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第二章尺寸公差本章讲解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标注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尺寸公差的设计和选用方法。
2.3 第三章形位公差本章介绍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标注方法和限制条件,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形位公差的知识。
2.4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本章阐述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评定参数和标注方法,培养学生了解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5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本章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传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3 实践教学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
4.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推荐使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学习。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 第十章 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
e 2.运动偏心( y )
运动偏心是由于滚齿机分度蜗轮加工误差和分度蜗轮轴线
O2
与工
e 作台旋转轴线O有安装偏心 k 引起的。运动偏心的存在使齿坯相对于
滚刀的转速不均匀,忽快忽慢,破坏了齿坯与刀具之间的正常滚切运
动,而使被加工齿轮的齿廓在切线方向上产生了位置误差。这时,齿
• 一、主要影响运动准确性的项目及其检测
F • 切向综合总偏差(
’
i)
• 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检验时,被测齿轮一转内,齿齿
• 理沦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如图10 -4所示。
• 切向综合总偏差反映齿轮一转中的转角误差,说明齿轮运动的不均 匀性,在一转过程中,其转速忽快忽慢,做周期性的变化。
• 切向综合总偏差既反映切向误差,又反映径向误差,是评定齿轮运 动准确性较为完善的综合性的指标。当切向综合总误差小于或等于所 规定的允许值时,表示齿轮可以满足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使用要求。
仪器,因此它是目前工厂中常用的一种齿轮运动精度的评定指标。 • 齿距累积总偏差和齿距累积偏差的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e 具和齿坯本身的误差及其安装、调整误差。
• 1.几何偏心( j)
e • 加工时,齿坯基准孔轴线 O 1与滚齿机工作台旋转轴线O不重合而 发生偏心,其偏心量为 j 。几何偏心的存在使得齿轮在加工工程中, 齿坯相对于滚刀的距离发生变化,切出的齿一边短而肥、一边瘦而长。 当以齿轮基准孔定位进行测量时,在齿轮一转内产生周期性的齿圈径 向跳动误差,同时齿距和齿厚也产生周期性变化。 • 有几何偏心的齿轮装在传动机构中之后,就会引起每转为周期的速
第十章 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公差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上偏差、下偏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测量方法:讲解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等测量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示。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
2. 实物模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4.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基本术语和符号1.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1.5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素材1.6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基本术语和符号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尺寸公差配合偏差符号表示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2.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分类3.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基本公差配合标准公差配合特殊公差配合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3.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误差4.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4.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五章:尺寸测量5.1 教学目标掌握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5.2 教学内容尺寸测量原理尺寸测量工具尺寸测量方法尺寸测量误差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5.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1 教学目标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
学会阅读和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
6.2 教学内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阅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图样分析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样素材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图样阅读练习第七章:表面质量7.1 教学目标掌握表面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阐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1.2 公差配合概述解释公差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和配合制度。
第二章:基本尺寸与公差2.1 基本尺寸解释基本尺寸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和标注方式。
2.2 公差解释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的分类,包括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
第三章:配合与间隙3.1 配合概述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分类,包括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
3.2 间隙的计算与选择介绍间隙的计算方法。
讲解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概念。
讲解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5.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6.1 线性尺寸公差计算介绍线性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线性尺寸公差计算的实例。
6.2 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解释角度和形状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的实例。
第七章: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7.1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介绍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讲解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
7.2 机械装配的公差配合控制解释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的控制方法。
讲解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控制的实例。
第八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8.1 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应用的实例。
8.2 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解释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等基本术语。
讨论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3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量、测量工具和测量误差等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2.2 尺寸公差的计算介绍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加工和装配的影响。
2.3 位置公差的计算介绍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位置公差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
第三章:测量技术3.1 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误差。
3.2 测量方法的选用介绍测量方法的选用原则和步骤。
讨论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3.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讨论测量数据的分析、判断和报告。
