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悸(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悸(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
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考本方案辨证论治。
一、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陈文斌、潘祥林主编的《诊断学》(第六版)中“心电图”章节诊断标准。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治疗1、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症状:心悸怔忡,或见刺痛,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质暗红尖红甚或有瘀点,苔黄,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方药:四参饮加味。
太子参20g,丹参30g,苦参15g,北沙参12g,郁金12g,生百合30g,炒枣仁12g,莲子心3g,远志12g,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节菖蒲12g,回心草12g,甘草6g。
若气虚偏盛,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益气补心;若阴虚而有低热者加天门冬、干地黄、黄连以养心清热宁心;若心烦失眠明显者加合欢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肾阴不足,症见腰酸膝软,目弦耳鸣者,加女贞子、龟甲、鳖甲以滋肾养心;若兼心脉瘀阻,胸闷刺痛,舌有瘀点者,重用丹参,加三七末(冲服)活血通脉。
若大便溏泻,加芡实、诃子以健脾止泻;胃纳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2种应用。
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用于心悸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患者,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不舒,阵发胸痛,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神倦懒言,舌质暗或有瘀点,少苔,脉细弱或结或促。
口服,一次2粒,3次/日。
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
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异常。
它可以分为心动过缓(心率过慢)、心动过速(心率过快)和心律不齐三类。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晕厥等,严重者甚至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触发因素、频率、持续时间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以及服用的药物情况。
2.身体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听诊心脏、测量血压、检查心律是否规整等。
有时候,医生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电活动,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5.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帮助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
二、治疗:1.心律不齐的治疗:对于轻度的心律不齐,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心律不齐,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对于频发且持续时间长的心律不齐,可能需要进行消融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2.心动过缓的治疗: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率。
3.心动过速的治疗:对于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可以尝试通过药物来终止发作;对于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进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等治疗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4.电复律:电复律是使用电击来终止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
这个过程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消融术:消融术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导管置入心脏,通过热能或冷冻技术消融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
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诊疗规范 心律失常
第八节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起搏、频率、节律的异常及(或)传导发生异常。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可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病史采集】1.发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心律快慢,节律是否整齐,发作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是否有伴随症状。
2.有无发热,与情绪激动、劳动有无关系。
3.有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
4.有无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
【体格检查】1.注意心脏是否扩大、有无病理性杂音、心率及节律的改变。
2.测血压、注意有无血管杂音及颈动脉搏动的情况。
【其他检查】1.心电图检查,危重病人需持续心电监测。
2.必要时作Holter心脏电生理检查。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第五章心血管疾病871.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昏,少数病人可有晕厥。
2.心电图表现:(1)心率快而极规整,心率140~250次/分。
(2)QRS波群大多正常,可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而出现宽大QRS。
(3)P波可埋藏于QRS波群内,不能分辨,或在QRS前,或贴于QRS波群之后。
【治疗】1.短阵发作,如症状不明显可不治疗。
2.安定2.5mg~5.0mg,口服。
3.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颈动脉按摩,眼球压迫,吞咽冰水,Valsalva动作等。
4.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急性发作时应静脉注射药物,可选如下药物,但注意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剂量个体化。
(1)心律平1~2mg/kg体重,5~7min内静注。
(2)胺碘酮3~5mg/kg/次,3~5min内静注。
