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_41_欲求长生不老_清心寡欲是法宝

合集下载

中医名家养生名言

中医名家养生名言

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3.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

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4.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

5.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6.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

7.脏腑胃肠,常令宽舒。

其气流行,其血畅通。

各种器官,功能平衡。

身健神安,百病不生。

恣纵口服,煎炸烤烹。

香甜肥腻,悦人口食。

食之过多,不利肠胃,积累必塞,塞则生病。

8.《忱中方》日:怡养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卧、久言,不能强食,亦忘忧苦愁哀,饥则食,渴乃饮,食止行百步,夜勿水之性不杂则清,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9.风者,百病之始也。

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0.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

1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12.物质是养生的基础,精神是养生的支柱,科学是养生的法宝。

要有正确的养生观,开创人生第二春。

13.养生莫善于习动,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14.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

必精而专,始能
由博而约。

15.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

1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17.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明代名医万全的养生八字箴言

明代名医万全的养生八字箴言

明代名医万全的养生八字箴言作者:胥伟岩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01期明代著名医家万全世医出身,师承家授,荟萃众长,精通养生之道,尤为重视日常摄生颐养,亲身躬行,年寿至九十。

他在《养生四要》中将自己毕生的养生秘诀归纳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这八个字。

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匠心,对我们日常的调养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寡欲万全认为寡欲是养生的第一要义,寡欲的关键是坚忍其性,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才能保护人体的根本。

具体说来就是节制房事和节制饮食。

节制房事“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

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

万全认为,适度的房事生活是人体平衡阴阳、绵延子嗣的生理需求,不可断然禁欲,亦不可纵欲无度。

节制饮食“嗜有所偏,必生所偏之疾,初伤不觉,久则成患”。

在饮食上他提倡不要偏嗜,因为酸伤肝、苦伤心、甘伤脾、辛伤肺、咸伤肾。

他认为合理的饮食能够滋养脏腑、筋骨、肌肉、血脉。

“口腹之养,躯命所关”,“谷、肉、菜、果,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

各有五气五味,人食之,先入本脏,而后养其血脉筋骨也”。

饮食虽是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但饮食也要节制,一是饮食不可偏嗜,二是饮食不能过量。

慎动养生的第二要义就是慎动。

通俗一点讲就是指不要过度的活动,而是要“动而中节”。

万全认为“俭视养神,俭听养虚,俭言养气,俭欲养精”。

“慎动者,谓保定其气也,保定其气则不疲其枝矣”。

养心安神养心安神的首要前提是要有慎独精神,《养生四要·卷之二》曰“慎动者,吾儒谓之主敬,老氏谓之抱一,佛氏谓之观自在,总是独慎功夫。

”心宜安静,神宜安定,心神皆安则妄念不起,才不会受到七情的影响,产生内经所说的“喜伤心,恐胜喜;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的结果,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条畅气机经络的方法,如通过打坐、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来调整呼吸以安神定志。

体不过劳体不过劳的前提是爱惜身体,关键是劳不过极,根本还在于守静,同时要注意日常锻炼。

明代医家万全《养生四要》

明代医家万全《养生四要》

明代医家万全《养生四要》明代著名医家万全世医出身,师承家授,荟萃众长,精通养生之道,尤为重视日常摄生颐养,亲身躬行,年寿至九十。

他在《养生四要》中将自己毕生的养生秘诀归纳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这八个字。

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匠心,对我们日常的调养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寡欲万全认为寡欲是养生的第一要义,寡欲的关键是坚忍其性,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才能保护人体的根本。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主要是节制房事和节制饮食。