第四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中的应用。
4.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测量技术在控制产品质量和尺寸精度中的应用。
4.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对装配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实例分析与练习5.1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问题。
讨论解决实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综合应用6.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优化讨论如何在设计阶段优化公差配合,以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介绍公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2 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分析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利用测量工具和仪器,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公差配合的分类(1)间隙配合;(2)过盈配合;(3)过渡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及其计算;(2)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测量实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6.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差配合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意义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学习尺寸公差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系列和选用原则2.2 配合理解配合的概念及分类学习配合的选用方法及实例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掌握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与标注学习形状公差的应用实例3.2 位置公差解释位置公差的概念与分类掌握位置公差的标注与计算方法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学习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与标注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概述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2 测量工具与方法掌握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第六章:尺寸测量6.1 长度测量学习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6.2 角度测量理解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学习角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第七章: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7.1 形状误差测量掌握形状误差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形状误差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7.2 位置误差测量理解位置误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位置误差测量的工具和操作技巧第八章:表面粗糙度测量8.1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工具和设备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8.2 表面粗糙度测量实例通过实例了解表面粗糙度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九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9.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学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9.2 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掌握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章: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了解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0.2 测量技术在中国的未来发展理解测量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测量技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难点解析: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1-9全书教案完整版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绪论【学习目标】1.掌握互换性概念、分类及互换性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及重要性。
4.了解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0.1 概述0.1.1 互换性及其意义1.互换性(1)定义:是指在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其一,无须进行任何挑选和修配就能装在机器(或部件)上,并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的特性。
举例:组成现代技术装置和日用机电产品的各种零件,如一批规格为M20×2-5H6H的螺母与M20×2-5g69螺栓的能自由旋合。
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应遵守互换性原则。
2.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设计方面(2)在制造方面(3)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总之,互换性对保证产品品质和可靠性,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1.2互换性的分类1.互换性的分类(1)完全互换性(绝对互换)若一批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调整或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则这些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
(2)不完全互换性(也称有限互换)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以满足其使用要求的互换性,称为不完全互换。
简言之,不完全互换就是因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
2.标准部件或机构的互换性分类(1)内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内部组成零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圈内滚道、内圈外滚道与滚动体的装配。
(2)外互换是指部件或机构与其装配件间的互换性,例如,滚动轴承内圈内径与轴的配合、外圈外径与轴承孔的配合。
0.1.3 机械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及其检测1.公差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2. 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比较,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的过程。
3.检验是指验证零件几何参数是否合格,而不必得出具体数值的过程。
0.2 标准化0.2.1 标准化与国家标准1.标准标准一般是指技术标准,它是指对产品和工程的技术品质、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从事生产、建设工作的共同技术依据。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理解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公称尺寸、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标注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1 尺寸公差的选择1. 学习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尺寸公差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3.2 配合的选择1. 学习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1 形状公差1. 学习形状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4.2 位置公差1. 学习位置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表示1. 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参数。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1.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1. 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测量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6.2 测量器具与测量误差1. 学习各种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应用。
