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
3
2020/12/13
东方文明国家
宫廷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文士及古儒学校。 印度宫廷学校学习内容:箭术、乘象术、骑马术、
驾车术等 埃及学校学习内容:射箭、投掷标枪、刀剑、打猎
(仆人、法老跟随)。
4
2020/12/13
西方文明
斯巴达(7-18):
是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全 民服兵役,培养体格健壮的武士。 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为“五项竞 技”——赛跑、跳跃、角力、掷 铁饼、投标枪、骑马、游泳、作 战游戏、击剑。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大跃进:
61年新大纲教材 劳卫制改为锻炼标准 课余训练竞赛恢复发展
41
2020/12/13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劳动代体育,军训代体育。混乱倒退
42
2020/12/13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以后)
健全了管理机构:
1977年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司,国家体委恢复了 学校体育处,各省、市、县、教育厅(局)也相应设立 体育卫生处(科),并设有专门研究体育教学的体育教 研室。从而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 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1
2020/12/13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 “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 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 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分为“国学” 和 “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 设立。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 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39
2020/12/13
三、新中国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毛泽东: 健康第一(50.6)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 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 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 古茨穆斯。
1 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 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 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 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 美国人发明排球20 世纪60 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 世纪60 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绪言前身为从苏联引进的《体育理论》。
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含4篇16章。
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奴隶社会文武合一。
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和庠;西周:国学和乡学。
时称“学在官府”,教育内容是“六艺”1。
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为儒家“四书”2、“五经”3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4。
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
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5,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国民主义的没落。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内容和方法有了更新。
师资培养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学.
第二篇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一、学校体育发展简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体育的产生。
前提条件:专门的教育场所--学校和文字的出现。
出现了过宫廷、祭祀、神庙、文士以及儒学校。
2、二战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提高,一些国家增加了市内讲授的体育课程。
健身内容的比例上升。
如:英国。
(2)教学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许多国家开始男女分班教学,根据体质、基础、身高、体重、年龄分班。
如:日本。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如:美国、日本、前苏联(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社会主义国家重视课间操。
欧美重视俱乐部。
如:美国。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学校体育的产生。
奴隶社会出现,(1)夏称:校、序、庠。
(2)商:大学、庠。
内容:宗教、军事、习射、武艺。
(3)西周:国学、乡学。
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内容。
其中射、御、乐是体育内容。
2、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体育发展。
(1)初创阶段。
49—57。
借鉴苏联学校体育,继承革命根据地经验,在改造就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建立新学校体育。
1954年,《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
《教育计划》规定小学到大二,体育课是必修课。
1956年,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成立6所体育院校,38体育系。
(2)曲折发展阶段。
58—65。
出现违背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规律的做法,搞红四运动:所以学生要达到劳卫制、一二三级运动员、裁判员、普通射手标准。
学生体质下降。
(3)严重破坏阶段。
以劳动代替体育,以军训代替体育。
学校体育处于停顿状态。
(4)改革开放至今。
①思想有了新发展,科研出现新局面。
②加强了课程建设。
③加强了体育师资场馆建设。
④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区别(1)概念不同。
社区体育:在居民区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目的:提高社区成员的健康水平和身心发展。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 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 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 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 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 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 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 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帝国不断入侵, 广大中国人民为反对侵略,反对封建统治,不断起 义,使清王朝内外交困,面临灭亡。统治阶级中的 一些大官僚、大军阀,为了挽救他们的灭亡,推出 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 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 的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 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 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 体操和游戏等。并开展了以西方近代体育为主的各 种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 课程和体育活动。虽然当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学堂 极少,但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 忽视的作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用先进, 科学的观点论述体育的思想也陆续出现。其中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 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 《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作 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对体育的意义、 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 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 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 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 代表性。
特别是1951年 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 的决 定”,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 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 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校体 育,忽视学生健康的状况起了重要 作用。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文档资料69页
33
19.10.2019
1922年《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参照美国“六三三制”。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 操科”改为“体育课”。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 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34
19.10.2019
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
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学研究。如“三段教学 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
35
19.10.2019
课外活动、体育师资培养
学校课外活动及校内外运动竞赛比过去更 加活跃。重视了对师资的培养。当时最为典 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 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1723-1790) 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体育列为
