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启示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国际服务贸易作业组员:题目:搜索劳动行业,三次行业结构等数据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下面我们将从中日韩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的具体数据来验证此定理。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根据图4—1趋势图分析,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也出现了若干年份的回调和波动。
大致来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见表2.1),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
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与此同时,按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衡量,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
在此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却大幅上升(见图2.2)。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0年的84%下降到2004年的46.9%,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7%上升为2003年的22.5%,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9%上升为2004年的30.6%,上升了21.6个百分点。
如果仔细研究这种变动就会发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工业高速增长期,1985年以后趋于稳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则主要出现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0年以前大致为"一三二"型,1970年至1993年为了"一二三"型,其后为"一三二"型,目前离"三二一"发达类型还差两个阶段。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地理》作业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李逸潇韩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曾经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然而在战后30多年的时间里积极实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好现象,一举成为发达国家的行列,创造了“江汉奇迹”。
总结与借鉴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于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
一.坚持国家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韩国经济腾飞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有效干预和主导是一国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规范的市场基本制度框架。
从形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入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
2.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
建立合理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使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投资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3.维持社会公平正义。
把公正作为社会公共政策的伦理目标和首要价值,创造正义的制度环境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4.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审时度势,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韩国经济腾飞的一项重要经验。
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产业结构基本上都是沿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轨迹不断演进的,我国也应如此,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
5.宏观调控,实现社会经济总量需求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合理运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将两者很好的相结合,正确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优点发挥最大化。
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 背景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韩国经历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起飞,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韩国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 韩国经济起飞的原因韩国经济起飞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健全的教育体系韩国一直重视教育,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实施了普及教育政策。
教育的发展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奠定了基础,为韩国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2.2. 政府的产业政策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出口导向型产业。
政府提供了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2.3. 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韩国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从国际市场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
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韩国快速取得了先进技术,并在相关产业领域实现了迅猛发展。
2.4. 务实的企业家精神韩国企业家们以务实的态度创业,通过创新和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国内外竞争力强的企业。
他们敢于冒险并具有顽强的意志力,为韩国经济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
3.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包括以下几点:3.1. 加大教育投入中国应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并加强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资,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
3.2. 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3. 加强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中国应积极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进入。
