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课件
合集下载
给药途径ppt课件

牙齿接触,服药后及时漱口。 ➢ 止咳糖浆服后不宜立即饮水,若同时服用多种药
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 某些磺胺类药和退热药,服后宜多饮水。 ➢ 对特殊药,如麻醉药、催眠药、抗肿瘤药,待病
人服下后,方可离开。
.
17
二、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注脉注射与动脉血标本采集法
.
14
液体药液
一手持量杯,拇指指尖置 于所需刻度,举起量杯, 使所需刻度与视线平,另 一手拿药瓶,标签向上, 倒药液至所需刻度处,将 药液倒入药杯。
.
15
发药
1. 洗手,携带服药卡,备温水,送药至床前 2.三查七对 3.协助患者安置体位 4.协助患者服药 5.整理
.
16
服药指导
➢ 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 ➢ 健胃及刺激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 ➢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及脉律。 ➢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应避免与
➢ 麻醉药、剧毒药及贵重药或特殊药物:凭医生的处 方领取。
.
6
药物的保管
➢ 药柜 ➢ 药物 ➢ 药瓶上应有明显标签 ➢ 定期检查 ➢ 分类保存 ➢ 个体专用药 ➢ 各类中药
.
7
药物的保管
根据药物的性质分类妥善保存: ➢ 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 ➢ 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 ➢ 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 ➢ 易燃、易爆的药物 ➢ 有期限性药物
◎长期注射时,须轮换注射部位,以免同一部位持 续受刺激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及增加疼痛感。
.
27
(三)、皮内注射法 (Intradermic Injection;ID )
定义: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 皮之间的方法。
.
28
目的
◎药物的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 某些磺胺类药和退热药,服后宜多饮水。 ➢ 对特殊药,如麻醉药、催眠药、抗肿瘤药,待病
人服下后,方可离开。
.
17
二、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注脉注射与动脉血标本采集法
.
14
液体药液
一手持量杯,拇指指尖置 于所需刻度,举起量杯, 使所需刻度与视线平,另 一手拿药瓶,标签向上, 倒药液至所需刻度处,将 药液倒入药杯。
.
15
发药
1. 洗手,携带服药卡,备温水,送药至床前 2.三查七对 3.协助患者安置体位 4.协助患者服药 5.整理
.
16
服药指导
➢ 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 ➢ 健胃及刺激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 ➢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及脉律。 ➢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应避免与
➢ 麻醉药、剧毒药及贵重药或特殊药物:凭医生的处 方领取。
.
6
药物的保管
➢ 药柜 ➢ 药物 ➢ 药瓶上应有明显标签 ➢ 定期检查 ➢ 分类保存 ➢ 个体专用药 ➢ 各类中药
.
7
药物的保管
根据药物的性质分类妥善保存: ➢ 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 ➢ 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 ➢ 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 ➢ 易燃、易爆的药物 ➢ 有期限性药物
◎长期注射时,须轮换注射部位,以免同一部位持 续受刺激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及增加疼痛感。
.
27
(三)、皮内注射法 (Intradermic Injection;ID )
定义: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 皮之间的方法。
.
