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孟-8.2厚度反射振幅的利用
地震资料的解释2
煤田地震勘探原始资料的解释初探雷光辉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勘查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09摘要: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应用GeoQuest全三维解释系统,利用处理所得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
资料解释主要以人工解释为基础,工作站人、机联做解释为工具,由粗到细,由时间剖面到时间切片,由剖面到平面依次进行的。
同时,在解释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纵向、横向时间剖面相结合;任意向时间剖面与联井时间剖面相结合;时间剖面和时间切片、顺层切片相结合的方式,立体的全方位的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以确保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力求解释的成果能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构造情况。
关键词:时间剖面;反射波;速度:层位1 资料解释流程三维地震数据体所反映的地质信息十分丰富,资料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地震反射波的对比及解释、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解释后所得相关资料图件的制作(详见下图:资料解释流程图)。
三维地震数据体(纵、横测线,任意、联井测线)┌────────┴──────────┐↓↓层位解释断层解释│↓合成记录→│拾取、删除层位断点↓↓定义、选取反射波层位断层解释、编辑↓↓反射波层位追踪(手动+自动)断点组合↓↓层位编辑组合断层面↓↓切片检验(水平切片……)切片检验(水平切片……)└─────────┬──────────┘↓建立网格↓时深转换↓绘图资料解释流程图2 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是地震地质资料解释的基础,在充分分析了区内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正演出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然后结合区内的钻孔资料及实际的地震时间剖面,由人工合成记录经层位替换来最终确定地震反射波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
我们将目的煤层21号和29号煤层的反射波命名为T21波和T29波。
图1-2显示出了人工合成记录和地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对应关系(图1-2:地震反射波与地质层位对应关系图)。
图1-2T21波:为21号煤层底板发育的反射波,该反射波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绝大部分地段的特征为能量较强、信噪比高、连续性好、波形稳定,在全区基本可连续追踪对比。
《地震勘探原理》
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大纲目的:考查考生对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理论掌握的程度,对地震勘探工作方法了解的程度,分析地震勘探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推导时距曲线公式,分析地震记录时间域与频率域的特点。
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地震组合法与多次复盖法基本原理。
区分不同速度概念,掌握地震分辨能力有关理论,能分析地震记录上反射波特点,了解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范围: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波基本概念,一层及多层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地震折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透过波和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频谱的基本概念与频谱图,傅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频谱资料的获得和整理,地震波频谱特征及其应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干扰波类型与特点,干扰波调查方法,观测系统及其图示,道间距选择及空间假频问题,低速带问题及测定方法。
地震组合法原理――组合的方向特性,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组合的频率特性,组合方式。
共反射点叠加法――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多次反射波的特点,多次叠加特性和统计效应,多次复盖参数选择,影响叠加效果因素分析。
地震波速度――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几种速度概念,平均速度测定,叠加速度求取,各种速度之间关系及换算公式。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地震剖面特点,地震绕射波和物理地震学,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地震剖面偏移原理,弯曲界面反射波特点。
地震波动力学――面波,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关系。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厚层反射波振幅信息的应用,薄层反射振幅的利用,一维模型计算,反射系数和反射率概念。
参考书:《地震勘探原理》上、下册,陆基孟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
地震沉积学
砂岩楔状体合成地震记录(李敏)
二、90°相位转换技术
3、旁瓣效应
来自于不同地质界面的反射会叠加在一起
子波旁瓣也占据部分能量,因此实际地震 记录上,既有与地质界面相对应的来自于子 波主瓣的反射轴,又有与地质界面无关的来 自于子波旁瓣的反射轴 最终来自不同地质界面的主瓣和旁瓣 反射叠加在一起,往往会掩盖薄层反 射,极大地增加了薄层识别和解释的 难度
汇报纲要
一、地震沉积学概述 二、90°相位转换技术 三、地层切片技术
四、分频解释
五、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四、分频解释
1 2
分频解释优势
分频解释原理 应用实例
3 研
四、分频解释
1、分频解释优势
1.能够提供三维地震资料的多尺度信息对储层进行高分辨率 成像
2.能够刻画储层时间厚度和横向分布范围
3.可应用于描述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2、地层切片特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于特定构造和地层状态的一种 切片方法: 假如地层是席状且平卧的 属于席状,但非平卧状态,使用地层切片即可达到等时研究的目的。 时间切片 假如地层是席状但并非平卧状态 沿层切片 假如地层既不是席状也不呈平卧状 必须选用地层切片 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更接近于地质时间界面 地震剖面图
地震沉积学的核心技术与 研究进展
汇报纲要
一、地震沉积学概述 二、90°相位转换技术 三、地层切片技术
四、分频解释
五、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一、地震沉积学概述
国外发展历程
1998年曾洪流,Henry,Riola等提出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是利 用沉积体系的空间反射形态和沉积地貌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沉积相、 沉积岩和沉积构造。
东营凹陷的东部牛83井区三角洲浊积岩储层识别
地震勘探资料整理
地震勘探原理(上)---------陆基孟主编(精华部分)一、名词解释1.综合平面法: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也显示观测到的地段。
2.偏移距:为炮点与最近检波点的距离。
3.波剖面:在某时刻,以质点所在的位置为横坐标,以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为纵坐标,画出某时刻振动情况(波形曲线),称为波剖面。
4.道间距:埋置在排列上的各道检波器之间的距离。
5.干扰波:指妨碍追踪和识别有效波的波。
如面波、多次反射波。
6.(非)纵测线:一般炮点和接收点都放在同一测线上叫作纵测线,炮点与接收点不在同一测线上,叫非纵测线。
7波前(后):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扰动的那一时刻。
同样,振动刚停止时刻的分界面为波后。
波前或波后是用面表示的,不是曲线。
二、简答题1、共炮点与共中心点的区别:1)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只反映界面上的一个点R的情况,而共炮点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
2)地震勘探上习惯把x=0时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叫做t0,即t0=2h0/V。
在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上,这个t0反映激发点O处反射波的垂直反射时间(也叫做回声时间),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上,t0时间代表共中心点M处的垂直反射时间。
