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概述
药物不良反应
八、ADR与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
特性
ADR
药源性疾病
反应程度 持续时间
可轻可重 可长可短
均较重 均较长
发生条件
正常剂量/用法
正常/超量/误服/错用
33
九、影响ADR发生的因素
㈠、药物类别 ㈡、年龄和性别 ㈢、合并用药品种多
34
ADR Frequency by Drug Use
36
十、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
不良反应在人群、地域、用药、病情、 病程、器官、气候等诸方面均存在流行病 学的规律
37
十、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
性别、年龄分布 门诊、住院分布 给药途径、剂型分布 药品品种分布
38
不良反应的药品品种分布
药物分类 -内酰胺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其他类
21
二、ADR种类
首剂效应(First dose effect) 概念:初服某药时,因机体对该药不适应而产生的强 烈反应。
撤药反应(withdrawal response) 概念:长期用某药 适应性 突然停药 出现症状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概念: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身
芬氟拉明 减肥药
右芬氟拉明 减肥药
上市时间 撤出时间
1979
1980
1982
1982
1980
1983
1985
1986
1986
1987
1987
1991
1992
1992
1992
1993
1993
1994
1973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范围内,由于特殊生理机制、身体状况或不可预测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的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即药物的治疗期间或停药后使用遵循相关国家和地区标准的某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其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1. 药理性不良反应:即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引起的肠胃不适。
2. 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在人体内引起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3. 中毒反应:由于药物的剂量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中毒反应,如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
4. 交叉过敏反应:某些药物与已使用的药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如某些抗生素与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引起的过敏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1. 合理用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并避免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2. 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告知:患者在就医时应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以便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避免使用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3. 个体差异的考虑: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存在差异,患者在初次使用药物时应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1. 及时停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所出现的不良症状。
2. 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如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缓解。
3. 转换药物:对于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他具有相同效果但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总结:药品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时告知医生有关病史和过敏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填写
降低血脂
横纹肌溶解 肾功能不全
2001年
修改说明书 撤市
基础知识
(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 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注意选用比较安全的品种, 避免配伍禁忌,从而提高了合理有效用药水平 .
头孢曲松钠
含钙溶液/药物
肺、肾中出
合用
现钙-头孢曲ຫໍສະໝຸດ 基础知识药品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
药品因素:是药三分毒 个体差异: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基础知识
哪些人容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过敏性体质的人、老年人、孕妇、儿童和有 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 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影 响胎儿、乳儿的健康。
基础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的自我判定
C aged)
E
目的单纯 (Too restricted)
D 用药条件控制较严
(Too homogeneous )
基础知识
(一)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务
由于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使得一些意外的、未知的、发 生率低的不良反应只有在上市后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中才能显现
拜斯亭
1997年上市
市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 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
和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基础知识
(一)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务
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时间短(Too short)
B
病例少(Too few)
A
上市前 研究局 限性
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 (Too medium-
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监测的一些基础知识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涉及配体-受 体结合、信号转导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的异常可能导致不良反 应的发生。
03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自愿报告系统
01 定义
自愿报告系统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由医生和 患者自愿提交,不受法律义务的约束。
02 优点
自愿报告系统可以快速地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信 息,覆盖面广,能够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
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指与药物剂量无关,通常是由于个体差异、遗传 因素、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这类不良反应难以预测,需要加强监测 和及时处理。
02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过程,包括药物与靶点分子的结合、信号转导和 生理效应等。
药物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 制也具有多样性,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不 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也可能不同。
03 缺点
由于只在特定医院或医疗机构内进行监测,可能 导致收集到的数据具有局限性,难以全面评估药 品不良反应的情况。
重点药物监测系统
定义
缺点
重点药物监测系统是指对特定药物或 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 的系统。
重点药物监测系统的覆盖面较窄,可能无法 全面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对于 新药或未上市药物的监测可能存在困难。
信息共享与公开
