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标记抗体的电化学免疫方法用于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合集下载

微-纳米Fe3O4磁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在免疫分析中的初步应用的开题报告

微-纳米Fe3O4磁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在免疫分析中的初步应用的开题报告

微-纳米Fe3O4磁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在免疫分析中的初步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微/纳米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其中Fe3O4磁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超顺磁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等优良特性而备受关注。

在免疫分析、疾病诊断等方面,纳米Fe3O4磁粒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分离、传递、检测工具。

但是,Fe3O4磁粒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在生物样品中的高分散能力、稳定性、表面生物活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需要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来实现。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如何通过表面修饰方法提高纳米Fe3O4磁粒子在生物样品中的分散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从而为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制备微/纳米Fe3O4磁性材料:采用溶剂热法或共沉淀法制备微/纳米Fe3O4磁粒子,并通过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2.表面改性探究:利用硅烷偶联剂、PEG等化学方法对微/纳米Fe3O4磁粒子表面进行改性,并考察其影响。

3.免疫分析应用研究:以肿瘤标记物为模型,利用改性后的磁粒子和特异性抗体进行荧光免疫分析,评估其在肿瘤标记物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三、研究方法1.制备微/纳米Fe3O4磁性材料:采用溶剂热法或共沉淀法制备微/纳米Fe3O4磁粒子,并通过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2.表面改性探究: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对微/纳米Fe3O4磁粒子表面进行改性,并利用FTIR、zeta电位等性能测试对其进行表征。

3.免疫分析应用研究:以肿瘤标记物为模型,利用改性后的磁粒子和特异性抗体进行荧光免疫分析,评估其在肿瘤标记物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四、期望成果本研究旨在提高微/纳米Fe3O4磁粒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分散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为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撑,最后,期望实现以下成果:1.成功制备微/纳米Fe3O4磁性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

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的开题报告

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的开题报告

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磁性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超小粒径、高表面积、高稳定性和盛载能力强等特点。

同时,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则是常用的载药体系,其可以同时兼顾纳米固体与包埋物质的优点,具有较好的药物负载和释放性能。

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是由磁性纳米颗粒Fe3O4作为核心,磷酸钙作为壳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质,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新型纳米材料。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以及其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合成Fe3O4纳米颗粒Fe3O4纳米颗粒是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核心材料,因此其制备过程是本课题的重要环节。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探究反应温度、转速、浓度等因素对其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

(2) 制备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本课题采用改进的沉淀法制备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a/P配比等因素对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3) 表征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磁性能、形貌和结构,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4) 研究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具体包括对其在干细胞标记、磁导定向分化、磁性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3、研究方法(1) 合成Fe3O4纳米颗粒: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其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

(2) 制备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采用改进的沉淀法制备Fe3O4CaP核壳磁性纳米复合粒子,探究反应条件对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3) 表征复合粒子的磁性能、形貌和结构:采用XRD、TEM、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4) 研究复合粒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研究复合粒子在干细胞标记、磁导定向分化、磁性靶向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浅谈纳米酶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浅谈纳米酶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浅谈纳米酶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作者:王迪孔娜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2期食品安全兹事体大,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做好食品检测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的种类及生产技术类型、原料类型变得非常丰富,导致食品检测难度、复杂程度增大,也就更需要采取科学的检测方法。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食品检测方法,纳米酶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具有多种优势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推广纳米酶检测方法,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食品检测中纳米酶的概述纳米酶于2007年被我国科学家阎锡蕴发现,这种物质同时具备纳米材料特性与酶催化作用,在生命科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比如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和纳米材料(如生物活性碳、纳米材料等)的相互作用中。

食品中有害物质种类繁多,主要有农药、抗生素、合成色素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较高的成本以及较长的反应时间,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多的快速检测技术。

纳米酶是一种天然的酶,对食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很好的降解作用,且容易从环境中分离,具有节约成本、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检测灵敏度的优势,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对食品进行检测,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比如,纳米酶活性中心具有易于修饰和分离等优点,利用纳米酶构建的纳米酶传感器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二、纳米酶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1.污染物检测。

近年来,由于食品加工、运输等环节产生污染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種快速、灵敏、方便的污染物检测方法以保障食品安全。

纳米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在检测食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时,先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再通过纳米酶技术进行分析检测。

基于Au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标记免疫传感器研究

基于Au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标记免疫传感器研究

基于Au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标记免疫传感器研究翁丽钦;罗允允;徐煌;沈红霞;许航;程琼【摘要】利用Au-S键的强烈吸附特性以及金纳米粒子对蛋白质的吸附特性,以硫堇为电化学标记物,通过抗体、抗原的生物吸附性,构筑三明治结构的电化学免疫夹心传感器.在磷酸缓冲溶液(pH=7.4)中,用循环伏安法(CV)与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免疫夹心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大小ip(μA)与抗原的浓度在5~40 ng/mL 成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0305C(ng/mL)+0.0813,相关系数为0.9988,检出限为0.625 ng/mL(S/N=3).【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14【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纳米金;硫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免疫分析【作者】翁丽钦;罗允允;徐煌;沈红霞;许航;程琼【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医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嘉兴学院生化学院, 浙江嘉兴314001;嘉兴学院医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嘉兴学院生化学院, 浙江嘉兴314001;嘉兴学院医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嘉兴学院生化学院, 浙江嘉兴31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电化学分析方法和免疫技术联合[1],得到的新式免疫传感器。

其能克服现有的免疫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如放射免疫分析具有放射活性物易失活、灵敏度低、污染环境且对身体有害等问题;荧光免疫技术具有不便长期保存的问题;酶免疫分析具有反应时间长、影响实验结果因素多,特异性差等缺点。

近期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被社会广泛关注。

它不仅有电化学传感器的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又有免疫分析的灵敏、专一、小型、结果稳定等特点。

最近几年,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途多样,如医疗保健、工业、食物安全监测等。

在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并成功合成后,相继对其特性进行研究,使其迅速被全球关注[2]。

磁性纳米粒子Fe3O4@Au和Fe3O4@Ag的制备及表征

磁性纳米粒子Fe3O4@Au和Fe3O4@Ag的制备及表征

磁性纳米粒子Fe3O4@Au和Fe3O4@Ag的制备及表征庄严;周群;周全法【摘要】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将铁盐和亚铁盐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磁性纳米Fe3O4,再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磁性粒子,连接金、银纳米粒子制备了核壳结构的功能性微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UV - Vis)对粒子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Fe3O4纳米粒子属立方晶型,Fe3O4@Au和Fe3O4@Ag粒子包裹完全,形状趋近于球形,兼有磁性和金、银纳米粒子的特性,对硝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Magnetic nanoparticles of Fe3O4 were prepared by co - deposition. Fe3O4 and gold/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conjoined with (3 - mercapto - propyl) trimethoxysilane, and then core - shell functional Fe3O4@ Au and Fe3O4@ Ag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multi - step reduction with sodiumcitrate. These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XRD, UV - Vi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ed Fe3O4 nanoparticles are cubic structure. Spherical Fe3O4@ Au and Fe3O4@ Ag nanoparticles have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reduction of nitrocompounds by borohydride.【期刊名称】《贵金属》【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5页(P5-8,13)【关键词】复合材料;磁性纳米粒子;核-壳;共沉淀法;制备【作者】庄严;周群;周全法【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省贵金属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常州21300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6近年来,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作为功能材料,在磁记录材料、特殊催化剂原料、磁流体的基本材料和磁性颜料、药物、催化等方面显示出许多特殊功能,有关磁性纳米Fe3O4的制备方法及性质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1-3]。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肺癌标志物CYFRA21-1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肺癌标志物CYFRA21-1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肺癌标志物CYFRA21-1史峰峰;蒋裕婷;龚国傲;覃江阳;梅勇【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24(60)5【摘要】构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

