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研究
图书馆工作中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
图书馆工作中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资源中心,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和服务。
然而,单一图书馆的收藏量有限,可能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采取了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工作中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重要性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允许不同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共享各自的资源,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不仅扩大了读者的阅读范围,还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首先,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丰富了图书馆的藏书规模。
不同图书馆有不同的特色收藏,通过合作与共享,读者可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图书和资料,提高了图书馆的整体藏书质量。
其次,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提高了读者满意度。
当一个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时,通过馆际互借,读者可以借阅到所需的图书。
这种便利的服务让读者感到满意,并增强了他们对图书馆的信任和忠诚度。
最后,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促进了图书馆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合作,各图书馆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和资源,提高彼此的工作水平,促进行业的发展。
二、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实施方式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具体取决于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协议和技术条件。
首先,馆际互借可以通过纸质方式实现。
当读者在某个图书馆找不到所需的图书时,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申请单向其他图书馆借阅,并通过邮寄等方式将图书送到读者手中。
其次,馆际互借也可以通过在线系统来实现。
各个图书馆可以建立共享的图书馆系统,读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直接查询其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并在线申请借阅。
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协议规定借阅期限和借还流程,以保证互借的便利性和效率性。
此外,现在还出现了数字化资源的馆际互借与共享。
一些大型图书馆或文献数据库提供商可以将他们的数字化资源共享给其他图书馆,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读者的满意度。
三、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挑战尽管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借阅途径。
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概念、流程以及其对读者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概念图书馆馆际互借,顾名思义,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合作借阅的方式让读者获取需要的图书或文献。
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充分利用各个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二、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流程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申请:读者在需要借阅其他图书馆的书籍或文献时,首先要申请馆际互借服务。
申请可以通过在线系统、电话或亲自前往图书馆办理。
2. 查找:图书馆在收到读者申请后,会通过联合目录或其他渠道查找到需要的图书或文献,确定借阅的图书馆。
3. 联系:图书馆会与需要借阅的图书馆进行联系,确认能否借阅,并约定借书时间和借书期限。
4. 领取:读者在约定的时间内前往指定图书馆领取需要借阅的图书或文献。
5. 归还:借阅期满后,读者将图书或文献归还到借阅的图书馆。
三、图书馆馆际互借对读者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图书馆馆际互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共享方式,对读者学术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拓宽阅读范围: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读者可以借阅到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拓宽了自己的阅读范围。
这对于深入学术研究、获取更全面的信息非常有帮助。
2. 弥补馆藏不足:每个图书馆的馆藏都有其特点和限制,而馆际互借可以让读者弥补自己所在图书馆馆藏不足的问题。
这样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加强学术交流:通过图书馆馆际互借,不同机构的图书馆之间可以更好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这种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术界的互通有无,推动学术界的发展。
4. 促进合作共赢: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读者的借阅,更是一种有机合作关系的延伸。
通过互相借阅资源,各图书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共赢的局面。
我国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以CASHL为例
随着互 联 网的普 及 和 计 算机 技 术 的 飞速 发 展 , 在 国家 、 区域 或行 业范 围内 , 各级 各类 图书馆 共 建共 享 联盟 纷纷 建 立 并 得 到蓬 勃 发 展 。实 践 证 明 , 书 图
领域 是 电子 资 源 集 团采 购 和馆 际互 借/ 文献 传 递 服
务 。特别是 后者 , 可大 大 降低 信 息 资 源 共享 的物 质 成本 和时 间成本 , 已成 为深 受用 户欢 迎 的服务形 式 。 由于联盟 内成 员馆 在 管理 水平 、 务 条件 、 服 服务 能力和人员 素质等方面往往 存在 巨大差 异 , 如何 保证
乎 心 , 中国人 民大学 、 师 范 大 学 等 以及 北京
5个 区域 中 1 0个 学 科
备、 馆际互借 系 统 、 献 资源 检 索 系统 等 。 由于 目前 文 国内网络条件 、 算机设施 、 计 扫描 设备 、 际互借 系统 馆
学
袭
本 文 系博 士 点 基 金 课 题 “ 等 教 育 资 源共 享 研 究 ” 目 ( 号 :0 0 0 1 1 18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 高 项 编 2 1 0 0 10 0 )