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将 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向社会 公布,促进信息共享和公 众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
05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心脏毒性
处理措施:药品撤市、召回,并 启动相关调查和赔偿程序
药品名称:某新药
发生情况:上市后不久即出现多 例因心脏毒性导致死亡的病例
药品不良反应既包括药物的副作用,也包括药物的毒性 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其他任何非预期的药物 效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基础知识
六、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 (一)毒副反应(A 类反应) 1.与用药单位时间剂量(给药速度)密切相关。 2.血药浓度监测(TDM)有助诊断和救治。 3.降低剂量,停药或促使药物消除可使大多数的 A 类反应减轻或消失。 4.严重中毒反应或后遗症则分别情况用解毒药、拮抗药或对症治疗。
五、过敏反应的预防(具体措施) (一)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治疗剂量无关(与过敏原的用量相关)。一般不能用降低剂量防止。 (二)问清过敏史很重要
如过去没有发生过敏反应则可用。但不能认为完全保险,有可能前次不发生反应,但本次使用 发生反应,也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 (三)交叉过敏反应常见:如青霉素族与头孢类抗生素即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四)皮试的价值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系列教材
第一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基础知识
第一章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及其防治原则
一、概述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1.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上市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 性遗传素质等。 2.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是指因药品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几)个器官或局 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即程度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机体器 官、功能发生障碍则称为药源性疾病。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 ADR,而且包 括超量、误服、错用及不正常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3.不良事件/不良经历(adverse event/adverse experience,A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 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医疗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概述
医疗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概述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能出现的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剂量过量、剂量不足、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有些可能甚至具有致命性。
以下是医疗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些基础知识概述。
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药物制造、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影响可能会造成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例如药物的纯度、稳定性以及酸碱度等方面的问题。
2.个人差异: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差异,可能会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
3.药物的剂量:药物剂量可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剂量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4.药物的互动作用:不同的药物之间会发生互动作用,这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代谢加速或者减缓等问题。
5.药物的使用方式:药物使用方式也可能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口服药物可能会被胃酸破坏,而注射方式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毒性的升高等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通常分为类型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
1.按照类型分类* A型不良反应:通常是因为药物对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直接作用引起的,例如肝脏毒性、过敏反应等。
*B型不良反应:与药物的代谢、致癌、遗传毒性、影响免疫功能等因素相关,例如骨髓抑制等。
2.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
*中度:会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危及生命。
*重度:危及生命健康。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医疗人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发生的风险,可能会对个体是否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决策。
2.选择正确的药物:医疗人员应该仔细评估病人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培训
谢谢观看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药品说明书的指导 使用药品,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 式。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提高安全意识
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自己是否 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药 品安全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系统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 系,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用药、加强监测等,以及不良 反应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如紧急处理、停药观察等。
培训方法
实践操作
组织参训者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模拟 填写、提交等操作,提高参训者的实际操
作能力。
理论授课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 系统讲解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相关 知识,使参训者全面了解培训内容。
详细记录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时间 以及所使用的药品名称、剂量、用药 途径等信息。
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向医生或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药品不良 反应,以便进一步调查和采取措施。
配合调查与治疗
积极配合药品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 调查与治疗,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按医嘱用药
在使用药品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等信息。
加强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促 使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更加谨慎,降低 患者用药风险。
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使其在开具处方时更加审 慎,避免不必要的药品使用。
通过培训,使医生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机制和预防措施,从 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对药品使用者或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的不良反应。
