1=0解得x =12或x =13,所以方程6x 2-5x +1=0的实数解集为⎩⎪⎨⎪⎧⎭⎪⎬⎪⎫x ⎪⎪⎪x =12或x =13. (3)直线y =x 上除去原点,即x ≠0,所以直线y =x 上去掉原点的点的集合为{(x ,y )|y =x ,且x ≠0}.3.解析:选项A 中应是xy <0;选项B 的本意是想用描述法表示,但不符合描述法的规X 格式,缺少了竖线和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选项C 的“{ }”与“全体”意思重复.答案:D4.解析:∵x ∈Z 且86-x ∈N ,∴1≤6-x ≤8,-2≤x ≤5.当x =-2时,1∈N ;当x =-1时,87∉N ;当x =0时,43∉N ;当x =1时,85∉N ;当x =2时,2∈N ;当x =3时,83∉N ;当x=4时,4∈N ;当x =5时,8∈N .综上可知A ={-2,2,4,5}.答案:{-2,2,4,5}5.解析:当t =-2时,x =4;当t =2时,x =4;当t =3时,x =9; 当t =4时,x =16;∴B ={4,9,16}. 答案:{4,9,16}6.解析:∵-2∈A ,∴-2k +2>0,得k <1. 答案:k <1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x 2-2x +1=0,即(x -1)2=0,∴x =1,选B. 答案:B2.解析:先求出方程组的解⎩⎪⎨⎪⎧x =2,y =1,再写成集合的形式.注意集合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2,1),故选C.答案:C3.解析:由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故{3,2}={2,3}. 答案:B4.解析:若x =2,则x -1=1<2,所以2∈M ;若x =-2,则x -1=-3<2,所以-2∈M .故选A.答案:A5.解析:∵3=31,观察集合中的元素,不难发现,若令分母为n ,则分子为2n +1,且n ∈N *,∴集合为⎩⎪⎨⎪⎧⎭⎪⎬⎪⎫x ⎪⎪⎪x =2n +1n ,n ∈N *. 答案:D6.解析:①当a =0时,原方程为16-8x =0. ∴x =2,此时A ={2};②当a ≠0时,由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 ∴方程ax 2-8x +16=0有两个相等实根, 则Δ=64-64a =0,即a =1. 从而x 1=x 2=4,∴集合A ={4}.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值为0或1.故选D. 答案:D7.解析:由题知,a ∈A ,a ∈B ,所以a 是方程组⎩⎪⎨⎪⎧y =2x +1,y =x +3的解,解得⎩⎪⎨⎪⎧x =2,y =5,即a 为(2,5).答案:(2,5)8.解析:∵x ∈A ,∴当x =-1时,y =|x |=1; 当x =0时,y =|x |=0;当x =1时,y =|x |=1. ∴B ={0,1}. 答案:{0,1}9.解析:由于2的倒数12不在集合A 中,故集合A 不是可倒数集.若一个元素a ∈A ,则1a ∈A .若集合中有三个元素,故必有一个元素a =1a ,即a =±1,故可取的集合有⎩⎨⎧⎭⎬⎫1,2,12,⎩⎨⎧⎭⎬⎫-1,3,13等.答案:不是⎩⎨⎧⎭⎬⎫1,2,12 10.解析:(1)由x 2(x +1)=0,得x =-1或x =0,所以该集合可表示为{-1,0}.故该集合为有限集.(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xy ≤0,x ∈R ,y ∈R }.故该集合为无限集.(3)自然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0,12,22,32,…},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x =n 2,n ∈N }.故该集合为无限集.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由题意易知集合A 表示奇数集,集合B 表示偶数集.又由x 1,x 2∈A ,x 3∈B ,则x 1,x 2是奇数,x 3是偶数.对于A ,两个奇数的积为奇数,即x 1x 2∈A ,故A 正确;对于B ,一奇一偶两个数的积为偶数,即x 2x 3∈B ,故B 正确;对于C ,两个奇数的和为偶数,即x 1+x 2∈B ,故C 正确;对于D ,两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为偶数,即x 1+x 2+x 3∈B ,故D 错误.答案:ABC2.解析:对于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均大于0,且集合中的代表元素为点(x ,y ),所以①正确;对于②,方程x -2+|y +2|=0的解为⎩⎪⎨⎪⎧x =2,y =-2,解集为{(2,-2)}或⎩⎪⎨⎪⎧⎭⎪⎬⎪⎫x ,y ⎪⎪⎪⎩⎪⎨⎪⎧ x =2y =-2, 所以②不正确;对于③,因为集合{y |y =x 2-1,x ∈R }等于集合{y |y ≥-1},集合{y |y =x -1,x ∈R }等于R ,故这两个集合不相等,所以③正确.答案:①③3.解析:集合A 是方程x 2+ax +1=0的解构成的集合.(1)当a =2时,x 2+2x +1=0,即(x +1)2=0,x =-1,所以A ={-1}.(2)A 中只有一个元素,即方程x 2+ax +1=0有两个相等实根,由Δ=a 2-4=0,得a =±2.所以a =±2时,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3)A 中有两个元素,即方程x 2+a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由Δ=a 2-4>0,得a <-2或a >2.所以a <-2或a >2时,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第一章-1.1.2集合之间的关系课件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第一章-1.1.2集合之间的关系课件
A B
读作 “集合A 等于B 集合” 显然 若 A B 且 B A,则 A B
想一想用图示法怎么表示A=B?
三、真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 A 和 B , 如果 A B ,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
那么集合 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
A B ( B A )
读作 “ A 真包含于B ” (“B 真包含A ”)
70,1 0,1
例3.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集合C (1) C{1,2,3}
(2) C {a , b}
(3) {1,2,3} C{1,2,3,4,5} 解: (1) C 可以是以下集合: , { 1 } , { 2 } , { 3 } , { 1 , 2 } , { 1 , 3 } , { 2 , 3 } , { 1 , 2 , 3 } (2) C 可以是以下集合: ,{a},{b} (3) C 可以是以下集合: { 1 ,2 ,3 ,4 } ,{ 1 ,2 ,3 ,5 } ,{ 1 ,2 ,3 ,4 ,5 }解毕
当B=时, a = 0
当B={-2}时,a = 1
当B={3}时,a
=
2
1
3
解毕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树立必信的信念,不要轻易说“我不行”。志在成功,你才能成功。 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 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 每天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杨丽娜 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是我们能改变命运。
答:x2,y5.
例 5 : 已 知 集 合 A = { x | x 2 x 6 0 } 与 集 合 B = {x |a x 1 0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5篇)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5篇)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安全生产是指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预防、减少和消除事故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活动。

