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 PPT课件

2、选择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 在研究总体抽取样本进行研究 样本要有合理的容量 尽可能采取随机抽样
3、分析研究变量
1.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 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 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2.因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 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 是研究中需要观察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第三步,对史料的分析研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史料 进行分析探讨,以深入考察教育演进的内在成因和机理,弄清 不同时期 具体发展的“所以然”和“为什么”,从而发现和揭 示教育演变的规律。
返回
(一)比较研究法的概念
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 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 得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比较研究的实质在于 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 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 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
(二)教育科研的特点:
1、富有创造性 2、应用性 3、综合性 4、整体性
二、教育科研的类型
基于目的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基于方法分类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寻
基 础 研 究
求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的 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 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基础研究的指向具 有普遍性,它可以为现有的科学体系增添新的 东西。
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2.实验的实施阶段
3.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返回
(一)历史研究发的概念
历史研究方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 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 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 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 在于探究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 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的 历史研究方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 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 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 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 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完整PPT课件

• 方法:是作为一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 般程序和准则。
• 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 法的体系。
精选PPT课件
21
研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 例如: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精选PPT课件
22
• 前科学研究:不喜欢课或上课老师
• 科学研究:采用ABAB观察法:不听课原 因
精选PPT课件
25
2、从研究目的看教育研究的类型
• 教育基础研究在于增加教育理论的知识含量,注重教育内在 规律的探讨,注重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 教育应用研究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如教育政策分析等,注重对策性研究,是时下教育研究的重 点。
• 教育发展研究是对教育某个教育事件发展的过程,起点、线 索、现状作梳理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20
五、教育研究方法
• 什么是方法? • “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
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墨子的《天志》
• “方法”一词,古代量度方形的方法称之为方法,量 度圆形的方法称之为圆法 ,后合称方法。“方法”一 开始就是一种规范,它自身就具有一定的规范,是用来 规范人的活动的。
• 教育预测研究在于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研究又称为相 关研究,在于基于现实中的现象分析应然的可能。
• 教育评价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 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 么样”。
精选PPT课件
26
研究类型举例
• 基础研究: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权力理解的中西检视及教育学价值 也谈教育管理学科体系问题
研究主体--谁研究 研究客体--研究谁 研究问题--研究什么 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研究方法--怎么研究 研究条件--有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 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是方 法的体系。
精选PPT课件
21
研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 例如: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精选PPT课件
22
• 前科学研究:不喜欢课或上课老师
• 科学研究:采用ABAB观察法:不听课原 因
精选PPT课件
25
2、从研究目的看教育研究的类型
• 教育基础研究在于增加教育理论的知识含量,注重教育内在 规律的探讨,注重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 教育应用研究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如教育政策分析等,注重对策性研究,是时下教育研究的重 点。
• 教育发展研究是对教育某个教育事件发展的过程,起点、线 索、现状作梳理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20
五、教育研究方法
• 什么是方法? • “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
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墨子的《天志》
• “方法”一词,古代量度方形的方法称之为方法,量 度圆形的方法称之为圆法 ,后合称方法。“方法”一 开始就是一种规范,它自身就具有一定的规范,是用来 规范人的活动的。
• 教育预测研究在于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研究又称为相 关研究,在于基于现实中的现象分析应然的可能。
• 教育评价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 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 么样”。
精选PPT课件
26
研究类型举例
• 基础研究: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权力理解的中西检视及教育学价值 也谈教育管理学科体系问题
研究主体--谁研究 研究客体--研究谁 研究问题--研究什么 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研究方法--怎么研究 研究条件--有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教育研究方法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特点:
– 研究资料和结论的真实可靠性; – 研究过程的一致性; – 研究结果的可理解性。
• 主要指标: ➢ 深入自然情境的程度; ➢ 目的性抽样; ➢ 获取资料的方法; ➢ 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所发挥的作用; ➢ 研究资料的性质——定性资料为主; ➢ 归纳分析的研究思路——扎根理论。
4.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反本质主义则认为:第一,既然我们是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 那么,现象无疑比本质更重要,甚至可以说,现象比本质更 “本质”,我们必须始终关注现象的变化,而不能借本质之 名漠视现象;第二,本质是多重的,而非唯一的,从不同的 视角入手,会获得对本质的不同认识;第三,本质是变化的, 而非僵固的。
• 从中可以思考什么 • 为什么教育学都要研究教育的本质? • 教育有本质吗?这一本质是什么? • 教育有多重本质吗?可能是什么? • 教育学研究的各种现象有或必然有与教育相同的
• 例2 “反本质主义”与我国教育学研究