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引入外资和技术,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并加速相关产业的发展。
3.4. 培育务实的企业家精神中国需要培育和鼓励务实的企业家精神。
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关于《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国地处朝鲜半岛南端,与中国一衣带水。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韩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崛起为新型工业化国家,到1995 年一跃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史称“汉江奇迹”. 1996 年,韩国正式加入OECD,随后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体,标识着韩国仅仅用了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就由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新兴发达国家。
韩国发展基础和发展战略与中国相似,因此通过对韩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韩国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从而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1韩国经济转型发展历程韩国独立初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美国援助。
领导人主要注意力在政治军事斗争,相对忽视经济建设,导致韩国经济落后于同在半岛的朝鲜,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朝鲜的三分之一。
经济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社会民众对执政者的不满,几经动乱,军事强人朴正熙上台,韩国进入朴正熙时期,也就是韩国“真正开始发展经济”的起飞时期。
整体来看,韩国经济转型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大阶段:朴正熙执政前期(1962~1971 年),朴正熙执政后期(1972~1979 年),后朴正熙转型时期(1981~1997 年)。
1.1 朴正熙执政前期韩国经济转型发展情况1961 年,韩国陆军少将朴正熙发动“五·一六”政变,建立“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开始了军政府时期。
此时,军政府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为此,朴正熙一方面设立中央情报部,严厉镇压政敌异端;另一方面,成立经济企划院,统筹经济规划、财政预算和外来资本。
基于政变前民主党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军政府出台了韩国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以期通过经济建设成就来“合理化”军事政变。
由于韩国当时国内市场狭小,人均国民收入偏低,但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自然资源储量较小,朴正熙政府调整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将之前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积极引进外资,弥补国内储蓄缺口,从而扩大投资,尤其注重投资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出口加工业: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倪娟韩国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稀缺的国家,但自60年代以来,韩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并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江汉奇迹”,一跃跨入“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一、韩国经济发展经验1 发展经济,专家治国1961年,政府采取“经济发展第一”的治国方略,特别重视专家、学者和经济官僚在经济、社会决策中的重大作用。
为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千方百计地搜罗和延聘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进入政府工作。
韩国经济企划院是专家荟萃之地,其中的20%是经济学家,其他为政治、法律、公共管理和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
同时,为确保专家的相对稳定性和对政策研究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韩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有职有权的常设机构,如韩国开发研究院(KDI)、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和韩国国际经济研究院(KIEI)。
这些咨询研究机构除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咨询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即向政府各部门输送高级官员。
2 注重教育,技术立国二战以后,韩国政府着手进行教育改革。
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规定教育的目标应着眼于人的道德修养、理性的崇高、个性的丰满和精神的健康,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同时,韩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人,兴办了大批国立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并鼓励发动社会力量办学。
1973年韩国出台了新的《产业教育振兴法》,要求大企业与学校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
1995年,韩国又制定了《建立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推动建立“开放教育社会”和“终身教育社会”。
上述措施使韩国青少年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
另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方略,并于1985年制订和颁布了《科技促进法》,引导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技术开发为先导,增加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建立科技型企业,努力迎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挑战。
韩国产业结构变化
二十世纪70年代
进入70年代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 结构性经济危机。1973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开 始不断下降。紧接着韩国的出口也不断下滑,开始出 现亏损企业。1972年8月,韩国政府实施了极端性的企 业救济政策,即对企业的债务进行暂时性延期。韩国 政府作出判断认为,仅靠轻工业消费品的出口摆脱经 济发展的停滞状态是很困难的,因此决定将产业结构 调整为具备更高附加价值的重化工业。
韩国对绿色发展的期待很高,已经开始提高新再生能源的比重,扩大 对新再生能源等绿色技术的投资,努力扶植其成为新的发展引擎。
二十世纪80年代
通过实施重化学工业化,韩国的企业得 到成长、壮大,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由于过量生产了很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的产品,导致韩国出口衰退。韩国南部城 市昌源就是为发展重化工业而建立起来的, 当时这个城市有很多工厂,工厂的生产率 已经达到30%。到了1980年韩国出口出现 低潮后,不得不清理大量亏损企业
于是从90年代初开始,韩国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减少了技 术引进,努力进行技术开发,其效果很快开始显现出来。世界知识 产权组织发表的国际专利申报情况中,2007年韩国专利登记仅次于 美国、日本和德国,跃升至世界第四位,中国上升到世界第七位。
