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和针法研究
——以云南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为例
许毓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摘要: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每一套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都异常细致精美,纹样极其丰富。

然而现代生活却悄无声息地将这一民族服饰消融于工业化中,这愈是凸显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哨冲镇雨能后村为考察地,雨能后村民风淳朴,刺绣技艺得以完好传承。

文章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探寻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次再对刺绣针法进行研究,刺绣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

研究发现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多以花卉类题材为主,而且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刺绣针法则以平针绣为主,织网绣最具特色。

关键词:花腰彝族;图案纹样;刺绣针法
0引言
云南省石屏县是花腰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彝族人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

[1]花腰彝族大多分布在石屏县龙朋、龙武和哨冲三个镇,还有小部分布在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共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

“雨能后”是用彝语同音直译而来的,“雨”代表水,“能”在以前叫“怒”是翠绿之意,“雨能后”连起来就是“一塘碧绿的水”的意思,这是因为村子里历来有一潭清澈的水被族人们视为神水,传说水里还有一条神龙保佑着全村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村民们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龙仪式(图1)。

雨能后全村93户人家都是花腰彝族,共378人。

村子里的民族氛围比较浓厚,大人和小孩穿着民族日常装,平日里都用彝语相互交流,闲暇时间妇女们会聚在一起边绣花边说家常,或是男女老少一同载歌载舞,生活多姿多彩。

独具代表性的花腰服饰只有在过节、过年或参加喜宴时才舍得穿戴。

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技艺独
1
具特色,每一种纹样都蕴涵着一种象征意义,其服装色彩鲜艳夺目,绣工针法精巧绚丽。

本文从花腰彝服饰的纹样特征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图1:雨能后村民们穿着花腰彝族服饰在龙潭边弹唱歌曲
1图案纹样特征
1.1纹样构成形式
花腰彝族刺绣纹样构成丰富,多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出现,其外形轮廓变化多样,构图饱满,内容丰富。

从纹样的构成形式上看,花腰彝族保持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尤其是将多种构成形式组合运用的方法令人赞叹不已。

虽然这些纹样的构成形式比较常见,但是在很早以前花腰彝族人就考虑到如何将各种纹样组合成更加美观的效果。

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美学,只是喜欢把眼里看到的美与服饰纹样结合起来,找到一种既便捷又漂亮的设计方法,使其传承至今。

1.1.1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即能够独立存在、独立运用的图案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是纹样构成的重要基础。

在花腰彝服饰中,独立纹样多运用在女装的帽子、袖口和肩部三个部位。

如图2是妇女衣服袖口处的马缨花图案,其常作为独立纹样运用。

此外,帽子尾端的凤凰纹和肩部的火焰纹也是单独作装饰纹样。

单独纹样的花型比其它构成形式纹样的
2
花型大且复杂,其纹样多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马缨花和火都是花腰彝族图腾崇拜的祖先,所以常被放在服装显眼的位置,以体现出它们的重要意义。

图2:袖口处的单独纹样
1.1.2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即将纹样的组织较完整地安置在一定的外轮廓之中,因此它在构成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但是这种构成形式在花腰彝族的服饰中运用较多,因为其服饰都是由各种几何形状的绣片组合而成,这些绣片就相当于一个个固定的外轮廓,而刺绣的纹样就是对绣片进行填充装饰。

花腰彝服饰中主要采用的外轮廓形有矩形、三角形、正方形和一些多边形。

比如在大腰带的装饰纹样中就用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正三角形的固定轮廓中包含了一个正方形,两个适合纹样叠加组合成了一种新的构成形式,里面的填充纹样都为马缨花,纹样局部变化与内容相结合统一。

此外,在花腰彝男装和童装中常以口袋的外形作为适合纹样的外轮廓进行纹样填充设计(图6)。

图3:大腰带上的适合纹样
1.1.3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在构成上主要特点是运用一个或一组基本纹样做单位,使其向相对的二个方向或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反复连续而成[2]。

花腰彝刺绣纹样中运用最多的是二方连续纹
3
样,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纹样构成形式,即用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相对方向作反复循环,连续而成的图案。

