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数学破解命题陷阱专题11三角形中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

合集下载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它们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一、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定理。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c² = a²+ b²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

1. 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假设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想要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夹角为60°,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² = 5² + 8² - 2×5×8×cos60°,即c² = 25 + 64 -80cos60°。

进一步计算可得c² = 89 - 80cos60°,再开方可得c ≈ 2.92cm。

因此,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约为2.92cm。

2. 求解三角形的角度除了求解边长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和5cm,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它的夹角。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osC = (3² + 4² - 5²) / (2×3×4),即cosC = (9 + 16 - 25) / 24。

计算可得cosC = 0,因此C的值为90°。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余弦定理在求解三角形边长和角度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它为我们解决各种三角形相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定理。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解题方法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其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定理的解题方法,并通过具体题目的举例,说明其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正弦定理的解题方法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其对应的角度A、B、C之间有如下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1. 已知两边和一个夹角,求第三边假设已知三角形ABC中,边长a=5cm,b=7cm,夹角C=45°,求边长c。

根据正弦定理,有a/sinA = c/sin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5/sin45° = c/sinC。

由此可得c = sinC/sin45° * 5 ≈ 5√2 cm。

2. 已知两边和一个角度,求另外两个角度假设已知三角形ABC中,边长a=4cm,b=6cm,夹角C=60°,求角度A和B。

根据正弦定理,有a/sinA = b/sinB,代入已知条件,得到4/sinA = 6/sinB。

由此可得sinA/sinB = 2/3。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sinA/sinB = 1/sin(B-A)。

所以,1/sin(B-A) = 2/3,解得sin(B-A) = 3/2。

但是,sin(B-A)的取值范围是[-1,1],因此无解。

二、余弦定理的解题方法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其对应的角度A、B、C之间有如下关系:c² = a² + b² - 2ab*cosC1. 已知两边和一个夹角,求第三边假设已知三角形ABC中,边长a=5cm,b=7cm,夹角C=45°,求边长c。

根据余弦定理,有c² = a² + b² - 2ab*cos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c² = 5² + 7² -2*5*7*cos45°。

2018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专题

2018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专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专题[基础达标](35分钟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A为△ABC的一个内角,且sin A+cos A=23,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确定B【解析】因为sin A+cos A=23,所以(sin A+cos A)2=1+2sin A cos A=29,则2sinA cos A=-79,所以A为钝角,△ABC是钝角三角形.2.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若a2-c2=2b,且sin B=6cos A·sin C,则b=() A.4 B.3 C.2 D.1B【解析】由sin B=6cos A·sin C得b=6c·b 2+c2-a22bc,即2b2=3a2-3c2=6b,所以b=3.3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是a,b,c,且A=π3,a cos C+c cos A=2b cos A,则sin B+sin C的取值范围是()A.32,3B.32,3C.33,3D.33,3A【解析】sin B+sin C=sin B+sin2π3-B =sin B+sin2π3cos B-cos2π3sin B=32sinB+32cos B=3sin B+π6,由0<B<2π3,得π6<B+π6<5π6,则12<sin B+π6≤1,故3 2<3sin B+π6≤3.4△ABC 中,三边之比a ∶b ∶c=2∶3∶4,则sin A -2sin B sin 2C=( )A .1B .2C .-2D .12B 【解析】令a=2k ,b=3k ,c=4k (k>0),由余弦定理得cos C=a 2+b 2-c 22ab=-14,则sin A -2sin B sin 2C=sin A -2sin B 2sin C cos C=a -2b2c cos C =2.5.在三角形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是a ,b ,c ,且a sin B ·cos C+c sin B cos A=12b ,且a>b ,则B= ( )A.π6B.π3C.2π3D.5π6A 【解析】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得sin A sinB cos C+sinC sin B cos A=12sin B ,且sin B ≠0,则sin A cos C+sin C cos A=sin(A+C )=sin B=12.且a>b ,则A>B ,即B 为锐角,所以B=π6.6.在△ABC 中,∠ABC=30°,AB= 3,BC 边上的中线AD=1,则边AC 的长度为( )A.1或 7B. 7C. 3D.1或 3A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1sin 30°= 3sin ∠ADB ,则sin ∠ADB= 32,所以∠ADB=60°或∠ADB=120°.当∠ADB=60°时,BD=2,DC=2,∠ADC=120°,由余弦定理得AC= 7;当∠ADB=120°时,BD=1 ,DC=1 ,∠ADC=60°,所以△A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C=1.综合得AC 的长度为1或 7.7△ABC 中,角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A=2B ,sin B=35,则ab 的值是 ( )A.35B.45C.43D.85D【解析】由A=2B知sin A=sin 2B=2sin B cos B,又由sin B=35知cos B=45,所以由正弦定理得ab =2sin B cos Bsin B=2cos B=2×45=85.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5分)8△ABC中,角A,32B,C成等差数列,且△ABC的面积为1+2,则AC边的最小值为.2【解析】设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32B,C成等差数列,∴A+C=3B,又∵A+B+C=π,∴B=π4,∵S△ABC=12ac sin B=1+2,∴ac=2(2+2),∵b2=a2+c2-2ac cos B=a2+c2-2ac,a2+c2≥2ac,∴b2≥(2-2)ac=4,b≥2,∴b 的最小值为2.三、解答题(共20分)9.(10分D是直角△ABC的斜边BC 上一点,AC=3DC.(1)若∠DAC=30°,求角B的大小;(2)若BD=2DC,且AD=2,求DC的长.【解析】(1)在△ADC中,根据正弦定理,有ACsin∠ADC =DCsin∠DAC.因为AC=3DC,所以sin ∠ADC=3sin ∠DAC=32.又∠ADC=∠B+∠BAD=∠B+60°>60°,所以∠ADC=120°.于是∠C=180°-120°-30°=30°,所以∠B=60°.(2)设DC=x,则BD=2x,BC=3x,AC=3x.于是sin B=ACBC =33,cos B=63,AB=6x.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AD2=AB2+BD2-2AB·BD cos B,即(2)2=6x2+4x2-2×6x×2x×63,解得x=1(舍去负值),故DC=1.10.(10分)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满足(2b-c)cos A-a cos C=0.(1)求角A的大小;(2)若a=3,△ABC的面积S△ABC=334,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析】(1)∵(2b-c)cos A-a cos C=0,∴(2sin B-sin C)cos A-sin A cos C=0,∴2sin B cos A=sin(A+C),∴2sin B cos A=sin B,∴cos A=12,∴A=π3.(2)∵S△ABC=334,∴12bc sin A=334,∴bc=3.∵cos A=b 2+c2-(3)22bc=12,∴b+c=23.∴b=c=3.又A=π3,∴△ABC是等边三角形.[高考冲关](20分钟35分)1.(5分△ABC中,sin A=35,AB·AC=8,则△ABC的面积为()A.3B.4C.6D.125A【解析】因为AB·AC=bc·cos A=8,又因为sin A=35,所以cos A=45,因此bc=10,所以S△ABC=12bc sin A=12×10×35=3.2.(5分)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角A,B,C成等差数列,则cos B=;若同时边a,b,c成等比数列,则cos 2A=.1 2-12【解析】若角A,B,C成等差数列,则2B=A+C,又A+B+C=π,故B=π3,cos B=12.若同时边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cos B=a2+c2-b22ac=12,则a=c,故A=B=C=π3,cos 2A=-12.3.(5分△ABC中,B=2A,∠ACB的平分线CD把三角形分成面积比为4∶3的两部分,则cos A=.23【解析】由B=2A,∠ACB的平分线CD把三角形分成面积比为4∶3的两部分,得DABD =43.在△ADC和△BD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DACD=sin∠ACDsin A和BDCD=sin∠BCDsin B,两式相除得DABD =sin Bsin A,则sin Bsin A=sin2Asin A=2cos A=DABD=43,即cos A=23.4.(10分△ABC中,∠B=π3,AC=23.(1)若∠BAC=θ,求AB和BC的长(结果用θ表示);(2)当AB+BC=6时,试判断△ABC的形状.【解析】(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Csin B =BCsin A=ABsin C,∴23sinπ=BCsinθ=ABsinπ3+θ,∴BC=4sin θ,AB=4sinπ3+θ .(2)∵AB+BC=6,∴4sin θ+4sinπ3+θ =6,化简得sinπ6+θ =32.∵θ∈0,2π3,∴π6+θ=π3或π6+θ=2π3,∴θ=π6或θ=π2,∴∠C=π2或∠C=π6.∴△ABC为直角三角形.5.(10分ABC的内角A,B,C及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b,c=3,cos2A-cos2B=3sin A cos A-3sin B cos B.(1)求角C的大小;(2)若sin A=45,求△ABC的面积.【解析】(1)原等式可化为cos2A+12−cos2B+12=32sin 2A-32sin 2B,即sin2B-π6=sin2A-π6,∵a≠b,∴A≠B.又∵A,B∈(0,π),∴2B-π6+2A-π6=π,∴C=π3.(2)由正弦定理可求得a=85,∵a<c,∴cos A=35.∴sin B=sin(A+C)=4+3310,∴S△ABC=12ac sin B=83+1825.。

