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教学实施方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微生物实验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微生物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性质,如形态、生长条件、培养方法等。
2.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
3.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医学中的应用,掌握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的类型和基本性质——通过介绍微生物的类型和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了解到微生物的基本性质,如形态、生长条件、培养方法等。
2.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针对学生的实验经验和操作能力,教授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如菌落计数法、涂片法、培养法等。
3.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医学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医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4.微生物实验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的微生物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实验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可以如何进行微生物实验。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体验到微生物实验的乐趣,并能够观察到微生物在实验中的变化。
3.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换实验心得和操作技巧,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实验技术。
4.示范演示法——通过示范和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技术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2.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知识——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实验操作——对于学生基本操作不熟练的,进行基础操作的演示,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一、引言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生长与繁殖规律、微生物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等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本文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设计了一份全面且有针对性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介绍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影响。
2. 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3.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团队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分类与鉴定、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与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微生物学的实验技术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环节设计与评估1.教学环节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授课、实验、研讨、实践等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2.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运用水平。
五、课程资源与环境1.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实用性的食品微生物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
2.实验器材与设施:保障实验教学所需的器材和设施,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课程相关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实习的机会。
六、课程实施与质量管理1.课程实施:根据教学大纲,有序开展课程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2.质量管理:定期对课程进行质量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以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项目组织、项目策划、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几个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食品微生物是一门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先修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等课程提供了理论和技能基础,是我院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检验与应用相关的操作技能。
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中,学生多反应微生物课程枯燥难学,教学效果一般,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较大。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通过项目教学法,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重构知识结构,加强教学和工作过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以学生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课程模式。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上的传授知识不再是主要目标,教师也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而是成为了设计者、指导者、监督者,以够用为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思路,立足岗位需求,整合理论与操作技能,以项目为支持设计模拟真实工作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学生在教学中,围绕项目主题,主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项目,最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自我评价,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因此,项目教学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二、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技术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生产加工、分析检验和质量管理等食品行业核心岗位都涉及食品微生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岗位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学生应当能应用微生物、分离培养微生物、鉴别微生物,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等。
食品微生物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3)
步骤
教学内容(能力/知识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钟)
1(引入)
大情境:光明乳业5月份产品连续检测样本,工作一段时间进行检验人员工作测试。
项目任务布置,并结合工作情境进行模拟。
学生听讲、提问
2
2(任务1)
情境1:要求检验人员接收样本工作。[正常][意外]
引出任务1:样本接收
教师讲解
学生听讲、提问
教师分组抽查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操作。
10
3、结果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讲解、教师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改进
2
4(小组总结)
每一小组对本次任务的实施进行总结。
教师讲解总结要求
其中1个小组总结发言;其他学生听讲
5
5(归纳)
个人消毒要点;培养基灭菌要点;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操作。
重点讲解和演示疑难、实验展示与实物相结合
食品微生物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标题:
检样本接收与培养基制作测试
单元教学学时
2
在整体设计中的位置
第10次
授课班级
食品生物技术
上课
时间
周 月 日第 1 节至
周 月 日第 2 节
上课
地点
实验室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能进行样本接收、分类、登记工作
2.会配置微生物培养基
标签填写、培养基制备原则、无菌技术
实物展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学生提问
1
1、任务讨论
教师分组抽查
学生讨论
40
2、操作实施
教师分组抽查
学生动手操作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 食品微生物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与方法 • 食品微生物安全与风险评估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
研究食品中微物的种类、数量、生 理生化特性以及与食品相互关系的科 学。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营养类型
物质代谢
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大类。 自养型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自身 所需的有机物,异养型则依赖现成的 有机物来提供营养。
微生物具有复杂的物质代谢途径,包 括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氮代谢、脂肪 代谢等。这些代谢途径对于微生物的 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呼吸类型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可分为发酵、好氧 呼吸和厌氧呼吸三种类型。不同类型 的微生物通过不同的呼吸作用获取能 量。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考察 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 力;课程设计报告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02 微生物基础知识