1 我 国 图书馆 联盟 馆 际互借服 务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图书馆 联 盟 开 展 馆 际互 借 服 务 的 环 境 可 分 为
“ 硬环 境” 软 环境 ” 硬环 境” 和“ 。“ 属于物质 因素 , 是服 务的基 础 , 中包 括 技 术 条 件 、 其 网络 条 件 、 硬 件 设 软
书馆联盟在开展 联合服务 时所 面临 的最大挑 战之一 。
图书馆借阅流程制度规范的范文
图书馆借阅流程制度规范的范文一、总则1. 为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本制度规范。
2. 本制度适用于图书馆图书的借阅、归还、续借、损坏及丢失处理等环节。
二、借阅规则1. 借阅人须持有效证件方可借阅图书。
2. 借阅数量:每人最多借阅图书XX册。
3. 借阅期限:图书借阅期限为XX天,到期需归还。
4. 续借:在借阅期限到期前,通过线上平台或向工作人员申请续借。
续借成功后,借阅期限会相应延长。
每人每月最多续借XX次。
5. 逾期处理:若未能在借阅期限内归还图书,将按图书馆规定支付逾期罚款。
罚款标准为:每册每天XX元。
6. 借阅书籍需妥善保管,避免损坏或丢失。
若书籍在借阅过程中损坏或丢失,需按图书馆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三、还书手续1. 在归还图书时,需将书籍归还至图书馆指定的还书处。
2. 工作人员会检查书籍完整性,并在借书证件上记录还书信息。
3. 在归还图书时,如有逾期或损坏、丢失情况,需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书籍损坏或丢失处理1. 在借阅过程中损坏或丢失书籍,需按图书馆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2. 可购买相同版本的书籍赔偿,或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五、其他规定1. 图书馆内禁止大声喧哗、吸烟、饮食、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2. 在借阅过程中,如有问题,可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咨询,获取帮助。
3.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权对本制度进行解释和修改。
4.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请大家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图书馆的良好环境。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咨询。
谢谢合作!。
我国馆际互借现状研究
我国馆际互借现状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借阅其他图书馆藏书,使得知识和信息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利用。
我国的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馆际互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更加健康、高效的发展。
1.馆际互借的基本情况我国的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起步较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图书馆际互借系统,包括了全国各地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图书馆联合馆际互借网络,并建立了专门的馆际互借服务机构,实现了图书馆之间互相借阅、馆藏信息共享和文献资源整合的功能。
馆际互借的发展状况在近年来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各地图书馆加强了馆际互借服务能力,使得资源共享更加广泛、便捷。
部分大型图书馆还与国际间的图书馆进行合作,增加了外文资源的获取渠道。
随着对馆际互借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我国馆际互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资源共享不够充分尽管我国的图书馆馆际互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大型图书馆的资源并不愿意共享,导致了资源共享不够充分的问题。
这些大型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但是它们并不愿意将自己的资源向外借阅,这就使得馆际互借的资源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充分的共享,限制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
2.借阅效率较低目前我国馆际互借的借阅效率较低,一方面是由于申请流程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手续和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图书馆对于外来借阅的书籍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了图书馆之间的协同性不足。
这就使得读者在进行馆际借阅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整体的借阅效率。
3.版权和安全问题在进行馆际互借时,由于存在版权和安全问题,导致了一些图书馆不愿意开放自己的馆藏资源,这就影响了馆际互借的推进。
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
学科服务平台
• 学科服务平台检索,进入图书馆主页,点击学科服务平台,选择所属学科后点击学术成果,如下图所示:
享阅读
享阅读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文献传递界面
万方知识服务平台
万方知识服务平台
文献传递的途径
• 综上所述,获取文献传递的途径有超星知 识发现,学科服务平台,享阅读,维普中 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及江 南大学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读者网关。
所需文献的收藏馆
•
建议读者通过如下书刊目录确认所需文献的收藏馆,并在江南大
学馆际互借读者网关申请递交的备注或在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方式仅 适用于留学生或网关系统故障时)中说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文 献传递工作的效率。
所需文献的收藏馆
• 1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涵盖理工农医4个 领域各类的科技文献信息。CALIS的NSTL文献传递服务(高校版)介绍 /educhina/viewnews.do?newsid=14510。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步骤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步骤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步骤
• 如果通过上述途径无法满足您的文献需求(纸质馆藏和 全文数据库无,超星平台电邮明确回复无馆藏提供或两日 内未收到文献),可通过E读检索、CCC电子期刊检索、 e得文献获取自动链接江南大学馆际互借读者网关递交文 献传递申请。
网关所需浏览器
所需文献的收藏馆
• 7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图书馆书目查询,尤其一些文科资源,可以在香港范围内查找,高校读者通 过CALIS,每年可免费获得JULAC 8所高校图书馆每家100篇的文献资源。港书网(HKALL) (http://hkall.hku.hk/search/);香港大学(http://library.hku.hk/);香港中文大学 (.hk/ );香港城市大学(.hk/search*cht/);香港科技大 学(t.hk/);香港浸会大学(.hk/catalogue/opac.html);香港理工 大学(.hk/);香港教育学院(.hk/catalogue/);岭南 大学(.hk/search)。读者直接进入馆际互借网关系统(登陆“我的图书馆”,点击 “文献传递”,未注册过的账户要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等待馆际互借员确认你的账户)提交申请单, 请在“收藏馆名称”中注明文献馆藏馆名称。
