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TPMulticast的流媒体传输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

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

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多媒体内容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多媒体传输方案在处理高负载和高并发的情况下面临着严重的瓶颈和性能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应运而生。

P2P(Peer-to-Peer)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和网络传输技术,它允许互连设备之间直接交互,而无需通过中心服务器进行中转。

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当用户请求访问多媒体内容时,服务器需要一次性向所有客户端发送数据,这就导致了带宽和服务器资源的浪费。

而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则可以把用户设备作为节点,让用户之间直接交换媒体内容,从而提高传输效率和降低服务器负载。

下面是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的详细步骤:1. 节点发现:每个设备都可以充当一个节点,当设备加入网络时,它会向其他节点发送查询请求,以便找到其他在线节点。

这样,设备可以建立一个节点列表,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

2. 文件查询:每个设备都可以分享和下载多媒体文件。

当用户需要访问某个多媒体文件时,它可以向节点列表中的其他节点发送查询请求,并在节点列表中进行文件搜索。

如果找到了匹配的文件,节点会向请求设备发送响应,并提供下载链接。

3. 数据传输:一旦设备找到了要下载的文件,它可以直接与拥有该文件的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直接传输的方式避免了通过中心服务器传输的瓶颈,并提高了传输速度和效率。

4. 数据管理:为了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可以使用纠删码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块和冗余编码。

这样,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或离线,其他节点仍然可以根据冗余数据重建丢失的数据块。

5. 资源共享:除了多媒体文件的传输,基于P2P的系统也可以允许用户共享其他资源,例如带宽、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

这样,节点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资源,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基于P2P技术的多媒体传输方案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场景:1. 高效性:P2P传输方案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带宽和设备资源,提高传输效率,减少延迟和拥堵问题。

基于RTP的音频流多播系统的JMF实现

基于RTP的音频流多播系统的JMF实现
被除 去, 满足水质再利用 要求 。
第一作者简介 : 卫 , , 7 年生 ,93 张 男 1 1 9 19 年毕业 于华北 电力学院 ,
工 师,西 唐自 云冈 电 限 任 司,西 大同 0 0 . 程 山 大 际 热 有 责 公 山 省 市,7 9 3 3
[] 冯 济缨. 2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基础 [ ]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M.
1 98: —3 . 9 21 3
( 责任编辑 : 王雅利 )
降低反渗透 装置的投资费用 ; 第五 , 操作简单 、 运行费用低 。 经 过以上工艺处理 , 中大部分的悬浮物 、 水 细菌 、 微生 物 、 胶体 等均
第, 卷 第 5 l 7 期
收稿 日期 :0 6 1-1 20- 0 2
基于 R P的音频流 多播 系统 的 J T MF实现
闰 改珍 , 师 卫
(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山西太原 ,3 0 4 0 02 )
摘 要 :1 了音 频 流 多播 系统 结 构设 计 及 协 议 选 择 , 讨 了服 务 器端 的 J 4绍 - 探 MF实现 。 并
论 述 了客 户端 实现 方 法 。
关键词: 音频流多播 系统 ; 实时传输协议 ; 实时传输控 制协议 中图分类号 :N 3 T 9 文献标识码 : A
目前 , 越来越 多的嵌入式设备具有 互联 网接人功能 , 除了浏览 网页 之外 , 人们更多地 希望能够实时地欣赏音视频等 多媒体文件 。对于资源 有 限的嵌入式设备来说 , 直接 将多媒体文件下载下来播放 , 磁盘空问显 得 不 足 一因 此提 出使 用 流 媒体播 放 的形式 。而 市场 上 比较 流行 的 R a l e , n o s ei Pae 流播放 器代码 很大 , 合于在 嵌入式 e p yr d w da l r l a Wi M y 不适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多源同步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多源同步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多源同步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视频流媒体已经成为了网络传输的主流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在线教育、直播、远程会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视频流媒体数据传输量大、带宽需求高以及网络环境不稳定等原因,传统的单源流媒体传输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稳定的多源同步流媒体传输系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于多源同步流媒体传输系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P2P技术来实现。

P2P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的、去中心化的网络计算模式,通过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之间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

由于P2P技术具有高效、稳定、灵活等优点,因此在多源同步流媒体传输系统中应用广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研究一种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多源同步传输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实现: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组成模块,包括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和编码模块、数据传输模块、P2P节点之间的协议通信模块等。

(2)P2P节点的选取和管理:通过对网络环境和节点状态的监测,选择节点并对其进行管理,以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3)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通过对系统进行多方面性能测试,如带宽利用率、传输速率等,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将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大量的数据测试和实验验证,以观察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在理论分析方面,我们将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明确本文研究所需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三、预期成果本文的预期成果包括:(1)设计一种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多源同步传输系统,并完成系统的实现和优化。

(2)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3)在系统的应用领域中发挥出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四、进度安排和预算本文的进度安排如下:(1)前期调研和准备预计耗时1周(2)系统架构设计和模块实现预计耗时2周(3)P2P节点的选取和管理等模块的实现预计耗时2周(4)系统性能测试和优化预计耗时2周(5)论文撰写与答辩准备预计耗时2周本文的预算如下:(1)软件和硬件设备采购费用:5,000元(2)实验及测试费用:3,000元(3)文献及专利费用:2,000元(4)其他费用:1,000元五、参考文献[1] Ren X,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2P streaming media system based on super node. Journal of Software, 2017, 28(11): 2931-2946.[2] Liu J, et al. A dynamic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for P2P file sharing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17, 29(9): 1998-2011.[3] Chen H,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source P2P streaming media system. Journal of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5, 10(2): 196-202.。

