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五下《1.2.怎样移动重物》word教案(2)

合集下载

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怎样移动重物(2)

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怎样移动重物(2)

2.怎样移动重物【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和图片初步认识杆秤,观察杆秤了解基本组成结构。

2.通过称量活动,了解通过调节秤砣的位置来改变杆秤的称量范围。

3.分析三次称量秤杆上的变化,了解杆秤称量中的杠杆原理。

4.了解改变秤纽的位置(秤杆、秤钩等)能改变杆秤的称量范围,深入了解杠杆原理。

5.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杆秤,关注生活中的杠杆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调节秤砣的位置来改变杆秤的称量范围,明白杠杆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改变秤纽的位置(秤杆、秤钩等)能改变杆秤的称量范围,深入了解杠杆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杆秤、重物、生活中常见的利用杠杆原理的物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实物直接入题,初步了解杆秤1.同学们,这是什么工具?(杆秤实物)用来干什么的?2.在哪里见过?(图片配合)3.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苹果,谁也能用杆秤来称一下。

4.揭示课题:一根木杆、一根绳子、一个铁疙瘩,怎么能够称出物体的重量?其中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杆秤的秘密。

二、认识杆秤结构,寻找杠杆原理1.观察:杆秤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我们称量时重物挂在哪个点上?怎么知道物体重量?3.下面请同学们来称一称物体的重量,看一看杆秤的变化。

4.活动:称一称,看一看。

(要求、注意点、记录)5.交流:称重时,杆秤的变化。

思考:如果第四次称量,秤盘中再增加桔子?秤砣会怎么样?6.分析思考杆秤称重:为什么小小的秤砣就能称起很重的重物,原因在哪?7.介绍支点、重力点、力点8.介绍杆秤运用的杠杆原理9.分析生活中物体所蕴藏的杠杆原理(图片与实物)三、再识杆秤,深入明理1.观察:老师的杆秤和你们的杆秤有什么区别?2.这个秤纽有什么用?3.老师用里纽演示称量重物。

4.思考:同一杆秤,为什么换一个纽就能称起更重的物体?5.小结:称轻的物体,我们可以选择离重力点远一点的秤纽;称重的物体,我们可以选择离重力点近一点的秤纽。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怎样移动重物》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怎样移动重物》 苏教版

《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怎样移动重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2课。

本单元共有6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机械,为接下来认识机械中的力的传递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机械的过程中,首先安排指导学生认识杠杆,为研究和学习其他简单机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本课与其它四课一样,从启发解决现实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导入对机械原理的研究,进而了解机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带着以上分析,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二、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教学难点是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难点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

四、教法学法《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演示、示例演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

五、教学手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的关于杠杆的图片以及实验用的罐头、螺丝刀、平衡尺、铁架台、钩码、实验表等。

六、教学流程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我将学生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进行猜一猜、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怎样移动重物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怎样移动重物优秀教案

2. 怎样移动重物整理:江苏泰州贝成科学工作室拜永兵【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2.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螺丝刀、一根比拟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学生材料:每组杠杆尺1把、铁架台1个、钩码1盒、弹簧秤1个,铅笔、硬币、尺子等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实物或图片假设干〔剪刀、钳子、镊子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 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把讲台〔或其他重物〕抬高,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2.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 教师让几名学生尝试将讲台抬高,让他们体会抬讲台的感受和体验。

4. 讲台很重抬起来很费力,其实我们可以不费那么大力气用一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将讲台抬高,但我们必须借助一根棍子。

谁能做的到?5. 学生讨论、实验,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6. 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讲台的装置——杠杆。

[设计意图: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投入和丰富体验使他们对“杠杆〞这一简单机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1. 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 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原理,学会使用杠杆来移动重物。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杠杆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原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使用杠杆移动重物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如何调节杠杆的长度和角度,以及如何用力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杠杆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知道杠杆可以用来移动重物。

2.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使用杠杆移动重物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知道杠杆可以用来移动重物。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使用杠杆移动重物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杠杆的原理,掌握杠杆的使用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杠杆的原理和作用。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重物、支点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杠杆、一个重物、一个支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用杠杆翘起一块石头,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杠杆的原理,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杠杆的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杠杆的长度和角度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杠杆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杠杆。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自己是如何使用杠杆移动重物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优秀教案

2.怎样移动重物【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和原理,认识杠杆的三种类型。

3.通过实物、图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难点】会寻找支点、距离,分析杠杆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木棒、砖头。