1、节制房事“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

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

万全认为,适度的房事生活是人体平衡阴阳、绵延子嗣的生理需求,不可断然禁欲,亦不可纵欲无度。

“节欲”辨证地提出性生活的适度、节制,这于人体有着重要养生意义。

首先节制房事要做到房事生活开始年龄不过早,其次要做到房事欲不可纵,务必要有慎独的精神,心不动则精不妄动,才能固精安神。

万全亦说:“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合而生育滋矣”,因此节制房事,不仅有利于健康长寿,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2、节制饮食“嗜有所偏,必生所偏之疾,初伤不觉,久则成患”。

在饮食上他提倡不要偏嗜,因为酸伤肝、苦伤心、甘伤脾、辛伤肺、咸伤肾。

他认为合理的饮食能够滋养脏腑、筋骨、肌肉、血脉。

“口腹之养,躯命所关”,“谷、肉、菜、果,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

各有五气五味,人食之,先入本脏,而后养其血脉筋骨也”。

饮食虽是气血化生的主要来源,但饮食也要节制,一是饮食不可偏嗜,二是饮食不能过量。

二、慎动养生的第二要义就是慎动。

通俗一点讲就是指不要过度的活动,而是要“动而中节”。

万全认为“俭视养神,俭听养虚,俭言养气,俭欲养精”。

“慎动者,谓保定其气也,保定其气则不疲其枝矣”,要做到慎动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养心安神,二是体不过劳。

名老中医谈养生——神以养心,杂念可清男人长寿的秘诀

名老中医谈养生——神以养心,杂念可清男人长寿的秘诀

名老中医谈养生——神以养心,杂念可清/男人长寿的秘诀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9期名老中医谈养生——神以养心,杂念可清文/李俊德张斌,男,汉族,生于1917年10月。

系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教授、主任医师。

张先生既不专注于养生,也不忽略于养生,认为为社会多做贡献,使自己心安理得,是一种心神怡养的方法。

提倡“养生应当顺应环境和人生的自然规律”,也就是不专为养生而得到养生的思想。

强调养生重在养心,因心藏神,养心即养神,而养神重在“心胸宽广”。

并总结出自己的精神怡养之道:神以养心,志以宁神,神志俱定,杂念可清。

我谈不上有什么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是很喜欢与同道或是朋友畅谈,舒展胸怀,探讨人生。

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体力虽感不佳,但精神却很旺盛。

觉得自己依然年轻,脑口并用,不知疲倦。

对饮食起居亦不有意限制,可以说是“随遇而安”。

穿衣讲究春暖、秋凉、夏薄、冬厚。

饮食喜肉、蛋、蔬菜。

喜饮茶、饮酒,每日午、晚餐必饮白酒一两左右,但不酗酒。

我很喜欢孟子的名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正气存内,胸怀宽广,是非不干,神怡心旷。

”我养生的方法主要在于养心,因“心藏神”,所以养心即养神,而养神莫过于心胸宽广。

人生在世,如走长途道路一样,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岖小路,而且大道小路往往交替出现。

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应当向前看,度过不顺心就可能是顺心。

即使自己心理上做不到“恬淡虚无”,也应该尽量排除“竞逐荣事,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的非分之念。

闲暇时间尽量不使杂念萦怀,以求安静。

“神以养心,志以宁神,神志俱定,杂念可清”,这是一种精神专注的积极怡养之道。

我的养生经验可以概括为:恬淡养身,逆事顺心,百忙之中,保健为本,苦中求乐,自我宽解,衣食起居,随遇而安。

男人长寿的秘诀文/容嘉女人寿命比男人长,这几乎已经成为共识。

你知道男人为什么比女人短命么?什么样的习惯导致了男人的短寿呢?怎么样做才能让男人更长寿?1.不做单身汉有研究发现,单身汉比起已婚男性来说更短命。

老人清心寡欲更长寿

老人清心寡欲更长寿

老人清心寡欲更长寿
老年人应讲究养生之道。

所谓养生秘诀,其实无“秘”可言:只要宽心喜过每一天,便能体健养天年。

换言之就是:欲享自然寿命,必须顺其自然。

这很有些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味道。

清心寡欲,佛、道二教都有此主张,又有所不同。

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我的寿命不由老天爷决定,而由我个人掌握,只要清心寡欲并进行服饵、导引、胎息、炼丹、辟谷等等修炼,便能延长寿命直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