28
目的
◎药物的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演示精品PPT课件

指在药物作用下,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在 原有水平上发生的改变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基本作用来自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2)两种表现
增强:使机体功能活动加强的。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 等(但过度的兴奋会转入衰竭,是另一种性质的抑制)。
注:硫酸镁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尼可刹米是中枢兴奋药,治疗呼吸衰竭。
1.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2.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3.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分析与思考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兴奋作 用与抑制作用,局部作用与吸收 作用,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 物作用选择性等。
普鲁卡因
局部麻醉药
阻断电压门控Na+通道
传导阻滞
小剂量
神经末梢 浸润麻醉
神经干
阻滞麻醉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作用
阵挛性惊厥
中毒剂量
什么是惊厥?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群 非自主性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 肌紧张过强。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 元的异常放电所致。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普鲁卡因:
小剂量→局部作用→治疗作用:局麻(抑制) 大剂量→吸收作用→不良反应:惊厥(兴奋)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肉注射5%盐酸 普鲁卡因1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 出现与否。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基本作用来自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2)两种表现
增强:使机体功能活动加强的。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 等(但过度的兴奋会转入衰竭,是另一种性质的抑制)。
注:硫酸镁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尼可刹米是中枢兴奋药,治疗呼吸衰竭。
1.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2.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3.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分析与思考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兴奋作 用与抑制作用,局部作用与吸收 作用,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 物作用选择性等。
普鲁卡因
局部麻醉药
阻断电压门控Na+通道
传导阻滞
小剂量
神经末梢 浸润麻醉
神经干
阻滞麻醉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作用
阵挛性惊厥
中毒剂量
什么是惊厥?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群 非自主性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 肌紧张过强。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 元的异常放电所致。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普鲁卡因:
小剂量→局部作用→治疗作用:局麻(抑制) 大剂量→吸收作用→不良反应:惊厥(兴奋)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肉注射5%盐酸 普鲁卡因1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 出现与否。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PPT

• 对静脉血管的刺激较小。
口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
缺点
药物在胃肠道内可能被破坏,影响疗效。
某些化疗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恶心、呕 吐等不良反应。
吸收程度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
局部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或病变部位,局部浓度高,疗效较好。
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局部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包括:点滴输液、 动脉注射、中心静脉导管植入等。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缺点是需要反复 穿刺血管,可能会引起静脉炎、血栓 等并发症。
口服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途径是通过口服药物 的方式进行治疗,药物经过胃 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达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口服给药途径包括:片剂、胶 囊、口服液等。
口服给药途径的优点是方便、 安全、经济,适用于轻症患者 和长期治疗。
吸入给药
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适用于 治疗呼吸道疾病。
直肠给药
通过直肠吸收药物,适用于治 疗肠道疾病和缓解局部疼痛等 。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
02
分类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是化疗中最常用的 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静脉血管直接进 入血液循环,能够快速达到全身各组 织器官。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优点是药物起效 快,剂量准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 瘤治疗。
大。
不同给药途径的特
03
点和选择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和选择
特点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是化疗中最常用的 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静脉直接进入血 液循环,起效迅速。但可能会引起静 脉炎、血栓等并发症。
选择
适用于大多数化疗药物,尤其是需要 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如细 胞毒药物。
口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
缺点
药物在胃肠道内可能被破坏,影响疗效。
某些化疗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恶心、呕 吐等不良反应。
吸收程度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
局部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或病变部位,局部浓度高,疗效较好。
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局部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包括:点滴输液、 动脉注射、中心静脉导管植入等。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缺点是需要反复 穿刺血管,可能会引起静脉炎、血栓 等并发症。
