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部分文献整理

合集下载

与洛阳历史有关的书籍

与洛阳历史有关的书籍

与洛阳历史有关的书籍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许多书籍描写了洛阳的历史,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和变迁。

以下是几本与洛阳历史有关的书籍:《洛阳古迹考证》这本书是一部系统、详细地考证洛阳古迹的专著。

作者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多个渠道,对洛阳的古代建筑、遗址等进行了考证和解析。

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洛阳的历史背景,还对洛阳古迹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读者展现了洛阳的古代风貌。

《洛阳历史文化导读》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洛阳的历史文化。

作者通过对洛阳历史的梳理和解读,带领读者了解洛阳的建城历程、政治中心地位、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洛阳的名胜古迹、传统艺术、文化名人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洛阳的窗口。

《洛阳故事》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洛阳的历史。

作者通过选取洛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将其进行生动的叙述和描绘,让读者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感受洛阳的历史变迁。

书中的故事涵盖了洛阳的建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既有悲剧、又有喜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洛阳帝都》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洛阳作为古代帝都的历史。

作者通过对洛阳历史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全面呈现了洛阳作为帝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书中详细介绍了洛阳的政治体制、皇宫建筑、官员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展现了洛阳作为帝都的辉煌历史。

《洛阳名人录》这本书记录了洛阳历史上的众多名人和他们的事迹。

作者通过对洛阳历史文献和史书的研究,选取了一批在洛阳出生、生活或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对他们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书中的名人涵盖了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个领域,展现了洛阳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这些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向读者展示了洛阳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对洛阳古迹的考证,还是对洛阳历史的梳理和解读,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洛阳的历史,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底蕴。

洛阳历史小知识

洛阳历史小知识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个“之最”。

以下是一些关于洛阳的历史小知识:1.洛阳是中国古代龙脉聚集地,自夏朝至宋朝,洛阳不是
首都即使陪都,直至异族元朝入侵。

2.夏都斟蟳,二里头遗址的皇宫,是世界第一座规划的城
市,有明确中轴线。

3.白马寺,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官办
寺庙,有“释源”和“祖庭”之称。

白马寺的一处高台,即清凉台,相传是东汉明帝刘庄避暑读书的地方,由石砖砌成,经年未毁。

4.洛阳的老君山,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许外国人进入的景
区,原因是老君山周边有军事基地。

5.中国第一根火腿肠诞生在洛阳,名为春都火腿肠。

6.洛阳人爱喝汤,特色汤品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
不翻汤等,这主要是因为洛阳地处盆地,四周环山,空气干燥,喝汤可以补充水分。

7.洛阳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并且是
十三朝古都,是中国所有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城市。

8.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

9.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出土
于宝鸡的何尊铭文上的“中国”指的就是洛阳。

10.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长流爵,出土于偃师二里头
遗址。

11.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而洛阳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
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12.司马光因不支持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十数年修编《资
治通鉴》。

13.洛阳辖7区7县共14个县级行政区,是河南省辖县
级行政区最多的地级市。

14.洛阳是中国牡丹之都,栽培牡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
时甲于天下。

关于牡丹花的参考文献

关于牡丹花的参考文献

牡丹花-洛阳之闻香识洛阳参考文献1年鉴与地方志[1](清)龚松林主修,汪坚纂.重修《洛阳县志》[M].二十四卷首一卷,乾隆10年(1745)刻本.[2]洛阳市西工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西工文史资料》[M].第8辑,1994年.[3]洛阳年鉴编纂委员会. 《洛阳年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2004年.[4]洛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洛阳市志•牡丹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5]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河南年鉴》[M].多卷,郑州:河南年鉴编纂部出版社.[6]吕示范. 《中州鉴胜》[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2期刊[1]智利红. 《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农业》[J].2005.7.[2]郭胜. 《旅游节庆的策划和市场化运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5.3[3]王院成. 《论洛阳牡丹花会发展中牡丹文化的开发》,《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6.2.[4]李向红. 《花会年年办届届上台阶第23届洛阳牡丹花会精彩纷呈》,《中国花卉园艺》[J].2004.9.3文献图书[1]李立. 《洛阳变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2]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编.《古都洛阳》[M].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年.[3]胡扑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4学位论文[1]许春晓. 《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2]韩红. 《洛阳市牡丹产业化发展研究》[D].合肥林业大学,2003年.[3]白茹冰. 《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4]李高峰. 《洛阳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5报纸[1]《洛阳晚报》[N].[2]《洛阳日报》[N].[3]《中国旅游报》[N].[4]聂晓辉,李勇. 《洛阳牡丹花会-市场之路越走越宽》,《河南日报》[N].2004-04-01.6网站[1]洛阳牡丹花会专题网.[2]洛阳信息港.[3]中国牡丹网.。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07•【字号】洛政办[2009]140号•【施行日期】2009.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的通知(洛政办〔2009〕1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洛阳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认真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保存与开发等工作,进一步建立起连续性、系统性的地方文献征集体系,丰富我市地方文献资源,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1号〕文件精神和《河南省公共图书管理办法》(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建立我市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呈缴本范围(一)本市各单位编印的下列图书资料:1. 地方志、史志、地名志、史料、年鉴、地图等;2. 正式出版和内部发行的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等;3. 本地区的家谱、族谱,历代著名人物的传记、年谱、年表、照片、手迹、纪念研究文字等;4. 汇编成册的重要会议文献(不包括尚未解密的会议文献);5. 编印成册的科学论文集;6. 国民经济资料及各行业年报资料;7. 对外交流资料;8. 其他有关文献资料。