基于RTP协议流媒体识别算法的设计及实现分析

基于RTP协议流媒体识别算法的设计及实现分析

用u D P 协 议 作 为 传输 层 协 议 相 对 于 T C P 传 输 层 协
议 而言 ,将其作 为 学 习的特 征数 据不 能解 决 R T P流 识
别 问题 。
2 实 时传输 协 议 ( R TP协 议 )特征
R T P 协 议作 为应 用层 协议 ,其适 用于 T C P 协议 和


练和 重 训练 时 ,时 间必须 最 低 ;( 3 )尽 量采 用较 少 的
3基 于 R TP协议 流媒 体识 别算 法
对 一般 流 识别 算 法有 了一 定 的研 究 在掌 握 R T P
盯 技 报文 区分流 ,这样 实际 意义 最 明显 。
曩誓曩
术 对 于 实时传 输 协议 ( R T P协 议 )来 说 其 主要 采
报 文特征 的基 础上 ,本 文对 基 于协议 特征 的 R T P 流 识
别算 法进 行设 计和 实现 R T P数据 包报 文头 有 固定模 式 ,大部 分 R T P报 文 头部 将 O x 8 0作 为报 文 的开头 ,R T P载 荷长 度和 P T Y P E 以 及 编 码 类 型 有 一 定 联 系 而 S e q N UM和 TI me
图1 含有 g T P报 文 的 网络 包结 构
在 以 下缺 陷 … :( 1 ) 对 没 有 已知 特 征码 的 网络 协议 不
适 用 ( 2 )对已 知特 征 码 但 载 荷被 加 密 的 网络协 议
多数 情 况 下 ,R T P 协 议仅 承 担传 输 多媒体 数 据 的 任 务 对 于 建 立连 接 、协 商 端 口的信 令 交换 多 由 s l P
V E R P X C C M P t Y P E S E Q U E M C E N U M

基于移动代理的岛式多播流媒体传输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移动代理的岛式多播流媒体传输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移动代理的岛式多播流媒体传输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技术越来越普及。

流媒体技术指的是在网络中,将音频、视频等实时数据流实时传输给用户,并通过用户所使用的设备直接播放的技术。

流媒体在在线教育、在线直播、在线娱乐等领域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网络媒体传播方式。

然而,传输实时流媒体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传输质量较差、传输延迟较高、用户需求不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播(multicast)技术被提出。

多播技术指的是通过网络一次向多个用户发送同一份数据,实现流媒体的实时传输。

相比于单点传输,多播技术可以减少网络带宽压力,提高传输效率,并且可以减少服务器负担。

然而,多播技术在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问题。

目前的多播技术主要基于IP协议,在对于无线网络、移动网络等场景下存在问题,如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移动设备连接和断开频繁、用户位置随时发生变化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多播传输的质量下降,用户体验不佳,甚至无法进行多播传输。

因此,基于移动代理的岛式多播流媒体传输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通过移动代理的方式实现流媒体的传输,可以有效解决移动网络下多播传输存在的问题,提高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研究内容本课题拟研究基于移动代理的岛式多播流媒体传输系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移动代理的多播协议设计。

针对移动网络、无线网络等场景下的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移动设备连接和断开频繁等问题,设计有效的多播协议。

(2)岛式多播传输机制设计。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研究设计岛式多播传输机制,可以根据用户位置和需要在有效区域内广播流媒体。

(3)移动代理选择算法设计。

由于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网络中存在着多个移动代理,研究设计移动代理选择算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用户位置等因素选择最优的移动代理进行流媒体传输。

基于RTS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的应用开发

基于RTS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的应用开发

基于RTS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的应用开发万明明(河南电视台,河南郑州,450001)摘要: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建设过程中,网络宽带也逐渐完善,流媒体传输技术近几年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人们在公共场所传输数据过程中经常出现延时性问题,甚至直接造成数据丢失。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传输性能良好的系统及技术对于现阶段数据传输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解决。

关键词:PTSP;流媒体传输系统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systembased on RTSPWan Mingming(Henan TV station, Zhengzhou,Henan,450001)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the broadband network is gradually improving,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ers,delay problems of people in public places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or even directly cause loss of data.In this case,we need a good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system and technology for the data transmission at this stag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for the solution.Keywords:PTSP;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system1 流媒体传输系统的有关技术1.1 流媒体传输协议流媒体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新兴技术,主要用于多媒体信息传输及处理方面,也是现在解决互联网文件传输最为有效的方式,流媒体技术想要在互联网中应用,需要完善的协议作为保证,现在市面上流媒体传输最常使用的协议有两种,分别是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流协议RTSP。

