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唐诗

合集下载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理解型默写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理解型默写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第四部分:古诗文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理解型默写刘海燕【2007·湖北】15.填空。

(6分)(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促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揭露了封建皇帝的荒淫;俄国诗人______________的《致大海》,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1)①履至尊而制六合②樯橹飞灰湮灭③长使英雄泪满襟④铁马秋风大散关(2)①聊斋志异②普希金【解析】此题考查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

【2007·江西】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

(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1)宋词的主要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变形记》的作者是。

(2)《离骚》中提到屈原名字的两句是:,。

(3)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韩愈《师说》)(5)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弗兰茨·卡夫卡(或卡夫卡)(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007·四川】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两题任选一题)(5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

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福建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元曲及其它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元曲及其它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第四部分:古诗文元曲及其它部分刘海燕【2009·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分)【答案】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分)【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2007--200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文学常识

2007--200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文学常识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刘海燕【2007·北京】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以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善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

C项《儒林外史》的作者应为吴敬梓,表述有误,为本题正确选项。

1、【2008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答案】C【解析】A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2、【2008年高考浙江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作者:佚名来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 文章录入:南中陈平](全国卷II)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

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

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

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

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

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全国卷I)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2007--200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文字

2007--200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文字

2007年——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字形刘海燕【2007·天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荫庇频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磋商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珠联璧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答案】A【解析】 B项,“频律”应为“频率”,“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C项,“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D项,“协迫”应为“胁迫”。

【2007·四川】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一时门可落雀痉挛部署B、推心置腹各行其是对奕九州C、出奇制胜一枕黄粱松弛朗颂D、一如既往真知灼见锻练蛰伏【答案】B【解析】(红字为错别字,正确的分别为:罗诵炼)【2007·山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秣马厉兵 B.忽略题词肄业优哉悠哉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伏法寂寥任性对薄公堂【答案】A【解析】(B优哉游哉,C曲意逢迎,D对簿公堂)【2007·辽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矍铄再所不惜人情世故B.部署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C.梳妆赋与人才辈出破涕为笑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答案】 D【解析】A项,“再所不惜”应为“在所不惜”,B项,“细水常流”应为“细水长流”C项,“赋与”应为“赋予”。

【2007·江西】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筹划家具百废待新B.翔实瞭望暴燥斐然成章C.肖像赢弱修葺一愁莫展D.迁徙戳穿针砭如愿以尝【答案】C。

【解析】A.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家具: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

百废待新(兴):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兴:兴办。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成语出处:王颖《海外赤子》:“百废待兴,一下子怎么能抓得过来。

”B.翔实:详细而确实。

也作详实。

瞭望:登高望远;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记忆型默写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记忆型默写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第四部分:古诗文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记忆型默写刘海燕【2007·浙江】6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诗经·氓》)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膝王阁序》)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答案】C【解析】[A项②句应为“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B项①句应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项②句应为“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 【2007·安徽】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题)(5分)名篇名句补写的内容均出自课本,且8句选5句,属于送分题。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回归,名句名篇进入高考本来就是督促学生对大纲中规定篇目的背诵,本来就不应该出什么偏、怪、难的题目,如果那样,将是背道而驰。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

(荀子《劝学》)(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3)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

(李白《将进酒》)(4)复道行空,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5)______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挟飞仙以遨游,______ 。

(苏轼《赤壁赋》)(7)______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8)过春风十里,______ 。

(姜夔《扬州慢》)【答案】(1)金石可镂(2)烟光凝而暮山紫(3)千金散尽还复来(4)不霁和虹(5)沧海明月珠有泪(6)抱明月而长终(7)云中谁寄锦书来(8)尽荠麦青青【2007·北京】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

精品文档 (83)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三)

精品文档 (83)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三)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唐以前诗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唐以前诗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第四部分:古诗文唐代以前诗歌刘海燕【2007·北京】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7分)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作品语译】(之一)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之二)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来采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占有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拾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捋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翻过衣襟装着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插好衣襟藏着它。

(周振甫译中华书局《诗经译注》)(之三)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顾伊译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之四)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堆放在一起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吊吊拾起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装进衣襟里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放在腰带内哩!(蓝菊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诗经国风今译》)(之五)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采呀采起来。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新题型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新题型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第六部分语言运用新题型刘海燕【2007·浙江】5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答案】 B【解析】 [B项“古稀”指“70岁”,“诲人无倦”扣住“老师”;A项“花甲”是“60岁”;C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