选用有序介孔碳CMK-3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结合,提升电子传递速率,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联合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玻碳电极制得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AuNPs与CMK-3@CMWCNTs均匀复合,并可通过Au-S键与CYFRA21-1抗体结合,为抗体提供大量的生物结合位点,提高了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而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现对血清中CYFRA21-1的检测。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AuNPs颗粒嵌入CMK-3@CMWCNTs的表面和空隙中,循环伏安法(CV)曲线的变化趋势表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灵敏有效。

采用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血清中CYFRA21-1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5~1×10~4 ng·L^(-1),检出限(3S/N)为0.2 ng·L^(-1),血清样品中CYFRA21-1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7.0%。

【总页数】7页(P495-501)【作者】史峰峰;蒋裕婷;龚国傲;覃江阳;梅勇【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4【相关文献】1.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2.基于金-铂纳米颗粒修饰的碳纳米管构建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CEA检测3.基于金粒子修饰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4.基于三金属Au@PdPt纳米颗粒修饰花状MnO_(2)纳米片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用于NT-proBNP的高灵敏度检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unano-PB、AEAPS-Dextran-Fe3O4和Aunano修饰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Aunano-PB、AEAPS-Dextran-Fe3O4和Aunano修饰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C HENG n 1 Y h Z g 2 a HENG t o g HE J a F Jms n un ANG i h o t U L c a t ANG i DENG i J ANG f Hu Jm / Li t
De at n f i ia a o ao y T i l a y Me ia n v ri , o g i g4 0 3 C i a pr me t nc l b r tr , h r Mi tr d c U ie st Ch n qn 0 0 8, h n o Cl L d i l y
06 g 。结论 成功建立 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传感器 , . / n mL 该方法制备简单 , 操作便捷 , 检测下限低 。 【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氨基硅烷 化 一葡聚糖 一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物 ; 普鲁士兰 一纳米金 ; 纳米金
【 中图分类号1R 3 . ; 7 0 5 【 7 72 R 3 . 文献标识码】A 【 5 4 文章编号】17 ~ 7 12 1 )3 8 — 3 6 3 9 0 ( 00 1— 1 0
i tn i t woP A c n e t t n 0 8 t 0 gmL n 0 t 7 n / t ee t n l t f0 6 gmL. nc u i n h mp r merc n e st a S o c nr i so . o 2 n / y t ao f a d 2 1 0 gmL wj 1 d tc o mi o .n / o la i i Co l s o T e a e o t i e t b s e h ss d a e n d mo s ae o b smp e a d c n e in e d t c o fP A. t w d t  ̄in l t sa l h d i t i t y h sb e e n t td t e i l n o v n e ti t ee t n o S l l ee o i . i n u r nh i lo mi I mmu o e s r r s t p cf t e n s n o ;P o t e s e i c a i n;AEA S De ta - e0 a o o o s e a i n g P - x rn F 3 4n n c mp f ;Au娜 P B;Au a o nn

基于Ru-Silica@Au复合纳米颗粒标记AFP抗体的夹心法电致化学发

基于Ru-Silica@Au复合纳米颗粒标记AFP抗体的夹心法电致化学发

基于Ru-Silica@Au复合纳米颗粒标记AFP抗体的夹心法电
致化学发
基于Ru-Silica@Au复合纳米颗粒标记AFP抗体的夹心法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近年来,由于电致化学发光拥有灵敏度高、连续可测、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免疫分析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1]).本文研制基于电化学发光活性物质Ru(bpy)3~(2+),以TPA(三丙胺)为共反应物的ECL免疫传感器.本文制备联吡啶钌包二氧化硅(Ru-Silica)复合物,然后在二氧化硅表面功能化一层纳米金制得Ru-Silica@Au纳米复合物,用于标记二抗AFP,从而研制出高灵敏度的双抗夹心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作者:袁世蓉袁若柴雅琴杨霞毛俐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刊名:分析化学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年,卷(期):2009 37(z1) 分类号:O65 关键词:。

原位电化学辅助还原制备石墨烯_金纳米粒子@多酸杂化薄膜及DPV法检测血液中的尿酸鲍雅妍

原位电化学辅助还原制备石墨烯_金纳米粒子@多酸杂化薄膜及DPV法检测血液中的尿酸鲍雅妍

原位电化学辅助还原制备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酸杂化薄膜及DPV法检测血液中的尿酸鲍雅妍发布时间:2021-07-28T07:44:26.56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鲍雅妍1 鲍善霞2 张健3 冯锋4 [导读] 本文采用电化学辅助还原法成功制备了还原态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酸纳米杂化薄膜。

制备过程可在1小时内完成。

所制备的{PEI/rGO/Au@P2W18}电极仅负载单层催化剂,DPV法检测尿酸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较低的检出限,优良的灵敏度。

可用于血样中尿酸的测定。

鲍雅妍1 鲍善霞2 张健3 冯锋4山西大同大学化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037009摘要:本文采用电化学辅助还原法成功制备了还原态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酸纳米杂化薄膜。

制备过程可在1小时内完成。

所制备的{PEI/rGO/Au@P2W18}电极仅负载单层催化剂,DPV法检测尿酸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较低的检出限,优良的灵敏度。

可用于血样中尿酸的测定。

关键词:多酸;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尿酸石墨烯作为近年来关注度最高的新兴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1]、优良的力学性能[2],以及负载电荷高速移动[3]性能等的优点,在储能[4]、催化[5]、电池[6]、超级电容器[7]、化学传感器[8]和生物传感器[9]等领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的关注。

而其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易于与其他材料结合,是更为普遍的碳基纳米材料[10]。

通过紫外光照或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可将GO与纳米级的多酸结合[11],可同时实现GO的还原和多酸的负载,并形成石墨烯/多酸二元复合物。

并且由于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这两种材料的优点得以更好的发挥。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电化学辅助还原原位制备的{PEI/rGO/Au@P2W18}纳米杂化膜。

通过对UA检测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K6[P2W18O62]·19H2O(P2W18)根据文献方法合成[12]。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2024年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范文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磁响应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生物医学、药物传递、催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关性能研究。

二、制备方法概述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共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颗粒,然后在其表面包覆一层SiO2,形成Fe3O4@SiO2核壳结构。

三、实验部分1. 材料与试剂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铁盐、碱溶液、硅源、催化剂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行进一步处理。

2. 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将铁盐溶液与碱溶液混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颗粒。

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以获得理想的颗粒大小和形态。

3. 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将合成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硅源溶液中,加入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在Fe3O4颗粒表面包覆一层SiO2。

在包覆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时间和硅源浓度,以获得理想的核壳结构。

四、结果与讨论1. 形貌与结构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颗粒呈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结晶度良好。

2. 磁性能分析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能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颗粒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良好的磁响应性。

3. 包覆效率与稳定性分析通过测量SiO2层厚度和包覆前后的粒径变化,计算包覆效率。

同时,通过长期稳定性实验评估Fe3O4@SiO2磁性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该颗粒具有良好的包覆效率和较高的稳定性。

