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研究报告
关于近几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研究
![关于近几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a263194431b90d6c85c7c4.png)
…………
… … … … …
… …;
三 教师改变物理教学方法以适应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特点
2 0 年 以前 ,由于受 《 00 教学大纲 》的约束 ,高考物理计算
动 问题仍 是近几 年高考物 理计算题 的重点 ,在 以后 的高考物理 题 的出题 范围一直都 在 《 学大纲 》之内 。正 因如此 ,也使得 教 许多教育工 作者把 大部分 的精 力用在研 究 《 学大纲 》范围 内 教 计算题 中这一趋 势可能将 继续持续 下去 。因此 ,老 师有必要花
一
球形空腔造成 的,试求次空腔求新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 。
__ … … _ … … …… …… … … ……… ……… … …
重 要 。由上 表可 以看 出 ,高考 物理计算 题考查 的大部分都 不是
单 个的知识 点而是多 个知识点 穿插在 一起 的综 合性 的命题 。可 以是 电场与磁 场 的结合 ,也 可以是磁场 与力场 的结 合 ,还 可以 是磁场 、电场 和力场 “ j场 ”的复合 问题 ,甚至还 可能在 “ 三
一
定 的 时 间 来 研 究 这 一 类 题 型 ,并 带 领 学 生 一 起 弄 懂 、搞 透 这 的高考计算 题 中去 ,并带领 学生一起 “ 邀游题海 ” ,而对 《 教
个 知 识 点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而 有 7 题 目涉 及 了 “ 顿 第 二 定 学大纲 》之外 的计算 题不 闻不 问 ,更 不用说 引导学生关 注生活 道 牛
( P 方向 )上 的投影相对 于正常值 的偏离叫做 “ 即 O 重力加速度
物理 的最终 目的是为 了更好 地利用 自然和 改造 自然 ,使人 的关 反常 ”。为 了探 寻石油 区域 的位置 和石油储 量 ,常利用 P点附 系不 断的和谐 ,而物理 高考计算题 所涉及 的知识点 即与生产生 近重力加速度反常现象 ,已知 引力 常数为 G。 活相关 又与现代 科技紧 密相连 。冈而 ,作 为高 中教师 对高考物 理计算题的研究就特别重要 。
新课标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备考要求
![新课标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备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ddfa63ea32d7375a5178002.png)
二.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命题动向分析 (二)新课标高考带来的主要变化
1.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试题命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基本的科学素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跟社会、经济发展 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 用,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 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 实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目标从一维拓展到三维,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更加重视对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 并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11
匀变速运动 机械能
12
平抛运动
力学物理学史 电学物理学史 右手安培定则 惯性 天体运动、万 胡克定律 有引力 电磁血流计 v-t图象
物体平衡、动 态分析 F-t图象、功率 电场中的轨迹 交流电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平衡状态下物 安培力、匀变 带电粒子在电 体的运动 速运动 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
做功与F-t、v-t 电场、电势 图象的关系
二.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命题动向分析
(一)命题特点的转变
4.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有利于提高考生的 综合素养:试题情境设计注重加强物理与 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考查考生运用所 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各种物理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 能力的极好机会,也是新课程“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社会”理念的体现,更是终身学习的 要求所在。
二.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命题动向分析 (三)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动向分析 1.选择题部分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点分析(2007年~2012年)选择题(8题,共48分)
03近年全国高考物理命题特点
![03近年全国高考物理命题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98ac25482fb4daa58d4bcd.png)
• 从分析数据看,新课标卷高考不强调覆盖率,而 从分析数据看,新课标卷高考不强调覆盖率, 重点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 重点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新课标物理科的高 考考试说明中列的118个知识点来计算覆盖率, 个知识点来计算覆盖率, 考考试说明中列的 个知识点来计算覆盖率 平均约为38.1%。 平均约为 。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年度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平均 考点 41 44 43 50 44 45 数 覆盖 34.7% 37.3% 36.4% 42.4% 37.3% 38.1% 率
新课标相对于旧教材内容变化
3、《电磁感应》一章中新增“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 、 电磁感应》一章中新增“ 节涡流电磁阻尼 和电磁驱动” 和电磁驱动” 考纲要求:涡流要求层次Ⅰ 考纲要求:涡流要求层次Ⅰ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无命题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 4、新课标新增《传感器》一章 、新课标新增《传感器》 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删掉了对这一节的考 查 5、《机械振动》一章新增考点:简谐运动的公式 、 机械振动》一章新增考点: 考纲要求:要注层次Ⅱ 考纲要求:要注层次Ⅱ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 近三年新课标历届高考命题情况:无命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3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V-T图象; 图象; 理想气体 图象 气体连接体 3-4共振;画光路图 3-4三棱镜光路图求 共振; 共振 三棱镜光路图求 (折射全反射 求角 n;两波相向传播 折射全反射)求角 折射全反射 ; 3-5光电效应;水平 3-5三谱线比三频率关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三谱线比三频率关 运动半圆曲面小球 系;木板木块直角墙
近三年新课标试题总的特点