2、动静校正的区别:动校正:在水平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纵到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得到x/2处的t0时间。
这一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称动校正。
不同位置(偏移距x),不同的深度(h),动校正量不同,校正量均为正值。
静校正:为了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需要表层因素的校正,即为静校正。
不同位置(偏移距x),不同的深度(h),动校正量不同,静校正量可为负值。
3、组合与叠加在压制干扰波上的区别:在实际效果中,n 次叠加的统计效果要比n 个检波器组合的好。
原因在于组合是同一次激发,由n 个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的叠加,检波器接收到的随机干扰是由同一震源在同一时间产生的。
而多次叠加中一个共反射点道集的各道,是在各次激发时分别接收到的,因而记录下的随机干扰是由震源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激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收的,多次叠加中各道的随机干扰更符合“互不相关”的条件。
处理三大基本手段之一偏移
处理三大基本手段之一偏移论文摘要地震偏移技术是现代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三大技术之一,它是在过去古典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其它两大技术都是从其它相关学科引进地震中来的。
所以偏移技术具有地震勘探本身的特征。
但是地震偏移方法本身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引起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
这就使得它从研究简单的探测目标的几何图形进而发展成研究反射界面空间的波场特征,振幅变化和反射率等。
实践证明对于解释工作者,正确理解时间剖面的偏移现象和有关的偏移归位的一些原理、概念等问题对地震资料的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简要介绍有关时间剖面的偏移现象,偏移迭加原理,偏移叠加、叠加偏移、叠前偏移、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基本概念论。
正文第一层、时间剖面的偏移现象一、经过动校正的时间剖面虽然能直观地反映地下界面,但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
由于时间剖面得到的是来自三维空间地震反射层的法线反射时间,而不是一个射线平面上来的。
反射波到达每个测点的时间减一个相应的时差△t(正常时差),变为该点的垂直时间t,这个、这个时间位于测点的正下方;因而记录点的位置与界面反射点的真实位置是有差别的。
二、当界面水平时,对水平界面的原始记录经过动校正后,把波形画在爆炸点与接受点之间的一半位置,即共中心点位置的正下方,反射同相轴所反映的界面段位置与真实界面的空间位置是基本相符的。
三、当界面倾斜时,实际上反射点并不在接收点的正下方。
如图1--1所示,仍然按水平界面时的情况进行动校正和共中心点显示,水平位置在BE的倾斜界面段(图1-1 a),在对应的水平迭加剖面上,同相轴水平位置却在AD处(图1-1 b),向下倾方向偏移。
反射界面倾角越大,这种偏移现象越严重。
(a) (b)图1—1 倾斜界面同相轴向下倾方向偏移(a)界面段的水平位置是BE (b)水平叠加剖面上同相轴的水平位置是AD图1-2 水平迭加剖面与时间偏移剖面的比较(a)深度剖面;(b)水平迭加剖面四、图1-2说明了偏移现象的严重性。
合成地震记录
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来标定地震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它最终使抽象的地震数据与实际的地质模型连接起来,为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合成记录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准确性,因此,提高合成记录的精度就成了地震层位标定的首要问题。
1合成记录的方法原理1.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一般而言,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是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求取一反射系数序列,再将这一反射系数序列与某一子波反褶积得到结果。
S(t) = R(t) * W(t) (1)式中 S(t) —— 合成地震记录; R(t) —— 反射系数序列; W(t) —— 地震子波。
上式表明,合成记录的好坏与反射系数序列的求取和子波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反射系数序列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又与测井资料(声波、密度)的采集、处理等过程密切相关;子波的选择,则要考虑子波的长度、相位、频率等诸多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1],主要表现在:(1)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层位不吻合现象较多,或者说同相轴吻合的时窗长度有限;(2)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能量不吻合现象较多,或者说同相轴“胖瘦”程度吻合有限;(3)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存在一定的时移。
其原因主要在于:①子波受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难以给得恰到好处;②深—时转换存在误差;③褶积模型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应地震记录;④实际地震记录存在噪声。
1.2实用优化方法1.2.1校正测井数据首先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对反射系数序列进行非均匀采样[2,3]。
1.2.2选择合适的子波(1)子波的类型。
常用的子波有两类,一是典型子波,如Richer、Traperiod子波等;二是提取子波,提取子波一般有维纳—莱文森混相位子波提取法和自相关子波提取法两种[4,5]。
从剖面提取的实际子波制作的合成记录,虽然其合成地震记录层位精细标定应用研究*洪余刚 陈景山 代宗仰 李凌峰(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500)摘 要:通过对合成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地震资料,提出合成记录的制作在层位标定中的实用优化方法,强调了子波的提取方法和子波相位引起的偏差。
论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
论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论文提要随着地震勘探的深入和技术发展,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表层吸收、新生界强反射界面的屏蔽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人为干扰和工业干扰,原始记录存在各种强噪声干扰,有效反射波能量被强能量的各种干扰波湮没,记录信噪比很低。
但勘探目标要求越来越精细,对于构造复杂和埋深较大的低幅度构造要求精确解释。
解决复杂的地质任务需要高精度的地震数据。
所以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本文主要介绍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包括野外工作的方法、地震测线的布置、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低速带的测定等。
正文一、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工作是以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
野外工作分为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和一系列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
(一) 试验工作1.试验内容具体的试验内容根据地质任务、工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干扰波情况、地震地质条件以及以往的勘探程度来拟定。
2试验项目(1) 干扰波调查,包括工区内干扰波类型、特性。
(2) 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如: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准层),速度剖面特点等等。
(3) 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等。
图1-1 野外小队施工(4) 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二) 生产工作生产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地震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
(三) 干扰波调查的方法干扰波调查是试验工作的重要内容,野外工作中采取的许多技术、措施,主要是为了压制干扰波,加强有效波,提高地震记录的质量。
在干扰波严重的地区,应当进行关于干扰波调查的试验工作,其中用来记录干扰波的观测系统有小排列、直角排列、方位观测、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观测。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论文提要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