7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2018年高考数学(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含解析

7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2018年高考数学(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含解析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本部分是高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主要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求三角形的面积等3.命题形式多种多样,解答题以综合题为主,常与三角恒等变换、平面向量相结合热点题型一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2017山东,理9】在C∆AB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CB+=A+A,则下列sin12cosC2sin cosC cos sinC等式成立的是(A)2=(C)2b aa b=(B)2A=B(D)B=A2【答案】A【解析】sin()2sin cos2sin cos cos sin++=+A CBC A C A C所以2sin cos sin cos2sin sin2B C A C B A b a=⇒=⇒=,选A.【变式探究】(1)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

若2a sin B=错误!b,则角A等于()A。

错误!B。

错误! C.错误!(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c=42,B=45°,则sin C=________。

答案:(1)A (2)错误!【提分秘籍】解三角形的方法技巧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错误!bc,sin C=2错误!sin B,则A=( )A.30° B.60°C.120° D.150°热点题型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2、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 sin A=(2b-c)sin B+(2c-b)sin C。

(1)求角A的大小;(2)若sin B+sin C=错误!,试判断△ABC的形状。

2018届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解题方法规律技巧详细总结版

2018届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解题方法规律技巧详细总结版

2018届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解题方法规律技巧详细总结版高考考纲对于解三角形的要求为: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综合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可以看出: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已成为近几年的高考热点.不仅选择题中时有出现,而且解答题也经常出现,故这部分知识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3年高考试题分析】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 1.边和角的计算. 2.面积的计算.【必备基础知识融合】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三角形中的常用公式及变式(1)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abc 4R =12(a +b +c )r .其中R ,r 分别为三角形外接圆、内切圆半径.(2)A +B +C =π,则A =π-(B +C ),A 2=π2-B +C2,从而sin A =sin(B +C ),cos A =-cos(B +C ),tan A=-tan(B +C );sin A 2=cos B +C 2,cos A 2=sin B +C 2,tan A2=1tanB +C2.tan A +tan B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3)若三角形三边a ,b ,c 成等差数列,则2b =a +c ⇔2sin B =sin A +sin C ⇔2sin B 2=cos A -C 2⇔2cosA +C2=cosA -C2⇔tan A 2tan C 2=13. (4)在△ABC 中,a =b cos C +c cos B ,b =a cos C +c cos A ,c =a cos B +b cos A .(此定理称作“射影定理”,亦称第一余弦定理)【解题方法规律技巧】典例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2a +c .(1)求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解:(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将上式代入cos B cos C =-b2a +c得a 2+c 2-b 22ac ·2ab a 2+b 2-c 2=-b2a +c, 整理得a 2+c 2-b 2=-ac .∴cos B =a 2+c 2-b 22ac =-ac 2ac =-12.∵B 为三角形的内角,∴B =23π.(2)将b =13,a +c =4,B =23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得13=42-2ac -2ac cos 23π,解得ac =3.∴S △ABC =12ac sin B =334.【规律总结】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转化为角的关系(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或边的关系,再用三角变换或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如因式分解、配方等)求解,注意等式两边的公因式一般不要约掉,而要移项提取公因式,否则有可能漏掉一种形状.同时一定要注意解是否唯一,并注重挖掘隐含条件.如: (1)A +B +C =π.(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ABC 中,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60°.典例2:在△ABC 中,A 、B 、C 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 、b 、c 是三个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b 2+c 2=a 2+bc. ①求角A 的大小;②若sinBsinC =34,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由sinBsinC =34,得sinBsin(2π3-B)=34.即sinB(sin 2π3cosB -cos 2π3sinB)=34.32sinBcosB +12sin 2B =34, 34sin2B +14(1-cos2B)=34, 32sin2B -12cos2B =1,∴sin(2B -π6)=1. 又∵-π6<2B -π6<7π6,∴2B -π6=π2,即B =π3.∴C =π3,也就是△ABC 为等边三角形.【规律总结】应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模型;(3)求解:利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得的解是否符合实际,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典例3: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且有2sinBcosA =sinAcosC +cosAsinC. (1)求角A 的大小;(2)若b =2,c =1,D 为BC 的中点,求AD 的长.(2)方法一:因为AD →2=(AB →+AC →2)2=14(AB →2+AC →2+2AB →·AC →)=14(1+4+2×1×2×cos π3)=74,所以|AD →|=72,从而AD =72. 方法二:因为a 2=b 2+c 2-2bccosA =4+1-2×2×1×12=3,所以a 2+c 2=b 2,B =π2.因为BD =32,AB =1,所以AD =1+34=72. 【规律总结】正、余弦定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两个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和面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有关等式的重要依据.其主要方法有:化角法,化边法,面积法,运用初等几何法.注意体会其中蕴涵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典例4:已知a , b ,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 B , C 的对边, cos sin 0a C C b c --=. (Ⅰ)求A 的大小;(Ⅱ)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a =22b c +的取值范围.(Ⅱ)由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2224sin sin b c B C +=+= ()22cos2cos24B C --= 22cos22cos23B B π⎛⎫--- ⎪⎝⎭4cos2B B =- 2sin 246B π⎛⎫=-+ ⎪⎝⎭又02{2032B B πππ<<<-<,得62B ππ<<,52666B πππ<-<; 所以12sin 226B π⎛⎫<-≤ ⎪⎝⎭, 2256b c <+≤. 典例5:在ABC ∆, 3B π=, 2BC =(1)若3AC =,求AB 的长(2)若点D 在边AB 上, AD DC =, DE AC ⊥, E 为垂足,ED =A 的值.【规律总结】(1)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2)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3)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4)解题中一定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及角的范围限制.(5)遇见中点时要想到与向量的加法运算结合;(6)遇见角平分线时要想到角平分线定理.(7)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正线大则边大,自然角就大.(8)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求解关键是把测量目标纳入到一个可解三角形中,然后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典例6:某港口O 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 n mile 的A 处,并以30 n mile/h 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n mile/h 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h 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 n mile/h ,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解法二:(1)若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又轮船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则小艇航行方向为正北方向.设小艇与轮船在C 处相遇.在Rt △OAC 中,OC =20cos30°=103,AC =20sin30°=10. 又AC =30t ,OC =vt ,此时,轮船航行时间t =1030=13,v =10313=30 3.即小艇以30 3 n mile/h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于是,当θ=30°时,t=10+103tanθ30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23.【规律总结】①这是一道有关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纯数学问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找出三角形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②解三角形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物理学中,有关向量的计算也常用到解三角形的方法.近年的高考中我们发现以解三角形为背景的应用题开始成为热点问题之一.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应用问题,解决的关键都是充分理解题意,将问题中的语言叙述弄明白,画出帮助分析问题的草图,再将其归结为属于哪类可解的三角形.④本题用几何方法求解也较简便.【归纳常用万能模板】【引例】(2016·全国Ⅰ卷)△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 C(a cos B+b cos A)=c . (1)求C ;(2)若c =7,△ABC 的面积为332,求△ABC 的周长. 规范解答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2cos C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C , 1分得分点①即2cos C ·sin(A +B )=sin C .3分得分点② 因为A +B +C =π,A ,B ,C ∈(0,π), 所以sin(A +B )=sin C >0,所以2cos C =1,cos C =12.5分得分点③所以C =π3.6分得分点④(2)由余弦定理及C =π3得7=a 2+b 2-2ab ·12,8分得分点⑤即(a +b )2-3ab =7,又S =12ab ·sin C =34ab =332,所以ab =6,10分得分点⑥所以(a +b )2-18=7,a +b =5,11分得分点⑦ 所以△ABC 的周长为a +b +c =5+7. 12分得分点⑧ 【解答细节突破】1.牢记公式,正确求解:在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类解答题中,通常涉及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诱导公式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些公式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要牢记公式和定理.如本题第(2)问要应用到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注意利用第(1)问的结果:在题设条件下,如果第(1)问的结果第(2)问能用得上,可以直接用,有些题目不用第(1)问的结果甚至无法解决,如本题即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求解.3.写全得分关键:在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类解答题中,应注意解题中的关键点,有则给分,无则不给分,所以在解答题时一定要写清得分关键点,如第(1)问中,没有将正弦定理表示出来的过程(即得分点①),则不得分;第(2)问中没有将面积表示出来则不得分,只有将面积转化为得分点⑦才得分.【解题程序展示】第一步:利用正弦定理将已知的边角关系式转化为角的关系式; 第二步: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关系式; 第三步:求C 的余弦值,得角C 的值.第四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为332,求出ab 的值;第五步:根据c =7,利用余弦定理列出a ,b 的关系式; 第六步:求(a +b )2的值,进而求△ABC 的周长.【易错易混温馨提醒】一、多解问题的取舍容易忽视:易错1:①如图C ∆AB 中,已知点D 在C B 边上,且D C 0A ⋅A =,sin C ∠BA =AB =D B(1)求D A 的长; (2)求cos C .解析:(1)因为D C A ⊥A ,所以sin C sin D cos D 2π⎛⎫∠BA =+∠BA =∠BA⎪⎝⎭,所以cos D 3∠BA =. 在D ∆AB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D D 2D cos D B =AB +A -AB⋅A ⋅∠BA即2D 8D 150A -A +=,解之得D 5A =或D 3A =,由于D AB >A ,所以D 3A =.(2)在D ∆AB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D sin D sin D B AB=∠BA ∠A B,又由cos D 3∠BA =可知1sin D 3∠BA =,所以sin D sin D D 3AB ∠BA ∠A B ==B因为D D C C C 2π∠A B =∠A +∠=+∠,即cosC =.②在中,,点在边上,,且 .(1)若的面积为,求;(2)若,求. 【答案】(1)(2)或.(2)在中,,可设,则,又,由正弦定理,有,所以.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化简得,于是,因为,所以,所以或,解得或,故或.二、由22sincos 1(ααα+=为三角形内角),知sin α求cos α时的正负问题容易出错:易错2:如图,在ABC ∆中, 3B π∠=, D 为边BC 上的点, E 为AD 上的点,且8AE =, AC =4CED π∠=.(1)求CE 的长;(2)若5CD =,求cos DAB ∠的值.【答案】(1)CE =212222cos AC AE CE AE CE AEC =+-⋅∠,所以216064CE =++,整理得2960CE +-=,解得: CE =故CE 的长为三、已知内角为锐时,易知转化为余弦值大于0,但容易忽视小于1,钝角亦是如此,余弦应该是(-1,0).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且. (1)当,时,求、的值;(2)若角为锐角,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四、注意求值平方后开方时取正负的问题: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4sin b A =. (1)求sin B 的值;(2)若,,a b c 成等差数列,且公差大于0,求cos cos A C -的值.【答案】(1)sin 4B =;(2)cos cos 2A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数列的综合问题、利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函数值、等差数列的性质、三角函数值问题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运算转化能力和计算能力. 第一问,根据正弦定理将边转换成角,即可得到sin B ;第二问,利用等差中项的概念得2b a c =+,再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换成角,得到sin sin A C +=,设cos cos A C x -=,两式联立,利用平方关系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得到cos()A C +,再利用内角和与诱导公式,将A C +转化成B π-,解方程求出x 的值,即cos cos A C -的值.试题解析:(Ⅰ)由4sin 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4sin sin B A A =,所以sin B =4分五、锐角三角形内角范围的考虑要全面,需满足三个内角均为锐角:易错5:在ABC ∆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222sin 2cos cos A cos B AsinB C ++=.(1)求角C 的值;(1)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c =a b -的取值范围. 【答案】(1)3C π=(2)()1,1-【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可得c 2=a 2+b 2-ab ,利用余弦定理可求cosC ,结合C 角为三角形的内角,可求C 的值. (2)由(1)知A +B =23π, 23B A π=-利用正弦定理可求a=2sinA ,b=2sinB ,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可求a-b=23sin A π⎛⎫-⎪⎝⎭,可求范围A ,366πππ⎛⎫-∈- ⎪⎝⎭,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得解a-b 的范围.(2)由(1)知 2233A B B A ππ+==-, 由sin sin sin a b cA B C==得, 2,2a sinA b sinB ==, 22222)233a b sinA sinB sinA sin A sinA sin A ππ⎛⎫⎛⎫-=-=--==- ⎪ ⎪⎝⎭⎝⎭,∵ABC ∆为锐角三角形, 02B π<<,又∵23B A π=-, ∴,62A ππ⎛⎫∈⎪⎝⎭, ∴,366A πππ⎛⎫-∈- ⎪⎝⎭, ∴()2sin 1,13A π⎛⎫-∈- ⎪⎝⎭,即a b -的取值范围为()1,1-.。

