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夏敬源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是全球第4大粮食作物。全世界有148个国家种植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7亿亩,产量3亿吨。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1/4。马铃薯是我国第5大粮食作物,全国有22个省(市、区)种植马铃薯;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7321.4万亩,鲜薯总产7086.5万吨。在我国,马铃薯不仅是主要粮食作物,而且是高效救灾作物,她“养育”了西部30%的人口,并吸纳了5000万农村劳动力和200万城镇就业人员。由于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营养全面、加工产业链长等特点,近年来其产业的发展倍受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不断增加,加工产品不断丰富,种薯、商品薯及各类加工产品已成为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力推进,加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适当其时,实施“科技兴薯”战略势在必行。

1 深化思想认识

1.1 充分认识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包括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6大功能,这些功能在马铃薯身上都能体现。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马铃薯具有粮食、蔬菜、加工原料等多种用途。作为食物营养丰富,食用方式多样,在世界上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发达国家以马铃薯为主食,特别是欧洲人均年消费马铃薯80公斤左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消费马铃薯的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消费量亦显著增加。解决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问题,水稻、小麦、玉米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增加面积和产量的空间相对较小,而马铃薯无论面积、单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对于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马铃薯的多功能性说明了其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巨大。在马铃薯主产区通过发展专用薯,促进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在南方地区,通过发展间套种植、免耕栽培等技术,利用冬闲田生产错季节马铃薯,每亩增加效益500~1000元,高者2000元。例如广西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有“五个三”的效果,即时间三个月,每户种三亩,每亩三千斤,每斤三毛钱,人均增收三百元。

三是优化农业结构的迫切需要。马铃薯具有种植灵活的特点,南北方均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作、轮作,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水资源,提高产出率和效益。以南方为例,在中稻收获后种植冬季作物前的约两个月的休闲时间里,可发展一季马铃薯;在双季稻区温光条件较好地方,可发展冬季马铃薯,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能用地养地,一举多得。

四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马铃薯产量从3300万吨增加到7200多万吨,增加了一倍多。随着马铃薯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多种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市场潜力巨大。还有,人们对马铃薯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正在由过去的季节性消费向全年消费转变,特别是一些非产区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目前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不到世界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70~80公斤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出口潜力很大,周边许多国家主要靠进口马铃薯满足市场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外贸出口前景看好。

1.2 客观分析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虽然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4大技术性问题:一是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太小。全国脱毒种薯应用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20%左右,而发达国家均为90%以上。二是耕作栽培技术水平较低。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多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耕作栽培方式比较传统,现代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模式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差

距较大,如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仅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均为80%以上。三是专用品种十分短缺。我国马铃薯以鲜食为主,许多功能尚未得到开发,专用薯比例仅为15%左右,发达国家均为70%以上,进而影响了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四是技术管理严重滞后。我国缺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及生产法则,种薯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规范种薯生产与经营等的法规不配套。

1.3 大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潜力巨大,关键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薯”战略,并有力采取以下4项科技对策:一是依靠科技,扩大面积。通过发展间作套种和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大马铃薯面积。如南方中稻区适宜发展晚秋马铃薯和双季稻区适宜发展冬马铃薯的面积约1亿亩,若近期开发利用30%,就是3000万亩,可年产鲜薯3000多万吨,相当120亿斤原粮。二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我国马铃薯亩产约1000公斤,发达国家约3000公斤,我们的单产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0%,发达国家的1/3。如果我们种植脱毒种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完全有可能在近期内将亩产提高500公斤。三是依靠科技,改良品质。主要是发展专用薯,根据鲜食、淀粉加工、油炸等不同用途,培育专用品种,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同时,要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贮藏品质。四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提高我国马铃薯种植效益潜力巨大,如通过种植脱毒种薯和配套高产装配技术,亩产可提高500~1000公斤,增效300~600元;再如种植高淀粉含量马铃薯,淀粉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效益会增加5%;还有通过推广免耕栽培技术,每亩可节本降耗100元左右。

2 理清发展思路

2.1 明确指导思想加快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发展为主线,努力扩大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专用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分类指导;深入研究,强化集成;多方协助,合力推进”的原则,促进马铃薯生产又好又快地发展。

2.2 细化目标任务2006年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0马铃薯面积达到1亿亩,亩产达到1500公斤;面积比2005年扩大2000多万亩,亩产比2005年提高500多公斤。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关键是要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科技含量,即应用脱毒种薯的比例要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55%,科技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技术到位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具体目标任务如下:一是北方一作区。主要包括东北、西北和华北的一季作物地区,该区域马铃薯面积占全国的45%左右。重点是要将马铃薯亩产由目前的95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以上,并加快专用薯的发展。二是中原二作区。包括黄淮海、华中、华东等地区,该区域马铃薯面积约占全国的10%。重点是要将马铃薯亩产由目前的1050公斤提高到1600公斤。三是西南混作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该区域马铃薯面积占全国的40%。重点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马铃薯面积500~1000万亩,单产提高500公斤。四是南方冬作区。主要包括华南、中南等双季稻区,该区域马铃薯占全国的5%左右,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利用冬闲田发展冬季马铃薯潜力巨大,并可与其他地区马铃薯生产季节互补。重点是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马铃薯面积1000~1500万亩。

2.3 优化技术路线发展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技术路线应为: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优质专用为目标,以优良脱毒种薯为主线,集成关键技术,形成技术模式与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方式,切实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行政和推广结合、良种和良法结合、集成和推广结合、宣传和培训结合、技术和产品结合。要根据区域特色,优化技术路线:一是北方一作区。产区集中,发展马铃薯优势明显,宜大力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加快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种植等关键技术。二是中原二作区。以发展鲜食菜用马铃薯为主,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三是西南混作区。以鲜食为主兼顾加工,积极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加快脱毒种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地膜覆盖、垄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四是南方冬作区。从以鲜食为主逐步转向发展加工专用薯,要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冬季稻草覆盖免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