正式课程,创立了“德绍五项”(跑步、跳高、 攀登、平衡、负重),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 分组教学的方法。
15
19.10.2019
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1759-1839)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从理论与 实践对体育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创造了自己 的体操体系——八项运动。适应了当时社会发 展,彻底改变了贵族的性质。相继其他国家也 颁布了许多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 体育体制的确立。
27
19.10.2019
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推出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 方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的 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 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 兵式体操和游戏等。从而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 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虽然当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学堂极 少,但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作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一篇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课次3教学内容:国内外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特点,理解和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教学手段:讲授与讨论第一篇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希腊的教育:斯巴达教育:斯巴达人偏重军事,不注重文化教育,保守、落后、狭隘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活动是当时希腊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
国外学校体育产生初期,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指导思想都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希腊化时期——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之一,不再以服务于军事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被征服后——社会崇尚演说雄辩才能,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排挤(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宗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教育(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文艺复兴——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宗教改革——文化知识与身体教育并重的教育主张(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启蒙运动——充分肯定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发展)(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颁布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案博爱派教育家巴泽多——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出现近代最早的体育教师 博爱派教育古茨穆茨——八项运动(跑步、跳高和跳远、投掷、角力、悬垂、平衡、力量性运动、序列运动),适应大工业对劳动者身体素质的要求 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军国主义体育思想(帝国争霸)——新体育学说(自然体育学说)——终身体育思想学校体育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游戏、室内讲授、健身内容等——多样化的个人项目为主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分班、分组教学;循环练习、程序教学、小集团学习、创造性学习、电化教学等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体育测试达标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课间操、运动俱乐部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六艺”教育射、御、乐有体育的性质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思想政治文化运动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健康状况、体育课、劳卫制(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体质下降、两课两操两活动(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混乱和停滞(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加强了体育法规制度建设,颁布实施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3、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4、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5、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6、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7、促进港澳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2、影响:爱国保家捍卫主权;学校体育地位确立;体操课、体育专门学校(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2)强调体育融于生活(3)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2、影响: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活跃体育教学气氛;注重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1、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1)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2)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3)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4)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2、影响:重视学校体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学校体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重视传授知识技能;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纪律性;明确提出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国粹主义”学校体育思想“苏联模式”本土化“体质教育”“终身体育”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1、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2、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3、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职能之一——传递文化思考题:P28 1/5/6/7。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
37
2019/1/19
国民党时期的问题:
当时,学校体育只注重训练少数选手去夺锦标,
体育课被视为“小四门”可有可无,课上“放羊式”
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使学校体育发展缓慢,学生健 康状况极差。
38
2019/1/19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
在苏区和解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和课 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 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广大 师生想方设法,因陋就简,土法自制。1941年创建的延
如意大利维多利亚提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
充分发展的人。体育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
识教改革,重视教育改革,注重
文化知识与身体并重。特别是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 的教育原则,被誉为“近代学校体 育之父”。 “身体是灵魂的住所,主张有规律 有节制的生活,尤其是适度的饮食、 体育运动及必要的睡眠。”
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 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
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
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
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
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26
2019/1/19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按现在一般的历史分期,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 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但就体育而言,以 清朝末年才开始引进西方近代体育,到“五四”运 动时期,这段时间很短,还没有多少有关学校体育
检验体育实践的效果。
19
2019/1/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苏联注重运动技术和体力增长的研究与教育。 日本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联结起来,注重体 验运动乐趣、热爱运动相结合。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凯洛夫的体育思想为主导。
沈建华2010版《学校体育学》考研资料小题必备 (1)
《学校体育学》小题必备学校体育学沈建华2010版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古茨穆斯。
1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美国人发明排球20世纪60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第一章—学校体育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与特征1.我国古代六艺中的“射、御”是军事技能训练,具有体育性质。
