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
中职机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设计
![中职机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35da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png)
中职机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参数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o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并能应用于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o学生能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的特性及其应用场景。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包括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o学生能够使用万用表等电工工具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o学生能够识别并排除电路中的常见故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电工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o激发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任务,提升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难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子元器件的实际选型与电路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如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分析方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手搭建电路,测量参数,增强实践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电路原理和电子元器件。
四、教学资源-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及相关辅助教材。
-教具: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电工工具。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面包板,导线。
-多媒体资源:课件、电路仿真软件、在线教学平台。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促进团队合作。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手机静音、按时到课等,确保课堂秩序。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sum3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 林平勇)电子教案 sum3](https://img.taocdn.com/s3/m/3fe2918b76c66137ee061990.png)
2. 星形联接的电源 Ul 3Up
3.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通常采用三相四线制( 三根火线,一根中线),如果为三相对称负载,可以 不接中线,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必需接中线才能保 证负载正常工作,所以,中线不允许接开关或熔断器 。 4. 三相负载可以星形联接,也可以三角形联接 ,采用何种联接方式由负载的额定电压决定。
5. 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 6. 三相对称负载三角形联接 7. 三相对称负载的功率
Ul Il
3Up, Il Ip 3I p,Ul Up
P 3Ul Il cos Q 3Ul Il sin
S 3Ul Il
相电压与相电 流的相位差角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e108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03.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应用示例:给定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给定电流和电阻,计算电压等。
1.3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电压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流分配。
第二章:电子元件2.1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硅(Si)、锗(Ge)。
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构,具有单向导电性。
2.2 二极管结构、符号和性质。
应用:整流、滤波、稳压等。
2.3 晶体管结构、符号和类型(NPN、PNP)。
放大作用和应用。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交流电: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
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3.2 频率和相位频率:单位是赫兹(Hz),表示单位时间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相位:表示电压或电流波形的时间关系。
3.3 谐振电路谐振条件:L和C的组合使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应用:滤波、选频等。
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4.1 测量仪器和工具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毫安表等。
4.2 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
注意事项:正确选择测量范围、避免测量误差等。
4.3 故障诊断与维修常用诊断方法:观察、测量、替换元件等。
维修技巧: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修复电路等。
第五章:电力电子技术5.1 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GTO、IGBT等。
5.2 电力电子电路应用交流调速、变频调速、电力控制等。
5.3 节能技术和环保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电机原理与应用6.1 直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永磁直流电机、励磁直流电机)。
特性:转速、扭矩与电流的关系。
6.2 交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异步电机、同步电机)。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a08e2b561252d380eb6e8f.png)
第 二 讲教学章节:第一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 1.3~1.4 独立电源元件,二极管教学要求:1、熟悉电压源和电流源;2、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3、熟练掌握二极管的特性;4、掌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难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工作状态。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联系实际,多媒体,板书。
教学内容与进程:一、引入:电压源和电流源 1、电压源⑴ 两端的电压仅由自身决定,与流过的电流及外电路无关。
⑵ 流过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电压源置零,等效于两端短路。
电压源不允许外电路短路。
2、电流源⑴ 电流源的电流仅由自身决定,与两端的电压无关。
⑵ 两端的电压由外电路决定。
电流源置零,等效于两端开路。
电流源不允许外电路开路。
二、实际电源的模型 1、电压源模型2、电流源模型3、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1.4 二极管 三、PN 结及其单相导电性二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如图所示,VD 是文字符号。
R -+U +U s -R -+U I s四、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和主要参数(1)正偏导通(2)反偏截止(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特性:二极管正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电流开始快速增长,对应的电压称为死区电压,也称阈值电压或开启电压,记作U T ,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电压称为二极管导通电压或管压降,记作U D 。
方向特性:二极管反向电流一般很小,小功率硅管为几μA ,锗管为几十μA 。
反向击穿特性:反向电压增高到一定数值U (BR)时,二极管反向电流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反向击穿。
五、二极管的工作点和理想特性六、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是应用在反向击穿区的特殊硅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和典型应用电路。
七、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工作在正向偏置状态。
