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课堂教学语言_四要素_
辽源日报/2005年/10月/11日/第003版
综合新闻
课堂教学语言“四要素”
耿丽娜
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借助语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做到“四要”:
一、要有准确性和精炼性。
具体要求是:发音准确,尽量使用普通话,避免方言中的不规范语言。
用语规范,讲述概念、定理、法则时,措词要准确,合乎理论性和科学性。
语言精炼,做到“言简意赅”,不东拉西扯,颠三倒四。
二、要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启发性的语言是拓展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的积极因素。
教师的语言应善于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要求教师运用准确的概念,正确地判断和严密的推理,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组织语言程序,力求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切忌随心所欲,含糊其词,层次混乱。
三、要有形象性和感染力。
有些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如果照本宣科,学生难于理解。
教师应善于使用直观形象的语言,如贴切的比喻、生动的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表现为:语言富有情感,饱含哲理,能鼓舞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增强语言感染力,让语言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四、要有趣味性和审美性。
教师的语言应生动活泼,风趣诙谐,含蓄幽默,切忌平铺直叙,呆板生硬。
同时,还应使教学语言具有审美价值,注意语音上的和谐美、节奏美,语形上的对称美、均衡美,语意上的对比美。
此外,还应净化语言,力求文雅、礼貌。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阅读专题3】思路与逻辑:梳理结构,分析论述逻辑》教学设计
思路与逻辑:梳理结构,分析论述逻辑【专题解释】本专题我们在了解论述的针对性、把握文章核心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7篇论述文。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这些论述文的结构思路,体会论述文缜密的逻辑思维。
【预习任务】1.整理新旧知识:复习学过的论述文结构及论证结构的基本知识,使用关键词在“百度百科”上查阅读并归纳“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作用。
2.梳理论述思路:选择本单元的两篇课文,用思维导图画出论述文的结构思路图,能说出论述文结构的基本模式。
3.分析论述逻辑:结合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通过思维导图展示作者的论证过程,能说出使论证缜密的有效对策。
【学习任务】第一课时导入:恩格斯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篇课文的结尾处写了这样一句话:“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其意是强调把握文章核心观点和结构思路的重要性。
这一节课我们在初步把握课文论述观,点的基础上,梳理论述结构,把握论述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任务一整理新旧知识,了解论述结构与思维导图活动1:理一理学过的论述文的结构模式及论证结构知识。
明确:论述结构思路,包括论述文总体的结构思路和具体的论证结构。
论述文总体的结构思路,其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和结论。
其中本论是重点,是论证说理的主体部分。
论述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
论述文的结构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根据论证的需要,作者常常综合运用各种论证结构。
活动2:说一说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其与论述文结构的关系。
明确: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或网状的结构,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
其主要特点是思维可视化、思维激发、思维整理和非线性思维。
思维可视化是思维导图的手段,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是其所要达到的目的,而非线性思维则是它的思维特征。
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工具,可以图解论述文的结构层次,如并列式、对照式及层进式等。
浅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
浅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语言逻辑;语言幽默;语言情感1 语言要逻辑清晰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本身肩负着推广普通话,将祖国语言文字发扬光大的任务。
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N切、出言有章。
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口熟练流畅的普通话,传给学生纯洁的语言和健康的导向,清新的逻辑思维。
如果教师逻辑不清晰、准确,不仅会失去语言应有的导向作用,而且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语言的规范,除了发音清晰,咬字准确外,重要的是严密的逻辑性。
只有这样,才能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艺术语言洒满课堂,让学生兴趣大增,枯燥的课堂充满活力。
2 语言要激情澎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只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才能感动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路高度吸引到黑板上、教师身上、课本上。
要达到目的,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的流向。
客观外界信号刺激人的大脑便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这种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感情才能开始发出。
因此,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教师讲课如同演员一样,必须高度进入角色,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就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触于理的效果。
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向,来触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
以自己的情感来收到感人的效果。
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语速快慢、适度停顿,突出重音,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讲课时声音突然提高一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声音突然降低一点,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课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调整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的声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顿增。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三点、三性、三讲究”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三点、三性、三讲究”摘要:“三点、三性、三讲究”,是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置疑点,提高科学性、逻辑性、艺术性,讲究展收得体,密疏适度,浓淡适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技能;讲授质量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教师渊博的知识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技能、方法才能作用于教学对象,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技能训练,已成为师范院校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以达到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下面是几个最基本并值得注意的问题:一、突出重点重点是本章节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本学科知识的骨架,同时对专业知识的迁移、推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突出重点,就是对重点内容着重讲授。
例如,在时间上讲长一点,在内容上讲细一点,在道理上讲透一点,在总结复习时再强调一点。
利用多媒体、示教、电教、病例分析等途径,让学生把重点内容吃透、记牢。
课讲的不好往往是重点不突出,贪多求全。
其实多了往往走向反面,使学生抓不住要点。
另外还需注意,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其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如妇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这一节,对临床医学专业就是重点,需着重讲清楚,为以后讲“月经失调”分型、诊断及治疗打基础;而对护理、影象、检验专业,这部分内容就不是重点,只需简单介绍一下,让同学对女性生理、性周期有个大致的了解就够了。