基于P2P的流媒体监控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2P的流媒体监控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2P的流媒体监控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蒲石【摘要】利用半同步/半异步的模式进行框架设计,结合任务池和线程池等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基于P2P的CDN流媒体系统中媒体资源服务器和原始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子系统,提出了基于任务池闲置信息和系统运行参数统计信息相结合的有效动态线程池和任务池管理算法,根据各种运行参数信息动态评估系统当前的负载和压力情况,对任务池和线程池尺寸进行动态修改.通过与两种传统实现方式的实验比较,采用新算法后,显著降低了CPU的负载,有效提高了系统效率和网络吞吐量.【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9)002【总页数】4页(P146-149)【关键词】半同步/半异步;任务池;线程池【作者】蒲石【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四川,内江,6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8目前,采用流媒体技术的流媒体实时监控系统是该应用技术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流媒体内容在互联网中大量传播,对于高质量的流媒体分发服务体现得越加明显,因而为大量用户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流媒体分发服务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常,在流媒体监控系统中所要传输的数据量相当大,其主要包括: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视频和音频、其他如文本信息等.对于传统的基于C/S模式或B/S模式的流媒体监控系统,在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进行这些大量流媒体数据传输,会导致服务器性能下降.基于此,把P2P技术引入到流媒体监控系统设计中,可实现基于 P2P和CDN的监控传输子系统[1,3,4,6],客户利用P2P方式从边缘服务器得到服务,同时原始服务器和边缘服务器之间的内容发布也通过P2P 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地利用系统中的网络带宽和主机资源,减轻了原始服务器和边缘服务器的压力,减少了主干网数据流量,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提高了客户的服务质量.在流媒体监控系统中,用户对服务质量和媒体资源数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系统需要具备存储大量媒体资源的能力,此时原始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和计算压力成为了系统的瓶颈,为了减轻原始服务器的存储压力,必需将存储功能转移到专门的媒体资源服务器上.因此,当边缘服务器向原始服务器请求资源时,原始服务器向媒体资源服务器请求并缓存在本地,然后通过P2P的方式将这一资源发往多个边缘服务器,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但采用这种系统结构以后出现的问题是,媒体资源服务器与原始服务器间的资源传输成为了系统的瓶颈.传统的解决方法普遍采用FTP的方式,即通过多进程和阻塞来实现,这种方式对网络带宽和CPU的利用率以及并发度都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传统方式的缺点进行了有效改进,利用半同步/半异步的方式建立系统框架,利用任务池[7]对数据的读写请求进行封装,采用线程池[7,9]对任务池中的任务进行高效异步处理.通过对任务的闲置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系统的当前资源利用情况对任务池和线程池进行动态管理,降低了CPU的负载,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系统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边缘服务器与若干客户节点形成P2P网络,以提供高效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器的负载.当客户在边缘服务器上请求资源不命中时,边缘服务器会向原始服务器请求,原始服务器会根据具体请求要求,将其需要的媒体资源通过高效传输子系统缓存在本地,然后利用P2P的方式向多个边缘服务器进行内容发布.这种方式有效地减轻了原始服务器在内容发布时的压力,理论上它只要将一个完整的媒体副本发送出去,其他边缘服务器会根据P2P的方式得到一个完整的副本.同理,当边缘服务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理论上它也只需要传输一个副本,多个客户端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服务.传输子系统框架图如图2所示.原始服务器和媒体资源服务器通常在一个子网中,网络速度比磁盘I/O速度更快,此时,磁盘I/O成了系统的瓶颈.为了缓解网络I/O和磁盘I/O的矛盾,在传输子系统的设计当中采用半同步/半异步的方式将网络I/O和磁盘I/O分离开来,并通过任务池的方式进行缓冲.上层的主线程处理epoll异步事件和协议交互,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固定大小封装在任务里面,然后将任务放回任务池,下层线程池负责从任务池中取出任务,进行具体的磁盘读写操作,操作完成后线程和任务分别回到线程池和任务池等待调度.为了对线程池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需要采集各种性能参数,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对线程池做出调整.本算法中参考了两个最关键的参数,即任务的平均等待时间和CPU使用率.通过任务的平均等待时间,可以分析出当前线程池需要调整的方向;通过CPU 使用率可以得到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线程.线程池动态管理算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图3中,c(current)表示线程池当前平均等待时间,p(previous)表示线程池上次等待时间,pp表示上上次等待时间,ps(pool size)表示线程池大小,pps表示上次线程池大小.该算法中并不是对等待时间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而是对currTime和preTime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大于1%,线程池可能需要调整,调整方向则根据currTime和preTime的大小关系来决定.如果 currTime大于 preTime,需要进一步比较preTime和prepreTime的关系,如果preTime小于prepreTime,并且CPU使用率大于90%,那么减小线程池,减小的步长(stride)为2.如果preTime大于prepreTime,并且CPU使用率小于80%,则增大线程池,增加的步长为2.如果currTime小于preTime,并且preTime小于prepreTime,则增大线程池.简而言之,算法通过对currTime、preTime、prepre-Time三者的关系进行比较,确定线程池是否需要调整.当需要减小线程池时,需要进一步判断CPU的使用率,只有CPU大于一个阀值的时才进行减小操作,因为CPU的负载太小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同理,当需要增大线程池时,也只能在CPU小于一个阀值的时候,才能进行增加操作,因为CPU的负载不能过大.因为媒体资源服务器和原始服务器多在同一个子网中,因此实验的环境也通过一个局域网来模拟.在实验中,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是2个Intel双核Xeon 3GHz芯片,2 048 K B缓存,4 G内存,1 000 Mb网卡.实验时通过传输子系统从负载发生器下载数据来模拟大量数据请求,并分别收集以下3种模型的实验数据:①传统多线程阻塞模型.即每个现存阻塞处理一个单独的请求(在图4中用A表示,并简称为A模型);②固定线程数目的线程池.初始线程数采用CPU个数*2+2的公式来确定,即10个初始线程(在图4中用B表示,并简称为B模型);③采用线程池动态管理算法的模型,初始线程个数也为10个(在图4中用C 表示,并简称C模型).数据均是通过nmon采样和nmon analyser分析得到的平均值.4.1 CPU使用率比较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A模型中,CPU资源已基本被完全占用,因为每个线程服务一个请求,一旦请求大量到来,就会有大量的线程产生;在B模型中,因为线程个数固定,且已经预先创建好,当请求量过大时,任务队列会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C模型是效果最好的,因为线程个数总是会被调整到最佳的个数,并且任务池的使用有效减少了系统中频繁的内存申请和释放操作.4.2 空闲内存比较3种模型的空闲内存比较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看出:当请求的总量相同的情况下,A和B模型占用的内存情况很接近;C模型中,任务池和线程池的大小都是动态伸缩的,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自然也会使用更多的内存.4.3 网络I/O流量比较图6展现了3种模型的网络I/O情况.在A模型中,因为采用的是阻塞的方式进行的,当套接口已经没有数据可读时,线程会阻塞等待数据的到达,而其他已经有数据到达的套接口则可能得不到处理.故A模型的网络吞吐量比较低.在B模型中,采用的是非阻塞和线程池模型,一旦一个套接口将要发生阻塞,线程可以很快切换到其他已经有数据准备好的套接口上,加快了数据的接收速度,因此也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度.在C模型中,减小了内存和CPU等部件的负载,提高了性能,动态任务池使得系统有比B模型更好的缓存能力.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流媒体监控传输系统,解决了媒体资源服务器和原始服务器之间的高效传输子系统的网络瓶颈.同时,提出了有效的线程池动态管理算法,即根据统计线程池中的各个线程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当前CPU的使用率来对线程池的尺寸进行动态的调整.利用这种线程池动态管理算法,可以很好地适应Internet上客户请求突发性变化的情况.此外,经过实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采用线程池动态管理算法之后,有效地减轻了CPU 的负载压力,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系统整体性能.但是,线程池的管理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优化,比如,线程池尺寸都是以2为步长进行调整的,但是这个步长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还缺乏理论依据.同时,还可以增加更多的统计信息加入到算法的决策之中,以提高算法的精确性.【相关文献】[1]Douglas Schmidt,Michael Stal.Hans Rohnert,et al.Pattern-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hture Volume2 Patterns for Concurrent and Networked Object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3:261-272.[2]Molina B,Ruiz V.A closer look at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implementation.Electrotechnical Conference[C]//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EEE Mediterranean.Melecon:IEEE Press,2004:685-688.[3]Parameswaran M,Susarla A.P2P Networking:An Informationsharing Alternative[J].IEEE Computer,2001,34(7):31-38.[4]侯孟书,卢显良,周旭,等.非结构化P2P系统的路由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47(1):106-109.[5]夏利,赵静波,井惟栋,等.基于对象池模式的自适应线程池技术[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10):32-35.[6]丘志杰,刘心松,刘丹,等.内核级并发通信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48(4):94-97.[7]冯玮,刘心松.基于线程池技术的文件传输模型的改进[J].微计算机信息,2006,23(21):79-81.[8]Ling Y ibei,TracyMullen,Lin Xiaola.Analysis of Optimal Thread Pool Size[J].Operating Systems Review,2000,34(2):42-55.[9]Xu Dongping.Performance Study and Dynamic Optimization-Design for Thread Pod Systems[DB/OL].[2004-12-01].http:///Publications/Brett/CCCTFinal-color.pdf.。