• 在我国教育学研究中,本质问题历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 题,大家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中都看到 。
• 反本质主义作为后现代的一种思潮,我们常常在现有文献 中都可以看到,至少知道这一提法。
• 概念
• 本质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对象的众多属性中 选取某个或某些属性作为其本质,并将该本质看作对对象的 存在和运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然后由此出发去构造一 套关于对象的解释体系和有关的实践操作方案。本质主义坚 持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认为人们可以透过现象变化无常 的多样性,发现普遍的和共同的东西,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并且认为,一经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就失去了重要性,因 此,认识事物的关键是要抓住本质。
6.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 价值观的冲突不可避免 • 研究对象在不断成长变化之中(学生/社会) •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教育理论具有文化性和民族性 • 教育理论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技术
– 研究资料和结论的真实可靠性; – 研究过程的一致性; – 研究结果的可理解性。
• 主要指标: ➢ 深入自然情境的程度; ➢ 目的性抽样; ➢ 获取资料的方法; ➢ 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所发挥的作用; ➢ 研究资料的性质——定性资料为主; ➢ 归纳分析的研究思路——扎根理论。
4.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反本质主义则认为:第一,既然我们是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 那么,现象无疑比本质更重要,甚至可以说,现象比本质更 “本质”,我们必须始终关注现象的变化,而不能借本质之 名漠视现象;第二,本质是多重的,而非唯一的,从不同的 视角入手,会获得对本质的不同认识;第三,本质是变化的, 而非僵固的。
• 从中可以思考什么 • 为什么教育学都要研究教育的本质? • 教育有本质吗?这一本质是什么? • 教育有多重本质吗?可能是什么? • 教育学研究的各种现象有或必然有与教育相同的
• 例2 “反本质主义”与我国教育学研究
• 在我国教育学研究中,本质问题历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 题,大家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中都看到 。
• 反本质主义作为后现代的一种思潮,我们常常在现有文献 中都可以看到,至少知道这一提法。
• 概念
• 本质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对象的众多属性中 选取某个或某些属性作为其本质,并将该本质看作对对象的 存在和运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然后由此出发去构造一 套关于对象的解释体系和有关的实践操作方案。本质主义坚 持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认为人们可以透过现象变化无常 的多样性,发现普遍的和共同的东西,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并且认为,一经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就失去了重要性,因 此,认识事物的关键是要抓住本质。
6.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 价值观的冲突不可避免 • 研究对象在不断成长变化之中(学生/社会) •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教育理论具有文化性和民族性 • 教育理论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技术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PPT

资料和案例。
06
教育研究评价与论文撰写
教育研究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01
目的明确
评价教育研究的目标是否明确,研 究问题是否清晰。
逻辑严谨
评价研究的逻辑是否严密,数据和 结论是否相互支持。
03
02
方法适当
评价研究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 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创新性
评价研究是否有创新点,是否对已 有研究有所贡献。
VS
缺点
实验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伦理 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例如涉及人类被试 的实验需要遵循伦理原则;此外,实验研 究法也可能存在外部效度问题,即实验结 果难以推广到其他情境或群体中。
04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系统性
客观性
目的性科Biblioteka 性调查研究法是一种通过 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有关 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 以达到对教育现象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 教育研究概述 •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 实验研究法 • 调查研究法 • 个案研究法 • 教育研究评价与论文撰写
01
教育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育研究是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发展的科学活动。
特点
目的性、系统性、实证性、创新性。
研究类型
评审流程
了解期刊或学术出版社的论文评审流程,以便更好地 准备论文。
修改完善
根据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论文质 量。
投稿规范
遵循学术期刊或出版社的投稿规范,准备相关材料, 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概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实施个案研究法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接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收集与个案相关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 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归纳 ,以揭示个案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 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06
教育研究评价与论文撰写
教育研究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01
目的明确
评价教育研究的目标是否明确,研 究问题是否清晰。
逻辑严谨
评价研究的逻辑是否严密,数据和 结论是否相互支持。
03
02
方法适当
评价研究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 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创新性
评价研究是否有创新点,是否对已 有研究有所贡献。
VS
缺点
实验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伦理 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例如涉及人类被试 的实验需要遵循伦理原则;此外,实验研 究法也可能存在外部效度问题,即实验结 果难以推广到其他情境或群体中。
04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系统性
客观性
目的性科Biblioteka 性调查研究法是一种通过 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有关 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 以达到对教育现象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 教育研究概述 •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 实验研究法 • 调查研究法 • 个案研究法 • 教育研究评价与论文撰写
01
教育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育研究是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 揭示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发展的科学活动。
特点
目的性、系统性、实证性、创新性。
研究类型
评审流程
了解期刊或学术出版社的论文评审流程,以便更好地 准备论文。
修改完善
根据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论文质 量。
投稿规范
遵循学术期刊或出版社的投稿规范,准备相关材料, 提高论文被录用的概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实施个案研究法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接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收集与个案相关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 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归纳 ,以揭示个案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 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第一课教育研究方法概述PPT课件