(3)ATP10~20mg,1s静注。
心得安0.5~1.0mg,5min静注。
艾司洛尔50-200ug/(kg.min)静滴。
(4)异搏定5mg,3~5min内静注(预激症候群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忌用)。
(5)西地兰0.4mg~0.8mg,静脉内缓慢注射(预激症候群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慎用),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人给予口服药物预防复发,可选用:(6)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12.5~25mg,每日2次,或倍他乐克25~50mg,每日2次。
中医内科心律失常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的异常。
临床上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两大类,又可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大多以心悸、心慌与脉象异常为主症,属中医学“心悸”、“怔忡”、“不整脉”范畴。
常与体质虚弱、精神刺激、思虑过度及外邪入侵等病因有关,以致心之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或则心失所养,或则痰火扰心而致心神不安;病久可使心血瘀阻、心脉失畅而致心神失宁。
【诊断】1.追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发作起止情况和持续时间,伴发症状如昏厥、心绞痛或抽搐等,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2.检查心脏和血压,尤需注意心脏听诊,发现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3.应常规检查心电图,尤其发作时心电图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必要时可作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及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鉴别心律失常及探索其原发病因。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首当分别虚实。
虚证需辨气血阴阳的亏虚,分别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和温阳等法。
实证指痰火与血瘀,治法为清火化痰、活血祛瘀,并按心神失宁的共同特点,加用镇心安神之药。
临床以虚实夹杂者较常见。
一般而言,功能性原因者实多虚少,器质性病变者虚多实少。
1.气阴(血)两虚心悸气短,动则更甚,神疲体倦,健忘少寐,头昏目眩,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可伴自汗或盗汗,面色少华,或飘红唇红,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或伴结代脉。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脏病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和心房纤颤等。
治法:益气滋阴,养血安神。
方药举例:炙甘草汤合归脾汤加减。
炙甘草10〜15g,党参、麦冬、当归各10g,生地黄10〜15g,桂枝4~6g,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制远志6〜10g,五味子5〜IOgo 加减:气虚较著,去生地黄;加黄芭、白术各IOg,朱茯苓12g。
心律失常诊疗规范
心律失常诊疗规范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发生和/或传导异常所致的非正常心脏电活动,主要表现为心房率和/或心室率的过速、过缓、不规则。
第一节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若窦性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常为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的结果,见于多种情况。
生理因素见于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等,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等时均可发生。
病理因素有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力衰竭等。
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也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可有心悸等症状。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P-P﹤600ms。
【治疗原则】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纠正和祛除诱因及病因。
有心悸症状者可适当应用β-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第二节窦性心动过缓【诊断标准】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原则】1.无状者,不需治疗。
2.有症状者,纠正可逆性病因或诱因,服用提高心率的药物;严重慢性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明显症状,有条件者植人心脏起搏器。
第三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和传导功能障碍,可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及症状。
发病缓慢,多数病人早期无症状,心率﹤35次/分患者可有头晕、乏力、甚至出现黑蒙、晕厥。
有些患者伴有发作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称为慢快综合征。
根据病史,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及电生理检查,可判定窦房结功能状态。
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阿托品试验阳性,即用药后窦性心率不能上升至90次/分,或出现其他替代心律(如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
慢快综合征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1.早期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观察或对症治疗。
2.若出现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虽症状轻微,但心率长期慢于30次/分,有条件者应安装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
慢快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后,可选用相应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诊治常规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室扑动:
诊断:HR 250次/分 P-QRS-T波消失,连续、比较规则的大振幅波 治疗:同心室颤动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诊断: HR 250-500次/分 P-QRS-T波消失,形态、振幅和间隔绝对不规则的 小振幅波 治疗: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建立有效呼吸、胸外按压 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单相波 360J,双向波 200J,5个循环CPR 后可重复 药物治疗:肾上腺素:1mg 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一次 3次除颤不成功可予胺碘酮300mg快速静推,无效可 再推150mg 或利多卡因首剂1.0-1.5mg/kg静推,随后0.50.75mg/kg静推,总量最大3mg/kg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药物复律 胺碘酮: 首剂150mg静推>10分钟,必要时可重复静推150mg 60mg/h持续静脉泵入6小时后,减至30mg/h持续静脉泵入 24小时总量≤1.8g 心律稳定后可过渡为口服给药:200mg tid×7天,200mg bid×7天,然后200mg qd维持 副作用:负性肌力作用,QT间期延长,肺间质纤维化、甲亢/ 甲减
选择治疗方式要根据基础疾病,基础状态决定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及各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 心律失常纠正以后注意巩固疗效
快速性心律失常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异常,包括心跳过快(心动过速)或心跳过缓(心动过缓)等症状。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颤、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方法。
1.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通过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获取心律失常的信息。
心电图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静态心电图:主要记录心脏在安静状态下的电活动,检查时间约为5-10分钟。
•动态心电图:即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称为动态心电监护,可以记录整天的心脏电活动情况,可帮助检测不稳定的心律失常。
•应急心电图:主要用于急诊状态下的病人,是一种快速检测心律失常的方法。
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同时还能检测到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病变。
2.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及运动状态,能够发现心脏结构异常和室壁运动异常等问题。
心脏超声检查还可以对心脏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辅助诊断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脏疾病。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如钙、钾、镁等),这些物质的平衡对于心脏的正常节律十分重要。
同时,血液检查也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感染等。
4.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心脏射频消融手术等。
4.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的在于控制心率、维持心律稳定,使心脏能够正常地代谢和输送血液。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心律平等。
4.2. 起搏器治疗起搏器治疗是指通过植入体表或者内置式起搏器,以人工方式控制心脏的正常节律。
对于心跳缓慢或者停搏的患者,可以通过起搏器治疗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4.3. 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是指通过导管技术将射频能量送入心脏,破坏引起心律失常的组织区域,进而达到消除心律失常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修改)心血管内科2007年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
属中医“心悸”范畴。
我科按起源部位进行分类,分为窦性、心房性、房室结性、房室交接性和心室性心律失常。
本科为此就本病制定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1、症状:自觉心搏异常,忐忑不安,神清紧张,心跳快速或缓慢,或忽跳忽止。
症状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常伴胸闷咽堵、头晕、乏力、心烦,等症。
老年患者可伴胸部阵痛、气短。
甚至汗出、肢冷,严重者出现黑矇晕厥或猝死。
2、体征:心脏听诊可闻及心跳节律不规则和频率快慢异常,部分可闻及病理性杂音。
3、辅助检查:发作时的心电图和24小时心电监测(Holter)是各类心律失常诊断的主要依据。
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有助于基础病的诊断。
(二)中医辨证分型:1、心气虚:心悸、气短,眩晕汗出,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结代而弱。
2、心阴虚:心悸、心烦,少寐多梦,头晕目眩,口干耳鸣,烘热汗出。
舌红,苔薄或少苔,脉促或结代。
3、心脾两虚: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晄白,头晕乏力,气短汗出,纳少腹胀,大便溏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结代而弱。
4、心虚胆怯: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少寐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结代。
5、气滞血瘀:心悸多因情志不畅而发,兼有胁痛,胸闷,面色晦暗,舌红夹有瘀斑,苔白,舌下脉络迂曲,脉弦细、结代。
6、心肾不交: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咽干耳鸣,虚烦不眠,腰膝酸软,夜尿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数。
7、痰热内扰:心悸心烦失眠,胸闷痰多,头重,口苦恶心纳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入院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者,均可收住院治疗。
三、检查项目血常规、二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血脂、心功能、心电图、胸片、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等。
四、治则治法确诊有原发病则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
若心电图具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窦缓或窦房阻滞,有黑朦、晕厥史者应及时安置起搏器。
恶性心律失常诊治规范
房性交界性早搏:
维拉帕米:40-80mg,每日3-4次口服。 心得安10-20mg,每日2-3次口服;倍他乐克12.5-50mg, 每日2-3次口服;氨酰心安12.5-25mg,每日2-3次口服。 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根据疗效降低剂量维持。 地戈辛:合用于心力衰竭伴房性早搏,常用量0.25mg, 每日1次口服。 心律平:150mg,每日3次口服
➢发病机制: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 常