学生材料:平衡尺、钩码、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力量比赛,导入课题1.谈话:你们班谁的力量比较大?来一次力量比赛好不好?2.活动:角力比赛(一根铁棒,架在一根砖头上,一边长,一边短,2名学生演示,力气大的同学按短的一边。

结果:力气小的同学获胜)3.提问:他力气小,怎么会赢呢?(发现两边的距离不一样)4.谈话:力小的同学轻松胜了力大的同学,说明利用这个装置有什么好处?假如面对你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有没有办法将其移开。

板书课题:怎样移动重物二、认识杠杆的结构特点1.谈话:你打算怎样移动这块大石头,除了这根棒还需要什么?(支点)怎样撬?(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2.结合PPT,说明支点、杠杆概念、结构、用力点、阻力点3.过渡:用这个方法是否能将石头移开呢?我们通过平衡杆来研究杠杆中的秘密。

三、平衡尺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平衡杆,问:是杠杆吗?支点在哪?介绍挂钩处,说一说离支点几格(描述距离)。

2.阅读试验要求(PPT)具体要求:在平衡尺的左边离支点2格处(10号位)挂两个钩码,(注意左边的钩量的数量和位置不能再改变)试着在平衡尺右边挂钩码。

目标是:“使平衡尺保持平衡”,并把每一种方法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讲解记录单),完成后思考从中你能发现杠杆的哪些特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从你的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具体分析过程中,着重抓住关键之处设问。

如在杠杆左边2格处挂了2个钩码,右边挂了4个,为什么杠杆还能保持平衡?从而引发学生对距离的思考和认识。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
6.学生讨论:原因可能在哪儿?
7.用这根硬棒撬动大石头,说明硬棒帮工人省了许多力气,这种装置叫做杠杆。
8.杠杆包括几个方面?(包括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杠杆真的能省力吗?你们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学生讨论证明杠杆省力的实验,拟订研究计划。
3.汇报讨论结果。
4.分组实验,用本组的计划进行。
教学内容
怎样移动重物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4.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能够说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难点: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箱,简单机械实验盒。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一位工人上山时发现山上滚下来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你能帮他想办法把石头移到一边去吗?
2.学生讨论,想办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3.汇报每组所找出的办法。
4.教师对学生的高招进行评价,比较,找出最好、最方便的一种。
5.我们来看看这位工人是怎样来移动这块石头的:找一根硬棒撬动它,这块石头被移到一边去了。他是个大力士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能挪动石头?
5.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总结:杠杆不是一定省力,它有时省力有时费力。
7.那杠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呢?
8.分组讨论,对比实验中的不同点,找出结论。
9.小结:是否的省力秘密后说了句大话: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的话有道理吗?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怎样移动重物》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怎样移动重物》 苏教版

《怎样移动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3、会做杠杆原理的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4、能够举例说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作用的实验。

教学难点:探究杠杆作用的实验。

时间安排:共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螺丝刀、钳子、核桃夹、剪子、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2、学生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

记录单、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野外的一块大石头。

在生活中,常常要搬动巨石,比如这块,你有什么办法吗?2、出示图片,讲解:可以用手搬,用手搬不动时,就用棍子撬,这种方法很有效。

从图中知道,这种用来撬东西的工具叫杠杆。

(板书:杠杆)相传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就用它搬动巨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移动巨石的秘密。

(板书课题:怎样移动重物)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作用。

1、提问:那么什么叫杠杆呢?杠杆就是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支点”在杠杆上,既然是杠杆就一定有支点。

那么图中什么地方是支点呢?谁能说一说?每组都有一个杠杆装置,找一找,哪儿是支点?2、讲述:支点就是支撑点,杠杆可以围绕支点转动。

在杠杆上,除了支点,还有两个点也很重要,是哪两点呢?引导学生观察、回答。

讲述:这三点就是杠杆的三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讲述:现在我们就体验一下,杠杆这种既简单又神奇的机械。

现在杠杆尺是平衡的,如果不平衡,可以调节这个螺丝,使它保持平衡。

我将两个钩码作为重物,挂在杠杆尺的左端,还平衡吗?教师手动,使之平衡。

4、提问:请指出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板书: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5、讲述:在杠杆尺的不同地方用力,让它保持平衡。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重物的概念,了解重物移动的困难。

2.掌握通过斜面将重物向上移动的方法,了解杠杆的作用。

3.理解机械原理中的劣势原理,能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4.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勤奋好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物移动的方法。