2学时
教育文献法
2学时
教育统计法
2学时
教育研究设计
2学时
教育研究设计
2学时
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
2学时
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
2学时
教育调查法—访谈调查
2学时
教育观察法
2学时
教育实验法
2学时
教育个案研究法
2学时
教育行动研究法
2学时
教育比较研究法
2学时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学时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2Fra bibliotek时实训内容及学时 选题 文献综述
5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科研的地位
1.教育科研与教育科学发展
2.教育科研与教育发展
u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上产力
教育发展有赖于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理论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科研。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高度决定视野的广度,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 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越来越 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第一生产力。
学会研究
l基本内容
u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u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u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
2
l课程内容
课序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第十六课
理论内容及学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2学时
教育研究选题的确立
研 究 谁(对象):教育问题 为什么研究(目的):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研 究 什 么(内容):教育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 怎 样 研 究(方法):遵循教育研究程序
《教育研究方法》PPT课件

教学研究主要指学校教学工作研究,往往侧重于解 决教学中某些具体问题。教学研究比较多的是运用研 讨的方法、总结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局部的、 带有地区性的经验,不一定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教育科研所研究的范围很广,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 了探索教育规律,研究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强调研 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可靠性,研究结果一般可以推 广,常用论文、专著形式反映出来。
1.了解已有的思想观点 2.获取有关的材料或数据 3.借鉴同类研究的研究方法 注: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精选课件ppt
13
第四章 研究过程的设计 本章重点:教育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教育研究设计的意义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设计就是引导教育研究进行的设计或策略。 二、定量教育研究设计和定性教育研究设计
精选课件ppt
14
一、分析研究变量 (一)变量的类型
1. 因果变量和相关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 相关变量
2. 研究变量与无关变量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即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 个体。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精选课件ppt
3
(二)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一个一个地进行
研究,研究对象可以是个别学校、个别学生,也可以 是一节课,等等。此类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深入、全 面的研究,针对性强,但其代表性小。
成组研究是对多数的对象进行研究。由于研究数量 多,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处理,易得出科学结论, 但不便对个别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2.观察的意义
观察是科学认识经验层次中第一和基本的认识过程 科学研究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基本阶段离不开观察。
教育科研所研究的范围很广,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 了探索教育规律,研究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强调研 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可靠性,研究结果一般可以推 广,常用论文、专著形式反映出来。
1.了解已有的思想观点 2.获取有关的材料或数据 3.借鉴同类研究的研究方法 注: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精选课件ppt
13
第四章 研究过程的设计 本章重点:教育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教育研究设计的意义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设计就是引导教育研究进行的设计或策略。 二、定量教育研究设计和定性教育研究设计
精选课件ppt
14
一、分析研究变量 (一)变量的类型
1. 因果变量和相关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 相关变量
2. 研究变量与无关变量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即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 个体。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精选课件ppt
3
(二)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一个一个地进行
研究,研究对象可以是个别学校、个别学生,也可以 是一节课,等等。此类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深入、全 面的研究,针对性强,但其代表性小。
成组研究是对多数的对象进行研究。由于研究数量 多,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处理,易得出科学结论, 但不便对个别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2.观察的意义
观察是科学认识经验层次中第一和基本的认识过程 科学研究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基本阶段离不开观察。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22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 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结
果的客观性
23
❖ 2.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 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科学研究本身的系统性、
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24
❖ 3.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内容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方法的创造性
25
二、教育研究
文献检索、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实验
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定性、定
量、研究报告)
3
课程的目标
❖ 理解:了解从事教育研究 的一般程序性知识;
应达到三种水平:
❖ 运用:学会科学地提出问 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 理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 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 具与方法、使用统计工具 和程序分析资料、撰写规 范的科研论文、学位论文;
19
五、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及基本类型
❖ 按研究的目的、功能、作 用:
1. 基础研究 2. 应用研究 3. 发展研究 4. 评价研究 5. 预测研究
❖ 按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 2. 描述研究 3. 相关与比较研究 4. 历史研究 5. 理论研究 6. 质的研究
20
(二)什么是教育研究
❖一、教育研究的含义 ❖(一)科学研究 ❖ 研究: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
7
3.工具性知识的学习:统计学、测量学、计 算机技术,学会分析处理资料。
