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类专业《电工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1概 述
目前 国内电工学实验各个高校 的开设 主要 以验证性 的实验为 主, 辅 以选修实验 。 在实验的过程中往往 片面的强调理论验证 , 忽视 了实验 教学 在培养学 生能力方 面的独立性 和重要性 , 致使在该 门课 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不 同程度 的存 在着 重课 堂教 学 、 轻实 验教学的倾 向。在实验课 内容 的设置上 , 内容贫乏 , 缺少前后联 系 , 无融合 电路 、 模拟 、 数字所有知识 的综合设计 性实验。 在实验方法和 手段上主要 以教 师讲授为 主 , 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 。学生在实 验 的过程 中 , 主要 以连线和测试 数据为主 , 没有充分 的利 用现在丰 富的仿真软件辅 以实验分析 。 C D I O是 由 MI T和瑞 典几 所大 学在 Wa l l e n b u r g基金 会 的资助 下, 经过几年 的研究 、 探索 和实践 , 于2 0 0 4年创立的。 这个教育模式 以产 品、 过程 和系统的构思 、 设计 、 实施 、 运 行全生命周期 为背景 的 教育理念 为载体 , 以C D I O教 学大纲 和标准为基础 , 让学生 以主动 的、 实践 的、 课程 之间具有有机联系 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 。 此 模式符合工程人 才的培养规律 。
极电阻 R 和R 7 , 产生对交直流 的电流负反馈 , 亦起到平衡两管静态 实验 , 戴维宁实验 , 单级放 大实验 , 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实验在综合实 电流的作用 。R 是 两管共用 的发射极电阻 , 这是典 型的长尾式差动 验中完成验证 。使学 生学到 的知识能和实际紧密的联 系到一起去 。 放大电路。对 凡 要求是 , 希望它的交流阻抗越 大越好 , 这样两个管 2 . 2开发 2个 以上综合设计 性实验 , 此 实验融合 了电路 、 模拟 、 子集 电极输 出信号幅度就越接近相等( 这对差 动式倒 相电路是相当 数字等知识 。 重要的) , 同时共模抑制 比也会提 高, 因此 R 最好改用恒流源 。功率 2 . 3让产 品的运行全生命融人到 电工学实验过程 中。学生根据 输出级 : 由Q Q 完成工作在 甲乙类 。 设计题 目要 求 自主设计 , 包括选择实现方案 , 元器件参数确 定 , 电路 此电路 的电压放大级有两级差分 电路组成 ,第一级 由 Q , Q : 组 仿真, 绘制 P C B板 图, 焊接 , 调试 , 测试 , 电路改进优化 。让学生在 自 成单端输入 双端输 出电路 , Q , 和Q 组成第二级放 大电路 , 由图可只 己焊接的电路上进行 实验测试大大 的调动了学生 实验学 习的热情 。 是双端输入 双端 输出电路 。第一级静态 电路计算从 Q 基极电位近 2 . 4把 E D A技 术 , S I MU L I N K, E WB等 仿真 软件 引入 到实 验教 似为 0出发 ,其 发射极 为 一 0 . 7 V忽略 压 降则 总发射 极 电流为 学环节当中。 2 4 . 3 V/ 2 2 K = 1 . 0 4 5 mA 。 加 强基 础实验 , 提高教学质量 , 丰富实验教学 内容 , 调动 了学生 所 以流过二 管中每个管 子的电流 ( 对称性 ) 应是 总电流值 的一 学 习 的 自主 性 和积 极 性 。在 基 础 验 证 性 实 验 中 引 入 C D I O教 育 模 半 ,约 为 0 . 5 2 m A。 于 是 可 分 别 计 算 出 Q , Q 的 基 极 电 位 为 式, 使学 生把学到 的基 础知识和实 际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来 , 真正实 2 5 V 一 0 . 7 V 一 0 . 5 2 m A ' 3 . 3 k = 2 2 . 1 5 V , 计算第二级 Q ,Q 的静态工作点 , 现 学 以致 用 。 由于 R 是可 调阻值的 电位器所 以发射级 电阻的变换范 围是 2 0 0 3引 入 典 型 电 路作 为媒 介 4 2 0 n, 所 以调整 R 可 影响发射 极 电流 大小 , 以 凡= O和 R 4 = 2 2 0为 图1 所示是一典型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 , 电路由 : 输入级 、 电压放 例 计 算 如 下 : 2 4 . 3 V 一 ( 2 2 . 1 5 V + 0 . 7 V) / 2 0 0 = 7 . 2 5 m A 。 2 4 . 3 V 一 大级 ( 两级 ) 、功率推动级 ,功率放大级组成 。输入级 :由 C C 9 R ( 2 2 . 1 5 V + 0 . 7 V) / 4 0 0 = 3 . 6 2 5 m A, 在 电路调 整 中 , 调R 4 将 使 电流发 生 构 成 ,电压放大级 由 Q。 Q : 及外 围电路组成单端输入双端 输出的差 ’ 改变。 分 放大 电路 , Q Q 组成第二级双端输 入双端输 出差分放 大电路 , 两 课 程引入经典 的功率放大 器电路 目的是使 得学生 能够将课 堂 级 电路 完成 对对音 源信 号 的电压放 大 。由 Q 6 Q , 组 成功率 推 动级 所 学基础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程应用 中去 , 因为此电路 中囊 或了 Q Q 组成功率输出级 。 若 干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让学生跟能体会到所学知识 的实际用处 , 电压放 大级 由 Q Q 及外 围电路组 成单 端输入双端输 出的差分 激发其学习兴趣 。 其具体 的作用是 : ( 1 ) 有利 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 放大 电路 , Q 。 Q 组成第二级双端输入双端输 出差 分放 大电路 ,两级 动学 习。 ( 2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 素质 , 学生对先进的电路设计 的 电路完成对音源信号 的电压放 大( 此种类型放大 电路教科书无从介 手段与方法有直接的认识和体验 , 并遵循 由简单到复杂 、 由单一应 绍) , 是遇到的新 问题 。 第一级 由 Q 和Q : 两只 N P N型晶体三极 管组 用到综合应 用的规律 , 体现了按 照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应具有 成长尾式差动倒相 电路 ,输入信号 由 V T 1的基极 送人输 出信号经

