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规范之一:被告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状, 不提交的,不影响法院审理(《民诉法》113条)
1
民诉法基本原则:贯穿民诉全过程,对民诉起指导作 用的根本准则(民诉立法、司法的准则)
民诉法特有的基本原则
调 解 辩 处 诚 自 论 分 信 愿 原 原 原 合 则 则 则 法 原 则 但非绝对,如特殊程序、执行程序不适用平等原则,特殊程序 不适用辩论原则,执行程序不适用调解原则,处分原则有所限制等 当 事 人 平 等 原 则
2
第一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基本含义 当事人平等享有(立法上)和行使(司法上) 民事诉讼权利的准则(《民诉法》8条)
民 诉 : 平 起 平 坐 刑 诉 : 能 平 起 平 坐 ? 3
二、具体表现 相同的诉讼权利
原告诉讼权利 申请回避 举证 上诉 申请再审 接受调解、自行和解等等 被告诉讼权利 申请回避 举证 上诉 申请再审 接受调解、自行和解等等 4
教材:民诉的诚信原则,应有具体法律规定 民法的诚信原则,则应留模糊空间
25
民诉法特有的基本原则
当 事 人 平 等 原 则
辩 论 原 则
处 分 原 则
诚 信 原 则
调 解 自 愿 合 法 原 则
26
第五节 法院调解自愿、合法原则
是基本原则吗?
教材:只是调解程序的特有原则或具体制度, 而非整个诉讼程序的原则。 然而: 其一、结案方式:与诉讼并列的方式之一 其二、法律特征:体现意思自治的私法特质 其三、法律依据:《民诉法》9条 故,似可作为基本原则
诉讼技巧:不提交(但法院无主管、管辖权时呢?)
自我保护:请当事人签名确认
15
三、所受限制
违反法律的 禁止性规定 损害国 家利益 损害公
共利益 损害他人 合法权益
凡 无 此 类 情 形 的 处 分 , 法 院 就 无 权 干 预
处 分 权 和 审 判 权 : 自 发 调 节 和 国 家 干 预 的 关 系 16
思考: a 主体上,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出庭、不辩论吗?
b 法律效力上,应规定未经主张、辩论的,不得作为
裁判依据
注意:无争议的自认,不在辩论范围
10
二、具体表现
过程:整个诉讼——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为中心
(从一审、二审甚至到再审)
内容:一切争议——集中为“本案焦点” (从事实、法律到程序) 形式:各种方式——诉状、答辩状更有用 (从自身到代理人、从书面到口头)
第一、不愿调解,调解无效,继续审理,作出判决
第二、调解成功,送达《调解书》,不得上诉,但 可申请再审(再审条件:违反自愿或合法原则) ( 《调解书》执行效力,形同《判决书》)
29
三、根基所在(法理:私权的处分性) 第一、民众心理:和为贵、怕出事、重情面,更厌诉 第二、政治思维:人民内部矛盾,稳定压倒一切,
11
三、辩论与辩护的区别
辩论和辩护
辩论 民诉
平等民诉主体之间的争辩 反诉后互为原被告 辩论范围广泛
辩护 刑诉
被告人与公诉人(代表国家) 之间的争辩,不可反诉 只能就罪与非罪、 罪轻罪重进行辩解
12
民诉法特有的基本原则
当 事 人 平 等 原 则
辩 论 原 则
处 分 原 则
诚 信 原 则
调 解 自 愿 合 法 原 则
2、怠于履行诉讼义务 如:不遵守法庭纪律, 执行难中臭名昭著的“老赖”等等
21
案例:
东山:某某,月工作 日22.5还是30天,律师错算,法院采纳 番禺:某某,购房案件,对方只诉我方先已解除,不求赔偿 (首次起诉只求法院证据,再次起诉将求我方赔偿) 海珠:某某,只诉离婚,不析财产 (如判不离省诉讼费,如判离,再诉财产分割也不浪费诉讼费) 广州:法院一面主张调解,一面要求撤回上诉
(刑诉中的自诉、附带民诉,检察院都不介入,何况纯粹民诉)
扩大说:作为宪法法定的监督机关,应全程介入 增加说:作为公诉机关,可代为提起公益民诉
赞同第三说,因公益损害突出,起诉主体缺位 (但提起民诉,系具体制度,而非基本原则
且行使的是诉权,而非对法院的监督权)
33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目的、价值> 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具体规范
试看:
目的之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法院依法审判案 件(《民诉法》2条) ; 价值之一:公正、自由、合法
它 们 之 间
基本原则之一:当事人平等原则;处分原则 (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诉讼行为) 基本制度之一:回避制;公开审判制 (基本制度:仅适用于审判行为)
13
第三节 处分原则
一、基本含义
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自由处置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的准则(《民诉法13条》)
温馨提示:民事、民诉中私权之经典的经典
14
二、具体表现
分积极处分(作为)和消极处分(不作为)
程序启动:是否起诉、反诉、上诉
是否申请再审、申请执行等
诉请范围:是否增加、变更、放弃、承认 诉讼请求等 结案方式:是否和解、接受调解、撤诉等 附:代理人是否提交《答辩状》?