第二,反复练习,形成技能技巧 第三,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形成研
究风格。
8
本章提要
❖ 本章应重点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特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基本原则、教育研究 方法的一般过程等内容。该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教 育研究方法的一般性问题,它与其它各章的关系 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如概 念、分类,一般过程等,在学习方法上需要将理 解和记忆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在以后各章节的学 习中不断深化理解。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 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结
果的客观性
23
❖ 2.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 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科学研究本身的系统性、
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24
❖ 3.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内容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方法的创造性
25
二、教育研究
文献检索、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实验
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定性、定
量、研究报告)
3
课程的目标
❖ 理解:了解从事教育研究 的一般程序性知识;
应达到三种水平:
❖ 运用:学会科学地提出问 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 理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 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 具与方法、使用统计工具 和程序分析资料、撰写规 范的科研论文、学位论文;
19
五、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及基本类型
❖ 按研究的目的、功能、作 用:
1. 基础研究 2. 应用研究 3. 发展研究 4. 评价研究 5. 预测研究
❖ 按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 2. 描述研究 3. 相关与比较研究 4. 历史研究 5. 理论研究 6. 质的研究
20
(二)什么是教育研究
❖一、教育研究的含义 ❖(一)科学研究 ❖ 研究: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
7
3.工具性知识的学习:统计学、测量学、计 算机技术,学会分析处理资料。
第二,反复练习,形成技能技巧 第三,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形成研
究风格。
8
本章提要
❖ 本章应重点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特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基本原则、教育研究 方法的一般过程等内容。该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教 育研究方法的一般性问题,它与其它各章的关系 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如概 念、分类,一般过程等,在学习方法上需要将理 解和记忆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在以后各章节的学 习中不断深化理解。
课件教育研究方法概论PPT

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案例
教育政策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研 究方法,全面了解教育政策实施情况, 分析政策效果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发展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等定量和定性研 究方法,探究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和问题,为教育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
05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研究方法的评价标准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了解课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当前 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实证研究法
通过实际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 对课件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案例研究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件作为案例,进 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
跨文化研究法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课件开发和运 用,揭示文化因素对课件的影响。
03
理论思辨研究方法
比较法
01
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内
在联系和本质的研究方法。
02
在课件研究中,比较法可以用于比较不同课件的设计
、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以找出最优方案。
03
比较法可以通过文献比较、实地比较和实验比较等方
式进行。
归纳演绎法
01
归纳演绎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 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推理方法 。
研究方法的创新与趋势
混合研究方法
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全面性 和深入性。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ABCD
跨学科研究方法
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拓展研究的视野 和思路。
跨文化研究方法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 揭示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PPT课件

• 定性研究(qualititive research)一般是 用文字来描述现象,基于描述性分析,本 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一般的特殊情 境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 在开始研究时并不强调对所研究的问题有 一个理论基础,理论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 形成,并在研究进行中被改变,或放弃, 或进一步精炼。
• 定量研究(quantitive research)则是 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更接近演绎法, 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
4、教育研究方法
• 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 教育研究方法是关于教育研究的方式、 途径、规则及其构成体系。见书第4页
5、教育研究特点
• 研究目的:探索教育规律 • 研究依据:假设 • 研究手段:搜集数据与分析数据 • 研究成果:创新 • 研究特色:见第6页
二、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 按研究目的 • 按研究范式 • 按研究策略和方法维度
(一)按研究目的
• 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 • 发展研究 • 评价研究 • 预测研究
• 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主要 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它回答的 是“为什么”的问题。
• 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主 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 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 么”的问题。
• 直觉观察时期 •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 现代教育研究时期
(一)直觉观察时期
• 时间:古希腊时期至16世纪之前
• 成就: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 荀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等都有许多教 育的论述。
• 特点:教育家的论述是分散的,带有经验描述性 质的,这一时期对于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直觉 和思辨方式,不能对教育的一般性质作出完备和 清楚地了解和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ppt课件

2、文献综述 3、研究假设 4、名词或变量的定义 5、研究的目的意义
8
二、研究方法
1、主要的研究方式、研究设计 2、研究对象(被试)与取样方法 3、材料与工具 4、研究程序 5、数据处理方法 6、对研究质量与局限性的说明