改进加工工艺
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 微生物污染。
B
C
强化储存和运输管理
保持储存和运输环境的卫生,控制温度和湿 度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D 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
加工、储存和运输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 管理。
05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与方法
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
活动。
03 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 实验室介绍本实验室是专门进行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菌落计数和微生物鉴定等工作。
为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制定了以下实验室操作规程。
2. 实验前准备2.1 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应穿戴实验服,并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尽量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2 实验前需要检查实验室的消毒情况,确保操作台、试验器具和其他设备的清洁度满足实验要求。
2.3 实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具,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3. 样品处理3.1 样品采集:在进行实验前,实验人员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取符合要求的食品样品进行采集。
采集时需要注意避免外界环境污染,并尽快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3.2 样品预处理: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对样品进行以下处理:去除外表污物、切碎或研磨等。
3.3 样品稀释: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保证实验所需的微生物数量在可计数范围内。
4. 细菌培养与计数4.1 培养基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配制培养基的浓度和pH值。
4.2 细菌分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
根据实验要求,将适量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培养。
4.3 细菌计数:通过落菌计数法或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根据实验要求,在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并记录结果。
5. 微生物鉴定5.1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进行细菌的初步鉴定。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以及进行相关的生理和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5.2 真菌鉴定:根据真菌的产孢器、菌丝和孢子形态等特征,进行真菌的初步鉴定。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微观形态,以及进行相关的生理和生化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5.3 结果验证:对鉴定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
通过对鉴定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和对照,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课活动方案
食品课活动方案1. 引言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对食品的认知和理解有所欠缺。
为了提高大众的食品知识和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食品课活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食品课活动的内容、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2. 活动内容2.1 食品知识讲座我们将邀请专业的营养师或食品专家来给大众进行食品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食品的分类与营养成分 - 健康饮食的原则与方法 - 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 - 常见食品误区与正确的食用方法2.2 实践操作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还将组织实践操作课程,让参与者亲自动手制作健康食品。
课程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水果沙拉制作 - 蒸煮与烹饪技巧 - 调配健康饮品 - 简易烘焙制作等等3. 活动目标通过食品课活动,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 提高大众对食品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健康饮食的重视; - 培养参与者的食品知识,引导他们健康选购和食用食品;- 培养参与者的动手能力和兴趣,推广健康的饮食文化。
4. 实施方法4.1 宣传推广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食品课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活动信息,吸引关注和参与; - 制作海报、传单等宣传资料,在社区、学校、超市等公共场所张贴; - 邀请当地媒体进行报道,增加活动的知名度。
4.2 招募参与者我们将开放报名通道,鼓励大众积极参与。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招募: - 在宣传渠道中提供报名链接或联系方式; - 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合作,进行合作邀请报名; - 在食品相关的线上社群中宣传活动信息,吸引食品爱好者的参与。
4.3 活动组织与实施一旦招募到足够的参与者,就可以开始组织食品课活动。
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 安排食品讲座和实践操作课程的时间和地点; - 准备所需要的讲座资料、材料和工具; - 将参与者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参与实践操作课程。
5. 实施计划以下是食品课活动的大致实施计划: - 第一周:开始宣传推广活动,开放报名通道; - 第二周:结束报名,统计参与者人数并分组; - 第三周:进行食品知识讲座,提供理论知识学习; - 第四周:进行实践操作课程,让参与者动手制作健康食品; - 第五周:总结活动成果,给予参与者相关资料和参与证书。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生物技术英文名称:Food Biotechnology课程编号:x303040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的概况和研究进展,并能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设计新型食品和食品原料,改进食品生产工艺。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的相关原理,掌握各类食品生物技术在应用中的加工方法,做到既能掌握典型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和结合,在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为此在学期末安排8学时实验。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生物技术,即发酵工程、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菌种分离保藏技术、工业培养基的配制技术、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种子扩大培养技术以及酶的生产和分离纯化技术、酶的固定化技术等,了解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如下:(一)绪论基本要求:(1)生物技术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简史(3)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介绍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教学安排和考核方式。
掌握生物技术的定义以及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和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作用。
重点:生物技术的定义以及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
难点: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酶工程与食品产业基本要求:(1)酶工程原理和方法(2)酶工程与食品加工(3)酶工程与功能性食品配料(4)酶工程与食品原料的改良(5)新型酶制剂及其应用掌握酶制剂的生产、酶的提取、纯化、酶活力的测定以及酶的固定化,了解酶工程与食品加工、酶工程与功能性食品配料、酶工程与食品原料的改良以及新型酶制剂及其应用。
2024年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3)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将其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类别。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1)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适宜的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等。
(2)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水分、营养物质、氧气、有害物质等。
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2)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发酵、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
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条件控制等。
(2)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1)讲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3)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讲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观察方法。
3.实验操作:(1)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
(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最新最全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精华版
2024/1/25
5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病毒等。
2024/1/25
6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任务
