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代理记账行业的工匠和农夫—廖总访谈(20170703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代理记账行业的工匠和农夫
——重庆铭美会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容采访记
财税人俱乐部(重庆)7月3日讯(特约通讯员刘芳)近些年来,一个原本普普通通、微不足道的代理记账行业却异常地热闹起来。一些企业,包括个别上市公司,打着“互联网+”的旗号纷纷闯入代理记账行业,给风平浪静的财务外包行业掀起阵阵波浪。他们有的号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可以低价甚至免费为企业代理记账;有的宣布实现了机器做帐的技术突破,会计只是辅助机器工作而已。种种宣传和做法,不仅给业界带来了混乱,更让客户和消费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万般迷茫,无所适从。
带着这些困惑,我们来到重庆铭美会计咨询有限公司,一家定位于代理记账行业工匠和农夫的企业,采访了总经理廖容女士,请她对代理记账行业和目前的乱象谈谈她的看法。
记者:为什么近年来代理记账行业如此喧嚣,很多民间资本甚至上市公司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个行业呢?
廖总:说实话,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们很久。本来,相对于制造业、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等热门行业而言,代理记账真的是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行业,多年来也只是财税圈内人士在这个行业默默耕耘。至于近年来该行业突然“火”起来,一些民间资本甚或上市公司纷纷进军代理记账,我想可能是因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创新升级无望,不甘心在原有领域精耕细作,或者因为惧怕越来越惨烈的行业竞争等原因,四处寻找新投资方向的缘故吧。据我们了解,个别上市企业,因为受到资金和业绩的双重压力,在国有企业、地产大鳄和金融资本的夹击下,急于寻找业务突破口,也进入了代理记账行业。这大概就是近几年我们大家都看到的现象,或者说乱象吧。
记者:代理记账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吗?低价、免费服务靠得住吗?
廖总:代理记账能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需要认真分析。但我可以毫不含糊地告诉你,低价服务,特别是免费服务肯定靠不住!
在铭美十五年的从业经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个行业有一些自身的特殊性,也可以理解为是局限性。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或者快速消费品行业,其客户需求可以标准化,服务人员可以大众化,代理记账行业的客户需求千差万别,个性特征明显,代理记账企业的规模和服务客户的数量只能一步一步来,很难速成。
首先,代理记账是一个专业性要求很强的行业。会计人员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三五年的历练和实践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这些年来,有一个问题令我十分头疼。我们发现即使是一个会计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短时间也无法应付像我们公司这样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培训和实践后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代账会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学习和训练系统,新进人员必须经历系统学习和层层考试,并在老会计一对一的辅导下逐步成长为合格的代账会计。这个过程无法标准化,更无法速成。
其次,代理记账是一个地域特征明显和受政策法规约束的行业。总所周知,企业账务处理、财税管理和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关联性很高。中国大陆几十年来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国家层面的政策变化很快,地方层面各种规定的出台和更新速度更常常让人应接不暇。这种行业特性不仅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带来了挑战,更对代理记账企业的整体专业经验,即所谓企业专业团队的“EXPERTISE”,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一个企业的整体专业经验,包括人脉资源和服务网络建设,是在长期的客户服务实践过程中逐步累积和传承起来的,是无法一步登天的。
所以,代理记账行业看似简单,似乎能够快速标准化,实际情形却不是这样的。一些企业贸然闯入此行业,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幻觉吧。看到这些企业东拼西凑招聘大量缺乏经验的会计,用广告噱头招揽客户,我心里真的不好受,一方面担心广大中小企业客户在狂轰乱炸的宣传面前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企业烧钱和折腾感到惋惜。
至于所谓的低价、免费服务,我不愿做过多评论。改革开放40多年了,我们应该记住一句俗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放眼世界,无论从商业常识出发,还是从企业发展历史来看,有几个公司能够靠低价生存发展?从最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为数不少的一些打着“互联网+”旗号进入代理记账行业的公司,刚进入时无不打着低价甚至是免费的旗号来吸引客户,但公司组建需要钱,人员招聘、培训、管理需要钱,广告投放需要钱,客户拓展需要钱,客户服务需要钱,不干了退出也需要钱呀……!如果项目本身不盈利,那些仅靠烧钱的公司,能够支撑多久?
事实上,长期的低价并不能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所以这些公司经过前期的低价免费炒作之后,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了服务的报价。今年春节前后,重庆地区有一家外来企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短短几个月,宣传的重点已经从代理记账悄悄转移到融资贷款方面了。等等现象说明,一时低价反映出的恰恰是这些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炒作的公司的行为本质:吸引眼球!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分享我个人的体会:价格便宜,只是在买的一瞬间开心,换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烦恼!较高的价格,掏腰包的时候确实比较纠结,但换来的却是长时间的放心和省事!
记者:机器做帐,人工辅助是真的吗?会计这个职业会消失吗?
廖总:我先回答会计这个职业会不会消失的问题。那会计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创设企业的目的是通过经营企业为自己带来持续的收益。企业经营是一个持续的,长期性的活动。为了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就需要在经营过程中,
利用货币工具对收入、成本、费用进行计量、核算和监督,从而了解管理效果,控制支出成本,找到增加收益的途径。这个计量、核算和监督的过程,就是会计。
也就是说,只要有企业的存在,会计这个职业就不会消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会计工作中,会不会出现机器做账、人工辅助的情形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看看机器,实际就是电子计算机,能做什么但是又不能做什么。
会计工作需要对生产经营产生的大量数据,如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计量和核算,而计量核算恰好就是计算机的强项,从这一点来讲,计算机确实可以占主导地位。但是,会计又不等同于数学,不仅仅是对数据进行简单地计量核算,会计首先是要对生产经营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归集,然后才是后续的核算工作。如何对数据的分类归集,计算机能不能做呢?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固定的、有规律性的业务,比如通过采购发票,自动完成相关会计分录的生成;根据录入的固定资产原始资料,自动地计算折旧并完成会计分录等等,对类似的工作计算机可以很完美地完成。
但是,在会计实务中,灵活多变的经营业务,更多地却是需要有经验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即我们上面强调的个人或团队“EXPERTISE”。比如,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就需要对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控制、无共同控制及无重大影响等概念进行区分,从而决定是选择成本法还是选择权益法,但这些非量化的标准很难掌握,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又比如,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对非调整事项要在会计报告附注中予以说明,但什么是非调整事项,准则中只规定了一个“重大性”的标准,并未在数量上对重大事项进行规定,实际上也很难制订这种量化指标,因为企业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对重大性的认知也不一样,甚至企业对经营风险偏好不同,都会影响到对重大性的界定不一。这些判断,都需要依靠会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