Fe3O4@_CTAC_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Fe3O4@_CTAC_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第51卷第1期2024年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Vol.51,No.12024引用格式:李楠,许伟坚,苑金磊,等.Fe 3O 4@CTAC 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1(1):76-83.LI Nan,XU WeiJian,YUAN JinLei,et al.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Fe 3O 4@CTAC particles[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2024,51(1):76-83.Fe 3O 4@CTAC 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李 楠 许伟坚* 苑金磊 刘长霞*(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29)摘 要: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 3O 4粒子,然后将油酸修饰到Fe 3O 4粒子表面,再通过疏水作用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包覆,得到Fe 3O 4@CTAC 粒子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㊁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㊁X 射线衍射(XRD)㊁Zeta 电位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 3O 4@CTAC 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 3O 4粒子表面包覆CTAC 后粒径无明显变化,并且仍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Fe 3O 4@CTAC 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能;Fe 3O 4@CTAC 粒子的Zeta 电位较高,分散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㊂对Fe 3O 4@CTAC 粒子进行了抗菌性能及磁分离去除菌体测试,结果显示:当Fe 3O 4@CTAC 粒子的含量为50mg /mL 时,与大肠杆菌(E.coli )(105cfu /mL)作用10min,抗菌率可达100%;Fe 3O 4@CTAC 粒子对E.coli ㊁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及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通过磁场分离可以将Fe 3O 4@CTAC 粒子及吸附的菌体去除㊂以上结果表明Fe 3O 4@CTAC 粒子是一种快速㊁高效㊁可以实现无菌体残留的抗菌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㊂关键词:磁性Fe 3O 4粒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Fe 3O 4@CTAC;大肠杆菌;抗菌性能中图分类号:TB383.1;R318.08 DOI :10.13543/j.bhxbzr.2024.01.009收稿日期:2023-07-24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202006885026)第一作者:女,1998年生,硕士生*通信联系人许伟坚,E⁃mail:Xuwj@ 刘长霞,E⁃mail:liucx@引 言在治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滥用,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缺乏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或者药物的抗菌效率低下是21世纪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1]㊂耐药菌在不断威胁着人类健康,而开发新抗生素治疗药物的过程缓慢,研发成本昂贵,任务十分艰巨[2]㊂因此,研究可以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抗菌剂和抗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㊂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克服耐药性危机提供了机会㊂纳米粒子具有多功能特性,如尺寸小㊁易修饰㊁比表面积大和生物相容性好,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粒子抗菌剂的研究[3]㊂与抗生素相比,纳米粒子抗菌剂不仅具有更低的毒性㊁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好的抗菌效果,同时有助于解决细菌耐药性的问题[4]㊂纳米粒子抗菌剂可以作用于细菌多靶点,而细菌很难同时产生多点基因突变对其产生抗性[5]㊂目前,纳米粒子抗菌剂主要通过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利用纳米粒子作为递送抗菌药物的载体,二是利用纳米粒子本身的抗菌性能抗菌[6]㊂可以通过物理封装㊁吸附或化学偶联作用将抗菌药物负载到纳米粒子[7],例如利用脂质体[8]㊁聚合物纳米粒子[9-10]㊁固体脂质纳米粒子[11-12]和树枝状聚合物纳米粒子[13-14]等载体将抗菌药物输送到感染部位,与游离药物相比,利用纳米粒子递送抗菌药物不仅能改变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而且还可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给药频率,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15]㊂Hu 等[16]通过Sono⁃gashira 偶联反应将SiO 2纳米粒子与三氯异氰尿酸㊁乙炔基苯结合,脱除SiO 2模板后在其表面修饰Fe 3O 4,合成了新型磁性共轭微孔聚合物空心球(CMP -HSs@Fe 3O 4),该聚合物空心球的比表面积高㊁孔体积大,使得抗生素分子易透过CMP -HSs 壁并被大量吸附在球体腔中,吸附大量抗生素的CMP-HSs@Fe3O4具有抗菌性能高㊁易于分离回收等优点㊂但是,利用复合纳米粒子负载抗生素抗菌依然存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㊂除了作为抗菌药物的载体外,纳米粒子由于其本身的抗菌性能而广泛用作纳米粒子抗菌剂,例如某些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5]㊁碳基纳米材料[17]㊁阳离子肽[18]㊁阳离子聚合物[19]及壳聚糖[20]等纳米材料㊂纳米粒子的抗菌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电位,导致运输失衡㊁呼吸受损㊁能量传导中断或细胞裂解[21];另一种是通过纳米粒子本身接触或破坏呼吸链间接诱发产生活性氧(ROS)[22],ROS爆发会导致脂质过氧化㊁蛋白质氧化损伤㊁酶抑制㊁RNA和DNA 损伤和突变,从而导致细菌死亡[23-24]㊂Kim等[25]利用TiO2纳米粒子与芳香族聚酰胺薄膜层羧基官能团的配位和氢键作用,自组装制备了杂化薄膜复合(TFC)膜,TFC膜上的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经过光催化形成活性氧,破坏大肠杆菌(E.coli)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在TFC膜表面的附着㊂Liu 等[26]设计了一种短的两亲肽-胆固醇偶联物(CG3R6TAT)并自组装成阳离子纳米粒子,与细胞穿膜肽(TAT)相比,阳离子纳米粒子增大了阳离子的电荷密度,增强了与表面带负电荷细菌的静电作用,使其抗菌性能提高㊂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抗菌剂的研发开辟了新途径㊂Xiong等[27]使用水热法合成了Ag3PO4/Fe3O4/硅藻土复合抗菌材料,在光照条件下该抗菌材料释放出银离子,促进形成活性自由基,破坏E.coli细胞壁导致内容物释放,使E.coli全部灭活,并可以通过磁分离进行回收㊂Tian等[28]通过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生长氧化铁纳米粒子(IONPs)和银纳米粒子(AgNPs),得到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抗菌材料GO-IONP-Ag,利用纳米结构中的光吸收剂GO可以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高效光热杀伤,并且可以通过磁场分离对该抗菌材料进行回收㊂季铵盐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阳离子化合物[29-32],具有毒性小㊁稳定性高㊁腐蚀性小㊁渗透能力强和停留时间长等优点[33],多年来被应用于医用表面材料㊁水体环境消毒等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在预防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4-35]㊂季铵盐的抗菌机理为季铵盐分子吸附在细胞壁表面,然后扩散透过细胞壁与生物质膜结合并破坏膜结构,使得低分子物质泄露㊁蛋白质及核酸降解㊁溶菌酶释放,导致细胞裂解[36]㊂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3O4纳米粒子,经油酸(OA)修饰后,通过疏水作用包覆季铵盐类抗菌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制得Fe3O4@CTAC粒子㊂Fe3O4@CTAC粒子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菌体表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细胞失活㊂Fe3O4@CTAC 粒子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还可以通过磁场分离去除菌体㊂目前,尚未见CTAC修饰磁性粒子作为抗菌剂的文献报道㊂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和仪器1.1.1 实验材料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㊃6H2O,分析纯)㊁乙二醇(分析纯)㊁OA(分析纯)㊁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纯度90%)㊁无水乙酸钠(NaAc,纯度99%)㊁CTAC (纯度97%)㊁琼脂粉(生物试剂),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聚乙二醇4000(PEG-4000,化学纯)㊁氯化钠(NaCl,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蛋白胨(生物试剂)㊁酵母浸粉(生物试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肠杆菌(E.coli Nissle1917)㊁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ATCC6538)㊁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ATCC9372)为本实验室保藏;LB固体培养基,含5g/L酵母浸粉,10g/L蛋白胨,10g/L NaCl,1.5%琼脂粉, 121℃高压蒸气灭菌20min㊂1.1.2 实验仪器SUPRA-55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德国ZEISS公司;ESCALAB250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美国THERMO VG公司;Ultima-III型X射线衍射仪(XRD),日本理学公司;PALS型Zeta电位分析仪,美国布鲁克海文仪器公司;7404型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美国Lake Shore公司;ZQLY-180E型振荡培养箱,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SPX-150B-Z型生化培养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DM1000型荧光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㊂1.2 实验方法1.2.1 Fe3O4@CTAC粒子的制备首先,按照文献[37]的方法制备Fe3O4粒子㊂称取2.7g FeCl3㊃6H2O于80mL乙二醇中,经磁力㊃77㊃第1期 李 楠等:Fe3O4@CTAC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7.2g NaAc 和2.0g PEG -4000,继续磁力搅拌混匀㊂将混匀后的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衬底的高压反应釜中,于200℃反应8h㊂反应结束后,将磁性响应物质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过夜,得到Fe 3O 4粒子㊂称取1.0g Fe 3O 4粒子于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40mL 无水乙醇,超声20min,加入260μL OA,在80℃㊁300r /min 的条件下磁力搅拌6h,将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得到OA 修饰的Fe 3O 4粒子(Fe 3O 4@OA 粒子)㊂将获得的所有Fe 3O 4@OA 粒子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20mL 去离子水㊁20mL 无水乙醇和1.0g CTAC,在室温㊁400r /min 的条件下磁力搅拌1h,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于60℃真空干燥过夜,得到CTAC 包覆的Fe 3O 4粒子,即Fe 3O 4@CTAC 粒子,于4℃保存㊂1.2.2 Fe 3O 4@CTAC 粒子的表征采用SEM 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及粒径均匀性,并通过能谱(EDS)进行元素分析;采用XPS 检测样品的元素组成;采用XRD 检测样品的晶体结构:铜靶,波长0.154056nm,扫描速度10(°)/min,扫描范围10°~80°;采用Zeta 电位分析仪检测样品的表面电荷;采用VSM 检测样品的磁性㊂1.2.3 Fe 3O 4㊁Fe 3O 4@OA 和Fe 3O 4@CTAC 的抗菌性能测定将Fe 3O 4㊁Fe 3O 4@OA 和Fe 3O 4@CTAC 粒子分别分散在0.9%的生理盐水(pH =6.8)中,得到10mg /mL 悬液㊂将E.coli 