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497e6af219e8b8f67d1cb917.png)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直线与方程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11222
0A x B y C A x B y C ++=⎧⎨
++=⎩的解. (1)方程组有唯一解⇔1l 与2l 相交,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2)方程组无解⇔1l ∥2l ;
(3)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
3.距离问题
特别提醒
解决对称问题要抓住以下两点:
(1)已知点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以已知点和对称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在对称轴上.三、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1)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2)直线与圆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有两种.
(1)几何法:
由两圆的圆心距d与半径长R,r的关系来判断(如下图,其中R r>).
(2)代数法:
设圆221111:0C x y D x E y F ++++= ①,圆22
2222:0C x y D x E y F ++++= ②,
联立①②,如果该方程组没有实数解,那么两圆相离;如果该方程组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那么两圆相切;如果该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那么两圆相交.
特别提醒
设圆221111:0C x y D x E y F ++++= ①,圆222222:0C x y D x E y F ++++= ②,
若两圆相交,则有一条公共弦,由①−②,得121212()()0D D x E E y F F -+-+-=③. 方程③表示圆C 1与圆C 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0172e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5.png)
高中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范围: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
2.斜率公式
(1)若直线l的倾斜角α≠90°,则斜率k=tan_α.
(2)P1(x1,y1),P2(x2,y2)在直线l上且x1≠x2,则l的斜率k=(y2-y1)/(x2-x1).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题组一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根据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不能确定直线的位置.(√)
(2)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与斜率.(×)
(3)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其斜率就越大.(×)
(4)若直线的斜率为tanα,则其倾斜角为α.(×)
(5)斜率相等的两直线的倾斜角不一定相等.(×)
(6)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1(x1,y1),P2(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1)(x2-x1)=(x-x1)(y2-y1)表示.(√)
2.若过点M(-2,m),N(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的值为( )
A.1 B.4
C.1或3 D.1或4
综上可知,直线m的方程为x-2y+2=0或x=2.
(2)直线l过点P(1,0),且与以A(2,1),B(0,√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解析如图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课时作业:。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公式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12d37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e.png)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公式
一、直线知识点
1、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连线称为直线(一般用符号l表示)。
2、直线的几何性质
(1)直线总是由两个点确定,可用两点式表示,如:l:(x1,y1),(x2,y2);
(2)直线总是由斜率和一个点确定,可用斜率-截距法表示,如:l: y = kx + b;
(3)直线总是由一条投影方程确定,可用平面投影法表示,如:
l:Ax+By+C=0;
(4)直线总是由一个点和法向量确定,可用向量方程表示,如:
l:(x-x0,y-y0)⊥(a,b)。
3、直线的运算
(1)两直线的交点:
若两条直线l1和l2的斜率不同,则这两条直线一定有交点(即使以
斜率-截距法表示的两条直线的斜率相同但截距不同,仍有交点),设其
交点为O,则有:
l1:y=k1x+b1;
l2:y=k2x+b2;
O(x0,y0),则有:
x0=(b2-b1)/(k1-k2),y0=k1x0+b1;
若两条直线l1和l2的斜率相同,则这两条直线要么重合,要么平行(即使以斜率-截距法表示的两条直线的截距相同但斜率不同,仍有平行),则没有交点;
(2)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则:
两直线平行当且仅当k1=k2;。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58b0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8.png)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表示1、比例表达式:对于任意的两个不同的点A(x1,y1)与B(x2,y2),它们所连成的直线上任意的一点P(x,y)都满足比例关系:$$\frac{y-y_1}{y_2-y_1}=\frac{x-x_1}{x_2-x_1}$$2、斜截式:也叫斜率表达式:对于任意的两个不同的点A(x1,y1)与B(x2,y2),它们所连成的直线可用如下斜率表达式:$$y-y_1=k(x-x_1)$$其中,k为斜率,可以根据两点A(x1,y1)与B(x2,y2),计算得出:$$k=\frac{y_2-y_1}{x_2-x_1}$$3、标准方程:直线可以用标准方程表达:$$Ax+By+C=0$$其中,A、B、C可以根据两点A(x1,y1)与B(x2,y2),计算得出:$$A=y_2-y_1,B=x_1-x_2,C=x_2y_1-x_1y_2$$二、方程的表示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按如下形式表示:$$Ax+B=0$$其中,A、B为常数,A≠0,解析解可以表示为:$$x=-\frac{B}{A}$$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按如下形式表示:$$Ax^2+Bx+C=0$$其中,A、B、C为常数,A≠0,解析解可以表示为:$$x=\frac{-B\pm\sqrt{B^2-4AC}}{2A}$$3、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可以按如下形式表示:$$Ax+By+C=0$$其中,A、B、C为常数,解析解可以表示为:$$x=\frac{-B\pm\sqrt{B^2-4AC}}{2A}$$$$y=\frac{-A\pm\sqrt{B^2-4AC}}{2B}$$4、同次及非同次线性方程组:。
(完整版)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839ff401f69e314232940f.png)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基本知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① 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ⅰ.与x 轴相交; ⅱ.x 轴正向; ⅲ.直线向上方向. ② 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0. ③ 倾斜角α的范围000180α≤<.④ 0,900≥︒≤︒k α; 0,18090 k ︒︒α (2)直线的斜率①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而倾斜角为0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②经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21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1212x x y y k --=(21x x ≠) ③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2,l l ,其斜率分别为12,k k ,则有1212//l l k k ⇔=。