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2.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
3.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现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4.1952年,上海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5.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二)学校体育的发张不平衡性特征(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1.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
因为学校体育如果不具备这种固有特点,就不可能在该方面起作用。
同时,如果没有社会需要的刺激,体育的特点得不到发挥,同样不可能显示出它的社会功能。
2.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学校体育的最本质特点之一。
决定了体育具有健身功能。
因此“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
3.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三)提高人体功能(四)调节人的心理(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4.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一)教养功能(二)教育功能(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四)美育的功能(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5.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强身健体”6.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学校体育的功能,分为本质功能和一般功能,这是对传统学校体育单一生物观的发展,启示我们应全方位,多层次地来认识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 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 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 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 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 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 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 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 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 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 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即为
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 研究》一文。 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 学校体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 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这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 表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和解放区内
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 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 情况下,因陋就简,土法自制,缓解了场地 器材的不足,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 热气腾腾的新气象。
1941年创建的延安大学体育系,为解放区培 养了一批体育干部。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 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 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 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世界学校体育和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一)世界学校体育发展概况1.夸美纽斯提出了养生之道的若干原则,即:有规律、有节制地生活,尤其是适度的饮食、运动,以及必要的睡眠与休息。
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2.洛克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他对锻炼身体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无论冬夏,儿童的衣服不宜过暖;每天用冷水洗脚,洗冷水浴,游泳;饮食应清淡、简单等。
3.卢梭继承洛克的思想,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的基础。
培养“自然人”是卢梭的教育目标。
他认为,强健的体魄是“自然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我国古代所谓的“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学习内容主要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其中乐、射、御都是体育。
2.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都设体操科。
《壬戌学制》于1922年出台。
参照美国“六三三”的形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它的出台,标志着军国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公布,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2.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002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习⽬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古代学校体育(⼀)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产劳动⼿段成为祭祀的⼀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
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
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武兼学”“⽂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发展。
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蹶不振。
开重⽂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清谈”盛⾏,重⽂轻武的思想⽇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唯习⼸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股取⼠”,以⾄“⾐冠之⼠羞与武夫齿”,重⽂轻武登峰造极。
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习武”,较⼤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国”,⼀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受到压制,但⼀直呈发展趋势。
(⼆)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奴⾪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体育 第一章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校已与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 1.体育是人类进步史中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再原始人的生存生活中,就包含了一些具
有体育雏形特征的内容。
• 2.随着人类历史脚步的不断前进,几大文明古国开始形成,人类从蒙昧的原始社会逐
步进入奴隶社会。同时,学校体育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
• 3.希腊教育史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 4.斯巴达是一个军事化的联邦国家,教育注重军 5.希腊教育要丰富的多,学校分为四级,除了斯巴达的五项竞技意外还有文化课程的
学习注重体操活动与法文学和音乐学校的学学习协调配合。重视代表奴隶注意志的到 得教育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世界概况身体教育:亦称“体操科”目标:注重身心发展以体操为主
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亦称“体育科”目标:注重身心发展(美国)以竞技运动为主
运动教育:亦称“运动科”目标:注重促进身心健全发展和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以竞技运动为主
我国概况
近代概况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标志军民国主义在我国没落
1923年《新学制学科标准》正式把 “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1940年《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第一个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毛泽东发出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1952年《学校体育暂行规定》
1954年《劳卫制》
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二者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依据”
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案
1952年《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
1953年《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行考察办法的通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3年《体育教学大纲》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学校体育学课件 1
· 2、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 *、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学校体育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向发展
· *,学校体育向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方向发展
· *、学校体育的竞技性进一步加强
· *、学校体育逐步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 *、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 思考题:l、学习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形式与发展,你是否对 学校体育产生新的认识?