《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主 兴 趣 。 堂 上 教 师 可 通 过 一 个 个 精 心 准 备 作 业 和 实 验 完 成 情 况 几 个 方 面 , 要 考 查 课
期 不 作 要 求 , 样 既 可 以 减 轻 学 生 负 担 又 可 要 时 可 让 学 生 进 行 讨 论 , 后 教 师 给 出 解 以 及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f 末 考 试 主 要 考 查 学 这 然 以 缩 减 学 时 。 有 些 专 业 的 课 程 需 要 以 电 答 , 样 不 仅 可 以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主 动 性 , 而 这 工 学 某 部 分 内 容 为 基 础 , 这 部 分 内 容 的 还 可 以培 养其 独 立 思 考 、 对 自主 学 习 的 能 力 。 要 求 可 适 当 增 加 , 便 更 好 的 为 后 续 课 程 以
术 基 础 课 。 特 点是 内 容丰 富 , 有 很 强 的 而 正 弦 交 流 稳 态 电 路 是 用 相 量 法 求 解 电 其 具
实 践 性 和 应 用 性 。 课 程 综 合 了 电路 理 论 、 该 电 机 学 、 拟 电 子 技 术 和 数 字 电 子 技 术 几 模 方 面 的 理 论 知 识 , 程 内容 较 多 , 学 时 却 课 但 学生在电方面的知识较薄 弱。 因此 , 想达 要 到 良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该 门 课 程 进 行 教 学 对 改 革 是 迫 切 而 有 深 刻 意 义 的 。 面 是 我 校 下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 革的几 点体会 。