了解和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安全和有效地使用药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首先,我们来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品后出现的与药物治疗无关的、预期外的有害反应。
不良反应可表现为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如药物过量导致中毒;也可表现为药物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还有一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根据表现时间和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可以分为立即型和迟发型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多数属于迟发型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多种,主要包括药品本身的性质、剂量和途径、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代谢等因素。
一些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剂量过大或使用途径不当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对其中一种药物过敏,而其他人则可能没有不良反应。
要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首先要强调的是,药品不良反应并不等于药品的无效或是安全问题。
药物的功效和不良反应是相对的,即使是常用的退烧药也可能会导致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因此,不良反应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药物存在问题或是不好的体现。
在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其他病史,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其次,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此外,监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剂量,并及时调整也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总之,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药物副作用知识宣传
药物副作用知识宣传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药物副作用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减少其风险。
为了提高公众对药物副作用的认知和理解,以下将进行药物副作用知识的宣传。
一、药物副作用的分类1.预见性副作用:这类副作用通常是针对药物的已知效应进行预防和处理,包括药物对目标器官或身体系统的影响,如使用抗生素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
2.不可预见性副作用:这类副作用是对药物未知或过敏反应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和控制,如用药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中毒等。
二、常见的药物副作用1.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2.皮肤反应: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部分药物可能导致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症状。
4.药物过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5.肝功能异常:一些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
6.肾功能异常:一些药物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肾功能异常。
三、如何减少药物副作用1.合理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并严格遵守用药规定。
2.了解药物说明书: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掌握用药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风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产生副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要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4.注意过敏风险:对于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特别是第一次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如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远离饮食禁忌:一些药物与特定食物或饮品的搭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要遵守医嘱或药物说明书中的饮食禁忌。
四、药物副作用的管理与应对1.及时报告:如果发生药物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进行报告,以获得及时的处理和指导。
2.补救措施:根据药物副作用的不同情况,医生可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药物或加用辅助药物等。
3.监测指标:在药物治疗期间,定期检测相关器官的功能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以及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
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在按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
二、药品的不良反应分类型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特点是可以预测,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有关,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1%),死亡率低。
主要表现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后遗效应。
型不良反应是与药品的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
特点是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1%=,死亡率高。
进一步分类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变态反应。
型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难以简单地归于A型或B型,有学者提出为C型不良反应。
C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或不全,非特异性(指药品),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较长。
有些发生机制尚在探讨中。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四个前提1、必须是合格药品。
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3、必须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
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五、表现及分类作用于机体,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与药品治疗目的无关而对人体有损害的反应,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四大类。
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这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严格地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但是,只要合理使用药物,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就要求人们在用药前全面地了解该药的药理性质,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明确药品的禁忌。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及常见问题
Page 5
一、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ADR)
基
药品不良事件(ADE)
本
概
群体不良事件
念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Page 6
基本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
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Page 7
基本概念
ADR概念所表达的涵义
合格药品(合法生产、经营、储存,符合法定质 量标准)
正常使用(符合说明书要求) 一般剂量(常规剂量) 与治疗目的无关(非预期的疗效) 意外的有害反应(上市前未被发现)
Page 8
基本概念
1、A类药品不良反应(量变异常型) 由于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的增强而发生的,常
Page 35
结果及评价
Page 36