心律失常病变部位分类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静止。
2.房性心律失常:房性过早搏动、房性心动 过速、紊乱性心房节律、心房扑动、心房 颤抖。
3.房室结性心律失常:房室结性过早搏动、 房室结性心动过速、房室结自搏性心律。
阵发室性心动过速
诊疗要点 1.病因:
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 塞,心肌病,急性心肌炎,Q-T延长综合征,以 及电解质紊乱,洋地黄、奎尼丁、锑剂等药物中 毒,也见低温麻醉、心脏手术、心导管检验中, 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2.症状: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出现心慌、胸闷、
头晕;严重时发生昏厥,低血压、心力衰 竭、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塞,甚至 发展为心室颤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仅 有心悸感。
口服奎尼丁、胺律酮 同步直流电复律:效果良好。
3.Ⅰ型心房扑动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抖
诊疗要点
1.病因多见于器质性心脏(见心房扑动章节)。约 10-20%无心脏病征象,称“特发性”或“良性” 心房颤抖。
2.症状:与原有心功能状态和心室率快慢有关。可 有心悸、气急、乏力、胸闷感;重者可致急性肺 水肿、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甚至昏厥,尤其预激 合伴房颤或原有心脏病严重者。阵发性房颤患者 自觉症状明显。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 症状。体征有心室率快慢不整、心音不等和脉搏 短绌。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一、过早搏动【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常无临床症状。
年长儿频发早搏者常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疲乏。
心脏检查时有提早搏动,搏动后有代偿间歇,脉搏和心跳一致。
(二)心电图可分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室性早搏较多,一般为单源性。
多源性常提示心肌严重病变。
1.房性早搏①P波提前出现,P波形态稍异,常与T波融合;②P-R间期>0.10s;③QRS 波和T波与窦性波形相同;④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性早搏①QRS波群提早出现,形态同窦性;②P波逆行,可出现QRS波前或波后,或隐埋在QRS波中;③代偿性间歇不完全或完全。
3.室性早搏①QRS波群提早出现,其前无相关P波;②QRS波群形态异常、增宽,T波方向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③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若为插入性早搏则无代偿间歇。
【处理要点】(一)检查病因,按病因治疗。
(二)药物治疗1.无症状的良性早搏,不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特别是新生婴儿,但应随访观察。
2.若有器质性、多源性早搏、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重叠在前面的窦性T波上、早搏频繁呈联律,伴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时,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早搏,应停用洋地黄,给予氯化钾或苯妥因钠治疗。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的特点。
健康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儿,突然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或异常安静,呻吟,拒奶,有时呕吐。
体检心率增快,每分钟超过180次,心音低,进一步发展可有两肺底湿性啰音及肝脏增大等心力衰竭症状。
年长儿诉心悸及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
但部分小儿除乏力外,可无其他不适。
2.心电图快速、规则心律,P、T可融合。
QRS波群与T波同窦性,ST段压低,T波倒置。
婴儿心率可达280次/min,年长儿达180次/min。
部分病儿伴有预激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
【处理要点】1.治疗病因及诱因。
医院心律失常患者诊疗护理常规
医院心律失常患者诊疗护理常规一、概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
③扑动、颤动(心房、心室)。
(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又称作捷径传导)。
此外,临床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前者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后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二、治疗原则(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自律性异常、触发机制和折返激动达到减慢舒张期除极,提高阈电位,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可通过超极化膜电位,抑制因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导致的触发性心律失常。
(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体外电复律和电除颤、导管消融术、器械植入及直接对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
1.体外电复律和电除颤。
将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心脏全部或绝大部分心肌纤维在瞬间立即去极化,造成心脏短暂停搏,然后由窦房结或心脏其他自律性高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起搏。
2.导管消融治疗。
阻断引起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消除异位兴奋灶。
3.器械置入。
器械置入包括心脏起搏器治疗和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通过发放电脉冲或电击心脏达到治疗目的。
4.外科手术。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异位兴奋灶或心动过速生成、维持与传播的组织,从而根治某些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患者诊疗要点
心律失常患者诊疗要点(一)概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按心律失常发生的部位分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二)临床特点1.窦性心动过速:当窦性心律超过100次∕min时,即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为100〜150次/min。
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低于60次∕min,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发窦性心律不齐。