: 型
Sci ce en an Tech d nol ogy
创 新 教 育
电 工 学 课 程 教 学 改 革研 究 与 实践
王 思 民 朱 慧 ( 岛科 技大 学 山东 青岛 2 6 4 ) 青 6 0 2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略论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略论
安排在固定时间、 固定 地 点 、 固定 人 员 由 完 成 固定 的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教 学 一 直 处 在 从 属 于 理论 教学 的 地 位 该 教 学 模 式 忽 略 了对 实 验 教 学 根 本 目标 的考 虑 笔
到 实 验用 的 元器 件 . 其 对 实 际生 产 中 的 使 元 器件 缺 乏 认知 例 如 . 的元 器 件 藏 于 有 实 验 箱 中 . 电 源 之外 . 他 线 路 均 已 经 除 其 联 接好 , 生不 知 电 阻 、 学 电容 、 电感 等 器 件 是 何 模 样 . 不 了解 元 器 件 的参 数 . 更 学生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1 0 一 1 — 2 1 7 — 7 7(0 0)7 O1 8 0
《 电工 学 》 非 电类 专业 必 修 的 一 门 是 基 础 课 。由 电类 专 业 的 电路 分 析 基础 、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 字 电子 技 术 、 数 电机 与拖 动
的认 知 能力 得不 到 训练
学 的知 识 去 动 手 、 动脑 解 决 问 题 , 分 发 充 挥 学 生 的 创 造 力 .满 足 学 生 学 习 的愿 望
和成 就 感 . 到 创 新 教学 的 目的 。 达 改 进 实验 教 学 方 法 .注 重 学 生能 力 的培养 电 工 学 实 验 教 学 涉 及 的 内 容
实验 实i J
2O1 7 0_
《 电工学》 实验教学改革略论
杭 守松
( 山 市顺 德 区龙 江 职 业技 术 学 校 广 东 佛 山 5 8 1 ) 佛 2 38 摘 要 : 过 陈述 《 通 电工 学 》 实验 教学 的 目标 , 述 了在 实验 教 学 过程 中如 何 改进 实验 教 学 方法 , 善 实验 考 核 论 完 体 系 , 强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 而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 高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和 实验 教学 质 量 等 相 关 问题 。 加 从 提 关 键 词 : 工 学 : 验 教 学 ; 革 电 实 改

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科 教学 中非 电类相关 々业 电工学实验课程 的教学方式进行 了研究 , 深入分 析 了该课 程现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教学 模式所
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改进 措 施 , 并 以提 高 实 践 教 学 质 量 和 学 生 的 工 程 实 践 能 力 .
关 键 词 : 电类 专业 ; 验 教 学 模 式 ; 学 改 革 非 实 教 中 图分 类 号 :G 62 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收 稿 日期 : 00—1 0 21 0— 8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教 育 厅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课 题 ( J0 9— 7 海 H 20 6 )
作者简介 : 储春华 (9 1 , , E 18 一)女 湖j 随州人 , 海南 大学机 电工程学 院电气 程 系讲 师 , 硕士
方面查 找 了实验教 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分析 其根 源 , 归纳 如下 . 并 现
1 1 实验 内容单 调 , . 专业侧 重点 难体 现 非 电类 专业 由于对 电工学 课 程教 学 大纲 的要 求 不 同 , 程 教学 课 的 内容 及要求 也有 各 自的侧 重点 , 如机械专 业 和 食 品专 业 对 “ 譬 电动机 工 作 原理 ” 要求 就 不相 同 , 者 的 前 要 求 “ 练 掌握 ” 后者 要求 “ 熟 , 理解 ” 即可 . 而在 实 际实验 课 程 中 , 由于 实验 课 程 内容 和 形 式 的 固定 化 , 业 专 侧 重点 不 突出 , 因需 施教 的原 则相 去甚远 , 而导致 部 分学 生感 觉 完 成实 验 有 困难 , 与 从 其余 部 分学 生 又觉 得 实验 内容 不够 , 从学 习 、 知规 律 的角度 出发 , 两种 情况 都不 利于学 生 的实践 动手 能力 的培 养. 认 这

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这是对任课教师的挑战 。 1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 2
生课下 自学 ,例如对 于戴维宁与诺顿定理 ,课堂只讲
复杂公式的数学推导 , 适当删减细节问题 的定量计算 ,
多角度考虑教 学内容 的编排 ,选择学生最易接受 的教
非电类专业 电工学课程 教学 内容多与学时有 限的矛盾 解戴维 宁定理 ,诺顿定理让学生课下 自学。()简化 2
学设计 ,降低 授课难度 。例如 ,暂 态分析 中的线性 电
电工学是研究电磁领域 的规律及其应用 的科学技 路 的全响应这一内容 ,其结论可以由微分方程 、储 能
术 ,对于推动社会生产 和科学技术发展 ,促进社会文 元件等效 电路和复频域等方法导 出【,由于储 能元件 5 】 明具有重要作用 。所有 的工科专业 都不可避免地涉及 等效电路导出方法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 ,定量计算较
基础课程 。与 电类专业相 比,非 电类专业 电工学课程 少学生仅仅对一些专业课程和计算 机类课程感兴趣 , 的教学具有 自己的特点。根据 目前非电类 专业 电工学 他们认识不到电工学课程 的基础作 用 ,认识不到 电_ 丁 课程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 ,本文探讨该 学理论 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 如电路模 型等 ) 对于提高
学生不易理解且应用不多的内容 ,如差分 电路 的分析 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 的分析等 。()强化 系统 ( 4 如大规
3 实验教 学改革
模集 成电路等 )外部特性 的教学 。()增加 反映新技 31 优化 实验教 学内容 5 . 术的内容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根据各专业 的 6 的电工学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
11 教 学内容 多,课 时相 对不足 .
电工学理论 的内容包括 电路理论 、磁 路理论 、电 电路和数 字电子 电路等。 目前 ,电工学理论有两种设