减慢,直到成熟为止。 所以.从出生到成熟的生长发育曲线,以青春发育突增期开始为
分界,大体上分两个波阶(见表1—1,表1—2)。 第一波段是出生到10岁。第一波段男子生长的比例小于女子。
第二波段是11—20岁。第二波段男子的生长比例大于女子。
· 2、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具有性别差异
· 学生的身体形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性别不 同而有所差异。10岁前男女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差 异性不很明显,但出现高速增长的年龄,以及年增 长值和年增长率不同。一段女子为10--12岁,男子 为12一14岁,即女比男早2岁.而结束也早2岁。所 以女生10岁左右一般都高于男生,面由于男子多数 指标在第二阶段都比女子高,波幅也比女子宽,以 后形成男生体格比女生高大。
· 2、在身体素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 度较的快时期,而且还有一个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一般 说来,在身体形态突增期1—2年后,即出现身体素质发展的 敏感期。由于男女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 差异,所以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也不相同。
· 3、各种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高峰的时间也 有早有晚,因此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在不 受外界教学刀训练因素影响的自然增长情况下: *、男生从小学大学的全过程中,速度、灵敏、速度耐力和 腰腹力量增长领先;其下肢爆发力;增长稍缓慢的是臂肌静 力性力量耐力。 *、女生各项素质发展的程序,随年龄的变化,在不同阶段 表现出不同特点。7一12岁间,同男子一样,速度、灵敏、 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的增长领先,其次是下肢爆发力,臂 肌力即静力性力量耐力增长缓慢。而13 -一17岁即进入青春 期后,速度、灵敏、速度耐力和下肢爆发力增长领先,其次 是腰腹肌;最慢的仍是臂肌力。
1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和思想演变11
理论课教案Ⅰ、组织教学(2分钟):了解学生考勤情况;Ⅱ、检查复习(4分钟):提问:▪你们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准确名称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你现在对“学校体育”的认识。
Ⅲ、课题引入(2分钟):在研究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和思想演变的时候,总会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哪些历史?怎么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西方体育和西方体育思想、自然体育学说以及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过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像?二十世纪后乃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如何?至对未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如何去探索、研究?为此,有必要就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和思想演变、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给予专门论述。
Ⅳ、讲授新课(75分钟):一、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造成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
“体育”一词在汉语里既被用于专指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也被用来指更大范围内的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显端倪。
3、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苻猎、下棋和吟诗) 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体育已十分相似。
4、新教各教派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5、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充分肯定了人和人世的合理性,对人和人体的研究才成为可能;以发展人性和人体为己任的现代体育,也才有可能最终形成并获得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的“身体教育”开展情况
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1814年,丹麦政府又 颁布训令,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其后, 所有的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在德国,普鲁士内阁于1842年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 成部分。到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
(一)改革开放前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950年6月,毛泽东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 1951年8月,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195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教委)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
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暂行规定》 国家教委在1952年出台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6年,国家教委又在此基础上编订并颁发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继起的是改良主义的维 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 积极提倡西学。他们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视学 生身体的发育与健康,强调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和作用这些主张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形响。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身体教育”阶段小结
近代由于英、美两国把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较 晚,所以近代学校体育主要是在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以 及日本等国展开的。重视身体锻炼是近代学校体育的 主流,而且体育学科的名称以体操为主。因此,近代 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处于“身体教育”阶段,也称“ 体操科”时代。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早在独立战争之前,英国盛行的户外运动和游戏就已经在美国 流行。19世纪中叶,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也开始在美国传播、 盛行。不过,在体操与户外运动和游戏之间,美国人更加偏爱 后者。在美国的户外运动和游戏中,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棒球。 1840年,美国就已经出现了业余棒球组织和比赛。至19世纪末 ,棒球已成为美国最风行的运动,有着“国技”之称。1860年 以后,板球、地滚球、曲棍球、滑冰、游泳、田径、网球、高 尔夫球等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1891年,美园人发明了篮球 ;1895年,排球也在美国诞生了。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936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又编写出版了中、小学体 育教授细目。1940年,制定并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 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 校体育实施方案。
二、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沈建华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一 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上课要求:
课堂纪律:上课不能玩手机、睡觉 ,必须做好笔记。
考勤制度:每节课都点名,无故旷 课一次扣5分,迟到2分
平时加分:回答问题一次加2分。
体育?