佛教认为“我命在我善恶报”——我的命运好坏不由老天爷决定,而由我个人所行善恶决定,只要清心寡欲并坚持行善积德,便能得“善报”。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前生未报今生报,今生未报来生报”是也。

佛教不贪求长生,更不奢望成仙;不忌讳死亡,甚至美称僧尼死亡为“圆寂”(圆满寂灭)、“归真”、“顺世”等等。

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涅槃”——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理想精神境界,具有“常、乐、我、净”四德的永生常乐之佛身。

这种佛身,死后方成,故“涅槃”又可代指死亡。

总之,佛徒不怕死,却怕“死后算账”。

所以,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风趣地说:“道士贪生,和尚怕死。


清心,不是无心,说的是要清除贪(贪爱)、痴(愚昧痴迷)、嗔(嫉恨与损害他人的心理)、慢(傲慢自负)之心,因为这些“愚惑无明”的心态是产生恶行导致恶报的根源。

佛教大讲“三界唯心”、“自性清净心”、“心王”、“心所”、“心法”等等,还有一卷人所共知的《心经》,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涅槃成佛的无上智慧。

可见其所谓“清心”,是要。

我国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我国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我国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作者:郭德才来源:《少林与太极》2015年第01期我们知道,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五千言的著作《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

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

《史记》中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

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

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两千多年来不仅一直成为道家养生的指导思想,而且被我国传统医学所接受,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而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道家代表人物。

与老子一样,庄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养生家。

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

”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

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

从庄子以上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处于遵循自然法则的“最佳状态”。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

《庄子·让玉》篇中曰:“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

”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的哲学与宗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修身养性和道德修行。

在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以下是关于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的一些语录。

1. 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

道家讲究修炼内外合一,通过调养内在的气息来达到身心的健康与长寿。

内丹修炼是道家长生不老的核心方法之一。

2. 饮食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

在道教中,特别注重饮食的调养。

养生饮食的核心理念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这意味着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达到身体的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3. 遵循自然的规律,追求天人合一。

在道教中,追求天人合一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4. 明哲保身,追求无为而治。

道教主张以无为的态度去应对世俗中的喜怒哀乐,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长生之道。

5. 寻弥勒心性,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倡导改善个人的心态,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心性在道教中被视为重要的因素,只有修炼出善良、宽容、忍耐的心性,才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机缘。

6. 修行道德,以追求永恒生命。

道德修行被看作是通向长生不老的途径之一。

道教强调善行、慈爱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准则,相信通过遵守这些原则,人可以获得永恒的生命。

7. 悟道求真,以窥见长生不老的奥秘。

道教注重个人的悟性和觉醒,通过悟道求真,追寻长生不老的奥秘。

只有觉悟了真理,才能够实现长生不老的目标。

8. 修身养性,以静心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道教倡导静心修行,通过打坐、冥想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够实现长生不老的追求。

9. 参悟天地,以通达长生不老之道。

在道教中,对于天地万物的参悟与体会是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借助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人可以从中领悟到长生不老的智慧。

10. 艺术修行,以解脱苦海追求永生。

道教强调艺术修行的重要性。

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被看作是修身养性的途径,通过艺术的修炼,人可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追求永生。

古人养生法则-“三寡”清心

古人养生法则-“三寡”清心

古人养生法则-“三寡”清心
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

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

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意思是:少说话有益于中气、不是非有益于精神、不胡思乱想有益于人体根本、少欲望有益于品格情操:。

这三寡则是养三宝的根本。

寡欲以养精
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萎、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

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

不仅如此,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意指能砍伤人体,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

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

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
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