随着技术开发的增加,韩国技术集约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就业也随之增加。随着制造业就业的增加,2002年以后个体服务业 者没有再增加。
now
韩国目前既属于知识密集型、又能为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的服务 业,比如说医疗业、社会福利、IT服务、环境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相反,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发展较慢。此外,小规模的 服务企业发展较慢,大规模的服务企业发展比较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 况,是因为韩国在从低收入社会转型为高收入社会的过程中,服务需要发 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准入限制和人为的人力供应调节等,阻碍了高收入型 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低收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需 要降低,下岗人员不断增加,但是对他们重新进行培训、使他们重新投入 发展行业的职业训练制度,却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动态干中学、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韩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赖俊平 张
涛 罗长远
动 态干 中学、 产业升级 与产 业结构演进
的。本文 的结构安排为 , 第二部分我们从工资上涨 、 动态干中学 、 自主创新 、 产业结构 四个角度 , 对韩 国的产业升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 , 比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 对 我们提出了针 对性 的政 策 建议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 文社科一般项 目( 目编号 : Y C 90 2 ; 项 0 J 70 4 ) 上海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 目编号 :09 J0 1 ; 9 项 20 EL 0 ) 上海 市哲学社
会科学规划课题 “ 青年项 目” 项 目编号:0 8 J0 2 ; ( 20 EL0 )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 目( 目编号 :9 S 1 。 项 0 Z 1 )
高级 变化 , 与此 同时, &D的作 用逐 渐 突 出, 术获取 从依 赖 引进 转 变为 自主研 发 。 韩 国经验 可供 的 R 技 借 鉴是 : 1 通 过提 高生产 率来 消化 成本 上 涨 ; 2 加 强职 工 培 训 , () () 促进 新 技 术采 用 ; 3 调 整技 术 引 ()
新 ( 月l 双 f J )
2 1 第 期 总 5期 0 年 3 (第 2 ) 1
动态干 中学 、 产业 升级与产业结构演进
— —
韩 国经验 及 对 中 国的启 示
赖俊 平 张
涛 罗长远
( 复旦大学 经济学 院 , 上海 2 0 3 ) 04 3
摘 要 : 韩 国发展 过程 中 , 资上涨 迫使产 业 升级 , 在 工 淘汰 了落后 企 业和技 术 , 工人 的人 力资本 积 累 也 在动 态干 中学 中得 到提 高 。 由此 导致 产业从 劳动 密集 型 向资本 和 技 术 密 集型 过 渡 , 进 产 业 结构 促
中国与韩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启示
一
般来说 , 国的 经 济 增 长 同 劳动 和 资本 这 两 一
一
个要 素 的投 入是 密 不 可分 的 , 是 除 了这 两 个 要 素 但 对经 济增长作 出贡献外 , 据索 洛 的研究 , 其模 型 根 在 中还存 在一个 索 洛 剩 余 。索 洛 剩 余 是 由技术 变 化 、
产 业结 构演 变 等 因 素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之 和 所 构 成 , 中产业结 构 演变 与 经 济 增 长 具 有 十 分密 切 的 其 内在 联系 。历史 数 据 表 明 , 业 结 构 的 高 变换 率 会 产 导致 经济 总量 的高增 长率 , 经 济 总量 的 高增 长 率 而
、
中韩 两 国产 业 结构 的演 变 过 程
( ) 国产 业结构 度 较 大 , 人 自然 资源匮 乏 , 场狭 小 , 市 因此 , 展 以 出 口产业 为 中心 的外 向 发 型经 济 , 韩 国产业 政策 的最 初 阶段就得 到 了体现 。 在 其后 , 国政 府有 推进 重 化工业 化 , 韩 促进产 业结构 升
的优 势发 展 出 口加 工 业 , 资本 和技 术 积 累创 造 了条 件 。 2 为 O世 纪 7 O年 代 的 重 化 工 业 化 促 进 了韩 国的 经 济 起 飞 。
2世纪 9 O O年代新一轮 的产 业结构调 整没有到位, 又使韩 国受到 亚洲全融危机 的严重冲击。我 国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第一产 业得到 了加 强, 第二 、 三产业得 到 了迅速发 展 , 但产 业结构 还有待进 一 步改善。 因此, 产业 结构的调整过 在 程 中, 应加 强 自主创 新。 促进 产业结构持 续升 级, 注重发 挥 比较优 势和 后发优 势, 实行有 利于发挥 各地 区优 势的产
韩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产业转型升级的“韩国经验”自二次世界大战至今,韩国政府根据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机遇。
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
适时而稳健地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转换升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韩国创造出了辉煌的产业发展业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汽车、电子和半导体制造业大国之一。
一、韩国产业升级的历程战后至今。
韩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历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1961年以前的进口替代阶段。
1961年以前,由于战争的破坏,使得韩国经济处于萧条状态,面对缺少资源和资本技术实力的形势,韩国实施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着重点是保护和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和社会,这一政策对当时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1962~1971年的出口导向阶段。
由于重视进口替代而忽视了出口带动作用,大量的进口导致韩国国际收支逆差巨大,对海外进口的依赖性明显。
为缓解这种不均衡局面,增强韩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力,韩国产业政策导向开始从“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
从19 62~1966年,韩国积极从国外引进技术,优先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
韩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出口贸易的政策和支持出口的金融机制,设立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机构。
1967年4月,在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初期,韩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纺织工业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使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出口的主力,为韩国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创造了条件。
(3)1972~1979年的重化工产业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韩国产业政策转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其战略是促进中间材料与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并促进资金密集工业的发展。