1.试题稳中求新,难度适中,试卷结构趋于稳定; 试题稳中求新,难度适中,试卷结构趋于稳定; 试题稳中求新 2.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察;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基本方法的考察; 3.“力和运动”、“功和能”两条主线异常突出; 力和运动” 功和能”两条主线异常突出; 力和运动 4.主干知识年年考,但考察的侧重点呈周期性交替的 主干知识年年考, 主干知识年年考 态势。 态势。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研究与命题思路研究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研究与命题思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42b2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3.png)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研究与命题思路研究高考物理试题研究与命题思路研究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以下是我对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的研究和命题思路的探讨:一、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命题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设计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物理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以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科技成果、科技应用等为背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物理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命题时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物理试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设计一些探究性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过程,掌握物理规律和原理,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
在命题时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试题,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可以以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考点,设计一些辨析性的试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判断等过程,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思路应该注重立德树人、联系生活实际和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等方面,通过设计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试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核心素养和扎实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同时,在命题时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确保试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物理命题发展趋势分析
![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物理命题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619c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5.png)
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物理命题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高考物理评价体系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研究高考命题的出题趋势以及重点,可以了解出题人的意图,获知物理学科的教育难点和教学重点。
因而对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极有意义,也能够为高中物理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启示。
基于此,通过分析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物理命题发展趋势,以便在新高考教育模式之下提升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物理命题;发展趋势引言:在高中物理学科知识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运行的规律,从而在不断研究物理知识命题的前提之下,让学生能够真正借助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拥有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高考评价体系会直接决定物理教学的方向,对高考评价体系和相关命题趋势的探究也是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高考评价体系的概述高考评价体系的内涵为“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指的是高考的考察目的以及教育目标,最终的目的即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而“四层”则主要是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及必备知识。
“四翼”强调的是考察要求,相关考察内容具备着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征。
通过分析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质性内容以及相关命题的发展趋势,能够指导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和备考复习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使学生在人生关键的高考时期能够成功发挥个人所长,展现个人的学习成果[1]。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的物理命题发展趋势(一)强调以基础性命题作为考察对象在高考物理的考察过程中,通常非常关注一些基础性的命题,即考察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度。
命题以典型教学当中的情境为载体,使学生能够调动个人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从而成功解题。
所以基础性命题一直是高考考察的对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使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更加扎实,才能够应对该类型的命题。
比如,在2020年全国高考二卷理综物理第25题中,当小球和筒有相对运动时,有些考生会错误地认为当小球向上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而不是向上。
新课标高考物理命题规律研究报告(1)
![新课标高考物理命题规律研究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7a9ed7f604a1b0717fd5dd7e.png)
新课标高考物理命题规律研究报告一、概述1、研究全国新课标高考2007-2011年这5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命题,通过对试卷平均难度、各题型平均难度、各模块各专题平均难度,知识考查的主要统计数据:考点覆盖率、各模块各专题考查比重,以及能力考查的主要统计数据:各项能力考查比重进行表格和图表统计,找到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规律。
2、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是:①搜集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资料。
将2007—2011年以来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试题分析数据和资料等收集齐全,分类建档,设立资料库。