一种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种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种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已成为互联网上一种受欢迎的娱乐方式,涵盖了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等各种场景。

为了让用户在多种场景下获得良好的直播体验,要求直播系统具备良好的可伸缩性和性能扩展性。

P2P是一种可伸缩、高效的网络通信方式,在流媒体直播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P2P技术,直播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网络带宽资源,实现节点间的负载均衡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可伸缩性。

因此,如何利用P2P技术构建高效、稳定的流媒体直播系统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拟研究一种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2P网络构建:针对流媒体直播场景,设计高效的P2P网络拓扑结构,实现节点间的动态连接和数据传输。

2. 流媒体数据分发:在P2P网络中设计高效的流媒体数据分发机制,保证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3. 流媒体质量保障:通过流媒体数据质量监控和节点负载均衡等机制,保证直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用户体验优化:采用多种用户交互技术,提高用户对直播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和直播体验体验。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在P2P直播领域中探索新的实现方式,实现一个基于P2P的流媒体直播系统,为解决传统直播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和可扩展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商业企业和业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参考,为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计划第一阶段:研究P2P网络在流媒体直播场景下的应用,提出创新的P2P网络构建方案。

时间:3个月。

第二阶段:设计高效的流媒体数据分发机制,实现节点间数据共享和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

时间:6个月。

第三阶段:实现系统性能监控和节点负载均衡功能,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时间:3个月。

第四阶段:设计用户体验优化方案,提高用户对直播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和直播体验。

一种基于RTP_Multicast的流媒体传输系统设计

一种基于RTP_Multicast的流媒体传输系统设计

(2)
点播率每天统计一次,以反映影片的冷热变化。影片点 播率的变化会影响组播频道的分配,逐渐热门的影片将进入 组播,逐渐不热门的将退出组播。 剩下的Nu个单播频道共享一个请求队列,采用FCFS 策 略。这些单播频道有3个作用:(1)用于进一步减小用户的等 待时间;(2) 用于冷门影片的服务;(3)为用户的随机访问支 持保留。
Design of a RTP/Multicast Based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System
WU Minqiang, ZHOU Jun , ZHU Qingbo, LU Sanglu, CHEN Daoxu
(State Key Lab for Novel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Abstract】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s a hotspo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se days. In the project of building a multi-server based large scale streaming media service platform, this proposes a RTP/Multicast based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system. This system designs the unified transmission model, i.e. single cast cooperates with multicast to multicasting hot media, and we also implements an RTCP based single flow control algorithm, NFC. This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will be improved later. 【Key words】Streaming media;Multicast;Flow control