为了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风险,很多企业都实施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以下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一些内容: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是宣传和普及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责任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培训的内容可以涵盖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法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事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实际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帮助员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同时,培训人员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帮助员工预防和应对类似的安全事故。

三、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有各种安全设备的使用。

例如防护用具、消防设备等。

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如何操作消防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四、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书,以保障员工的安全。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各种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程序,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

培训人员可以通过演示和实操的方式,让员工熟悉这些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五、应急救援知识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包括如何报警、急救措施、应急疏散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人员可以辅以实际案例和模拟演练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六、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对于员工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让员工了解心理问题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何调节情绪、应对工作压力、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余弦定理(第2课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bb高二数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余弦定理(第2课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bb高二数学
5.△ABC的面积S= a1bc(其中(qízhōng)R为△ABC外接圆半径).( √) 4R
12/9/2021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2
PART TWO
题型探究(tànjiū)
2021/12/9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题型一 利用(lìyòng)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 1 在△ABC 中,若 ccos B=bcos C,cos A=23,求 sin B 的值.
A.锐角三角形
√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dùnjiǎo)三角形 D.不能确定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2aR,sin B=2bR,sin C=2cR.
∴sin2A+sin2B<sin2C可化为a2+b2<c2,a2+b2-c2<0.
a2+b2-c2 ∴cos C= 2ab <0.
∴角C为钝角(dùnjiǎo),△ABC为钝角三角形.
12/9/2021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核心(héxīn)素养之数学运算
HEXINSUYANGZHISHUXUEYUNSUAN
求三角形一角的值
典例 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a2+c2-b2)tan B
பைடு நூலகம்
= 3ac,则角 B 的值为
π A.6
√B.3π或23π
π C.3
1.正弦定理及常见变形
a (1)sin
b
c
A=__s_i_n_B__=__s_in__C__=2R(其中
R
是△ABC_外__接__圆_的__半__径___);
(bànjìng)
(2)a=bssiinnBA=cssiinnCA=2Rsin A;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1.1.2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1.1.2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
2.用途: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 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利用__经__纬__网__来确定位置。
当堂练习
1.下列关于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A )
A.形状为圆形
B.形状为直线
C.各条纬线长度相等
D.指示南北方向
2. 东半球的范围是( D ) A.0°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半球 B.20°E至160°W之间的半球 C.20°W至160°E之间的半球 D.20°W往东至160°E之间的半球
10°W 0° 10°E 20°E 30°E
向西度数增大 向东度数增大