(二)洛阳籍(或寓居洛阳)人士的各种著作及史料。

二、呈缴本类型(一)印刷型出版物;(二)非书型的视听资料、机读资料、缩微资料等。

三、呈缴办法(一)各类资料出版、发行后30日内,由出版单位或个人准备2-3册(套),以前未呈缴的应予以补缴,直接邮寄至洛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或由相关人员上门接收(联系人:张丽鹏电话:63935219)。

(二)洛阳市图书馆收到呈缴的资料后,要向呈缴单位或个人出具回执手续,并认真做好登记、分类,设立地方文献特藏室,安排专人管理,定期编辑《洛阳市地方文献目录》,以方便查询。

一城阅千年|洛阳名称演变

一城阅千年|洛阳名称演变

一城阅千年|洛阳名称演变汉魏洛阳河洛风土经天略地· 洛阳名称演变汉魏洛阳城宫城区★作为都城的称谓★洛邑、洛师、洛洛邑之名,始于周初。

《左传·桓公二年》载:“武王(姬发)克商,迁九鼎于洛邑。

”《史记·周本纪》曰:武王克商后,“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

邑者,无先君宗庙之都城也;洛则是城邑所在的地望。

此时,洛邑应该是武王在洛为周人屯驻军队、镇抚殷商亡国贵族而营筑的一座新城,即后来称为“成周八师”的驻地。

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及“武庚叛乱”后,将更多的殷商遗民强徙洛邑,由成周八师监管。

《尚书·多士》篇中记载了周公给殷商顽民的动员令:“今尔惟时宅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

”意思是说:现在你们要安居于你们的城邑,继续你们的劳作,这样,你们就能在洛邑长久地从事生产并获得丰收。

显然,此时的洛邑是殷商顽民被监管之地。

西周、东周、秦代城址沿革在汉魏洛阳城东北隅有里坊名曰“上商里”,西晋陆机《洛阳记》说“上商里在洛阳东北,本殷顽人所居,故曰上商里宅也。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东北有上商里,殷之顽民所居处也”。

由此,可以认为洛邑就是后来的汉魏洛阳故城。

当时,在《尚书》中将“洛邑”省称为“洛”,《尚书·召诰》篇中说“周公朝至于洛”,《尚书·洛诰》篇中也有周公“朝至于洛师”的记载。

从时间上看,此时,东都尚在规划阶段,《尚书》中所说的洛、洛师显然是指武王克商后营建的洛邑,这表明武王在初营洛邑时就有在洛建都的意向。

也有学者认为“洛师”是指驻守在洛地、并称为“成周八师”的周朝军队。

武王返回镐京后,采取各种措施稳定东方局势,其中一项便是决定迁都洛邑。

由于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去世,迁都未能如愿。

★作为都城的称谓★下都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姬诵)年幼即位。

武王弟“周公之代成王治”,他秉承武王遗愿,向成王建议:洛地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恳请成王建都于洛。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文章梳理了北魏古都洛阳都城变迁史的研究成果:从20世纪50年代汉魏洛阳故城开始发掘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关于北魏洛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主要有:城市规划布局的相关研究,关于里坊制度的研究,关于佛寺石窟的研究,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

并分析了北魏洛阳城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欠缺方面,提出以后研究的建议。

标签:北魏;洛阳;都城受汉文化影响的北魏孝文帝接受了李韶等大臣的“洛阳九鼎旧所,七百彼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的建议,于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

太和十九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1]北魏洛阳城在洛阳的历史变迁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中国的历朝古都中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北魏都城洛阳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少,现按研究内容作简要概述。