9
三、 结果
1、概括性描述 2、列出图表 3、假设检验的结果
学 术 论 文
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图
题目部分 正文部分
标题 署名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结尾部分
参考文献
16
1、绪论:是学术论文的引子,目的是要引起读者 的兴趣。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问题;中心论点;研究的目 的意义;界定主要概念于术语;评述以前的研究成 果。
2、本论:是作者证明论点、分析现象、表达研究 成果的部分。占2/3以上篇幅。重点在论证。
3、结论:对研究的全面总结,是论题被证明后的 出的结果,是研究问题的答案。
17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 [M],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Z]。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
18
例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文章的起止页
码。
[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ckEng,
8
二、研究方法
1、主要的研究方式、研究设计 2、研究对象(被试)与取样方法 3、材料与工具 4、研究程序 5、数据处理方法 6、对研究质量与局限性的说明
9
三、 结果
1、概括性描述 2、列出图表 3、假设检验的结果
学 术 论 文
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图
题目部分 正文部分
标题 署名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结尾部分
参考文献
16
1、绪论:是学术论文的引子,目的是要引起读者 的兴趣。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问题;中心论点;研究的目 的意义;界定主要概念于术语;评述以前的研究成 果。
2、本论:是作者证明论点、分析现象、表达研究 成果的部分。占2/3以上篇幅。重点在论证。
3、结论:对研究的全面总结,是论题被证明后的 出的结果,是研究问题的答案。
17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 [M],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Z]。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
18
例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文章的起止页
码。
[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ckEng,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22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 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结
果的客观性
23
❖ 2.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 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科学研究本身的系统性、
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24
❖ 3.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内容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方法的创造性
25
二、教育研究
26
❖(一)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
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 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和检验已有规律 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27
❖(二)教育研究的特征 ❖ 1.伦理性 ❖ 伦理性是指一切教育科学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
根本方向,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研究者的良 性发展。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运 动变化规律的新理论,理论的形成必须以大量的事实或原 有理论为基础。 形成新的理论通常要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如分 析、综合、比较和归纳、演绎、类比等。
42
三、总结与评价阶段 (一)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对教育研究的总结是指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 究设计,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研 究结论的形成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在此基础上按规范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以展示科研活动的成果。 (二)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鉴定和评价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 首先是要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 行鉴定,其次是对研究活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
及开拓知识的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 ❖ 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 观规律并对已发现的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
21
❖ 1.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 ❖ 2.科学研究是一种揭示规律的活动 ❖ 3.科学研究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 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结
果的客观性
23
❖ 2.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 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科学研究本身的系统性、
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24
❖ 3.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内容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方法的创造性
25
二、教育研究
26
❖(一)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
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 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和检验已有规律 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27
❖(二)教育研究的特征 ❖ 1.伦理性 ❖ 伦理性是指一切教育科学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
根本方向,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研究者的良 性发展。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运 动变化规律的新理论,理论的形成必须以大量的事实或原 有理论为基础。 形成新的理论通常要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如分 析、综合、比较和归纳、演绎、类比等。
42
三、总结与评价阶段 (一)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对教育研究的总结是指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 究设计,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研 究结论的形成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在此基础上按规范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以展示科研活动的成果。 (二)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鉴定和评价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 首先是要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 行鉴定,其次是对研究活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
及开拓知识的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 ❖ 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 观规律并对已发现的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
21
❖ 1.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 ❖ 2.科学研究是一种揭示规律的活动 ❖ 3.科学研究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32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ppt课件

.