如造船、钢铁、汽车、有色金属与石油化工等。
这些工业被称为战略工业,国家给予了各种奖励措施,主要的政策有:一是由建立国家投资基金,以优惠利率提供大型投资所需的资金:二是为这些“新生产业”提供保护措施,直到它们在国际上拥有竞争能力为止;三是允许某些工业进行垄断性生产以克服小规模的国内市场问题。
中韩贸易发展历程
中韩贸易发展历程
中韩贸易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和韩国工业化的背景下开始迅速增长。
以下是中韩贸易发展的关键历程:
1. 1980年代早期:中韩关系正常化和贸易合作开始。
中国经
济改革开放后,韩国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并开始向中国出口电子产品和轻工业产品。
2. 19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韩贸易得到进一步推动。
中国成为韩国的重要市场,进口消费品和资源产品需求增加。
3. 2000年代初:中韩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合作机制,旨在减少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双边贸易。
此举进一步推动了中韩贸易的发展。
4. 2008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式启动。
这是中韩双方
首次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尝试,旨在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5. 2012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并生效。
协议降低了
大量商品的关税,扩大了中韩之间的贸易额。
6. 201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两国2000亿美元的大关,达到历史新高。
7. 2020年:中韩贸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但在疫情控制得
到有效管理后迅速恢复。
中韩之间的数字贸易也有了较大发展。
总的来说,中韩贸易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逐步扩大规模的过程。
双方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合作发展。
中韩贸易的发展对于两国经济的增长和互利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韩产业升级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
引言
次 大 的 产业 结 构 调 整 , 开拓 新 的经 济 发 展 空 间和 增 长 点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逐 渐 融人 全 球 化 进程 中 . 口商 第 一 次 是 战后 经 济 恢 复期 。 日本 政 府致 力 于 重 建 产 业 以 我 出 品 总额 逐 步 提 高 。我 国虽 然 已经 成 为 贸 易大 国 ,但 这仅 仅是 数 量 上 的 变化 。从 质 量 上 看 ,我 国离 贸 易 强 国还 有 很 大 的差 距 ,特别 是在 以 高 技术 产 业 为 典 型 代表 的技 术 密 集 型 的高 端 制造 业 上 处 于 国 际分 工 的劣 势地 位 。我 国
快速 发 展 。 二 战后 , 日本 当局 实 施 了 包括 产 业 民主 化政
策、 产业 保 护政 策 、 业 扶 持 政 策 及 振 兴 政 策 、 产 中小 企业 政 策 、 业 技 术政 策 、 产 产业 用 地 政 策 、 外 市 场 开 发 资 助 海 政 策 、衰 退 政 策 产 业合 理 化 及 调 整 政 策等 一 些 产业 政 策
体 系 。 过 政策 的介 入 优化 了产 业 发展 环境 , 高 了 日本 通 提 的 产业 结 构 和 贸 易 结构 的层 次 。 日本 为 了赶超 欧美 发 达 国 家 , 常 重视 政 府 对 民间企 业 研 发 的投 入 , 非 资助 了一 大 批 高科 技 企 业进 行 商 业 性 的 研 发活 动 .最 具代 表 性 的组
油危机 ” 的爆发 , 使得 日本 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很大 的冲
发展 “ 知识 密 集 型 ” 业 , 少 资 源 、 源 的 消 耗 , 导产 产 减 能 主
业是 汽 车 和 电器 机 械 r ” 。
韩国现代化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韩国现代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韩国一直以其快速的现代化发展而闻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韩国实现了从一个农业社会到一个高度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转变,这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其成功经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作为我国的邻国,韩国的现代化发展给我国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对韩国现代化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 韩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我们需要了解韩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生活贫困。
但是,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产业政策的推动,韩国逐渐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成为了一个工业化国家。
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韩国更是迅速实现了信息化和科技创新,使得其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越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
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韩国的现代化发展给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意义。
韩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坚持了“产业政策”的原则,鼓励发展战略性产业和重点领域,这与我国当前的“我国制造2025”战略有很大相似之处。
韩国在信息化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促使我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韩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得益于其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产业政策的推动,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需要借鉴和吸收韩国的成功经验,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韩国现代化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韩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方面。
希望我国能够吸取韩国的成功经验,加速经济转型,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韩国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有效的产业政策。
借鉴韩国农业发展经验 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