光电二极管又称光敏二极管,它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85aa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2.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电工电子原理的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计算方法。
3.了解电路中的串联、并联、混联等连接方式。
4.能够使用基本的电工电子工具进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5.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工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引言通过介绍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电流、电压和电阻介绍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单位,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3.电压、电流的计算讲解电压和电流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练习。
4.串联、并联和混联介绍电路中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等连接方式,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5.电工电子工具和仪器介绍常见的电工电子工具和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6.电工电子元器件介绍常见的电工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讲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电路的搭建和调试讲解电路搭建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8.实际应用案例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工电子应用案例,如电源、放大器等,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9.总结与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一次简要的小结。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结合PPT和示意图进行理论讲解。
2.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电工电子元件和工具,进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PPT和示意图:用于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实验仪器和元件:用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3.理论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2.实践应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际项目或比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29a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5.png)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案单元一电路的基础知识及其分析方法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电路模型,熟练掌握电路的定律定理及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单元推荐主要方法为宏观——四阶段法,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单元二正弦交流电路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掌握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构成的正弦交流电路的特性及分析方法;了解电路中谐振的性质及非正弦交流电的特性。
本单元推荐主要方法为宏观——四阶段法,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单元三三相交流电路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掌握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构成的正弦交流电路的特性及分析方法;了解电路中谐振的性质及非正弦交流电的特性。
本单元推荐主要方法为宏观——四阶段法,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单元四电路的瞬态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掌握分析动态电路的基本理论:换路定则;一阶电路的响应;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响应。
了解动态电路在生产中的表现与应用。
本单元推荐主要方法为宏观——四阶段法,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单元五磁路与变压器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掌握磁路与交流铁心线圈的基本理论: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铁磁物质的磁化;交流铁心线圈、电磁铁、变压器。
掌握磁路与铁心线圈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推荐主要方法为宏观——四阶段法,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单元六电动机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了解电动机的分类;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有关的知识;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和运行方法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使用。
本单元推荐主要方法为宏观——四阶段法,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单元七半导体器件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结构、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熟练掌握PN结的形成过程,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及工作原理。
本单元推荐主要方法为宏观——四阶段法,微观——案例示范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单元八晶体管交流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是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稳定,熟练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情况对放大器工作情况的影响,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公开课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e077b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3.png)
电工电子技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路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学习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技术概述电与磁的基本现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分类和特性2.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作用和应用电源的种类和特性开关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3.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4. 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数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逻辑门5. 实验操作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基本电路的搭建和调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法:进行电路搭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2. 实验设备:电路实验板、测量仪器、工具等。
3. 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视频教程等。
4. 网络资源: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教程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电工电子技术概述,电与磁的基本现象,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第3-4周: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作用和应用,电源的种类和特性。