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
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现代社会的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丰富阅读经验的重要场所。
然而,每个图书馆都有其藏书规模及资源限制,很难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引入了馆际互借服务,使读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源,进一步拓宽了阅读的领域。
一、什么是馆际互借服务馆际互借服务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共享图书资源的合作机制。
通过该服务,读者可以在自己所在图书馆之外的其他图书馆借阅藏书。
这种服务不仅在国内各地的图书馆之间存在,还能跨国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读者获取资源的难题。
二、馆际互借服务的优势馆际互借服务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优势。
其一,读者可以更广泛地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拓宽阅读领域。
无论是研究性的专业书籍还是流行的文学作品,读者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其二,馆际互借服务打破了时空限制,使读者能够通过在线申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图书,提高了借书的便捷性。
其三,该服务能够有效优化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提高图书共享的效率。
当某个图书馆的某本书被大量读者请求时,该图书馆可以向其他合作图书馆借阅类似书籍,以满足读者需求。
三、如何使用馆际互借服务使用馆际互借服务非常简便。
读者只需办理相关借阅证件,具备借阅权,并向自己所在的图书馆提出借阅申请即可。
一般情况下,图书馆会提供在线馆际互借系统,读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搜索需要借阅的图书并提交申请。
图书馆之间会按照一定的合作协议进行资源调配和借阅,读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借阅到所需图书。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馆际互借服务时,读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由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范围、规则可能不尽相同,读者需要了解所在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政策以及其他图书馆的借阅规定。
其次,读者需要提前规划好借阅时间,以免因超期还书产生罚款或者其他不便。
此外,图书馆提供的馆际互借服务通常不包括特殊藏书或珍贵文献,读者需要了解对于此类资源的借阅限制。
总结: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为读者借阅图书提供了便利与可能性。
它使读者能够更广泛地获取图书资源,拓宽阅读视野。
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资源互补
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资源互补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和资源互补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知识需求。
本文将从馆际互借和资源互补的基本概念、实施方法以及对用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馆际互借的基本概念与方式馆际互借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共享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种服务模式。
通过馆际互借,读者可以借阅到其他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实施馆际互借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传统纸质互借:用户提出借阅需求后,图书馆通过合作协议或者直接联系其他图书馆,将所需图书寄送至用户所在的图书馆,用户前往图书馆借阅。
2. 数字资源互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图书馆通过建立数字资源库,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化文献资源的互借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或者联盟平台进行查询和借阅。
3. 联盟合作借阅:一些图书馆通过建立图书联盟或者合作网络,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互借与共享。
用户在各图书馆间享有借阅权益,可以在馆际互借规则范围内自由借阅所需资源。
二、资源互补的原则与意义资源互补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和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资源服务。
通过资源互补,图书馆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用户更广泛的知识需求。
在资源互补中,借助其他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是一个重要原则。
不同的图书馆可能有不同的特色馆藏,如专业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等。
通过资源互补,用户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特色资源,提升自身学习研究的效果。
此外,资源互补还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数字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存在差异,通过资源互补,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资源库,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馆际互借与资源互补对用户的影响1. 丰富读者的阅读选择:通过馆际互借和资源互补,读者可以访问到其他图书馆馆藏的资源,丰富了自己的阅读选择。
无论是专业领域的学习还是兴趣爱好的拓展,都有更多的资源可供选择。
图书馆借阅规则手册