进行液体培养,使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 波长下检测菌液的光密度值(OD 600),当OD 600=0.5时,将其稀释3倍至菌浓度为105cfu /mL㊂分别取上述1mL 悬液与1mL E.coli 菌液,于37℃㊁180r /min 的条件下反应10min㊂反应结束后,吸取100μL 反应液涂布于LB 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过夜,记录E.coli 的菌落数,按照下式计算抗菌率R ㊂R =N 0-N 1N 0×100%式中:N 0为反应前E.coli 菌液(105cfu /mL)中E.coli 的菌落数,N 1为反应结束后反应液中E.coli 的菌落数㊂1.2.4 不同Fe 3O 4@CTAC 粒子含量及作用时间下抗菌效果测试分别取1mL 不同含量的Fe 3O 4@CTAC 悬液(5㊁10㊁25㊁50mg /mL)与1mL E.coli 菌液(105cfu /mL),于37℃㊁180r /min 的条件下反应不同时间(10㊁20㊁30㊁40㊁50㊁60min),反应结束后,吸取100μL 反应液涂布于LB 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过夜,记录菌落数并计算抗菌率,绘制不同Fe 3O 4@CTAC 粒子含量下抗菌率随作用时间的变化曲线㊂1.2.5 Fe 3O 4@CTAC 对E.coli ㊁S.aureus 及B.subtilis 的抗菌性能测试分别取1mL 的E.coli ㊁S.aureus 及B.subtilis 菌液(105cfu /mL )与1mL Fe 3O 4@CTAC 悬液(50mg /mL),于37℃㊁180r /min 的条件下反应10min,反应结束后,吸取100μL 反应液涂布于LB 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过夜,记录菌落数并计算抗菌率㊂1.2.6 Fe 3O 4@CTAC 粒子对菌体的去除取1mL Fe 3O 4@CTAC 悬液(50mg /mL)与1mLE.coli 菌液(105cfu /mL)混合,在37℃㊁180r /min的条件下反应10min㊂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进行磁分离,向获得的磁响应固体物质㊁剩余溶液和对照(1mL Fe 3O 4@CTAC 悬液与1mL 生理盐水)中分别加入0.1mg FITC,在4℃冰箱中在黑暗条件下染色13h㊂染色结束后,通过离心法弃去上清液以除去多余的FITC㊂于9250g 离心3min 后用生理盐水洗涤,再重复离心,7次循环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在495nm 的激发波长下观察荧光染色结果㊂2 结果与讨论2.1 Fe 3O 4@CTAC 粒子的表征结果2.1.1 微观形貌图1为Fe 3O 4和Fe 3O 4@CTAC 粒子的微观形貌㊂可以看出,Fe 3O 4和Fe 3O 4@CTAC 的平均粒径为100~200nm,且分散性良好㊂经过OA 及CTAC 修饰后,Fe 3O 4@CTAC 粒子相对于Fe 3O 4粒子的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并依然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㊂2.1.2 元素组成表1为Fe 3O 4和Fe 3O 4@CTAC 的EDS 分析结果,可以看出,Fe 3O 4@CTAC 除了含有Fe㊁O 元素外,还含有N 元素,证明CTAC 被修饰到Fe 3O 4粒子上㊂为进一步了解Fe 3O 4及Fe 3O 4@CTAC 的元素组成,对其进行XPS 表征,并利用NIST 网站(https:∥ /chemistry /)及Avantage 软件对XPS 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㊂可以看出,Fe 3O 4@CTAC 除了含有Fe 2p㊁O 1s㊁C 1s 这3个峰㊃87㊃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图1 Fe3O4和Fe3O4@CTAC的SEM图Fig.1 SEM images of Fe3O4and Fe3O4@CTAC 表1 Fe3O4和Fe3O4@CTAC的EDS分析结果Table1 EDS analysis results of Fe3O4and Fe3O4@CTAC样品质量分数/%Fe O NFe3O461.4938.510.00 Fe3O4@CTAC68.4331.420.15位外,还含有N1s峰位,表明Fe3O4@CTAC含有Fe㊁O㊁C及N元素,N元素的出现进一步证明Fe3O4@ CTAC制备成功㊂图2 Fe3O4和Fe3O4@CTAC的XPS谱图Fig.2 XPS spectra of Fe3O4and Fe3O4@CTAC 2.1.3 晶体结构通过XRD表征了Fe3O4及Fe3O4@CTAC的相组成和结构,如图3所示㊂可以看出,Fe3O4和Fe3O4@CTAC均在2θ为18°㊁30°㊁36°㊁43°㊁53°㊁57°㊁63°和74°处出现衍射峰,并且这些衍射峰的位置与Fe3O4标准卡片(JCPDS card,No.19-0629)衍射峰的位置一致,表明合成的Fe3O4为反尖晶石结构,并且Fe3O4@CTAC的晶体结构与Fe3O4一致,表明OA和CTAC的修饰不会引起Fe3O4的相变㊂图3 Fe3O4和Fe3O4@CTAC的XRD谱图Fig.3 XRD patterns of Fe3O4and Fe3O4@CTAC 2.1.4 Zeta电位通过Zeta电位表征了Fe3O4及Fe3O4@CTAC 粒子在不同pH下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㊂结果表明,与Fe3O4粒子相比,CTAC包覆后Fe3O4@CTAC 粒子表面的正电荷增多,Zeta电位升高,等电点右移㊂在pH=6.8时,Fe3O4@CTAC的Zeta电位绝对值高于30mV,证明Fe3O4@CTAC粒子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良好㊂图4 Fe3O4和Fe3O4@CTAC在不同pH下的Zeta电位Fig.4 Zeta potentials of Fe3O4and Fe3O4@CTACat different pH values2.1.5 磁性图5显示了Fe3O4和Fe3O4@CTAC在室温下的磁滞回线图㊂结果显示,Fe3O4和Fe3O4@CTAC 的磁滞回线与x轴㊁y轴的交点均为0,证明这两种粒子无明显的矫顽力与剩磁,均具有超顺磁性㊂Fe3O4@CTAC的饱和磁化强度由Fe3O4的㊃97㊃第1期 李 楠等:Fe3O4@CTAC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79.94emu /g 略下降为76.81emu /g,证明CTAC 包覆后Fe 3O 4@CTAC 依然保持良好的磁响应性能,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分离㊂图5 Fe 3O 4和Fe 3O 4@CTAC 的磁滞回线图Fig.5 Hysteresis regression curves of Fe 3O 4andFe 3O 4@CTAC2.2 Fe 3O 4@CTAC 粒子的抗菌性能及菌体去除效果2.2.1 Fe 3O 4㊁Fe 3O 4@OA 和Fe 3O 4@CTAC 粒子的抗菌性能比较图6为Fe 3O 4㊁Fe 3O 4@OA 和Fe 3O 4@CTAC 粒子对E.coli 的抗菌效果比较㊂可以看出,Fe 3O 4具有微弱的抗菌作用,Fe 3O 4@OA 没有抗菌作用,而Fe 3O 4@CTAC 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菌率可达98.5%,结果表明Fe 3O 4粒子表面修饰CTAC 后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㊂图6 Fe 3O 4㊁Fe 3O 4@OA 和Fe 3O 4@CTAC 对E.coli 的抗菌性能比较Fig.6 Comparison of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Fe 3O 4,Fe 3O 4@OA and Fe 3O 4@CTAC against E.coli2.2.2 Fe 3O 4@CTAC 粒子含量及作用时间对抗菌率的影响图7为Fe 3O 4@CTAC 粒子含量及作用时间对E .coli 抗菌效果的影响㊂结果显示,Fe 3O 4@CTAC粒子含量为5㊁10mg /mL 时,反应10min,其抗菌率分别为87.98%㊁98.41%,并且其抗菌能力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Fe 3O 4@CTAC 粒子含量为25㊁50mg /mL 时,反应10min,其抗菌率分别达到99.87%㊁100%㊂因此,增加Fe 3O 4@CTAC 含量㊁延长作用时间均可以提高抗菌效果㊂图7 Fe 3O 4@CTAC 粒子含量及作用时间对E .coli 抗菌率的影响Fig.7 Effects of Fe 3O 4@CTAC particle content and actiontime on 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E.coli2.2.3 Fe 3O 4@CTAC 粒子对E.coli ㊁S.aureus 和B.subtilis 的抗菌性能图8为Fe 3O 4@CTAC 粒子对不同菌种的抗菌作用㊂由结果可知,Fe 3O 4@CTAC 粒子悬液(50mg /mL)与菌液反应10min 后,抗菌率均可达到100%,表明Fe 3O 4@CTAC 粒子对E.coli ㊁S.aureus 及B.subtilis 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抗菌性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㊂图8 Fe 3O 4@CTAC 粒子对不同菌种的抗菌作用Fig.8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Fe 3O 4@CTAC particleson different bacteria2.2.4 Fe 3O 4@CTAC 粒子对菌体的去除效果采用FITC 染色法,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Fe 3O 4@CTAC 粒子对E.coli 菌体的去除效果,如图9所示㊂结果显示,磁响应固体部分(图9(a))观察到绿色荧光,而磁分离后的剩余溶液(图9(b))及对㊃08㊃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照(图9(c))未观察到绿色荧光,这表明E.coli 菌体可以与Fe 3O 4@CTAC 粒子结合并通过磁场分离从反应体系中去除,从而实现高效抗菌及无菌体残留㊂图9 磁响应固体部分㊁磁分离后剩余溶液和对照的荧光染色结果Fig.9 Fluorescence staining results of the magneticresponse solid portion,the residual solution after magnetic separation,and the control 3 结论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 3O 4粒子,然后将OA 修饰到Fe 3O 4粒子表面,再通过疏水作用进行CTAC 包覆,成功制得Fe 3O 4@CTAC 粒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㊁抗菌性能及磁分离去除菌体测试,所得结论如下:(1)在Fe 3O 4粒子表面修饰OA 以及进行CTAC包覆后,Fe 3O 4@CTAC 粒子的粒径无明显变化,并且仍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Fe 3O 4@CTAC 与Fe 3O 4粒子均为反尖晶石结构;与Fe 3O 4粒子相比,Fe 3O 4@CTAC 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能;Zeta 电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Fe 3O 4@CTAC 粒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㊂(2)Fe 3O 4@CTAC 粒子(50mg /mL)与E.coli菌液(105cfu /mL)反应10min,抗菌率即可达到100%;Fe 3O 4@CTAC 粒子对E.coli ㊁S.aureus 及B.subtilis 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通过磁场分离作用可以将Fe 3O 4@CTAC 粒子及吸附的菌体去除,实现无菌体残留㊂以上结果表明Fe 3O 4@CTAC 粒子是一种快速㊁高效并且可以实现无菌体残留的抗菌剂,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㊂参考文献:[1] PADIYARA P,INOUE H,SPRENGER M.Glob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to addres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Infectious Diseases,2018,11:1178633718767887.[2] BARTLETT J G,GILBERT D N,SPELLBERG B.Sevenways to preserve the miracle of antibiotics [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3,56(10):1445-1450.[3] BLECHER K,NASIR A,FRIEDMAN A.The growingrole of nanotechnology in combating infectious disease [J].Virulence,2011,2(5):395-401.[4] PAL S,TAK Y K,SONG J M.Doe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depend on the shape of the nanoparticle?A study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um Escherichia coli [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7,73(6):1712-1720.[5] MUBEEN B,ANSAR A N,RASOOL R,et al.Nano⁃technology as a novel approach in combating microbesproviding an alternative to antibiotics [J].Antibiotics,2021,10(12):1473.[6] ZHU X,RADOVIC⁃MORENO A F,WU J,et al.Nano⁃medic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microbial infection⁃over⁃view and perspectives [J].Nano Today,2014,9(4):478-498.[7] ZHANG L,PORNPATTANANANGKUL D,HU C M J,et al.Development of nanoparticles for antimicrobial drug delivery [J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10,17(6):585-594.[8] FISCHBACH M A,WALSH C T.Antibiotics for emer⁃ging pathogens[J].Science,2009,325(5944):1089-㊃18㊃第1期 李 楠等:Fe 3O 4@CTAC 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1093.