二、教育研究的设计
❖ (一)如何选定研究课题 ❖ 1、确定课题范围 ❖ 学校发展中由来已久存在的困难 ❖ 学校当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 教育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 ❖ 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问题
.
(1)学校发展中由来已久存在的困难
❖ 教育教学行为当中充斥着“两难”的情境,它 们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只能通过研究 寻找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做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
❖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知识含量
❖ 1、知识经济时代与学习革命
❖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 ☆知本家:是知识的拥有者,以专门的知识投入增加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获得利润的增 长。 ❖ ☆资本家:是资金的拥有者,以资金的投入来获取利 润的增长。
.
新解释
❖ 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谁(无论是国家、地方、企业,还
是个人)没有知识优势,谁就落后 于人,受制于人,最终被淘汰出局。
.
学习革命的考虑
❖ 学习革命使每个人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获 得了平等,从而为人生的成功奠定了基 础。
❖ 旧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力量——所以 保存它”。
❖ 新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能力——所以 共享它并使它倍增”。
.
反思学校教育的知识含量
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 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 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 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 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 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
.
2、教育研究的特点
❖ 自觉性和组织性 ❖ 继承性和创造性 ❖ 客观性和探索性 ❖ 控制性和难以控制性 ❖ 二难性
.
二、教育研究的设计
❖ (一)如何选定研究课题 ❖ 1、确定课题范围 ❖ 学校发展中由来已久存在的困难 ❖ 学校当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 教育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 ❖ 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问题
.
(1)学校发展中由来已久存在的困难
❖ 教育教学行为当中充斥着“两难”的情境,它 们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只能通过研究 寻找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做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
❖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知识含量
❖ 1、知识经济时代与学习革命
❖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 ☆知本家:是知识的拥有者,以专门的知识投入增加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获得利润的增 长。 ❖ ☆资本家:是资金的拥有者,以资金的投入来获取利 润的增长。
.
新解释
❖ 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谁(无论是国家、地方、企业,还
是个人)没有知识优势,谁就落后 于人,受制于人,最终被淘汰出局。
.
学习革命的考虑
❖ 学习革命使每个人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获 得了平等,从而为人生的成功奠定了基 础。
❖ 旧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力量——所以 保存它”。
❖ 新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能力——所以 共享它并使它倍增”。
.
反思学校教育的知识含量
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 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 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 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 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 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
.
2、教育研究的特点
❖ 自觉性和组织性 ❖ 继承性和创造性 ❖ 客观性和探索性 ❖ 控制性和难以控制性 ❖ 二难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二、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
❖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知识含量
❖ 1、知识经济时代与学习革命
❖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 ☆知本家:是知识的拥有者,以专门的知识投入增加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获得利润的增 长。 ❖ ☆资本家:是资金的拥有者,以资金的投入来获取利 润的增长。
8Hale Waihona Puke 新解释❖ 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谁(无论是国家、地方、企业,还
❖
韩寒《三重门》
❖ ——辛辣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最 终成为一种所谓的“韩寒现象”为媒体热炒。
13
3、教育的知识含量与教师 个人的知识建构
❖ 学校教育知识的含量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否按照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规 律安排与实施教育;(是规范性的知识)