3.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因各种原因不能产生冲动,又称窦性静止。
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的窦性节律中,出现比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隙内无P波,或P波与QRS波群以及T波均不出现;长间隙与基本的PP间期五倍数关系;长间隙后可有交界区性或室性逸搏。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简称为病窦综合征。
以缓慢心律失常为主,部分患者可合并快速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点: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以下);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
5.期前收缩:可分为房性、交界区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如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一个窦性搏动后持续出现两个期前收缩,称为成对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起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称为单源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多个起搏点,称为多源性期前收缩。
6.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根据发病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和紊乱性房速三种。
自律性与折返性房速常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7.心房扑动: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快而规则的心房节律,具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化为房颤。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节律和序列,包括心率过快、过缓、不规则或者早搏等病情。
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和心电图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一、诊断1. 病史询问医生将询问患者有关过去病史、家族病史、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问题,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背景。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特别是心脏和血压方面。
通过听诊、触诊和观察皮肤颜色等手段,医生能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3.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
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电活动,发现是否存在心电异常,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4.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对于一些症状不明显或间歇出现的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患者需要佩戴便携式心电图仪器,记录心脏活动的变化情况,以便医生可以持续观察并确定诊断。
5.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图像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心脏情况,确定心律失常的病因,排除其他心脏病变的可能。
二、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开具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规定,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 心脏起搏器对于某些心律失常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能够监测心脏活动并校正心脏节律,稳定心律失常,提高心脏功能。
3. 心脏消融术对于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脏消融术。
该手术通过导管将高频电流传递到心脏特定位置,破坏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心律。
4. 心电生理检查心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通过植入导管到达心脏,从内部观察心律失常的方法。
心律失常诊疗方案
Sinoatrial Node
窦房结位于上腔 静脉入口与右心房 后壁的交界处,由P (起搏)细胞和T (移行)细胞组成。
窦房结动脉60% 起源于右冠,40% 起源于左冠
(三)房 室 结
Atrioventricular Node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 下部、冠状窦开口前、 三尖瓣附着部的上方。
房室结的血供通常 来自右冠状动脉。
<60次/分
生理状况
健康人、运动员、睡
眠状态
病理状况(发热,甲亢,某些病理状态(颅内
临床意义 贫血,休克,心肌缺血 病变,低温,甲减,
和心衰等) 药物
阻塞性黄疸,药物作 用,急性下壁心梗等)
治疗
一般针对原发病及诱因 无症状无需治疗;
治疗
药物(阿托品、异丙 肾等);
必要时β受体阻滞剂。 起搏器
窦性心律,频率成人>100次/分、儿童>120次/分
期前收缩(早搏)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主动性 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干扰
生理性
◆
干扰性房室脱节
冲
动
窦房阻滞
传
房内阻滞
导 病理性
异
房室交界性阻滞
常
室内阻滞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三、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和(或)冲动传导异常
(一)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异常/异常自律性 ——自律性增高 触发活动 ——后除极
(四)房室束(His束)
Bundle of HIS
希氏束长15mm,为 索状结构
行走于室间隔嵴上 血液供应来自冠状动 脉前降支与后降支
(五)束支与Purkinje纤维网
His束分成左、右束支 左束支Left Bundle Branch (LBB)分为前、后分支,抵 达室间隔左室面 右束支Right Bundle Branch (RBB)沿室间隔右侧面行进 左、右束支的终末部呈 树枝状分布,组成 Purkinje纤维网,潜行于 心内膜下 血液供应来自冠状动脉 前降支与后降支
心律失常诊治流程
