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胃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于1982年首先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简称Hp),并因此获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Hp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且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
世界上超过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 [2]。
临床使用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疗效较好,但存在细菌耐药性、药物副作用大及病人依从性差等弊端,使临床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近年来中医学者对Hp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临床研究进展1.病机中医认为HP感染相关性胃病多属“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有学者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基础。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HP感染属中医“邪气”,病邪乘虚而人,或正虚邪恋,出现虚实并见,本虚标实,或生寒、或化热,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嘈杂等症状。
周正华等[3]研究认为Hp所导致胃病的病机实质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康美清[4]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证和湿热证患者Hp感染均较高,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Hp侵袭致脾胃功能下降,日久虚弱,故脾胃亏虚是Hp能侵入体内引起疾病的前提之一,而脾胃湿热又是Hp易感环境,所以Hp致病同时存在因虚致实、因实致虚两种病机。
2.辩证关于HP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中医注重辨证分型,主要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益气、和胃助运、清热化湿、滋阴益胃等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其在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许多学者认为HP感染以脾胃湿热、肝郁气滞等证型感染率较高,而脾胃虚弱等证型感染率较低。
如李东灿等[5]研究了7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同时选择43例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对照。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摘要】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
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失衡,中药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感染对胃肠道的损害。
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恶心等症状。
中医药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中医药能够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更好地恢复胃肠功能。
综合以上,中医药治疗在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症状、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病,治疗,效果,原理,方法,症状缓解,预防,联合治疗,优势,缓解症状,优势推广,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肠病是指涉及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肠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在胃内寄生并引起胃炎、溃疡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导致胃肠黏膜损伤、胃酸分泌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在胃肠病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较于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胃肠病的优势在于疗效温和、副作用少、病因病机综合分析,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中医药能够从根源上调理人体的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当前,中医药在胃肠病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值得引起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胃黏膜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感染对胃肠道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HP感染通常通过口腔-口服途径引起,可以导致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并且被证实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感染了HP,其中大多数人无症状,但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胀气、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实验
2.1 实验药液制备
称取黄连、乌梅、蜂胶3种中药,按重量比加10倍的蒸馏水浸泡30 min后,用文火煎熬30 min,倒出煎液,药渣再加等量蒸馏水煎熬30 min,2次煎液合并,3 500r/min离心15 min,倒出上清液,蒸发浓缩成含生药量1 g/mL浓度的药液。以最少量的二甲基亚砜溶剂溶解后,使其母液浓度分别为100 mg/mL、50 mg/mL、50 mg/mL.
【关键词】 黄连 乌梅 蜂胶 幽门螺杆菌 联合抗菌实验
Combin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ree Chinese Drugs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mbin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ptis chinensis,Dark Plum Fruit and Bee Propolispro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Hp).Methods Theprotocol was designed by checkboard method.The MICs of Coptis chinensis,Dark Plum Fruit and Bee Propolispro alone or in two-and-two combination against Hp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plate method,and the FIC indexes was calculat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bined effects.Results When Coptis chinensis combined with Bee Propolispro,the FIC index was 0.13(<0.5) but was 0.75(>0.5)when combined with Dark Plum Fruit;The FIC index was 0.19(<0.5)when Dark Plum Fruit combined with Bee Propolispro.Conclusion Both Coptis chinensis in combination with Bee Propolispro or Dark Plum Fruit in combination with Bee Propolispro had synergistic action on Hp.with the latter showing more potent synergistic action.Coptis chinensis combined with Dark Plum Fruit Ceorgi had additivity against Hp.No antagonistic actions were noted in Coptis chinensis,Bee Propolispro and Dark Plum Fruit.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中医药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