中考数学考点解析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运用

中考数学考点解析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运用

中考数学考点解析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运用中考数学考点解析: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定理,广泛应用于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各类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考数学中关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考点进行解析,并讨论其运用方法。

一、正弦定理的概念与应用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为三边AB、BC、AC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内角,则有下述关系式成立:sinA/a = sinB/b = sinC/c正弦定理常用于解决三角形边长或角度未知的问题。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已知角度和边长的比例关系,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的值。

例如,已知在三角形ABC中,角A的度数为30°,边AC的长度为10cm,边BC的长度为8cm,求边AB的长度。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我们有sin30°/10 = sinB/8,通过计算可以得到sinB的值为1/2。

根据反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求得角B的度数为30°。

然后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sinC的值为sqrt(3)/2,进而求解出边AB的长度为12cm。

二、余弦定理的概念与应用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为三边AB、BC、AC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内角,则有下述关系式成立:c^2 = a^2 + b^2 - 2ab * cosC余弦定理常用于解决三角形边长或角度未知的问题。

相比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求解角度时更为常用,尤其适用于已知三边长度求解对应角度的情况。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边AB的长度为5cm,边AC的长度为8cm,角A的度数为45°,求对边BC的长度。

解析:根据余弦定理,我们有BC^2 = 5^2 + 8^2 - 2 * 5 * 8 * cos45°。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BC^2的值为25,再开方可以得到BC的长度为5cm。

三、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中非常常用的定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已知一些边长或角度的情况下,求解出其他未知边长或角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并阐述它们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定理之一、它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任意一个角度或边长。

正弦定理的表达形式如下:a / sinA =b / sinB =c / sinC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表示三个对应的角度。

在应用正弦定理求解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已知两边和它们对应的夹角,求第三边: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将等式重写为 a = b * sinA / sinB 或 a = c * sinA / sinC。

2.已知两边和它们对应的夹角,求第三个角度: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将等式重写为 sinA = a * sinC / c 或 sinA = b * sinC / c,然后通过求反函数 sin^-1 求解出 A 的值。

3.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对边,求第三边: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将等式重写为 b = a * sinB / sinA 或 b = c * sinB / sinC。

4.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对边,求第三个角度: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将等式重写为 sinB = b * sinA / a 或 sinB = b * sinC / c,然后通过求反函数 sin^-1 求解出 B 的值。

由于正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任意一个角度或边长,因此它非常灵活和实用。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中另一个重要的定理。

它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余弦定理的表达形式如下:a^2 = b^2 + c^2 - 2bc * cosAb^2 = c^2 + a^2 - 2ac * cosBc^2 = a^2 + b^2 - 2ab * cosC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表示三个对应的角度。

2018版高中数学小问题集中营专题2.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0180109356

2018版高中数学小问题集中营专题2.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0180109356

专题2.5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一、问题的提出高考试卷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考查一直是重点、热点,基础题型是通过边角转化后与三角恒等变换的结合,难点题目是与基本不等式及其他知识点的结合,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其应用,希望能给学生带来启发。