在花腰彝所有服饰中都能找到二方连续纹样,而且有的连续图案比较特别,在连续纹样的中心位置或转角处常会有一个不同于单位纹样的独特纹样,这个独特纹样的花形较为复杂,配色与周围纹样相统一,这种简单的变化使得单一的连续纹样多了几分看点(如图4),而重复的连续纹样虽然外形都相同,但是在刺绣时颜色也会所变化,如花类纹样的花瓣为统一色调,花心则为彩色,还有的花瓣色彩变化多样。

图4:衣摆处二方连续纹样
1.2图案题材
花腰彝族服饰刺绣图案的风格较统一,题材以花卉类居多,如马缨花、山茶花、荷花等。

其次还以动物、自然物为题材,花腰彝将它们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之情。

花卉的茎脉往往呈现二方连续的波状线的形式,与自然花卉纹交织在一起,构成缠枝图案装饰纹样,在已婚女子服饰的帽子、衣摆、袖口、裤脚边、领褂处,以及未婚女子的腰带上都有运用。

石屏花腰彝族刺绣图案的题材主要分为以下9种:
1.2.1马缨花
马缨花属杜鹃花的一种,也称马缨杜鹃,每一朵都是由10-20朵小花组成,朵朵紧紧相依,花冠呈钟形。

马缨花是花腰彝刺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但并不是花腰彝服饰独有的纹样,[3]在云南楚雄一带的彝族人对马缨花也极为喜爱。

马缨花之所以受彝族人热爱是因为它适宜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云南的彝族人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山中常年开放马缨花,其花红如鲜血,枝繁叶茂。

红色代表着热情,是彝族人最喜爱的颜色。

[4]相传有一个神话故事,很久以前彝山曾有一位残酷的土司,常在山中抢占民女。

当时有一位勇敢而美丽的姑娘叫“咪
4
依鲁”,土司想霸占她为妾。

有一天,咪依鲁头戴一朵浸染过毒素的马缨花,被抢进土司家,她偷偷把马缨花泡在酒中。

土司要咪依鲁陪他一同喝酒,为了毒死土司,咪依鲁喝了毒酒和土司同归于尽。

咪依鲁死后化作了马缨花,常年开在彝族山岭中。

马缨花的花朵构成独特,由10余朵小花集聚而成,这象征着民族的团结,是最具民族代表的花朵。

在石屏花腰彝族刺绣纹样中马缨花的花型是最大最饱满的一种,多为适合纹样结构,在妇女的大腰带或男士上衣口袋上都有运用(图5、图6)。

还有的以独立纹样用在袖口处,花型成三角形,图案中心由三朵马缨花构成,外围似火焰纹。

比较有特点的是图7中小孩的帽顶上的装饰纹样,小女孩的帽子都为圆形,在帽顶的中央有一大朵独立而精美的马缨花,花瓣多至四五层,都为大红色,花心用彩色线绣成。

而帽子的外围由一圈连续的小朵马缨花组成,其花心用银泡代替,花瓣同样为大红色,花朵之间由花茎相连接。

还有的是朵朵花团连成一片的组合纹样多用于小孩背被上(图8)。

马缨花的组成形式多种多样,花瓣层层相接,有大有小,彩色花心红色花瓣,朵朵之间有多根花茎相连,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图5:大腰带上的马缨花图6:男装上的口袋图7:小孩帽顶纹样
图8:背被上的马缨花纹样
1.2.2山茶花
5
山茶花也是花腰彝族山中常开的花,其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花朵多为红色,象征着浪漫的爱情,其纹样的运用表达了花腰彝族人对美满爱情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5]在云南石林一带的彝族人也喜欢把山茶花纹刺绣在服饰上,但是花纹的样式与花腰彝族的完全不同。

花腰彝族服饰中的山茶花纹经简化后多以二方连续图案运用,花型较小,花瓣采用双层绣法,而且内外两层的颜色不同。

花心的颜色也不同,各种颜色搭配运用,朵朵之间的花型相同而颜色各异。

山茶花的纹样有两种形式,分为纵向连续纹样和横向连续纹样。

纵向连续纹样多在妇女领褂上运用,如图9,花腰彝族服饰的背部有一块又大又独特的矩形绣片,其上由三组山茶花的连续纹样构成,一朵花有六片花瓣,朵与朵之间还有红白绣线交替绣成的花茎相连接。