2.理解劣势原理和优势原理。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1.教师通过幻灯片介绍“重物”,并请学生解释重物的概念。

2.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重物移动的困难。

### 2.实验探究 1.教师设置实验,向学生介绍“斜面”的概念,并请学生动手实验,探究通过斜面将重物向上移动的方法。

2.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原理,掌握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方法。

### 3.巩固练习 1.教师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斜面将重物向上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

2.让学生归纳总结方法,掌握实现移动的技巧。

3.巩固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 4.拓展延伸 1.教师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重物移动的其他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情况。

2.检查答题纸上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讨论的水平。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内容1.重物的概念2.重物移动的困难3.通过斜面将重物向上移动4.杠杆的作用 ### 学习方法 1.探究方法 2.自主探究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重物、重物移动的困难、通过斜面将重物向上移动和杠杆的作用等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了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方法,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科学态度。

同时,学生们也发现自主探究的乐趣和意义,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说课稿(第二课时)

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说课稿(第二课时)

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说课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物理学原理。

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移动重物这一方面,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探究移动重物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动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物理学原理,巧妙地移动重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如“如何移动一个大石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有时候两个人可以轻松移动一个大石头,而一个人却很难移动?让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3.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如:用绳子、杠杆等工具移动重物。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移动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理学原理,巧妙地移动重物?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力的合成与分解2.杠杆原理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掌握移动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获奖教案

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获奖教案

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获奖教案如何使用平衡尺来判断物体的重量。

教师:现在我手上拿着两个物体,一个是铅笔盒,一个是书,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物体谁更重。

我将铅笔盒放在平衡尺的一端,书放在另一端,发现书的那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书更重一些。

这是因为书离支点比较远,所以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平衡。

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2(2)杠杆的原理教师:我们刚才通过平衡尺判断出了物体的重量,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怎样使用杠杆来移动重物呢?请看这个实验(课件展示实验视频)。

我们将重物放在杠杆的一端,手按压另一端,就可以移动重物了。

这是因为在杠杆中,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的位置不同,所需要的力也不同。

如果我们将支点放在靠近阻力点的位置,那么需要的力就很大,反之,如果将支点放在靠近动力点的位置,那么需要的力就很小。

这就是杠杆的原理。

三:巩固练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巩固练,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今天的知识。

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完成课本上第2页的练题。

同时,我也会在黑板上出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尝试着用杠杆的原理来解决问题。

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杠杆这个机械装置的三要素,也探究了杠杆的原理。

同学们通过实验和练,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杠杆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灵活运用杠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手持平衡尺,询问学生对于平衡尺的观察发现。

学生回答道,平衡尺可绕中间点转动,两侧到中间固定点的距离相等,平衡尺是平衡的。

教师补充说,在使用前需要调平衡,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要调节两端螺旋。

平衡尺刻度下方有一些洞,可用来挂钩码。

教师要求学生探究钩码挂法,提出问题:在平衡尺左侧10cm位置挂两个钩码,要想保持平衡,右侧应该如何放置钩码?学生进行实验,发现可以在右侧10cm处挂两个钩码。

教师解释,这是一种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学生又发现在右侧20cm处只需要挂一个钩码,这是一种省力杠杆。

在右侧5cm处,需要挂4个钩码,这是一种费力杠杆。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1.2.怎样移动重物》word教案(2)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1.2.怎样移动重物》word教案(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怎样移动重物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二)科学知识: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二、教学重难点: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版

怎样移动重物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平衡及平衡尺的好奇与关注,尝试用平衡尺开展探究并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2.在探究过程中增强数据记录与整理的意识,能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有用的规律,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证明或证否规律;3.认识到规律的局限性,乐于开展合作、交流,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提出质疑。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平衡及平衡尺的好奇与关注,尝试用平衡尺开展探究并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难点:认识到规律的局限性,乐于开展合作、交流,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一、游戏体验1.尝试用手指把直尺顶起来并保持平衡。

2.发现规律,总结技巧。

预设生回答:长度相等;重量相等;等等。

3.尝试用手指把起子顶起来保持平衡。

预设答案:与重量有关,两边重量相等就能平衡。

师板书:长度相等?重量相等?活动2【活动】二、自主尝试师:每个小组都有一组器材,可以模拟刚才手顶直尺的游戏,而且两边可以通过在不同的距离挂勾码来改变重量。

请大家尝试一下,能不能在平衡尺的两边挂不同个数的勾码,却能让直尺平衡?不管是能还是不能,都请大家别忘了把实验的数据填入到记录表中。

学生分组开展自主探究,时间约20分钟。

活动3【活动】三、大组交流1.师:从表中的这些数据看,大家能发现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吗?引导学生充分发言。