二、问题的探源1.正弦定理a b c(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2Rsin A sin B sin C.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其他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a b c②sin A=,sin B=,sin C=;2R2R2R③a∶b∶c=sin A∶sin B∶sin C2.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2=b2+c2-2bc cos A,b2=c2+a2-2ca cos B,c2=.若令C=90°,则c2=,即为勾股定理.b2+c2-a2 c2+a2-b2 a2+b2-c2(2)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A=,cos B=,cos C=2bc2ca2ab三、问题的佐证1.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例1. △ABC中,已知a x,b 2 ,B60,如果△ABC有两组解,则x的取值范围()A. x 2B. x 2C. 2 4 3D. 2 4 3x x3 3【答案】D1∴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可得:60°<A<120°,若A=90,这样补角也是90°,一解,不合题意,3<sinA<1,2∵x=4 33s inA,则2<x<4 33故选D.2.三角形的面积问题例2.已知A ABC,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2 ,则A ABC的面积为( )B ,sin2C 1,sin2C 1,6 1cos2CA. 2 3 2B. 2 3 2C. 3 1D. 3 1【答案】Dsin2C【解析】由1C,化简可得2sinCcosC 2cos2C,得tanC1,即1cos2Ca b c由正弦定理:==,sinA sinB sinC.4可得c 2 2,a 6 2A的面积 1 3 1ABC SabsinC.2故选D.1 1 1 【评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三角形面积公式S△=ab sin C=bc sin A=ac sin B,一般情况根2 2 2据已知哪个角,选哪个面积为宜.三角形面积问题经常与余弦定理结合考查.cos B b例3. 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cos C2a+c(1)求B的大小;(2)若b=13,a+c=4,求△ABC的面积.a2+c2-b2 a2+b2-c2 cos B b解:(1)由余弦定理知,co s B=,cos C=,将上式代入=-得2ac2ab cos C2a+c a2+c2-b2 2ab b a2+c2-b2 -ac ·=-,整理得a2+c2-b2=-ac.∴cos B==2ac a2+b2-c2 2a+c2ac2ac 1=-.22 ∵B为三角形的内角,∴B=π.322 2(2)将 b = 13,a +c =4,B = π 代入 b 2=a 2+c 2-2ac cos B ,得 13=42-2ac -2ac cos π,解 3 3 得 ac =3.1 3 3∴S △ABC = ac sin B = .2 4【评注】①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 速解答本题的关 键.②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3. 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 例 4. 在A ABC 中,若 则A ABC 的形状一定是()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B【解析】因为 2cos B sin A =sin C ,所以 2×ac b 2222ac·a =c , 所以 a =b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4.边角转化问题例 5. 已知A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若 3a cos C2c cos A ,1tan A ,则 B____________.3 3【答案】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问题,其中解答中涉及正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3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诱导公式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着重考查了学生推理能力 和运算能力,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中档试题,解答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 tan C 的值是 解答的关 键. 四、问题的解决 1.在△ ABC 中,若 B 30 , AB 2 3 , AC 2 ,则△ ABC 的面积为()A. 3B. 2 3 或 2C. 2 3D. 2 3 或 3【答案】D2.在ABC 中,内角 A ,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若 6a cos B 0b2.在ABC 中,内角 A ,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若 6a cos Bsin45 sinA,则 B( )A.30B. 45C.135D.150【答案】D【 解 析 】 因 为a cos B6bsin45 sinA所 以2sin A cos B6sin B 0 化 简得 sin A3tan BB 150o3故选D3.在锐角ABC中,角A,B,C对应的边分别是a、b、c,向量a sin C, tan A,4bA A ,且 a bcos Acos C ,则 c btan , sina的取值范围是()A.21, 21B. 12,23C. 12,13D.2,3【答案】B【解析】a b cos A cos C ,cos A cos C cos A sinAsin A sin C ,cos Asin Acos A cos C sin A sin C ,cos2Acos A Ccos B ,B 2A ,22因 为△ABC 是锐角三角形,所以0 C,0 B 2A, B A3A ,A, A , 2 22664由正弦定理,可得:23A,cos A, 1 2 4cos A 2cos A 1 23.26422本题选择 B 选项. 4.在 ABC 中, a 2c 2b 2 2ac , 2cos A cos C 的最大值是( )A. 1B. 2C. 3D. 4【答案】A 【解析】因为 a2c2b22ac ,所以cos B a 2 c 2b 2 2,因为 0, 2ac2BB4, 所 以2 22cos A cos C 2cos A cos A sin A cos A sin A42 24,3时,取最 大值 1。