3. 第5-6周:开关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4. 第7-8周: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5. 第9-10周: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6. 第11-12周:数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逻辑门,实验操作,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dd49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d.png)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中的电路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电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难点:1.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的深度;2.电路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2.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或示意图,引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对电路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等;3.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深入浅出地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操作,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数据;2.分发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3.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
四、讨论交流(20分钟)1.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总结电工电子技术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思路和创新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和记忆;2.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万用表、电路板等;2.教辅材料:实验指导书、教材等。
教学评价:1.针对实践操作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等;2.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中的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提出等。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2f8a7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3.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电路定律。
(3)学会使用常见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4)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并进行故障排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2. 电路的组成部分(1)电源、负载、导线、开关等基本元件。
(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工电子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2. 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路连接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电工电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教科书。
2. 实验设备:电路实验板、电源、仪表、元器件等。
3. 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视频教程等。
六、教学内容3. 电工元件(1)电阻、电容、电感的作用和特性。
(2)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模拟电路(1)放大器、滤波器、整流器的原理和应用。
(2)常用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的特性及应用。
七、教学方法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5. 项目驱动法:设计相关项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6bd9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c.png)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电路。
3. 电路元件: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4. 交流电路: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简单电路。
3. 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元件的特性,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路元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交流电路的分析,电路元件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电路图、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的运行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介绍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电路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典型的电路题目,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电路元件讲解:讲解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以及如何在电路中选择和使用这些元件。
6. 交流电路分析:讲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分析交流电路的运行原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图示;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示例;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I,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2)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与一个电容值为C的电容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为I,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2. 答案:(1)电阻两端的电压为IR。
(2)电阻两端的电压为Isqrt(L/C)。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6323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3.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教案主题:电工电子技术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所涉及的基本电路和装置的工作原理;3.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工电子设备的维修和故障排除。
教学重点:1.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基本电路和装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电工电子技术教材;2.电工电子装置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带入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原理(30分钟)1.定义电工电子技术概念;2.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3.概述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30分钟)1.简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源、导线、开关、负载;2.重点讲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3.分别介绍并讲解电路中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基本电子装置的工作原理(40分钟)1.介绍电子元件的基本分类和特点;2.分别介绍并讲解常见的电子装置: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二极管等的工作原理;3.展示实物模型或实物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子装置的工作原理。
五、案例分析与练习(30分钟)1.分析实际电工电子设备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2.针对电工电子设备常见的故障进行排除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总结与提问(2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提问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引导学生思考电工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做相关的实践练习。
教学反馈:1.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讲评;2.收集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馈意见。