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
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
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
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一、反射波(一)反射波的形成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
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
如图所示2、物理地震学观点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小面积元△S组成,当△S的大小线变接近地震波的波长时(地震波的波长一般是70米——100米),每个这样的小面积元都可以看成一个绕射体,根据惠更斯原理,把每个小面积元看作一个新的点震源,从新震源发出的一系列球面子波想四面八方传播,对地面上某个接收点P来说,他所收到的反射波就是来自S面上的每个小面积元产生的绕射波在P 点叠加的结果。
地震资料采集中的最大干扰距离计算
第!"卷第#期$%%&年#月石!油!物!探'()*+,-./01*2)-*(/3.4'5)2*(32)1(6789:;!"!49;#<=>;!$%%&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 $%%"%&$##作者简介 曹务祥$#@A A%&!男!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工作#文章编号 #%%%#!!#$$%%&&%#%%@%%!地震资料采集中的最大干扰距离计算曹务祥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涿州%&$&A#摘要 在$个或$个以上的地震队同时在一个地区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的情况下!一个地震队所激发的地震波往往会干扰另一个地震队所接收的地震信息#这就引出一个最大干扰距离的概念!即一个地震队激发的地震波能量不被另一个地震队所接收的最短距离#很明显!最大干扰距离与震源类型和激发条件有关#讨论了最大干扰距离计算的方法原理!即利用实际地震资料!计算炮记录各道的均方根振幅!利用幂函数拟合得到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衰减曲线!结合背景噪声记录的均方根振幅!求出最大干扰距离#在伊朗07`工区的三维地震勘探中!中国和伊朗的$个地震队同时在这一区域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为了避免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利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了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的最大干扰距离!并进行了采集试验#结果表明!当$个队施工的距离大于最大干扰距离时!同时进行资料采集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由此说明以上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关键词 伊朗07`工区"资料采集"震源类型"激发条件"能量"振幅"干扰距离中图分类号 *"B#;!文献标识码 0!!伊朗07`工区位于伊朗南部`Z9R G F V=>省0Z Y=R市以东!由`N K=:!7=O N>和0\Z=e=O E等B 个勘探区域组成!地表类型主要有农田'林区'丘陵和山地!障碍物主要有村庄'炼油厂'管线'加油站和河流#该区地质上属于挤压应力区带!因此形成了一系列与断层有关的背斜构造!其中包括0\Z=e=O E!`N K=:和7=O N>构造单元!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图#&#图#!07`工区地质构造07`工区满覆盖面积$!?$;"]S$!中国地震队采集#$!B;B A]S$!共##%#""炮"伊朗地震队采集#$B@;$A]S$!共#%&$#!炮#观测系统采用"炮#%线!总道数为#@$%!炮线距和检波线距为B%%S!炮点距和检波点距为A%S!覆盖次数为?%#采用炸药和可控震源$种激发方式#炸药震源激发因素*单井激发!井深#?S!药量"]\#可控震源激发因素*扫描频率为?!?%+R!扫描时间为#!F!记录时间为&F!驱动幅度为&%T!扫描斜坡为#F#最大干扰距离指的是由一个地震队所激发的地震波能量能被另一个地震队所接收的最大距离!也就是记录能量小于背景噪声的地震波传播长度#当$个队的施工距离小于最大干扰距离时!一个地震队激发的地震波会被另一个队所记录!造成相互干扰#因此!需要定量计算出最大干扰距离#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是呈指数曲线衰减的#那么!从激发时刻开始地震波传播多远!其振动能量才能小于背景噪声的能量!对另一个队的资料采集不造成影响呢6我们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给出了利用实际资料定量求取最大干扰距离的方法(#!B)##!方法原理根据在传播过程中地震波的能量呈指数衰减这一特征!可以利用实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地震波能量与传播距离的关系!从而求取最大干扰距离#其过程大致分为如下三步*#&求取实际资料的均方根振幅W O S F#求取公式为W O S F##/$#&式中*W'为瞬时振幅"/为样点个数#利用实际资料!在一定的时窗范围内!根据公式$#&!求取每道的均方根振幅!各道均方根振幅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波能量随距离的衰减关系#在原始记录中往往存在一些速度低'能量强的低频干扰!影响有效信号能量的计算结果!因此!应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去噪处理#但对原始记录不能做任何类型的均衡处理!以免破坏地震道之间原始的振幅关系#此外!资料采集时设置的前放增益应在解编时予以解除!否则必须保证原始记录和背景噪声记录的前放增益一致!$种记录的相对能量关系不变#图$是经过低频滤波$?!#?!$%%!$A%&后的单炮记录!低频面波得到了很好的压制#图$!低频滤波$?!#?!$%%!$A%&后的单炮记录!!$&拟合求取能量衰减曲线#根据均方根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趋势!选取合适的拟合公式!以拟合误差最小为准则!求出较为准确的能量衰减曲线#根据07`工区的数据特点!我们选取K#L!H$$&作为拟合曲线公式#式中!K为均方根振幅!!为炮检距#在求出的均方根振幅中!存在一些由地面特定干扰引起的异常振幅$野值&!这些异常振幅比相邻点的振幅高出几倍或几十倍!影响拟合曲线的形态和精度#处理这些异常振幅的方法一是去除!二是用相邻道内插结果替换(!)#图B!均方根振幅$兰色&和拟合的能量衰减曲线$红色&图B给出了均方根振幅曲线以及拟合的能量衰减曲线#其中拟合公式为*K#$%##!&!-%P""&$$B&B&结合背景噪声求取最大干扰距离#利用公式$#&求取背景噪声的均方根振幅!并以此作为约束!再利用拟合公式求出最大干扰距离#一般来讲!当地震波能量强度小于背景噪声的能量强度时!就可以认为炮检距超过了最大干扰距离!此时!$个同时施工的地震队就不会彼此干扰#为了保险起见!有时先将背景噪声的均方根振幅乘以一个小于#的数!然后再利用拟合公式求取最大干扰距离#在统计干扰记录的均方根振幅时!同样也要去除由地表引起的非随机性干扰道#图!给出了07`工区实际地震记录和背景噪声记录的均方根振幅曲线#经统计!背景噪声记录的能量强度约为$%%$合!A L C&#在公式$B&中!取K#$%%!求得07`工区的最大干扰距离为B#"B$S#图!!地震记录和背景噪声的均方根振幅+#@+第#期曹务祥P地震资料采集中的最大干扰距离计算$!应用效果选择07`工区一张正常的炮记录和一张背景噪声记录!首先去除固定增益和野值!并进行低频滤波"然后利用公式$#&分别求取正常记录各道的均方根振幅和背景噪声的均方根振幅"最后利用公式$B&求取最大干扰距离#经计算!炸药震源的最大干扰距离为B #]S !可控震源的最大干扰距离为$A ]S !这说明可控震源的激发能量小于炸药震源#分别在炮检距B B ]S 和$?]S 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计算的最大干扰距离是正确的#图A 为炸药震源与排列相距B B]S 的试验记录#图A =是一个队放炮另一个队接收的地震记录!图A D 是背景噪声记录$记录长度为B %F !由于记录太长!其显示面貌与正常记录不同!但并不影响$张记录能量的对比&#由图可见!地震记录的能量很弱!与背景噪声记录的能量相当!地震波能量远远小于背景噪声的能量#由此说明!采用炸药震源时!只要$个队的施工距离大于最大干扰距离$B #]S &就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图A !炸药震源与排列相距BB ]S 的记录=地震记录"D 背景噪声记录!!图"为炸药震源与排列相距$?]S 的记录#由于炮检距小于最大干扰距离$B #]S &!在地震记录$图"=&中明显存在着有效波的成分!其面貌完全不同于背景噪声记录$图"D &!从而说明当$个队的施工距离小于最大干扰距离时!会产生相互干扰#图"!炸药震源与排列相隔$?]S 的记录=地震记录"D 背景噪声记录!!图&为可控震源与排列相隔$?]S 的记录#由于炮检距大于可控震源的最大干扰距离$$A ]S &!地震波的能量$图&=&要明显低于背景噪声的能量$图&D &#也就是说!采用可控震源施工时!只要$个队施工的距离大于最大干扰距离$$A ]S &!就不会互相影响#+$@+石!油!物!探第!"卷图&!可控震源与排列相隔$?]S的记录=地震记录"D背景噪声记录B!结束语伊朗07`工区三维地震勘探由$个地震队联合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由于工区的表层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两队在工作安排和生产进度上存在差异!有时会出现$个队相邻施工的情况#通过计算地震资料的均方根振幅!拟合出地震波能量随炮检距变化的衰减曲线!结合背景噪声!计算出最大干扰距离!有效地指导了两个队的生产安排!提高了生产效率#事实证明!利用实际资料定量计算最大干扰距离的方法是正确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7);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B;B B?!B!%$!伊尔马兹;地震数据处理(7);黄绪德!