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D【参考答案】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五、2013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2013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集锦
五、2013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六、2013年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七、2013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八、2013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上传: 占华城更新时间:2013-6-30 17:39:51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201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答案
201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分类汇编一、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⑵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答案】此词确有一种清新洒脱的高远意 境,失意之时,离别之即,作者没有一味 地抒发愁绪,而是突发奇想,“听说你任 职的阆州山美水美,可通仙境,可惜我在 滁州高楼却望不见你家”,将荒僻的阆州 赋予神话般的美丽,让人生出一种飘然欲 仙的情致来。境界飘渺开阔,语言洒脱灵 动,富有浪漫色彩。(所谓“飘逸”是指 文学作品风格清新洒脱,意境高远,有一 种与众不同、飘飘若仙的情致)(本题考 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北京 卷)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 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 赵国重臣。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 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 想。(4分) 【答案】这首诗,诗人李白借助鲁仲连的故事来表 达自己的政治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明月出 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把鲁仲连的出仕比喻为明 月出海底,表现了他的极高评价;“后世仰末照” 一句又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而来,说明其光芒 超越时空,照耀世人,使人敬仰;“意轻千金憎, 顾向平原笑”这两句说平原君要以官爵千金相赠时, 他却推辞离去,足见他高尚的品格。李白就是以鲁 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热爱自由,渴望建功立业, 同时又希望自己也像平原君一样淡泊名利,最终功 成身退。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 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1分)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21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XX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21年XX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表达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与作品赏析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与作品赏析一、2013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鱼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今译】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臵散,作了江边渔父。
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苹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与吗?【赏析1】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
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臵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讲解
201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5分)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解析】读这首词要注意作者信息: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其他诗作与此诗在感情上有类同之处,例如他的《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感情。
他写“身老沧州”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做此题时还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解共有三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
【诗歌赏析】词的上阙写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财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的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下阙三句写湖上生涯,写得浩渺苍凉,有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
结尾两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详细解析分类汇编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7. (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 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9.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3.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②白苎(zh 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6.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学生用)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1)2013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2)2013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3)2013大纲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4)2013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3.L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嘉祐年间还朝,历任枢密使、宰相。
韩琦原唱题为《乙巳重阳》,乙巳是英宗治平二年(1065)。
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首联从十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最新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23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4鹊桥仙陆游5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6父。
7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8赐与!9【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10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11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2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13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参考答案】15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16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17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18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19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2021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2223子香。
24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2526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7(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8(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29分)30(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31【参考答案】32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33(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34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013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3高考诗歌鉴赏真题D(5)2013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案】(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6)2013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答案】(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安徽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北京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福建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广东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题型汇编
2013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汇编【前言】原本不再对今年的高考试题中的诗歌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赏析和参考资料。
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7年做这项工作,文稿上传后,被多家网站或博客、论坛转载,可见,还是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今年在矛盾一段时间之后,决定还是继续这项工作,虽然无甚报酬,但本性难移,只好如此下去了。
许多资料来自网络和本人的书刊,个别诗歌难以找到相关资料,本人只好不揣浅陋,自己加以赏析了,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黄平科老师)1.(新课标全国卷Ⅰ)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ƒ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ƒ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
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凤。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凤。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三、2013年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五、2013年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心的纯净。
(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心世界。
(4分)六、2013年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公①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世界。
(4分)七、2013年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八、2013年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
(7分)中吟歌舞(唐)白居易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
(5分)【参考答案】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九、2013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2013年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与合力抗。
②平原:即平原君,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参考答案】12.(7分)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十一、全国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参考答案】12.【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