口服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途径是通过口服药物 的方式进行治疗,药物经过胃 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达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口服给药途径包括:片剂、胶 囊、口服液等。
口服给药途径的优点是方便、 安全、经济,适用于轻症患者 和长期治疗。
吸入给药
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适用于 治疗呼吸道疾病。
直肠给药
通过直肠吸收药物,适用于治 疗肠道疾病和缓解局部疼痛等 。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
02
分类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是化疗中最常用的 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静脉血管直接进 入血液循环,能够快速达到全身各组 织器官。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优点是药物起效 快,剂量准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 瘤治疗。
大。
不同给药途径的特
03
点和选择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和选择
特点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是化疗中最常用的 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静脉直接进入血 液循环,起效迅速。但可能会引起静 脉炎、血栓等并发症。
选择
适用于大多数化疗药物,尤其是需要 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如细 胞毒药物。
《给药的基本知识》课件

3 吸入给药
优点:治疗呼吸道疾病效 果显著、吸收迅速 缺点:需配合器械、不适 用于所有药物
给药过程中注意的安全问题
个人保护
药物储存
• 佩戴手套和口罩 • 遵循正确的卫生和消毒程序
• 储存于干燥、阴凉处 • 避免阳光直射
剂量控制
• 按照医嘱准确给药剂量 • 使用正确的给药工具
代谢 排泄
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作用,转化成更易溶于水、 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
药物通过肾脏、经肝排泄,也可通过乳汁、呼吸 等途径排泄。
不同给药途径的优缺点
1 口服给药
优点:方便易行、经济、 可调节剂量 缺点:吸收受到口服首过 效应影响、不适用于无法 吞咽的患者
2 注射给药
优点:快速有效、可直接 给药至靶组织 缺点:需要专业培训、有 一定风险
常见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
药物通过口腔、食道进入胃肠道,方便易行,但吸收受到口服首过效应影响。
注射给药
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入体内的静脉、肌肉或皮下组织,快速有效。
吸入给药
药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治疗呼吸道疾病效果显著。
药,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2
吸收速度
吸收速度受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和局部血液循环影响。
3
影响因素
饮食、药物相互作用、生理条件等均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
血液循环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 个组织和器官。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限制了药物进入中枢神 经系统的能力。
胎盘屏障
胎盘屏障可限制药物通过胎盘进 入胎儿的量。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
《给药的基本知识》
这份PPT课件将为您介绍给药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与基本概念、常见的给药 途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与排泄、不同给药途径的优缺点以及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重点护理课件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靶部 位。其优点在于方便、安全、经济,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注射给药
快速起效、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注射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注射给药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 某些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吸入给药
2023
PART 05
给药途径的未来发展趋势 与护理挑 战
REPORTING
个体化给药的护理挑战
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存在差异,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过程产生影响,需要针对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精准医疗需求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对药物的剂量、 给药时间和途径等要求更加精确,需 要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和 调整。
孕妇给药途径选择与护理
口服给药
孕妇在口服给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害的药 物剂型和药物。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 用药间隔,避免药物过量或用药过频。此外, 孕妇应避免自行购药和用药,应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
阴道给药
对于需要阴道给药的孕妇,应选择对胎儿无 害的药物剂型和药物。阴道给药时应保持外 阴清洁,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间隔。
01
直接作用于肺部、适用于呼吸道 疾病
02
吸入给药是将药物以气雾或粉末 形式吸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肺 部。适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皮肤给药
方便、持续作用、适用于局部治疗
皮肤给药是将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直接作用于局部。适用于局部 治疗,如涂抹药膏、贴敷等。
不同给药途径的护理重点
REPORTING
口服给药的护理重点
注射给药
快速起效、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注射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注射给药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 某些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吸入给药
2023
PART 05
给药途径的未来发展趋势 与护理挑 战
REPORTING
个体化给药的护理挑战
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存在差异,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过程产生影响,需要针对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精准医疗需求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对药物的剂量、 给药时间和途径等要求更加精确,需 要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和 调整。
孕妇给药途径选择与护理
口服给药
孕妇在口服给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害的药 物剂型和药物。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 用药间隔,避免药物过量或用药过频。此外, 孕妇应避免自行购药和用药,应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
阴道给药
对于需要阴道给药的孕妇,应选择对胎儿无 害的药物剂型和药物。阴道给药时应保持外 阴清洁,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间隔。