关联性评价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①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②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③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④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⑤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 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药品不良事件 合格药品和(或)不合格药品 不强调与用法、剂量的关系
用药行为 因果关系
排除了意向性和意外性 不排除意向性和意外性过量用药与 过量用药与用药不当的 用药不当行为 行为
药品与不良反应有因果 药品与不良事件未必有因果关系 关系
风险责任 不属于医疗纠纷,不承 误用、滥用、使用不合格药品等的
担赔偿责任
例:
患者于6月4日因败血症入院治疗,静滴万古霉素1g Bid ,6月5日(发生ADR时间)患者尿量明显减少,300ml/d。急查 肾功Cr440μmol/L,BUN21.6mmol/L。 (第一次ADR出现时的 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患者用药前肾功能及尿量均 正常。立即(干预时间)停用万古霉素。 (采取的干预措施 )。停药后患者尿量逐渐增多,至6月10日(终结时间)尿量 恢复正常。6月11日复查肾功能:Cr138μmol/L, BUN7.2mmol/L 。(采取干预措施之后的结果)
医疗药品管理不良反应基础知识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介绍
(医疗药品管理)不良反应基础知识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介绍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介绍壹、药品不良反应(ADR)1、定义:合格药品于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简称ADR(Adversedrugreactions)。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首剂效应、停药综合症等。
药品风险,所有药品,不论是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制品、诊药品风险包括天然风险和药品人为风险,断试剂等,均存于药品风险。
药品风险药品天然风险是指科学意义上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人为风险包括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如非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或混合用药、特殊人群用药)、质量问题和科学局限性。
2、ADR概念所表达的涵义(1)合格药品(合法生产、运营、储存,符合法定质量标准)(2)正常使用(符合说明书)(3)壹般剂量(常规剂量)(4)和治疗目的无关(非预期的疗效)(5)意外的有害反应(上市前未被发现)3、方案时限:《药品不良反应方案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药品生产、运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运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方案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和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方案表》,每季度集中向所于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方案,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方案,死亡病例须及时方案。
第十七条药品生产、运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所于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方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立即会同同级卫生厅(局)组织调查核实,且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方案。
4、几个概念(1)副作用是指治疗剂量下出现的和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总结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总结____年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总结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在正常剂量和使用条件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本次培训将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识别、上报和处理等相关内容。
二、药品不良反应概述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对患者不利的反应。
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即时反应和迟发性反应,轻微反应和重度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遗传因素、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因此应当重视药物的选择、剂量的控制、患者的特殊情况等。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A、B、C、D、E五类。
其中A类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属于预测性反应,主要由药物的预期药理作用引起。
B类是严重的、很少发生但是又无法预测的不良反应。
C 类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疑似反应,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D类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延迟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出现。
E类是药物不良反应的撞车反应,由于超剂量或不当使用药物引起。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和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是关键环节。
医护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用药情况和过敏史等,及时发现和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的上报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监管机构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将重要的不良反应上报至相关部门。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轻微的不良反应通常可以通过减少剂量、给予支持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医护人员应当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案,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六、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医疗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药物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另一些疾病。
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很多,按其来源分类,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抗生素、生物制品、人工合成药、中成药等;如果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其几乎可以包括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中所有类别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可侵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等,以及致突变、癌变和畸形等。
药品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特点,发现早,处理及时,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行恢复。
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反应甚至影响到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除停药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
了解和学习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意识,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无关的有害反应。
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严格地讲,ADR主要是指常规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应包括超剂量给药、意外给药、蓄意给药、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