一、城市规划布局的相关研究北魏洛阳城是在东汉、曹魏、西晋首都洛阳的基础上加以改建的,城址相同,所以对北魏洛阳城遗址的研究往往涉及汉魏时期,以期作完整研究。

关于北魏洛阳城的城市规划布局的研究主要包括城址、城垣、形制、金墉城的相关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前,研究成果较少。

建国前,劳干《北魏洛阳城的复原》,依据《洛阳伽蓝记》、《河南志》以及正史、考古等方面的资料,复原了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图,这是关于北魏洛阳早期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随着20世纪50年代汉魏洛阳城的考古发掘,太学、灵台遗址被发现,金墉城和洛阳小城的位置得到确定。

此后的1962年、1972年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基本探明了大城垣墙、门阙、街道、护城河和金墉城的范围和布局,东北角的殿台仓厩等遗存,还探明了永宁寺和宫城的范围。

70年代中后期以來,对汉魏洛阳城的考古工作逐渐深入,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

主要包括汉魏洛阳城外郭城、城垣、城门、水道、金墉城、太学与灵台遗址、出土器物等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2]考古工作的深入对于北魏洛阳城的认识起到了推动作用,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

洛阳方志馆——洛阳地情数据库

洛阳方志馆——洛阳地情数据库

洛阳方志馆——洛阳地情数据库
洛阳方志馆位于市民之家西塔楼,总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

该馆建有地情展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研学基地、临时展厅等功能区,开发有“洛阳地情数据库”,是集收藏、阅览、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开放式、服务性、公众化的平台,具有地情展示、地方文献搜集、地情资料查询、乡土教育等功能。

洛阳方志馆目前收藏有历代旧志、族谱家谱、新编志书、年鉴及研究洛阳的专著等2.3万余册。

该馆是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对外宣传窗口,对保护和传承洛阳的历史文化,展现新时代地方志事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一:沉浸式体验
地情展厅是该馆的核心功能区,展厅分为“天下之中福地沃壤”“千年古都圣贤之邦”“文化名城礼乐原乡”等六大篇章,全面展示洛阳地情和历史文化。

步入展厅,多处创新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除了用仿真复原和影视回顾等方式讲述洛阳的历史文化,还大量使用了多媒体触摸屏,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诗词大赛,了解洛阳的方言俗语,测试自己的方言水平等,互动体验增加参观者的参与感。

No
-Number-
02
亮点二:《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
图书阅览室收藏着洛阳市地方史志研究室整理出版的《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该丛书收录了全国各大图书馆收藏的洛阳历代旧志、河图洛书文献、洛阳名人文集、戏剧文献等各种典籍139种,共473册,2000多万字。

该丛书的《洛阳历史图集》是目前搜集到的历史典籍中各种洛阳绘图的汇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明弘治《河南郡志》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完整版本。

唐代洛阳地区森林变迁

唐代洛阳地区森林变迁
森林变迁对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影响 。随着森林的减少,当地居民不得不面临更 多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木材资源的减少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 生活用材。
04
唐代洛阳地区森林变迁的启示
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氧气,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 化。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包括过度开发、污染和
气候变化等。
应对措施包括采取环保政策、推 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环境监 管等,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负面影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人们参 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唐代洛阳地区森林变迁的研 究历史、主要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现 状。
唐代洛阳地区森林资源
唐代洛阳地区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大量的木材、 燃料和建筑材料,还有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
这些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活所需,同时也促进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
02
唐代洛阳地区森林变迁历程
唐代初期的森林状况
总结词
丰富茂密,覆盖率高
详细描述
唐代初期,洛阳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是一 个典型的自然生态区。
唐代中期的森林状况
总结词
砍伐过度,森林面积减少
详细描述
随着唐代经济的发展,洛阳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对木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中期的森林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大 量树木被砍伐用于建筑、制作家具和手工艺品等,导致森林面积逐渐减少。
唐代晚期的森林状况

洛阳北魏杨机墓出土文物

洛阳北魏杨机墓出土文物

洛阳北魏杨机墓出土文物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北魏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最近,一项考古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在洛阳北魏杨机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北魏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证。

杨机墓中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且种类丰富。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批金、银、铜、玉等各种材质的饰品。

这些饰品工艺精湛,如金镶玉佩、铜镜等,都展现了北魏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

还有陶器、瓷器、石雕等各类日常用品和艺术品,这些文物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北魏时期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审美。

在这些文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块墓志铭。

墓志铭是古代墓主人墓碑上的文字,通常记录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和家族背景。

这块墓志铭不仅提供了杨机墓主人的详细信息,还为我们提供了北魏历史和文字演变的珍贵资料。

通过研究这些出土文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

这些出土文物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北魏时期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提供了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它们是北魏历史的重要见证,将为学术界带来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魏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北魏时期,洛阳永宁寺塔被誉为佛教艺术的杰作,但由于历史原因,原塔已毁于战火。