图书馆借阅规则手册第一章:总则 (3)1.1 图书馆借阅规则的目的与意义 (3)1.2 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对象与范围 (3)第二章:借阅证管理 (4)2.1 借阅证的申请与发放 (4)2.2 借阅证的使用与挂失 (4)2.3 借阅证的补办与注销 (4)第三章:图书借阅流程 (5)3.1 图书查找与选择 (5)3.1.1 使用图书馆目录查询系统 (5)3.1.2 浏览实体书架 (5)3.1.3 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 (5)3.2 借书手续的办理 (5)3.2.1 携带有效证件 (5)3.2.2 填写借书申请表 (5)3.2.3 交费 (5)3.2.4 借书确认 (5)3.3 图书归还与续借 (5)3.3.1 归还图书 (6)3.3.2 续借图书 (6)3.3.3 超期处理 (6)第四章:借阅权限与期限 (6)4.1 不同读者类型的借阅权限 (6)4.2 图书借阅期限与续借规定 (6)4.3 逾期借书的处理 (6)第五章:图书遗失与损坏 (7)5.1 图书遗失的处理 (7)5.2 图书损坏的处理 (7)5.3 图书赔偿规定 (8)第六章:读者行为规范 (8)6.1 图书馆内的行为规范 (8)6.2 爱护图书的要求 (9)6.3 维护图书馆秩序的责任 (9)第七章:图书馆设施与服务 (9)7.1 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与设施 (9)7.1.1 开放时间 (9)7.1.2 设施 (10)7.2 图书馆的服务项目 (10)7.2.1 借还书服务 (10)7.2.2 馆际互借服务 (10)7.2.3 信息咨询服务 (10)7.2.4 读者培训服务 (10)7.2.5 读者活动 (10)7.3 读者咨询与投诉渠道 (11)7.3.1 咨询渠道 (11)7.3.2 投诉渠道 (11)第八章:特殊借阅服务 (11)8.1 委托借阅服务 (11)8.2 馆际互借服务 (11)8.3 特殊文献借阅服务 (12)第九章:离校与离职手续 (12)9.1 学生离校手续 (12)9.1.1 提交离校申请 (12)9.1.2 办理学籍注销手续 (13)9.1.4 办理图书归还手续 (13)9.1.5 办理宿舍退宿手续 (13)9.1.6 办理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13)9.2 教职医护员工离职手续 (13)9.2.1 提交离职申请 (13)9.2.2 办理工资结算手续 (13)9.2.3 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13)9.2.4 办理公积金转移手续 (13)9.2.5 办理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14)9.2.6 办理物品归还手续 (14)9.3 借书未还的处理 (14)9.3.1 发出催还通知 (14)9.3.2 计算滞纳金 (14)9.3.3 限制借书权限 (14)9.3.4 影响信用记录 (14)第十章:图书馆安全与应急预案 (14)10.1 图书馆安全防范措施 (14)10.2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15)10.3 读者安全教育与培训 (15)第十一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16)11.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目标 (16)11.2 信息化服务内容 (16)11.3 信息化服务使用指南 (17)第十二章:附录 (18)12.1 图书馆借阅规则修订记录 (18)12.1.1 修订背景 (18)12.1.2 修订内容 (18)12.1.3 修订时间 (18)12.2 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 (18)1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 (18)12.2.2 《图书馆服务规范》 (18)12.2.3 《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 (18)12.3 图书馆借阅规则实施日期 (18)第一章:总则1.1 图书馆借阅规则的目的与意义图书馆借阅规则的制定旨在规范图书馆的借阅秩序,保障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图书的流通效率,同时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
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
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为满足本校广大师生科研教学的需求,图书馆已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签订馆际互借协议,可为本校师生借阅国家图书馆纸质图书。
具体馆际互借规则如下:1.图书馆在国图的借阅图书范围及册数:近三年以前外文图书共50册,20年前编目的外文图书20册;中文图书、古籍、稿本、工具书、原版期刊、报纸、舆图、光盘及丛书不外借。
2.此项借阅仅限于教师和研究生:每人每次限借1册;若学校读者借满规定上限数量时,其他读者只能等待有还回图书后再借。
3.借阅期限:从读者拿到图书之日起15日,逾期读者按国图5.00元/册/日标准自付。
4.国家图书馆的收费标准:20.00元/册(含邮费),该项由图书馆馆际互借费支付。
5.违规处理:外借图书需按时归还。
如有污损或遗失按照“国家图书馆违规处理办法”办理;该费用由读者自付。
附:国家图书馆违规处理办法逾期外借图书逾期归还者须交纳逾期使用费:每日每册5.00元。
遗失遗失本馆图书者应立即声明并积极寻找。
以完全相同的同版图书(或经同意后用新版图书)抵赔,并另加10.00元加工费。
限期1个月购买赔偿的书刊资料,在此期间不能外借图书。
如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赔偿完全相同的同版图书(或经同意后的新版图书)则按以下标准赔偿:国内出版的普通文献:1950~1977年出版的,按原价格2倍乘以出版至今的年数赔偿;1978~1984年出版的,按原价格乘以出版至今的年数赔偿;1985~1990年出版的,按原价格的5倍赔偿;1991~1995年出版的,按原价格的4倍赔偿;1996~2000年出版的,按原价格的3倍赔偿;2001年以后出版的,按原价2倍赔偿,另加10.00元加工费。
进口原版外文图书,按实际价值的1~5倍赔偿,另加10.00元加工费。
成套多卷本,遗失其中1册或数册,按全套价格予以赔偿,赔偿后不得索取其他卷册。
每册有单价,且复本较多,按单册价格的相应倍数赔偿。
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具有特殊价值的文献:按目前国家文物市场估价赔偿。
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
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也致力于提供更广泛的资源与服务。
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联盟或合作协议,使不同图书馆之间共享藏书和文献资源,以满足读者对于多样化资料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意义、方式和管理。
一、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意义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对于读者和图书馆都有诸多益处。
首先,通过馆际合作,读者可以获得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尤其是那些自己所在馆没有的书籍和文献,更好地满足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其次,资源共享可以避免图书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经费和空间。
最重要的是,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拓宽读者的知识视野,提升科研水平。
二、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方式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合作图书馆间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式。
常见的方式包括:1. 传统馆际互借:通过纸质申请和书信等方式,由图书馆为读者向其他图书馆申请所需资源,通过邮寄或快递方式进行借阅。
这种方式操作相对繁琐,时间周期较久,但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文献资料或珍本图书。
2. 电子文献馆际互借: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或联盟平台,读者可以在线申请、借阅和获取其他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
这种方式快捷、高效,是当前较为常用的馆际互借方式。