正、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文)高频考点解密

正、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文)高频考点解密

正、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文)高频考点解密考点1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题组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调研1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sin b a C C =. (1)求A ;(2)若a =2bc =,求ABC △的周长.【解析】(1)cos sin b a C C = ,,sin sin cos sin B A C A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A C A C A C A C ∴+=,tan A =即()0πA ∈又, ,∴π3A =. (2)22π,32cos3b c bc =+-由余弦定理得,()233b c bc +-=即, 2bc =又 ,3b c ∴+=,故3ABC △的周长为.调研2 如图,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b=.(1)求角B 的大小;(2)点D 为边AB 上的一点,记BDC θ∠=,若ππ,2,2CD AD a θ<<===,求sin θ与b 的值. 【解析】(1)c b =,sin sin CB =, 因为sin 0C >,所以sin tan cos B B B ==因为0πB <<,所以π6B =. (2)在BCD △中,因为sin sin sin CD BC a B BDC θ==∠,所以25sin sin B BDC=∠,所以sin θ=, 因为θ为钝角,所以ADC ∠为锐角,所以()cos cos πADC θ∠=-==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π)5425b AD CD AD CD θ=+-⨯-=+-=,所以b =☆技巧点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关键是利用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即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工具合理地选择“边”往“角”化,还是“角”往“边”化.若想“边”往“角”化,常利用“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若想“角”往“边”化,常利用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cos C =a 2+b 2-c 22ab等.题组二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调研3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CD ⊥BC ,AC =53,CD =5,BD =2AD .(1)求AD 的长; (2)求ABC △的面积.【解析】(1) 在ABC △中,因为BD =2AD ,设AD =x (x >0),所以BD =2x .在BCD △中,因为CD ⊥BC ,CD =5,BD =2x ,所以cos ∠CDB =CD BD =52x.在ACD △中,因为AD =x ,CD =5,AC =53,所以cos ∠ADC =AD 2+CD 2-AC 22×AD ×CD =222525x x +-⨯⨯.因为∠CDB +∠ADC =π,所以cos ∠ADC =-cos ∠CDB ,即222525x x +-⨯⨯=-52x ,解得x =5.所以AD 的长为5.(2)由(1)求得AB =3x =15,BC =4x 2-25=5 3. 所以cos ∠CBD =BCBD =32,从而sin ∠CBD =12.所以S △ABC =12×AB ×BC ×sin∠CBA =12×15×53×12=7534.题组三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调研4 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cos sin a C C b c =+. (1)求A ;(2)若2,a ABC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解析】(1)由正弦定理及cos sin a C C b c =+得,sin cos sin sin sin A C A C B C =+,即()sin cos sin sin sin A C A C A C C =++sin cos sin sin A C A C C -=,∵sin 0C >,()1cos 1sin 302A A A -=⇒-︒=, ∵0180A <<︒︒,∴3030150A ︒-︒<-<︒, ∴303060A A -=︒⇒=︒︒.(2)1sin 42S bc A bc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b c bc A =+-=()23b c bc +-()241242b c b c b c ⇒=+-⇒+=⇒==, ∵60A =︒,∴60B C ==︒, 故ABC △是等边三角形. ☆技巧点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思路:(1)转化为三角形的边来判断,可简记为“化角为边”; (2)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值)来判断,可简记为“化边为角”.提醒:在两种解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造成漏解. 考点2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题组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调研1 某新建的信号发射塔的高度为AB ,且设计要求为:29米AB <<29.5米.为测量塔高是否符合要求,先取与发射塔底部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观测点,C D ,测得60BDC ∠=︒,75BCD ∠=︒,40CD =米,并在点C 处的正上方E 处观测发射塔顶部A 的仰角为30°,且1CE =米,则发射塔高AB =A .()1米B .()1米C .()1米D .()1米【答案】A【解析】画出草图,如图所示,在BDC △中,45DBC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DCBC CD DBC∠=⨯=∠;在AEF △中,30AEF ∠=︒,所以tan30AF EF =︒=米,所以11)AB AF =+=米.选A .☆技巧点拨☆高度的测量主要是一些底部不能到达或者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问题.常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物体的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这类物体高度的测量是在与地面垂直的竖直平面内构造三角形或者在空间构造三棱锥,再依据条件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三角形,从而求出所需测量物体的高度.调研2 海中一小岛C 的周围()8nmile 内有暗礁,海轮由西向东航行至A 处测得小岛C 位于北偏东75︒,航行8nmile 后,于B 处测得小岛C 在北偏东60︒(如图所示).(1)如果这艘海轮不改变航向,有没有触礁的危险?请说明理由.(2)如果有触礁的危险,这艘海轮在B 处改变航向为东偏南(0αα>)方向航行,求α的最小值.附:tan752︒=+【解析】(1)如图1,过点作直线AB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D .由已知得15,30,15A CBD ACB ∠=︒∠=︒∠=︒, 所以8nmile AB BC ==,所以在Rt BCD △中,sin CD AB CBD =⋅∠=184nmile 2⨯=.又48<,所以海轮有触礁的危险.(2)如图2,延长CD 至E ,使()8nmile CE =,故()12nmile DE =,由(1)得tan30CDBD ==︒,所以tan 2DE DBE BD ∠===因为tan752︒=所以tan152︒==.即tan tan15DBE ∠=︒,所以15DBE ∠=︒. 故海轮应按东偏南15°的方向航行. ☆技巧点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和图形及有关概念,确定所求的角在哪个三角形中,该三角形中已知哪些量,需要求哪些量.解题时应认真审题,结合图形去选择正、余弦定理,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考点3 解三角形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 题组一 解三角形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调研1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已知7,2c ABC =△又tan tan A B +)tan tan 1.A B =-(1)求角C 的大小; (2)求a b +的值.【解析】(1)因为)tan tan tan tan 1,A B A B +=-所以()tan A B +=tan tan 1tan tan A BA B+=-又因为,,A B C 为ABC △的内角,所以2π,3A B +=所以π.3C =(2)由1sin 2ABC S ab C ==△及π,3C =得6,ab =又()2222221cos 222a b c ab a b c C ab ab +--+-===,7,2c = 所以11.2a b +=题组二 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相结合调研2 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边BC 上,且0AD AC ⋅= ,sin 3BAC ∠=,AB =BD =.(1)求AD 的长; (2)求cos C .【解析】(1)因为0,AD AC ⋅=所以,AD AC ⊥所以πsin sin cos ,2BAC BAD BAD ⎛⎫∠=+∠=∠⎪⎝⎭即cos 3BAD ∠=.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cos BD AB AD AB AD BAD =+-⋅⋅∠, 即28150,AD AD -+=解得5,AD =或3AD =. 因为,AB AD >所以3AD =. (2)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sin BD ABBAD ADB=∠∠又由cos BAD ∠=可知1sin ,3BAD ∠=所以sin sin AB BAD ADB BD ∠∠==.因为π,2ADB DAC C C ∠=∠+=+所以cos C =. 强化集训1.(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ABC △中,,则A .B .C .D .【答案】A△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2.(2017-2018学年广东省百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在ABC,且,则A.B.C.D.【答案】B【解析】因为,所以.因为,且,所以由余弦定理可知,,解得,即.故选B.△中,内角的3.(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在ABC△的面积为对边分别为,若,则ABCA.3 B.C.D.【答案】C4.(2017-2018学年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从气球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的俯角分别为,,此时气球的高是,则河流的宽度等于A.m B.mC.m D.m【答案】C【解析】如图,由题意得,,,所以,,所以.选C.5.(2018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学业水平期末考试)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a=2,b=3,则sinaAA.B.C.D.或【答案】D6.(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在ABC△中,分别为内角的对边, 且,则A.B.C.D.【答案】B【解析】因为,且,所以两式相减可得==,因为,所以,则2π3A =,此时,则b=c ,所以,故选B .7.(2017-2018学年广西柳州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摸底联考)在锐角ABC △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角等于__________.【答案】8.(2017-2018学年全国18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已知()cos17,cos73AB =︒︒,()2cos77,2cos13BC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答案】2【解析】由题意得1c AB == ,2a CB == ,·BC BA =2cos77cos172cos13cos73-︒︒-︒︒=()2cos77cos17sin77sin17-︒︒+︒︒=()2cos 7717-︒-︒=1-;而·cos BC BA AB CB B ==2cos B =1-,解得1cos 2B =-,所以sin B =所以ABC △的面积1sin 2S ac B ==. 9.(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已知ABC △中,π2A =,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点D 在边BC 上,1AD =,且BD =2,DC BAD ∠=2DAC ∠,则sin sin BC=__________.【解析】由π2A =及2BAD DAC ∠=∠可得BAD ∠=π,3DAC ∠=π6, 由2BD DC =,令,2DC x BD x ==则, 因为1AD =,在AD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1πsin sin 6x C =,所以sin C =12x,在ABD △中,πsin3sin 2B x ==所以sin sin B C=2.10.(2017-2018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观察者找到一个点C ,从点C 可以观察到点A B 、;找到一个点D ,从点D 可以观察到点A C 、;找到一个点E ,从点E 可以观察到点B C 、.并测量得到一些数据:2CD =,CE =45D ∠=︒,105ACD ∠=︒,48.19ACB ∠=︒,75BCE ∠=︒,60E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其中cos48.19︒取近似值23)11.(2017-2018学年广西贵港市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的对边,且()3cos ,sin cos cos sin 05B A B c A B =--⋅=. (1)求边b 的值;(2)求ABC △的周长的最大值.【答案】(1) 1b =;1.【解析】(1)由()sin cos cos sin 0A B c A B --⋅=得sin cos cos sin sin A B A B c B +=.∴sin sin C c B =,即sin sin CB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 Cb c=,故1b =. (2)由余弦定理得22262cos 15a cb ac B ac +=+=+.∴()22161611552a c a c ac +⎛⎫+=+≤+ ⎪⎝⎭,∴a c +≤所以当a c =时, ABC △1.12.(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c B a b =+.(1)求角C ;(2)若ABC △的面积为S =,求ab 的最小值. 【答案】(1)2π3;(2) 12.13.(2017-2018学年皖江名校12月份高三大联考)在ABC △中,设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向量()cos ,sin A A =m ,向量)sin ,cos ,2A A =+=n m n .(1)求角A 的大小;(2)若b =且c =,求ABC △的面积.【答案】(1) π4;(2)16. 【解析】(1)2+m n =()()22cos sin sin cos A AA A ++=)4cos sin 4A A +-=+π4cos 4A ⎛⎫+⎪⎝⎭, ππ44cos 4,cos 0,44A A ⎛⎫⎛⎫∴++=∴+= ⎪ ⎪⎝⎭⎝⎭又()0,πA ∈,∴ππ42A +=,则π4A =.(2)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b c bc A =+-,即()222π2cos4a =+-⨯,解得a =∴8c =,∴18162ABC S =⨯=△. 14.(2018届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sin a A b B +=sin sin .c C B(1)求角C ;(2)πcos 4A B ⎛⎫-+ ⎪⎝⎭的最大值. 【答案】(1)π4;(2) 2.15.(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调模拟考试)设()f x =π1cos sin .22222x x x ⎫⎛⎫++-⎪ ⎪⎭⎝⎭(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已知π1,32f A a ⎛⎫+=-=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 2ππ2π,2π,33k k k ⎡⎤-++∈⎢⎥⎣⎦Z ;1.(2016新课标全国Ⅰ文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a =2c =,2cos 3A =,则b=A BC .2D .3【答案】D【解析】由余弦定理得3222452⨯⨯⨯-+=b b ,解得3=b (31-=b 舍去),故选D.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内容单一,根据余弦定理整理出关于b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b .运算失误是基础题失分的主要原因,请考生切记!2.(2017新课标全国Ⅰ文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sin cos )0B A C C +-=,a =2,c C =A .π12 B .π6 C .π4D .π3【答案】B3.(2017新课标全国Ⅲ文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 =60°,b c =3,则A =_________. 【答案】75°4.(2015新课标全国Ⅱ文科)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BAC ,BD =2DC . (I )求sin sin BC∠∠ ;(II )若60BAC ∠=,求B ∠.【解析】(I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D BD B BAD =∠∠,sin sin AD DCC CAD=∠∠,因为AD 平分BAC ∠,2BD DC =,所以sin 1sin 2B DC C BD ∠==∠.(II )因为180(),60C BAC B BAC ∠=-∠+∠∠= ,所以1sin sin()sin(60)cos sin 22C BAC +B +B B B ∠=∠∠=∠=∠+∠ . 由(I )知2sin sin B C ∠=∠,所以tan B =∠,30B =∠. 【名师点睛】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常用到诱导公式,如sin()sin ,cos()cos A B C A B C +=+=-,tan()tan A B C +=-就是常用的结论.另外,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处理条件中含有边或角的等式,常考虑对其实施“边化角”或“角化边”.。

高中数学解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技巧

高中数学解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技巧

高中数学解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技巧解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掌握解题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定理。

本文将从具体题目出发,分析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掌握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

一、解余弦定理的技巧余弦定理的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对应的夹角。

例题1:已知三角形ABC,AB = 5,AC = 8,∠BAC = 60°,求BC的长度。

解析: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BC² = 5² + 8² - 2×5×8×cos60°。

计算得到BC² = 89,所以BC ≈ 9.43。

因此,BC的长度约为9.43。

解题技巧:1. 在使用余弦定理时,首先要明确已知条件,确定需要求解的量。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a、b、c和对应的夹角。

2.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角度的单位,一般使用度数制。

3. 在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复杂的三角函数值,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解正弦定理的技巧正弦定理的公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夹角。

例题2:已知三角形ABC,AB = 6,AC = 8,∠BAC = 45°,求BC的长度。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6/sin45° = BC/sinBAC。

由于sin45° =√2/2,所以6/(√2/2) = BC/sin45°,即12√2 = BC。

因此,BC的长度为12√2。

解题技巧:1. 在使用正弦定理时,同样要明确已知条件,确定需要求解的量。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a、b、c和对应的夹角。

2.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角度的单位,一般使用度数制。

数学解题技巧之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

数学解题技巧之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

数学解题技巧之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在数学解题中,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是两个非常重要且经常被使用的定理。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求解各种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定义、应用以及解题技巧。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边与角之间关系的定理。

它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已知三边或两边一角的三角形问题。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角A对应于边a,角B对应于边b,角C对应于边c。

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2表示乘方,cosC表示角C的余弦值。

余弦定理可以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已知三边求角度: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a、b、c,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角A、角B、角C的大小。

2. 已知两边一角求边长: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a、b和它们夹角C,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个边c的长度。

3.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a、b和它们夹角C,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个边c的可能范围。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描述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边长分别为a、b、c,角A对应于边a,角B对应于边b,角C对应于边c。

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正弦定理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1. 已知两角一边求另外一边: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A、B和一边c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另外两个边a、b的长度。

2. 已知两边一角求角度: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a、b和夹角C 的大小,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另外两个角A、B的大小。

3. 已知三边求角度: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a、b、c,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三个角A、B、C的大小。