2.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基本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七章:长度测量7.1 尺子和卡尺的使用1. 学习尺子和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尺子和卡尺的读数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7.2 量块和量规的使用1. 了解量块和量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内容、范围和重要性。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1.2 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的定义。
讨论公差和配合的关系以及其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作用。
1.3 测量技术的发展回顾测量技术的历史和演变。
讨论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测量原理2.1 长度测量介绍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长度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2.2 角度测量解释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介绍各种角度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2.3 表面粗糙度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公差配合原理3.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极限偏差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的分类和应用。
3.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公差配合图的表示方法和解读。
3.3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对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测量技术应用4.1 机械零件测量介绍机械零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机械零件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4.2 装配精度测量解释装配精度测量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介绍装配精度测量的方法和工具。
4.3 自动化测量技术介绍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自动化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
讨论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和减小方法。
5.2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数据处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解释数据处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
5.3 测量结果的表示和评价讨论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评价指标。
举例说明测量结果的评价和应用。
第六章:线性尺寸测量与控制6.1 线性尺寸测量技术探讨各种线性尺寸测量方法,如卡尺、千分尺、测微仪等。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4.1 概述 •4.1.1 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形位公差研究对象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和面 的几何要素。
•1.按存在状态分为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2.按结构特征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3.按所处地位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4.按功能关系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PPT文档演模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公回差本配合章与目测量录技术电子教案
•4.形位公差带的位置
• 形位公差带的位置是指形位公差带相对于被测要 素的位置,分为固定和浮动两种。当公差带会随着 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 公差带的位置是浮动的;反之如果公差带不会随着 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公 差带的位置是固定的。
PPT文档演模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公回差本配合章与目测量录技术电子教案
•2.平面度 • 平面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同时可 以限制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3.圆度 • 限制实际被测零件截面圆的形状变动的公差项目,圆度公差 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3.基准的标注 • 相对于被测要素的基准,采用带圆圈的大写英文字母表 示基准符号(字母E、I、J、M、O、P、L、R、F不采用), 圆圈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表示基准的字母也应注在 相应的公差框格内。基准的几种标注方法见下图:
•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用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 母表示;由两个或三个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如多基准组合, 表示基准的大写字母应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至右分别置于各 格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孔和轴
(1)孔 主要指工件圆柱形的内表面,也包括其它由单一尺寸 确定的非圆柱形的内表面部分(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 包容面)。 (2)轴 主要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其它由单一尺寸 确定的非圆柱外表面部分(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 面) 在工差与配合标准中,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孔与 轴都是由单一的主要尺寸构成,例如:圆柱形的直径、轴的键 槽宽和键的键宽等。孔和轴不仅表示通常的慨念,即圆柱体的 内、外表面,而且也表示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被包容面。由此可见,除孔、轴以外,类似键连接的公差与配
合也可直截应用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如图2-1所示 。
2.1.2 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
(1) 尺寸 用特定单位表示 长度值的数字 。一般是 指两点之间的距离 . 常用 毫米(mm)作为特定单 位 (2) 基本尺寸 设计给定的 尺寸 ( 孔 — D ,轴 ---d) 。 通常有配合关系的孔和 轴的基本尺寸相同。 (3)实际尺寸 通过测量所 得的尺寸(Da,da)。实 际尺寸并非真值。
表面波度 (1)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指零件整个表面范围内的形状与理想 形状之间的差异。如理想形状是正圆形,若加工后实际形状为 椭圆形或其他非正圆形,则存在形状误差。如图1-1所示。宏观 几何形状误差通常称作形状误差。
(2)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是加工后,刀具在 工件表面上留下的许多微小的高低不平的波形。如图1-2所示。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通常称作表面粗糙度。 (3)表面波度 表面波度是介于宏观和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之 间的一种表面形状误差,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引起的, 表面成明显的周期波形,如图1-2所示。
第6章 表面粗糙度 6.1 概述 6.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国家标准 6.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6.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6.5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7章 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7.1 概述 7.2 普通螺纹的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7.3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7.4 普通螺纹的测量 第8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Tolerance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1.2 加工误差和公差 1.3 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 1.4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1.5 测量技术发展概况 第2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2.1 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2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3 国标中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2.4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2.5 常用尺寸段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3章 测量技术基础
(3)在使用、维修方面,可以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 用,保证机器能连续持久的运转。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1.2 加工误差和公差