01
直接作用于肺部、适用于呼吸道 疾病
02
吸入给药是将药物以气雾或粉末 形式吸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肺 部。适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皮肤给药
方便、持续作用、适用于局部治疗
皮肤给药是将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直接作用于局部。适用于局部 治疗,如涂抹药膏、贴敷等。
不同给药途径的护理重点
REPORTING
口服给药的护理重点
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PPT幻灯片课件

2、掌握小白鼠灌胃法、皮下注射法及腹 腔注射的方法。
3、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在临床上的意义。
26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药物剂量
影响 药物
一、药物因素
2.药物制剂及给药途径 3.药物的相互作用 1.性别与年龄
作用
2.种属的差异、个体差异
的因 素
二、机体因素
3.机体的机能状态 4.心理因素
指在药物作用下,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在 原有水平上发生的改变
5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基本作用
6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2)两种表现
增强:使机体功能活动加强的。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 等(但过度的兴奋会转入衰竭,是另一种性质的抑制)。
2、由一侧坐骨神经周围(使兔做自然俯卧式,在 尾部坐骨脊与股骨头间摸到一凹陷处)注入5%盐 酸普鲁卡因溶液1ml/kg。2-3min后观察和测试同 侧后肢有无运动和感觉障碍,并与对侧相比较。
20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肉注射5%盐酸 普鲁卡因1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 出现与否。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分析与思考
2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兴奋作 用与抑制作用,局部作用与吸收 作用,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 物作用选择性等。
3、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在临床上的意义。
26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药物剂量
影响 药物
一、药物因素
2.药物制剂及给药途径 3.药物的相互作用 1.性别与年龄
作用
2.种属的差异、个体差异
的因 素
二、机体因素
3.机体的机能状态 4.心理因素
指在药物作用下,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在 原有水平上发生的改变
5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基本作用
6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2)两种表现
增强:使机体功能活动加强的。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 等(但过度的兴奋会转入衰竭,是另一种性质的抑制)。
2、由一侧坐骨神经周围(使兔做自然俯卧式,在 尾部坐骨脊与股骨头间摸到一凹陷处)注入5%盐 酸普鲁卡因溶液1ml/kg。2-3min后观察和测试同 侧后肢有无运动和感觉障碍,并与对侧相比较。
20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肉注射5%盐酸 普鲁卡因1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 出现与否。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分析与思考
2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兴奋作 用与抑制作用,局部作用与吸收 作用,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药 物作用选择性等。
医学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ppt

普鲁卡因
局部麻醉药
阻断电压门控Na+通道
传导阻滞
小剂量 中 毒 剂 量
神经末梢 浸润麻醉
神经干
阻滞麻醉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作用
阵挛性惊厥
什么是惊厥?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群 非自主性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 肌紧张过强。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 元的异常放电所致。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普鲁卡因:
小剂量→局部作用→治疗作用:局麻(抑制) 大剂量→吸收作用→不良反应:惊厥(兴奋)
作用
2.种属的差异、个体差异
的因 素
二、机体因素
3.机体的机能状态 4.心理因素
5.长期用药致机体反应性变化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同一药物→剂量相同给药途径不同
1.吸收量不同→血药浓度不同→作用强度不同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收速度不同→起效快慢不同
静脉注射>呼吸道>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皮 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
快; 2.中毒量→CNS广泛兴奋→惊厥,甚至死
亡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
小鼠3只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大烧杯、天平、1ml注射器、小鼠 灌胃器、5%尼可刹米溶液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称重:取小鼠三只,称重,编号 2.观察:观察正常活动,如呼吸,运
动协调度,活动度等。 3.给药: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
剂量: 5%尼可刹米溶液0.2ml/10g体重 4.观察是否出现兴奋、惊厥等症状,记录出现症状 的时间和各只小鼠的最终结局。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医学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ppt

颈项强直,四肢阵挛性收缩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惊厥指标
姿态
肌张力 痛觉
正常情况
局部麻醉
肌肉注射
安定解救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
局麻坐骨神经部位要找准确,否则 影响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分析与思考
作用
2.种属的差异、个体差异
的因 素
二、机体因素
3.机体的机能状态 4.心理因素
5.长期用药致机体反应性变化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同一药物→剂量相同给药途径不同
1.吸收量不同→血药浓度不同→作用强度不同
2.吸收速度不同→起效快慢不同
静脉注射>呼吸道>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皮 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七、分析与思考
1、简述给药途径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 意义。 2、举出相同剂量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理 作用及临床应用不同的一种药物。
谢谢大家!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一般选取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可 在颈后肩胛间,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时用左手拇指和示指轻轻提起动物皮肤,右手持 注射器,使针头水平刺入皮下,推送药液使注射 部位隆起。拔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 止药液外漏。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肉注射5%盐酸 普鲁卡因1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 出现与否。