借鉴韩国农业发展经验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一、引言二、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启示1. 韩国农业发展历程2. 韩国农业政策的特点3. 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启示三、新农村建设与韩国农业发展的契合之处1. 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目标2. 韩国农业发展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四、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市场化倒逼与农民收益问题2.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3.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五、案例分析1. 韩国水稻生产和中国水稻生产的对比2. 韩国山地农业经验在中国较贫困地区的推广案例3. 韩国一村一品战略与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发展4. 韩国大型农业企业的发展与中国龙头企业的发展5. 韩国新农村建设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对比六、结论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发展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发展战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与此同时,韩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农业国家,其农业发展经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对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分析,探讨如何借鉴韩国经验来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启示1. 韩国农业发展历程韩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对农业的缺乏投资和支持,因此农业生产力低下,甚至出现了粮食短缺问题;第二阶段是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此时国家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第三阶段是90年代至今,韩国农业已进入现代化阶段,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领域,发展出了一批高度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企业。
2. 韩国农业政策的特点韩国的农业政策具有市场化、产业化、技术化和结构调整的特点。
韩国政府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建设。
同时,政府提倡农民勤劳致富的理念,重视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上的支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技术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韩国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分析
万吨 / 年常减压 装 置、东 明石化 一套 6 0万 吨 / 0 年常 减压 25 管理 、 . 技术优势 : 中小企业 管理相对灵活 , 成本控 制 装置 , 时这 三 家炼 厂 一次加工 能力 将 分别跃 升至 8 0万 也更为严 格 , 届 5 同等生产条件下 , 空间要大一些 : 利润 由于 长期 吨 / 、0 年 8 0万 吨 / 年和 1 0万 吨 / 。 而 千万 吨级 炼油 ; - 劣质原 油 , 技术上有 了很大突破 , 出率得到提高。 5 1 年  ̄F n 在 产 项 目以往是 石化 巨头 才有 的规 模。达到 千万 吨级 的炼 油 能 26 更熟 悉 本 地 市场 : 中小 炼 厂 一般 分布 在 油 田附 . 力 后 , 炼 企业 不 仅 能 避免 被 国 家淘 汰 , 地 而且 还 能 吸 引 国 近 , 有 明显 的地 理位 置优 势和 区域 市场 优势 。 由于我 国 具 内外 更多 资本前来 合作 , 找到 更 多发 展 出路。 各地 经济 发展 差 异较 大 , 中小炼油 生 产 的高 中低档 油 品正 24 与国 内外 石化 巨头 合作 : 小炼 化 要 原 料 , . 中 大企 好 满足 了不 同 的客 户 需求 , 中 小企 业便 于 转 型 , 随 时 且 可 业要 市 场 , 方互 有 所 求 , 作 共 谋发 展 。 以 山东 市 场 为 调整 生产计 划 , 双 合 满足客 户 需求 , 留韩 国的工业 化起步 较 晚 , 2 在 0世纪 5 0年 代主 要 目标 是稳 定和 恢复 经济 。5 0年代 末 6 0年代 初 , 国经济 出现 韩 持续 的低增 长 。进入 6 0年代 ,西 方发达 国 家经济 迅速增 长, 开始产 业 结构调 整 , 即将 劳动 密集 型产 业移 往 海外 , 集 资料来源 : 国家统计局编《 根据 亚洲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经济 和社 中国统计 出版社 1 9 9 2年 1 0月第一版 。 世界银行 中发 展 资本与 技术 密集 型产 业。 在这种 背 景下 , 国开 始 会统计资料汇编》 韩 20 年度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资料编制。 有关 致 力 于外 贸 出 口, 大力 发展 出 口导 向型 轻 工业 , 时也 开 (0 3 同 资的 8 % 以上 )贷 款倾 斜 、 收优 惠 及 扶植 大企 业 集 团 O 、 税 始积 极发 展部 分进 口替 代 型重化 学工 业 , 但又 以出 口导 向 形 。重化学工 业得 到快 速发展 , 纺 战 略 为主。另 外 韩国 实行社 会基 础 设施建 设 先行原 则 , ( 中资 金、 成规模 优势 ) 为 集 织 等轻 工业和 钢 铁 、 石化 等基础 原料 产 业主导 了制造 业 的 经济 起 飞创 造 了良好 的投 资环境 。 7 到 0年代 初 , 国产业 韩 增 长。这 一时期 , 国起步较 晚的 电子 工业 以年均 4 % 的 韩 0 结构 发 生较 大变化 ( 见表 1) 。 速 度发展 , 1 8 到 9 0年 , 白电视 机 出 口量 占世界 出 口总量 黑 7 0年 代 , 国开 始 向重化 学 工 业 迈进 , 韩 政府 把钢 铁 、 1 居 彩 石油 化 工、 色金 属 、 船 、 有 造 汽车 制造 等部 门作 为 重点 发展 的 2 % , 第一位 , 电出 口则居 世界第 三位 。 17 9 3年 ,韩 国政府 开始 强 有力地 推 动 重化 学工 业 化 的战略 产业 , 对计 算机 、 密机械 、 精 电气机 械 等技术 密 集型 很 产 业 实行进 口替代。 7 0年代 , 国为发 展 重化 学 工业 , 建 设。 当 时韩 国在推 行 重化 学工业 化 的时候 , 大程 度 上 韩 实 通 行 了十 分 明显 的产 业倾 斜 政 策 : 资倾 斜 ( 投 占制造 业 总投 参 考 了先前 日本进 行 的产业 结构调 整经验 。 过 实施 重化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引言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对中国有启示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一、积极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和输出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得益于韩国政府积极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和输出。
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打造了一系列平台,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播和输出。
例如,设立了“韩流文化发展基金”,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成立了“韩流艺术中心”,提供场地和支持给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组织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韩国文化艺术周、韩国电影展等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中国的启示: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和输出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打造平台,促进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输出。
同时,积极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韩国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并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通过提供财务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训等方式,支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管理,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保护,鼓励创新。