[9] CHENG J,TEPLY B A,SHERIFI I,et al.Formulationof functionalized PLGA-PEG nanoparticles for in vivo tar⁃geted drug delivery[J].Biomaterials,2007,28(5):869-876.[10]GU F,ZHANG L,TEPLY B A,et al.Precise engineer⁃ing of targeted nanoparticles by using self⁃assembledbiointegrated block copolymers[J].Pro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8,105(7):2586-2591.[11]MÜLLER R H,RADTKE M,WISSING S A.Solid lipidnanoparticles(SLN)an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in cosmetic and dermatological preparations[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2,54:S131-S155.[12]WISSING S A,MÜLLER R H.Cosmetic applications for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harmaceutics,2003,254(1):65-68. [13]GILLIES E R,FRÉCHET J M J.Dendrimers and den⁃dritic polymers in drug delivery[J].Drug Discovery To⁃day,2005,10(1):35-43.[14]FLORENCE A T.Dendrimers:a versatile targeting plat⁃form[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5,57(15):2104-2105.[15]HUH A J,KWON Y J. Nanoantibiotics”:a new para⁃digm for 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using nanomaterialsin the antibiotics resistant era[J].Journal of ControlledRelease,2011,156(2):128-145.[16]HU Z T,MA Y J,LU N,et al.Magnetic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 hollow spheres decorated with Fe3O4nanoparticles for selective absorption and sterilizat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2022,9(4):1381-1390.[17]VEERAPANDIAN M,YUN K.Functionalization of bio⁃molecules on nanoparticles:specialized for antibacterialapplications[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1,90(5):1655-1667.[18]HANCOCK R E W,SAHL H G.Antimicrobial and host⁃defense peptides as new anti⁃in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J].Nature Biotechnology,2006,24(12):1551-1557.[19]ENGLER A C,WIRADHARMA N,ONG Z Y,et al.E⁃merging trends in macromolecular antimicrobials to fight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s[J].Nano Today,2012,7(3):201-222.[20]KONG M,CHEN X G,XING K,et al.Antimicrobialproperties of chitosan and mode of action:a state of theart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0,144(1):51-63.[21]PELGRIFT R Y,FRIEDMAN A J.Nanotechnology as atherapeutic tool to combat microbial resistance[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13,65(13-14):1803-1815.[22]NATHAN C,CUNNINGHAM⁃BUSSEL A.Beyond oxida⁃tive stress:an immunologist’s guide to reactive oxygenspecies[J].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13,13:349-361.[23]PAN X P,REDDING J E,WILEY P A,et al.Mutage⁃nicity evaluation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by the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assay[J].Chemosphere,2010,79(1):113-116.[24]WANG S G,LAWSON R,RAY P C,et al.Toxic effects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bacteria[J].Toxicology and Industrial Health,2011,27(6):547-554.[25]KIM S H,KWAK S Y,SOHN B H,et al.Design ofTiO2nanoparticle self⁃assembled aromatic polyamide thin⁃film⁃composite(TFC)membrane as an approach to solvebiofouling problem[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3,211(1):157-165.[26]LIU L H,XU K J,WANG H Y,et al.Self⁃assembledcationic peptide nanoparticles as an efficient antimicrobialagent[J].Nature Nanotechnology,2009,4(7):457-463.[27]XIONG C Y,REN Q F,CHEN S H,et al.A multifunc⁃tional Ag3PO4/Fe3O4/Diatomite composites:photocataly⁃sis,adsorption and sterilization[J].Materials TodayCommunications,2021,28:102695.[28]TIAN T F,SHI X Z,CHENG L,et al.Graphene⁃basednanocomposite as an effective,multifunctional,and recy⁃clable antibacterial agent[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4,6(11):8542-8548. [29]JIA Z S,SHEN D F,XU W L.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chitosan[J].Carbohydrate Research,2001,333(1):1-6. [30]XUE Y,XIAO H,ZHANG Y.Antimicrobial polymericmaterials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and phosphoniumsa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5,16(2):3626-3655.[31]GRIGORAS A G.Natural and synthetic polymeric antimi⁃crobials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moieties:a review[J].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21,19(4):3009-3022.[32]ZHANG J J,TAN W Q,LUAN F,et al.Synthesis of㊃28㊃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of chitosan bearing halogena⁃ted acetate for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J].Polymers,2018,10(5):530.[33]JIANG S,WANG L,YU H J,et al.Study on antibacte⁃rial behavior of insoluble quaternary ammonium[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6,99(5):2389-2394.[34]ARNOLD W A,BLUM A,BRANYAN J,et al.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a chemical class of emerging concern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2023,57(20):7645-7665.[35]NADAGOUDA M N,VIJAYASARATHY P,SIN A,et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J].Medicinal Chemistry Research,2022,31(10):1663-1678.[36]GERBA C P.Quaternary ammonium biocides:efficacy in application[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15,81(2):464-469.[37]LIU C X,YANG Y D,GAO H F,et al.Preparation andenzymatic activity of Fe 3O 4-IDA -Ni /NAD kinase mag⁃netic catalyst[J].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20,37(3):475-481.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Fe 3O 4@CTAC particlesLI Nan XU WeiJian * YUAN JinLei LIU ChangXi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Fe 3O 4particles with good dispersibility were synthesized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The surface of the Fe 3O 4particles was first modified with oleic acid and 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TAC)was then coatedvia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to obtain Fe 3O 4@CTAC particles.The Fe 3O 4@CTAC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X⁃ray diffraction (XRD),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ry (V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Fe 3O 4has no obvious change after coating with CTAC,and the Fe 3O 4@CTAC particles retain good monodispersity.The Fe 3O 4@CTAC particles have superparamagnetism and good magnetic response properties.The Zeta potential of Fe 3O 4@CTAC particles is high,and the dispersion has good stability.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of Fe 3O 4@CTAC particles 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50mg /mL Fe 3O 4@CTAC particles were treated with E.coli (105cfu /mL)for 10min,the antibacterial rate could reach 100%.Fe 3O 4@CTAC parti⁃cles also have good antibacterial effects on S.aureus and B.subtilis .The Fe 3O 4@CTAC particles and adsorbed bacteria can be separated using a magnetic field.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 3O 4@CTAC is a fast,efficientantibacterial agent that can generate aseptic residues and thus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magnetic Fe 3O 4particles;cet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TAC);Fe 3O 4@CTAC;E.coli ;anti⁃bacterial property(责任编辑:于少云)㊃38㊃第1期 李 楠等:Fe 3O 4@CTAC 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摘要利用树枝状分子-金纳米粒子复合物修饰电极和金纳米粒子标记物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污泥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对氨基苯甲酸,通过共价作用结合第Ⅳ代氨基末端的树枝状分子(G4-PAMAM),并在其内部载入金纳米粒子,制备修饰电极(GCE/p-ABA/PAMAM(AuNPs)),用于固定大肠杆菌。