所有资料都有电子稿;②整理学科高考范围的知识体系。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科书和高考命题的实际范围清理知识要点,知识要点尽可能细化,物理共整理细化成了377个知识点;③确定学科能力考查的目标体系。
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将学科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按方面和层次整理成表格如下:④列表分析统计知识考查的分布、频度和难度。
将知识体系列成表格,逐张试卷、逐个试题进行对应知识点考查分值的分解和统计,最后计算出各单元、各模块、各专题5年来试卷考查的分值比重和测试难度,分离出高频考点、中频考点、低频考点和空白考点,找出高中频考点的分布、共性,分析其与大学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关程度,捕捉其中的某些规律性。
⑤分析统计能力考查的分布和比重。
分析统计知识考查分布与频度的同时,把对应考点的能力考查目标层次及其分值也分析统计出来,并计算出各能力考查目标和层次在5年高考试卷、模块、单元和不同题型中的分布、分值比重及测试难度,梳理出不同能力考查层次所对应的知识结构,找出能力考查高失分点的分布;分析这种能力考查与学习大学课程应有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能的关系。
3、主要数据描述②知识考查的主要统计数据4、本次在中心的统一部署下,通过研究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并得到了各项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到了命题的规律,对命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为下一步命出高质量的模拟试题提供的准确、可靠的依据,由此命出的试题推向市场,必将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高度评价。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d0734f67c1cfad6195fa7f5.png)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李相荣(457100)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从2004年开始参加“3+理科综合”的高考改革。
学生也由轻视理科综合变成把理科综合看得与“3”同等重要,还有不少学生对理科综合产生害怕情绪,因为它得分容易失分更容易。
面对“3+理科综合”考试,这对我们物理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因为物理内容多而时间少,考点多而考题少,如何通过较少的时间,通过较少的练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的“源”,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高考试题都是高考命题专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编制出来的,是命题专家的创造。
但任何创造都是有一定思维起点的,因此高考命题也应是建立在一定的思维起点之上的。
高考命题的思维起点就是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源”。
分析一下各地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的“源”,这对我们有效组织高考物理复习是非常有效的。
1、理综物理试题的“源”之一——课本。
分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源于教材,(不论使什么教材,内容差别不大,只是教育观点变化的问题。
)有的是课本原题稍加变化,有的是借用课本习题情景,有的是引用课本插图或阅读材料。
例1:2001年天津卷第30题(24分)“质谱仪”是课本上的练习。
例2:2001年天津卷第31题(28分)估算太阳的质量就是课本上的例题。
例3:2003年全国卷第17题关于几个重要的核反应方程是课本上的内容。
例4:2004年全国卷C卷22题描述等势线源于课本。
例5:2004年全国卷D卷22题(22分)源于课本上第121页习题高考考试说明把学生的物理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重在理解,这诸多能力都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基本概念、规律准确理解的前提之上的。
物理高考命题规律研究报告
![物理高考命题规律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5a2cb969dc5022aaea00ac.png)
物理高考命题规律研究报告第一章直线运动命题规律:本考点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基础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考点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诸多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t—v图象、测定加速度时用到的“逐差法”等知识。
近三年来,高考主s图象、t—要考查是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及其应用,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υ—图象。
对本考点知识的考查既有单独命题,也有与牛顿运动定律以及今后学习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其中以中等以上的试题出现。
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本考点还可以与航空、航海、铁路等交通方向知识新情境综合。
命题预测:在2011高考中,有关加速度、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υ—图象等仍是命题热点,但有关运动图象与实际运动过程的关系、实际问题的建模、测定加速度时“逐差法”的应用引起重视,而试题内容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将更紧密、涉及的内容也更广泛,联系高科技发展的新情境更会有所增加。
复习的关键是,重点是对直线运动的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弄清其物理实质,不断关注当今科技动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动的实例中去,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同时,对同一问题应从不同角度(如一题多解)进行研究与描述,从而达到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备考建议:1.本专题涉及到内容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了物体做运动的规律,对于质点的运动,重点是要掌握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等等,重点是匀变直线运动的规律,它们不仅是处理运动学问题的基础,而且在处理运动与力的综合问题、与功能综合的问题和动量综合的综合题中也经常用到。
无论是在处理单纯的运动问题,还是与受力、功能以及动量综合题时,关键是要仔细分析清楚质点的运动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它的知识点内容来处理问题。
物理高考试题调研报告
![物理高考试题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777d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e.png)
物理高考试题调研报告物理高考试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分析高考物理试题的整体难易程度、内容涵盖情况以及与教材对应度,为学生备考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来源本次调研的物理高考试题来自于近五年(2016年至2020年)各省份的高考试题,该数据集的选择基于它们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度。
2. 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分析以下三个方面:(1)试题难度:考察试题难易程度,以判断其中能否得到考生的广泛理解和解答。
(2)试题内容:考察试题的知识点分布,以评估试题是否涵盖了高考物理的所有重要知识点。
(3)试题教材对应度:考察试题与教材内容的对应度,以检验高中物理教材的教学重点。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试题难度通过分析数据集中的近五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得分分布情况,发现试题难度整体上居中偏难。
