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人为何比女人更难抵制诱惑

美女总能吸引男士的眼球,帅哥也格外受女人的青睐。但是男人遇到美女和女人遇到帅哥,对各自行为的影响却很不一样。异性的诱惑会让男女产生不一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对已经形成的亲密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最近发表在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在男人遇到一个单身而有魅力的女性以后,他们往往会以一种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伴侣。而女人恰恰相反,当一个女人遇到一位潇洒有魅力的男士以后,她们倾向于努力巩固与伴侣已有的关系。

这就无怪乎现实生活中,女人一般对与自己的丈夫或者男友有交往的女性会比较警惕,尤其对方是充满魅力的漂亮女人。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对724名大学生恋人进行研究。研究关注的是在有魅力的异性出现的情况下,这些恋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一个实验中,每一个参与研究的男性都被介绍认识一个有魅力的女性,其中有一半的男性被安排与有魅力的女性主动调情,而另外那些参与实验的男性则没有这种安排。

在互动结束以后,研究人员要求所有参与实验的男性填写一份问卷,问卷的内容是关于他们是否能够原谅伴侣的一些不良行为,例如以撒谎的方式取消约会等。结果发现那些受到有魅力女人主动调情的男性,更少去原谅伴侣的行为;当女人被置于同样情境的时候,即遇到一个有魅力男士的主动调情,她们原谅伴侣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看到这样的结果,女人可能会灰心,因为男人好像不能很好地抵御美女的诱惑,其实大可不必。JohnE.Lydon博士认为,女人在社会教化的影响下对男人保持了一种固有的警惕,因此女人不用特别学习如何应对诱惑,但男人需要通过学习去自觉抵制这种诱惑。当男人能够意识到与有魅力的女人调情或保持暧昧关系是十分危险的,这样做会严重损害自己与伴侣之间关系的时候,男人就会自觉地避免调情的发生。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也发现,当对男性给予指导,让他们预先形成一些防御性的策略,男性就较少与有魅力的女性调情,并有意识地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畏惧死亡让人活得积极

在已经过去的512那黑色的一天才让我们认真思考,死亡成了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它?

怕死是人的本能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生命的尽头必定是死亡,认识到这种必然性后,人求生的自保机制就催生了怕死的心理本能。美国心理治疗大师亚隆就认为,死亡是人生的背景音乐,而死亡焦虑则是一种永久的心理负担。

人之所以害怕死亡,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不容商量让人恐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让人焦虑。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背后藏着对生命流逝不可逆转的揪心之痛。另外,死亡的方方面面又充满了未知:我们不确定自己何时、何地、如何死亡,也不知道死后的世界如何,这些都让我们不安。

肉体死了,成就代代相传

既然怕死是人的本能,为什么古往今来有许多豪杰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呢?社会心理学的恐惧管理理论认为:为了避免被死亡焦虑压垮,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各种方法来应对这种恐惧。借用时下一句网络语,就是“好好活,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有了如此强烈的驱动力,人们一方面更加爱护身体,同时积极地生育后代,让自己的血脉生生不息,也就是《愚公移山》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另一方面,人们会迸发出旺盛的创造力、斗志,努力取得所处文化肯定的成就。这样即使肉体死亡了,成就还会代代相传,这就在象征的意义上战胜了死亡。美国名将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就揭示了这种超越生死的豁达。

从小认识死亡

其实,从小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死亡焦虑。在一些西方国家,小学里常常会让学生思考:如果生命只有3天,你将怎么安排、最想做什么?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死亡教育。

而对死亡焦虑严重的老年人来说,引导他们接纳死亡则是必要的。这包括帮助他们回顾和评价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喜悦地接纳生命中的欣喜、成就、悲伤和失落,完成那些可以完成而未圆的梦想。

自杀率偏高,国际组织呼吁社会关注

财富的重新分配、夫妻不合、成果被毁、考试失败--这是在大部分亚洲地区,人们选择自杀的共同原因。

研究显示,亚洲人更容易因为突发事件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在西方国家90%的自杀者在自杀之前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

而与西方相同,亚洲的女性同样比较脆弱。

国际自杀预防协会(iasp)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宣布本周三为世界预防自杀日。

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提高人们对如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高自杀率的重视。在这些国家中,获取农药非常容易,但要想获得精神治疗,甚至洗胃设备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亚洲,死于自杀的人数要比他杀者高。who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西太平洋地区暴力死亡者中有85%死于自杀,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个比例仅为50%。

中国卫生部称,中国每年有200万人有自杀行为,而其中至少有25万人最终自杀成功。多项根据权威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中国每10万人中就有20-30人有自杀行为,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数字仅为14.5人。

**各有原因**

贫困的斯里兰卡村庄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地方,每10万人中就有55人自杀。在当地,杀虫剂也是毒药选择之一。在印度,由于洪水或者干旱导致庄稼歉收,许多农民也会选择杀虫剂来结束生命。

在印度,家庭暴力和性虐待是女性自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印度,被虐待后产生强烈耻辱的烙印,使女性对向外界求助和看心理医生多所顾虑。

日本持续多年的经济问题使25%的自杀者在2001年走上绝路。越来越多的人在网路聊天室中相约集体自杀,而不愿独自一人死去。

在新加坡,由于失业率达到17年来的最高点,自杀人数急遽增多。新加坡救助组织撒马利坦会(samaritans)接到无数失业者的电话,随后于本周开设了针对这些人的24小时热线电话。

相较之下,在澳洲,占据主流的是较容易诊断的忧郁症。同时,在澳洲的自杀身亡者中,25岁至44岁的男性几乎占到一半。

在中国的历史上,自杀是失恋者或是文人学士的一种「光荣」的解脱,但死者的家人却极力回避,视之为耻辱,死者的游魂也令人惧怕。

中国的首个自杀救助中心直到去年才在北京成立。「有时我们的热线服务每天接到800多通电话,不过我们只能应付100通,」该中心负责人在一次论坛上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