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空间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个人空间的影响因素 • 个人空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和文化因素 等方面。 • (一)个人因素 • 个人空间因个体的年龄、性别、个体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一 定的差异性。 • 1、年龄 • 总体而言,个人空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儿童的个人空间需求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稳定地增加,如2.5岁儿童之间的个人距离为0.46米,而到 了7岁时增加到0.61米,类似成年人的个人空间规范首先出现在青春期。 到12岁时,个人空间行为大体上类似于成人。一方面,个人空间随着年 龄的增大而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人与孩子维持的 距离也变得更大。老年人的个人空间较小。赫斯卡(S.Heshka)和纳尔 逊(Y.Nelson)进行了一次现场调查,他们以场外观察者的角度测量了 正在交谈中的两人的距离,测量好了以后,再分发有关个人特点的问卷 。研究发现,与中年组相比,较年轻组和较年老组的个人空间保持的距 离较小。最大的间距是40岁组所保持的。这个研究的被试年龄的跨度很 大,从19岁到75岁。此项研究显示年龄与人际距离的关系是曲线型的。
• 私密性调节模型(privacy regulation model)
•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 个人空间的作用体现为自我保护功能、交流功能和对私密性的调节功 能。 • 1、自我保护 • 个人空间是一种个人自我保护机制。个人空间是身体缓冲区,像缓冲 器一样对抗潜在的对感情的和身体的威胁。如太多的刺激与过度的唤 醒导致的压力,不足的私密性,太多或太少的亲密,他人的身体攻击 等。同乘一部电梯中的陌生人,因空间的狭小会相互接近,但每个人 都姿势僵硬,屏住呼吸,尽可能避免相互之间的碰触,并且多数人选 择眼睛盯着电梯上的楼层数字或眼睛朝下看,尽量避免因眼神接触而 产生的视觉侵犯,形成特定的空间规范。在日本东京极度拥挤的地铁 里,人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保持个人空间,避免相互之间的无 意识侵犯。一些在监狱里开展的研究表明,暴力犯罪者要比监狱中无 暴力史的囚犯的个人空间大四倍。这些暴力犯罪者不仅威胁他人,也 特别容易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威胁。暴力犯罪者因个人保护区域的扩大 而其个人空间也很大。
• 本章要点
• • • • • 个人空间的概念 霍尔的人际距离学 侵犯个人空间的消极反应 领域行为的表现 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拥挤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个人空间、领域性、私密性
• 核心概念
• • • • • • • 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人际距离(inter personal distance) 内控性-外控性(internality-externality) 社会向心空间(socio-petal space) 社会离心空间(socio-fugal space ) 领域性(territoriality) 私密性(privacy)
•
•
• • • •
内控性-外控性(internality-externality)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内外性理论把个 体的定向(内在的或外在的)看做关于事件内外原因的反应。内控者认为强化在自身 控制之下,外控者把强化看做有外在资源所控制。1972年,杜克(M.P.Duke)和诺威 克(S.Nowicki)发现外控者比内控者期望与陌生人之间维持更大的距离。与外控者相 比,如果过去的学习经验导致的信念是由个人内部控制的,内控者会感到和陌生人以 近距离相处更安全。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焦虑的个体比非焦虑的个体维持更多的个人空间。内向者比外向 者维持更多的空间。那些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工作的人比那些不独立工作的人(如在计 算机终端)要求更多的个人空间,甚至在工作场所以外也是如此。高自尊的人比低自 尊的人维持更小的个人空间。高合群需要的人比低合群需要的人倾向于更近的距离。 场依赖性的人(依赖外部的线索)比场独立性的人(依赖内部的线索)维持更近的距 离。 杨治良(1988)的研究显示,个人空间与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不同文化层次的人 对人际距离的需求也不一样。 (二)社会因素 1、人际关系与吸引力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亲近与疏远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吸引力会通过 外显的社会行为表达出来,即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人际吸引力总是与物理距离有 关,如果彼此喜欢、相互吸引,则使用的人际距离较小,人们会离得更近些。如果彼 此不太熟悉或缺乏吸引力,则使用的人际距离较大,人们会离得更远些。这与霍尔的 人际距离学相符。所以,个人空间的扩大和减小会随人际关系的不同,人们彼此之间 相互熟悉和吸引的程度而变化,任何能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都与互动距离的接近有关 。
• 2、座位与交往心理 • 交往的性质会影响个人空间的大小。竞争双方存在防御机制,竞争双 方会选择相对而坐,双方的个人空间大,属于竞争防御座次。合作双 方会选择并排而坐,合作双方会拉近人际距离,双方的个人空间小, 属于合作座次。咨询师和来访者会选择边角式座次,既有独立的个人 空间,使来访者获得安全感。随着咨询的进行,当建立了可信任的咨 访关系时,又可以随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缩小个人空间。 • 3、座位与社会地位 • 座位是社会地位的显示,人际距离与社会地位存在某种关系。历代帝 王的座位都是高高在上,臣子都是在其视线前方以下并列两排,此种 人际距离充分显示帝王的尊贵以及与臣子之间不可跨越的距离。现代 社会的长桌会议,也是社会地位的标志。通常是社会地位高的人、居 于支配地位的人(如某一组织的领导、会议主席等)坐在桌子的短边 ,其他人分坐在桌子的长边。长桌会议透露了一种强烈的上下级关系 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坐在长桌长边的人只能看到他对面的人和桌子短 边的领导,而领导能看到所有的人。坐在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和不 平等的视域,权力最高的人有最好的最全面的视域,这是一种视觉的 控制。所以在宴席上,对着门的座位是上座。地位相似的人,就应有 相似的椅子和位置。
•
2、性别
• 因性别不同,男性和女性的个人空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性别方面,男 性的个人空间比女性大。很小的幼儿在个人空间上没有性别差异,但12岁 的男孩面对12岁的女孩时,他会站得更远些。成人显示出同样的性别差异 。两个或多个异性在一起要比同性别的人在一起需要更大的空间。 • 就同性别的他人而言,女性-女性对男性-男性维持更近的距离。这些发现 可以反映出女性社会化过程中更多的合群性特点,即以亲密的非语言方式 获得更多体验。女性的社会化使她们更加依赖或很少害怕与同性亲密。女 性更多的社会化为合群性,使得女性在合群情况下,女性普遍感到更加舒 适。而男性社会化使得男性不需要和同性别的其他人保持亲密的距离。并 且,男性社会化使得男性害怕卷入同性恋而变得独立。女性之间的个人空 间比男性之间的个人空间小的倾向并没有包括所有的情境。当在合群的情 境中含有威胁时,女性比男性以更远的距离相互作用。 • 3、人格 • 人格代表了一个人看世界的方式并反映了其学习和经历,人格的倾向性也 反映在一个人的个人空间行为中。人格特征对个人空间的影响表现在以下 几项研究中:
Thanks
• 2、交流 • 人们通过个人空间来控制人与人交流的强度和程度。我们与他人保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距离决定感觉的交流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如嗅觉、触觉、视觉 、听觉等)所获得的刺激量不同,这在相互作用中是最明显的。靠得 太近,会接受到更多、更细微的刺激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选择 空间距离来传递彼此之间的亲属感,它显示出一种对自我保护或高或 低的关注。我们通过个人空间来和他人交流有关彼此之间关系性质的 信息,即传递我们期望和他们拥有的亲密程度。 • 3、调整 • 个人空间是私密性调整的空间机制。人们通过个人空间来显示两个人 相互之间的距离。阿尔特曼(I.Altman)认为,个人空间是为了获得 期望的个人或团体私密性水平的边界规范机制。私密性是人与人之间 的边界过程,人们由此来规范彼此的相互作用。通过个人空间的范围 变化,个体确定他们所期望的和所获得的私密性水平是一致的。当不 能规范这些界限,从而使私密性无法处在期望的水平时,就会出现负 面的结果和反应。个人空间使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处在最优水平,获 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当彼此接近时,会得到来自对方更多的信息。 如果感觉信息超载,个人就会增大个人空间,拉大与他人的距离,以 缓减感觉信息超载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