三、解题技巧1. 判断何时使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确定使用何种定理。

如果已知两边一角,则通常使用余弦定理;如果已知两角一边,则通常使用正弦定理。

高考数学中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高考数学中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高考数学中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形的性质是必学的,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在高考中也一定会出现。

这两个定理是三角形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掌握它们对于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概念与应用,以及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余弦定理的定义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一个角的正余弦值与另外两边长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余弦定理表述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以下公式成立:$c^2=a^2+b^2-2ab\cos C$其中,$a,b,c$ 为三角形ABC的三条边, $C$ 为对应于边$c$ 的角。

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三角形两边长度和角度的关系,是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的基础。

二、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三角形中常见的几种问题类型:1. 已知两条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的长度根据余弦定理公式,只需要已知两条边和夹角的情况下,即可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8,夹角为60度,求第三边长度。

按公式计算可得:$c^2=5^2+8^2-2\times 5 \times 8 \times \cos 60°=89$所以,第三条边的长度为 $\sqrt{89}$。

2. 已知三条边的长度,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根据余弦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长都已知,可以计算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分别为 3、4、5,则可以得出它为直角三角形。

三、正弦定理的定义正弦定理是与余弦定理类似的三角形定理,用来描述角度和它所对应的边的关系。

在任意三角形中,有以下公式成立:$\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其中,$a,b,c$ 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 表示相应的角。

这个公式用来表示一个三角形中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四、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种常见问题类型:1. 已知两角和一边,求三角形另一边长度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

知识回顾: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 相等 , 即
a b c = = sin A sin B sin C
.
正弦定理适用的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与一边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
例1(1)已知△ABC中,a=20,A=30°,C=45°,
3 1 1 解:由正弦定理,有 = ,即 sin B= 2π sin B 2 sin 3 π 又 C 为钝角,所以 B 必为锐角,所以 B= 6 π 所以 A= .故 a=b=1. 6
例3.在△ABC中,已知BC=7,AC=8,AB=9,试求
AC边上的中线长. 思考:用正弦还是余弦定理?
解:设 AC 的中点为 D,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AB2+AC2-BC2 92+82-72 2 cos A= = = , 2· AB· AC 2×9×8 3 在三角形 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 BD2=AD2+AB2-2· AD· ABcos A 2 =4 +9 -2×4×9× =49 3
方法感悟: 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 先求出第三个角, 再由正弦定理求另外两边
6- 2 2
B
6- 2 2
a
A C
b=1
2.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 两倍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即 a2= b2+c2-2bccos A ,b2= a2+c2-2accos B , c2= a2+b2-2abcos C .(三边一角)
法一: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 B, 得 32= a2+(3 3)2- 2× 3 3a× cos 30° , 即 a2- 9a+18=0,∴a=6 或 a=3. 1 6× asin B 2 = =1 当 a= 6 时,由正弦定理得 sin A= b 3 a ∴ A= 90° , C=60° . 当 a= 3 时, A=30° ,C=120° .

正弦、余弦定理与应用

正弦、余弦定理与应用

正弦、余弦定理与应用正弦、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各边和角关系的重要工具。

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计算问题。

本文将介绍正弦、余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应用,并通过实例展示其有效性。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和角之间关系的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正弦定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求解未知边或未知角。

例如,给定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我们可以通过正弦定理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

例如,假设三角形ABC,已知边AB的长度为5,边AC的长度为7,夹角BAC的大小为30°。

应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5/sin30° = 7/sinBAC通过代入数值并解方程,我们可以求得角BAC的大小。

正弦定理使我们能够通过已知边长和夹角大小来计算其他边长和角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另一个用于三角形中边和角之间关系的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三角形中的边长或角度。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的两边长度分别为3和4,夹角C的大小为60°,我们可以通过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应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² = 3² + 4² - 2*3*4*cos60°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求得第三边的长度c。

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中边和角关系时非常有用,特别是当仅已知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

三、应用案例正弦、余弦定理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计算相关问题。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案例:1. 三角测量:正弦、余弦定理可以用于三角形测量中。

例如,在地理测量中,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2018高考数学考点突破——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Word版含解析

2018高考数学考点突破——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Word版含解析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考点梳理】1.仰角和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如图①).①②2.方位角和方向角(1)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等.【考点突破】考点一、测量距离问题【例1】如图,从气球A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C的俯角分别为67°,30°,此时气球的高是46 m,则河流的宽度BC约等于________m.(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sin 67°≈0.92,cos 67°≈0.39,sin 37°≈0.60,cos 37°≈0.80,3≈1.73)[答案] 60[解析] 如图所示,过A作AD⊥CB且交CB的延长线于D.在Rt△ADC中,由AD=46 m,∠ACB=30°得AC=92 m.在△ABC中,∠BAC=67°-30°=37°,∠ABC=180°-67°=113°,AC=92 m,由正弦定理ACsin ∠ABC=BCsin ∠BAC,得92sin 113°=BCsin 37°,即92sin 67°=BCsin 37°,解得BC=92sin 37°sin 67°≈60(m).【类题通法】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下列三步:(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标出条件;(2)将所求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如本例借助方位角构建三角形),通过合理运用正、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解;(3)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正确答案.【对点训练】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__m.[答案] 10 3[解析] 如图,OM=AO tan 45°=30(m),ON=AO tan 30°=33×30=103(m),在△MON中,由余弦定理得,MN=900+300-2×30×103×32=300=103(m).考点二、测量高度问题【例2】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m.[答案] 1006[解析] 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600sin 45°=BCsin 30°,解得BC=300 2 m.在Rt△BCD中,CD=BC·tan 30°=3002×33=1006(m).【类题通法】1.在测量高度时,要准确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画出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内运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相关的三角形,并注意综合运用方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对点训练】如图,从某电视塔CO的正东方向的A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60°,在电视塔的南偏西60°的B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45°,AB间的距离为35米,则这个电视塔的高度为________米.[答案] 521[解析] 如图,可知∠CAO =60°,∠AOB =150°,∠OBC =45°,AB =35米.设OC =x 米,则OA =33x 米,OB =x 米.在△ABO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OA 2+OB 2-2OA ·OB ·cos ∠AOB ,即352=x 23+x 2-233x 2·cos 150°, 整理得x =521,所以此电视塔的高度是521米.考点三、测量角度问题【例3】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 处(3-1)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方向、距离A 处2海里的C 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3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同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多长时间?[解析] 设缉私船t 小时后在D 处追上走私船,则有CD =103t ,BD =10t .在△ABC中,AB=3-1,AC=2,∠BAC=120°.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BC=(3-1)2+22-2×2×(3-1)cos 120°=6,由正弦定理,得sin∠ABC=ACBC sin∠BAC=26×32=22,∴∠ABC=45°,因此BC与正北方向垂直.于是∠CBD=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CD=BD sin∠CBDCD=10t·sin 120°103t=12,∴∠BCD=30°,又CDsin 120°=BCsin 30°,即103t3=6,得t=610.∴当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610小时.【类题通法】解决测量角度问题的注意事项(1)首先应明确方位角或方向角的含义.(2)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后,注意正弦、余弦定理的“联袂”使用.【对点训练】如图,位于A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沿直线CB前往B处救援,求cos θ的值.[解析] 在△ABC中,AB=40,AC=20,∠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 120°=2 800⇒BC=207.由正弦定理,得ABsin∠ACB=BCsin∠BAC⇒sin∠ACB=ABBC·sin∠BAC=217.由∠BAC=120°,知∠ACB为锐角,则cos∠ACB=27 7.由θ=∠ACB+30°,得cos θ=cos(∠ACB+30°)=cos∠ACB cos 30°-sin∠ACBsin 30°=21 1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正弦、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的两个重要定理,应用极为广泛,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近年来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加强对知识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

因而近年高考中,重点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求三角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形状、求三角形解的个数等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加强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角度、高度、距离等。

下面以典型例题来分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指导作用。

一、基础回扣:1.正弦定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常见变形:(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2)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3)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2.余弦定理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殊情况,则上述式子可分别化为222a b c =+,222b c a =+,222c b a =+常见变形:222222222cos ;cos ;cos ;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C bc ac ab+-+-+-=== 3、常用三角关系式π=++C B A ;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2cos 2sin C B A =+,2sin 2cos C B A =+; C ab S sin 21=∆,A bc S sin 21=∆,B ac S sin 21=∆。

二、基本题型: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三角形的解有如下情况:①A为锐角时②A为直角或钝角时.边边角解三角形到底是一解两解还是无解,常用几何方法或正弦定理解决,其实边长数字不大且角为特殊角时用余弦定理也很简单。