《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

精不可竭,竭则真散。

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寡欲养心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寡欲养心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寡欲养心中医五脏养生要诀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

清代医学家。

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

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

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

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

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

”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

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戒怒——养肝第一要务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

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

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

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

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

《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

健康养生之道:“三寡”养“三宝”

健康养生之道:“三寡”养“三宝”

健康养生之道:“三寡”养“三宝”*导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

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精亏、气虚、神弱,系患病与衰老的根源。

因此,养护好三宝,是保健益寿的关键。

古人得出保养三宝的要诀是:以三寡养三宝,即寡欲养精,寡言养气,寡思养神。

*寡欲所谓寡欲,并不是禁欲主义,亦非提倡独身,而是要求养生者不要纵欲。

这里所说的精,是泛指人体的精气,即中医所说的元气。

所以养精就是要保护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此乃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寡言所谓寡言,并非叫人不要说话,而不要喋喋不休,大声喊叫,更不要吵吵闹闹。

如果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说话,就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体内的中气就会不足,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分的氧供给,废气也不能及时排出。

*寡思所谓寡思,并不是叫人饱食终日,不动脑筋,而是不要胡思乱想或长期用脑过度,同以至影响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三寡养三宝,是保持体健康和精力充沛的重要一环,是延年益寿的秘诀。

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这三寡是养精气神的根本。

*寡欲以养精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

纵欲不仅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

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

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寡言以养气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并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养气的基本要求是,少废话。

若一个人经常喋喋不体地大喊大叫,则会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导致疾病。

*寡思以养神寡思,即让人不要胡思乱想,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

中医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

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至?思虑过度,则使人气机郁结不行,引起种种疾病。

百岁老人叶宗滨谈养生 清心寡欲是灵丹妙药

百岁老人叶宗滨谈养生 清心寡欲是灵丹妙药

百岁老人叶宗滨谈养生清心寡欲是灵丹妙药1999年4月5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

我们慕名前往离城关2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拜访在天台知名度颇高的百岁老人叶宗滨。

叶宗滨的坎坷人生叶宗滨老人出生于1896年,他传奇经历我们早已有所了解。

他5岁成孤儿,8岁出外流浪乞讨为生。

后来,他在温岭羊角洞被一名好心的道长收留为道童,传之以道教精髓。

25岁那年,他来到天台山桐柏宫主持道务。

20年后,他离开桐柏宫,在平桥镇后村一个小庙里安家,娶妻生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在土地改革中分得了房屋、田地,至今已在后村生活了整整50年。

我们前去采访,无意于细访他的经历。

主要是想探察他的养生之道。

叶宗滨认为养生贵在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名闻遐迩的老寿星在后村,我们一经询问便很快找到了叶宗滨老人的住所。

那是三间普通的两层楼,前面还有一个宽敞的天井。

我们一走进天井,便看到一位老人正坐在藤椅上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位老人正是名闻遐迩的老寿星叶宗滨。

他须发皆白,但脸色依然红润,耳朵虽聋但视力不错,腰有些佝偻,但身板硬朗。

养生先“养心” 得知我们的采访意图之后,老人侃侃而谈,向我们说起了他的养生之道。

使我们有点感到意外的是,叶宗滨老人从来不练功,包括气功、太极拳,都不练。

他首先向我们提及的,是养生先“养心”。

庄子《逍遥游》中告诉人们,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己。

一个人若是存有私心、贪心、邪心,那么对悲欢、爱恨、好恶,不能善自调节与高度节制,足以影响身体的健康。

老人认为“养心”的灵丹妙药就是“清心寡欲”、“清心”,然后能去贪心邪心,并能“知足”;“寡欲”然后能“知止”,在进退取舍上,拿捏得准确,使自己不致于陷溺于苦恼,怨恨的深渊之中。

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在叶宗滨老人楼上书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他自己书写的一张条幅。