据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定必须具有以下三点:第一、药品必须是合格的。
所谓合格药品,指的是符合我国《药品经管法》和国家药品规范并经药品监督经管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
假药、劣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范畴。
第二、患者使用药品和医师指导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或没有违反药品的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
误用、滥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出乎事先预料。
以上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ADR,这与由人为过失造成的药品纠纷不同。
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培训
启示二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 应事件。
建议一
加强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议二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药物不良反应 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 认知和警惕性。
05
药物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与能力
01
定期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培训
反应事件,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
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或发放药物时,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 以及应对措施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 反应等信息。
建立患者用药咨询平台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
药物进入体内后,与机体内的组织、 细胞和酶等相互作用,产生药理作用 和不良反应。
免疫反应
药物代谢与排泄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过快或过慢, 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与机体 的免疫系统有关。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与处理
皮疹
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 肿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
医院应积极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及时 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促进药品监管体系的完善。
06
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覆盖率
本次培训覆盖了医院所有相关科室,确保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工 作的全面推进。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考核发现,参训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流程、要求和注意 事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至药学部门。
电子系统
医院建立电子药物不良反应报 告系统,用户可通过医院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药物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另一些疾病。
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专门多,按其来源分类,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抗生素、生物制品、人工合成药、中成药等;假如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其几乎能够包括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中所有类不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可侵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等,以及致突变、癌变和畸形等。
药品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特点,发觉早,处理及时,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自行恢复。
假如差不多出现了严峻反应甚至阻碍到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除停药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
了解和学习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意识,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药品不良反应差不多概念(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要紧是指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无关的有害反应。
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严格地讲,ADR要紧是指常规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应包括超剂量给药、意外给药、蓄意给药、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
据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定必须具有以下三点:第一、药品必须是合格的。
所谓合格药品,指的是符合我国《药品治理法》和国家药品标准并经药品监督治理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
假药、劣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范畴。
第二、患者使用药品和医师指导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讲明书的规定或没有违反药品的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
误用、滥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出乎事先预料。
以上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ADR,这与由人为过失造成的药品纠纷不同。
对ADR进行严格的界定,是正确诊断和救治由ADR引起的机体有害反应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区分ADR和其他形式的药品纠纷,以利于法律责任的认定。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1、按药理学分类Rawlins等在1977年首先提出了一个简便的ADR分型方法,把不良反应分为两种类型,即A型和B型。
A型(增强型)反应指因某种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过强而引起的反应。
这类反应可依照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预知,通常呈剂量依靠型,如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动过缓。
A型反应较常见,一般能够预知,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B型(奇特型)反应指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新的或异常的不良反应。
这类反应通常不可预知亦难以发觉,包括变态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B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如青霉素过敏,氯霉素引起再生不良性贫血等。
2、按严峻程度分类及分级(1)按ADR的严峻程度分类轻度:不需要治疗,可不能使原有疾病复杂化,引起反应的药物能够不必停用,也可能要停用,停用后即消逝;中度:症状明显,但对重要器官或系统只有中度损害,需要治疗或住院或延迟出院超过1天;重度:致使或危及生命,甚至使病人寿命缩短,有严峻的生命器官或系列损害(即使是一过性的),反应连续有大于1月的。
(2)按ADR严峻程序分级1级:轻微的、非进展性反应,如轻微头痛;2级:较重的非进展性反应,为严峻的头痛;3级:可能阻碍正常生活的慢性效应,或一段时刻间歇性地阻碍日常生活;如支气管哮喘、癫痫等;4级:长期阻碍日常生活的慢性效应,但不是致使或缩短寿命的效应;5级:可缩短预期寿命,但可不能直接危及生命,如高血压;6级:1~2年内可致死,但不是急症;7级:危险的致命的反应,可在一年内致死,如严峻的心律失常等。
3、按ADR因果关系分类(1)确信的(definite)ADR:用药后反应的时刻上是合理的,或已测出体液或组织中相应药物浓度,该反应涉及药物的已知反应形式,在停药后反应消逝,再给药时(称为再暴露)反应再现(称为激发试验)。
(2)专门可能的(probable)ADR:用药后反应在时刻上是合理的,反应与药物已知作用相符,停药后反应消逝,且患者的临床的已知特征对此反应不能作出解释。
(3)可能的(possible)ADR:用药后反应出现的时刻合理,反应与该药的已知作用相符。
但原有临床情况及其它疗法的关系也能导致此种反应。