袁明德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B!何樵登;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7);北京*地质出版社!#@?";#%!!&!!0]E`!2E M Z=O L F*';g N=>V E V=V E W G F G E F S9:9\[!V Z G9H O[=>LS G V Z9L F(7);-=>5O=>M E F M9*Q+5O G G S=>=>L /9S K=>[!#@?%;#!@B编辑 戴春秋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上接第"?页参!考!文!献#!张永刚;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石油物探!$%%$!!#$!&*B?"!B?@$!/9>>9::[*;(:=F V E M E S K G L=>M G(<);3Z G1G=L E>\(L\G!#@@@!#?$!&*!B?!!A$B!甘利灯!赵邦六!杜文辉等;弹性阻抗在岩性与流体预测中的潜力分析(<);石油物探!$%%A!!!$A&*A%!!A%? !!王保丽!印兴耀!张繁昌;弹性阻抗反演及应用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A!$%$#&*?@!@$A!2=F S N F F G>`C;-E S N:V=>G9N F F G E F S E M E>W G O F E9>(<);(0'(""V Z/9>X G O G>M Gm(J Z E D E V E9>!$%%!;#!! "!0]E`!2E M Z=O L F*';g N=>V E V=V E W G F G E F S9:9\[(7);-=>H F=:E V9/0*6>E W G O F E V[-M E G>M G C99]F!$%%$;#!&%%&!5=V V E<1!-S E V Z'/!8=E:*<!G V=:;_G V G M V E9>9X\=FE>F=>L F V9>GO G F G O W9E O FN F E>\08)=>=:[F E F*0B H_F G E F S E M M=F G Z E F V9O[N F E>\V Z G'G9F V=M]V G M Z>E^N G(<);'G9K Z[F E M F!#@@!!A%*#B"$!:B&"?!黄伟传!武恒志!李子锋等;东营凹陷辛#A!井区三维地震资料多井约束反演及储层预测(<);石油物探!$%%!!!B$A&*!""!!&%@!安鸿伟!李正文!李仁甫等;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在,b 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石油物探!$%%$!!#$#&*A"!"% #%!孟宪军;复杂岩性储层约束地震反演技术(7);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印兴耀!袁世洪!张繁昌;从弹性波阻抗反演中提取岩石物理参数(0);见*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及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学会;/*-,-('$%%!国际地球物理会议论文集(/);北京*/*-,-('$%%!国际地球物理会议!$%%!;A B?!A!$#$!刘成斋!冉建斌!杨永生等;稀疏脉冲和基于模型反演在王家岗沙四段砂岩油藏精细勘探中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B&$!&*!%#!!%"#B!孟宪军!慎国强!王玉梅等;叠前080地震纵横波阻抗同步反演技术研究(<);石油物探!$%%!!!B$增刊&*A B!A A编辑 朱文杰+B@+第#期曹务祥P地震资料采集中的最大干扰距离计算。
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前言一、地震勘探方法简介1.与重、磁、电法的异同相同点:均用于查明沉积覆盖区的地下地质概况。
差异:也是优点:(1)不仅能查明深度、构造而且可查明地层、岩性等信息;(2)工作效率高,比单独钻井找油更快更省钱;(3)探测岩石的弹性,而不是电性、磁性或密度(重力) 2.适用于油气勘探各个阶段:盆地普查→区带评价→圈闭预测→油藏描述。
中国95%油田都是用地震勘探提供的构造位置找到。
世界上的油田也是如此。
多年来,世界物探方面的投资中有百分之九十多用于地3.勘探方法:沿地表某测线在浅井用炸药振源或震源车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向下传插,当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就发生反射或折射。
在测线的一些点上有专门的仪器记录地震波( 一条振动曲线)。
由于接收的地震波受到了地下地层介质的改造,就带有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有关的各种信息,诸始时间、能量、速度、频率等。
从地震记录中提取这些信息,就有可能推断解释地质构造的形态,含油气地层分布等。
二、地震勘探发展第一阶段,“光点”记录阶段,1927-1952,用电子管元件把接收的地震波变成光点的摆动,记录在照相纸上。
记录质量差,人工解释第二阶段:“模拟磁带”记录阶段,1953-1963,把磁带录音技术用于地震勘探。
采用了模拟磁带地震仪,由晶体管元件组装而成,把接收的地震波录制在磁带上,在室内用模拟电子计算机(基地回收仪),对资料进行处理,待到地震时间剖面,使资料整理工作实现了半自动第三阶段:“数字磁带”阶段,1964年至现在,采用电子集成电路技术,把地震波以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上,然后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各种处理,实现了资料整理工作自动化,工作效率和精度得到空前提高我国1951年成立第一个地震队,1960年发展到了近百个地震队。
70年代初我国设计制造了第近十年来,“三高”三维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三高: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
从而伴随出现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油藏描述技术,使得利用地震资料可以直接探测未来趋势:四维地震:三维+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识别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方向和密集带,多用于煤层气和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其它领域:地热资源、水文工程、城市建设、地壳测深等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
硕士毕业论文-衰减介质中纵波和转换波的正演模拟及补偿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申请工学硕士学位)衰减介质中纵波和转换波的正演模拟及补偿学科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培养方向: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与技术硕士生:严红勇指导老师:刘洋(教授)入学日期:2006年9月论文完成日期:2009年4月摘要纵波和转换波联合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油气勘探的有效技术,提高转换波的分辨率是其关键问题之一。
而纵波和转换波在地层介质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层吸收、散射等各种原因,波的能量通常会衰减,相位产生畸变,严重影响了纵波和转换波的分辨率,而且转换横波受此影响更严重。
研究地震波在衰减介质中的传播特征,有效地计算地层介质的Q值、消除地层吸收对纵波和转换波传播的影响,是提高纵波和转换波分辨率的关键。
本文分别利用波场外推法和任意偶数阶有限差分模拟衰减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模拟结果精度高、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通过模拟实例发现,地层的粘滞性使地震波的能量衰减,分辨率降低。
模拟结果可以用来进行提高分辨率的地震处理方法研究。
本文提出了从叠前纵波和转换波道集中估算横波Q值的方法,并利用沿射线路径的波场延拓,将一种稳定有效的反Q滤波方法应用到叠前共炮点纵波和转换波道集的衰减补偿中。
模型资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算转换横波Q值的方法精度较高;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吸收补偿结果表明,此稳定全反Q滤波能有效地提高叠前纵波和转换波资料的分辨率。