教学资源:1.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和讲义;2.电工电子装置模型或实物;3.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延伸:可以安排实地参观电工电子设备制造和维修维护单位,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https://img.taocdn.com/s3/m/f0068f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f.png)
半导体的导电特点:
半导体材料:
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半导体是4价元素
半导体材料的特点: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受光和热影响。
T↑导电能力↑
光照↑导电能力↑
纯净的半导体掺入杂质导电性会大大增强。
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掺5价元素,如磷,自由电子数多于空穴数,自由电子数是多子。
P型半导体:掺3价元素,如硼,空穴数多于自由电子数,空穴是多子。
扩散运动与漂移运动:载流子由于浓度差异而形成运动叫扩散运动。
在电场作用下,载流子的定向运动叫漂移运动。
PN结的形成: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四、习题练习
五、总结答疑
课后(拓展):包括作业
布置等
教学反思。
电工电子教案
![电工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acc27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a.png)
电工电子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教学内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引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演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1.2 电路元件教学目标:了解电路元件的种类和作用。
学会使用电路元件搭建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电路元件的种类: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容等。
电路元件的作用。
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
教学活动:介绍电路元件的种类和作用。
演示简单电路的搭建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搭建简单电路。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电子元件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元件的种类和作用。
学会使用电子元件搭建简单电子电路。
教学内容:电子元件的种类:二极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电子元件的作用。
简单电子电路的搭建方法。
教学活动:介绍电子元件的种类和作用。
演示简单电子电路的搭建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搭建简单电子电路。
2.2 电路分析方法教学目标: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电路。
教学内容: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电路分析的步骤。
电路分析的实例。
教学活动: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演示电路分析的步骤和实例。
学生分组实验,练习电路分析。
第三章:电机与控制3.1 直流电机教学目标:了解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学会使用直流电机进行控制。
教学内容: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特性:转速、转矩等。
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开关控制、PWM控制等。
教学活动:介绍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演示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直流电机进行控制。
3.2 交流电机教学目标:了解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学会使用交流电机进行控制。
教学内容: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交流电机的特性:转速、转矩等。
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开关控制、变频控制等。
电工电子技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3686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2.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1. 教案背景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是现代化产业生产和设备维护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是必要的。
2.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掌握电路分析和测量技术;- 熟悉电子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电工设备的安装、连接和维护方法;- 具备处理电工电子故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案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电路分析和测量技术: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基本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源和电源管理:包括直流电源、开关电源、稳压电源等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电机与控制: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电机控制等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电工设备安装与维护:包括电气接线、设备安装和维护、安全用电等基本技能。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传授给学生;- 示范法:教师将电工设备的安装和连接过程进行现场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加深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计划本教案预计分为十五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需要1-2节课的时间完成。
具体安排如下:单元一:电路基本概念与分析(2节课)-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 串联、并联、复合电路分析;- 电路实验和测量技术。
单元二:二极管与晶体管(2节课)- 二极管的结构和特性;- PN结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晶体管的结构和特性;- 晶体管的放大与开关应用。
单元三:集成电路(2节课)- 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数字集成电路与模拟集成电路;- 逻辑门电路设计与应用。
单元四:电源与电源管理(2节课)- 直流电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应用;- 稳压电源的原理与调整。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9059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1.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主要包括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功率因数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尤其是无功功率的计算;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重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示波器、实验电路设备等。
2. 学具: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路的功率问题。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讲解功率因数的概念,分析功率因数对电路的影响。
(3)介绍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个具体的交流电路,演示如何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计算一个交流电路的功率,并讨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5.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分析(15分钟)(1)介绍三相交流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2)讲解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
(3)通过实例分析,演示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并分析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功率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defdf3169a4517623a362.png)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案纸第页学科《电子电工技术》第一章直流电路§1.1 电路检查授课班级授课时数2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授课时间2016 。