民 诉 法 : 诉 讼 主 体 是 平 等 主 体
民 法 : 民 事 主 体 是 平 等 主 体
宪 法 : 法 律 面 前 人 人 平 等
8
民诉法特有的基本原则
当 事 人 平 等 原 则
辩 论 原 则
处 分 原 则
诚 信 原 则
调 解 自 愿 合 法 含义
当事人之间就争议的事实(证据)、法律和程序 等进行辩驳的准则 ——《民诉法》12条
不当申请先予执行、诉讼保全 不当行使优先权等
拖延诉讼:
不当的管辖权异议,不当的回避申请 故意在二审才追加被告或出示新证据
(2)其他诉讼参与人滥用诉权
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故意虚假或失实的证明、鉴 定、勘验等
20
(3)法院滥用审判权
如:虚假的“合议”(先判后审) 对事实、证据、理由任意取舍 对当事人在事实或法律方面明显的错误陈述故意 加以采纳 过度的自由裁量等等
民诉法特有的基本原则
当 事 人 平 等 原 则
辩 论 原 则
处 分 原 则
诚 信 原 则
调 解 自 愿 合 法 原 则
17
第四节 诚信原则 (注:《民诉法》尚未作为基本原则)
一、基本含义
民诉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行为所应遵循的诚实、 信用、善意、协作的准则
其本质:寻求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 利益的衡平,以达实质公正 (如一方因不诚信而置他人于严重不利,权益则大为失衡)
建立和谐社会
第三、法院考量:对《调解书》不得上诉,可减轻工
作量,提高结案率
第四、法官打算:部分法官可规避其法律水平的低下
30
第六节 检察监督原则
一、基本含义
检察院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 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准则(《民 诉法》 14条)
动活诉大诉应 (贪扩活 对 动讼到范另 教监大动 象温 ,参当畴案 材督为本 是馨 那与事,处 、对身:提 非人人也理 页犯法。 民示 审的、不, )罪官故 事: 判民其宜非 ,监的不 审监 活诉他扩民 那督反宜 判督 65
但作为基本原则:调解结案太多,反而会“同案不同判”
27
一、基本含义
法院尽可能用调解方式结案的准则 云 南 某 法 院 的 调 解 : 以 烟 会 友 28
其要求:
第一、必须自愿,
否则违反处分原则
第二、必须合法,
否则背离法律精神
二、调解归属
理解“自愿”调解、“成功” 调解:直至签收《调解书》前 仍可反悔
非议: 是民诉法特有的 原则吗? 相对于公证法、 仲裁法、人民调解 法,则是。 相对于刑诉法、行 政诉讼法,则非。
31
二、监督方式
根据《民诉法》187条: 只能是:提起抗诉,进行再审(即审监程序) 然而:提起抗诉,事后监督,非全程监督 那就不是基本原则,而是具体制度了
32
三、修订争议 废除说:平等民事主体间的私权之争,公权不宜介入
(妄图让一审判决生效)
22
天河:对方律师核对我方证据原件后悄然带走(幸未当庭吞食)
天河:律师今日上庭,法院昨日判决 惠州:某某,欠款而盼被诉,盼终审判决迟迟作出 (那时其资金可能已经周转) 荔湾:某某想提前终止租赁合同,对方欣然诉之 (一旦二审终结,租赁合同早已到期) 越秀:法官“外出”学习,延期审理,以便开发商准备各种证照 ……等等
23
三、难点研究
诚信原则本为道德原则的法律化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典型 律师职业道德之一:尽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 如:故意隐藏或不出示不利证据,符合职业道德, 但违反诚信的法律原则。 怎么办?缺乏具体处罚规定。 除非伪造或毁灭证据(但那又属妨碍诉讼秩 序或犯罪的行为,应案外另行处罚)。
24
诚信与否,本就主要是主观状态 故意与过失的区分 故意的、重大过失的、一般过失的、意外的不诚信 如何区分?区分后如何处理? 区分不当,处理不妥,仍失公平。
总之,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法院应平等保障当事人行使诉 讼权利,对当事人平等适用法律
6
庭审场面的反向操作:
限制、压制受袒护一方
司 法 不 平 等 大 起 底
裁判文书的正向表白:
详述受袒护一方的陈述 简述、不述受压制一方的陈述
其他不平等情形
7
三、法理基础
主法 体院 平组 等织 行法 使: 诉法 权院 的是 法保 定障 机诉 关讼
18
二、不诚信的常见表现(类型化难)
1、滥用诉讼权利
(1)当事人滥用诉权 如:恶意诉讼:无事实、理据,无胜诉可能,
徒增诉讼成本的起诉、反诉、上诉、申请再审等(1元 钱官司算不算?)
虚假陈述:当事人故意虚假或失实陈述,哄人撤
诉或假装和解却暗中抽逃,故意对未失踪者申请宣告死 亡等等
19
再如:
设法拘束对方:
对等的诉讼权利
原告诉讼权利 起诉(起诉状) 答辩(对反诉状的答辩状) ——反诉的被告 等等 被告诉讼权利 答辩(答辩状) 反诉(反诉状) ——反诉的原告 等等
5
相同的诉讼义务
原告诉讼义务 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遵守诉讼秩序、法庭纪律 等等 被告诉讼义务 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遵守诉讼秩序、法庭纪律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