3. 联盟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图书馆间的联盟或协会,通过共享馆藏书籍和资源,实现长期、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
各个图书馆可以根据合作协议,决定是否对外借阅、借阅期限和归还要求等,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全管理。
三、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管理为了保证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图书馆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管理的参考要点:1. 合作协议与合作伙伴选择:图书馆需与合作图书馆签署明确的合作协议,明确资源共享的范围、条件与权责。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考虑其馆藏、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实施构想
中等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中等教育学校 的学生一般 入学年
龄较小 ,主要接受的是教师上课 ,学生被动接受教 育的教学模 式, 而高等 院校的教育方 法是注重学生 个性化 、 专业化 的培养 , 学生具备较强 的主观能动性 , 对学 习的知识具有一定 的选择性 。 因此 ,这些学校的 图书馆在传统 的教学模式 中并 没有起 到非常 重要 的作用 , 主要 是供 教师查阅资料 、 备课所用 , 在学生 的学 习 、 生活 中, 图书馆的参与度不 高。而在高等教育体制下 , 图书馆作
年龄较大 ,具备一定 的学习主动性 的高校 学生来说有着特别 的 吸引力 。但是新升格 的图书馆要具备 丰富的资源还有一个建设 与完善 的过程 ,在这个 阶段外校 图书馆 和公立图书馆的馆际互 借将是专业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益补充 。
1 部 队 院校 图书 馆 的 发展 滞 后 . 3
育部实行高校扩招 以来 , 各高校根据 自身 的师 资和物质条件 , 新
增 了很 多专业 , 如文科氛围较浓的广西师范大学增 加了计算机 、 生物、 经济 、 管理等专业 , 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 、 桂林理工大学开设 了管理 、 艺术 、 设计 、 旅游等专业 , 林医学院和桂林航天 高等专 桂 科学校开设 了管理 、 法学 、 市场营销等专业。 在走 向市场化 的今天 , 各高校为了能够争取 到更优秀 的生源 就读本校 , 自己的毕业生能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 使 不断引进 各科各专业 的教师进入高校工作 ,但是许多院校在增加专业 的过 程中, 存在一定 的盲 目性 , 目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就上马。很多 项 学校仅仅考虑了师资 队伍状况 , 而对图书馆等硬件条件考虑不足 , 许 多图书馆无法满足学生的信息索取 、教育查新、科技检索 的需 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资料获取相对不足 , 不少新开设专业 的学生 选择馆藏资源的范围非常有 限, 甚至有时无书可借 , 不但影 响学生
国内公共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模式研究
国内公共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模式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图书馆事业的深入发展,馆际互借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馆际互借服务模式指的是不同图书馆之间通过借书卡或者其他借阅凭证进行图书借阅服务,使读者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图书馆借阅其他图书馆馆藏的图书。
一、馆际互借服务模式的意义1.扩大读者借阅范围:馆际互借服务模式使得读者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在图书馆馆藏的图书,可以借阅到更多范围内的图书。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种类、更广泛领域的知识。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同图书馆之间通过馆际互借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避免重复购买相同图书的情况,提高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效率。
3.促进图书馆合作与交流:馆际互借服务模式使得不同图书馆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机制,促进了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提升了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借书卡互借模式:这是馆际互借服务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读者通过持有本馆借书卡在其他图书馆进行图书借阅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借书卡进行互借服务时需要遵守对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
2.电子资源互借模式: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子资源也成为馆际互借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
不同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资源互借模式进行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资源的共享与借阅。
3.联盟图书馆互借模式:一些图书馆会组成联盟,通过共享资源,建立统一的借阅规则和流程,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借。
这种模式通常需要参与图书馆之间进行一定的协作与合作。
1.建立合作机制:不同图书馆要通过协议或者合作协议建立起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也要为馆际互借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设施。
2.对读者进行培训与宣传:图书馆需要向读者宣传馆际互借服务的内容、流程和规则,让读者了解到可以借阅到其他图书馆藏的图书,并且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使读者能够熟练使用馆际互借服务。
3.建立借阅平台与标准:图书馆需要建立统一的借阅平台,提供在线查询、预约、借阅、归还等功能,并且制定统一的借阅标准和规则,以便不同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借阅。
数字图书馆门户建设的馆际互借
数字图书馆门户建设的馆际互借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馆际间合作与协调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图书馆间合作与协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思考。
关键词:数字资源整合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仅包含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例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日益认识并切身感受到,单凭本馆自身的信息资源储量很难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于是纷纷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并且选择了一种符合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按照自愿原则签订一定的合同或协议,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而结成的图书馆合作组织。