基于RT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框架研究

基于RT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框架研究
(3)多线程运用时的弊病。如果用户需要将该传输系统作 为后台服务处理,尤其是使用于 GUI 系统中,该如何处理?此 时,用户可需要将该传输框架的构建与运行放入线程中,其实 就是将传输框架的事件循环放入该线程中,或者将其本身的事 件循环与该 GUI 工具包的事件处理机制进行整合。对于第一 种方法,又会引来一些问题,譬如用户必须以一定的周期产生 一个空的事件(什么也不做),才能使得该事件循环能够检测到 退出标志变量。因此,此响应并不一定能立即退出,最坏情况需 要等待一个周期的长度。周期太长,退出响应就慢;太短,又会 引起大量的空操作,占用 CPU 资源。其次,线程退出的保护措 施(资源释放等)也不容易添加。对于第二种方法,又需要用户 对该 GUI 事件处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才能进行整合。
徐 成,谷吉芳,秦云川,等:基于 RTP 的流媒体传输系统框架研究
2009,45(8) 77
应用程序开始一个 RTP 会话将使用两个连续的端口,分 别用于 RTP 和 RTCP。RTP 本身并不能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 供任何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 靠 RTCP 提供这些服务。在 RTP 会话过程中,周期地发送一些 RTCP 通告来传达监听服务质量和交换会话用户信息等。RTCP 包中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的数量等统计 资料。因此,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甚 至改变有效载荷类型。RTP 和 RTCP 相互配合使用,它们能以 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因而特别适合传 送网上的实时数据。根据用户间的数据传输反馈信息,可以制 定流量控制的策略,而会话用户信息的交互,可以制定会话控 制策略。
RTCP(Real-time Transpor Control Protocol)[1]用于统计、管 理和控制 RTP 传输。它通过不同的 RTCP 数据包来实现 SR(发 送端报告)、RR(接收端报告)、SDES(源描述)、BYE(通知离开)、 APP(由应用程序自己定义)。

基于RTP的多媒体通信的监控/发布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RTP的多媒体通信的监控/发布的设计与实现
维普资讯

论 文 选 登

e s lS
R P T
文/ 杨鹏 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姚显利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为实 现对 多媒体 通 信 的监 听 ,首先 要 能够 捕 获到 媒体 流 的 数据 包 ,并 剔 除掉 无 效 的信 息 ,保 留有 用 的信 息 ,然 后根 据 通 信协 议 对 有效 信息 做 进一步上现来多支s 客端件智 一… 体 监 的 翟场出越越嚣持P 户软和能 2对 …一 听…’ 美 市 的 的 罢I 媒 漉 …设
多 体 端, 及用 l 实 的 务 和 交 设 计和实现 媒 终 以 s协议 现 服 器 软 换 P
备。 通过分析H 3 3 I这 两种 多 2 和SP

RP T 协议 本身不提 供流量控 制和拥 塞控制功 能 , 它 靠一 个 专 门的 实 时传 输 控 制协 议 ( T ) 来 实 R CP R P 输 协 议 有 如 下 一 些 特 现 。R CP 据 携带 控制 信息 的 不 同 ,分 为5 T传 T 根 种分 组 点。 类 型 :发 送方 报告 R 、接 收方报 告S 、 资源描述 条 R R ( )灵 活性 和 简单 性 。 R P 1 T 目S S DE 、结 束参 与显 示包 B ,以及 特别 应用 功能 YE 不具 备传输层协议 的 完整 功能 ,不 AP 。R CP P T 的分发机 制与R P 同,它周期性 地与所 T相 支持资源预 留 ,也不保证 实时传输 有 会话参与者传 输控制包 ,统计数据包传 输时的丢 失 的服务 质量 。另外 ,R P 部分传 情 况等信息 ,服 务器根据 这些反馈信息来 制定流量控 T将 输 层协议 功能 ( 比如 流量控制 )上 制的策略 ,改变传输码 率甚至负载 类型 ,能够大大 提 移到应用 层完成 ,简化 了传输 层处 高实时数据 的传输性能 。 理 ,提高 了该 层效率 。 同时R P T 的 12 .2 协议栈 分析 . H3 3 数据 报文和控 制报文使用相邻 的不 H.2 呼 叫建 立过程 涉及 3 信令 :R 信令 , 33 种 AS 同端 口,保证 了数据流和控 制流的 H.2 呼叫信令和H.4 控 制信令 。R 信令用来 完成 25 25 AS 分离 : 之 ( )可扩 展性和适 用性 。 2 终 端与 GK 间的登记注 册 、授权 许可 、带宽 改变 、 .2 呼 R P 常 为一个 具体 的应 用来提供 状 态和 脱离解 除等过程 ;H 2 5 叫信令 用来建立 两 T通 91 服 务 ,通 过 一 个 具 体 的 应 用 进程 个 终端 之间的连接 ,这个信 令使用Q.3 消息来控 制 .4 控制 信令用 来传送 终端到 实现 ,而不 作 为oS体 系结 构 中单 呼 叫的建立和 拆除 ;H 2 5 I 独的 一层来 实现 ,R P T 只提 供协 议 终端的控 制消息 ,包括 主从判 别、能力交换 、打 开和