心律失常诊治流程一、快速性心律失常(一)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1、狭义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二、缓慢性心律失常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以及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2、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Ⅲ度房室阻滞3、心脏骤停、室性自主心律三、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频率:心脏代偿范围:40bpm ~150bpm心脏代偿机制障碍:<40bpm,>150bpm2 有无器质性心脏病3 心律失常整齐与否4 持续时间长短5 房室同步性房室同步心房辅助泵:20%~45%双室同步QRS波群宽度室内激动顺序是否正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老年人;②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③异位起源点位于心房,可分为自律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又可分为单形性房速和多形性房速;④房速的频率150bpm~250bpm;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如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晕厥;发作时室率>200bpm;老年患者或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者。
(2)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②心电图特点是,突发突止,QRS波群形态正常(隐匿型预激)或宽大畸形(显性预激或合并有束支阻滞;心率范围多在150bpm~250bpm;③刺激迷走神经常可终止。
④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此外发作时室率>200bpm时也提示危重。
(3)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②心电图特点是,突发突止,QRS波群形态正常,除非有束支阻滞,心率范围多在150bpm~250bpm,平均180bpm;③迷走神经刺激常可终止心动过速;④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一、病名概念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常见病因包括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或内分泌紊乱、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等,也可见于基本健康者。
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
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本病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亦可无症状。
二、诊断(一)诊断名称中医:心悸、怔中、胸痹、眩晕、厥证、虚劳西医:心律失常(注明类型)(二)中医诊断依据1.病名诊断(1)临床表现:偶发者可无症状或自觉心跳不规则,有心跳增强感或间歇感,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有心悸、胸闷、胸痛、乏力、眩晕、视朦等,部分病人也可无不适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昏厥、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
心脏听诊有心率、节律变化,心音强弱也可出现异常。
(2)发病特点:突然发作,时作时止,也可以持续存在。
(3)诱发因素:过度劳累或运动,精神刺激,过量吸烟、饮酒及咖啡等。
2.证候诊断心气不足: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虚无力或兼促、涩或兼结、代。
心阳不足: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虚微或兼迟缓,或兼涩、结、代。
心阳虚脱:心悸气短,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脉疾数微弱欲绝或疾数怪乱或促涩无力。
心血不足:心悸眩晕,乏力肢麻,面色无华,唇色淡白,舌质淡红,脉细或结代。
心脉瘀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痰扰心脉: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头重身倦,痰多咳嗽,舌苔浊腻,脉眩滑或涩、结代。
阴虚火旺:心悸不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有低热,或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涩。
气阴两虚:气短乏力,心悸怔中,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淡苔薄白,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心神不宁:心悸怔中,善恐易惊,稍受惊吓则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涩。
(三)西医诊断依据1.病史应采集详尽的病史,尽量让患者描述发生心悸等症状时的感受。
病史可提供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繁程度、起止方式、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等线索。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除可检查心律与节律外,某些心脏体征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通常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在心电图上反应出来。
4.长时间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可用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但又怀疑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除可发现心律失常外,还可了解心悸与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明确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发作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疗效以及是否出现功能障碍等。
心律失常间歇发作、且发作不频繁、难以被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者,可应用事件记录器,通过直接回放或经电话传输图形至医院。
5.运动试验患者在运动时出现心悸等症状时可作运动试验协诊,但敏感性不如动态心电图。
6.食管心电图食管心电图结合电刺激对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判断可提供帮助。
7.信号平均技术应用信号平均技术可在体表检测来自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等处的电活动。
临床上,最常用于检测心室晚电位。
8.临床电生理检查可诊断心律失常及其类型,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
主要适应证包括: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③心动过速;④不明原因晕厥。
三、分类按其发生机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1.窦房结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2.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枝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2.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四、入院指征1.心律失常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者。