4、待明显出现中毒症状时,立即由耳缘 耳缘静脉注射0.5%地西泮溶液0.5ml/kg 至肌肉松弛为止。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惊厥指标
姿态
肌张力 痛觉
正常情况
局部麻醉
肌肉注射
安定解救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
局麻坐骨神经部位要找准确,否则 影响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七、分析与思考
作用
2.种属的差异、个体差异
的因 素
二、机体因素
3.机体的机能状态 4.心理因素
5.长期用药致机体反应性变化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同一药物→剂量相同给药途径不同
1.吸收量不同→血药浓度不同→作用强度不同
2.吸收速度不同→起效快慢不同
静脉注射>呼吸道>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皮 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七、分析与思考
1、简述给药途径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 意义。 2、举出相同剂量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理 作用及临床应用不同的一种药物。
谢谢大家!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一般选取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可 在颈后肩胛间,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时用左手拇指和示指轻轻提起动物皮肤,右手持 注射器,使针头水平刺入皮下,推送药液使注射 部位隆起。拔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 止药液外漏。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肉注射5%盐酸 普鲁卡因1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 出现与否。
4、待明显出现中毒症状时,立即由耳缘 耳缘静脉注射0.5%地西泮溶液0.5ml/kg 至肌肉松弛为止。
医学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ppt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实验原理
1、药物的基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的定义
调节组织生理生化功能,即药物可以改 变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以恢复其平衡。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1)两个阶段
【1】药物作用(drug action) 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指在药物作用下,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在 原有水平上发生的改变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基本作用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2)两种表现
增强:使机体功能活动加强的。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 等(但过度的兴奋会转入衰竭,是另一种性质的抑制)。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普鲁卡因:
局部作用:
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为一局部麻醉药,阻断电 压门控Na+通道,使传导阻滞,小剂量对用药部位的 神经末梢产生局部浸润麻醉作用,对神经干发生局部 阻滞麻醉作用。
吸收作用: 大剂量时减弱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作用,产生阵挛性惊
厥(先兴奋)中毒症状。 因此,同一种药物可体现药物的基本作用。
特异性specificity:
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指药物化学反 应的专一性,即所能结合生物大分子种类
选择性selectivity:
指在一定剂量下药物作用范围的差异及对不同组 织器官作用强度的差异
特点:与剂量相关;相对性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4)两种作用方式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 二者的本质区别:
医学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ppt

腹腔注射
以左手固定动物,使腹部朝上,为避 免伤及内脏,应尽量使动物处于低位,使 内脏移向上腹,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两侧 向头方刺入皮下,针尖稍向前,再将注射 器沿450角斜向穿过腹肌进入腹腔,此时 有落空感,回抽无回血或尿液,即可注入 药液。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给药剂量要准确,注射方式要正确,尤其是小 鼠的灌胃和腹腔注射方式要正确。 2、及时记录给药时间和出现明显药物作用时间。 为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各鼠抽取药液及给药分别由 同一人完成 3、经口灌胃给药时,勿将药物灌入气管,以免造 成动物窒息死亡。如果刺破食管或者胃壁,给药途 径则发生改变,药物作用出现快而强,使实验失败。
快; 2.中毒量→CNS广泛兴奋→惊厥,甚至死
亡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
小鼠3只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大烧杯、天平、1ml注射器、小鼠 灌胃器、5%尼可刹米溶液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称重:取小鼠三只,称重,编号 2.观察:观察正常活动,如呼吸,运
地西泮(安定):
加强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抗惊厥
地西泮:
具有抗焦虑、催眠、镇静、抗惊厥、抗 癫痫和中枢肌肉松弛作用,可能是与中 枢内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促进神经突 触内GABA递质释放,加强边缘系统GABA 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厥发作。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三、实验对象
家兔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注射器(5ml),5%盐酸 普鲁卡因溶液,5%地西泮溶 液。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以左手固定动物,使腹部朝上,为避 免伤及内脏,应尽量使动物处于低位,使 内脏移向上腹,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两侧 向头方刺入皮下,针尖稍向前,再将注射 器沿450角斜向穿过腹肌进入腹腔,此时 有落空感,回抽无回血或尿液,即可注入 药液。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给药剂量要准确,注射方式要正确,尤其是小 鼠的灌胃和腹腔注射方式要正确。 2、及时记录给药时间和出现明显药物作用时间。 为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各鼠抽取药液及给药分别由 同一人完成 3、经口灌胃给药时,勿将药物灌入气管,以免造 成动物窒息死亡。如果刺破食管或者胃壁,给药途 径则发生改变,药物作用出现快而强,使实验失败。
快; 2.中毒量→CNS广泛兴奋→惊厥,甚至死
亡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
小鼠3只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大烧杯、天平、1ml注射器、小鼠 灌胃器、5%尼可刹米溶液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1.称重:取小鼠三只,称重,编号 2.观察:观察正常活动,如呼吸,运
地西泮(安定):
加强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抗惊厥
地西泮:
具有抗焦虑、催眠、镇静、抗惊厥、抗 癫痫和中枢肌肉松弛作用,可能是与中 枢内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促进神经突 触内GABA递质释放,加强边缘系统GABA 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厥发作。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三、实验对象
家兔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注射器(5ml),5%盐酸 普鲁卡因溶液,5%地西泮溶 液。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
药理学-给药途径.ppt

here
药物剂量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1
2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药物剂量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同一药物不同剂量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熟悉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
实验内容
❖ 实验器材和药品
电子称、注射(1ml)2支、针头、鼠笼、2%及 5%水合氯醛 溶液。
3.将小鼠置于鼠笼内,观察各鼠活动有何变化, 记录给药后至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症状。
实验结果
❖ 4.记录实验结果
▪
组号
体重
剂量
甲
用药后反应(翻正反射)
乙
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内容
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掌握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熟悉小鼠灌胃方法 熟悉小鼠皮下注射方法
甲鼠灌胃 乙鼠皮下注射 丙鼠腹腔注射
3.将小鼠置于鼠笼内,观察各鼠活动有何变化,记录给药 后至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症状。
实验结果
❖ 4.记录实验结果
组号 甲
体重
用量
活动情况
肌张力
呼吸
乙
丙
❖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抓取→称重→分组:每个实验小组取小鼠3只,称重并编号,将 其分为:
实验组(水合氯醛) 对照组(生理盐水)
实验内容
2.给药→观察→记录:
观察给药前每组动物活动情况,然后给药: ⑴实验组腹腔注射2%水合氯醛溶液0.1ml/10g ⑵实验组腹腔注射5%水合氯醛溶液0.1ml/10g ⑶ 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记录实验结果体重剂量用药后反应翻正反射实验内容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掌握小鼠腹腔注射方法熟悉小鼠灌胃方法熟悉小鼠皮下注射方法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1822g
药物剂量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1
2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药物剂量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同一药物不同剂量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熟悉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
实验内容
❖ 实验器材和药品
电子称、注射(1ml)2支、针头、鼠笼、2%及 5%水合氯醛 溶液。
3.将小鼠置于鼠笼内,观察各鼠活动有何变化, 记录给药后至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症状。
实验结果
❖ 4.记录实验结果
▪
组号
体重
剂量
甲
用药后反应(翻正反射)
乙
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内容
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掌握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熟悉小鼠灌胃方法 熟悉小鼠皮下注射方法
甲鼠灌胃 乙鼠皮下注射 丙鼠腹腔注射
3.将小鼠置于鼠笼内,观察各鼠活动有何变化,记录给药 后至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症状。
实验结果
❖ 4.记录实验结果
组号 甲
体重
用量
活动情况
肌张力
呼吸
乙
丙
❖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抓取→称重→分组:每个实验小组取小鼠3只,称重并编号,将 其分为:
实验组(水合氯醛) 对照组(生理盐水)
实验内容
2.给药→观察→记录:
观察给药前每组动物活动情况,然后给药: ⑴实验组腹腔注射2%水合氯醛溶液0.1ml/10g ⑵实验组腹腔注射5%水合氯醛溶液0.1ml/10g ⑶ 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记录实验结果体重剂量用药后反应翻正反射实验内容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掌握小鼠腹腔注射方法熟悉小鼠灌胃方法熟悉小鼠皮下注射方法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1822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影响药物治疗结果的因素
药物方面的因素(pharmaceutical factors) 用药方法的因素(factor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 机体方面的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
引言——影响药物治疗结果的因素
药品类别与品质; 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 给药剂量; 给药时机; 给药频率; 疗程; 联合用药; ……
生物药剂学
Biopharmaceutics
第二讲 给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生物药剂学
——第二讲 给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常用给药途径及其应用特点; 2、熟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治疗作用的影响; 3、了解不同给药途径的常用剂型。 ……
本章大纲
一、给药途径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三、常用给药途径的特点 四药途径 (administration route)
不同给药途径有不同的药物体内过程,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获得不同 的治疗结果。
考虑疾病治疗的临床需求选择适宜给药途径; 考虑药物自身特性; 考虑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给药途径; 考虑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的体内过程; 考虑不同给药途径不同的药物效应(性质、速度与强度); ……
小肠
大肠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如口服给药:——p26
消化道pH、微生态环境及药酶决定了一些不稳定药物不能口服给药; 消化道pH与药物pKa决定了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存在状态,从而影响药物的被动扩 散吸收。 胃:pH变化大。 【纯胃液pH1;空胃pH1.2~1.8;食后pH3~5】 十二指肠:pH4~6 空肠:pH6~7 回肠:pH7 结肠:pH8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不同 P4. 表1-1,不同给药途径与剂型的硝酸异山梨酯药效特征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不同
盐酸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吗啡拮抗药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适应证:用于吗啡类药物过量中毒;用于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诊断;用于吗啡类复合麻醉药术后,解除 呼吸抑制及催醒。上述应用口服无效! 口服制剂适应证:缓解吗啡类药的便秘副作用。但作用只限 在消化道,因而不影响吗啡类药的止痛效果。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血液循环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影响。
直肠给药没有首过效应吗?