特别地,当直线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12l l 与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12,l l 斜率存在,设为12,k k ,则12121l l k k ⊥⇔=-注:两条直线12,l l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由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
如果12,l l 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12l l 与互相垂直。
二、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注: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方程表示?(不一定。
(1)若2121y y x x ≠=且,直线垂直于x 轴,方程为1x x =;(2)若2121y y x x =≠且,直线垂直于y 轴,方程为1y y =; (3)(3)若2121y y x x ≠≠且,直线方程可用两点式表示) 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两点),(),,(222111y x P y x P ,且线段21,P P的中点M 的坐标为),(y x ,则⎪⎪⎩⎪⎪⎨⎧+=+=222121y y y x x x 3. 过定点的直线系①斜率为k 且过定点),(00y x 的直线系方程为)(00x x k y y -=-;②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l 2不在直线系中.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条直线的交点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0:1111=++C y B x A l , 0:2222=++C y B x A l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反之,亦成立。
高一数学必修: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直线与方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46332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a.png)
α0°。
则直线的l 与x l 做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倾斜角的取值2.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直线上的一点和这个直线的倾斜角可以惟一确定一条直线。
3.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
4.坡度(倾斜程度):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表示倾斜面的“坡度”(倾斜程度),即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5.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我们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斜率常用表示,小写字母k注意: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6.经过两点≠P x y P x y x x 11122212()为l 1与l 2l l 1k 1=k 2l 1和l 2注意:若直线可能重合时,我们得到⇔∥2或重合8.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2⇔12=--1,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l l k k 15二、直线的方程(个)-0==0,l l 与x l 的倾斜角为0°时,tan0°=0,即k=0y -y 0=k (x -x 0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当直线,这是直线轴平行或重合,的方程就是y y y y 或0】注意: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仅适用于有斜率的情形,所以在求直线的方程时,应先讨论直线有无斜率。
0,y l x a l 与x 截距:我们把直线轴交点,0()的横坐标a 叫做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我们把直线与轴交点b () l 在y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轴上的截距。
注意: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数。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y kx b 注意: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仅适用于有斜率的直线。
注意: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不适用于没有斜率或斜率为0的直线。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夹角α叫高一数学必修:直线与方程(知识点)②若P x y P x y ,,,111222()()中有=x x 12或=y y 12时,直线PP 12没有两点式方程。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直线与方程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直线与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8df5856590c69ec3d5bb75ad.png)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直线与方程高中数学可以说是越来越复杂,上半年基础打好之后,下半学期的重点难点会接连而来,下面是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希望学生能以此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
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直线两点,④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⑤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时,;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高考直线必考知识点
![高考直线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1a2f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4.png)
高考直线必考知识点高考是众多中国学生所迎接的重要考试,其中数学科目无疑是一项关键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数学高考,本文将列举一些直线的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直线的方程1.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实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2.斜截式方程: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y轴截距。
3.点斜式方程:y - y₁ = k(x - x₁),其中(x₁, y₁)为直线上的一点,k为直线的斜率。
4.两点式方程:(y - y₁)/(x - x₁) = (y₂ - y₁)/(x₂ - x₁),其中(x₁,y₁)和(x₂, y₂)为直线上的两点。
二、直线的性质1.斜率:直线的斜率表示为k,并可用斜率公式计算:k = (y₂ -y₁)/(x₂ - x₁)。
2.平行和垂直关系: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乘积为-1,则它们垂直。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设直线方程为Ax + By + C = 0,对于点P(x₀, y₀),代入方程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直线上方或直线下方。
4.距离公式:点P(x₀, y₀)到直线Ax + By + C = 0的距离为d =|Ax₀ + By₀ + C| / √(A² + B²)。
三、直线的特殊情况1.过两点的直线方程:已知两点P₁(x₁, y₁)和P₂(x₂, y₂),可以使用两点式方程求得直线的方程。
2.过点且垂直于某条直线的直线方程:设直线L的斜率为k,直线L'垂直于L且过点P(x₀, y₀),则直线L'的斜率为-1/k,应用点斜式可以求得直线方程。