关键词:纵波转换波衰减Q值反Q滤波Forward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of PP- and PS-wavesin attenuated mediaABSTRACT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combined multi-wave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s effective to solve the exploration problems in complicated area. The improvement of converted wave resolu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Nevertheless, the energy of wave could be attenuated and the phase could be distorted by the reason of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in the strata or other factors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P- and converted PS-waves in the strata, which severely affects the resolution of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the converted PS-waves are affected more. To research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eismic wave in the attenuated medium, and effectively compute Q value of strata, and eliminate the effect to the propagation of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which are the crucial to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This thesis takes the advantage of wave field extrapolation method and the simulation of seismic propagation in attenuated media based on arbitrary even orde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separately.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has a high precision, which consists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of simulation, we find that the viscosity of strata causes the attenuation of energy and the declination of re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can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improvement of resolution during th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In this thesis, we present amethod to evaluate the Q value of S-wave from the pre-stack PP- and converted PS-waves gather, Furthermore, we apply a stable and effective inverse Q filtering method into a prestack one, which uses wave field continuation along the ray path to compensate the attenuation of prestack common shot PP- and PS-waves.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model prove that the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Q values of S-wave has a high precision. The compensation results of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prove that the stable inverse Q filter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prestack PP- and PS-waves effectively.Keywords: reflected PP-wave, reflected converted PS-wave, attenuation, quality factor Q, inverse Q filter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前言 .. (1)1.1 引言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第2章地层吸收衰减理论 (3)2.1 岩石的吸收衰减机制 (3)2.2 岩石的吸收衰减参数 (4)2.3 地层吸收衰减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5)第3章衰减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8)3.1 沿射线路径波场延拓的衰减记录模拟 (8)3.1.1 理论推导 (8)3.1.2 模拟与分析 (9)3.2 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粘弹性介质正演模拟 (13)3.2.1 描述介质非弹性吸收作用的粘弹性体模型 (13)3.2.2 开尔芬体粘弹性介质波动方程 (15)3.2.3 模拟方法 (17)3.2.4 模拟与分析 (20)第4章品质因子Q值的提取 (30)4.1 谱比法提取Q值的基本原理 (30)4.1.1 谱比法计算PP波的Q值 (30)4.1.2 谱比法计算PS波的Q值 (32)4.2 质心频移法提取Q值的基本原理 (33)4.2.1 质心频移法计算PP波的Q值 (33)4.2.2 质心频移法计算PS波的Q值 (36)4.3 模型记录的Q值提取 (36)4.3.1 从VSP资料中提取Q值 (36)4.3.2 从叠前道集中提取Q值 (37)4.4 实际资料的一种Q值求取方式 (40)第5章反Q滤波补偿原理与模型应用 (44)5.1 反Q滤波基本原理 (44)5.2 模型的衰减记录反Q滤波补偿 (48)5.2.1 单道衰减记录的补偿 (48)5.2.2 零偏VSP衰减记录的补偿 (50)5.2.3 叠前共炮点衰减记录的补偿 (53)第6章实际资料的Q值提取及反Q滤波补偿 (59)第7章结论与建议 (64)参考文献 (66)致谢 (71)第1章前言1.1 引言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的理论前提是把大地介质看成是完全弹性介质,地震波在其中传播没有能量损失和波形畸变。
湿地处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实践研究
065GLOBAL CITY GEOGRAPHY湿地处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实践研究李小风 柴同志(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摘要:随着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的完善,城市污水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径流污染则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湿地系统是水处理中的重要生态化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用于径流污染控制之中,然而,径流污染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各地湿地处理径流污染效果的试验研究不足,难以支撑相应工程建设。
本文以一个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湿地处理径流污染的效果,探讨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湿地;水环境;径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传统的建设模式下,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积越来越大,地面渗透能力逐渐减弱,地面径流携带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尹澄清[1]等人对武汉汉阳三个集水区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城市降雨径流中TSS、COD、TN、TP 污染负荷分别达到387.7 t/(km 2·a)、281.0 t/(km 2·a)、14.92 t/(km 2·a)、1.82 t/(km 2·a)。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主要用于控制径流污染,强调从源头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在城市有限的绿色空间内进行面源污染削减,对小区、道路、公园等进行海绵化改造,广泛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屋顶绿化、生态湿地等技术,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的拦截和净化作用消减径流污染物。
然而,海绵随新城同步建设具有较好的实施效益,而在已建成区中进行海绵化改造面临着巨大挑战。
建成区中老城区现状绿化率较低,海绵设施建设规模有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建成区中的新城区绿化面积大,但建设质量较高,大面积改造破坏严重,经济性差。
因此,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有条件的区域进行源头海绵化改造,二是,源头无法改造区域,径流污染物通过中、末端进行控制,在市政雨水管道排口增加控污措施,作为排入水体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90°相移技术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
90°相移技术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陈春继;冯世民;莫阿玲;李建华;邢红阁;刘雅琴;王贵艳;甄红梅【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利用90°相位数据进行地震解释的原理基础上,通过理论合成数据证明了其识别薄层的可行性,并阐明90°相移技术实现过程。
在实际地震资料应用中,可利用Wiener-Levinson混相位提取法估算地震数据子波相位,并利用相位转换法将混相位的地震数据转换成零相位,再转换成90°常相位,据此提出了利用90°相位剖面解释岩性地层的思路。