20°N 北

10°N 数
增 0° 大

10°S 南
度 数 增 大
课堂小结
地球和 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
纬线 定义、形状、指示方向、长度、位置关系
纬度
定义、代表字母、度数范围、 半球划分、中高低纬划分
经线 定义、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经线圈
__半__圆____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__缩__短____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__相__等____
___东__西___方向
___南__北___方向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除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
南、北极点外)
南北极点
课堂小结
二、纬度和经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图示
度数起始线 划分方法
__赤__道____(0°纬线)
从0°纬线向南和向 北各分___9_0_°___
当堂练习
3.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B ) A.小红 B.小兰 C.小刚 D.小明
无数条
半圆
南北
相等 均为2万 千米
相互关系 纬线与纬线 相互平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1.1.2 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1.1.2 时间的测量
A.人两次眨眼睛之间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解析: A、人眼睛迅速一眨,需要的时间很短,大约在0.12~0.2s之间;不会接近1s;故A 错误; B、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远远大约1s;故B错误; C、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6~20次,即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多一点;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正确;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 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 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 亲爱的同学再见!
科学:
09:55—10:35
英语:
10:45—11:25
一 下面的图片是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
石英钟
电子手表
机械停表
电子停表
二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 1h = 60min = 3600s 1min = 60s

日晷
沙漏
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D)
示的时间为2 min 06 s
一 二 三

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的是( D)
A. 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 B. 错误是应该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可以避免 C. 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 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1.学习了测量时间的工具及时间的单位和转化 2. 掌握机械停表的用法 3.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小表盘的量程是15分,分度值是30秒。 前半量(白色部分)表示0-30秒,后

第一章 1.1.2 棱柱、棱锥和梭台的结构特征

第一章  1.1.2  棱柱、棱锥和梭台的结构特征

上 页
下 页
规律方法总结
随堂即时巩固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思维误区警示
第 一 章 立 体 几 何 初 步 (3)特殊的四棱柱 ①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 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做直平行六面体; ③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 ④棱长都相等的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③棱和棱的 公共点 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④连结不在同一面上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 多面体的 对角线 . (3)凸多面体 凸多面体:把一个多面体的任意一个面延展 为平面,如果其余的各面都在这个平面的同一侧, 则这样的多面体就叫做凸多面体. (4)多面体的截面 一个几何体和一个平面 相交 所得到的平面图 形(包含它的内部),叫做这个几何体的 截面 .
上 页
下 页
规律方法总结
随堂即时巩固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思维误区警示
第 一 章 立 体 几 何 初 步 (2)正棱台 ①定义:由 正棱锥 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 ②棱台的斜高:正棱台的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 腰梯形,这些等腰梯形的高叫做棱台的斜高.
上 页
下 页
规律方法总结
随堂即时巩固
课时活页训练
上 页
下 页
规律方法总结
随堂即时巩固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思维误区警示
第 一 章 立 体 几 何 初 步 相邻侧面的公共边 叫做棱锥的侧棱. 棱锥中各个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 如果棱锥的底面水平放置,则顶点与过顶点的铅垂 线和底面的交点之间的线段或距离,叫做棱锥的高. 棱锥中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叫做对角面.
上 页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余弦定理(二)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2021学年)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余弦定理(二)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2021学年)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 余弦定理(二)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余弦定理(二)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 1.1.2 余弦定理(二)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1.1.2 余弦定理(二)[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能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