直肠的两条血液循环路径:① 通过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吸收,汇集 于下腔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② 通过直肠上静脉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 脏,然后进入体循环。——p98 通常,给药部位距肛门口2cm左右时,药物主要通过前一途径吸收(一般为 给药总量的50%~70%),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而距肛门口6cm处给药 时,大部分通过直肠上静脉吸收,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如有报道栓剂在 肛门口2cm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距肛门口4cm处给药。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时药物存在形式不同、存在部位不同、生物膜 透过情况不同、血液灌注速度与量不同、血液循环路径不 同……因而有不同的体内过程。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如口服给药:——p26
胃→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血液循环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影响。 静脉注射给药有首过效应吗? 广义的首过效应指药物通过各途径进入机体到达靶部位的过程中
的损失,所以静注还是有的
“肺首过效应”——药物随静脉血由心脏泵入肺,部分药物可 被肺中巨噬细胞和代谢酶降解、排泄或贮存,此由肺组织造成 的药物在到达作用部位之前的损失被称为“肺首过效应”。
一、给药途径 (administration route)
常用给药途径: 口服、注射、口腔给药、直肠给药、肺部给药(吸入给药)、经眼给药、 经鼻腔给药、经皮给药、局部给药……
非常途径: 胃插管、胃镜、十二指肠插管等方式给药,包括补充营养和鼻饲;腹腔 注射、硬膜外腔注射(例如麻醉)、脊髓注射(进入脑脊液)、眼球玻 璃体注射…… 各种给药途径均有其特殊目的,各有利弊。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如口服给药:——p26 胃肠运动导致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受到影响。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幽门排至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排空速率,对药物吸收过程的影响有四种情况: 胃内吸收的药物将影响吸收程度; 小肠吸收的药物将提高药物到达小肠速度,有利于药物快速吸收与快速显效; 小肠载体媒介转运吸收的药物,则可因载体饱和而减少吸收量; 胃内不稳定或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将影响其稳定性与刺激性。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如口服给药:——p26 胃肠运动导致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受到影响。
胃→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30-40min 6s 2-8h
24h
小肠
大肠
✓胃运动:全胃性的慢紧张性收缩运动与蠕动两种形式。 ✓肠运动:节律性分节运动、蠕动及粘膜与绒毛运动等三种运动形式。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如口服给药:——p26
血液循环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影响。
★药物消化道吸收后的体循环有: 胃:胃冠状静脉→胃网膜左静脉→ 小肠:下胰十二指肠静脉→小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大肠: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以上三处汇至门静脉→肝脏→ 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消化道消化液、肠道菌群、粘膜中酶与肝脏药酶作用而损失 的现象被称为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脏后,在肝药酶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而产生的 药物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效应(Liver First Pass Effect),或称为肝首过代谢。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的体内过程不同
如口服给药:——p26 血液循环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影响。
通常,血液流速快、流量大,可以增加药物胃肠道吸收,尤其是胃的吸收。 膜限速型:膜透过速度<血流速度 (难吸收药物) 血流限速型:膜透过速度>血流速度 (易吸收药物)
二、给药途径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