❖ 二是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针对由于时代 变迁而出现的教育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去思考、 探索、寻找解决问题、促进学校发展的合适策 略、方法。(是创新性的知识)
❖ 为什么同样是教师,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黛娜等许多优秀 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 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
❖ 教师进行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更新的更广阔的教学教育天地,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收获看得见的科研成果。另外, 还有在研究过程中意志的增强、胸怀的拓展、学识的增长等许多 潜移默化的效果。
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 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 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 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 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 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
6
2、教育研究的特点
❖ 自觉性和组织性 ❖ 继承性和创造性 ❖ 客观性和探索性 ❖ 控制性和难以控制性 ❖ 二难性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本课程主要内容
❖ 一、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况 ❖ 二、学校教育研究的谋划构想 ❖ 三、学校教育研究的方法 ❖ 四、学校教育研究的管理组织
3
第一讲学校教育研究基本概况
❖ 一、研究与教育研究 ❖ (一)什么是研究 ❖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 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卡恩提出了研究的12个特征,
14
教师的知识创新,有两方面涵义:
❖ 一是生产、提供社会以创新性的知识; ❖ 二是接受、内化社会创新性的知识,达
到个人知识的创新性建构。
15
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分离的原因:
❖ 原因一:是教师头脑中的现代教育观念的内化 程度不高。
❖ “所倡导的理论”:来自外界的新信息,是外 显的。
❖ “所采用的理论”:来自原有的文化和习惯, 是内隐的。
❖ “所倡导的理论”要内化为“所采用的理论” 才能对行为发生积极有力的影响。
❖ 原因二:是教师缺乏与现代教学观念相应的教 学行为模式、操作规程。
16
(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教育研究所起到的作用:
❖ 一是使教师有目的地收集、了解、分析各种新 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经验,从而得到启 发,使旧的观念、方法、技术得到更新。
是个人)没有知识优势,谁就落后 于人,受制于人,最终被淘汰出局。
9
学习革命的考虑
❖ 学习革命使每个人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获 得了平等,从而为人生的成功奠定了基 础。
❖ 旧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力量——所以 保存它”。
❖ 新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能力——所以 共享它并使它倍增”。
10
反思学校教育的知识含量
❖ ☆相当一段时间,我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以 灌输知识,培养定向型书生为目标。学 生始终跳不出分数的圈子,上课记笔记, 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扔笔记。 知多识少,高分低能,成了学生的普遍 特征。
11
案例一
❖ 一名高中一年级的15岁女孩王小平,在全班成绩第一 的情况下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退学,自定课题, 潜心研究教育学、成功学。她17岁登上全国教育学术 研讨会论坛,给专家做关于“大成教育”的学术报告, 引起轰动;18岁,在高校主讲“大成教育系列讲座”, 精彩的演讲和机智的答问,赢得阵阵掌声,被多家媒 体报道。同年,在报纸开设“大成学趣谈”专栏;19 岁与人合著《大成奥妙—超越美国成功学》,该书被 认为“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学巨著”;20岁独 立写出《本领恐怖》。
❖ 其实研究过程本身就充满着乐趣。当老师们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查 找理论根据,重新学习教育科学知识的时候,当老师们为自己研 究的课题观察、了解学生的时候,当老师们有一点体会,便自然 流畅地写如科研日记的时候,这本身就已经使老师们站到了一个 更高更新的层次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他已经在自新,已经品尝到 了科研的乐趣。
12
案例二
❖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 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 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之下的“王”给拿 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
❖ 如果今天的学校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 在?
❖ 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分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 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
18
二、教育研究的类型
❖ 基础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目的是认识未知, 发现规律,形成或发展理论。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 目的 ❖ 过程 ❖ 方法
4
思考一
❖ 有 的人到了期末,因领导让大家写论文, 于是,提起笔,想想以往的工作,总结 几条写出一篇文章。既没有研究方案, 控制研究的条件,也没有有计划地进行 日常的观察记录,这算不算是研究?