能应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3。

能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知识点一余弦定理及其推论1.a2=b2+c2-2bc cos__A,b2=c2+a2-2ca cos__B,c2=a2+b2-2abcos__C.2.cos A=错误!,cos B=错误!,cosC=错误!.3.在△ABC中,c2=a2+b2⇔C为直角,c2>a2+b2⇔C为钝角;c2<a2+b2⇔C为锐角.知识点二正弦、余弦定理解决的问题思考以下问题不能用余弦定理求解的是________.(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解三角形.答案 (2)题型一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1 在△ABC中,cos2错误!=错误!,其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答案 A解析方法一在△ABC中,由已知得\f(1+cosB,2)=\f(1,2)+错误!,∴cosB=ac=错误!,化简得c2=a2+b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余弦定理(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余弦定理及变形形式,能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2.能应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3.能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知识点一 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1.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 2.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知识点二 余弦定理及其推论1.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2.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ca ,cos C =a 2+b 2-c 22ab.3.在△ABC 中,c 2=a 2+b 2⇔C 为直角,c 2>a 2+b 2⇔C 为钝角;c 2<a 2+b 2⇔C 为锐角. 知识点三 正弦、余弦定理解决的问题思考 以下问题不能用余弦定理求解的是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他的边和角;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角和边;(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求其他的边和角; (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解三角形. 答案 (2)题型一 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1 在△ABC 中,cos 2B 2=a +c2c ,其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 答案 A解析 方法一 在△ABC 中,由已知得1+cos B 2=12+a2c, ∴cos B =a c =a 2+c 2-b22ac,化简得c 2=a 2+b 2.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方法二 原式化为cos B =a c =sin Asin C ,∴cos B sin C =sin A =sin(B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 ∴sin B cos C =0,∵B ∈(0,π),sin B ≠0,∴cos C =0, 又∵C ∈(0,π),∴C =90°, 即△ABC 为直角三角形.反思与感悟 一般地,如果遇到的式子含角的余弦或是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反之,若遇到的式子含角的正弦或是边的一次式,则大多用正弦定理;若是以上特征不明显,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跟踪训练1 在△ABC 中,B =60°,b 2=ac ,则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答案 B解析 由余弦定理cos B =a 2+c 2-b 22ac,代入得12=a 2+c 2-ac 2ac,∴a 2+c 2-2ac =0, 即(a -c )2=0,∴a =c .又∵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题型二 正弦、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2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c ,已知BA →·BC →=2,cos B =13,b =3,求: (1)a 和c 的值; (2)cos(B -C )的值.解 (1)由BA →·BC →=2得,ca cos B =2, 又cos B =13.所以ca =6.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 cos B . 又b =3,所以a 2+c 2=9+2×6×13=13.解⎩⎪⎨⎪⎧ac =6,a 2+c 2=13得a =2,c =3或a =3,c =2.因为a >c ,所以a =3,c =2. (2)在△ABC 中,B ∈(0,π), sin B =1-cos 2B =1-(13)2=223.由正弦定理得,sin C =c b sin B =23×223=429.因为a =b >c ,所以C 为锐角, 因此cos C =1-sin 2C =1-(429)2=79.于是cos(B -C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3×79+223×429=2327.反思与感悟 (1)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一样,都是围绕着三角形进行边角互换的.在有关三角形的题目中注意选择是应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必要时也可列方程(组)求解.同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合适,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 (2)解题时,还应注意,当把条件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时,还应注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应用. 跟踪训练2 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 A =3a cos B . (1)求角B ;(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解 (1)由b sin A =3a cos B 及正弦定理, 得sin B =3cos B ,即tan B =3,因为B 是三角形的内角,所以B =π3.