写着这样几句话:“罪莫大于可欲,祸大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乐”。

话虽有些拗口,但其警策之意,不难理解。

此时,我倏然想起古书上的一段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名老中医谈养生——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老年人养生的方法(下)

名老中医谈养生——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老年人养生的方法(下)

名老中医谈养生——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老年人养生的方法(下)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5期名老中医谈养生——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文/李俊德来春茂,男,汉族,生于1915年2月。

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来老养生注重养性修身,提出养生一要“戒郁”,二要“安心”,三要“耐性”。

把佛教的“三戒”作为做人的规范。

来老平时爱唱京戏,常操琴自唱,怡然自得。

来老年近八旬,患原发性高血压已20余年,经练气功、服中药已控制正常,至今身体尚健,坚持看病坐诊,连续工作5小时、诊治50余人次,仍精力充沛。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坚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6至7小时,从不午睡。

每早5时起床即解大便,洗漱毕,练气功,打太极拳约一小时。

每晚9至10时入睡,很少失眠,偶尔失眠时也不紧张,想些愉快的往事,自然就睡着了。

我的食量很好,以吃饱为止,没有特殊嗜好,也不挑食,喜吃蔬菜。

70岁以后,食量有所节制,每餐二两,晚餐吃得少些,长年如此。

经常吃苦荞面粉(生粉做成饼,蒸熟蘸蜂蜜吃,或生粉炒香后调成糊状吃),不论咸甜均可。

我从不吸烟,不饮酒,喜饮云南绿茶,特别是粗加工的大叶子茶,茶水较浓,每日换两次茶叶,饮5磅开水,已有五十多年的习惯。

我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为指南,预防感冒等疾病注重保肾固精。

保肾固精的关键在于节制房事,房事要双方谐和,以身不疲倦、头不昏沉、精力充沛为度。

每于气候交替时服几剂玉屏风散,以预防感冒发生。

经常食用苦荞面以预防肠炎。

我常间断口含云南三七,每次含1-5克,待含软嚼碎吞下,每月2-3次,可畅血脉、强身体。

我认为养身重在养性修身,《医学入门》云:“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

”我喜欢的养生方法:一是“戒郁”,即《丹溪心法》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

”我在平时遇有不顺心之事时,常唱几段京戏,心情就比较舒畅了。

九旬健康老中医的养生之道

九旬健康老中医的养生之道

九旬健康老中医的养生之道健康养生之道秘诀1:心理——要想成寿翁,一切要看“空”朱良春:孔子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刚才我也说过:“乐则长寿”,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情绪困扰”乃诸病之源,《内经》中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不可过度,否则就会损伤脏腑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我尽量保持有一个平和的良好心态,既不能过忧,也不能过喜。

一切听任自然,别人看重我,需要我去办事,我就尽力去办;如果没有人找我,就要耐得住寂寞。

不要去钻营,也不要将得失看得过重。

只有神安才能延年益寿。

不论采用哪种养生方法,关键在于坚持,一定要持之以恒,始可收效。

人所处的环境不断会产生各种矛盾,不顺心的事也会经常遇到,但要尽量做到不懊恼、不烦躁,更不要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

对名利之争,要一笑了之,泰然自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健康养生之道秘诀2:运动——要想活得好,天天练“慢跑”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我听说朱老曾经说过“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所以很多人都很想知道朱老对运动是怎样看的?每天都做些什么运动?朱良春: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见了我,都喜欢问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我则以“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赠之。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

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

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

我每天生活节奏较紧凑,以前都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也骑车,这是一种不占时间的锻炼方法。

现在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10分钟四肢活动的自由操,即左右摆动四肢,用手指梳头发,然后两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缓慢转动头颈,这样能使头目清爽,两腿轻健,减少面部皱纹,控制颈椎病。

健康养生之道秘诀3:睡眠——要想白天不累,晚上“子时”前入睡朱良春: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