然而,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对这座神秘的佛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魏洛阳永宁寺塔的复原草图、设计理念、施工工艺及其艺术价值。

根据历史文献《洛阳伽蓝记》和考古发现,我们将永宁寺塔的复原草图进行了还原。

该草图显示,永宁寺塔为木结构塔,呈正方体形状,每边长约30米,高约15米。

塔的外观为典型的北魏风格,简洁大方,神秘庄重。

永宁寺塔的设计理念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塔的造型象征着佛教的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具有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

塔内供奉着佛像和舍利,是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体现了佛教信仰的核心。

塔的地理位置也是设计的重要因素,它坐落在城市中心,方便信徒们的朝拜。

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

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

历史地理第九辑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史为乐洛阳是中国的著名古都y它与西安.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等城市并称为中国六大古都。

如果再加上邺都,就是七大古都。

在这些古都之中亨洛阳的历史算是最悠久的i 个。

^历史文献和现代考古证明,夏文化就是I从离山周围以至伊洛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禱山周围是夏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老家。

《逸周书•度邑解》说:“自洛洒延于伊洒,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封禅书》也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对这些记载,以前人们还不敢确信无疑,所以洛阳通常被称为“九朝名都”,这是指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唐(武后〉、五代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

但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人们并始发现/九朝名都”的说法不够确切了»1949年以后,沿着伊洛河之滨,在东西大约30公里之内,先后找到了五座都城遗址,其中有中外瞩目的德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偃师县U城西尸乡沟商都“西亳疗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和隋唐故城遗址。

东周王城遗址是东周时的都城9汉魏故城遗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的都城苗隋唐故城遗址是謂(炀帝人唐(武后)和五代后梁、后唐四朝的都城。

这五座古都遗址中,夏都遗址和商都遗址都是新增加的。

这样,洛阳就不是“九朝;名都”,而是十一朝名都了。

总计洛阳为都的时间在千年以上.这在六大古都或七大古都之中夕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O一、二里头宫殿遗址是否夏都历史文献记载,夏都多迁徙: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告成镇附近),太康迁都斟鄱(今河南巩县西南),后相迁都商丘(即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又迁斟灌(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帝宁迁原(今河南济源县西北),又自原迁于老丘(今河南开封市东北片胤甲迁都西河(在山西省西南部〉,桀又迁都斟瓠,①《今本竹书纪年》还记载二41帝癸,一名♦P♦桀。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鄂。

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之三)——以“版本源流考订”为例

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之三)——以“版本源流考订”为例

文献研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在古籍数字化中的价值实现研究”(项目编号:17BTQ009)研究成果。

摘要版本源流考订是古代文献整理的优良传统。

通过对单种文献历代同书异本传承关系的考察,可以从存本中发现和推荐与祖本关系密切的善本。

对古籍数字化而言,版本源流考订有助于选择精良的底本,还可将前代版本源流考订成果随同文献正文一起数字化,并进行数据加工。

文章以宋代梅尧臣《宛陵集》为例,利用OWL 本体描述语言完成面向专业研究人员的古籍版本源流知识库的结构设计,基于本体开发工具Protégé完成以RDF 资源描述框架为基础的本体建模,利用On⁃toGraf 插件功能将该书的版本源流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

关键词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古籍数字化版本源流版本学引用本文格式李明杰,卢彤,高晓文.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之三)——以“版本源流考订”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1,41(5):108-117.Academic Traditions of Chinese Document Systematization and Their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III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Books ’EditionsLI Mingjie ,LU Tong ,GAO XiaowenAbstract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books ’editions is an excellent tradition inChinese document systematization.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editions of thesame book in different dynasties ,rare edition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edition could be discovered.As for thedigit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books ’editions could be helpful for choose excellent master copies.Besides ,previous results of textual research could be digitized and processed along with the proper texts.In this paper ,taking Mei Yaochen ’s Wanlin Collection as an example ,the OWL ontology language is used to design a repository which could track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books ’editions.Then ,Protégéis used to work out an ontology modeling based on the 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In the end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Wanlin Collection could be visualized by means of the OntoGraf plug-in.Keywordsdocument systematization ;academic traditions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origin andevolution of ancient books ;study on ancient books ’editions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之三)——以“版本源流考订”为例*李明杰,卢彤,高晓文108◎2021年第5期◎文献研究版本源流有两重含义:一是广义的版本源流,指的是文献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如写本源流、拓本源流、刻本源流、石印本源流;二是狭义的版本源流,指的是单种文献(含丛书)在传抄、翻刻等传播过程中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版本传承关系。