二、突破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或易于误解的地方。
难点的确立,除了教材内容的繁、深、乱造成外,还由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对学生的估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诸因素决定。
对难点要做具体分析,有些难点本身就是重点,对这样的难点,应研究如何设喻、举例或借助直观教学等使学生易于理解,化难为易,把抽象的科学术语、原理变成形象易懂的话,做到深入浅出。
越是难懂的地方,越能讲的浅显,这才见老师的功力。
但对三级内容中的难点,应尽量简化、浅化,不让它占用过多的时间。
语文课堂对教师教学语言要求
语文课堂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摘要】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
教师的语言应该科学而准确而要文质兼美,且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很好的学科,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
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
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一点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如“真不错!”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
一、教师语言要科学而准确教师要以高度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精练严谨、环环相扣、绝无废话杂语,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绝而不失一词”,教学质量很高。
原南宁二中特级教师田济川老师就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田老师向来主张语文教学给予学生乐趣,以艺术享受,让学生与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所以他在教学中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难怪他的学生称赞:“听田老师的语文课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我想,这才是对一名语文教师的最高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摘要: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除了要会使用语言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科学性、逻辑性、韵律性、启发性、趣味性、形象性、情感性。
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了。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教师借以传授知识的媒体,也就是说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工具,要运用好这个工具,就要讲究课堂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所有教师语言要求最高的,语文的语言融数学的慎密,哲学的理性,文学的形象于一体。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的:“教课是让重视和研究教学中的语文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的认识到艺术的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今就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课的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因此,准确科学也是对语文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过:“做学问最忌的就是玄想、武断”。
这就要求教师讲解时用语要准确、科学。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上《蜘蛛》一课,讲到蜘蛛怎样捉飞虫和甲虫的事,没料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蜘蛛的网有粘性,能粘住飞虫、甲虫。
那么,它自己在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不会被粘住呢?”老师瞪了学生一眼,随口就说:“这是它天生的!”,很显然,这位老师对学生所问问题的回答是信口开河,违背了科学性这一要求。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教师本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三年级语文初步学习写作逻辑
三年级语文初步学习写作逻辑语文学习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逻辑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层面介绍三年级语文初步学习写作逻辑。
第一层面:写作逻辑的基础知识写作逻辑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合理组织思维,使文章结构合理,内容连贯。
三年级学生初步学习写作逻辑时,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 标题与开头:学生应该明确文章的主题,并通过开头引入读者,引起兴趣。
可以使用问句、引用名言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主题句与段落:主题句应该准确概括每个段落的主题,并与上下文衔接紧密。
段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过渡句或连接词进行连接,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
3. 论证与论据: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事实、数据、例子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论证,使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4. 结尾:结尾要简洁明了,可以通过总结全文的观点或给出建议,让读者有所收获。
第二层面:写作逻辑的训练方法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学生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训练写作逻辑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1. 写作练习: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话题,通过写作的方式来练习组织思维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写一些日记、游记等。
2. 阅读与模仿: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并模仿其中的写作逻辑。
可以学习其中的论证方法、段落结构等,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写作规范训练:学生可以通过指导教材或老师的指导,学习一些写作规范和技巧。
例如,学习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正确方式,使文章表达更加清晰。
第三层面:写作逻辑的实际运用写作逻辑并不仅限于语文课堂上的练习,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
学生可以将写作逻辑应用到以下方面:1. 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写作逻辑,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不论是写作文、读后感还是日记,都可以运用到写作逻辑中,使文章更具条理性和连贯性。
2. 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逻辑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合理组织思路、提出论点和论证观点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讲逻辑素养更要讲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要讲逻辑素养更要讲人文精神作者:龙霞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7期龙霞飞2018年8月21日,腾讯历史频道“短史记”中发表了其频道主编、历史研究者谌旭彬先生的《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一文。
文章主要剖析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最为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大论证方法存在的逻辑缺失问题。
谌先生引用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对上述四种论证方法进行了分析评点,其主要结论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四大论证方法本身并不是一个有逻辑的东西,有些甚至是与逻辑背道而驰的”,进而认为“这些所谓的‘论证方法,遮蔽了真正的逻辑教育”,对语文教育中的逻辑缺失问题提出了批评。
文章论点明确、论据较为充足,对我们审视、反思中学语文中的逻辑教育问题有一定启发意义,但也不可否认,文章引证论据以及作者对语文教学旨归认识偏差难以得到笔者苟同,值得深入讨论和商榷。
一、谌旭彬对“语文教材中的论证方法”问题的批评谌旭彬先生在他的《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一文中依次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四种常用论证方法进行一一点评,每个点评都列举了一定的案例作为论据,基本做到了论点明确,论据充足。