通过对这些直线的必考知识点的梳理和理解,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备考高考数学,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对常见题型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求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关系等等。
因此,建议学生们多进行真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二 直线与方程必考 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 直线与方程必考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37a325bd64783e09122ba4.png)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当[) 90,0∈α时,0≥k ; 当() 180,90∈α时,0<k ; 当 90=α时,k 不存在。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 ( P1(x1,y1),P2(x2,y2),x1≠x2)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21//l l ⇔ ; 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8设1122(,),A x y B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9一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10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1l 和2l 的一般式方程为1l :01=++C By Ax ,2l :02=++C By Ax ,则1l 与2l 第四章 圆与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779a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3.png)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性质1. 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一组无限多个点构成的集合,在直线上任取两点,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表示为这两点的线性组合。
直线是一维的几何图形,可以用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来描述。
2.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重要参数,斜率的计算公式为:m=(y2-y1)/(x2-x1),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的两个点。
斜率代表了直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斜率为正表示直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直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零表示直线平行于x轴。
3. 直线的截距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称为直线的截距,可以分为x轴截距和y轴截距。
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称为直线的x轴截距,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直线的y轴截距。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就是以斜率和截距作为参数的直线方程表示形式。
4. 直线的性质直线是一维的几何图形,它具有以下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直线的斜率存在且唯一(3)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4)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二、直线的方程表示形式1. 截距式方程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是直线的一种表示形式,以截距作为参数。
一条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可以表示为:x/a+y/b=1,其中a和b分别是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
2. 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直线的一种表示形式,以斜率和截距作为参数。
一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mx+b,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与y轴的截距。
3. 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直线的一种表示形式,以直线的一般系数作为参数。
一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可以表示为:Ax+By+C=0,其中A、B和C是直线的一般系数。
4. 对称式方程直线的对称式方程是直线的一种表示形式,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倒数作为参数。
一条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可以表示为:xcosα+ysinα=p,其中α是直线的倾斜角,p是直线与原点的距离。
三、直线的求解方法1. 点斜式方程的求解点斜式方程是直线的一种表示形式,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作为参数。
直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直线方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fdae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c.png)
直线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一般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是Ax+By+C=0。
这里A、B和C都是实数,同时也不能同为零。
在一般方程中,A和B的值决定了直线的斜率和方向,C的值决定了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y=mx+b。
在这个方程中,m代表了直线的斜率,b代表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斜截式方程是一种非常直观和易于理解的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y1=m(x-x1)。
其中m代表直线的斜率,而(x1,y1)代表直线上的某一点。
点斜式方程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一个点和斜率来确定一条直线。
四、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是(y-y1)/(x-x1)=(y-y2)/(x-x2)。
在这个方程中,(x1,y1)和(x2,y2)分别代表直线上的两个点。
两点式方程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两个点来确定一条直线。
五、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1,则它们是垂直的;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是平行的。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确定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六、直线的距离及垂线方程:如果直线的一般方程是Ax+By+C=0,那么从点(x1,y1)到直线的距离可以用公式d=|Ax1+By1+C|/sqrt(A^2+B^2)来表示。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斜率m来求得垂线方程。
七、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如果已知直线的一般方程Ax+By+C=0,那么它分别与x轴和y轴的交点可以用以下方式求得:1. 交x轴时,直线的交点为(-C/A, 0)2. 交y轴时,直线的交点为(0, -C/B)以上就是直线方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线方程,从而解决各种相关问题。
高二直线方程基础知识点
![高二直线方程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072b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d.png)