其中,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数量较大,占比约为40%;难度适中的应用题和解释题占比约为30%;难度较低的选择题数量较少,占比约为10%;难题数量较多,占比约为20%。
这意味着,学生在备考时需要加大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2. 试题内容通过对试题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考物理试题的内容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各个重要知识点。
其中,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在试题中占比较大。
而光学和电学在试题中的涵盖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除了要注重力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加强对电学和光学等知识点的学习。
3. 试题教材对应度为了检验高中物理教材对高考试题的参考性,我们将试题与基于高考大纲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试题都涵盖了高中物理教材的相关内容,仅有少部分试题与教材内容不完全对应。
这说明高中物理教材在指导学生备考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需要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多加总结和巩固。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物理高考试题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物理高考试题整体难度较大,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考物理趋势
![高考物理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45ce4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f.png)
高考物理趋势
高考物理试题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题型和难度上的变化。
首先是题型的变化。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题型越来越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再简单地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以往的选择题更多是考察基础知识的理解,而现在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复杂的实验情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和推理。
此外,个别题目还出现了多选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这要求考生在选项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更加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是难度的变化。
现在的高考物理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试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难度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难题的增加和增加复杂度。
之前的高考物理试题多是基础题和应用题为主,难度相对较低。
而现在往往会出现一些更加深入的问题,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推理。
例如,会出现一些需要进行分析讨论和综合运用多个物理原理进行求解的题目。
总的来说,高考物理试题趋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题型和难度上。
从题型上看,试题更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以实验情境为背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难度上看,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推理。
因此,考生在备考物理时,除了熟悉各类题型和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应对高考物理试题的趋势变化。
新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及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新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及一轮复习备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af136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0.png)
3 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7
4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4 理解能力、模型构建能力 科学思维
8
多项
选择 9
题
10
4 电荷守恒、电场线、等势面、电势和电势能相关概念的理解 4 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 4 力学:动量和能量综合
2 理解能力
科学思维
3 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5 模型构建、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实验 11 7 光学实验:测玻璃的折射率 题 12 10 竖直方向上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测重力加速度及误差分析
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和备考策略
真题剖析
关联探寻
二、试卷命题立意及总体评价
2、阅读量较大,2021 年和2022年高考湖北物 理卷都是11道选择题(其中 7道单选4道多选),202 3年和2024年高考湖北 物理卷都是10道选择题(其 中7道单选3道多选),都是 两道实验题和3道计算 题.3400~3600字左右 (选择题约1800字,主观 题约1700字)(全国卷约 3000字),文本阅读能力和 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知识点
氢原子能级跃迁 天体运动规律 点电荷电场的性质 机车功率 感生电动势的计算 折射、全反射 机械波、振动图像 运动图像(a-t) 动力学分析、摩擦力做功
学业质量水平 1 3 2 2 2 2 3 2 3
考查关键能力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理解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4 力电综合、临界极值问题
4
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7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面部分圆周运动
3
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
物理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及趋势(-104)
![物理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及趋势(-104)](https://img.taocdn.com/s3/m/a38dca9ebe1e650e53ea996b.png)
这五个能力中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其他能力 发展的前提,近几年的高考题对理解能力的 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对有 关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的理解, 只有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形成正确的 解题思路和方法,才能对所给选项的正确与 否做出判断。
物理高考试题的 命题思路及趋势