5
(二)什么是教育研究
❖ 1、定义 ❖ 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
❖ 二是使教师注意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各种问 题,对原来的做法进行反思,并探索出解决问 题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复杂的教育问 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 三是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知识。 ❖ 四是使教师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17
研究的乐趣
❖ 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辽宁省盘锦市现任教委主任、全国著名劳 动模范、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成果 累累。他对教育科研情有独钟,深有体会:
二、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
❖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知识含量
❖ 1、知识经济时代与学习革命
❖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 ☆知本家:是知识的拥有者,以专门的知识投入增加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获得利润的增 长。 ❖ ☆资本家:是资金的拥有者,以资金的投入来获取利 润的增长。
8Hale Waihona Puke 新解释❖ 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谁(无论是国家、地方、企业,还
❖
韩寒《三重门》
❖ ——辛辣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最 终成为一种所谓的“韩寒现象”为媒体热炒。
13
3、教育的知识含量与教师 个人的知识建构
❖ 学校教育知识的含量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否按照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规 律安排与实施教育;(是规范性的知识)
❖ 二是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针对由于时代 变迁而出现的教育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去思考、 探索、寻找解决问题、促进学校发展的合适策 略、方法。(是创新性的知识)
❖ 为什么同样是教师,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黛娜等许多优秀 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 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
❖ 教师进行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更新的更广阔的教学教育天地,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收获看得见的科研成果。另外, 还有在研究过程中意志的增强、胸怀的拓展、学识的增长等许多 潜移默化的效果。
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 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 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 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 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 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
6
2、教育研究的特点
❖ 自觉性和组织性 ❖ 继承性和创造性 ❖ 客观性和探索性 ❖ 控制性和难以控制性 ❖ 二难性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本课程主要内容
❖ 一、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况 ❖ 二、学校教育研究的谋划构想 ❖ 三、学校教育研究的方法 ❖ 四、学校教育研究的管理组织
3
第一讲学校教育研究基本概况
❖ 一、研究与教育研究 ❖ (一)什么是研究 ❖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 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卡恩提出了研究的12个特征,
14
教师的知识创新,有两方面涵义:
❖ 一是生产、提供社会以创新性的知识; ❖ 二是接受、内化社会创新性的知识,达
到个人知识的创新性建构。
15
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分离的原因:
❖ 原因一:是教师头脑中的现代教育观念的内化 程度不高。
❖ “所倡导的理论”:来自外界的新信息,是外 显的。
❖ “所采用的理论”:来自原有的文化和习惯, 是内隐的。
❖ “所倡导的理论”要内化为“所采用的理论” 才能对行为发生积极有力的影响。
❖ 原因二:是教师缺乏与现代教学观念相应的教 学行为模式、操作规程。
16
(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教育研究所起到的作用:
❖ 一是使教师有目的地收集、了解、分析各种新 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经验,从而得到启 发,使旧的观念、方法、技术得到更新。
是个人)没有知识优势,谁就落后 于人,受制于人,最终被淘汰出局。
9
学习革命的考虑
❖ 学习革命使每个人在知识的掌握方面获 得了平等,从而为人生的成功奠定了基 础。
❖ 旧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力量——所以 保存它”。
❖ 新的知识方程式是“知识=能力——所以 共享它并使它倍增”。
10
反思学校教育的知识含量
❖ ☆相当一段时间,我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以 灌输知识,培养定向型书生为目标。学 生始终跳不出分数的圈子,上课记笔记, 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扔笔记。 知多识少,高分低能,成了学生的普遍 特征。
11
案例一
❖ 一名高中一年级的15岁女孩王小平,在全班成绩第一 的情况下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退学,自定课题, 潜心研究教育学、成功学。她17岁登上全国教育学术 研讨会论坛,给专家做关于“大成教育”的学术报告, 引起轰动;18岁,在高校主讲“大成教育系列讲座”, 精彩的演讲和机智的答问,赢得阵阵掌声,被多家媒 体报道。同年,在报纸开设“大成学趣谈”专栏;19 岁与人合著《大成奥妙—超越美国成功学》,该书被 认为“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学巨著”;20岁独 立写出《本领恐怖》。
❖ 其实研究过程本身就充满着乐趣。当老师们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查 找理论根据,重新学习教育科学知识的时候,当老师们为自己研 究的课题观察、了解学生的时候,当老师们有一点体会,便自然 流畅地写如科研日记的时候,这本身就已经使老师们站到了一个 更高更新的层次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他已经在自新,已经品尝到 了科研的乐趣。
12
案例二
❖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 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 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之下的“王”给拿 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
❖ 如果今天的学校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 在?
❖ 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分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 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
18
二、教育研究的类型
❖ 基础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目的是认识未知, 发现规律,形成或发展理论。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 目的 ❖ 过程 ❖ 方法
4
思考一
❖ 有 的人到了期末,因领导让大家写论文, 于是,提起笔,想想以往的工作,总结 几条写出一篇文章。既没有研究方案, 控制研究的条件,也没有有计划地进行 日常的观察记录,这算不算是研究?
5
(二)什么是教育研究
❖ 1、定义 ❖ 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
❖ 二是使教师注意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各种问 题,对原来的做法进行反思,并探索出解决问 题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复杂的教育问 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 三是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知识。 ❖ 四是使教师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17
研究的乐趣
❖ 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辽宁省盘锦市现任教委主任、全国著名劳 动模范、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成果 累累。他对教育科研情有独钟,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