揭示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2024/1/25
研究微生物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7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如青霉、曲霉等,常引起食品霉变, 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对食品安全造成 严重影响。
2024/1/25
11
病毒
食品源性病毒
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主要通过污染的食品和水源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 威胁。
动物源性病毒
如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可通过动物性食品传播给人类,具有较大的公 共卫生意义。
2024/1/25
4
食品微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
萌芽阶段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微生 物制作发酵食品,如面包、酒、 醋等,但当时对微生物的认识还
非常有限。
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随着显微镜的发明 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人们开始逐 渐认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过程 中的作用,并开始了对食品微生
物学的研究。
成熟阶段
20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分子生 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不断发 展,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 断拓宽,研究手段也不断更新和
2024/1/25
21
05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与方 法
2024/1/25
22
传统检测方法
形态学检测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大小、结构等特征,进行 初步的分类和鉴定。
2024/1/25
生理生化检测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 性,如营养需求、代谢产 物等,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和分类。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巴斯德否定“自然发生说”,开创微生物生理学专业:食品授课教师:(教授)一、课程教学目标认识奠基期间重要的历史人物“巴斯德”的主要贡献和对微生物学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能讲述巴斯德的事迹: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微生物是引起腐败的原因。
萌生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二、思政育人目标1.设计思路在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科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是思政教育的优秀素材。
以绪论部分为例,在介绍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时,引入巴斯德的事迹:巴斯德通过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微生物是引起腐败的原因;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生命可以由无生命物质产生。
在他的推动下,人类对微生物的认知从形态层面延伸到生理代谢途径层面,开启了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同时,他所发明的“巴氏灭菌法”也一直沿用至今,是牛乳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
巴斯德对于科学研究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追求,其事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微生物学历史进程以及所取得的学科成就,自然激励广大学生发扬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思政育人目标在科学研究及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科学及生活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要积极的思考;遇到困难,不怨天尤人,积极的对待困难,善于思考,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建立独特的分析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本案例通过介绍巴斯德通过思考,严谨的实验设计从而否定“自生说”的案例,表明思考在科学研究及生活中的重要性。
3.育人主题尊重科学、认真细心、善于思考。
三、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融入章节:第一章绪论四、教学效果(一)案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此案例,从科学研究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年轻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遇到困难,不能只抱怨,就像科研实验中,遇到问题,要多想,多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二) 主要成效和特色同学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反感满堂灌,对枯燥的知识点和原理接受度较差,课堂上容易走神或者学习效果较差。
食品微生物教学实施方案
食品微生物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我们要明确这个课程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我们要规划教学内容。
食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和传播,对食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学内容要涵盖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特性、繁殖规律等。
1.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等。
2.生理特性:讲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等生理过程。
3.检测方法:介绍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如平板计数法、MPN法等。
4.食品安全:分析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分析实际问题。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食品生产企业和微生物实验室,了解实际工作环境。
4.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课程安排1.第一周:微生物基本概念、特点、分类2.第二周:微生物生理特性、生长繁殖规律3.第三周:微生物检测方法4.第四周: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污染5.第五周:实践教学(实验课)6.第六周:现场教学(参观食品生产企业和微生物实验室)五、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2.成果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报告等。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想到这里,我放下笔,看着眼前的方案,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个方案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相信,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收获满满,成为食品微生物领域的优秀人才。
微生物教案
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
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Epulopiscium fishlsoni 以及1998 年报道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近年来,德国的科学家在纳米比海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硫细菌,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
二、微生物的特点1.代谢活力强微生物体积虽小,但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比表面积可达30 万。
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
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
以同等体积计,一个细菌在1 h内所消耗的糖即可相当于人在500 年时间内所消耗的粮食。
2.繁殖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易培养,是其他生物不能比的。
如在适宜条件下,大肠杆菌37℃时世代时间为18 min,每24 h可分裂80 次,每24 h的增殖数为1.2×10 24 个。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30℃时的世代时间为31 min,每24 h可分裂46 次,增殖数为7.0×1013个。
3.种类多,分布广微生物在自然界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生物类群。
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微生物近10万种,自然界中微生物存在的数量往往超出一般人们的预料。
每g 土壤中细菌可达几亿个,放线菌孢子可达几千万个。
凡是有高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有微生物存在,即使在极端的环境条件如高山、深海、冰川、沙漠等高等生物不能存在的地方,也有微生物存在。
4.适应性强,易变异微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特强,这都是为了保存自己,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初中微生物与食品教案
初中微生物与食品教案
教案名称:微生物与食品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2. 掌握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分类;
3. 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食品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教学重点:
1.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
2.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
1. 各种微生物对食品的具体影响;
2. 如何正确处理食品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教学方法:
1. 听讲解,观实验;
2. 小组讨论,合作探讨。
教学资源:
1. 图书资料:《微生物与食品》等相关书籍;
2. 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出微生物与食品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