在评点“举例论证”时,他列举了语文教科书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一段话:“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众所周知,在这段话里,孟子列举了六个出身苦难而终成大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由此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结论。
谌先生认为“这种举例论证无疑是错误的”。
其理由是:孟子举出一万个出身底层饱尝苦难的成功者,他人亦可举出一万个出身显赫未逢苦难的成功者。
教师如何用有效的语言表达构建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如何用有效的语言表达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课堂语言的运用,作为与学生沟通的一种交流方式,受到不同场合和话题的影响和限制。
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播媒介,其要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规范又不失灵活,逻辑中带有趣味。
对于教师来说,看似简单,实则具有高深的学问在里面。
本文针对教师如何用有效地语言表达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高校教师语言表达课堂教学一、教学语言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具有哪些特点:(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教学语言的对知识、概念进行描述,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很多语句都很容易造成歧义,因此,教学语言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准确、严谨,切忌说出模棱两可的话,使学生产生误解。
因此,严谨性是语文教学语言的“灵魂”。
(二)规范性的课堂教育语言最近十年,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人人都讲普通话,并要求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工作,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执行。
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其规范性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发音和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有些带有浓厚方言的地区,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时常掺杂着一些方言进行教学,并且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听得还容易一些,但是,这样做的老师并没有从学生的长远未来的角度进行考虑,现在我国人口的流动性特别大,很多人会走出去,也有很多人会走进来,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普通话的话,对其在与人沟通方面将会造成很到的障碍,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是十分必要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处事方式。
(三)简洁的课堂教学语言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尽管不像其他一些理学科目那样对概念描述精准、简洁。
但是,其也不能等同于课下聊天,也应具有高效性和简洁性,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尽量做到精炼,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仔细的斟酌如何语言做到简洁精炼,如何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最丰富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一听就懂,还不觉得啰嗦。
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思维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仅是学习汉字和语法,更是培养我们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关键学科。
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是每一位教育者和学生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语文思维教育。
它不仅仅是指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阅读中,我们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评价文章的观点;在写作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严谨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语文思维教育的体现。
然而,如何将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注重阅读理解。
阅读是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评价文章的观点。
这不仅需要我们具备基本的文字理解能力,还需要我们运用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阅读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出良好的语文思维。
第二,鼓励写作表达。
写作是检验语文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写作中,我们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严谨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需要我们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语文思维。
第三,引导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培养语文思维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引导自己深入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尝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需要我们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
通过深度思考的引导,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语文思维更加深入和全面。
作为教育者和学生,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将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学习活动,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来应对各种信息挑战。
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那么,究竟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呢?首先,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
这意味着教师要熟悉学科的整体框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当教师自身具备了这样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在教学中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以数学学科为例,如果教师要讲解函数这个概念,就不能仅仅孤立地介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而应该将其置于整个数学知识的体系中。
比如,先回顾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函数是对数量关系的一种更高级、更抽象的表达。
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逐步深入地讲解函数的各种性质和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函数与之前所学的方程、不等式等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是体现教学内容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关键一步。
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进行安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先从字词的学习入手,逐步过渡到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理解与写作。
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单元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例如,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式。
归纳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结论,而演绎法则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和结论去解决新的问题。
以物理学科中的牛顿定律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而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
然后,再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演绎和解释更多复杂的运动问题,如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牛顿定律的内涵和应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认识逻辑》优质教学课件1(第1课时)