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的力度,提供财务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训等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和企业进入该领域。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三、积极拓展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领域,还积极拓展到其他领域,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韩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结构调 整 的情 况 ,韩 国制 定 了与 时俱 进 的产 业 发展 战略 ,推 动 了产业 结 构优 化 升级 。 总结 韩 国优化 产 业 结 构 的主要 经 验 ,重视 制 造业在 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 ,再 通过政 府 的产业政 策的指 导 ,以科技 创新 为动 力 ,加速 韩 国产业结 构 向高级 演 进 速度 。韩 国优化 产业 结构过 程对 中 国有 深刻 的启 示 ,依据 经验提 出了相 应三 点发展 战略 来优化 我 国产业 结构 。 [ 关键 词 ] 产业结 构 ;韩 国 ;优 化 ;经验 ;启示 [ 中图分类 号 ]F 1 2 1 .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6 4 3 2( 2 0 1 4 )4一 o 0 2 4 — 0 4 业 ,虽然 这个 比重正在 慢慢地 下 降 ,但是 由于 第一产 业农 村人 口的基数 比较大 ,即使 到 了 2 0 1 0年仍 有 超过 3 0 % 的 比例 ;中国就业人 员 比重在第 二产业 和第 三产 业呈现 出不 断增 长 的趋 势 。韩 国 的情 况 与 中国 截 然相 反 ,2 0 1 0年 韩 国第 三产业 所 吸 纳 的 就业 人 口 比重 最 大 ,接 近 7 0 % 。第 二产 业就业 人 口比重有 小 幅下跌趋 势 。 总体 而言 ,在 中韩 两 国的产业结 构变 化趋 势表 中 ,体
2 中韩 两 国产 业结构现 状 比较分析
2 . 1 三次 产业 占 G D P比重分析 首先 从 国 民经 济 的宏 观 层 次 比较 ,3 0多 年来 ,中 国
经 济飞速 发展 ,G D P从 1 9 7 8年 的 1 4 8 2亿美元 增长 到 2 0 1 1
低 的比例 ,第二产业 比重 正在 慢慢 地减 少 ,第 三产业 取 得 突飞猛进 发展 ,韩 国的 经 济 已 经 进 入 工 业 化 发 展 阶 段 的
韩国的高技术产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的高技术产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提要] 韩国用了30年时间实现了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堪称世界奇迹。
作为邻邦,中国也正面临与韩国当年类似的机遇。
本文结合特定的经济环境,分析韩国的成功经验及其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内涵,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标签:高技术产业政策启示韩国一、韩国的高技术产业政策韩国政府的高技术产业政策既成功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本文主要分析其成功一面,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定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制定发展战略引导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韩国极为重视制定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计划,从宏观层面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并根据经济环境变化做适时调整。
在韩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政策使重化学工业获得高速发展,但整个经济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所以韩国政府制定的第六个五年计划(1987-1991)基本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立国”,加紧开发新技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1989年,韩国制定了《尖端技术开发基本计划》, 该计划要求大力扶持发展10大领域的尖端科学技术, 即信息产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和海洋工程技术、21 世纪交通系统、尖端医疗和环境保护技术、尖端基础材料技术。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韩国政府90年代初制定“战略部门技术开发计划”;1997年颁布实施《科学技术革新五年计划》;1998年在《重点国家研究开发计划》中将研究领域进一步细分到高技术产业领域;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1999年,再次修改了《科学技术革新五年计划》,把确保国家战略核心领域的独创性技术创新力量和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科学技术创新体制作为后三年发展的重点。
2003年,韩国政府又启动了名为“十大新一代成长动力”的科技发展工程,重点发展数码广播、智能机器人,新一代半导体和未来型汽车等十大高新技术产业。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附加值 ,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 型产业的转型。
中国也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政策引导、技 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 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与促进国内发展相结合
韩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其 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韩国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教育改革和人才引进政策,培养 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附加值
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 式,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韩国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合作等方式,提高了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了产业附加值的 提升。
韩国经济发展历程
韩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 速的增长,成功地实现了从贫穷国家 到发达国家的转变。
韩国经济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干 预、教育和技术创新的支持。
韩国经济结构与特点
韩国经济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导,其中制造业在韩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韩国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企业和品牌,如三星、LG等。
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词
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是中韩两国合作的重要内 容之一,可以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增 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详细描述