1.2.1 加工误差和公差的含义
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是公差。 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几 何量误差。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误差 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差。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2 几何形状误差 零件的几何形状误差分为三种
2.尺寸公差(简称公差TD ,Td ) 尺寸公差是最大极限尺寸与 最小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或者是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 差的绝对值,见图2-2,其关系式表示如下:
理想形状(正圆)
Ⅰ
图1-1
实际形状(非正圆)
图1-2
3 相互位置误差 相互位置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或中心线之间的 实际位置与其理想位置之间的差值。如两个平面之间的平 行度、垂直度等。
1.2.2 误差与公差的区别
加工误差是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 是客在的,它的大小受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公 差则是允许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的最大变动 量。它是由设计人员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给定的。
B
B
D
d
孔
图2-1
轴
(4)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其中极限值较 大者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dmax),极限值较小者称为最 小极限尺寸 (Dmin,dmin)如图2-2所示。
2.1.3 尺寸偏差和公差
1.尺寸偏差 某一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简称 偏差)。偏差分有: 孔 (1)实际偏差 实 际尺寸减去其基本尺 零线 寸所得的代数差。以 公式表示如下: 孔的实际偏差 Ea = Da – D 轴 轴的实际偏差 ea = da – d 图2-2
qr/p= q r =
p
10
r
p
=10p/r
代号为Rr/p,其中r代表5、10、20、40、80
1.5测量技术发展概况(略)
本课小结
机械零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具有互换性:①装配时, 不需要经过挑选、修配和调整。②装配后能满足使用要求。 互换性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 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精度要求、生产 规模的大小以及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等的不同,采用完全互 换、不完全互换;内互换、外互换。 互换性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原则。但互换性必须通过标准化 来实现。制订和贯彻公差标准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测量措施是 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而优先数系则是标准化在互换性学 科中最直接的应用。 在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不可避免地会与其理想 几何参数之间产生差异,即,产生几何量误差。但该误差只 要在允许的范围内,零件就具有互换性。因此,设计人员在 设计时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给出允许该零件的变动量,即, 规定公差,以便生产中以此为依据来判别零件是否合格。
1.3 标准化和标淮的概念
1.3.1 标准化和标淮含义
标准化就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等社会实践 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如产品、零件、部件)和概念(如术 语、规则、方法、代号、量值),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简化、 优选和协调,做出统一的规定,经审批后颁布、实施,以获 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一个活动过程。 标准化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标准。标准就是为在一定的范 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定的共同的和重复使用 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
(1)完全互换性 特点:不限定互换范围,以零部件装配或更换时不需要挑选 或修配为条件。如日常生活中所用电灯泡。
(2)不完全互换性
特点: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需要经过适当的选择、调整或辅 助加工(修配),才能具有相互替换的性能。即:指零件在一 定范围内互换。 当零件的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的 公差很小,加工困难,加工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加工。这时可 根据精度要求、结构特点、生产批量等具体条件,各种不同形 式的不完全互换法进行加工。 (1)分组互换法:如机器上某部位精度愈高,相配零件精 度要求就愈高,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为此,生产中往往把 零件的精度适当降低,以便于制造,然后再根据实测尺寸的大 小,将制成的相配零件分成若干组,使每组内的尺寸差别比较 小,最后,再把相应的零件进行装配 。 (2)修配法:修配互换是待零部件加工完毕后,装配时对某 一特定的零件按所需要的尺寸进行调整,以满足装配要求和使 用要求。
1.1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1.1.1 什么叫互换性
定义:是指在同一规格的若干个零件或部件中任取一件,不 需作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装配到机器或仪器上,并能 满足机器或仪器的使用性能的特性。或者说,同一规格的零部 件,按规定的要求分别制造,能彼此相互替换并能保证使用要 求的特性。
1.1.2 互换性分类:
第1章 绪论
•课时:2课时 •重点:互换性的含义、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区别、优先数系 •难点:优先数系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 •所用教具:课件 •新课导入: 公差是用于协调机器零件的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 盾;配合是反映机器零件之间有关功能要求的相关关系。“公 差与配合”的标准化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 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要求: (1)掌握有关公差、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术语、 定义。 (2)培养公差设计及精度检测的基本能力。 (3)学会查工具书,如手册、标准等。
上偏差 公差 下偏差 最大极限尺 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上偏差 公差
(2)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其 中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称为上偏差(ES,es), 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称为下偏差(EI,ei), 孔的上偏差 ES=Dmax-D 轴的上偏差 es = dmax – d 孔的下偏差 EI=Dmin-D 轴的下偏差 ei = dmin -d 极限偏差用于控制实际偏差。完工后零件尺寸的合格条件 常用偏差的关系式表示如下: 孔合格的条件 EI≤Ea≤ES 轴合格的条件 ei≤ea≤es
3.1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3.2 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3.3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主要度量指标 3.4测量误差与测量数据的处理 3.5测量器具的选择 第4章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其误差的检测 4.1 概述 4.2 形位公差带 4.3 形位误差的检测 4.4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4.5 选用形位公差的原则 第5章 光滑极限计
作业:1-1;1-2;1-3;1-6
第2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2.1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课时: 2课时 重点:孔与轴含义、尺寸偏差与公差区别、配合与配合 公差定义、公差带图与配合公差带图绘制。 难点:公差带图与配合公差带图 授课方式: 新授 所用教具: 课件 新课导入: 光滑圆柱体结合是机械产品最广泛采用的一 种结合形式,通常指孔与轴的结合。为使加工后的孔与轴能 满足互换性要求,必须在结构设计中统一其基本尺寸,在尺 寸精度设计中采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因此,圆体结合的公差 与配合标准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首先要掌握有关 尺寸、偏差、公差及配合的基本概念。
8.1 概述 8.2 滚动轴承内径、外径公差带及其特点 8.3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第9章 键与花键的公差与配合 9.1 键联结 9.2 花键联结 第10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齿轮测量 10.1 概述 10.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偏差和公差 10.3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10.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选择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