(2)由sin C =2 sin A 及正弦定理得,c =2a . 由余弦定理及b =3,得9=a 2+c 2-2ac cos π3,即9=a 2+4a 2-2a 2,所以a =3,c =2 3. 题型三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证明边角恒等式例3 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 2-b 2c 2=sin (A -B )sin C .证明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b 2=a 2+c 2-2ac cos B ,∴a 2-b 2=b 2-a 2-2bc cos A +2ac cos B , ∴2(a 2-b 2)=2ac cos B -2bc cos A , 即a 2-b 2=ac cos B -bc cos A , ∴a 2-b 2c 2=a cos B -b cos Ac .由正弦定理得a c =sin A sin C ,b c =sin B sin C,∴a 2-b 2c 2=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C =sin (A -B )sin C ,故等式成立.反思与感悟 (1)证明三角恒等式,关键是消除等号两端三角函数式的差异.形式上一般有:左⇒右;右⇒左或左⇒中⇐右三种.(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把角的关系通过正弦、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二是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一般是通过正弦定理转化. 跟踪训练3 在△ABC 中,若a cos 2C 2+c cos 2 A 2=3b2,求证:a +c =2b .解 由题a (1+cos C )+c (1+cos A )=3b ,即a +a ·a 2+b 2-c 22ab +c +c ·b 2+c 2-a 22bc =3b ,∴2ab +a 2+b 2-c 2+2bc +b 2+c 2-a 2=6b 2, 整理得ab +bc =2b 2,同除b 得a +c =2b , 故等式成立.忽略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4 已知钝角三角形的三边BC =a =k ,AC =b =k +2,AB =c =k +4,求k 的取值范围. 错解 ∵c >b >a ,且△ABC 为钝角三角形, ∴C 为钝角.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k 2-4k -122k (k +2)<0.∴k 2-4k -12<0,解得-2<k <6,① ∵k 为三角形的一边长,∴k >0,② 由①②知0<k <6.错因分析 忽略隐含条件k +k +2>k +4,即k >2. 正解 ∵c >b >a ,且△ABC 为钝角三角形, ∴C 为钝角.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k 2-4k -122k (k +2)<0,∴k 2-4k -12<0,解得-2<k <6,① 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k +(k +2)>k +4, ∴k >2,② 由①②可知2<k <6.误区警示 在解与三角形的边有关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跟踪训练4 若△ABC 为钝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1,5)B.(13,5)C.(5,13)D.(1,5)∪(13,5)答案 D解析 (1)若x >3,则x 对角的余弦值22+32-x 22×2×3<0且2+3>x ,解得13<x <5.(2)若x <3,则3对角的余弦值22+x 2-322×2×x <0且x +2>3,解得1<x < 5.故x 的取值范围是(1,5)∪(13,5).1.在△ABC 中,b cos A =a cos B ,则△ABC 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答案 B解析 由题b ·b 2+c 2-a 22bc =a ·a 2+c 2-b 22ac ,整理得a 2=b 2,∴a =b .2.在△ABC 中,sin 2A -sin 2C -sin 2B =sin C sin B ,则A 等于( ) A.60° B.45° C.120° D.30° 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2-c 2-b 2=bc , 结合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2,又A ∈(0,π),∴A =120°.3.在△ABC 中,A =120°,AB =5,BC =7,则sin Bsin C 的值为( )A.85B.58C.53D.35 答案 D解析 由余弦定理BC 2=AB 2+AC 2-2·AB ·AC ·cos A 得72=52+AC 2-2·5·AC ·(-12),∴AC =3或-8(舍).∴sin B sin C =AC AB =35.4.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 ,则a 的范围是( ) A.(8,10) B.(22,10) C.(22,10) D.(10,8)答案 B解析 只需让3和a 所对的边均为锐角即可.故⎩⎪⎨⎪⎧12+32-a 22·1·3>012+a 2-322·1·a>01+3>a 1+a >3,解得22<a <10.5.在△ABC 中,若b =1,c =3,C =2π3,则a = .答案 1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 ∴a 2+1+a =3,即a 2+a -2=0, 解得a =1或a =-2(舍).6.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则此三角形是 三角形. 答案 钝角解析 4所对的角的余弦为22+32-422×2×3=-14<0,故该角为钝角,故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1.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基本思想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将所给条件统一为角之间的关系或边之间的关系.若统一为角之间的关系,再利用三角恒等变形化简找到角之间的关系;若统一为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代数方法进行恒等变形、化简,找到边之间的关系.2.解决综合问题时应考虑以下两点(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主要工具,正确选择适合试题特点的公式极为重要,当使用一个定理无法解决问题时,要及时考虑另外一个定理.(2)三角函数中的公式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是不可或缺的,应该养成应用三角公式列式化简的习惯.一、选择题1.在△ABC 中,有下列结论①若a 2>b 2+c 2,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 ②若a 2=b 2+c 2+bc ,则A 为60°; ③若a 2+b 2>c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④若A ∶B ∶C =1∶2∶3,则a ∶b ∶c =1∶2∶3.