山茶花在男士衣服的门襟处也常以纵向连续纹样运用。

而横向连续纹样多运用在妇女衣服的后摆,花朵同样是六瓣花瓣,但没有串连式的花茎,而是每一朵花都绣有花柄,花心的下方还绣有彩色的亮片(图10)。

图9:纵向山茶花纹图10:横向山茶花纹
1.2.3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多年生长在水中,其花单生于花梗顶端,有单瓣、复瓣、重瓣等花型,芳香美丽。

花朵多为粉红色或白色,或有彩纹、镶边。

荷花是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花腰彝族服饰中的荷花纹则代表着纯洁的情谊,是友好的象征。

荷花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多以单独图案纹样运用,但是在花腰彝族服饰中,荷花纹都为二方连续纹样,常用在妇女衣裳的袖肥处作装饰,其纹样可分为开放型和未开放型两种形式。

如图11是未开放型的荷花纹,花瓣是闭合的桃心形,为单层绣法,蓝色底布代表湖水,
6
花朵用红色线绣成,花心为彩色。

图12是开放型的荷花,色彩比较丰富,花瓣舒展且为彩色双层绣法,花朵中心还绣有莲蓬纹样,花朵之间还有红白相间的花柄相连,绿色的底布代表荷叶。

图11:未开放的荷花纹图12:开放的荷花纹
1.2.4野生花
野生花纹是由一种野生花简化而来,彝语称“阿滴平”,如图13中的花型比较特别,连续纹样中有一根长长的花茎穿连其中,把朵朵花儿穿连成串,花茎红白相间,花朵色彩各异。

花瓣以大红色为主,配有白色、紫色或粉色,花边有圆角的还有尖角的,似蝴蝶翅膀,双层绣法。

花朵的一边还有锯齿形的连续小花边,似草丛。

图14也是一种野生花变形纹样,彝语称“沙本莫熟”。

此花纹样多用在花腰带上,二方连续纹样构成。

花腰带男女皆可佩带,是花腰彝女孩向心意男子表达爱意的信物。

在花腰帯的整条腰头部分都是由这种纹样构成的,其单位纹样的中心是一朵八瓣花,外围左右两边各有四层波状花瓣,花瓣都为红色,花心为彩色,花朵之间还有银泡点缀。

在妇女帽子的正面此纹样以适合纹样的形式经常被运用。

图13:阿滴平图14:沙本莫熟
1.2.5小葵花
小葵花也就是向日葵,向日葵纹样在少数民族服饰中运用较少,在现代服饰纹样中多以单独图案运用,且花型较大。

而在花腰彝纹样中,刚开放的向日葵花型较小还未结果,小小的葵花代表着年幼的孩童,天真美丽。

葵花纹寄予了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期望,望他们能开
7
开心心的茁壮成长。

如图15,小葵花纹的花型较为简单,多以二方连续纹样运用,每朵有六个圆边花瓣,花心镂空朵朵相连,红花绿底。

图15:葵花纹
1.2.6石榴纹
石榴具有独具特色的形态特征和内在品质,中国石榴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许多刺绣中都有运用,如苗绣、汉绣、苏绣等[6],而且有着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彝族刺绣中的石榴纹是由石榴简化变形而来,石榴花火红艳丽,其籽粒多且晶莹剔透,象征着红红火火、多子多福、金玉满堂,石榴还代表了彝族人对家族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愿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得以传承。

石榴的果实和花都是红色的,所以花瓣是用红色绣线绣成,底布为绿色,三片朝上的花瓣好似石榴花的花嘴,花心是月牙形,由彩色绣线绣成(图16)。

纹样是二方连续式构成,由于花型较小选用单层绣法。

图16:石榴纹
1.2.7火焰纹
火是光明的象征,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火仪式也就是“火把节”,在他们心中火能驱除邪魔,保佑老百姓平安、幸福,彝族人对火有着敬畏之情[7]。

火焰纹的基本构成形式是以涡旋纹或勾状纹的造型来表达的,花腰彝族的火焰纹有多种组合方式,形式变化多样,灵活自由。

独立的火焰纹多以贴补绣技法运用在小孩的上衣的前片领围处,是火焰纹中最独特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纹样比较大,图案左右对称,先用绿色的绒布剪好花样再用红色丝线锁边,最后再缝合到衣片上(图17)。