高考数学专题解三角形《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突破解析

高考数学专题解三角形《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突破解析

11.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必备知识基础练1.如图,在河岸一侧取A,B两点,在河岸另一侧取一点C,若AB=12 m,借助测角仪测得∠CAB=45°,∠CBA=60°,则C处河面宽CD为()A.6(3+√3)mB.6(3-√3)mC.6(3+2√3)mD.6(3-2√3)m{CDsin60°=BDsin(90°-60°),CD sin45°=ADsin(90°-45°)⇒{BD=√33CD,AD=CD⇒AB=AD+BD=(1+√33)CD=12⇒CD=6(3-√3)m,故选B.2.如图,D,C,B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点A的仰角分别是β,α(α<β),则点A离地面的高度AB等于()A.asinαsinβsin(β-α)B.asinαsinβcos(α-β)C.asinαcosβsin(β-α)D.acosαsinβcos(α-β)△ADC中,∠DAC=β-α.由正弦定理,得asin(β-α)=ACsinα,∴AC=asinαsin(β-α),∴AB=AC sin β=asinαsinβsin(β-α).3.一艘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且与它相距8√2 n mile, 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75°的方向,则此船的航速是()A.8(√6+√2)n mile/hB.8(√6−√2)n mile/hC.16(√6+√2)n mile/hD.16(√6−√2)n mile/h,得在△SAB中,∠BAS=30°,∠SBA=180°-75°=105°,∠BSA=45°.由正弦定理,得SAsin105°=ABsin45°,即8√2sin105°=ABsin45°,解得AB=8(√6−√2),故此船的航速为8(√6-√2)12=16(√6−√2)(n mile/h).4.如图所示,位于A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 40 n mile 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 20 n mile 的C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前往B处救援,则cos θ等于()A.√217B.√2114C.3√2114D.√2128△ABC中,AB=40,AC=20,∠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 120°=2 800,所以BC=20√7.由正弦定理,得sin∠ACB=ABBC ·sin∠BAC=√217.由∠BAC=120°,得∠ACB为锐角,故cos∠ACB=2√77.故cos θ=cos(∠ACB+30°)=cos∠ACB cos30°-sin∠ACB sin 30°=√2114.5.某船在岸边A处向正东方向航行x海里后到达B处,然后朝南偏西60°方向航行3海里到达C处,若A处与C处的距离为√3海里,则x的值为.√3或2√3△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 cos B,即x 2+9-2·x ·3cos 30°=(√3)2, 即x 2-3√3x+6=0, 解得x=2√3或x=√3.6.已知甲船在岛B 的正南方A 处,AB=10 n mile,甲船以4 n mile/h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的岛B 航行,同时乙船自岛B 出发以6 n mile/h 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当甲、乙两船距离最近时,它们所航行的时间是 h .,设甲、乙两船距离最近时航行时间为t h,距离为s n mile,此时甲船到达C 处,则甲船距离B 岛(10-4t )n mile,乙船距离B 岛6t n mile,所以由余弦定理,得cos 120°=(6t )2+(10-4t )2-s 22·6t ·(10-4t )=-12,化简,得s 2=28t 2-20t+100,所以当t=202×28=514时,s 2取最小值,即当甲、乙两船距离最近时,它们所航行的时间是514h . 7.缉私巡逻艇在一小岛A 南偏西50°的方向,距小岛A 12海里的B 处,发现隐藏在小岛A 边上的一走私船正开始向小岛A 北偏西10°方向行驶,测得其速度为每小时10海里,问巡逻艇需用多大的速度朝什么方向航行才能恰在两个小时后截获该走私船?(参考数据:sin 38°≈0.62),AC 所在射线即走私船航行路线,假设巡逻艇在C 处截获走私船,巡逻艇的速度为每小时x 海里,则BC=2x ,AC=20.依题意∠BAC=180°-50°-10°=120°,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120°=122+202-2×12×20×(-12)=784,所以BC=28, 因为BC=2x ,所以x=14.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ABC=ACsin∠BACBC=20×√3228≈0.62.所以∠ABC ≈38°.而如图所示的Rt △ADB 中,∠ABD=40°.所以∠EBC=90°-38°-40°=12°.即巡逻艇用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向北偏东12°的方向航行.关键能力提升练8.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A处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CD的顶端C相对于山坡的斜度为15°,向山顶前进100 m 到达B处,又测得C相对于山坡的斜度为45°,若CD=50 m,山坡的坡角为θ,则cos θ=()A.√32B.√3-1C.2-√3D.√22△ABC中,由正弦定理,得BC=ABsin∠BACsin∠ACB =100sin15°sin(45°-15°)=50(√6−√2)(m).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DC=BCsin∠CBDCD =50(√6-√2)sin45°50=√3-1.由题图知cos θ=sin∠ADE=sin∠BDC=√3-1,故选B.9.(2021福建期中)如图,为了测量B,C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A,D两点,已知∠ADC=90°,∠A=60°,AB=2,BD=2√6,DC=4√3,则BC的长为()A.4√3B.5C.6√5D.7△ABD中,∠A=60°,AB=2,BD=2√6,由正弦定理ABsin∠ADB =BDsin∠A,得sin∠ADB=2√6=√24.因为∠BDC=90°-∠ADB,所以cos∠BDC=sin∠ADB=√24.在△BCD中,DC=4√3,BD=2√6, 由余弦定理,得BC2=BD2+DC2-2BD•DC cos∠BDC=(2√6)2+(4√3)2-2×2√6×4√3×√24=48,所以BC=4√3.故选A.10.(2020江苏高一期末)如图,我方炮兵阵地位于A处,两移动观察所分别设在C,D两处.已知△ACD为正三角形.当目标出现在点B时,测得BC=1千米,BD=2千米.(1)若测得∠DBC=π3,求△ABC的面积;(2)若我方炮火的最远射程为4千米,试问目标B是否在我方炮火射程范围内?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BC2+BD2-2BD·BC cos∠DBC,∴CD2=1+4-2=3.∵BD2=CD2+BC2,∴∠BCD=π2,∴S△ABC=12AC·BC sin∠ACB=1 2×√3×1×sinπ2+π3=√34.(2)设∠CBD=α,∠CDB=β,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5-4cos α, 由正弦定理得CD sin β=sin α.在△ABD中,AB2=BD2+AD2-2BD·AD cosβ+π3=9-4cos α-2AD cos β+2√3AD sin β=9-4cos α-2AD√1-sin2β+2√3sin α=9-4cos α-2√AD2-sin2α+2√3sin α=9-4cos α-2(2-cos α)+2√3sin α=5+4sinα-π6≤9,当且仅当α=2π3时,AB取到最大值3,∵3<4,∴目标B在我方炮火射程范围内.学科素养创新练11.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铅垂面内(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B,D为海岛上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A处测得点B和点D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C处测得点B和点D的仰角均为60°,AC=1 km,求点B,D间的距离.在△ACD中,∠ADC=60°-∠DAC=60°-30°=30°.由正弦定理,得AD=ACsin120°sin30°=√3.在△ABC中,∠ABC=75°-60°=15°,∠ACB=60°,由正弦定理,得AB=ACsin60°sin15°=3√2+√62.在△ADB中,∠BAD=180°-75°-30°=75°,由余弦定理,得BD=√AB2+AD2-2AB·ADcos75°=√(3√2+√62)2+3-2×3√2+√62×√3cos75°=3√2+√62.即点B,D间的距离为3√2+√62km.方法二如图,记AD与BC的交点为M.由外角定理,得∠CDA=∠60°-∠DAC=60°-30°=30°,所以AC=DC.又易知∠MCD=∠MCA=60°,所以△AMC≌△DMC,所以M为AD的中点,所以BA=BD.又AB=ACsin60°sin15°=3√2+√62,所以BD=3√2+√6.2km.所以点B,D间的距离为3√2+√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三角形中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1.三角形的中线问题2.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问题3.三角形边的范围问题4.三角形中角的范围问题5.多个三角形的问题6.三角的实际应用7.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8.正余弦的混合及灵活应用9.三角形的判断问题 二.陷阱警示及演练1.三角形的中线问题(运用向量陷阱)例1.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coscos CA =。