该组织为解决文献信息资源急剧增长而经费不足提供了资源共享的新举措,是一种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路。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数字图书馆主要由信息的获取与创建、存储与管理、访问与查询、动态发布和权限管理所构成,从内容来看,数字图书馆包括所有数字形式的图书馆资源、各类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视频、音频资料等)和各种文件格式(从位图形式的页面到经SGML编码的特殊文本文件)。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书目为中心或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中心的技术,其中最为典型的成果是因特网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因特网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和WebOPAC系统,这些系统基本上都是把图书馆服务搬到因特网上,将因特网作为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新工具;第二个阶段是以资源数字化为中心的技术,重点是解决非电子文档的数字化问题,支持用户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第三个阶段是以资源集成为中心的技术, 核心是解决分布式异构数字资源的互操作问题。
支持用户跨类型、跨载体、跨时空地发现和获取信息。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特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馆藏模式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买卖形式的商业开发的数据库,或是机构合作开发资源共享数据库之外,图书馆也自行开发数据库或是加入电子学术出版的运作之中。
加强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几点思考
加强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几点思考周贺立1王丽21.保定学院图书馆;2.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摘要】馆际互借就是对于本馆没有的文献,在本馆读者需要时,根据馆际互借制度、协议、办法和收费标准向外馆借入;反之,在外馆向本馆提出馆际互借请求时,借出本馆所拥有的文献,满足外馆的读者需求。
新时期,各校图书馆应结合原有的馆藏特色,调整资源结构、优化资源体系。
努力建成既能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要又能为其他学校提供资源共享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共享体系,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图书馆馆际互借未来图书馆应是一个资源共享体系中的资源节点,而做好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不但可以完善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图书馆良好的服务形象,而且对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存在的问题1.认识落后,手段有限。
馆际互借是目前高校师生满足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理应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图书馆对此措施的宣传不够,很多读者对馆际互借不是很了解。
同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馆际互借也没有很好的认识,没有把馆际互借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来看待,因此工作不主动也无热情。
这一切使得馆际互借的潜在的需求和重要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规章制度不健全,影响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很多高校地理位置分散,共享资源不透明,以及使用馆际互借证手续繁杂,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会花费大量时间、费用,这些因素使得馆藏资源薄弱的馆在馆际互借中力不从心,处于被动地位;馆藏资源丰富的馆由于基本不需与外校共享,而制定一些自我保护措施,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
3.无法进行联机检索,馆藏目录不能及时交换,阻碍了馆际互借活动的开展。
近几年,我国各信息机构各自为政,重复、分散,多数图书馆都存在着系统升级问题,一旦联网,种种弊端立即显现,给文献信息检索、传递带来了许多障碍,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共享体系种类繁多、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国际交流
国际图书互借
资源共享
图书馆参与国际图书互借计划, 与其他国家的图书馆建立合作关 系,共享馆藏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联合目录
图书馆加入国际联合目录,方便用 户查询和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图书资 源,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图书交换
图书馆之间开展图书交换活动,互 相交流图书资源,丰富馆藏品种和 内容。
国际合作项目与计划
提高用户满意度
馆际互借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文献 获取渠道,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馆际互借需要各图书馆之间的密切合 作,有助于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和 合作。
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
馆际互借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 传播,推动学术发展。
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馆际互借服务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社 会影响力,使其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 平台。
实践经验总结
建立合作关系的选择
选择与自身发展目标和资源优 势相匹配的合作伙伴,能够更 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
合作协议的制定
明确合作内容、权利义务、资 源共享方式等条款,确保合作 顺利进行。
合作效果的评估
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及 时调整合作方式和资源共享策 略,提高合作效果。
合作关系的维护
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合 作中出现的问题,保持良好的
合作项目
图书馆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其 他国家的图书馆共同开展项目合 作,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交流计划