连续的火焰纹多用在裤脚作装饰,其火焰由双层绣法绣成,红蓝绣线相配,外层红色内层蓝色,底布则为绿色。

火焰形态柔美,火苗统一朝上,火心还有红色的卷纹。

图18上方锯齿形火焰纹较小,是用红色绣
8
线绣成,外围用金线勾边,此纹样在花腰服饰中十分常见,多运用在帽子、衣袖和裤脚的绣片边缘处。

图17:童装上的火焰纹图18:妇女裤脚边上的火焰纹
1.2.8凤凰纹
从古至今凤凰都被视为神鸟,在中国的多个民族都喜欢把凤凰的图案运用到服饰上进行装饰。

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象征着和平,代表着力量和希望,彝族人对凤凰的崇拜是对自然的一种爱护,他们感谢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

山中的一草一木,还有各种鸟雀或是小动物都不会去伤害。

他们视凤凰为神鸟,能帮助人类保佑所有的生灵。

在花腰彝服饰中凤凰纹多用在帽子上,用红色线绣成,成双成对,凤凰的羽毛上还加有几颗银泡(图19)。

另外还有两种造型的凤凰纹样多以独立纹样运用,如图20在妇女帽子尾端的中心部分是一条修长的凤凰纹,都是用红色绣线绣成,其羽毛的伪眼则为彩色。

在这条凤凰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一对小凤凰纹,外型虽小却栩栩如生。

图图19:凤凰纹图20:妇女帽子上多种形态的凤凰纹
1.2.9太阳纹
9
彝族人认为太阳是神灵的象征,相信天上的星辰能掌握人的命运,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也表现在服饰上[8],如图22为妇女的坎肩,领围处装饰有太阳纹,是用红色和蓝色的棉布剪出的锯齿形连续纹样,工艺多采取补绣的方法,红蓝两色反差强烈,效果明显。

领口的装饰多至三层,内有两层网格纹构成,太阳纹为最外一层装饰,好似太阳的光圈。

在前中领口处还装饰着银泡,代表月亮。

太阳纹多用在领褂上,其它地方很少运用。

图21:太阳纹
2.刺绣针法种类
刺绣技艺是花腰彝族女子必备的一种技能,刺绣技艺的高低往往显示着花腰彝族女子的手艺灵巧程度和贤惠持家能力。

花腰彝刺绣的工具十分简单,一针一线到哪里都可以刺绣,彝族妇女会随身携带着绣片和针线,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绣一绣,并不需要绷子或绣架。

石屏花腰彝族刺绣针法主要分为平绣、挑花绣、锁边绣、贴补绣和织网绣五种,其中织网绣最为独特,在每一片绣片中几乎都有运用。

2.1织网绣
织网绣是花腰彝刺绣中最常见且最独特的一种绣法。

在花腰服饰的每一样组成部件中都有运用,绣纹呈长条形多用在绣片的最外一层,如领边、帽檐、衣摆边等等。

如图22,织网绣是用红白两色的绣线进行经纬方向交织而成,绣线呈45°斜向,以此方向并排交织形成连续的网格纹样。

绣法:先用白色棉线在固定的宽度范围内用平针进行平铺,白色绣线要均匀而平整的呈45度方向并排绣在底布上,不留一点空隙也不重叠。

然后再用红丝线与白线成垂直方向与白线交织后绣于底布上,红色绣线同样要均匀的排列。

如图24红白两线交织后便形成了红白相间网格的纹样,通过针线穿插格式的设计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多块方格纹样。

10
图22:连续织网绣
图23:织网绣针法
2.2平针绣
平针绣又称为“齐针”,是刺绣最基本、最常见的针法之一。

[8]平绣又可分为直纹绣和斜纹绣,根据花样的形状来选择,比如叶子部分就选择斜纹平绣,而大花朵部分多用直纹平绣(图24)。

平针要求针迹整齐平滑,不重叠不露底,起针落针方向一致,填色饱满。

花腰彝中的平针多用在花瓣的绣制上,层与层之间留有间隙,俗称“水路”。

剪花是平针绣的基础工艺,作为刺绣底样的剪花决定着绣片的整体效果,疏密、线条花型以及连续性、节奏感都要整体考虑。

刺绣时起针落针都在剪花纹样两边轮廓的边缘处,绣线纹路全部是平行排列,边缘整齐光洁。

最后绣出的花样与剪花的花样一模一样,剪花则被绣线完全遮盖住,被包裹在绣线里。

花腰彝中的平针绣还有一种双层绣法,就是将一片花瓣分作上下两层来绣,之间不留水路,两层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图25)。