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证实了90°相位剖面在岩性解释中识别薄层的优势。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2(047)001【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90°相移;岩性解释;道积分【作者】陈春继;冯世民;莫阿玲;李建华;邢红阁;刘雅琴;王贵艳;甄红梅【作者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河北邢台05400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海外业务部,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众所周知,子波的频带宽度直接影响着分辨率的高低,在保证不丢失低频成分的前提下,分辨率与频宽呈正比例关系,而零相位子波分辨率最高[1]。
但是,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往往假设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子波,而最小相位波形不对称,且子波旁瓣较长,不能简单利用波峰与层界面或与层的对应关系。
因此在地震资料解释前,要将最小相位子波转换成零相位子波。
对于薄层,特别是薄互层地质条件下,即使能够获得零相位子波,依然要面对地层的顶、底界面反射不可分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薄层、薄互层解释精度,还必须依赖地质认识及井资料的约束。
全真演练物理(河北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基础必刷)
全真演练物理(河北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基础必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正确的科学观与世界观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近代物理学史上,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所做出的贡献中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创立的黑体辐射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他建立的“枣糕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C.玻尔的原子理论具有局限性,它只能解释氢原子和氦原子的光谱实验规律D.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认为“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还具有动量第(2)题如图为一定日照条件下某太阳能电池板的安伏特性曲线,则该电池板的输出功率P与外电压U的P—U关系图线应为( )A.B.C.D.第(3)题刷抖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项目。
其中一个视频记录了采石工人手抡连接弹性杆的铁锤打击铁楔子的场景,如图甲所示,该场景可以简化为图乙,铁锤每次打击后均反弹。
下列关于该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连接弹性杆可以延长人对铁锤的作用时间,增大铁锤打击铁楔子时的初动量B.连接弹性杆可以减少人对铁锤的作用时间,减小铁锤打击铁楔子时的初动能C.使用铁楔子而不用木楔子是为了增大铁锤打击楔子的时间,以增大楔子对石头的作用力D.打击的过程,铁锤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第(4)题1900年,普朗克引入了能量子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思想,以下现象跟能量量子化无关的是( )A.原子光谱B.黑体辐射C.雨后彩虹D.光电效应第(5)题在O点处固定一个正点电荷,P点在O点右上方。
从P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小球仅在重力和该点电荷电场力作用下在竖直面内运动,其一段轨迹如图所示。
四川省德阳五中选修1高中物理物理全反射各地方试卷集合及解析
四川省德阳五中选修1高中物理物理全反射各地方试卷集合及解析一、全反射 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个厚度cm 303d =的军事设施,观察孔宽度L =60cm 。
为了扩大向外的观察视野,将折射率3n =的某种玻璃砖完全嵌入观察孔内(图中为观察孔的俯视图),则( )A .在观察孔的中央观察,视野角比安装前增大60°B .在观察孔的中央观察,视野角比安装前增大90°C .若观察者在孔的边缘观察,可以观察到在中央观察所看不到的位置D .要使视野角接近180°,则需嵌入折射率至少为n =2的玻璃砖2.如图,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 点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在O 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照在光屏上,a 、b 为折射光的上下边界,c 为反射光,若入射点由A 向B 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 点,可以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完全消失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c 光逐渐变暗B .ab 光带逐渐变亮C .a 光与b 光相比,a 光先消失D .单色光a 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b 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3.如图所示两细束单色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a 为蓝色光,则b 可能为红色光B .在该三棱镜中b 色光的传播速率比a 光的传播速率小C .棱镜射向空气中a 色光的临界角比b 色光的临界角大D .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折射率4.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某材料表面成45°角入射,每次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k 倍(01)k <<。
若这束光最终进入材料的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21k -倍,则该材料折射率至少为( )A .62B .2C .1.5D .25.如图所示,AOB 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5°,今有一束单色光线在横截面内从OA 的中点E 沿垂直OA 的方向射入玻璃砖,一部分光线经AB 面反射后恰好未从OB 面射出,不考虑多次反射作用,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A 3B 2C 6D 5 6.如图所示,将透明长方体放在空气中,矩形ABCD 是它的一个截面,将a 、b 两种单色细光束射入到P 点,入射角为45θ︒=,12AP AD =,若a 光折射后恰好射至AD 面上,b 光从CD 面射出,则( )A .在介质中b 光比a 光速度大B .a 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52n =C .若要a 光束在AD 面上发生全反射,角θ的范围应满足42ππθ<≤D .改变入射角θ的大小,b 光一定可以从AD 面射出7.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两束单色光射出, a 、b 分别为两束单色光的出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光的频率小于 b 光的频率B .在空气中 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
处理三大基本手段之一偏移
处理三大基本手段之一偏移论文摘要地震偏移技术是现代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三大技术之一,它是在过去古典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其它两大技术都是从其它相关学科引进地震中来的。
所以偏移技术具有地震勘探本身的特征。
但是地震偏移方法本身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引起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
这就使得它从研究简单的探测目标的几何图形进而发展成研究反射界面空间的波场特征,振幅变化和反射率等。
实践证明对于解释工作者,正确理解时间剖面的偏移现象和有关的偏移归位的一些原理、概念等问题对地震资料的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简要介绍有关时间剖面的偏移现象,偏移迭加原理,偏移叠加、叠加偏移、叠前偏移、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基本概念论。
正文第一层、时间剖面的偏移现象一、经过动校正的时间剖面虽然能直观地反映地下界面,但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
由于时间剖面得到的是来自三维空间地震反射层的法线反射时间,而不是一个射线平面上来的。
反射波到达每个测点的时间减一个相应的时差△t(正常时差),变为该点的垂直时间t,这个、这个时间位于测点的正下方;因而记录点的位置与界面反射点的真实位置是有差别的。
二、当界面水平时,对水平界面的原始记录经过动校正后,把波形画在爆炸点与接受点之间的一半位置,即共中心点位置的正下方,反射同相轴所反映的界面段位置与真实界面的空间位置是基本相符的。
三、当界面倾斜时,实际上反射点并不在接收点的正下方。
如图1--1所示,仍然按水平界面时的情况进行动校正和共中心点显示,水平位置在BE的倾斜界面段(图1-1 a),在对应的水平迭加剖面上,同相轴水平位置却在AD处(图1-1 b),向下倾方向偏移。