《洛阳名园记》丛考之“李氏仁丰园”

《洛阳名园记》丛考之“李氏仁丰园”

《洛阳名园记》丛考之“李氏仁丰园”
李优优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5(000)019
【摘要】洛阳自古名园辈出,到北宋时,更是天下闻名。

以北宋时期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为基础,考证其所记录的足以代表当时洛阳园林的风貌的十九处名园。

选取其中的“李氏仁丰园”为实例,从园主风貌、景物形胜、因革变迁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对“李氏仁丰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对学界有所帮助。

【总页数】2页(P146-147)
【作者】李优优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洛阳名园记》丛考之“湖园” [J], 李优优
2.《洛阳名园记》之刘氏园归属考辨 [J], 郭建慧;刘晓喻;晁琦;田国行
3.宋人园记的传承价值
——以《洛阳名园记》为中心 [J], 何晓静
4.森立之《枳园丛考》、《枳园丛考续录》考 [J], 张凌;张丽敏
5.《洛阳名园记》与唐宋园史研究 [J], 李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阳历代方志纂修说略

洛阳历代方志纂修说略

洛阳历代方志纂修说略来学斋薛瑞泽记载一方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事业发展变化的地方志书的纂修,在古都洛阳也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除与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联璧再现洛阳数千年的辉煌历史外,还为我们今天从事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纂修和借鉴资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洛阳的方志纂修滥觞于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是我国史学渐趋繁荣的时期,方志纂修得以孕育和发展,其标准之一就是常璩所撰著的记述巴蜀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华阳国志》的问世。

在洛阳,则有不以“志”为名的早期志书不断问世,可说是志书的雏形。

该时期志书的一个明显特点,即是以专门志特别是记述洛阳城市的建筑布局、宫殿名称、方位形制的志书居多。

西晋时陆机撰《洛阳记》,其主要内容就是记述东汉、曹魏、西晋洛阳城的宫殿方位、大小及功能。

如该书云:东汉承风观“在南宫、高阁十二间”。

太学“在开阳门外,去宫八里,讲堂十丈,广三丈,灵帝召诸儒正定五经,刊石于是”。

曹魏承明门为“后宫出入之门”。

这一时期,除陆机《洛阳记》外,还有与之同时或稍后的杨龙骧、华延儁,杨佺期等人分别撰著的三部《洛阳记》行世。

还有一些从书名即可反映出其记述内容的志书,如《洛阳宫殿名》、《洛阳宫殿簿》、《晋宫阁名》、《西晋洛阳图》等多种,显示出洛阳地方早期方志纂修者较为朦胧的方志意识,即分门类纂修志书的构想。

这些早期志书现已佚失不存,仅有少量文字散存于《元河南志》、《唐两京城坊考》等书中,清代学者王谟有诸种辑本存世,收于《汉唐地理书丛抄》。

洛阳的方志纂修到北朝出现了一个大飞跃。

其最为明显的标志是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问世。

这是一部专门记述北魏时期洛阳佛寺的寺院志。

全书共分五卷,卷一城内,记述了当时京城的十大名寺,嗣后以城东、城南、城西、城南为经,将城门周围佛教寺院的方位、大小,收录无遗,实际上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以及掌故传闻,进而反映了北魏洛阳城的兴衰,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北魏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关于唐三彩的文献

关于唐三彩的文献

关于唐三彩的文献
关于唐三彩的文献主要有:
1.《唐三彩艺术价值与现代传承——以洛阳唐三彩为例》一文,从
唐三彩的艺术价值与现代传承角度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唐三彩的文化背景、艺术特征和价值,并探讨了洛阳唐三彩的烧制技艺传承与创新。

2.《天工》期刊中的《洛阳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一文,
讨论了唐三彩烧制技艺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了过去人员素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等制约唐三彩产业发展的因素,以及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使得仿古唐三彩烧制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的情况。

同时,也提出了未来洛阳唐三彩的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和空间。

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总结(3篇)

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总结(3篇)

近年来,洛阳市把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改善民生、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实施了一系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占地1100亩的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和南城墙保护展示工程初具规模,占地400亩的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遗址等重要保护展示工程相继建成开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9年央视戏曲晚会、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此惊艳亮相,举世瞩目。

2021年12月,国家_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洛阳正平坊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

“十三五”期间河南累计投入省财政资金15亿元,加强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利用,重点支持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公园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列为《“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重点保护利用的大遗址项目。