高二直线方程基础知识点直线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它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方法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二直线方程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直线方程的定义、斜率与截距、两点式和点斜式等内容。
一、直线方程的定义直线方程是指由直线上的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性质之间的数学关系,用代数方式表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可以由一个方程来表示。
二、斜率与截距1. 斜率:斜率是直线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示直线上两个点之间的倾斜程度。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两点坐标的变化量来求得,计算公式为:斜率 k = (y2 - y1) / (x2 - x1)其中,(x1, y1)、(x2, y2)是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
2. 截距: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值。
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 y = kx + b 的形式,其中 k 表示斜率,b 表示截距。
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
三、两点式两点式是表示直线方程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给定直线上的两个点,可以确定直线方程。
两点式的一般形式为:(y - y1) / (x - x1) = (y2 - y1) / (x2 - x1)。
四、点斜式点斜式也是表示直线方程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给定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可以确定直线方程。
点斜式的一般形式为:y - y1 = k(x - x1)。
五、常见问题与解答1. 如何根据两点求直线方程?可以使用两点式,根据已知的两个点的坐标,利用两点式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直线方程。
2. 如何根据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可以使用点斜式,根据已知的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直线方程。
3. 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分别表示什么?直线方程中的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
六、总结直线方程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理解斜率与截距的概念,掌握两点式和点斜式的运用是学习直线方程的基础。
直线方程(知识整理)
![直线方程(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f19bdb227916888486d7ee.png)
直线方程(知识整理).一.基础知识回顾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0παα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截式.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1=+b ya x .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植,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0两条直线平行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②在1l 和2l 的斜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21,l l ,它们在y 轴上的纵截距是21,b b ,则1l ∥212k k l =⇔,且21b b ≠或21,l l 的斜率均不存在,即2121A B B A =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21C C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21,l l 的倾斜角为21,αα则1l ∥212αα=⇔l . 20两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①设两条直线1l 和2l 的斜率分别为1k 和2k ,则有12121-=⇔⊥k k l l 这里的前提是21,l l 的斜率都存在. ②0121=⇔⊥k l l ,且2l 的斜率不存在或02=k ,且1l 的斜率不存在. (即01221=+B A B A 是垂直的充要条件)(4)两条直线的交角①直线1l 到2l 的角(方向角);直线1l 到2l 的角,是指直线1l 绕交点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2l 重合时所转动的角θ,它的范围是),0(π,当 90≠θ时21121tan k k kk +-=θ.②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指由1l 与2l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θ,又称为1l 和2l 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 ⎝⎛⎥⎦⎤2,0π,当90≠θ,则有21121tan k k k k +-=θ.(5)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设点),(00y x P ,直线P C By Ax l ,0:=++到l 的距离为d ,则有2200BA C By Ax d +++=.②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设两条平行直线)(0:,0:212211C C C By Ax l C By Ax l ≠=++=++,它们之间的距离2221BA C C d +-=.(6)对称问题:①关于点对称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直线,且这个点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②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条直线性质: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对称直线也平行,且两直线到对称直线距离相等.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对称直线必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对称直线为两直线夹角的角平分线.③点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用中点表示两对称点,则中点在对称直线上(方程①),过两对称点的直线方程与对称直线方程垂直(方程②)①②可解得所求对称点.注:①曲线、直线关于一直线b x y +±=对称的解法:y 换x ,x 换y . 例:曲线f(x ,y)=0关于直线y=x –2对称曲线方程是f(y+2 ,x –2)=0.②曲线C: f (x ,y )=0关于点(a ,b)的对称曲线方程是f(a – x, 2b – y)=0. 二.范例解析例1.已知直线l 过点P(-1,1)且与A(-2, 3)、B(3,2)为端点的线段相交,试求直线l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6cc52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46.png)
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的观点:当直线l 与 x 轴订交时 , 取 x 轴作为基准 , 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特别地 ,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规定α= 0 °.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 °≤α<180 °. 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 (α≠90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 k 表示 ,也就是 k = tan α⑴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α=0 °,k = tan0 °=0;⑵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 一条直线 l 的倾斜角α必定存在 ,可是斜率 k 不必定存在 .4、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 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 的斜率:斜率公式 : k=y2-y1/x2-x1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并且不重合,假如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假如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 : 上边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乏这个前提,结论其实不可立.