【6A文】基于RTP协议的流媒体的实时传输的实现

【6A文】基于RTP协议的流媒体的实时传输的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RTP协议的流媒体的实时传输的实现系别:电子信息科学系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20GG年6月14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20GG年6月14日导师签名:20GG年6月15日摘要基于IP的网络中提供的尽力而为的服务并不适合流媒体的传输[4]。

本文的研究项目由网络流媒体传输需求提出,旨在研究基于RTP协议的流媒体的实时传输,使之能够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

论文的论述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多媒体应用中常用的流媒体技术,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本文深入分析了RTP/RTCP的特点、内容,认为该协议非常适合多媒体信息的网上传输。

(3)为了实现实时传输,本文采用sun公司所提供的平台。

利用JAVA 提供的宽松的格式支持和基于JMF组件对象模型的特征,研究了JMF的体系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件,利用JMF的体系结构和已有的采集、编码组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流媒体传输实验模型。

关键词:RTP;流媒体传输;JMF;InternetAbstractThebest-effortservicebasedonIPprovidedbyInternetisn’tsuitablefor ingfromaStreaming Mediatransmissionneedinnetworkedmultimediaapplication,theresearchp rojectthethesisdiscussesistoresearchanRTP-basedStreamingMediatrans missionwhichcanadapttothechangesofnetworkstates.Thethesisincludest hefollowingthreeparts:Firstly,thisthesisanalyzesstreammediatechnologya ndvideocompressioncodingtechnologyinnetworkedmultimediaapplicati on.Secondly,thisthesislucubratesthecontentsandcharactersofRTP/RTCPa ndthinksthatRTPiswellsuitablefortheStreamingMediainformationtransmi ssion.Fourt-hly,inordertorealizeRTPandtransmissioncontrolpolicy,thisthes ingthewidevarietyofformatssupporte dbyJAVAandthecharactersbasedonJMFcomponentobjectmodel,thisthesi sresearchesthearchitectureofJMF,itsbasictheoryandconstructionofitsbasi ccomponent.WiththehelpofeGistingcaptureandencodecomponents,maki nguseofJMFarchitecture,thisthesisrealizesanintegratedStreamingMediatr ansmissioneGperimentmodel.Keywords:RTP;StreamingMediaTransmission;JMF;Internet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的背景 (1)1.2本课题所做的工作 (1)1.3流媒体技术 (2)1.3.1视频技术发展的现状 (2)1.3.2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3)1.4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 (7)1.4.1 RTP的特点 (7)1.4.2 RTP的数据包格式 (8)1.4.3 RTP在协议层中的位置 (9)1.4.4 RTCP的控制功能 (10)1.4.5 RTCP发送方报告数据包格式 (11)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14)2.1 方案论证 (14)2.1.1方案一.采用DirectShow框架实现流媒体实时传输 (14)2.1.2 方案二. 在嵌入式平台下实现流媒体实时传输 (15)2.1.3 方案三. 采用JAVA媒体框架(JMF)实现流媒体实时传输 (16)2.2.系统总体设计 (17)2.3 系统处理流程图 (17)2.4 系统模块的划分及功能描述 (18)2.5 JMF体系结构 (18)2.6 建立Java多媒体开发环境所需的硬件和软件 (19)2.6.1 硬件环境 (19)2.6.2 软件环境 (19)2.7一种流媒体传输控制方法的提出 (20)2.7.1流媒体传输控制的特点 (20)2.7.2流媒体传输控制的研究 (21)2.7.3 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 (23)第三章用Java实现流媒体实时传输 (24)3.1服务器端媒体处理程序 (24)3.1.1 发送端程序流程图 (24)3.1.2 流媒体的捕获 (25)3.1.3 流媒体的压缩 (26)3.1.4 流媒体的实时传输 (27)3.1.5 停止传输流媒体 (29)3.2 采用JMF RTP API 接收流媒体数据 (30)3.2.1 JMF的回放机制 (30)3.2.2接收端程序流程图 (31)3.2.3 流媒体的接收 (32)3.2.4 流媒体解压缩、实时播放 (33)3.2.5 监听接收媒体流事件 (34)3.2.6 监听数据是否接收完毕 (35)3.3 本章小节 (36)第四章系统测试 (37)4.1 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37)4.2本章小节 (37)第五章结束语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40)附件 (42)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背景目前,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基于RT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框架研究

基于RT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框架研究
ertp的实际应用本文在ertp传输框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嵌入式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其体系结构如图式设计使用ertp库实现了服务器方264视频数据的传输并且开发了拉模式directshow网络实时播放器windows嵌入式linuxdsparm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结构图51实验平台介绍服务器平台
76 2009,45(8)
1.湖南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长沙 410082 2.江苏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图象处理与图象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006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2.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Suzhou,Jiangsu 215006,China E-mail:gjf_2024@
徐 成,谷吉芳,秦云川,等:基于 RTP 的流媒体传输系统框架研究
2009,45(8) 77
应用程序开始一个 RTP 会话将使用两个连续的端口,分 别用于 RTP 和 RTCP。RTP 本身并不能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 供任何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 靠 RTCP 提供这些服务。在 RTP 会话过程中,周期地发送一些 RTCP 通告来传达监听服务质量和交换会话用户信息等。RTCP 包中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的数量等统计 资料。因此,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甚 至改变有效载荷类型。RTP 和 RTCP 相互配合使用,它们能以 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因而特别适合传 送网上的实时数据。根据用户间的数据传输反馈信息,可以制 定流量控制的策略,而会话用户信息的交互,可以制定会话控 制策略。