“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加快宫城区、里坊区遗址公园建设,抓好天街、玄武门、永泰门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着力打造隋唐风貌核心展示区,启动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确定“一区一轴一带两片三环”布局。

石自社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宫城区和里坊区的保护展示力度。

凸显宫城轴线,勾勒宫城轮廓,对宫城城墙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历史轴线区域,继续实施天街北延保护展示工程,打通天街南北视觉通廊;洛南里坊区内,选取正平坊开展全面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实施履道坊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

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总结第2篇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在宇文恺奉命营建隋唐洛阳城的同时,尚书右丞皇甫议也主持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又称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抵涿郡(今北京),长约5000里。

因隋炀帝下令在营建隋唐洛阳城的同时开凿大运河。

宇文恺在设计都城时还需要考虑大运河的开凿。

其中,通济渠洛阳段开凿最早,是隋唐大运河的起始段。

通济渠不仅供隋炀帝出巡各地,更要把东南与其他地区的租粮漕运到东都含嘉仓,然后再转输西京大兴城。

洛阳:牡丹甲天下,档案绽新彩

洛阳:牡丹甲天下,档案绽新彩

洛阳:牡丹甲天下,档案绽新彩
叶初
【期刊名称】《档案管理》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洛阳是座名城.名在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在"花天时节去京城"的牡丹甲于天下,名在科技人才占全市人口比重之多居全国之首,名在作为一座工业
城市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近年来,洛阳市档案局领导班子务实创新,团结拼搏,围绕名城做文章,档案工作稳步发展,成绩显著.市档案局机关总支连续8年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党总支,并被市委命名为先进党组织、市直机关“十佳”先进党组织和洛
阳市党员“双学”先进单位.市档案局连续两次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
明单位”;2004年被河南省人事厅、省档案局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总页数】1页(P81)
【作者】叶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洛阳牡丹甲天下 [J], 林蒲田
2.天下功夫出少林洛阳牡丹甲天下石窟艺术看龙门中原大地多瑰宝——河南部分旅游景点展示 [J],
3.洛阳牡丹甲天下华夏一拖东方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J],
4.洛阳牡丹何以甲天下 [J], 众文
5.洛阳牡丹甲天下 [J], 李海波[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书馆规章制度

图书馆规章制度
目,对准备订购的图书,上机查重,防止重订。 2、书目圈定:查重结束后,对没有入藏的图书书目圈划,交由部主任审定 。书价过高,则由馆领导批示。 3、已圈定书目交付销售单位。 4、新书验收:到馆新书由验收人员和采访人员拆包,与随包书目单核对, 查验图书种、册、价。对于问题图书(倒装、缺页、脱线、破损)可拒绝 接收或与部主任协商解决。 各项核对无误,由验收人员签字接收。做好总 括登记帐,个别登记帐。 5、加工:接收图书交加工人员按图书加工规则加盖馆藏章,贴馆藏条码。 6、交编目、分类人员,进行编目、分类、分配馆藏。(藏书分配表附后) 7、统计、总结:定期(每季度一次)统计订购、验收情况,对于订购未到 图书按规定发出催订单或退订单。(超出预定日期三个月,发出催订单, 催订单发出一个月仍未到图书,发出退订单。)
5、“动”、“静”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本馆网络资源要不断更 新,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文献资源体系,以便拥有相对稳 定的读者群。
二、确定栏目
网上资源栏目确定以下栏目:政治专题、文化与教育、图书 馆、医药与保健、生活咨询、休闲娱乐、洛阳旅游、商贸经济 、洛阳古今、本市(县、区)资讯等。
三、采选方式和验收
(四)网络资源采选条例
网上资源是图书馆网站中重要的一部分,结合我市的建 设和发展,以及市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实际情况、工作重 点、服务对象等,特制定网上资源采选条例(各公共图书 馆参照此条例制定采选条例)
一、采选原则
1、指导性原则:即通过本馆网页将其有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 条理清晰地展示给广大用户。 2、健康文明的原则:所采选的内容必须健康、文明、有益于 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 3、特色原则:注重采选和运用本馆的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 宣传和补充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文化信息等。 4、知识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作为图书馆对外服务的窗口,网 络资源内容的知识性显得十分重要,但实用性也必不可少,这 样才能吸引广大上网读者,实实在在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七)——《洛阳市志》第7卷第20篇《工业志》概述

《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七)——《洛阳市志》第7卷第20篇《工业志》概述

《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七)——《洛阳市志》
第7卷第20篇《工业志》概述
佚名
【期刊名称】《河洛史志》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著名的古都,与古代许多重要的手工
业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宋以降,洛阳的各类手工业失去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只是到了清末民初才零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经过40余年奋斗,洛阳工业又呈现出一派繁荣与辉煌景象。