即假如k1=k2,那么必定有L1∥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假如它们相互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假如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相互垂直,即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经过点P0( x0, y0),且斜率为k y y0 k(x x0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为(0, b)y kx b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P1 (x1 , x2 ), P2 (x2 , y2 ) 此中 ( x1x2 , y1y2 ) y-y1/y-y2=x-x1/x-x2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 x 轴的交点为A(a,0),与 y 轴的交点为B (0,b) ,此中a0,b 0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对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Ax By C0(A,B不一样时为0)2、各样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直线与方程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直线与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b4d755cf5901020206409c04.png)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直线与方程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直线与方程高中数学可以说是越来越复杂,上半年基础打好之后,下半学期的重点难点会接连而来,下面是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希望学生能以此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
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线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时,;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
(8)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高三数学必修知识点: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必修知识点: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becfeda76e58fafbb0033c.png)
高三数学必修知识点: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分享了高三数学必修知识点:直线与方程,供您参考!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_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_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
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以上就是的编辑为您准备的高三数学必修知识点:直线与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4、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斜率公式: k=y2-y1/x2-x1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00x x k y y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b kx y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 y-y1/y-y2=x-x1/x-x2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22122221PP x x y y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L1 :3x+4y-2=0 L1:2x+y +2=0解:解方程组 34202220x y x y +-=⎧⎨++=⎩ 得 x=-2,y=2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 (-2,2) 3.3.2 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为:2200BA CBy Ax d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1l 和2l 的一般式方程为1l :01=++C By Ax ,2l :02=++C By Ax ,则1l 与2l 的距离为2221BA C C d +-=直线与方程公式整理(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
即tan k 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90,0∈α时,0≥k ; 当() 180,90∈α时,0<k ; 当 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212x x x x y y k ≠--=注意下面四点:(1)当21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1x y a b+=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
⑤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二)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ⅱ)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21//l l ⇔ ; 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1122(,),A x y B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222121||()()AB x x y y -+-(8)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2200BA CBy Ax d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例1、在△ABC中,已知A(5,-2)、B(7,3),且AC边的中点M在y轴上,BC 边的中点N在x轴上,求:(1)顶点C的坐标;(2)直线MN的方程.解:(1)设点C的坐标为(x,y),则有x+52=0,3+y2=0,∴x=-5,y=-3.即点C的坐标为(-5,-3).(2)由题意知,M(0,-52),N(1,0),∴直线MN的方程为x-y52=1,即5x-2y-5=0.例2、已知两点A(-1,2),B(m,3).(1)求直线AB的方程;(2)已知实数m∈[-33-1,3-1],求直线AB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解:(1)当m=-1时,直线AB的方程为x=-1,当m≠-1时,直线AB的方程为y-2=1m+1(x+1).(2)①当m =-1时,α=π2;②当m ≠-1时,m +1∈[-33,0)∪(0,3],∴k =1m +1∈(-∞,-3]∪[33,+∞),∴α∈[π6,π2)∪(π2,2π3].综合①②知,直线AB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π6,23π].例3、为了绿化城市,拟在矩形区域ABCD 内建一个矩形草坪(如图所示),另外,△AEF 内部有一文物保护区不能占用,经测量AB =100 m ,BC =80 m ,AE =30 m ,AF =20 m ,应如何设计才能使草坪面积最大?解: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则E (30,0),F (0,20),于是,线段EF 的方程是x 30+y20=1(0≤x ≤30), 在线段EF 上取点P (m ,n ),作PQ ⊥BC 于点Q ,PR ⊥CD 于点R ,设矩形PQCR 的面积为S ,则:S =|PQ |·|PR |=(100-m )(80-n ),因为m30+n20=1,所以n =20(1-m30),所以S =(100-m )(80-20+23m )=-23(m -5)2+18 0503(0≤m ≤30), 于是,当m =5时,S 有最大值,这时|EP ||PF |=51. 答:当草坪矩形的两边在BC ,CD 上,一个顶点在线段EF 上,且这个顶点分EF 成5∶1时,草坪面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