反射界面倾角越大,这种偏移现象越严重。
(a) (b)图1—1 倾斜界面同相轴向下倾方向偏移(a)界面段的水平位置是BE (b)水平叠加剖面上同相轴的水平位置是AD图1-2 水平迭加剖面与时间偏移剖面的比较(a)深度剖面;(b)水平迭加剖面四、图1-2说明了偏移现象的严重性。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能力评测(备考卷)完整试卷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能力评测(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第(2)题能够揭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是( )A.粒子散射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C.对阴极射线的研究D.天然发射现象的发现第(3)题如图所示,在两列相干简谐横波的叠加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两列波的振幅均为0.1m,波速为2m/s,波长为0.2m,E、F两点分别是AB、BC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经过0.2s的路程为1.6mB.此时图中E正经过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C.A与C始终处于波峰D.A与D的竖直高度差始终为0.2m第(4)题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胜利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并返回地球。
探测器上装有用石英制成的传感器,其受压时表面会产生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压电效应”。
如图所示,石英晶体沿垂直于x轴晶面上的压电效应最显著。
石英晶体( )A.没有确定的熔点B.具有各向同性的压电效应C.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D.是单晶体第(5)题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发射;2019年l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类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
如图,嫦娥四号在绕月球椭圆轨道上无动力飞向月球,到达近月轨道上点时的速度为,经过短暂“太空刹车”,进入近月轨道绕月球运动。
已知月球半径为,嫦娥四号的质量为,在近月轨道上运行周期为,引力常量为,不计嫦娥四号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四号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机械能与在近月轨道上运行时的机械能相等B.月球的平均密度C.嫦娥四号着陆后在月面上受到的重力大小为D.“太空刹车”过程中火箭发动机对嫦娥四号做的功为第(6)题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匀质球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始终静止于竖直光滑的墙壁与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之间。
江西省上饶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考试(押题卷)完整试卷
江西省上饶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考试(押题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
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用的水平拉力拉木块B,木块A、B均保持静止。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80NB.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C.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D.地面给A、B组成的系统的摩擦力大小为2N第(2)题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践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A.周期B.波速C.波长D.频率第(3)题钙钛矿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我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面积为的太阳能电池板总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在电池板处太阳光的强度为,假设太阳辐射波长为的单色光,而且所有辐射到电池板上的光子均被板吸收,已知,,则电池板每秒钟吸收的光子数目约为()A.个B.个C.个D.个第(4)题太空碎片(即太空垃圾)是废弃的运载火箭或航天器部件,它们在地球上空数百英里处漂浮,有可能与卫星或空间站相撞,一个质量为m的人造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与一个太空碎片发生迎头正碰,太空碎片的质量为卫星质量的,碰后碎片嵌入卫星成为一个整体,速度大小变为卫星碰前速度的,并沿如图所示椭圆轨道坠毁于地球表面,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碰前卫星运动的线速度为B.碰前卫星运动的周期为C.碰后卫星从碰撞点到坠毁点的运动时间约为D.碰后瞬间卫星若要保持原来轨道不变,需获得的能量为第(5)题如图为氢原子6种可能的跃迁,对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波长最长B.c光的频率最小C.f光的光子能量最大D.b、d光的光子能量之和大于e光的光子能量第(6)题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真题(培优卷)完整试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真题(培优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题图所示,正方形区域MNPQ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外力作用下,一正方形闭合刚性导线框沿QN方向匀速运动,t=0时刻,其四个顶点M´、N´、P´、Q´恰好在磁场边界中点,下列图像中能反映线框所受安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A.B.C.D.第(2)题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将1ml的纯油酸配制成x ml的油酸酒精溶液,再将滴体积为的溶液滴入到准备好的浅盘中,浅盘中水的体积为,描出的油膜轮廓共占y个小方格,每格边长是,则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 )A.B.C.D.第(3)题铁路部门在城际常规车次中实行交错停车模式,部分列车实行一站直达。
假设两火车站之间还均匀分布了2个车站,列车的最高速度为324 km/h。
若列车在进站和出站过程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其余行驶时间内保持最高速度匀速运动,列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均为,则一站直达列车比“站站停”列车节省的时间为()A.5 min B.6 min C.7 min D.8 min第(4)题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静置一木板,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v0=3m/s的速度滑上木板,最终物块恰好到达木板的右端,木板沿地面运动的距离恰好等于木板的长度。
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05,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则木板的长度为( )A.1.0m B.1.5m C.2.0m D.2.5m第(5)题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第(6)题1947年,中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实验中发现铀核也可能分裂为三部分或四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面两侧的波阻抗差,即取决于界面两侧的速度口和密度.
通过Wyllie方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岩石孔隙中含有流体时,将使岩石的波速降低,其 原因是地震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岩石基质中的速
度要小。
(2)岩石孔隙中含油特别是含气时,岩石的波速将
明显降低。
(3)岩石的孔隙度增加,波速降低。同样的结论也 适合于密度,只是密度的变化没有速度那样敏感。 相比之下,密度与孔隙度的关系更为密切一点。估
1)振幅异常(亮点)
产生亮点的原因前面已经提及,含油砂岩特别是含气 砂岩在地震剖面上将以亮点形式出现。
2)极性反转
含气(油、水)砂岩与顶界围岩之间的界面反射系数可能出现 负值,因而使其顶界的反射波极性反转。它的范围指示了含气 砂岩的边界。同理,含油或含水界面若与顶界围岩接触,其接 触带亦可能出现极性反转,只不过含气砂岩与围岩之间的极性 反转更明显。 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 在砂岩储集层中,由于气、油、水的重力分异作用,使气、 油、水之间的流体接触面保持水平并有较大的反射系数,因而 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呈水平“产状”的反射波同相轴。特别是 上覆地层倾斜时,在倾斜界面之间出现的这种强水平反射界面 更能说明含气或含油的存在。这种专门研究砂岩中流体之间水 平接触面的方法就是所谓的“平点”技术。