广义: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 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 济服务。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美国的这种注重身心健全发展的学校体育与欧洲大陆 国家以及日本等目的。注重身体锻炼的学校体育,即 “身体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 助学校体育,就把美国这种注重身心健全发展的学校 体育。称作“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与“身体教育”的区别主要 有两点:
在奴隶社会我国就有了文武合一的教育,如西周时 期的“六艺”即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 〔驾车)、书(识字)、数(计算),但不论是在教育的 性质上,还是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上,都与古希腊城 邦时期以及近现代学校体育相距甚远。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开始创办西方式的 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在这些学堂中,把体操作为一门课 程,内容以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为 主。虽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新式学堂极少。但对近代我国学校 体育的发展以及西方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等国的各教派在我国创办了不少教会学校。 这些教会学校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 教会学校虽然没有开设正式的体育课,但十分注重课外体育活 动,开展球类、田径等竞技运动。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英美两国的户外运动、游戏和竞技运动,不同于 德国和瑞典两目的体操。体操是“非自然”的,或“ 人工设计”的体育,而户外运动、游戏则是符合人的 本性的“白然”的体育。
英、美两国盛行户外运动、游戏和竞技运动,除 了得益于产业革命外,还与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 济社会运行规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于对外扩张, 竞技运动很快在全球得到了普及。
一、“身体教育”阶段
在德国,把体操列入学校正规课程的一部分,并获得社会承认 的是斯皮斯(1810一1858)。斯皮斯最重要的贡献是根据另女性 别与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选择和排列适当的体操练习,并把 体操列为所有年级的必修课。他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 手体操”。
在古茨穆斯的理论影响下,瑞典的佩尔·亨里克.林(I776一 1839)对人体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瑞典体 操。林认为,体操理论应是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身体运动的科 学,而身体运动的目的必须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伤、协调的发 展。既适于体格强健者,又适于体格弱者,与其说对集体,毋 宁说对个人更为适用,这就是林的瑞典体操的持点。
一是在身心(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发展上,“通过运 动进行的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 轻视身体),而“身体教育”则是注重身体发展。
二是在内容,即体育手段的选择上,“通过运动进行 酌教育”以竞技运动为主,而“身体教育”则以体操 为主。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由“身体 教育”阶段进入“通过运动进行教育”阶段。至20世 纪60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是这一时期世 学校体育的主流。由于这一时期体育学科的名称都已 称作“体育科”,所以“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也称“体育科”时代。
在日本,将体操列入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在明治维新后的1872 年。1913年,文部省公布了《学校体操教授细目》,对各类学 校的教材内容、教材分配、课外活动以及注意事项等都作了具 体规定。
各国在“身体教育”阶段情况
英、美两国把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的历史相对 较短。1885年,英国政府规定,体育为小学必修科目 。对于中学必修体育,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有了统一 的规定。在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统管全国学校体育的 部门,各学校的体育事宜由所在的州管理。直到20世 纪初,美国的各级公立学校才逐渐把体育列为正式课 程。
三、“运动教育”趋势
20世纪60、7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以及日本等发达 国家开始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引发的余暇和健康问题。 为解决余暇和健康问题、这些国家纷纷出台政策,致 力于发展社会体育。这一时期兴起的终身教育,为如 何发展衬会体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就是:发展终身 体育。
三、“运动教育”阶段
为了适应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从这一时期开 始修订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程标准)。在体育学科的目标 中,增加了“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内容。这一变化,与 过去的学校体育,即“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就有了极大 的区别。为了区别两者,就把注重“促进身心健全发展” 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学校体育,称作“运动教育” 。
18世纪后半叶,当欧洲大陆国家热衷于德国体操和 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则盛行狞猎、钓鱼、骑马、射 箭、旅行、登山、划船、滑冰、投石、地滚球、羽毛 球、板球、高尔夫球、曲棍球、橄榄球、足球等传统 的户外运动和游戏。这些户外运动和游戏,有的是英 国固有的,有的则是早些时候从欧洲大陆传过去的。 球类、田径、水上项目等竞技运动是在这个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巴泽多(1724—1790),儿童从小就要锻炼身体,要培 养克服各种困难的习惯。
安德烈(1763一1821)成为吉尼本多尔泛爱学校的体操 教师,负责学生的身体锻炼。每天上体操课。
一、“身体教育”阶段
1786年,占茨穆斯(1759-1839) 主要功绩有两个: 第一个是研究各种体操练习,并配坚相应的必要器具 第二个是系统地阐述已经发展了的体操理论与方法。
小结
1.“身体教育”的特点:则是注重身体发展
2.“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的特点:“通过运动进 行的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
3.“运动教育”的特点:“促进身心健全发展”和 “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二、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内 本章梳理了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 容 剖析“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教 提 育”、“运动教育”的含义及其影响。 要
介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轨迹
第一节 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体育起源与形成?
具有国民普通教育的性质,把体育作为教育一部分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城邦时期。
190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 学堂都设体操科,主要内容为德国、日本的普通体操 和兵式体操。
1912年,民国成立,取消了清政府“忠君”、“尊 孔”的教育宗旨。受欧美“三育”教育的影响,提出 了“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但是、学校体 育并无根本改变,仍沿袭清末的军国民教育,以兵式 体操为主。
体育的组成
体育
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
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 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 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