基于RT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RT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RTP的流媒体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方新勇;马瑞芳;刘萍芬;杨文革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07(24)11
【摘要】旨在解决流媒体实时传输的效率和系统的可拓展性问题。

介绍了流媒体传输的基本协议RTP,并针对实时传输过程中的特殊要求,设计出了一种流媒体传输的结构模型,在流量控制、组包算法和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给出了详细的实现过程。

【总页数】3页(P183-185)
【关键词】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流媒体;传输系统
【作者】方新勇;马瑞芳;刘萍芬;杨文革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基于RTP和MPEG-4的流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黄明魁
2.基于RTP协议族的流媒体系统设计和实现 [J], 赵进;叶梧;冯穗力
3.一种基于RTP/Multicast的流媒体传输系统设计 [J], 吴敏强;周俊;朱晴波;陆桑璐;陈道蓄
4.基于RTP流媒体实时传输的Java实现 [J], 葛艳红;李文锋;刘旭光
5.基于RTP/RTCP传输机制的IPv6网络音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颜翠英;李鹏;靳育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PeerCast模型的嵌入式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PeerCast模型的嵌入式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PeerCast模型的嵌入式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直播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传媒形式。

现有的网络直播技术多使用集中式服务器进行流媒体的转发和分发,这种技术在高并发情况下会因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负载等问题导致数据传输延迟、数据丢失等问题,从而影响直播质量。

相对而言,P2P技术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它不依赖于服务器进行数据分发,而是利用终端用户之间的带宽和计算能力进行数据共享。

因此,P2P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解决网络直播高并发和高负载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网络直播的发展趋势之一。

近年来,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直播系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于开源的P2P网络直播系统,PeerCast是一种经典的P2P网络直播系统,它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分发,并采用源客户端/转发客户端/播放客户端的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高效性和透明性特点。

基于PeerCast模型的P2P网络直播系统在数据带宽和负载上有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优势,因此在各种网络直播领域应用愈加广泛。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基于PeerCast模型的P2P网络直播系统都是使用传统的PC平台进行开发和应用,这些系统在低带宽、网络延迟高和计算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上应用时需要占用大量的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在移动设备普及的背景下,嵌入式P2P网络直播系统应运而生,为现代移动网络直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因此,这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论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PeerCast模型的嵌入式P2P流媒体直播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深入研究PeerCast模型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明确其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针对移动设备的特点,探究如何将PeerCast模型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并对其进行优化。

3.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PeerCast模型的嵌入式P2P流媒体直播系统,包括源客户端、转发客户端和播放客户端等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Internet 播放媒 体文件。流式传输方式就是将整个音频和视频等连续媒体文 件经过压缩后,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和实时传送。用 户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对进行播放和观 看,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继续下载,边下载边播放。与单纯的 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 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 需求也大大降低。 为了配合网络上的流媒体应用,目前已经存在许多标准 协议。在流媒体中用得较多的RTP协议是实时传输协议RTP 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的统称。RTP 针对媒体数据流提 供负载标示、数据序列号,时间戳等用来进行流同步,RTP 会话期间会周期性的发送RTCP 包,提供数据包数量、丢包 数量等的统计资料,用来为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实时 流协议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一个应用级协 议,用来控制实时数据的发送。它可以由客户端或服务端发 起,协商数据传输的方式,同步多个服务器发送的内容,可 以相互配合实现VCR功能。会话宣告协议SAP和会话初始化 协议SIP都可以用来发起一次会话,而它们都需要会话描述 协议SDP 来对会话的名称、音频视频的编码方式和地址端 口,所用的传输协议进行描述。 网络带宽是流媒体传输的最主要瓶颈,要支持大规模的 流媒体服务,组播( Multicast ) 是最好的解决方法。由于TCP 的慢启动特性和丢失重传的可靠性保证,使得它并不适合流 媒体传输,更不适合组播。当前大多数研究均是基于UDP的 Multicast,而用RTP/RTCP作为信息反馈的框架。
第 30卷 第 9期 Vol.30 №9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 1000— 3428(2004)09 — 0162— 04 文献标识码: A
2004年 5月 May 2004
中图分类号: TP37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一种基于 RTP/Multicast的流媒体传输系统设计
吴敏强,周 俊,朱晴波,陆桑璐,陈道蓄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 摘 要 : 流媒体技术是当前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热点。在开发基于多服务器的大规模流媒体服务器平台中,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RTP/Multicast 的流媒体传输系统。这个传输系统实现了统一传输模型,即单播和组播配合实现对热门影片的组播,还实现了基于RTCP 反馈的简单流量 控 制算法NFC。该系统已经实现,并在做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流媒体;组播;流量控制
(2) 根据描述文件中的信息,客户程序通过 RTSP 与 Media Server 交互,协商传输TSP发送控制命令,如play, pause, stop。
C->M: SETUP rtsp://202.119.36.222/twister/video RTSP/1.0 基 金 项 目 : 国家“ 863 ”计划资助项目 (2001AA113050) ;江苏省高 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吴敏强( 1977—),男,硕士生,研究方向:网络多媒 体;周 俊、朱晴波,硕士生;陆桑璐,副教授;陈道蓄,教授、 博导 收稿日期: 2003-04-14 E-mail: zhaujun@
该影片被点播的次数 (1)
将Pi按降序排列,即热门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取前面的 β%作为热门影片用来组播(例如β= 10,即可以覆盖大部 分的请求),设共有B部热门影片M1,M2,… ,MB。 我们一共有N个频道,其中单播频道Nu个,组播频道Nm 个,假设Nm ≥ B,且Nm较大,影片能有多个频道播放。把N m 个频道在热门影片之间按照点播概率大小分配,这样热
1 流媒体传输系统 NDSMTS的结构和流程
NDSMTS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1) 浏览器通过HTTP/TCP 协议与Web服务器交互,以 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浏览
—162—
CSeq: 1 Transport: RTP/AVP; multicast M->C: RTSP/1.0 200 OK CSeq: 1 Transport: RTP/AVP; multicast; destination=224.123.12.3; Port=3456-3457; ttl=16 Session: 0456804596 C->M: PLAY rtsp://202.119.36.222/twister/video RTSP/1.0 CSeq: 2 Session: 0456804596 M->C: RTSP/1.0 200 OK CSeq: 3 Session: 0456804596
Design of a RTP/Multicast Based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System
WU Minqiang, ZHOU Jun , ZHU Qingbo, LU Sanglu, CHEN Daoxu
(State Key Lab for Novel Softwar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Abstract】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s a hotspo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se days. In the project of building a multi-server based large scale streaming media service platform, this proposes a RTP/Multicast based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system. This system designs the unified transmission model, i.e. single cast cooperates with multicast to multicasting hot media, and we also implements an RTCP based single flow control algorithm, NFC. This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will be improved later. 【Key words】Streaming media;Multicast;Flow control
TRi
Ci
图3 组 播 示 意 图
假设系统有S部影片,记为Mi(1≤i≤S),为简单起见设 每部影片的长度是L秒(这个假设不是必须的,也可以设每部 影片的长度为Li秒)。通常认为视频点播满足著名的的季普 夫(Zipf)分布,即绝大多数请求集中在少数影片上,因此 只对热门影片进行组播。假设每部影片被点播的概率为Pi(1 ≤i≤S)。 Pi = 所有影片总的点播次数
(2)
点播率每天统计一次,以反映影片的冷热变化。影片点 播率的变化会影响组播频道的分配,逐渐热门的影片将进入 组播,逐渐不热门的将退出组播。 剩下的Nu个单播频道共享一个请求队列,采用FCFS 策 略。这些单播频道有3个作用:(1)用于进一步减小用户的等 待时间;(2) 用于冷门影片的服务;(3)为用户的随机访问支 持保留。
门影片Mi能够在Ci = P
i B