一. 教育改革对考试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素质教育工 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 需求的、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 精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主人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
2、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 国外大规模教育考试对于加强能力的考察有两种不同 的实践思路:一种思路是增加能力考试的思路。这种 思路主要是受到SAT和GRE的启发。美国的大学入学 考试,如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是一种学术适应 性测验,通过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问题解决等能 力,评估其是否具备大学学习的基本能力。
例如,我国的基础教育体制是以分科教学为主,它 客观上强化了学科能力,因此,能力立意命题,需 要考虑“一般能力”的目标要求,适当考查学生在 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种种心理特征。不难看 出以往试题中思维能力考查较多,忽视了能力的多样 性和各方面能力的相关性,因此,能力立意命题需 要全面考虑各种能力和各方面能力的相关性。
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在适当照顾知识覆盖面的前提 下,突出对物理学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如 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机械波、动量守恒、圆周运动、万有 引力、场的概念、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 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包括单一场、复合场等)。今年高考选择题就重点 考查了对这些重点知识的掌握。选择题部分尽量规 避了计算,而着重考查的是理解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研究报告综合各方面的高考备考信息,特别是本工作室各位名师的研究成果,现将物理名师工作室对2016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供全县高三师生复习时参考。
一、考点没有变化,但“要求”略作调整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由去年的Ⅰ类要求,提高到Ⅱ类要求。
2、“理想变压器”由去年的Ⅰ类要求,提高到Ⅱ类要求。
3、“气体实验定律”由去年的Ⅰ类要求,提高到Ⅱ类要求。
二、从样题分析,命题沿袭下面三个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一:重视试题的基础性。
重视考查基础,采用学生的熟悉素材、背景和语言,使学生运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展示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认知积累水平。
采用熟悉的试题背景材料,通过不同的视角,更巧妙的构思,形成新的试题,让学生对试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例如物理学史始终是考查热点。
发展趋势二: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高频考点保持稳定。
发展趋势三:理论联系实际是不变的主题。
注重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试题,题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仅仅是载体,核心是突出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保证试题反映学科特点,贴近学科本质,从思想方法入手,以典型事件为背景或素材,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今年物理命题趋势预测(一)选择题部分对比13年、14年和15年高考,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出现五次,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
这些作为高考普遍出现必考题型必定还会出现,而其他交叉出现的重复知识点如共点力下平衡分析,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速度图像、能量问题等也需要加强注意。
以前可能作为大题考察计算的万有引力,电磁感应等知识可能会受大题考察的限制而转移考查方式,加重在选择题中比重。
综合而言,除了上面所对比分析的作为普遍出现相对固定的考察知识点外(4~5题),由于新课改要求,使得必修部分计算题题量减小,其它不考计算题的知识点必定在选择中重点考察,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综合,万有引力及航天,曲线及圆周运动(计算题第一题考察部分)电磁感应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计算题第二题考察部分),需学生全面照顾到以防万一,重点电磁感应,共点力平衡和万有引力选择题。
具体预测为:1、选择题第14题,主要考查物理学史的识记及物理慨念的理解,今年该题也应围绕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命题,主要关注物理量的定义,如比值法定义中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理解,物理量的单位、量纲的理解及应用等。
2、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在近十年的新课标理综考试中均有表现,除2008年为计算题,其余年份均为选择题,从近几年的命题特点,今年应注重天体运行规律的理解。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级别要求,从大纲卷到改为新课标卷时,就从原来的Ⅰ级改为Ⅱ级,高考中相关的试题在其它省份逐渐出现,但在全国新课标Ⅰ卷中没有出现,2015年理综物理学科21小题有所表现,今年在新课标的理综卷中这一知识点应有体现。
4、图像问题应是高考的热点,今年注重v-t图、a-t图及电磁感应方面的U-t图、F安-t图的理解与应用。
(二)实验题部分实验题考查题型和知识点相对固定,力学部分考查相对基础,难度不大,电学实验部分考查方式相对灵活,难度更高,尤其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具体预测为:1、基本仪器的使用仍是高考的热点,对打点计时器中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普遍较熟悉,但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一般没有认真研究,如墨粉纸盘怎样安装?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什么一般使用两条纸带?两条纸带怎样安装?哪一条纸带有点迹?另一条纸带的作用是什么等等?另外,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及根据刻度原理而设计的变式读数,与传感器有效结合的实验题值得期待。
2、DIS实验装置是高中物理发展的方向,在教材课后阅读材料中多次出现,如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等。
应指导学生在观注这方面习题的训练。
3、摩擦系数的测定,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功与动能的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的改进型实验等。
教材和平常练习中出现的基本实验(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电表改装实验,测电阻实验,电表使用等)及知识点(电流表外接内接,滑变分压法限流法,器材选择等)需巩固以作基础性知识储备,特别是教材3-1第69页的电学黑盒问题值得关注。
(三)计算题必考部分:此部分由于新课改变动,题量只有两道,考查相对固定,第一题为力学部分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综合,曲线及圆周运动和受力平衡)第二题主要考查电场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或复合场中运动)或电磁感应(线框模型或导轨问题)。
由于动量部分作为选修出现,因此对于电磁感应中的双导杆模型中不再涉及(结合动量知识求非平衡状态下速度等问题),实际减小了电磁感应部分难度。
因此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作为第二题压轴出现的概率依然较大,需引起重点注意。