2.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新发各种心律失常者。
3.各种严重心律失常,需住院治疗观察。
五.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让患者休息,避免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咖啡等,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给予吸氧。
对严重心律失常,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中医药治疗1.分型论治心气不足:治法为益气复脉,以益气复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10g(另炖)黄芪25g 麦门冬15g 五味子10g 炙甘草12g 当归15g 熟地黄15g加减:若兼血瘀,证见胸憋闷痛,口唇发绀者,加丹参15g、三七末(冲服)3g以活血通脉;若兼脾虚,腹胀纳呆者,加木香12g、砂仁10g以行气健脾开胃;嗳气吐酸者加海螵蛸12g、法半夏12g以降气抑酸;睡卧不安者加茯苓15g、合欢皮18g以合胃安神。
心阳不足:治法为温阳复脉,以温阳复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熟附子15g(先煎)干姜10g淫羊藿15g冬虫夏草5g甘松15g炙甘草12g 加减:若兼心气不足、气短乏力者加人参10g、黄芪25g以补益心气;若兼血瘀心脉,心胸翳痛者,加降香12g、当归12g、川芎12g以通心脉;若兼痰阻心脉,心胸翳痛者,加瓜蒌皮15g、薤白15g、法半夏15g、石菖蒲12g豁痰开窍以通心脉;若兼阳虚水泛,肢体浮肿者,加茯苓皮3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2g以温阳利水消肿。
心阳虚脱:治法为回阳固脱复脉,以固脱复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20g(另炖)熟附子15g(先煎)干姜10g肉桂3g黄芪30g麦门冬15g 五味子10g煅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炙甘草30g加减:若兼又阴伤证舌红少苔者,人参改为西洋参并加麦门冬15g以养阴生;兼见痰浊阻滞,心胸闷痛,舌苔浊腻者加石菖蒲12g、法半夏12g、佛收12g以理气豁痰。
心血不足:治法为养血复脉,以养血复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12g熟地黄15g阿胶10g(烊化)党参20g黄芪20g远志10g柏子仁10g 酸枣仁15g木香10g(后下)炙甘草12g加减:若兼阴虚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者,则采用西洋参去当归,熟地黄改生地黄,并加麦门冬15g、五味子6g,以滋养心阴;兼心虚胆怯、善惊易恐者,加生龙齿30g(先煎)、珍珠末0.3g(冲服)以养心安神。
心脉瘀阻:治法为活血复脉,以活血复脉汤加减。
方要组成:桃仁12g红花10g赤芍12g生地黄18g香附12g丹参20g当归12g延胡索12g三七末3g(冲服)青皮12g甘草9g加减:若兼气虚、心悸乏力者,可去香附、青皮,加党参、黄芪各20g,以益气养心;兼阳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者,去青皮、生地黄、红花,加淫羊藿15g、熟附子12g(先煎)、肉桂3g以温心通阳。
痰扰心脉:治法为涤痰复脉,以涤痰复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法半夏15g陈皮10g佛手12g胆南星12g党参18g茯苓15g石菖蒲12g甘草6g加减:若兼气虚者,加黄芪18g以益气豁痰;痰浊蕴久化热而见心悸失眠,胸闷烦躁,口干口苦者,加黄连9g、竹茹12g、枳实12g以清热豁痰。
阴虚火旺:治法为清心复脉,以清心复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珍珠末0.3g(冲)生地黄18g酸枣仁18g当归6g麦门冬15g柏子仁12g莲子心2g苦参12g龙齿30g(先煎)甘草6g加减:若心气虚弱,心悸气短,疲倦乏力者,加西洋参10g或太子参25g;若心火炽盛,低热口苦者,去当归,加黄连9g。
气阴两虚:治法为益气养阴复脉,以生脉散加减。
药物组成;西洋参10g(另炖)麦门冬15g五味子10g,若无西洋参改太子参25g加减:若气虚偏盛,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20g益气补心;若阴虚而有低热者加天门冬15g、干地黄18g、黄连6g、莲子心2g、苦参10g以养心清热宁心;若心烦失眠明显者加酸枣仁20g、柏子仁12g以安神助眠;若肾阴不足,症见腰酸膝软,目眩耳鸣者,加冬虫夏草5g、龟甲20g(先煎)、鳖甲20g(先煎)以滋肾养心;若兼心脉瘀阻,胸闷刺痛,舌有瘀点者,加丹参15g、三七末3g(冲服)活血通脉。
心神不宁:治法为养心安神,镇惊定悸,以安神复脉汤加减。
药物组成:磁石30g(先煎)龙齿30g(先煎)琥珀末1.5g(冲服)茯神15g石菖蒲12g 人参6g(另炖)远志10g柏子仁12g炙甘草12g麦门冬15g加减:方中通常可用东北红参或高丽参,冬天寒冷季节或不能耐受红参者则改用西洋参。
若无人参则用党参20g替代。
若有自汗、盗汗者,可加黄芪25g、煅牡蛎30g以益气敛汗;胃肠不适便溏者去磁石、远志、柏子仁,加益智仁12g、藿香15g以行气健脾。
3.治疗心律失常方药补益心气类:归脾汤、五味子汤、补中益气汤温补心阳类:四逆汤、炙甘草汤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汤、通脉四逆汤养血安神类:归脾汤、养心汤、活血化瘀类:血府逐瘀汤、丹参饮化痰除湿类:二陈汤、涤痰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滋阴降火类: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益气养阴类:生脉散、人参养营汤3.中成药(1)心宝每次2粒,每日3次。
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而阳虚有寒者。
(2)宁心宝胶囊(虫草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心肾虚者。
(3)黄连素片每次0.6g,每日3次。
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而有热者,其中房性早搏的疗效较佳。
(4)生脉饮每次1支,每日3次。
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者。
(5)天王补心丹每次6g,每日3次。
用于心神不宁者。
4.专科制剂律复康胶囊、五参顺脉胶囊、冠心舒乐胶囊5.静脉点滴可按辨证选取以下药物:活血化瘀药: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疏血通、川芎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益气养阴药: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回阳救逆药:参附注射液(三)针灸治疗1.取穴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15分钟。
适用于各种早搏。
2.独取膻中,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15分钟,适用于阵发性心动过速。
3.针刺双侧内关穴,新发病及年轻体力尚强者,用重刺激,留针3~5分钟,对久病体虚者,以补法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
适用于各种早搏。
4.耳针选穴心、神门、交感点。
用5分毫针刺入穴内,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中等刺激,适用于室上速及室速。
对于反复发作者,可于发作终止之后,改用耳穴埋针或耳穴压药(用王不留行籽或保济丸),每隔3天更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