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工作总结

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工作总结

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

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理工科大学生获取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知识主要是通过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包括实验)来完成的。

我国高等学校从1950年代开始,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合并在一门电工学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我校从1995年的总学时144,逐年减少到92学时),面对学时减少和内容膨胀,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与手段。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在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学改革中必须特别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造。

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面向众多专业,2000年前我校参加学习的本科生每年有1800多人,扩招以后,增加到3000多人,对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进行改革,受益学生面非常广。

1996年我校电工学课程被确立为广东省高校重点课程(第三批)。

在重点课程建设的总体框架下,1998年起我们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环节、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得到国家、省、校级共21个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

1998年项目开展以来,我校非电类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3篇,出版教材6本,电子出版物1件,开发网络课程3门,研制实验教学软件1项,20XX年9月,电工学课程被评定为华南理工大学首批精品课程;20XX年2月,电工学课程被评定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1998年以来,有4名教师晋升副教授,2名教师晋升讲师,3名实验技术人员晋升工程师。

9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一、非电类电工电子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非电类电工电子课程所涵盖的专业很多,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对课程的教学带来困难。

非电类专业《电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非电类专业《电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雷敏 刘俊萍 张学毅非电类专业《电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针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总结多年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工程、包装工程等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影响电工学教学效果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出发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

实践证明:改革构建了更优的课程体系,提高了教的实用性和学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学;非电类专业;教学改革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lectrotechnics” for non-electrical specialtiesLei Min, Liu Junping,Zhang XueyiAbstract:Aiming at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goal, in summing up years of teaching reform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electrotechnics cours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ackaging engineering and other non electrical specialty. From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affectin 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effect starting properly teaching reform. Proved: Reform have built better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d the teaching practicality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ect.Keywords:Electrotechnics; Non-electrical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1引言《电工学》是高校面向非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基于实践应用的有关电学知识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非电类本科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对策

非电类本科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对策

非电类本科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将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理念,探讨如何优化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为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希望能够为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的需求,缺乏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的实践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工与电子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及时跟上新知识的更新。

如何创新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已经过时?学生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如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部分让我们意识到了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探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2. 正文2.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 信息传递单一:传统课堂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信息传递较为单一。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较低,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 缺乏互动与实践:传统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述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

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难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缺乏个性化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对所有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或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 教学资源有限:传统课堂教学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较为有限,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条件有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教学效果。

关于《电工学》教学改革的探究

关于《电工学》教学改革的探究

手能力 ; 二是使学生在实验 过程 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 , 自己设计 的综合性 、 做 设计性实验 , 练学生初步 的科研 能力 , 训 让学生从 被动接受 老师 安排转变 为主动设计完成 , 培养他们 的综合素质 和创新 能力 。这样许 多课 外时 间充裕 、 又爱好 小发 明和小制作 的学生就被吸引到实验室 中来 , 既提高了实 验设备 的利用率 ,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 自主创新能力。 在实验 内容的选择上 , 结合 我校教改精神 , 减少基础 验证性实验 , 增加综合性 实验与设计性 实验 , 因此我们精选 了一些
( 作者 简介 ] 陈雪艳 , 内蒙古 民族 大学机 械工程学院讲师 。
1 7 3
23 改革 实践教 学, . 注重创 新能 力培 养
实践教学 是《 电工学 》 必不 可少 的一个 环节 , 也是 十分重要 的环节 , 多概念 、 很 规
律、 定律都 与实践有关 。实 践环节包括两个 方面 : 是组织学生完成 相关 实验 , 一 强化课堂上所 学的理论知识 , 培养学 生的动
量。
22 改革教 学方法 教学 方法的更新是深化教 学改革的重要 内容 , . 作为教 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 当前教学 的重要任 务是 培养 学生 的创新精神 , 加强 学生 的 自学能力 、 独立分 析和解决 问题能力 。在课堂教 学 中, 若想获得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了教 师精 除 心备课 、 堂上详细讲 解外 , 当的练习 , 课 适 包括课堂提 问 、 课堂小测验 以及课后 作业 , 都是 十分 必要 的。课 堂上 , 为引导 学生 积极思 考 , 将学生 回答 问题情况 与平时成 绩挂钩 , 可提 高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堂小 测验是针 对刚讲授 的 内容做测 试 , 课 了解