同时不能完全排除电磁感应考查的可能性,学生需同时注意电磁感应中线框模型问题的练习。
选考部分(3-4,3-5):此部分由于知识点限制,考察方式和内容相对单一。
对于简谐振动、机械波,光学部分,原子物理部分学生得分率一般较高。
而对于相对难度稍高的动量部分,学生需加强各种模型的认识(弹簧,绳,1/4圆弧等)及各种典型问题(碰撞,二次碰撞,反冲爆炸等)的练习。
尤其需注意碰撞(类碰撞)问题中的分别分步计算及弹簧模型中对运动过程的分阶段分析。
具体预测为:1、计算题第24题应是学生的主要的得分点,对比近几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今年应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相结合出题。
2、计算题第25 题作为压轴题,根据三年不重复,三年一回避的原则,结合最近几年高考题的特点,今年应是从电场中带电体的运动与能量结合或者从电磁感应与能量结合这两个方面进行命题。
四、预测样题14、静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在某些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有关“场”的知识,并进行合理的类比和猜想,判断以下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分别是奥斯特和楞次建立的B、重力场与静电场相类比,重力场的“场强”相等于重力加速度,其“场强”大小的决定式为g=G/mC.静电场与磁场相类比,如果在静电场中定义“电通量”这个物理量,则该物理量表示穿过静电场中某一(平或曲)面的电场线的多少D.如果把地球抽象为一个孤质点,用于形象描述它所产生的重力场的所谓“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真空中一个孤立的正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试题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及灵活运用类比、迁移的物理方法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解 析】场的概念是由法拉第提出的,所以A 错误;重力加速度的决定式是2GM r ,所以B 错误;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孤立的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所以D 错误。
15、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位于半圆体左端点A 的正上方某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其运动轨迹恰好能与半圆柱体相切于B 点.过B 点的半圆柱体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半圆柱体的半径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A .B .C .D .【试题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运动规律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能力【解 析】在B 点由速度分解可知,竖直分速度大小为03v ,由平抛运动规律和圆周的几何条件可知,03v gt = , 0cos30v t R R =+,解得:20(436)v R g-=。
16、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 1:n 2=4:1,电源电压u =2202sin314t (V),原线圈电路中接入熔断电流I 0=1 A 的保险丝,副线圈电路中接入一可变电阻R ,则( )A .电压表的读数为77 VB .当可变电阻R 的阻值变大时,电源的输入功率变大C .可变电阻R 的阻值低于13.75 Ω时保险丝将熔断D .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一定是200 W【试题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处理交变电流及问题的能力【解 析】 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220 V ,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为1 A ,故电功率的最大值为220 W ,D 错误;依据匝数比得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55 V ,A 错误;可变电阻R 的阻值变大,电压不变,则输出功率变小,B 错误;当R 的功率为220 W 时,保险丝将熔断,R =U 22P =552220Ω=13.75 Ω.17、如图所示,铝质的圆筒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一条形磁铁从铝筒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然后从筒内下落到水平桌面上.已知磁铁下落过程中不与筒壁接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B .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 .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铝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铝筒的重力D .磁铁在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试题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处理电磁感应问题的能力【解 析】磁铁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由于在铝筒内产生感应电流,受到磁场力作用,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 、B 错误.磁铁在筒内下落过程中,铝筒由于受到磁场力作用,铝筒对桌面的压力大于铝筒的重力,选项C 错.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由于产生了感应电流,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选项D 正确.18、一质量为0.2kg 的小球在空中由静止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假设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2NB . 小球与地面相碰后上升至最高点所用时间为0.2sC . 在0﹣t 1时间内,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小球损失的机械能为2.2JD . 小球在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损失机械能2.8J【试题答案】B【命题立意】以运动学图象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能关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 析】由图象信息可知,小球下落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由受力分析得 mg f a m -=所以可解得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1N;小球上升阶段的加速度 215m/s mg f a m+==,可得t 1=1.2s ;在0—t 1时间内,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负功等于2.8J ; 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机械能等于=-⨯⨯J )35(2.02122 1.6J ,综上,答案选择B 。
19、某国际研究小组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双星系统中质量较小的星体能“吸食”质量较大的星体的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根据大爆炸宇宙学可知,双星间的距离在缓慢增大,假设星体的轨道近似为圆,则在该过程中( )A .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减小B .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增大C .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渐小D .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试题答案】AD【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