采用硫堇作为电活性物质包被金纳米粒子,用于标记二抗制备金纳米粒子标记物(Ab2-Au-Th)。

通过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一抗、金纳米粒子标记物依次修饰在电极表面,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硫堇产生的电流信号,实现对大肠杆菌的检测。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响应电流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对数在1.0×102~1.0×106 cfu/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 cfu/mL(S/N=3)。

利用本方法检测污水处理厂的不同污泥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回收率为89.4%~105.8%。

关键词城市污泥;大肠杆菌;树枝状分子;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电化学免疫传感2016-01-10收稿;2016-04-11接受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21205051,11072091)和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No.210078)资助E-mail:zhangxinai@;cfli@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进程的全面推进,污泥的产量与日俱增,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

因此,污泥的合理回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1,2]。

然而,城市污泥成分复杂、微生物含量高,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含有的病源微生物严重制约了污泥的有效利用[3~5]。

污泥中病源微生物的危害与大肠杆菌(E. coli)的数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6],因此大肠杆菌已经成为评估污泥回收利用可行性的重要指标,并被列为污泥微生物标准的必检项目。

目前,大肠杆菌的常规检测方法主要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稀释平板计数法等[7~9],但存在着耗时长、灵敏度低、操作繁琐等缺点,不能满足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的需求。

一种基于核壳型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人免疫球蛋白E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

一种基于核壳型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人免疫球蛋白E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

一种基于核壳型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人免疫球
蛋白E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
黄国银;马龙飞;管明源;梁晋涛;黄勇;李桂银
【期刊名称】《纳米科技》
【年(卷),期】2015(012)002
【摘要】以Fe3O4为核,在盐酸羟胺作为还原剂,采用一步还原法制备核壳型
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震动样品磁强计等方法对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形貌、成分等特性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对生成的单质银进行定量,单质银的氧化电流的大小和hIg E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0.25-2.0 滋g/mL.
【总页数】7页(P22-28)
【作者】黄国银;马龙飞;管明源;梁晋涛;黄勇;李桂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4
【相关文献】
1.基于核壳型荧光纳米颗粒检测的人免疫球蛋白G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J], 徐欢;王周平;杨震;吴佳
2.基于Fe3O4@Au磁性纳米粒子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微囊藻毒素免疫传感器研究[J], 张金果;康天放;薛瑞;孙雪
3.基于核酸适配体-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的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J], 张立转;赵旭华;梁晶晶;崔小华;翟翔;王玉瑶;于保锋
4.一种核壳结构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设计与制备 [J], 杨玉东;宋志霞;梁勇
5.基于金包裹磁性纳米粒子与适配体修饰CdTe纳米探针的凝血酶检测方法 [J], 文艳清;龙倩;张友玉;李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酶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