9教学方法讲解,启发,问答、实物演示教学目的1.介绍课程以及教学大纲2.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3.掌握元件符号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2.掌握元件符号3.学会画电路图复习提问掌握元件符号和电路图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板书设计教学追记§1.1 电路一、电路的基本组成1.什么是电路?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如图1-1所示。
2.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
(2)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3) 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提问教案纸附页第 1 页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板书设计教学追记图1—1 简单的直流电路3.电路的状态(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二、电气元件符号三、基本电路图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
例如,图1—2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1b4c4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c.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XXX教课题序号授课时数授课章节名称使用教具12授课班级授课形式案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莫非9.3讲授第一章电路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1-1电路的基本概念1-2电路的基本定律投影仪电脑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主要的物理量2、了解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知识目标3、了解电路的两个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工作状态1、能够说出电路的基本概念2、能够通过电路基本定律求解电路的基础问题能力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基本定律及其使用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练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引言5分钟)引入新课:第一章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1-1电路的基本概念1.1.1电路的组成及作用80分钟)1.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1、电流基本观点2、电压基本概念3、电动势基本概念4、电功率观点1.1.3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1.1.4电路的工作状态1、有载工作状态2、开路状态3、短路状态1.1.5电位概念与计算1-2电路的基本定律1.2.1欧姆定律1.2.2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小结本节课内容小结安置作业5分钟)XXX教课题序号授课时数授课章节名称使用教具22授课班级授课形式案授课教师授课日期难道讲授第一章电路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1-3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投影仪电脑知识目标一、了解常见的电路分析方法二、掌握串联电路电阻算法三、掌握并联电路电阻算法4、了解电源等效变换法、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能力方针一、能够运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电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电阻的串并联及其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联及其等效变换更新、弥补删节内容课外练教学跋文课后题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以提问的方式复上节课重点内容:电路基本概念1-3电路基本分析方法1.3.1电阻的串并联及其等效变换1、电阻的串联2、电阻的并联1.3.2电源等效变换法1、电流源模型2、电压源模子1.3.3支路电流法解题步调1、肯定电路支路数2、利用KCL对节点列出电流方程3、确定所需独立电压方程数1.3.4节点电压法解题步调1、设参考节点2、对独立节点列电压方程3、求出节点电压1.3.5叠加原理1.3.6戴维南定理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言5分钟)引入新课:80分钟)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XXX教课题序号讲课时数讲课章节名称使用教具32讲课班级授课形式案授课教师讲课日期莫非讲授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2-1基本原理2-2含单一参数电路元件的交流电路投影、电脑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知识目标2、把握各单一参数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3、掌握一般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1、能够说出正弦交流电三要素及其基本性子2、能够运用各单一参数电路元件的作用分析普通电路问题能力方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各单一参数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各单一参数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更新、弥补删节内容课外练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引言5分钟)引入新课:以提问的方式复上节课重点内容:电路基本分析方法2-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观点(80分钟)2.1.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1、周期和频率2、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3、瞬时值、有效值和最大值2.1.2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1、复数2、向量2-2含单一参数电路元件的交流电路2.2.1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2.2.2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2.2.3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小结本节课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董昌春)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组合开关的基本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董昌春)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组合开关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236b495240c844769eaee9f.p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组合开关的结构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组合开关由数层动、静触片组装在绝缘盒而成的。动触点装在转轴 上,用手柄转动转轴使动触片与静触片接通与断开。可实现多条线 路、不同联接方式的转换。
组合开关的结构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组合开关是刀开关的一种发展,其区别是刀开关操作时上下平面动 作,转换开关则是左右旋转平面动作,并且可制同样也有单极、双极和三极。
组合开关的用途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组合开关可作为电路控制开关、测试设备开关、电动机控制开关和主令控 制开关,及电焊机用转换开关等。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组合开关的基本知识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目录
组合开关的概念 组合开关的结构 组合开关的用途
组合开关的概念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组合开关:又称转换开关,一种可供两路或两路以上电源或负 载转换用的开关电器。
组合开关的结构
谢谢关注
《电工电子技术》(董昌春)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流源
![《电工电子技术》(董昌春)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流源](https://img.taocdn.com/s3/m/92fbd0cee45c3b3566ec8b1d.png)
➢ 从实际电源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电路元件;
➢ 输出电流是定值IS或是一定时间的函数iS,与其两端电压无关; ➢ 理想电流源两端电压由外电路决定。
(a)直流电流源符号 (b)交流电流源符号
理想电流源绝不允许开路
电流值为零的理想电流源所在支 路相当于开路
理想电流源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理想电流源同向并联
理想电流源反向并联
不同电流值的理想电流源绝对不能串联!!!
实际电流源
➢ 实际电流源内部存在内阻RS ➢ 接上负载时,电源两端产生电压Uab,
内阻上产生分流电流Uab/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Uab/RS
Uab
-
实际电流源 模型
实际电流源