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 A解析 结合余弦定理可知:①中A 为钝角,正确;②中A =120°;③中C 为锐角,但另两个角未必是锐角;④中A 、B 、C 分别为30°、60°、90°,∴a ∶b ∶c =sin A ∶sin B ∶sin C =12∶32∶1,故正确的结论为①.2.在△ABC 中,已知a =2,则b cos C +c cos B 等于( ) A.1 B. 2 C.2 D.4 答案 C解析 b cos C +c cos B =b ·a 2+b 2-c 22ab +c ·a 2+c 2-b 22ac=a 2+b 2-c 2+a 2+c 2-b 22a=a =2.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5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 ) A.518 B.34 C.32 D.78 答案 D解析 设顶角为α,底边长为a ,周长为5a ,故腰长为2a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α=(2a )2+(2a )2-a 22(2a )(2a )=78. 4.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23cos 2A +cos 2A =0,a =7,c =6,则b 等于( )A.10B.9C.8D.5 答案 D解析 由23cos 2A +cos 2A =0得23cos 2A +2cos 2A -1=0 ∴cos A =±15,∵A 为锐角,∴cos A =15,又a 2=b 2+c 2-2bc cos A , ∴49=b 2+36-2·b ·6×15,∴b =5或b =-135(舍).5.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且b 2=ac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0,π3]B.[π3,π) C.(0,π6]D.[π6,π) 答案 A解析 由余弦定理cos B =a 2+c 2-b 22ac =(a -c )2+ac 2ac =(a -c )22ac +12≥12,∵B ∈(0,π),∴B ∈(0,π3].6.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a ,b ,c 满足(a +b )2-c 2=4,且C =60°,则ab 的值为( ) A.8-4 3 B.1 C.43 D.23 答案 C解析 ∵C =60°,∴c 2=a 2+b 2-2ab cos 60°=a 2+b 2-ab . 又(a +b )2-c 2=4,∴c 2=a 2+b 2+2ab -4, 故-ab =2ab -4,∴ab =43.7.在△ABC 中,AB =7,AC =6,M 是BC 的中点,AM =4,则BC 等于( ) A.21 B.106 C.69D.154答案 B解析 设BC =a ,则BM =MC =a2.在△ABM 中,AB 2=BM 2+AM 2-2BM ·AM ·cos ∠AMB , 即72=14a 2+42-2×a2×4·cos ∠AMB ,①在△ACM 中,AC 2=AM 2+MC 2-2AM ·MC ·cos ∠AMC , 即62=42+14a 2+2×4×a2·cos ∠AMB ,②①+②,得72+62=42+42+12a 2,解得a =106.8.如图,在△ABC 中,∠BAC =120°,AB =2,AC =1,D 是边BC 上一点,DC =2BD ,则AD →·BC →等于( )A.-212B.-83C.-75D.-27答案 B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BAC =AB 2+AC 2-BC 22AB ·AC ,解得BC =7,又cos B =AB 2+BC 2-AC 22AB ·BC =AB 2+BD 2-AD 22AB ·BD ,解得AD =133, 又AD →,BC →的夹角大小为∠ADB , cos ∠ADB =BD 2+AD 2-AB 22BD ·AD=(73)2+(133)2-222×73×133=-891,所以AD →·BC →=|AD →|·|BC →|·cos ∠ADB =-83. 二、填空题9.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c =12a,2sin B =3sin C ,则cos A 的值是 .答案 34解析 由2sin B =3sin C 及正弦定理可得2b =3c ,由b -c =12a 可得a =c ,b =32c ,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b 2+c 2-a 22bc =34. 10.△ABC 为钝角三角形,a =3,b =4,c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1,7)∪(5,7)解析 ①若x >4,则x 所对的角为钝角,∴32+42-x 22·3·4<0且x <3+4=7,∴5<x <7. ②若x <4,则4对的角为钝角,∴32+x 2-422·3·x<0且3+x >4,∴1<x <7. ∴x 的取值范围是(1,7)∪(5,7).11.在△ABC 中,C =3B ,则c b的范围是 . 答案 (1,3)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得c b =sin C sin B =sin 3B sin B=sin (B +2B )sin B =sin B cos 2B +cos B sin 2B sin B=cos 2B +2cos 2B =4cos 2B -1.∵A +B +C =180°,C =3B ,∴0°<B <45°, ∴22<cos B <1,∴1<4cos 2B -1<3,∴1<c b<3. 三、解答题1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ac 且cos B =34. (1)求1tan A +1tan C的值; (2)设BA →·BC →=32,求a +c 的值. 解 (1)由cos B =34,B =(0,π2),得 sin B = 1-(34)2=74, 由b 2=ac 及正弦定理得sin 2B =sin A sin C ,于是1tan A +1tan C =cos A sin A +cos C sin C=sin C cos A +cos C sin A sin A sin C =sin (A +C )sin 2B =sin B sin 2B =1sin B =477. (2)由BA →·BC →=32得ca ·cos B =32, 由cos B =34,可得ca =2,即b 2=2, 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 ·cos B =5,∴(a +c )2=a 2+c 2+2ac =5+4=9,∴a +c =3.1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求证:cos C cos B =b -c cos A c -b cos A证明 左边=a 2+b 2-c 22ab a 2+c 2-b 22ac=c (a 2+b 2-c 2)b (a 2+c 2-b 2),右边=b -c ·b 2+c 2-a 22bc c -b ·b 2+c 2-a 22bc=c (a 2+b 2-c 2)b (a 2+c 2-b 2)=左边, 得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