纳米酶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

应用
深圳市纳米酶肿瘤转化医学 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发 现并报道的磁纳米颗粒的酶 催化活性(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之 后,将其应用于免疫组化检 测,以及并将我们发现的发 现的新型标志物用于癌症的 诊断,发明了一种具有肿瘤 识别和催化显色双功能的纳 米材料(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
纳米酶的问世,改变了以往人 们认为无机纳米材料是一种生 物惰性物质的传统观念,揭示 了纳米材料内在的生物效应及 新特性,丰富了模拟酶的研究, 使其从有机复合物拓展到无机 纳米材料,拓展了纳米材料的 应用范围。
功能。尽管这种被修饰的金
纳米颗粒也被称为纳米酶,
但其催化活性来自于其表面
修饰的化学物质,而不是来
催化机理研究
• 在催化机理研究方面,近年来国 内外的系列研究表明,纳米酶具 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多酶效应, 氧化铁纳米颗粒在酸性环境中催 化过氧化氢转化为羟基自由基, 而在中性环境中则清除羟基自由 基等活性氧化物质,而普鲁士蓝 纳米颗粒则可以显著下调细胞中 的ROS尤为重要的是铁基纳米酶与 已知的促氧化或抑氧化小分子不 同。
例如,Fe3O4纳米材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 无机的惰性物质,其磁性特征被广泛应用 于蛋白质与核酸的分离纯化、细胞标记、 肿瘤治疗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如果想赋予 磁纳米材料更多的功能,如催化活性,人 们常常采用“加法”,在其表面修饰一些酶 或其他催化基团,从而使其获得催化功能。
如果想赋予磁纳米材料更多
的功能,如催化活性,人们 常常采用“加法”,在其表面 修饰一些酶或其他催化基团, 从而使其获得催化功能。例 如,Scrimin等将氮杂冠醚 (azacrown)修饰在金纳米颗 粒表面,经锌离子螯合后, 使其获得剪切磷酸二酯键的 催化活性,以模拟RNase的

绿色荧光素标记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FITC@Fe3O4)

绿色荧光素标记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FITC@Fe3O4)

绿色荧光素标记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FITC@Fe3O4)
实现复合纳米微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其核心是构建稳定性高,可靠性好,生物相容性强,简单易行的合成方法.许多光磁复合材料研究都是用酰胺法或包裹法等实现,但这些方法通常不能得到具有稳定持久荧光性能复合纳米粒子.链接反应由于高产率,高选择性,反应条件简单,产物分离简单以及生成物在生理条件下稳定等特点在化学,生物,药学等领域凸显出一定的优势.红色荧光罗丹明B标记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就可用这种方式合成。

采用改进的Polyol合成法,以PEO-PPO-PEO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链霉亲和素-异硫氰酸荧光素偶联的Fe3O4/Au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证实了Fe3O4/Au的核壳型纳米结构,确定了其粒径和分布;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的光学活性和荧光特性,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其磁化率.结果表明,所制备的 Fe3O4/Au纳米粒子具有光学活性和荧光特性,以及优异的磁性.
相关产品
叔丁基硫醇配体的无荧光银纳米簇合物[Ag62S12(SBut)32]2+
疏水性萘酰亚胺荧光团接枝水溶性聚丙烯酸聚合物
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粒径110nm 孔径15nm)
双功能磁性荧光纳米复合Fe3O4
双金属金银纳米簇荧光探针
双荧光阿霉素脂质体
双荧光原卟啉脂质体
水溶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
水溶性ZnO氧化锌荧光量子点
水溶性ZnO荧光量子点纳米颗粒
产地:西安
纯度:99%
用途:仅用于科研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QY小编 ysl 2022.6.20。

表面改性的纳米Fe3O4颗粒用于抗血清快速分离纯化

表面改性的纳米Fe3O4颗粒用于抗血清快速分离纯化

表面改性的纳米Fe3O4颗粒用于抗血清快速分离纯化毛占伟;王慧;张娟琨【期刊名称】《生物工程学报》【年(卷),期】2008(24)1【摘要】采用硅烷化试剂Si(OC2H5)3C3H6NH2(APTES)对纳米Fe3O4颗粒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后,考察了不同浓度偶联剂戊二醛对于颗粒表面固定牛血清白蛋白(BSA)量的影响.此超顺磁性免疫铁颗粒(SPIO)加入兔抗BSA血清中特异性结合BSA抗体后,用Gly-HCI缓冲液洗脱得到IgG.结果表明当戊二醛浓度大于10%时,单位颗粒固定蛋白的量达到最大值约140 μg/mg,10 min,15 mg的SPIO即可将1 mL抗血清完全分离,经过两次快速洗脱,颗粒表面吸附的抗体即可得到纯化:琼脂扩散实验表明分离后的抗体仍保持较高活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纯化后的兔抗BSAIgG纯度大于99%,比传统的(NH4)2SO4法有了较大提高,但纯化量并没有减少;SPIO在经过五次重复利用后仍能保持78%以上的分离效果.【总页数】5页(P106-110)【作者】毛占伟;王慧;张娟琨【作者单位】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表面改性的氧化铝纳米颗粒悬浮液用于二步法显现潜指纹的技术研究 [J], 张丽梅;张冬冬;张忠良;周宇龙;周殷玄2.磁性纳米Fe3O4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董云肖;杨力;潘长江3.纳米Fe3O4-K2O·3Al2O3·6SiO2·2H2O金色亮粉复合颗粒改性环氧涂层用于H68黄铜涂层的耐蚀性 [J], 裴国平;周琼宇;钟庆东;顾帅帅;纪丹4.纳米Fe3O4磁性颗粒表面改性及其在医学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J], 胡平;常恬;陈震宇;康路;周宇航;杨帆;杨占林;杜金晶5.睾丸免疫接种法用于快速制备动物空肠弯曲菌抗血清 [J], 于庆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Au@Fe3O4纳米复合粒子的快速合成方法

一种Au@Fe3O4纳米复合粒子的快速合成方法

一种Au@Fe3O4纳米复合粒子的快速合成方法邢艳;呼国茂;骆志义【期刊名称】《广东化工》【年(卷),期】2016(43)20【摘要】团簇状的Au@Fe3O4纳米复合粒子采用两步法进行合成.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柠檬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其次以柠檬酸纳为温和的还原剂将HAuCl4快速还原为Au纳米粒子而沉积在Fe3O4的表面.并考察了HAuCl4及柠檬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用量对合成过程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动态光散射仪(DLS)及透射扫描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V(1% HAuCl4)=1.8 mL,m(柠檬酸修饰的Fe3O4)=12.5 mg时,Au@Fe3O4纳米复合粒子的中心Au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为20~50 nm左右而周围包覆的Fe3O4纳米粒子的大小为10hm左右,且其在水中能够稳定的存在3个月而粒径大小无明显的变化.【总页数】3页(P62-63,50)【作者】邢艳;呼国茂;骆志义【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榆林719000;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9;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相关文献】1.一种纳米ZnO粉体的合成方法 [J], ;2.连续快速合成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 [J], 王东光;张仁坤;竺柏康;王玉华;陶亨聪3.一种小粒径纳米二氧化钛合成方法及催化性能研究 [J], 张景;姚州威;刘兰芳4.介晶结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一种简易合成方法 [J], 万家齐; 张博文; 王宇飞; 陈克正5.一种铁酸镁/硫化钼异质结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和用途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e3O4磁性纳米粒子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微量过氧化氢