2.4.1AVO技术的内容和特点
所谓AV0技术,就是利用共中心点(CMP)道集或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bin, CRB)资料分析反射波振幅随偏移距(即入射角a)的变化规律,估算界面两侧的弹性 参数泊松比,进一步推断储集层的岩性和/或含油气性的一种资料处理与分析技术。
AVO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为:
振幅的突变现象。根据上面的结论,推断纵波剖面上的振幅异常可能为气层的反映, 该区杜维内11—26井的资料证实了这种推断。由此可见,纵波亮横波不亮为真亮点。 图8—2—8所示为上述测线西部的另一段剖面,在纵波剖面上科洛尼顶部反射出现强 振幅异常,该地区的横波剖面(图8—2—9)也见到强振幅异常,而杜维内5—28井资料 证明是由煤层引起的振幅异常。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是:科洛尼储层产气,有一最大厚 度达6.7m的含气层,含气砂岩的波阻抗比下伏的含水砂岩和上覆页岩的波阻抗低; 科洛尼储层内也有一些煤层,厚度为3.66~6m不等,煤层的波阻抗与含气砂岩相似, 其上下围岩波阻抗较高,因而在含气及含煤地层的顶、底产生较强的波阻抗差,使纵 波剖面产生强振幅异常。只从纵波剖面上无法区分含气还是含煤,但结合横波剖面就 可以排除这种多解性了。由此可见,纵波亮横波也亮为假亮点。8.2.4AVO技术 AVO技术是继亮点技术之后又一项利用振幅信息研究岩性、检测油气的地震勘探技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该技术在寻找非背斜油气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 AVO分析中,AVO的本意是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variationwithoffset)或振幅与 偏移距关系(amplitudeversusoffset)的英文缩写,而AVA是振幅随入射角变化 (amplitudevariationwithincidentangle)的英文缩写。在地震勘探中,共中心点道集记 录内的偏移距可以等价地用入射角表示,因此AV0与AVA是等价的概念。
8.2厚度反射振幅信息的利用
8.2.1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和油气检测中的重要性
8.2.2影响振幅的各种因素
8.2.3亮点技术方法原理 8.2.4AVO技术 8.3薄层反射振幅信息的利用 8.3.1薄层的定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8.3.2薄层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8.3.3利用薄层反射振幅信息估计薄层厚度
算岩石密度随孔隙度及其中所含的流体性质而变化
的经验公式为
8.2.3.2亮点标志和亮点资料的解释
亮点资料处理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有专门的技术和方法,这 里不再叙述。
反射波振幅异常是指示油气藏存在的主要标志,但 并非是唯一标志。事实上,圈闭中聚集油气时,在地震剖 面上不仅会引起振幅异常,而且会出现速度、极性、水平 反射同相轴及吸收系数等一系列的异常。综合这些异常才 能较可靠地确定油气藏的存在,提高解释的成功率。
5)吸收衰减
岩石中含油(特别是含气)时,高频成分遭受吸收衰减,因而在油气 聚集部位地震波的主频急剧下降。 另一方面,地震波通过含气砂岩时,其振幅由于强烈的吸收作用而 发生显著衰减,从而使含气砂岩之下的反射波振幅比其两侧明显降低。 吸收衰减的直接结果是亮点下部出现低频弱振幅,形成暗点。 亮点技术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释中必须细心识别一些假 象。例如,低含气饱和度(5%左右)的含水砂岩经常产生假亮点;又如砾 岩、坚硬的粉砂岩、薄层石灰岩、硬石膏、褐煤层等,只要与上下岩层 的波阻抗有较大的差别,在其分界面上就会引起
推断介质岩性的AVO技术;利用反射系数在横向上的变化来估算岩性,
计算砂泥岩百分含量,以及利用振幅纵横向的变化来推断岩性的厚度 等。
8.2.3亮点技术方法原理
所谓亮点,狭义地说就是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 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8.2.3.1亮点技术的方法原理 界面的反射系数对反射波振幅有直接的影响,其大小取决于
2)数据处理对反射波振幅的影响
动校正拉伸(浅层最明显)及共中心点叠加等均能使处理后的振幅和 波形复杂化。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补偿,以消除或降低 其影响。
3)薄层的振幅效应
当地震波通过薄层组时,地震波在各薄层界面之间会产 生多次反射的现象,即微屈多次反射及层间干扰。
4)各种噪声的干扰
噪声对反射波振幅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干扰因 素(如面波、声波、微震等)可以通过滤波、叠加、组合等办 法来消除。
(1)AVO技术直接利用CMP道集或CRB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即充分
利用多次覆盖得到的丰富原始信息。
(2)AVO技术对岩性和/或含油气性的解释比亮点技术更可靠,这是 由AVO技术的方法所决定的。
(3)严格来说,AVO技术虽然还不能算是一种利用波动方程进行岩性
反演的方法,但它的思路、理论基础已经能对波动方程得到的结果 进行比较精确的直接利用。
8.2厚度反射振幅信息的利用
8.2.1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和油气检测中的重要性
8.2.1.1地震波振幅信息的利用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振幅信息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行波的对比。利用波的振幅特点来识别有效波,从而进行波的对比。
(2)利用薄层反射振幅来估算薄层厚度。其中包括利用地震模型技术,利用砂
干涉、偏移距的变化等。 由于它们与地下地质因素有关,因此各种利用振幅信息研究岩性 及进行烃类检测的方法就是利用这些关系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也就 是说,利用这些影响振幅的地质因素才得以建立起用振幅研究岩性及 烃类检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 例如,利用反射系数和界面上下波阻抗差的关系和特点为理论依 据的亮点技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来估算介质的泊松比,进而
方法已发展为自成体系、功能完善的工作站解释软件j如国内广泛使用的
Strata,Jason等反演软件。
8.2.2 影响振幅的各种因素
影响反射波振幅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类: 1)激发和接收条件的影响
包括激发形式、激发介质、激发药量及检波器类型、组合方式、记 录仪器的频率特性等。对于某一道或一张地震记录来说,这些因素总的 影响可以用一个常数因子来表示。
5)传播机制对振幅的影响
包括波前扩散、吸收衰减及中间界面的透过损失。这三 者对振幅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其影响均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波前扩散的结果使振幅与反射时间成反比;吸收衰 减使振幅随距离的增加成指数规律衰减等。既然有一定的 规律,就可以通过适当的补偿来消除其影响。
6)地质因素对振幅的影响
主要包括反射界面的形态、界面的反射系数、岩相的变化、波的
8.2.3.3暗点
亮点和暗点实际上均由储集层与盖层界面的反射系数所决定。通常情况下, 当储集层的波阻抗(不管孔隙中是否含有流体)与盖层的波阻抗相差较大时就会产
生亮点,当然主控因素是速度。当储集层的波阻抗与盖层相差不大时,则形不
成亮点,只能产生弱反射,即所谓的暗点。 从理论模型看,产生暗点的结论无可厚非,地下储层与盖层之间因储层含油 气的速度下降导致其与盖层的波阻抗差减小而产生暗点是可能的。但在生产实 践过程中,含气储层与顶界围岩之间大多属于亮点型
1)根据反射波振幅的平面变化确定岩性的分布 采用相对振幅剖面,用测井、钻井资料进行约束,结 合沉积模式,确定某套岩性(或含油、气层)在纵横向上的 展布及分布规律。 具体的做法是:把剖面目的层上各点相对振幅分成
若干等级,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显示出来,并推广到该层
的平面分布上。从统计的观点来看,振幅在平面上的变 化会反映岩性的变化规律,结合沉积规律,可以从振幅 的平面变化来判断某些特殊的岩性体或地层圈闭。
2)利用反射波振幅求出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再换算出波阻抗用
于岩性解释
振幅主要受反射系数的制约,而反射系数和界面的波阻抗差有关,实 际上也就是与界面上下的波速和密度的乘积有关。 根据某一工区的测井资料计算出该工区的泥岩、砂岩以及油层、气层 的速度、密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得出该工区烃类指示的反射系数图版, 然后根据该图版分析地震剖面上的亮点、暗点、平点和极性反转现象,并 对振幅异常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是该方法的主要内容。 当然,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振幅信息进行岩性解释的
8.2.3.4平点技术
所谓平点,简单来说就是出现水平反射。平点反射除了水平地层会出现以 外,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流体的接触面上产生的水平反射。这是由于气、油、水 的重力分异作用,在油藏内部气、油、水分界面通常是一个水平面,在地震剖 面上反映出一条水平同相轴。平点技术实质上就是利用流体接触面上产生的水 平反射特征追踪油与气、气与水或油与水等的接触面来研究气、油、水的边界, 确定其分布。
(4)AVO技术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利用地震波振幅信息研究岩性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