高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青年创新资金项目(编号:TDZKQNZD201503)。

作者简介:刘润泽(197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收稿日期:2016-12-03高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刘润泽(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摘 要:“电工学”是高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本文以塔里木大学为例,介绍了“电工学”课程在教学核心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通过实际授课验证,有效地提高了“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电工学;课程;能力;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6251(2017)02-0070-04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otechnics for Non-electrical MajorsLIU Runze(College of Mecha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arim University,Xinjiang Alar 843300)Abstract: Electrotechnics is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non-electrical majors in universities, which teaching qu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subsequent specialized courses. This paper explored and studied the cor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ode of Electrotechnics in Tarim University, and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quality wa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students' overall ability was effectively trained through actual teaching.Key words:Electrotechnics ;course;ability;teaching quality“电工学”是塔里木大学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在整个非电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重要作用。

非电专业《电工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

非电专业《电工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

非电专业《电工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电工学》是塔里木大学非电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性强。

在《电工学》重点课程建设情况下,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

充分考虑如何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全校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工学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问题。

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我校《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我校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提高。

标签:电工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电工学》是一门集电学、工学、电子和其他学科理论和技术于一体的课程,知识覆盖有电路理论、电机、PLC控制、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等几大部分知识,理论和实践性强、跨度大、是非电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

作为我校电气工程系的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非电类专业《电工学》的教学任务,发现该门课程在我校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需要授课的内容多,学时少。

授课中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灌输,弱化实践和应用性教学,更别提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状况,使学生觉得该课程用处不大,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群体式大班授课,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时间极少,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作用有限,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辅导。

(3)人才培养方案陈旧,各非电专业、汉族生与民族生使用一个《电工学》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各个专业对该课程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使得教师教学中任务重,学生学习起来吃力。

(4)实验设备陈旧,内容单一。

电工学是全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每学期开课班级很多,上课一般按照自然班分组,几个人一个试验台进行。

试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实验课基本上按指导书的电路图连接导线,进行操作,读取数据,写实验报告。

浅谈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教学与实践

浅谈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教学与实践

【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 术; 非 电专业 ; 教学
《 电工 电子技术》 这 门课程是 由电类专业三大基础课—— 电路 、 模 拟电子技术 、 数字 电子技术 中的一些基本 概念和基本理 论组成 . 内容 繁多 、 难度较高 . 学 生们 在刚接触 时会觉 得难以入 门. 产 生畏难情绪 时间长了 , 便会失 去学 习兴趣 。 因此 .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 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深入浅出 . 复杂问题简单 化。 如何 改变 电 工电子技术传统 的教学模式 以及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 于教师来说 是一个很 大的挑 战 … 电工电子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1 ) 非电专业学生学 习本课程的积极 性不高 非电专业的学生在学 习本门课程时 , 普 遍存在着 主动性 差 、 不愿 意去学 的现象 。据我分析主要有两点原 因 : 第一, 电工电子技术 内容繁杂 、 原理抽象 、 学生不易理解 , 打击积 极性 比较 明显 的现象是在本课程开始的电路理论部分 . 学生学 习起 来相对容易一些 . 大部分是依靠 以前的物理学知识的基础 到 了后 面 的模 拟电子技 术部分 . 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除 了对电路进行分析 以外 还要考虑元器件 的特性 . 因为是第一次接 触 . 有一部分 的学生 已经跟
项目 与 鼍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科技