生逐步补充完善:当左边的长度与重量的积与右边长度与重量的积相等时,平衡尺就能保持平衡。

师板书。

讨论辨析。

师:著名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长竿和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大家现在怎么看这个问题?尝试引起学生的争论,并把自己的观点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4【活动】四、教师设疑师:大家今天研究很投入、讨论质量很高,非常顺利得出了自己的科学结论,祝贺大家。

但是老师前两天看到一个实验,做给大家看看。

师演示:[(难以置信的科技神奇平衡尺重心在哪里在线观看- 酷6视频(3)]师提问:这个装置也可以看做半个平衡尺吧,右边没有重量啊,也没有长度,你还能用今天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解释吗?。

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表格式教案
11.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P4,p5(钩码数改成铁圈数)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
支点
阿基米德定律
教学后记
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杠杆的秘密”。这一课的实验设计我觉得并不难,但是怎样判断这种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却有点难度。
学生在讨论后,大部分同学提出的方法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看挂的钩码数,如果力点的钩码数少于重点的钩码数,就是省力杠杆,反之就是费力杠杆,如果两边钩码数相同,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这种方法在实验中是比较费时的。还有小部分同学提出来方法是:两边的钩码数相同,如果力点处下沉则是省力的,反之则是费力的,如果杠杆平衡则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在学生实验时,我没有强调哪种方法好,只是让学生按照自己认同的方法研究。实验后学生各有收获,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使用第二种方法学生实验速度比较快,而且也很容易就得出来科学结论,但更深一层的规律发现不了;而使用第一种方法的学生虽然实验速度慢些,但他们却发现了新的内容:左边的钩码数乘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右边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
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学生用杠杆试。
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
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结合P5图)
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实验。
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2.怎样移动重物
课题
怎样移动重物

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案表格式精品教案.doc

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案表格式精品教案.doc

果。


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4)小结: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长,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短,费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一样长,不省力也不费

3、了解杠杆的广泛运用
(1)谈话: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们还
能说出哪些?
(2)讨论
(3)分析三种类型的杠杆:剪刀、开瓶器、镶子
三、巩固应用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哪种机械?有什么收获?
2、讲述: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
撬起整个地球。

”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作业:学习与评价一、二题。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长,省力
2怎样移动重杠杆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短,费力
支点到动力点比支点到阻力点一样长,不省力也不费力。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教案

《2.怎样移动重物》教案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杠杆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杠杆可以省力。

层次2: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对杠杆的几种作用不了解。

层次3:知道了杠杆的基本结构,对杠杆的几种作用也了解。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设计合理实验,也不能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作用。

层次2:能够设计合理实验,但不能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作用。

层次3:能够设计合理实验,也能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作用。

教学准备杠杆模型,垫片,尺子,硬币,橡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2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版
分析讨论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可能性。
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使知识变成“活的知识”。
板书设计:跷跷板的秘密
杠杆尺平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的重量
距支点的距离
观察,比较不同的跷跷板,发现相同构造。讨论交流想法,认识跷跷板的支点。
通过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跷跷板平衡的情境中。
观察,比较外形不同但结构相同的跷跷板,加深对跷跷板支点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ppt呈现一个跷跷板,两个同学)
提问:两个体重相当的同学玩跷跷板,他们坐在哪里,跷跷板才能玩起来?
跷跷板的学问
1、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2.利用杠杆尺探究平衡的方法,发现影响杠杆尺平衡的两个因素。
3.知道距离支点越远所需要的力越小,反之越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教学难点: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3、教学准备:
每组杠杆尺一个,钩码一盒,记录单一张,课件
交流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说明设计目的。
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实验前的注意事项(调平衡,在一个点,不同点上挂)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寻找平衡规律。
观察实验数据,讨论分析,发现规律:离支点越远所需要的力越小,反之越大。
由两个体重相近的学生玩跷跷板,揭示玩跷跷板的前提是跷跷板达到平衡。
谈话:这些跷跷板外形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些相同组成的部分。如果让你搭一个跷跷板,你会怎么做?
讲解:跷跷板可以围绕中间点转动,科学上把这个点叫做支点。
谈话:有了支点,围绕支点转动的板子就成了跷跷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怎样移动重物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二、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
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五、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