2.逻辑规律的类型。
名称
概念
例子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例如,一位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家酒店。
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 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
保持如一。“同一思维过程”, 份?”“五块钱。”“给我来两
同 一 律
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 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
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 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块钱一份的啤酒
如,《世说新语》记载:孔融十岁时,前往拜见名士李元礼。闲谈 之中,众人都称赞孔融的才华,唯独一个叫陈韪的人不以为然地说: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聪明。”孔融听后就立即说道:“陈先 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孔融的言外之意就是难怪陈先生现在不聪 明。
(三)理解推理
1.概念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
③请把门关上!
③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
④啊!我亲爱的祖国。 ④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
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物,也就无所 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
总结 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但即使是陈述 句,它与命题之间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命题可以 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而同一语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 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联项是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
2.推理的分类
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等。 (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 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注意三点: 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 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 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 比如: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抢劫 行为是违法行为。
议论要讲逻辑教案
议论要讲逻辑教案议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应用形式,在学术领域、社会讨论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议论时常常忽视了逻辑的重要性,导致观点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甚至出现谬误。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注重逻辑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议论。
首先,逻辑教育应包括基本的逻辑知识和思维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命题逻辑、谬误逻辑等基本概念,理解论证中的前提、结论和推理关系。
同时,学生还应学会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等思维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系统的逻辑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规则,从而在议论中做到条理清晰、推理严密。
其次,逻辑教育应注重实践与训练。
单纯的理论讲解远远不够,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逻辑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如辩论赛、逻辑谬误辨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通过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最后,逻辑教育应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逻辑思维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存在的。
因此,逻辑教育应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辨证能力。
通过将逻辑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逻辑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逻辑教育在议论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系统的逻辑教学、实践训练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能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议论中做到条理清晰、推理严密。
逻辑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逻辑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和实践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语文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能力,而且对于形象思维的锻炼有着重要意义,是渗透思维创新教育的关键课程。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润物细无声”,要在长时间的语言文字学习中,慢慢渗透思维训练的内容。
由于汉语是母语,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更为深远。
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很多教师着手寻找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激活学生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教师应深入了解小学生思维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教学艺术来构建和谐课堂环境,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自主课堂,实现小学生的良性成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的情绪,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没有更新,教学知识比较固定化,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业上的负担和压力。
许多学生知识学习仅仅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难以提高,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
教师课堂教学各环节设置缺乏逻辑性,无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和压力,最终也无法收获好的教学效果,还可能使学生学习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束缚学生思维。
根据认知加工理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步步加工完成的,从浅层次的加工学习到深层次的理解探究,都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动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促进个人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
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
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
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体经营,影响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位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用“死”“懒”“穷”三个字概括了弊端的后果,精炼的说明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
有些政治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
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
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
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
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例如:初一“热爱集体”这一课,基本概念是“集体”,只有把这个概念准确地教给学生,才能为讲清以后的其他概念原理铺平道路。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逻辑思维是指人们进行思考、判断和推理时所依据的一种合理性、无违背性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水平。