洛阳工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总页数】4页(P26-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6.1
【相关文献】
1.《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十五):《洛阳市志》第13卷第36篇
《文化艺术志》概述 [J],
2.《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十六)——《洛阳市志》第13卷第38篇:《卫生志》概述 [J],
3.《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十一)——《洛阳市志》第11卷第26篇:《计划志》概述 [J],
4.《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十二)——《洛阳市志》第11卷第29篇:《物价志》概述 [J],
5.《洛阳市志》概述集锦(连载之十四)《洛阳市志》第12卷第35篇《科学技术志》概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交通部门统计,旅客周转量146.38亿人公里,增长8.5%;旅客运输量1.89亿人,增长8.5%。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6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0.0万人次,增长14.3%。

旅游总收入485.0亿元,增长20.4%。

其中,创汇收入20296万美元,增长13.1%。

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35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7处。

年末共有星级酒店63个,国际国内旅行社90家。

(洛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郑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的结果将是西安、洛阳和郑州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商务旅游中心;随着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洛阳将借助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产业要素将向洛阳集聚;“乘高铁,游洛阳,赏牡丹,玩滑雪”,“千年帝都高铁之旅”,“乘高铁,来洛阳度假”部分旅游业界人士为旅游发展支招建议:转变旅游发展思路,丰富旅游业态,拉长旅游链条,打造洛阳品牌,从而做大做强洛阳旅游产业。

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洛阳旅游应突出特色,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提升洛阳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旅游文化、旅游项目、旅游服务、旅游宣传等薄弱环节,浅析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的管理和保护历史和文化价值:龙门石窟风景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像10万多尊。

龙门石窟风景区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问题:1.夏季高温,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所以,石窟的风化作用强烈。

2. 地下水对石窟文物的破坏最为严重。

3. 龙门石窟风景区地处伊河谷地,酸雨和酸雾的包围之下,加速了石窟的化学溶蚀作用,加快了文物的风化速度。

4.旅游旺季,大量旅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龙门石窟文物古迹受到严重侵蚀蚀。

5. 旅游基础设施中排出的废水、废渣、油污等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水源,腐蚀文物。

6.修建别墅区或高级的会议休闲中心,严重破坏了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破坏了石窟的环境背景.7. 部分当地农民在后山开山炸石,建设小石灰窑,也极大的破坏了当地的环境。

景观生态的实践原则:管理者的保育原则,经营者的效益原则,旅游者的纪律原则,地方居民的参与原则。

这就要求,不同的主题要与周围环境保持相应的和谐。

龙门风景区客源市场现状分析龙门风景区在搞好重点客源市场宣传促销的同时,注重强调拓宽客源层; 优化旅游消费结构; 丰富革新传统旅游商品,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确定龙门风景区的总体旅游形象, 加强品牌形象支撑体系建设。

龙门石窟的保护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方面是石窟本身存在着自然因素方面的严重破坏, 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体制的建立使我国原有的遗产管理体制受到了冲击, 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问题:1. 不当开发, 环境风貌遭到破坏.2. 重视开发,轻视保护.3. 专业人才缺乏,保护工作力不从心.4. 保护措施不利, 游人刻划、触摸文物现象严重.5. 展示遗产的方式、开发力度不够。

对策:1. 健全和创新管理体制。

2. 转变思想观念,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 而不是业主的角色.。

3. 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

4. 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高校合作建设全国一流的文物保护专业、研究所和试验中心.5. 设计科学合理的旅游步道。

6. 要适当地控制景区人数、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经营规划。

7. 加强景区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日常监控。

洛阳旅游的问题分析及其发展对策旅游资源:洛阳是一个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于一身的城市。

洛阳是“九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还有二程墓、白园、关林等一大批历史遗迹。

西部和南部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花果山、龙峪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洛宁神灵寨、栾川老君山、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

问题:1.洛阳牡丹没能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很好的发挥它的的作用。

2. 旅游景区不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

3.旅游产业认识不全面。

4. 旅游景区及附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对策:1. 发挥牡丹花会在洛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每年洛阳在举办牡丹花会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有观花这一个内容,要拓宽思路,举办一些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使牡丹的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2. 注重旅游文化的建设和旅游人才的培训。

a当地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b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相结合c洛阳饮食文化对旅游产业的影响d挖河洛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的品位。