探索・ 争鸣
浅谈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教学与实践
陈 亮 周孟 然 ( 安徽 理 工大学 电气 与信 息工 程学 院 , 安徽 淮南 2 3 2 0 0 1 )
不上了。
第 二, 学生 自身认识 的片面 。 很多学生觉得 自己不是 专业学 电的, 学习本 门课程不但对 自己以后的深造或者是 作没有多大作用 . 甚至 耽误 了 自己的时间 2 ) 课 时安排不太合理 目前的电工 电子技 术理论课程共 4 _ 4 个 学时 . 但是课程 本身所涉 及 的知识点很多 , 内容繁杂 , 板书的话至少需要 6 0个 学时。所 以很多 老师为了赶课程进 度 . 不得不牺牲课 程质量 。此外 , 本课程 的实验教 学只有 1 2个学 时 . 不到理论学 时的 3 0 % 对于实践性较 强的电工 电 子技术课程 来说显 然是不够 的 .很多重要 的知识 点没有 安排 实验 并 且在 实验项 目中. 大多 数都 是验证 性实 验 . 这种 实验虽 然有 利 于 学 生进一 步地理解 理论知识 . 但 是却不 能从真 正意义 上提高学 生 的 动手 能力 。 3 ) 教 学 理 念 的误 区 在高校 中, 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个 有趣的现象 。 在认 真、 努力程度相 当的教师当中 . 有的助教课 堂讲授的效果 比讲师好 . 有 的讲 师的讲课 效果 比教授好 一方面 . 由于学校和现实的双重压力 . 很多教师为 了自 身发展而热衷于搞科研搞发明 , 从而忽略了课程建设 。 另一方面 , 部分 高校教 师只重视 自己的 主导作 用 . 如讲课 中的教师“ 一言 堂” . 教学 中 的“ 满堂灌 ” , 而忽视学生 的主体作用。此外 , 时代在不断发展 , 技术在 不 断革新 .一些教师的传统教学模 式已不 能适 应现在的课堂教学 . 转 变 教 学 理 念 已迫 在 眉 睫 1 2 1 针对 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种 问题 . 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 电工 电子技术课 堂教学 和实验教学改革上作 了探讨性研究 . 就我本人而 言 . 对于如何 优化课 堂结 构 . 强化专业技 能训练 . 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等提 出以下几 点做法 : ( 1 ) 要求教师专博结合 . 让学生真正 了解本 门课程 的意义 作为教 师 . 我们首先要让 学生明 白. 电工电子技术这 门课 并不是 与他们 的专业毫不相干 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做 到专博 结合 . 也就是要 求我们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 才 不仅对本学科 的知识体系 了如 指掌 . 还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的过程 中, 能够很好地将本 门学科与专业 学科相关联 的知识传 达给学 生 . 坚持广博与精专相结合 的原 则 。P l 对 于理 工类院校 .国家每年都举办很 多全国性 的大赛 如大学

工科非电类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最新作文范文资料

工科非电类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最新作文范文资料

工科非电类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最新作文范文资料电工电子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21世纪不同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将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电工电子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今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对于工科非电类的学生,如何通过电工电子学教学提升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电工电子学教学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该课程的建设受到学校的重视,是重点建设的校级优质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内容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门学科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更新、知识爆炸势不可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学校需要给学生开设更多的课程,这样电工电子学课程学时不断缩减。

在上个世纪末,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总学时数可以占到150~160学时,当时电工知识各部分内容的讲解非常系统、缜密,重基础、重系统、重应用,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打下较为坚实的电工电子知识基础,随着新的课程体制不断改变,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总学时数从160学时减到120学时,如今再减到85学时,甚至个别专业总学时减少到51学时。

同时,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学生面临大学毕业就业问题。

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顺利地适应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变教育理念。