图书馆制定国际交流计划,定期 与其他国家的图书馆进行交流合 作,促进国际间的了解与合作。
培训计划
图书馆开展国际培训计划,邀请 国际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培训和 指导,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整, 是对信息 服务工作 的优 化 , 是提高资源 利用率 的有 效途 径, 也是 国内文献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一种趋 势。
1 馆 际互借概述
1 . 1 馆 际 互借 的 内涵 与 意 义
2 具有代表性的馆际互借 系统
3 . 1 对 馆 际 互借 的 意 义认 识 不足
“ 统一采购 、 规范加工 、 联 合上 网 、 资源共享 ” 的原则 , 采集 、 收 藏和开发 理 、 工、 农、 医各学科领域 的科技 文献资源 , 面向全 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 。 成员单位包括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 报中心 、 工程技术 图书馆 、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图书馆 、 中国医学
目前 国内的馆际互借 系统主要 有中国科学 院数 字图书
馆联合服务系统 ( C S D L — I L L ) 、 国家科技 图书文献 中心的 N S T 系统 ( 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L i b r a r y ) 、 中 国高 校人文
图书馆学刊
2 0 1 3 年第 2 期
TUSH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ANXUEKAN No. 2, 201 3
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木
郑巧红 寇清华 祁 冰
连民族学院图书馆 ,辽宁 大连 1 1 6 6 0 0 )
【 摘 要】 馆际互借服务是 实现 资源共享的有 效方式。概述 了高校 图书馆 开展馆 际互借 的必要性及 高校 图书馆 开
式。 中科 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中心设 在中科 院国家科
学数字 图书馆总馆 , 由服务中心负责维 护馆际互 借的正常运 行, 负责整 个服务体系 的 E t 常管理 , 包括账 户管理 、 统计 、 费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为加强全国各系统图书馆(室)、文献信息机构之间的协作,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采用馆际互借服务方式,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特制定本规则。
一、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它文献信息部门之间,在书刊资料所有权不变的情况 下,按照共同认可的规则,互相利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方式。
二、馆际互借是为了满足用户在本地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无法解决的文献信息需求。
我馆馆际互借中心对单位用户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三、馆际互借服务对象:1.中央与国家机关;2.各省(区)、市、区(县)公共图书馆;3.各地市级高等院校图书馆;4.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系统以及地市级科研单位图书馆(区县以下科研单位由当地区县公共图书馆代办);5.国家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或信息部门;6.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兵种、武警部队图书馆;7.国家图书馆核准通过的其他机构。
四、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办法1.凡自愿与我馆建立互借关系的单位,需来人、来函或通过e-mail向我馆馆际互借中心提出申请,经馆际互借中心核准后,签定馆际互借协议。
申请单位名称或联系人变动时,须及时向我馆馆际互借中心申明;2.凡与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签订版权协议,发生侵权行为,由借书单位负责。
五、馆际互借服务的具体办法1.凡与国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需向我馆馆际互借中心交纳馆际互借服务的押金或预付款;2.凡同我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我馆馆际互借中心将提供一个卡号和密码,各单位需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自行发送借书申请,借书价格:本市10元/本、外埠20元/本(包括邮递、包装费);3.凡用户需要国际互借,需填写“国家图书馆国际借书单”按国际图联规定的收费(用于支付邮寄、包装费)标准执行;4.我馆馆际互借中心不受理外地无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用户、个人用户的馆际互借请求,需要者须向当地与我馆馆际互借中心建立馆际互借关系的单位申请,并委托办理;5.外借图书需按时归还,如有污损或遗失,应及时向我馆馆际互借中心声明,经确认后,由借书单位按照国家图书馆有关规定赔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 与国家图书馆建立馆 际互借关 系的单 位 , 向国家 图 需
书馆文献提供中心交纳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的预付费。国家
1 馆 际互 借概 述
11 馆 际互借 定 义 .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之 间或 图书馆与其他文献 信息部 门之间在书刊资料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 , 按照共 同认 定 的规则 , 最大程度上 自愿互 利 , 互相利用文献资料 , 以满足 用户信息需求 ,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 馆 际互借 的 服务 对 象、 务 内容 . 2 服
图书 馆 学刊
2 1年 第 5期 01
TU SH U G UA NX U E KA N o . , 0 1 N 5 2 1
我 国 图 书 馆 馆 际 互 借 规 则 研 究
郝 淑 东
( 辽宁师范大学档案馆 , 辽宁 大连 1 2 ) 0 9 1 6
【 摘 要 】 馆 际 互 借 的 基 本 理 论 入 手 , 国 家 图 书馆 、 A H 从 以 C S L为 例 对 我 国现 有 图 书馆 、 息机 构 的馆 际 互借 规 则 信
2 国家 图 书馆 馆 际 互借 规 则
为加强各 图书馆 、 文献信 息机构之间的协作 , 实现信 息资 源共享 ,0 4年 5月 , 20 国家 图书馆特制订《 国家图书馆馆 际互 借 和文献传递 的规则》 以及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操作方
法。 其后 在 此基 础 上 又进 行修 订 , 现行 的互 借 规 则是 2 0 年 6 08
Hale Waihona Puke 馆 际互借 ( t l rr on作 为图书馆资源共享 的一种 I e i ayL a ) n rb
方 式 , 图书馆之 间根 据协 定 以互 惠的方 式相 互利 用对 方馆 藏 , 是
以满足本馆读者需求 的文献外借方式 , 它可将 其他 图书馆 的
馆 藏作 为 本 馆藏 书的 延伸 , 弥补 各 自藏 书 的 不足 。通 常 , 们 我
图书馆 、 高校图书馆 、 科研单位 图书馆以及国家企事业单位图 书馆或信息部门等, 服务对象可以是单位用户 , 也可 以是个人 用户。但对于个人用户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 不受理馆际互借 事务。
23 馆 际互借 工 作 流程 .