➢ 电流源实际输出电流减少, 电压Uab越大,电流源输出 电流减少越多 i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电流源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目录
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 实际电流源
电流源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电流源:电路中能够使某一支路上的电流维持恒定的元件,如太 阳能电池
理想电流源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ab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实际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 i=iS-Uab/RS
i
i=iS-Uab/RS
0
Uab
电流源模型的外特性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分配
通过习题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律
掌握支路、节点、回路、网孔几个术语的概念。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对于电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在任何瞬间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必然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KVL通常用于节点,但也可以将节点推广到电路的一个闭合面(即广义节点)所包围的部分电路。
4、组织学生讨论维持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维持课堂纪律人人有责,确定对迟到等现象必要的惩戒措施,课下请学生干部帮助维持课堂纪律;
5、组织讨论电工技术的学习方法以及与电子技术的紧密关系。
授课提纲
教学法
时间分配
第一节电路及基本物理量
一、电路模型
二、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1、电流
(1)电流的大小
(2)电流的正方向
难点
关联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其灵活计算
课
堂
组
织
1、自我介绍并视实际情况对全部或部分学生进行点名,为实现教与学的密切配合打下良好基础;
2、介绍《电工技术》主要内容及其与后继课《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联系;
3、说明学习《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及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与高中学习电学知识的方法有所不同;
2、在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时候,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定律的变换形式;
3、画出实际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电流和电压的函数表达式;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尽量自己分析电源的等效变换;
5、在上课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产生互动。
授课提纲
例题1-7:求图1-33(a)中的端电压Uab。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第12页)
习题:教材第一章第10、11、13题
思考题:教材第一章第9、12题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第22页)
阐述
阐述
图示、阐述
图示、阐述
图示、剖析
举例、描述
5分钟
5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第3次课
课目
第一章直流电路
目的
要求
掌握求解电路响应的三种方法,即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三种方法解电路习题。
例题1-4:在图1-22中,已知I3=-1A,I4=2A,R8=10,试计算R8上的端电压U8。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第8页)
二、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KVL)
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任一规定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绕行一周,在任何瞬时,各部分电压降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KVL方程在电阻电路中的表达形式:在任一瞬间,电路中任一回路中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各个电阻元件上电压的代数和。
重点
1、支路电流法
2、节点电压法
3、叠加定理
难点
节点电压法
课
堂
组
织
1、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尔霍夫电流定律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在讲解每种方法之前,要求学生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得出例题的答案;
3、组织学生讨论三种方法的适用情况以及解题的各自特点;
4、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目的
要求
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理解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由来,并且能够熟记两种模型;熟练掌握电源的等效变换,能够通过电源的等效变换计算电路题。
重点
1、基尔霍夫定律
2、实际电源两种模型
3、电源的等效变换
难点
1、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电路习题
2、通过电源的等效变换计算电路题
课
堂
组
织
1、通过一道非关联正方向的电路习题,复习上次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有载运行状态与额定值
(1)额定电压UN
(2)额定电流IN
(3)额定功率PN
二、开路状态
三、短路状态
习题:教材第一章第3、4、6题
思考题:教材第一章第5题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第21页)
阐述
图示、阐述
图示、阐述
图示、剖析
图示、描述
图示、描述
15分钟
10分钟
4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第2次课
课目
第一章直流电路
第1次课
课目
第一章直流电路
目的
要求
了解电路的基本模型及其主要的组成部分;理解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功率的概念;明晰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深刻理解关联方向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其灵活计算;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重点
1、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2、关联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其灵活计算
3、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13页)
例题1-10:用节点法重解例题1-8。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14页)
例题1-11:已知如图1-36所示电路参数为E1=30V,IS1=2Ma,R1=6KΩ,R2=1KΩ,R3=3KΩ,试用节点电压法求出各未知支路电流。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15页)
例题1-12:求出1-37(a)中的电位。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13页)
第六节节点电压法
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列KVL方程则为节点电压法。若在电路中任选一节点作为参考点,以它的电位为零作为参考电位,则其它各节点与参考节点间的电压即该点的电位,鼓节点电压法又称节点电位法。
例题1-9:图1-35所示电路,已知E1=12V,E2=-12V,R1=2KΩ,R2=4KΩ,R3=1KΩ,R4=4KΩ,R5=2KΩ,用节点电压法求各支路电流。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15页)
第四节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
1、电压模型
2、电流模型
例题1-5:已知某直流发电机外特性如图1-30(a)所示,试分别作出其特性范围内的两种电路模型。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第11页)
二、电源的等效变换
例题1-6:试求图1-32(a)所示电路的等效电流源模型并求出流经15Ω电阻中的电流。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第11页)
5、不断的组织课堂纪律,时刻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授课提纲
教学法
时间分配
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支路电流法
以支路电流为为未知量,直接应用KCL和KVL分别对节点和回路列出所需要的方程组,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电流。
例题1-8:在图1-34所示电路中,已知E1=250V,E2=239V,R1=1Ω,R2=0.5Ω,R3=30Ω,试求各支路电流并进行验算。
2、电压与电位
(1)电压
(2)电位
(3)电压的正方向
(4)电动势
(5)关联正方向
例题1-1:求图1-13中所示电路的电流I。
例题1-2:求图1-14所示电路中a、b、c点的电位及电阻R。
例题1-闭合时b点和c点的电位。
(具体题目详见教材)
(6)电功率
第二节电路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