3. 注重加强部分旅游地区的建设。

重点打造龙门石窟旅游经济文化区、隋唐故城文化旅游区和白马寺汉魏故城文化旅游区等具有强大聚客效应的旅游绝品。

4. 解决洛阳旅游黄金期间特别是牡丹花会交通瓶颈问题。

交通管制洛阳旅游经济产业SWOT分析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

到2012年止,经各级政府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除龙门石窟为2001 年申报获批的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有国家级8项,省级54项,市县级1074项,一般文物点不计其数。

2.地理位置优越。

3.“国花”牡丹资源优势。

劣势:1.旅游业经济规模不够大. 洛阳的旅游经济规模明显落后于西安。

2.宣传力度不够机遇:1.政策机遇。

2.郑西高铁的修建所带来的交通便利。

3. 郑州航空港审批通过带来的潜在发展。

4. 产业转移机遇。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后,各地产业均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

威胁:1.旅游影区效应。

2.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化。

建议:1.突出核心竞争优势。

2.发挥群体规模效益。

不仅仅包括旅游资源的规模,还包括所有相关产业的规模。

3.战略应适当超前。

4.发展与保护并重。

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及对策研究对策: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A不断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整合洛阳的旅游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B采取“避强”定位。

2 完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 培育龙头旅游品牌产品。

3. 强化竞争意识, 加大促销力度, 提升洛阳的旅游知名度。

4. 确立发展重点, 搞好文化旅游。

A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B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品。

C切实处理好洛阳发展中“古风”和“今韵”、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5. 加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A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B加快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C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建立旅游咨询服务机构, 提供旅游市场信息服务, 推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 建设。

洛阳市小型景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小型景区也因此显得弱、小、散、差,跟不上洛阳市旅游发展的整体步伐。

问题:1资金短缺2知名度低,吸引力小3基础设施不完备4景区规划落实不到位5营销推广模式落后6景区管理与人才管理有待改善等。

对策:1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对小型景区的资金支持;2落实规划,挖掘特色,提升吸引力;3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完善基础建设,提高景区硬环境质量;4加大人才引进,提高服务层次。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优势及开发对策研究河洛文化赋予了洛阳丰富的旅游资源。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研究现状述评:1以徐金星等为代表,以古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

2以仝红星等的观点为代表,强调了在整个古文化中要以圣地文化为核心或主导,洛阳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和圣城,自然表明洛阳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古代文化的产物。

3是以政府部门和旅游业界为代表,突出形象,指明了洛阳不但是中华民族之根,而且还是长期作为千年古国的帝王之都。

4是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的观点为代表,虽也强调了圣地文化、山水牡丹文化,但其着重点还是古都文化。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优势:河洛文化是洛阳旅游资源的主心骨和核心所在,洛阳旅游资源开发应以河洛文化为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全面展现河洛文化风貌。

洛阳不只等于古都、牡丹或圣地,洛阳更加不只等于“老三篇”( 龙门、关林、白马寺)或“新三篇”( 小浪底、洛浦公园、鸡冠洞等南部生态旅游区) 。

圣地、古都和山水牡丹相伴,让洛阳古城更有活力。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1.洛阳旅游新形象。

一级理念:华夏民族圣地,二级理念: 千古帝王之都,山水牡丹花城。

2.核心优势极品化战略。

3.节事会展带动化战略。

4.重点产品品牌化战略。

5.资源开发梯队化战略。

洛阳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休闲旅游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洛阳旅游发展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与自然具备。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阳山川秀美,自然风光多姿多彩。

2.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3.充分利用节会推动旅游业发展,客源市场稳定。

建议:1.摆正休闲旅游客源的市场定位,科学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结构2. 发展多元化、多功能的休闲旅游产品项目,重视体验性。

随着近几年D IY理念的兴起,人们开始渴望创造、参与的乐趣,享受制作的过程给人们带来的满足、自在与舒适,应重视游客的这一需求发展参与制造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参与中享受动手的乐趣。

(“您认为目前阻碍您去参加休闲旅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3.重视儿童游乐项目在休闲旅游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您出游的方式是什么?个人、家庭、朋友)4. 重视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尊重旅游地文化,避免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文化冲突,保护旅游地的文化传统得以续存,鼓励旅游地增强自身抵制外来文化同化的能力,保持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政府支持与引导宣传、发展规划、政策扶持、提供服务。

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的结果,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政府至少应履行立法、协调、规划与投资等四方面职能。

洛阳休闲旅游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资源:洛阳则是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从历史文化来说有名闻天下的世界遗产龙门石窟、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中国国内最大的关帝庙,还有世界上第一座古墓葬博物馆等数不尽的历史文化景区。

洛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灿烂。

有独具特色的河洛文化、健康养生的牡丹文化、普度众生的佛教文化、连通世界的丝路文化。

从自然山水来说,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

北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部和西部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