(1)求A 的值;(2)若B=30°,BC 边上的中线ABC 的面积。

【答案】(1)30A =;(2【解析】(1)cos cos C A =, cos cos CA = ()2sin cos B A A C ∴=+()sin sin ,2sin cos A C B B A B +=∴=因为sin 02cos cos B A A ≠∴==, 又018030A A ∈∴=(,), (2)3030A B ==,, 120,C AC BC ∴==【防陷阱措施】解决三角形中的角边问题时,要根据俄条件选择正余弦定理,将问题转化统一为边的问题或角的问题,利用三角中两角和差等公式处理,特别注意内角和定理的运用,涉及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时,注意均值不等式的利用,特别求角的时候,要注意分析角的范围,才能写出角的大小.练习1.在ABC ∆中, a = 3b =, 1cos 3A =-. (Ⅰ)求sinB ;(Ⅱ)设BC 的中点为D ,求中线AD 的长.【答案】(1) sin B =AD =【解析】(Ⅰ)由1cos 3A =-知,且0πA <<.所以sin A =由正弦定理及题设得sin sin a b A B =.即3sin 3B=.所以sin B =(Ⅱ)因为b a <,所以B 为锐角.所以cos B ==. 因为πA B C ∠+∠+∠=,所以cos cos()=cos cos sin sin C A B A B A B =-+-+.所以1cos 3C ==.在ACD ∆中, D 为BC 的中点,所以CD =.由余弦定理及题设得222+2cos AD AC CD AC CD C =-⋅22323=-⨯ 2=.所以中线AD =练习2 .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边2c =,且sin sin 2sin sin a A a B C b B -=-. (1)若()sin 2C sin B A sin A +-=,求ABC ∆的面积; (2)记AB 边的中点为M ,求CM 的最大值,并说明理由.【答案】(1(2【解析】2c = ,故sin sin 2sin sin sin sin a A a B C b B a A a B -=-⇔-222sin sin c C b B a b c ab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1cos ,6022a b c C C ab +-==∴= .(2)由于AB 边的中点为M ,故()212CM CA CB CM =+⇒ ()()222211244CA CB CB CA a b ab =++⋅=++ , 2,60c C ==, ∴由余弦定理知, 224a b ab +=+,于是2112CM ab =+ ,而2242,4ab a b ab ab +=+≥∴≤, 23,CM CM ∴≤∴ 当2a b c ===时取等号).练习3. 已知函数()22sin cos 444f x x x x πππ⎛⎫⎛⎫⎛⎫=++++⎪ ⎪ ⎪⎝⎭⎝⎭⎝⎭(Ⅰ)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及其对称中心;(Ⅱ)在ABC 中,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且角A 满足()1f A =.若3a =,BC 边上的中线长为3,求ABC 的面积S .【答案】(1)单调递增区间: (),36k k k Z ππππ⎡⎤-++∈⎢⎥⎣⎦,对称中心122k ππ⎛-+ ⎝(2【解析】(1)()πf x 1cos +2x 2⎤⎛⎫=-⎪⎥⎝⎭⎦πsin 2x 2⎛⎫++= ⎪⎝⎭ cos2x +π2sin 2x 6⎛⎫=+ ⎪⎝⎭ππ2k π2x 26-+≤+ ππ2k πk π23≤+⇒-+ πx k π6≤≤+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ππk π,k π36⎡⎤-++⎢⎥⎣⎦()k Z ∈令π2x k π6+=⇒ πk πx 122=-+,则对称中心122k ππ⎛-+ ⎝2.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问题陷阱例2. 如图,在ABC ∆中, 3BC =, AC = 6B π=, 2BAC π∠>, ,AE AF 是BAC ∠的三等分角平分线,分别交BC 于点,E F .(1)求角C 的大小; (2)求线段EF 的长.【答案】(1)12C π=;(2)3.【解析】(1)因为sin sin AC BC B BAC =∠,即,得sin 2BAC ∠=2BAC π∠>,则34BAC π∠=,所以34612C BAC B πππππ=-∠-=--=.【防陷阱措施】角平分线问题要注意几个方面:(1)利用对称性,(2)利用角平分线定理,(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练习1. 在ABC 中, D 是BC 上的点, AD 平分BAC ∠, ABD 是ADC 面积的2倍.(1)求sin sin BC;(2)若1,AD DC == ,求BD 和AC 的长.【答案】(1)sin 1sin 2B C =;(2)BD =, 1AC =. 【解析】(1)∵ABD 是ADC 面积的2倍 ∴2BD DC = 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1sin 2B DC C BD ==(2)由(1)知, 2BD DC == ∵ABD 是ADC 面积的2倍∴ 2AB AC = 设AC x =,由余弦定理得: ()22222112x x ⎛+-=+- ⎝⎭,解得1AC =. 练习2. 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2sin sin A B A B -=. (1)判断ABC ∆的形状;(2)若3a =, 6c =, CD 为角C 的平分线,求BCD ∆的面积.【答案】(1) 直角三角形 【解析】(I )由()cos 2sin sin A B A B -=,得cos cos sin sin 2sin sin A B A B A B +=, cos cos sin sin 0A B A B ∴-=,()cos 0A B ∴+=. 90C ∴=︒,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练习3. 如图,在ABC ∆中, sin C =,22C AB ππ<<=, 3sin sin BAC AB B ∠=⋅.(1)求ABC ∆的面积;(2)已知D 在线段BC 上,且BAD CAD ∠=∠,求sin ADC ∠的值.【答案】(1;(2)78.(2)依题意, 2227cos 28b c a BAC bc +-∠==, 2cos 12sin BAC DAC ∠=-∠,即1sin 4DAC ∠=,故()117sin sin 448ADC DAC C ⎛⎫∠=∠+∠=⨯-= ⎪⎝⎭ 3.三角形边的范围问题陷阱例3.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sin sin sin sin c A Ba b A C+=--. (1)求角B 的大小;(2)点B 满足3BD BC =,且线段2AD =,求3a c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3B π=;(2) (]2,4. 【解析】(1)∵sinA sinB sin sin c a b A C +=--,由正弦定理得c a ba b a c+=-- ∴()()()c a c a b a b -=+-,即222a c b ac +-=,又∵2222cos a c b ac B +-=,∴ 1cos 2B = ∵()0,B π∈ ∴3B π=(2)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 ()222323cos602c a a c +-⋅⋅⋅︒=,∴()23433a c ac +-=⋅∵2332a c ac +⎛⎫≤ ⎪⎝⎭,∴()()2233434a c a c +-≤+,即()2316a c +≤, 当且仅当3a c =,即23a =, 2c =时取等号,所以3a c +的最大值为432ABD a c +>又在三角形中故3a c +的范围是(]2,4.【防陷阱措施】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除了直接利用两定理求边和角以外,恒等变形过程中,一般来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ab 及2b 、2a 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练习1.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内角A B C 、、对的边, b =(1)若5π6C =, ABC ∆c ; (2)若π3B =,求2a c -的取值范围.【答案】(1)c =;(2)(.【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1sin 2ABC S ab C ∆=,求解a ,再根据余弦定理2222cos c a b ab C =+-,求c ;(2)根据正弦定理sin sin sin b a c B A C== ,用正弦表示表示2a c - ,再根据三角函数恒等变形为2a c C -=,最后根据角C 的范围求解.试题解析:(1)∵5π6C =, ABC ∆的面积为2, b =∴111sin 222ab C a =⨯=2a =. 由余弦定理得222b 2cos c a ab C =+-432213⎛=+-⨯= ⎝⎭.∴c .练习2.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cos a B A .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12b c +的范围.【答案】(1) 3A π=;(2) 范围为⎤⎦.【解析】(1)由·sin ?cos a B A =及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cos A B B A =,∵0B π<<, ∴sin 0B >则有sin A A =故tan A = 又∵0A π<<, ∴3A π=;(2)由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sin 3a b c R A B C =====可得2?sin ,2?sin b R B c R C ==,∴11122?sin sin 2?sin sin 2223b c R B C R B B π⎛⎫⎤⎛⎫+=+=+- ⎪⎥ ⎪ ⎪⎝⎭⎝⎭⎣⎦=12?sin 2?4sin 24R B B B R B B B π⎤⎫⎛⎫+==+⎪⎥ ⎪⎪⎝⎭⎣⎦⎝⎭∵203B π<<, ∴114412B πππ<+<,∴sin 144B π⎛⎫<+≤ ⎪⎝⎭,4sin 44B π⎛⎫+≤ ⎪⎝⎭,c +的范围为⎤⎦.练习3.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22sin sin sin 2sin sin sin A B C A B C -+=.(1)求角B 的大小; (2)若b =,42A ππ⎛⎫∈ ⎪⎝⎭,求边长c 的取值范围.【答案】(1) 4B π=;(2) )2c ∈.(2)∵A B C π++=,∴ 34C A B A ππ=--=-,由正弦定理,得2sin sin 2c b C B===,∴ 32sin 2sin 4c C A π⎛⎫==- ⎪⎝⎭,∵42A ππ<<,∴3442A πππ<-<3sin 14A π⎛⎫<-< ⎪⎝⎭,∴)2c ∈.练习4. 已知函数()2sin cos f x x x x =+. (Ⅰ)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Ⅱ)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为锐角且()f A = 4b c +=,求a 的取值范围.【答案】(1) ()sin 23f x x π⎛⎫=-⎪⎝⎭,单调增区间()5,1212k k k Z ππππ⎡⎤-++∈⎢⎥⎣⎦(2)[)2,4a ∈(2)()sin 232f A A π⎛⎫=-= ⎪⎝⎭, 0,2A π<< 22333A πππ-<-<所以233A ππ-= 解得3A π=,又4b c +=,在△ABC 中, ()()22222344b c a b c bc b c bc +=+-=+-≥=,等边三角形时等号成立,所以2a ≥,又因为是三角形所以,4b c a a +><,所以[)2,4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