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
姜成;鄢春锦;刘蔚雯;张学敏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13)006
【摘要】探讨15味中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琼脂稀释法测定每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15味中药中5味抑菌直径大于20 mm,4味10~20 mm,5味小于10mm,一味无抑菌作用;MIC值与抑菌圈的走势基本相符;黄连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姜成;鄢春锦;刘蔚雯;张学敏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现代医学部,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学院现代医学部,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学院现代医学部,福建,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3味中药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董海艳;周丽萍;王乐丹
2.11味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J], 陈静;林海英;杨霞卿;唐芳勇
3.八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 [J], 鹿意;梁晓;秦志华;张启迪
4.三黄泻心汤三味药联合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J], 耿聪;李岩;姚鑫洁
5.15味中药对猪致病性大肠艾希氏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J], 谷新利;剡根强;商云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抑杀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年2月第25卷2期(总第193期)卫Q型!型!叁昌Q曼£坠£卫£△L!B△Q!卫Q丛生邑£丛!塑里曼星垒堡坠!£!垒里至Q螋!型:垄量丛Q:2●综述●中药抑杀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邵龙刚1,顾勤(指导)2(I.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级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46)[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2—120—02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素。
西医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联合用药方案治疗Hp感染效果较好,但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增多,副作用也越来越大,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Ⅲ。
而中医治疗在注重局部病变的同时,更注重整体的调节,加上中药组方变化大,可供选择的药物多,其优势和特点渐被人们认同。
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辨证论治及临床验证、实验研究等方法,证实多种中药及方剂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现将主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单昧中药对Hp抑制作用单味中药对Hp的抑制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作用最强的是清热燥湿药如黄连、大黄、黄芩。
徐艺B。
等对常用百余种中草药和胃溃疡常用方剂进行Hp有毒株及无毒株分类抑菌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抑制的药物仍以清热解毒类为多,黄连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大黄、黄芩。
抑菌作用的中药分类有补气、化湿、理气、温阳等,如党参、甘草、白芍、石斛、枸杞、厚朴、陈皮、木香、延胡索、枳壳、吴茱萸等。
周曾芬¨1等分别用大蒜和大黄进行体外Hp抑菌实验,与常用抗Hp西药进行抑菌比较,并联合进行抑菌实验结果发现,大蒜制剂对Hp有明显抑菌作用,大黄煎剂液对Hp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两药均随其浓度增高而抑菌作用增强。
认为大蒜和大黄是较好的抗Hp中药,与其它常用抗Hp西药联合能明显提高抑菌作用。
刘波H1等对逍遥汤、黄芪健中汤及黄连、枳实、紫草分别进行Hp杀菌作用研究,结果在所选浓度范围内,上述5种均有一定的Hp杀灭作用,随其浓度升高杀菌作用增强。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0T07:20:06.3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胡顺装[导读]胡顺装(东海惠民医院;江苏省连云港222300)【摘要】在临床上常见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感染情况下,患者会发生慢性炎症反应,机体相应病症会出现。
出现胃病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西医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生素,但是容易将细菌耐药性提高,下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近几年来,临床提出中医治疗,本文对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在慢性感染中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进入胃部后,处于酸性环境,大量繁殖,对胃部造成损伤,将免疫反应以及炎性反应诱导,在感染这一病菌之后,患者会出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腹胀、反酸、嗳气等,若未能及时治疗患者,胃部恶性肿瘤发生可能会大大增加,临床常用西药治疗此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肠道菌群平衡造成影响,因此,临床提出中医药治疗,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可以将患者不良反应减少,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供相关人员参考。
1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抗Hp感染的认知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正气不足,因为脾胃虚弱,导致外邪入侵。
在中医学上,此病属于“胃脘痛”、“痞满”、“泛酸”等范畴,认为患者存在饮食不节情况,脾胃虚弱,为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提供了一定前提。