本文将探讨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策略。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高度系统性和严密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理解、分析、评价等多种思维活动,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使这些思维活动更加有条理、有效。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逻辑思维不仅仅是语文学科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更是人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一种普遍方式。
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逻辑思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推导作者的观点、整合思考问题的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成绩。
引导学生关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设计具有逻辑思维训练意义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逻辑思维的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逻辑性强的文章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推理和解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1. 引言1.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学业的核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对文本的解读和记忆,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和表达,而缺乏系统性的逻辑思维能力。
尤其需要引入逻辑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1.2 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逻辑思维训练更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逻辑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能帮助他们在阅读、写作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逻辑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逻辑思维训练,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 正文2.1 逻辑思维训练的定义逻辑思维训练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使其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难题时更加理性和有效。
逻辑思维训练包括但不限于:辨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演绎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逻辑性
笔者听过许多教师上的公开课,老师们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又是小组合作,又是即兴表演;一会儿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会儿学生抢答问题,学生们辩论时捶胸顿足,声嘶力竭……不少听课者不遗余力地给这些课堂唱赞歌,美其名曰:快乐学习,快乐课堂,有效课堂!
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真正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逻辑性很强的课堂,只有在逻辑思维的引领下,学生才能静静的思考,默默地写作,暗暗地记诵,他们有时会会心微笑,有时会激烈讨论。
无哗众取宠之热闹,有缜密有效之快乐。
什么是教学逻辑呢? 黄厚江先生认为,逻辑就是有道理。
教学逻辑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道理。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个“道理”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学习行为的基本规律、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阅读的基本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交际的基本规律等等。
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逻辑性呢?
首先,课堂教学的导入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好的课堂导入语为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导入语就是在语文课程的共性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个性
特点之间寻找它们的契合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
她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
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
于漪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往下讲述效果自然会好。
除了设置悬念法以外,还有讲故事法、情境法,解题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等导入新课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必须有道理,要紧扣教学的目标来展开。
其次,教师要研读课文,找出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要设计好主要问题。
如一位教师《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得了怎样的印象,谁说说自己的整体感知?
生: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本文以老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会。
学生从文章的主题和文章的结构两个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教师觉得意犹未尽。
师:很好!还有吗?
生: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部分。
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总起全文,点出云南是诗歌的家乡,为下文描写云南的歌会作了铺垫。
第2~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山野对歌,手法是以人衬景;第4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山路漫歌,手法是以环境衬人;第5自然段是第四部分,写村寨传歌,手法是点面结合。
师:说得很到位啊!这样,我们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及其特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了。
纵观全文,作者对云南的歌会十分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的提问不多,但每个问题都有引领作用,而且问题还有梯度,渐渐深入。
课堂教学是由许多问题组成的,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是一个。
但都得在理,都得合乎逻辑,只要要言之有据,言之在理就行了。
再次,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合乎逻辑。
教学流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之间,这个流程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运行,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要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它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后面要安排这样的环节。
它和前面的环节是什么样的关系,都应该有道理可讲,这就是教学程序合乎教学逻辑的体现。
又如《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过程值得借鉴。
一、导入。
二、自由诵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人的认知规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自由诵读一边研边读一合作探究。
从安排来看。
是合乎逻辑的,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自由感受,获得体验。
在自由诵读中发现学生的问题,通过研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通过探究体现研读的效果,提升读的质量。
这样三个大的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什么搞清楚了,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教学逻辑在教学程序中的体现就出来了。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诗意,更遵循教学逻辑。
追求诗意让课堂教学有灵性;追求课堂教学的逻辑性让语文课程回归基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