]【2007·安徽】18.“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

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3分)(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答案】搁置不用(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答案】有意隐瞒(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答案】隐没无闻【2007·安徽】19.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

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

(4分)主持人: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欧盟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答案】怎样制止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或:为什么要制定反垄断法【2007·广东】22.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6分)【答案示例】22、(6分)(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越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

2007--200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_熟语

2007--200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_熟语

2007 年—200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熟语刘海燕【2007 •安徽】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B.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C.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D.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答案】A。

【解析】A “粉墨登场”:本来意思是指画好了妆,上台演戏。

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

该题的出错率估计会高,主要是对“粉墨登场”这个多义成语的理解,从考试的角度看,这个题目有点偏。

B “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

C “完美无缺”:美好而完备,没有任何缺点或不足。

D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

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2007 •北京】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泉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 项“富甲一方”意为“拥有的钱财在地方上居第一位”,与“超脱于物质利益”构成“相反”的意思,使用恰当。

B项“恪尽职守”意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与“生前卫士”、“矢志护灵”的语境相符。

C项“心有余悸”意为“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诗词试题分类解析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诗词试题分类解析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诗词试题分类解析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诗词试题分类解析湖南省华容县教育局教研室李正兵范志福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诗词鉴赏题的考查范围主要涉及词句理解、语言修辞、表达方式(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

下面,笔者试以2007年部分高考试题(为了叙述方便,有微略改动)为例,对这一题型的考查形式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对2008年的高考备考有所启示。

一、诗句理解型这类题目主要考察查考生对诗句的意义、作用及表达技巧等的理解。

答题的一般步骤是:解说句子的基本含义,联系上下文扩展诠释,品味诗句的写作技巧,揣摩诗人的情感等。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宁夏卷〗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提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简析】本诗中诗人借琴棋二物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的讥讽。

参考答案:第三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福建卷〗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提问:“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简析】本诗作于诗人隐居闽中时期,诗中寂寥的天地是诗人亡国后的寂寥心境的真实写照,梅花高洁的品格也表明了诗人高洁的人格。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十【试题】(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参考答案】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赏析一】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上片写柔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寒林暮鸦,构造成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生活图画。

下片进一步描写农村风情的优美欢愉,自在闲适。

末尾二句,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相比,意谓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顽强,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园生活也。

另外,词人对质朴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荠菜花的赞颂,也体现了词人顽强进取的人生观和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观。

【赏析二】辛弃疾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09年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09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_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_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

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萃第六部分语言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刘海燕【2007 •全国I】19.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

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5 分)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①食品,外出就餐的②频率也③高了,这④都彳将⑤给肠道传染病的⑥发生埋下了隐患。

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 %的⑦痢疾患者有过⑧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的⑨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的⑩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13%为II有野炊经历。

(1 )必须删去的是: (2 )不能删去的是:19【答案】(1)必须删去的是:⑤(11) (2)不能删去的是:③④⑥⑦⑨⑩【解析】本题考察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语句不通顺等能力,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练习,还有锻炼语境的感觉能力。

1、【2008年广东卷】右边是一幅剪纸画。

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答案】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 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1、【2008年高考四川卷】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5分)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学是赛跑时的起跑,中学是赛跑中的加速,大学是赛跑的冲刺,社会是赛跑后的颁奖。

【考点】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和语言的生动、形象【解析】注意不要写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了,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语文2007—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详解第四部分:古诗文古诗词阅读唐诗刘海燕【2007²全国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解析】[这是一首田园诗。

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

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

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

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

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

【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认真阅读此诗并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此题不难作答。

第⑴问应根据“遍”字本身的意义并结合句子所写的景物来分析,要注意和“稀”字的对比。

第⑵问的“景”实际上就是把诗作的后四句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明确了“景”,“情”也就自然容易写出来了。

【2008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7.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本诗可看为山水田园诗,注意从诗歌的意象入手,从景与情的关系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

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

“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2008年高考江苏卷】古诗鉴赏(8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错因】诗歌大意未能读懂,专业术语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2009²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考点】第一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第二问: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

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

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

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诗歌鉴赏】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

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

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

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

“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

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

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

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

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

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

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

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

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2009²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