脾胃虚弱会导致患者出现气虚、血瘀的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肠病发生几率会进一步增加。
为了有效治疗此病,前提是对患者脾胃功能进行改善,为患者调理正气,将邪气摒除。
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通过辨证论治,将中药复方制剂应用,不拘泥于某一味中药的抗菌作用,属于临床推荐的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法。
中药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
进行 了抗 Hp感 染 的 体 外 实验 , Hp根 除 率分 别 为 黄
连 7 6 、 大黄 6 8 、 黄芩 6 4 、 紫珠 3 6 、 延 胡 索
2 8 。蒋丽 军等 [ 8 ] 认 为姜 黄具 有 良好 的抗 Hp作 用 ,
充 分 发 挥 其 抗 Hp 感 染 作 用 将 对 有 效 治 疗 Hp相 关 性
NF — K B 的 p 5 0亚 基 向细胞核 的转 移 从 而抑 制 NF — K B的
胃黏 膜 炎 症 反 应 , 以黄 芩 为 代 表 等 ¨ ] 。 2 中药 复 方 抗 Hp感 染 的 研 究
活化 , 进 而抑 制 NO 及 I L 一 8的产 生 , 降低 Hp引 起 的
用 的 中药 , 再 测定 其最 小 抑 菌 浓度 ( MI C ) 值 。结 果 黄 连 MI C范 围 为 1:3 2 0 , 大 黄 的 MI C为 1:4 0 , 吴 茱
萸、 黄 芩 的均 为 1: 2 0 , 其余 单 味药 MI C均 为 1:l 0 。 显 示 黄连 、 黄芩、 大黄、 黄 柏 等 清热 解 毒 中药对 Hp有 较 强 的抑制作 用 。姜成 等 对 黄 连 等 1 5味 中药 的 抑 菌直径 和 MI C进行 了测 定 , 结 果显 示 , 黄连、 黄柏、 黄
相关 性 胃病 患 者 根 据 中 医辨 证 分 为 湿 热 证 和 虚 寒 证
中西 医结 合研 究 2 0 1 5年 4月第 7卷第 期
R e s e a r c h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5 Ap r i l V o 1 . 7 No . 2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病症状中,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多种机制来治疗疾病。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药采用中药制剂、针灸治疗、理疗方法以及合理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胃肠病症状,还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达到治愈的效果。
中医药的综合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潜在的疗效,并且展望了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方面的前景。
在未来,中医药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药治疗、胃肠病、效果、药物、针灸疗法、理疗方法、饮食调理、综合疗法、潜在价值、前景展望1. 引言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概述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胃肠道内生长繁殖的细菌,它可通过口腔、食物和水传播,感染后会在胃肠道内定居并引起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为后续讨论中医药对其治疗的效果奠定基础。
中关于至此结束。
2. 正文2.1 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机制中医药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由于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的内脏功能紊乱。
通过调理脾胃、调节气血、清热解毒等方法,可以恢复脏腑功能的平衡,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
中医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
常用的中药如黄连、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抑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消灭幽门螺杆菌,减轻胃肠道炎症反应。
针灸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加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对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1T08:11:56.68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杨飞[导读] Hp 在 1983 年被澳大利亚科学家Barry J Mar?shall和 J Robin Warren 所发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摘要:越来越多研究者重视中医药在根除Hp中的作用,越来越多临床对照实验证实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Hp感染比单纯使用西药的疗效要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随着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中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机理将会更加明确,更容易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和使用,从而发挥其更大作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中医药;根除;治疗;综述一、幽门螺杆菌概述Hp 在 1983 年被澳大利亚科学家Barry J Mar?shall和 J Robin Warren 所发现。
幽门螺杆菌(简称Hp)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从《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到《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方案从三联变成四联,疗程从最初的7天到现在的10~14天,抗生素的用量不断增加,疗程不断延长,导致治疗费用也不断提高,但是Hp感染根除率的提高却极其有限,且副作用随之增加,不少患者治疗后容易再感染,是目前治疗的主要问题。
虽然Hp疫苗的研究似乎给我们预防与治疗Hp感染带来了新曙光,但是短期内Hp疫苗难以推出市场的,且不良反应多。
怎样提高Hp的根除率成为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医中药虽有着悠远的历史,也不免受当时检验技术的限制,古代中医学家对这种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病菌的认识可谓一片空白;但对于 Hp感染导致的相关性胃炎而出现的胃胀、胃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古代中医学家却有着独特的见解,一直影响至今。
目前对于Hp感染所致的相关性胃炎中医界还没有统一病名,根据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导致的主要症状不同,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 “痞满” “呕吐”等范畴。
中药抗幽门螺杆菌概述
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痹气,定志除惊”。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石斛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
石斛对人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能使血中胃泌素浓度升高,其机制可能是直接刺激G 细胞,引起胃泌素释放增加,使血清胃泌素浓度增高,胃泌素刺激壁细胞,使胃酸分泌增加〔9〕。