用一般由请求馆和提供馆双方分担或由用户承担 。 传统的馆际互借仅仅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图书等 出版物的 返还式借阅, 馆际互借事务由请求馆和提供馆共同完成。随着
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主要 以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
递 服 务 为 主 , 服务 对 象 广泛 , 括 中央 与 国 家 机 关 、 公 共 其 包 各
把提出请求 的图书馆或信息机构称为文献请求馆 ,提供文献
的 图 书馆 或 信息 机 构 称为 文 献 提供 馆 。馆 际 互 借所 产生 的费
条例与互借 细则 , 既显示 了馆际互 借的基本原则 , 为馆际互 又 借工作提供 了法律保障 , 促进 了馆际互借工作 的有序开展1 3 ] 。
图书馆以及其他情报机构等 12个单 位参加 了全 国文献信息 2
共 建共 享 协作 会 议 , 签署 了《 国图 书馆 馆 际互 借 公 约 》 全 。我 国 图书馆馆 际互 借工 作取 得 了较 大进 展 ,开始进 入跨 区域跨 系统 的合作 领 域 【 l _ 。
2 . 馆 际互 借 费用、 阅时 间 4 借
图 书 馆 文 献 提供 中 心 提供 给各 单 位 卡号 和密 码 , 单 位 登 录 各
书馆或个人提供非返还式 的文献信息资源 , 即文献传递 ( o— D c
u e t ei r ) m n l ey 。 D v
1 . 馆 际 互 借 规 则 2
国家图书馆网站, 白行发送借书申请 。对于文献传递 , 可直接 把所需复制文献的来源通过 E m i 传真 、 — al 、 信函发至国家 图书 馆文献提供 中心, 不需履行馆际互借手续。
些规则 、 标准的指导下 , 各成 员馆之间再协商产生具体的互借
细则 , 以适应 各 馆 各 自的特 点 。这 些 共性 与 个 性相 结 合 的规则
但是受当时条件的限制 , 馆际互借 的业务量很小 , 且也只局限
于 在本 地 区 或本 系统 内以传 统 的 邮寄 方式 进 行 。 99年 , 19 由北 京 图书 馆 召 集 , 国公 共 图 书 馆 、 校 图 书馆 、 全 高 国家 行 政 机 关
但是, 目前来看 , 国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工作开展的并 就 我 不十分理想 , 与美国、 欧洲等一些资源共享开展较好的发达国 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统
一
月 2 颁布的《 8日 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规则》 。该规
则 共 分 8 部 分 , 括 规 则制 订 的 目的 、 务 方 式 、 务 对 象 、 个 包 服 服
、
规范的馆际互借规则作为指导文件 , 指导规范我国的馆 际
建立办法 、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具体办法 、 外借图书的
范围 、 借书期限 、 投寄要求等。
21 馆 际互 借规 则 制 订的 目的 .
互借事务 , 这对于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 发展我国的图书情
报 事业 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现实 意 义 。
馆 际 互借 规 则
进 行 了比较 分 析 , 总结 出我 国图 书馆 馆 际互 借 规 则存 在 的 问题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 解 决 对 策 。
【 键 词】 书馆 关 图
【 类 号] 2 2 分 G 5
馆 际 互 借 是 文 献 信 息 资 源共 享 最 古 老 、 普 遍 的一 种形 最 式 ,我 国图 书馆 界 从 上 世 纪 2 年 代 就 对 馆 际 互 借有 所 认 识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