(4)可疑的(doubtful)ADR:给药与反应时刻顺序相关,不遵循“可疑药物”的已知ADR类型,能用已知病人的临床状况的特征来解释。
二、阻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引起ADR的因素专门复杂,目前可将其归纳为机体方面的因素和药物方面的因素两大类。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1、用药者的种族和民族的阻碍研究发觉,一些药品不良反应在不同种族、民族用药者身上的情况存在差不。
例如,许多药物进入体内后需要通过乙酰化过程而被代谢转化,乙酰化过程有快型和慢型。
如日本人、爱斯基摩人中慢乙酰化者专门少,而欧美白种人,慢乙酰化者可达50%-60%,中国人中慢乙酰化者约占26.5%。
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在非洲黑人中约为3.6%,而在香港人中可达27.3%。
甲基多巴诱发的溶血性贫血,高加索人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可达15%,但印度人、非洲人和中国人中却专门少出现阳性者。
2、用药者性不的阻碍通常女性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敏感性较男性更强。
例如有人报道,保泰松和氯霉素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女性的发生率为男性的3倍。
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
然而有时候也有男性比女性多的情况,如有人调查发生药物性皮炎的情况,男女之比约为3:2。
此外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时服用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平常要高。
尤其在妊娠期、哺乳期还可能累积到胎儿或新生儿的健康。
例如吗啡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呼吸中枢损害,可使新生儿出现戒断症状。
沙丁胺醇可使孕妇的胎儿心跳加快等。
3、用药者年龄的阻碍因为婴幼儿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因此较成人而言其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更高。
这是因为婴幼儿或新生儿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差,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故更易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其临床表现常与成年人不同。
儿童往往对中枢抑制药、阻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情况,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也较高。
4、用药者血型的阻碍血型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阻碍目前报道虽还不是不多。
但差不多发觉,少数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以后能引起静脉血栓,且A型血的妇女中出现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O型血的妇女高。
5、用药者病理状态的阻碍用药者的病理状态也能阻碍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率。
例如便秘的患者,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刻长,汲取量多,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有脑膜炎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药后容易诱发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有中耳炎或有中耳炎病史的患者,小剂量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能引起的听觉神经的损害;有潜在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低剂量的布洛芬也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6、肝脏疾病的阻碍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要紧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转化。
因此,当用药者患有肝病时,由于肝细胞微粒体内的药物代谢合成减少,可使药物的清除速率降低,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造成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刻过长。
同时由于长期的肝脏疾患可引起肝脏的蛋白合成作用减弱,造成血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故可致使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降低,引起游离药物的血浓度升高,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同样由于一些肝病患者的胆汁排泄功能同时也存在损害的可能,故部分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也会因为排泄受阻,造成体内药物血浓度增加,引起不良反应。
此外,一些进行了门腔静脉吻合术的肝硬化病人,药物经消化道汲取后可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受迅速升高的药物血浓度的阻碍而引起不良反应。
7、肾脏疾病的阻碍肾脏不仅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重要排泄器官,也是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药物代谢器官。
在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良时,部分在肾小管内进行代谢的药物如水杨酸盐、胆碱、吗啡、儿茶酚胺、5-羟色胺、苯乙胺、胰岛素等,其代谢转化就会受到阻碍而造成体内血药浓度的改变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由于病人血中大量的蛋白质可因蛋白尿而丢失,使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游离型药物含量增加,药物血浓度可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在肾脏疾病时,常伴有机体脂肪的丢失,使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脂肪库中的贮存减少,也容易增加药物的血浓度而引起不良反应。
8、饮酒和食物的阻碍一方面,饮酒能够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增加药物的汲取,从而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长期饮酒也可造成肝功能的损害,使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
此外,乙醇本身依旧许多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剂,能够加速一些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
反之,一些药物也会加重乙醇对人体的损害。
例如雷尼替丁能减少胃液的分泌,加重乙醇所引起的胃粘膜损害。
甲硝唑有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可加重乙醇的中毒反应。
富含脂肪的食物能增加机体对脂溶性药物的汲取,在较短时刻里达到较高的血浓度。
长时刻的低蛋白饮食或营养不良,可使肝细胞微粒体酶活性下降,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维生素B6缺乏时,可加重异烟肼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
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啤酒、腌鱼、鸡肝等能促到里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引起血压升高。
(二)药物因素1、自身药理作用的阻碍药物本身的不良作用可引起患者产生不期望的或有害的反应,造成损害。
如链霉素的毒性作用可引起第八对脑神经损害,造成听力减退或永久性耳聋;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
2、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阻碍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药物与疾病的不良相互作用一方面造成药物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另一方面使毒副作用增加或治疗作用过度减弱而危害机体。
如异烟肼引发肝损伤的发生率为0.1%,但与利福平合用时,肝损伤的发生率比单用时高出10倍。
3、药物制剂质量、药物杂质、药物污染等因素的阻碍制剂的安全与要紧成份的质量、分解产物和副产物,以及制剂中的溶剂、稳定剂、色素、赋形剂等都有一定的关联。
如冠心平中的不纯物质对氯苯酚是引发皮炎的缘故。
1937年美国发生的磺胺酏剂中毒事件是由于二甘醇代替乙醇作溶剂而引起的不良反应,那个事件共造成107人死亡。
4、药物剂量、剂型等的阻碍关于一些个体而言,尽管其用药量是在合格范围内,但用量稍大一些,也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
同一种药物,当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汲取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假如不掌握正确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三、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