215 治疗白内障 现代医学证明,白内障等眼疾均表现有微循环障碍〔10〕。
实验〔11〕结果表明石斛夜光颗粒剂能明显延缓大鼠D 2半乳糖所致白内障的形成,并能部分抑制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改善家兔球结膜微循环。
216 其他药理作用 石斛有明显的拮抗苯肾上腺素的收缩肠系膜血管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一样可扩张肠系膜血管。
另外,在有石斛存在的条件下,较高浓度(315×10-4mol )的苯肾上腺素、52HT 的收缩血管作用被明显减弱,这更充分证明了石斛的扩张血管作用〔12〕,3 临床应用中医认为,石斛有补虚益胃,养阴明目,清热生津之功。
《神农本草经》记载“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本草再新》亦云:“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311 温热病后期,因高热而阴津受伤,出现口渴舌躁、食欲不振、舌质发红、舌苔黄黑等症状,可用本品滋养胃阴、清热生津、止渴除烦。
但应注意用本品治疗温热病,不可用之过早,以免滋补敛邪。
312 阴虚内热而发生干咳、盗汗、低烧、口渴、舌红脉细数等症,可用本品配生地、麦冬、百合、秦艽、银柴胡等同用。
313 因肾精不足而致目昏目暗、视力减退,常用本品配合生地、熟地、山萸、草决明、潼蒺藜、地骨皮、菊花、枸杞子等同用。
314 因肾虚而两脚麻木痿痹者,也可用本品配合牛膝、黄柏、川断、熟地、山药、秦艽、苡米、木瓜、虎骨等同用。
4 使用注意温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凝水石、巴豆。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综述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综述作者:王冬阳李岩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6期[摘要]大量国内外研究及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
炎、消化性溃癌、口癌等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及多种消化遭外疾病呈明显正相关,在最新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报告中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具有傳染性。
鉴于我国的饮食传统及不分餐的豪餐方式造成的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根除对象应拓展至无症状者。
因此找到安全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对于人类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标准根除疗法较常用的抗生素中克拉霉素及甲硝唑等耐药较严重,根除率远远达不到临床要求,含仪剂四联疗法因铋剂副作用多、不良反应明显,导致依从性较差因此研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可以广泛推广应用的抗HP感染药物及疗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中药博大精深,现有许多研究表明。
联合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副作用小、根除率高、症状缓解明显的特点。
现笔者就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做一综述。
[关键词]中药;幽门螺杆菌;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263-021根除HP的必要性:自从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和沃伦首次从胃粘膜活检样本当中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后,幽门螺杆菌就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疾病、胃部淋巴瘤、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导致原因不清的缺铁性贫血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表明,HP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Wang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分析4041例患者后发现,长期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亦呈正相关关系。
我国约有42%-90%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故找到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根除方法对于保障人类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2中药根除HP的优势:相对于单纯西医疗法,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优势有很多,近些年大量临床观察及研究表明,传统标准三联及四联疗法中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耐药率愈发严重,郝庆通过E-test及分析PCR扩增产物的方法从分子学的角度证实了克拉霉素的耐药机制,现传统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小于80%,远远达不到临床要求。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观察摘要:由于 Hp的抗性越来越强,目前常用的西医药物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药物来进行抗 Hp感染的药物。
根据流行情况,目前出现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每年都在上升,而幽门螺旋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完全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治疗感染性胃病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的治法,应当以清热活血,理气化瘀为主,与西医的疗法相比,中药具有较高的根除Hp概率,且毒副作用较少,不易产生抗性,与传统四联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疗效。
为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从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中医理论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具体情况,进而详细阐述中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中药;幽门螺杆菌;胃病;临床观察;四君子汤Hp是一种生长在胃黏膜上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童龄化的趋势,与胃癌、胃黏膜相关的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
当前,常规“四联法”的治愈率正逐渐下降,虽然四联法是国内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首选药物,效果明显。
然而,该药物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过量或持续使用会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衡,出现腹痛等副作用,影响药物的顺应性和疗效。
中西结合是中药抗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新理念[1]。
然而,中药复方中含有多种有效组分,且在同一种动物试验中,其有效组分的作用效果也各不一样,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中药复方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仍需深入探讨。