N
j
m
P
j =1

个频道进行组播(当然,
必须保证Ci≥1,若某个Ck = 0, 则我们不对k以后的影片进行 组播)。这样,对于热门影片Mi来说,每隔 TRi秒就有一个 流开始为用户服务。 B ∑ Pj ∗ L j =1 TRi = L / Ci = Pi ∗ Nm
器启动播放器,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播 放器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媒体数据的编码 类型或媒体服务器地址。参数格式采用会话描述协议SDP 来 进行描述。
图 1 NDSMTS 的结构和流程 C->W: GET /twister.sdp HTTP/1.1 Host: Accept: application/sdp W->C: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sdp v=0 o= - 2890844526 2890842807 IN IP4 202.119.36.100 s=RTSP Session m=video 0 RTP/AVP 31 a=control: rtsp://202.119.36.222/twister/video
图 2 UTM 的传输服务模型
影片长度(L) 某一组播 频道 重复组播 ・・・
2 统一传输服务模型
视频点播有两种方式:True-VOD (TVOD )用户在任 何时候点播都立即响应并开始服务,这样必须为每个用户长 时间保留大量的网络和磁盘带宽;Near-VOD(NVOD)用 户点播之后并不是马上响应,而是积聚一定的请求之后,采 用一定的技术如批处理、组播等统一处理。TVOD 代价太 大,而NVOD却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人们希望能够找到启动延迟短、随机性好支持请求多的方 法 。 这 里 提 出 一 个 统 一 的 传 输 模 型 UTM ( Unified Transmission Model),以组播为主,将单播和组播相结合统 一处理,单播最后并入组播输。通过流合并UTM将单播和 组播相结合,简单而易于实现,同时便于扩展。在此基础上 可以更进一步实现如金字塔广播算法、摩天大楼广播算法等 流调度算法。 2.1 UTM的频道分配方案 一个媒体流所占用的网络和磁盘带宽称为一个频道 (channel)。批处理技术(batching)通过聚集短时间内对 同一影片的请求,用一个媒体流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这将 减少服务器服务特定数量用户而占用的系统资源。增加 batching 间隔时间能节约更多的带宽,但同时也会增加用户 的启动延迟。批处理技术有两种基本的策略:FCFS( First Come First Serve)和MQL(Maximum Queue Length )。 先来先服务策略 FCFS ,所有的请求都进入同一个队 列,先来的请求总是先离开队列,当一个请求得到服务后, 其他对该影片的请求也同时得到服务。这个策略比较公平, 但是,它没有考虑到不同影片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批处理带 来的系统收益不是很大。它可能让很多等待一部非常热门的 影片的用户离开,造成系统的反悔率大幅度的提高。 最长队列优先策略MQL,所有对同一个影片的请求将 进入同一个队列,而点播不同影片的请求将进入不同的队 列。服务器将选择队列长度最长的影片合并成一组进行服 务。这个策略将获得最大的批处理的性能收益,降低系统的 平均反悔率。但是,由于它没有考虑用户的等待时间,因此 它的服务是不公平的。在系统繁忙的情况下,那些点播非热 门的影片的用户将一直得不到服务。 采用一种改进的先来先服务策略,如图2和图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