1.教学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传统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授知识,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地大量涌现,学时少、内容多,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教学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智能、培养能力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上。
1 . 课 程 的定位 和体 系设 置 不合 理 。《 电工学 》 作 为一 门 技术基础课 , 课程性质决定 了其 内容应该具有面向多专业
的基础性和适用性。 其首先应定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部分 基础 , 但 目前我校非 电类专业与之相关的后续课程不多 , 其基础性 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 其次 , 各学科综合交叉 的发
四、 考试 方式 的转 变 考试 方式 改革也 是教学 改革 中 的一 环 。软 件操 作类课
同协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组过程中, 通 常 以4 ~ 6 人 为一 小 组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采 取讨 论 学 习 的方 式方法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 该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 的 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表意见 , 扩
工和 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工科不 同非电类 专业 的教学需要 而不断更新和改革。因此 , 建立一套专业知识整合与实践 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是提高《 电工学》 教学质量 的一个 重 要 途径 。 特 别是对 我 校提 出培 养 厚基 础 、 宽 口径 、 具有 实
践能 力 的应用 型人 才有 着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工程 造 价类 软件 的学 习兴趣 。⑤ 任 务完 成 效果 评价 , 对学
伴随着《 电工学》 课程 内容 的不 断增加 , 而我校宽 口 径、 厚基础专业教学计划 的制定 , 使《 电工学》 教学学时不 断压缩 , 学时越来越少 , 教学内容却无多大变化 , 造成不同 专业有些有用的内容没有学到, 学的一部分 内容后面却用
对 学生 的学 习情 况进行 阶段 考核 , 注重 平 时成绩 的评定 , 期 末采用笔试加机试的双重测试 , 制定平时成绩 、 笔试成绩 、
机试成绩 的比例权重 , 是又一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 。 工 程 造价 软件 操作 课程 教学 方 式 方法 的改 革 , 必 将 帮
助 学 生更 好 的掌握 软件 的操作 技能 , 进 而 提 高学 生 的社 会 竞争力。
【 教改创新】
非电类专业《 电工学》 理论和实验教学 的改革研究
黄 刚, 朱永祥 , 刘俊萍
株洲 4 1 2 0 0 7 ) ( 湖 南工业 大学 电气 与信息 工程学 院 , 湖南
摘要: 为适应教育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 本文针对 目前我校《 电工学》 课程的现状 和存在的诸 多问题 , 根据非电类专业 的不同需要在教 学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考核和 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 了探 讨和改革尝试。并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 。
关键词 : 电工 学 ; 教 学 改革 ; 实验 环 节 中图 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6 — 0 0 4 6 - 0 2
《 电工学》 是一 门非 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 它 的主要任 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打好 电工技术 的理论基础 , 并使他们受到必要 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其 内 容丰富, 包括 电工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机学、 电力电子技术 、 可 编 程控 制器 等 方面 的 知识 ,理 论性 和 实践 性都 比较强 。 目前 , 我校面向冶金工程学院 、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 、 机械 工程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等6 个学院1 4 个专业近两千余名
解行 业 的发 展情 况 。教 师 在授 课 过程 中 , 需 培养 学 生举 一 反 三 的这 种 能力 , 这 种能 力 也是 一种 持续 学 习 的能 力 。
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 内容 , 一是对学生是否完成 当前 问题 的解决 方 案 的过程 和 结果 的评 价 , 二 是 对学 生 自 主学 习及协作学 习能力的评价。 教师则对学生在软件操作 过程 中的精确度 和速度进行评价 , 教与学 的双方均可 明确 该知识 的掌握情况 。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 学生在学习中, 较 为 容 易获 得 成 就感 ,从 而 激发 学 生 对学 习 的热 情 和 积极 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 , 勇于探索 的精神 。 3 . / 』 、 组 讨论 教 学 法 。分组 教 学 , 是 将 学 生 在学 习过 程


课 程现 状
学生开设《 电工学》 作为其基础必修课程 , 各专业《 电工学》
学时 均是 理论 8 8 学时, 实验 3 2 学 时 。然 而要 想 在有 限 的授
课学 时数 内将《 电工学》 知识全 面而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是 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只讲一些所谓的重点 内容 , 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 , 那么 , 不但效果不好 , 而且也违背 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提高学生各项综合素质 的指导思 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电工 、 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 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和应用 电 知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 电工学》 课程的内容应伴随着 电
展思路 , 加 强未 来 工作 任务 中的协 作能 力 。 4 . 分层 教学 法 。 分 层教 学法 是 针对 学生 掌 握软 件程 度 的不 同 , 分 别给 出不 同的任 务 的教 学方 法 。在 知识 的学 习
程不能采用常见的开卷式或闭卷式笔试 ,考试评价方式应 多 注重 过程 考 核和学 生 对软 件操 作 技能 的综 合 能力 测 评 。
中按 一定方 式 分 为不 同学 习 小组 , 进行分 组 学 习 、 讨论 、 共
6 . 以赛促学教学法。 目 前, 国内部分工程造价类软件 已经和广大高校进行联合教学 ,提供较多的校企合作机 会, 并针对学生的特点 , 举办 了各种形式 的工程造价类 软 件竞赛 。这种竞赛在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获奖学 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 中具有一定 的优势 , 可极大的促进学 生 对软 件学 习 的积极 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