目前已有部分实验证实中药复方对 Hp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提供了依据。
从中药角度,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在 Hp感染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相关概述(一)相关概念出现的胃部疾病有很多种,其病因也不尽相同。
大部分的胃疾病都受到了感染和溃疡的影响,在人体长期的被动或不进行锻炼的情况下,人体对食品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就会下降,因此,人体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胃酸来进行消化,然而,过度的胃酸在对食品进行分解的同时,也会对胃产生一定的负荷,会侵蚀和破坏肠道上皮,最终导致炎症的产生[2]。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作者:郭洁洁齐洪军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年第12期【摘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黏膜,定植后机体几乎不会自发清除,其感染不仅是脾胃系统众多疾病的常见病因,也与其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抗生素耐药是目前导致其根治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为了提升抗生素耐药导致的根治率的下降、缓解联合用药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仲景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已有一定的学术经验,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统一的学术思想,探析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可以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经方;自拟方;辩证;综述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23--03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被认为是唯一可在人体内生存的细菌[1],其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2]。
我国Hp感染率在40%~60%[3],且Hp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4],2019年上海举办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认为Hp感染需采取主动干预措施才会消除[5]。
目前,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成年人均需接受Hp 根除治疗[3]。
西医对其治疗药物主要有PPI/P-CAB、铋剂、抗生素及益生菌等,主要通过以上药物的联合调整及用药时间、剂量的变化改变方案进行治疗。
抗生素耐药导致的根治率下降、联合用药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医药主要从全身调节出发,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渗透,利用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6],通过临床试验、基础研究的方式,进一步调和阴阳、改善中医症候[7],不仅可以提高Hp的根除率,还具有不良反应少、不易耐药、不影响肠道菌群稳定等优势[8]。
1 中药内治1.1 经方半夏泻心汤[9]最早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半夏泻心汤对H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临床试验中发现其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中药体外抑杀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中药体外抑杀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吴静;王克霞
【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年(卷),期】2005(3)3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黏膜的革兰阴性细菌,可以引起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1].1983年自Warren和Marshall成功分离幽门螺杆菌,人们发现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素,且与胃癌的发生有很大的关联回。
目前根除HP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含铋制剂;
【总页数】4页(P177-180)
【作者】吴静;王克霞
【作者单位】232001,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32001,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中药对于幽门螺杆菌体外抑杀实验的系统评价 [J], 赵剑;边育红;王丽;尤冉冉
2.中药对于幽门螺杆菌体外抑杀实验的系统评价 [J], 赵剑;边育红;王丽;尤冉冉
3.通塞脉片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滕静如;刘岩;肖诚;殷书梅;王宓
4.复方泮托拉唑钠胃内漂浮片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赵秋生;
刘珠;扬劼
5.中药制剂体外抑杀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J], 吴静;王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缴稳苓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1997(025)012
【摘要】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病,多发病。
病程长,反复发作,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中药对其有抑制作用。
我们选用了不同性味和不同作用的38种中药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抑制试验。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中药:黄芩,黄连,大黄,黄柏,桂枝,地丁,玫瑰花,土茯苓,高良姜,乌梅,山楂,厚朴,枳实,白芍,香附,青天葵,地榆,连翘,茵陈,苦参,槟榔,五味子,生黄芪,艾叶,没药,毕菝,草豆蔻,瓜蒌,远志,金樱子,旱莲草,麦冬,元胡,苍术,女贞子,川楝子,黄精,生侧柏。
各1g,分别放于烧杯中用水浸泡1小时后,再煎者30分钟,煎出药液1ml。
【总页数】2页(P740-741)
【作者】缴稳苓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
【相关文献】
1.中药漱口剂对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J], 刘红; 余琳; 文永兰
2.中药漱口剂对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J], 刘红; 余琳; 文永兰
3.茯苓水提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和GES-1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J], 李良;袁尔
东;苟娜;高立;杨宜婷;任娇艳
4.调血脂类中药及中药单体对羧酸酯酶1体外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J], 王汇滨;许汉卿;马佳睿;张昕彤;贺智承;于青;邹立伟;刘东春
5.中药对黑素生物合成影响研究Ⅰ.82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J], 雷铁池;朱文元;夏明玉;张美华;范卫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