以前在我担任院长的20多年中,白天既要上门诊,又要体会、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文章,给患者回信,但是我都尽量在晚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来春茂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03(010)002
【摘要】@@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坚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6至7小时,从不午睡.每早5时起床即解大便,洗漱毕,练气功、打太极拳约1小时.
【总页数】1页(P34)
【作者】来春茂
【作者单位】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2)健身防病八要 [J], 郭谦享
2.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32)动可延年乐则长寿 [J], 朱良春
3.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33)舒便效宏的手按膝部静坐法 [J], 苏文海
4.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3)珍先天防老重后天长寿 [J], 刘玉书
5.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4从老慢支谈自我保健 [J], 刘立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心莫大于寡欲: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养心莫大于寡欲: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养心莫大于寡欲: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13(000)021
【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L颇有影响的人物,很重视养生。

他有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总页数】1页(P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曾国藩养生观:清心寡欲方能养心 [J],
2.养心莫善于寡欲 [J], 左佰常
3.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J], 来春茂
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荣辱观教育方法刍议 [J], 邓球柏
5.《孟子》詮釋與理學建構——以“養心莫善於寡欲”章爲例 [J], 張子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中医养生长寿之道

名中医养生长寿之道

名中医养生长寿之道众所周知,长寿是通过养生来实现的,养生的目的就是调养生命机能,借助后天努力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保持身体机能旺盛不衰,这是延年益寿行之有效的一种措施。

时下,百岁高龄的韩老身体非常硬朗,除听力、视力略有减退外,他的头脑仍较糊涂,生活能够自理,这与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是密不行分的。

韩百灵认为,每个人在正常状况下都能活到百岁,但往往因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寒暑之变、情志所伤等缘由而造成体弱早衰,甚至夭亡。

一般来说,保养方式欠佳是诱发疾病和缩短寿命的根本缘由,人们欲延年益寿,首先应在疾病预防上下功夫。

假如疾病已经形成,才用药治疗,这时候已略显晚矣。

韩老的这一观点特别符合医圣张仲景"未病先防'的思想。

韩百灵老人说,凡欲延年长寿者,必需外避寒暑、内扬正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劳作,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

反之,若违反养生之道,则易使百病加身。

延年益寿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忌空谈理性的熟悉,而不去施行。

韩老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将自己在养生方面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如下九条饮食有节饮食是滋养脏腑的源泉,但要留意避开暴饮暴食、偏食等现象,要寒温相宜和饥饱相宜。

五谷养五脏,如饮食失节,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气血虚弱,五脏失养,甚则损伤,疾病由此而生。

在饮食上主见一饭一菜,食物专一,不行贪杂,随时调剂,并且不求过饱,以免雍滞肠胃;提倡清淡饮食,多吃鱼类,少饮酒水。

劳逸结合劳动和休息是调整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过劳则伤气损血,过逸则滞气涩血。

因此,平素要留意劳逸结合,保证气血充足、运行无阻而体健身强。

留意心情的调整心情是调整人的精神面貌、思维活动的主要因素。

如心情调和、精神兴奋,则不致发生情志病变;若积私生气、情志失调,则会伤及五脏而为病患。

心情失调与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本人修养亲密相关,因而,要有坚决的信念、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操,要提高文化修养。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3)——平生最乐乐为医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3)——平生最乐乐为医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3)——平生最乐乐为医
王绍和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1999(000)011
【摘要】我的日常生活淡而有序,晨起喜欢散步和骑自行车兜圈子,每年有一次到外地开会或旅游,不喜欢与人闲谈是非,而爱写诗作画。

我喜欢的食品是胡萝卜和山芋头,每天吃香蕉,以补锌、通便。

每日食量0.6千克,精粗搭配,且有嗜好浓茶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王绍和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县乳糜尿专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J], 来春茂
2.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2)健身防病八要 [J], 郭谦享
3.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4从老慢支谈自我保健 [J], 刘立群
4.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9--五谷杂粮最养人 [J], 刘韵远
5.学贵多师医求济世——全国名老中医钱伯文教授谈医论学 [J], 李海英;王新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4)——养生要诀数则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4)——养生要诀数则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4)——养生要诀数则
王静安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1999(000)012
【摘要】人生天地,命属阴阳, 上药三品,精气神藏。