Fe3O4磁性纳米粒子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微量过氧化氢

Fe3O4磁性纳米粒子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微量过氧化氢李俊;李焱;彭金娜;冯素玲【期刊名称】《化学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5(027)003【摘要】Fe3O4磁性纳米粒子(Fe3O4MNPs)具有模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特性.基于FeO4MNPs催化H2O2氧化吡罗红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H2 O2的方法.对Fe3O4MNPs-吡罗红-H2O2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并考查了一些因素对体系的影响.所研究的催化反应分别在7~13min和13~18min内为假零级反应,对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1.33× 10-1 s-1和8.41×10-2s-1.反应时间为18 min 时,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0.42 kJ·mol-1.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20X10-4~1.12X10-2mol·L-1,检出限为1.65×10-4mol·L-1.该法可用于消毒液、雨水、自来水及合成样品中H2O2含量的测定.【总页数】5页(P388-392)【作者】李俊;李焱;彭金娜;冯素玲【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工学院,河南焦作454000;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工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75.3【相关文献】1.用过氧化氢氧化溴邻苯三酚红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钢中的微量铬 [J], 陆振荣;项苏留;陈恕华2.动力学法测定卤素研究Ⅲ.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B催化荧光法测定溴离子 [J], 郑肇生;吴和舟3.双协同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微量碘 [J], 廖秀芬;陆天山;赵颖;黄静4.一步法合成Fe3O4/PDA-PtNPs-Hb复合磁性纳米粒子及其对H2O2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J], 黄春芳;陈华龙5.多壁碳纳米管负载Fe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吸附增强过氧化酶的催化活性 [J], 高云燕;李海霞;欧植泽;郝平;李嫕;杨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5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 -70 2 1 )6 13 —6 2 l 9 (0 0 0 -1 1 0 0 中图分类号
大肠杆 菌 是一种 寄 生于人 和动 物 肠 道 上 的最 常 见 的 菌群 ,常 随粪 便 进 入地 表 水 中且存 活 时 间较 长 ¨ .人体 在免 疫力 低下 时 ,由大肠 杆 菌 引起 的感 染 可 引发 多 种 肠 道 疾病 .国 际上 将 大 肠杆 菌作
为水 体 污染 的指 标性 细 菌 J .因此 ,水体 中大 肠杆 菌的检测 对 于保 证公 共 安 全 和环境 卫 生 质量 具 有重
要 意 义.目前 , 测大 肠杆 菌 的传统 方法 主要 有 多 管 发 酵 法 和平 板计 数 法 等 检
.但 这些 方 法存 在 操
作 过程 复杂 及培 养 时间长 ( 一般 需 要 2 4 h以上 ) 缺点 .因此 , 展快 速 、 敏且 特异性 强 的检测 方法 等 发 灵 已成 为分析 工作 者 的重要 任务 .近 年 来 ,电化 学 酶 联 免 疫 分 析 由于具 有 灵 敏 度 高 、特 异性 强 等 特 点 , 在 大肠杆 菌 的检测 应用 中受到关 注 .在发 展酶 联 免疫分 析技 术 中 , 物 分 子 的有效 固定及 其 活性 保 生 持 和免疫 结合 物 的信 号放 大是 其 中的关 键 问题 .由于 纳米 材料 具有 体 积小 及 比表 面积 大 等特 点 , 利 用纳 米材 料作 为抗 体 的载 体可 进一 步提 高 免疫分 析 方法 的灵 敏度 . “
米粒 子可 以提 高辣 根 过 氧 化 酶 的负 载 量 ,进 而 增 大 催 化 电流 ,提 高 免 疫 检 测 的 灵 敏 度 ;同 时 抗 体 与
F u复合 纳米 粒 子反应 后 , 过磁 场 即可将 其 与游 离 的抗 体 分离 ,避免 _离 心分离 等操 作步 骤 . e O @A 通 _ 广 本 文将 电子媒 介体 硫 堇聚 合在 玻碳 电极 ( l s abne c oe G E) 面 ,以纳米 金作 为 固定 大 G a ycro l t d , C 表 s er 肠杆 菌抗 体 的 底 , 过测 定 辣根过 氧 化酶催 化 底物 中 H O 产生 的 电流信 号 , 通 实现 了水 体 中大肠杆 菌
用于电化学放 大免疫分析.将 电子媒 介体硫堇 聚合在玻 碳 电极 表面 ,以纳 米金作 为 固定 大肠杆 菌抗体 的基 底, 通过辣根过氧化酶催化 溶液 中 H: O 产生 的电流信 号来测定 大肠杆 菌.实验 结果表 明,该 方法对水 体 中
大肠 杆 菌 检 测 的 线 性 范 围 为 5 0~1×1 f m 检 出 限 为 2 f mL 0 cu l, / 0c / .对 过 富集 后 的 实 际 水 样 进 行 测 定 , u 该 法结 果 表 明 , 水 体 中 大肠 杆 菌 的 检 测 灵 敏 度 达 到 2c / 对 f ml u . 关键 词 大肠 杆 菌 ; eO @ A F u复 合 纳 米 粒 子 ; 大 免疫 法 ;电化 学 免 疫 分 析 放
收稿 口朗 : 0 91 -5 2 0 —12 基 金 项 日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准 号 : 0 70 7, 07 0 6 和 上海 市 绿 色 化 学 与化 工 过 程 绿 色 化 重 点 实 验 室 开 放 基 金 资 助 批 24 5 1 2 7 52 ) 联系人简介 : 张 文 ,男 ,博 土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主要 从 事 生 物 电化 学 研 究 Ema :whn @ ee . cH eu c — i zag h m en d . n l
F 米粒子 除 r具有 一般 纳米 粒 子 的性 质 以外 , eO 纳 还具 有独 特 的超顺 磁性 , 以起 到磁性 分 离及 可
富集 生 物分子 的作 用 ” .金 纳米 粒 子 具 有 稳 定性 强 及 合成 操 作 简 单 等 特 点 1 .F 。 A 6 eO @ u复 合 纳 j
的检 测 , 出限为 2 f/ 浓缩 水样 后 町检测 水 体 中 2c / L的大 肠杆 菌 .表 明该 免疫 方法 具有 广 检 0cu ml ; f m u
泛 的 用 前 景 .
1 实 验 部 分
1 1 试 剂 与 仪 器 .
大肠 杆菌 抗体 ( ni . oi 购 于 北 京 宝 赛 生 物 技 术 公 司 ;辣 根 过 氧 化 酶 标 记 的 大 肠 杆 菌 抗 体 at E cl) — ( R —ni .oi 购于 A em公 ( 罔剑桥 大学 ) 牛 血 清蛋 白 ( S 购 于 Sg a公 司 ;大肠 杆 菌 菌 H Pa tE cl — ) ba 英 ; B A) im
V0 . 1 3l
21 0 0年 6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HEMI J CA1 OURNAL OF CHI S UNI NE E VERS TI I ES
No 6 .
1 3 ~l 3 1 l 16
基 于 F 3 @A eO4 u复 合 纳 米 粒 子 标 记 抗 体 的 电 化 学 免 疫 方 法 用 于 水 体 中大 肠 杆 菌 的 检 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株 ( .oi 由本 校 生命 科 学 学 院 分 子生 物 学 实 验 室提 供 ;A C,・H 1・ H O、硫 堇 、N O E cl) u1 C 4 a H、F C,・ e1 6 纯度 9 % ) F C ・ H O( H O( 9 、 e I 4 纯度 9 % ) 9 、吐温一0及 H O ( 量 分数 3 % ) 购 于 国药集 团化 学 2 质 0 均
刘 慧 杰 , 瑛 巧 ,张 新 爱 , 滕 符 莹 ,张 文 , 利 通 金
( 东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系 ,上 海 2 0 6 ) 华 00 2
摘要
合 成 了 F A eO @ u复 合 纳 米 粒 子 作 为 辣 根 过 氧 化 酶 标 记 抗 体 的 载 体 ,并 将 该 复合 纳 米 粒 子 标 记 物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