图24:平针绣图25:双层平针绣法
11
2.3挑花绣
挑花绣又称数纱绣,其技法一般采用经纬纹路明显的平布作为挑花布,如图26挑花时依据布料的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的网眼,上下两针斜角相交,用绣花线挑出“X”字形,并以此作为完整构图的基本单位,曲直转折形成格局,延伸组合成各种造型的图案花纹。

石屏花腰彝人的刺绣图案以二方连续纹样为显著特征,因此刺绣时,先要确定绣片总长度,然后由一端开始,绣到另一端结尾,如果有多种颜色的纹样交错出现时,则先绣完该部分连接成体的某一颜色图案,再换另一种颜色的绣花线。

挑绣纹样在石屏彝族服饰中运用较少,服饰中偶尔穿插几针,多用在火茶花腰带上(图27)。

十字挑花绣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类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方格纹、三角花、菱形花等纹样。

十字挑花绣具有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显著特征,就具体纹样来看,腰带上的纹样都为几何图案,底布为白色棉布,绣线多为红色配少许绿色丝线。

图26:挑花绣针法图27:火茶花腰带上的挑花纹样
2.4锁绣
锁绣是中国古代刺绣传统针法之一,在花腰彝族服饰刺绣中经常使用,多用于绣片边缘锁边装饰(图28)。

锁边之前先将绣片的边缘向反面翻折2cm宽度后成双层边缘,[9]锁绣时针尖始终从绣片反面刺入绣针一半长度后,用尾线向针尖上顺时针方向套一圈后从绣片正面抽出余针,并向边缘外侧方向拉紧绣线,形成锁结(如图29)。

锁绣时每一针的下针位置距离绣片边缘相同,针针之间的间隔较近,形成后的绣纹紧紧相依,结实且均匀。

锁边后的绣纹效果好似一条锁链,环圈形成的绣纹又像辫子一样立体。

每一片绣片都是先将花纹绣满
之后才锁边,最后再将绣好的绣片拼接固定在服装面料上。

12
图28:肩部火焰纹用锁绣收边图29:锁绣针法
2.5贴补绣
贴补绣也称贴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

其绣法是将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布料按图案要求剪好,然后用米糊粘贴在绣面上,也可直接贴在服装的面料上,使图案有立体效果(图30)。

贴好后待米糊风干以后再用各种针法沿着贴布外边缘缝合在底布上再次固定,绣线的颜色与贴布颜色不同(图31)。

贴布层层相叠或拼接成美丽的花朵,贴补绣制作的花纹面积较大,绣法较为简单,多用在小孩的背被上,服装上也有运用。

图30:孩子背被上的贴补绣图31:贴补绣法
3.结语
哨冲镇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已经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通过对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的实地考察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花腰彝服饰是彝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承载符号,是中国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在哨冲镇每一个村寨之间,其花腰服饰的特征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不管是图案纹样的运用还是配色构成都有各自不同的审
13
美观,本文主要分析了雨能后村花腰服饰的纹样和刺绣针法的种类,与其它村子相比,针法大致相同,而纹样的组合和色彩搭配则独具特色。

花腰彝通过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的综合运用,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民族服饰,美化了生活,展示出其服饰及服饰图案的自然与多样的美感。

可以说,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民族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表现密切结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服饰图纹中蕴涵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外显部分。

参考文献
[1]柏绍荣.花腰彝服饰艺术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生态变迁及保护传承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
文,2012
[2]周李钧.现代绣花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9-15.
[3]申琳.关于彝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38-40.
[4]郝云华. 彝族刺绣图案探析—马樱花图案郝云华[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5):75-78.
[5]肖青.石林阿着底村彝族刺绣工艺调查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05(3):66-73.
[6]李友友.民间刺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11.
[7]管丽华,森文.石屏花腰彝服饰的文化功能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62-64.
[8]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2-84.
[9]田鲁.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31-47.
[10]唐瑞.花腰彝服饰文化内涵及其流变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11]李珊珊.花腰彝服饰艺术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