中韩两国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 经验,通过加强该领域的合作,两国可以相互学习、 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 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还可以促进两国在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和发展。同时,通过文 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 了解和友谊,推动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韩国是亚洲最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1996年成为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今天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
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中韩两国有着诸多相同和不同,比较两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不仅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丰富世界工业史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一中韩经济发展情况的简要对比1.经济总量的比较根据搜集到的数据,1985~2007年中韩两国经济总量增长都比较快,中国从1985年的3079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3072亿美元,韩国从1985年的96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0493亿美元,总的增长幅度基本相同,均增长了约10倍。
但是,以美元度量的中国经济总量是韩国经济总量的倍数关系则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汇率的变化引起的(见图7-1)。
总的来说,1985~2007年以汇率为基础计算的中国经济总量是韩国经济总量的1.5~3.5倍,平均数为2倍。
但是,有人用购买力平价法(PPP)测算中韩两国经济总量的差距应该在4~8倍,中国经济总量大致相当于韩国的6倍。
图7-1 中韩经济总量的对比2.发展阶段的比较尽管中国经济总量高于韩国,但中国人均经济总量远低于韩国。
中国人均GDP从1985年的29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490美元,如果不考虑美元贬值的因素,这个变动过程大致相当于韩国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情况。
与我国刚刚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不同,目前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已经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人均国民收入来看,中国只相当于韩国的1/10~1/9,中国与韩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落后韩国20年左右的时间。
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和韩国经济发展阶段没有那么大的差距,用PPP法测算,中国和韩国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小得多,中国相当于韩国的1/5~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韩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启
示
摘要:韩国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了出口主导型政策和重化工业化政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韩国在加入GATT后的初期,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为资本和技术积累创造了条件。
20世纪70年代的重化工业化促进了韩国的经济起飞。
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到位,又使韩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得到了加强,第二、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因此,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应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行有利于发挥各地区优势的产业布局政策,对衰退产业加强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变;产业政策;中
国;韩国
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增长同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要素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除了这两个要素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外,根据索洛的研究,在其模型中还存在一个索洛剩余。
索洛剩余是由技术变化、产业结构演变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和所构成,其中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十分密切的
内在联系。
历史数据表明,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
[1]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并且产业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动态的,其既可看作是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又可看作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虽然产业结构演变有其内在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各国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又或多或少的会有所差别。
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韩两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比较,有利于正确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一、中韩两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韩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思考
韩国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自然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因此,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在韩国产业政策的最初阶段就得到了体现。
其后,韩国政府有推进重化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
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世纪60年代初,韩国经济是典型的“资源和资本不足型经济”,韩国的政府和经济学界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经济繁荣的,必须由国家来规划产业结构目标,并通过经济立法、计划和政策来实现对战略产业的扶植和对
企业发展的诱导,从而实现整个经济的起飞。
鉴于当时国际环境处于冷战时期,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国内“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韩国政府决定充分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劳动力优势,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