一念纯真金可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 不教白发催人老, 常使春风满面生; 千金难买老来壮, 诸事放宽会长生。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王静安
【作者单位】成都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6)养生三要素 [J], 刘春圃
2.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7)养生防病保健延年 [J], 刘炳凡
3.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1)——学道、尊佛、养生 [J], 王守昌
4.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⑩——养生重在治未病 [J], 王乐善
5.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12)——动静养生与保健中药 [J], 王廷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中医药
!!!!!!!!!!!!!!!!!!!!!!!来春茂,男,汉族,生于!"!#年$月。

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来老养生注重养性修身,提出养生一要“戒郁”,二要“安心”,三要“耐性”。

把佛教的“三戒”作为做人的规范。

来老平时爱唱京戏,常操琴自唱,怡然自得。

来老年近九旬,患原发性高血压已$%余年,经练气功、服中药已控制正常,至今身体尚健。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坚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至’小时,从不午睡。

每早(时起床即解大便,洗漱毕,练气功,打太极拳约)小时。

每晚"至*+时入睡,很少失眠,偶尔失眠时也不紧张,想些愉快的往事,自然就睡着了。

我的食量很好,以吃饱为止,没有特殊嗜好,也不挑食,喜吃蔬菜。

’%岁以后,食量有所节制,每餐二两,晚餐吃得少些,长年如此。

经常吃苦荞面粉(生粉做成饼,蒸熟蘸蜂蜜吃;或生粉炒香后调成糊状吃),不论咸甜均可。

我从不吸烟,不饮酒,喜饮云南绿茶,特别是粗加
工的大叶子茶,茶
水较浓,每日换两
次茶叶,饮(磅开水,已有(%多年的习惯。

我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为指南,预防感冒等疾病注重保肾固精。

保肾固精
的关键在于节制房事,房事要双方和谐,以身不疲倦、头不昏沉、精力充沛为度。

每于气候交替时服几剂玉屏风散,以预防感冒发生。

经常食用苦荞面以预防肠炎。

我常间断口含云南
三七,每次含!,-,(克,待含软嚼碎吞下,每月$,-,.次,可畅血脉、强身体。

我认为养身重在养性修身,《医学入门》云:“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

”我喜欢的养生方法一是“戒郁”,即《丹溪心法》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

”我在平时遇有不顺心之事时,常唱几段京戏,心情就比较舒畅了。

二是“安心”,东坡诗云“安心是药更无方”。

“文革”期间,我住“牛棚”,只要心安,也并不感
到多大痛苦。

三是要有“耐性”,正如《老老恒言・戒怒》所说:“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

当以一‘耐’字处之。

百凡自然就理,气血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生兼养性。

”发怒像一只螫人的蜂,在伤害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生命赔进去了,得到的回报倍于你所伤者。

我把佛教的“三戒”作为做人的规范,一戒“贪”,不食非分利禄;二戒“憎”,不嫉妒别人,仁爱是生命的源泉,给人一份爱心,自己将增添十分生机;三戒“痴”,不痴心妄想,不热衷名利,心情舒畅,便能健康长寿。

我的养生经验就是:童稚之时,脏腑娇嫩,重在调寒暖、适饥饱;少之时,血气未定,重在戒色;半年之至,精力充沛、血气盛,重在戒逞强好斗;老年之时,血气渐衰,重在戒急躁、练耐性。

应以仁爱之心对人,豁达开朗,笑口常开,生病时注意休息好,健康时运动莫忘了。

如此必获健康长寿。

(编辑舒晓奋)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颐年有道来春茂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