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将经济开发战略由“出口主导型”发展为“重化工业化”,连续制定了7个《特别工业振兴法》[2],把
产业重心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发展外汇获得率高、对其它工业部门的关联效果大、能够吸引大量劳动力、较容易建成、在短时期内能形成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工业部门,确定钢铁、非铁金属、机械、造船、汽车、电子、石油化学、水泥、陶瓷器及纤维工业等10大战略产业实行重点投资,各方面给予优惠,使这些产业带动出口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这一调整政策,在韩国从落后的小农经济国家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一跃
成为较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关
键性作用。
[3]其结果也说明,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对国家的经济起飞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更为广
泛而深入的应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现,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受到普遍的重视,韩国政府在坚持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
同时,提出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目标,加速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
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使得汽车、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成为韩国的主要工业,产业结构更为优化。
[4]
进入20世纪90年代,韩国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但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依然过高,贸易顺差不断加大,新的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迟迟没有到位,不仅造成90年代中期韩国经
济停滞不前的局面,而且受到1997年底亚
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以1997年第四季
度为转折点,韩国经济步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期,1998年韩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创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的最低纪录,达7%的负增长。
[5]金融形势告急、工业生产和内需市场连续两位数以上的严重萎缩,对外贸易依然不景气,企业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失业人数达150多万等经济衰退现象到处可见。
对尚未摆脱整体性结构困境的韩国来说,由于经济体制的僵化,产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现有经济体制的框架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的效果是有限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业和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落后,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产业结构及其政策的演进也表现出与韩国不同的
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经济腾飞的正是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从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
阶段。
年是我国经济从文革的严重破坏中得
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
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着特点是第一产业的
比重迅速上升,由1978年的28%提高到1984年的32%,同期第二产业下降了5%,第三产业只上升了1%。
可见,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
从1985年开始,第一产
业的比重就逐步下降。
在这个时期,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满足了市场需要,但重工业处于调整之中,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明显。
1985-1992年
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左右上升到32%左右。
同时,
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3%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7%。
在这个时期,人民生活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就业的压力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出来,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社会其他资源的配置也逐步转向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1993-1996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是我国重化工
业主导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显着特点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建设加强,使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了6%。
199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跌至20%,第二产业的比重接近49%,第三产业下降至31%。
这个时期,经济增长明显地具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征,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受能源、交通、通信等产业“瓶颈”制约的矛盾十分突出,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开始具备解决上述矛盾的实力。
随着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带动了电力、运输车辆、
建筑材料、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机械电子等产品和建筑业的需求,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趋向上,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步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稳定在50%的水平;而
第三产业在达到30%的水平后,也趋于稳定,并在30%和35%之间有一定的波动;第一产
业呈明显下降趋势。
且三大产业对总体经济的贡献的差距明显增大。
这反映出我国深化改革以来的产业升级还是比较有效的,特别是要素成本的优势和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吸引国外的制造业等大举进入国内,促使中国大陆逐步呈现制造业中心的雏形。
但是,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韩国,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我国现阶段人均收入水平略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第二产业收入比重比韩国高出近10%,比其他同等收入水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