2. 介绍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3. 分类讲解各种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并观察结果。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各种微生物对食品的具体影响,合作探讨如何防止微生物污染。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正确处理食品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并要求学生搜集一些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信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掌握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分类,并学会如何正确处理食品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同时,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舌尖上的微生物》教师用书
第一章舌尖上的乳酸菌第一节酸奶的制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酸奶的制作原理;2.阐明酸奶的制作流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交流,掌握普通酸奶的制作方法后,设计酸奶制作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并实施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制作酸奶的实验方案,树立与他人合作意识;2.设计酸奶制作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培养查阅资料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流程;(2)设计酸奶制作的探究性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1)设计酸奶制作的探究性实验方案.三、教法策略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既定的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实验思路,并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设计酸奶制作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如书籍,网络等,完成探究性实验的方案设计。
新知识更易更学生理解接受。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的一般过程。
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你知道吗1.酸奶的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将牛奶中的葡萄糖、半乳糖和乳糖等分解为乳酸和少量其他物质。
2.提示:酸奶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 4 步:①消毒。
用刚刚烧开的沸水冲烫容器、容器盖和搅拌的工具(勺或筷子),对其进行杀菌消毒。
水烧开后冲烫,保持2 min(不要盖上盖子,盖子只要冲烫一下就可以)。
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若是鲜奶一定要先煮沸消毒,待温度降到 40℃左右以不烫手为宜。
②接种。
将温牛奶(或常温奶)放入发酵盒,7~8 min后,向牛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乳酸菌种(1 L 牛奶加1袋乳酸菌10g)或酸奶(牛奶与酸奶比例10:1~5:1),用勺子充分搅拌,还可加入5%~10%的绵白糖(视个人口味而定,喜欢甜的可多加一点糖),搅拌均匀,盖紧盖子。
③前发酵。
放酸奶机或恒温箱中(40℃左右)。
初中生物菌与食物教案
初中生物菌与食物教案
适用年级: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菌的生长环境和分类;
2.了解菌在食物中的作用;
3.了解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菌的生长环境和分类;
2.菌在食物中的作用;
3.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材《初中生物》;
2.幻灯片或图片资料;
3.实验器材:培养皿、琼脂培养基、菌种。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菌类食物或者菌类对人类的影响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菌的生长环境和分类(15分钟)
1.讲解菌类生长的环境,如潮湿、温暖等;
2.介绍部分常见的菌类,如霉菌、酵母菌等。
三、讲解菌在食物中的作用(15分钟)
1.介绍发酵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菌在食物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制作酸奶、面包等食物的过程。
四、实验环节(20分钟)
1.教师操作:在培养皿中加入琼脂培养基,接种菌种;
2.让学生观察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
3.引导学生分析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菌在食物中的作用和对人类的影响。
让学生总结菌的分类和生长环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菌的生长情况,并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菌的生长环墶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菌在食物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也积极参与,增强了对实验知识的掌握。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17 课程类别:限选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60学时4学分一、课程定位《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等课程为基础,还与《食品贮藏及加工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等学科相关联,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目标通过《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添加剂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1了解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1.2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原理1.3掌握食品添加剂的适用范围、添加顺序、用量2能力目标2.1利用添加剂的复配增效作用,使其作用最大化2.2会根据产品特性选择适宜的添加剂2.3能客观评价添加剂的性能3素质目标3.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3.2培养思考力、分析及创新力;3.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3.4能够独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3.5学会与人协作、良好沟通、组织协调;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根据企业调研,结合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归纳总结了本专业学生在食品添加剂应用方面应具备的能力,由此设计了食品添加剂的选择、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的效果评价、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共4个学习情境(课程单元)。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4个学习情境(课程单元)基本上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重视学生培养学生软实力,把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多项综合素质。
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的设计主导思想是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贴近真实的情景,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通过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并能很快适应食品行业的相关工作岗位。
幼儿园探索微观世界: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探索微观世界: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幼儿园探索微观世界: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通过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并认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场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
二、微生物概念介绍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内,具有多样的形态和功能。
2. 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生物的分解、循环和转化过程。
微生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活动内容(1)微生物观察在实验室或户外环境中,设置显微镜和显微镜投影仪,让幼儿观察不同样本中的微生物,并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初步分类和综合观察。
(2)微生物示范实验在实验室中设置简单的微生物培养实验,引导幼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在培养皿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比较不同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来引导幼儿思考微生物的作用和生存条件。
(3)创作微生物绘画在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有关微生物的绘画作品,表达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学手段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教学动画、实物模型、微生物图谱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设计这样一场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可以认识和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对微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设计更多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普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个人观点与理解:微生物科普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保护意识,促进他们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方案菌类
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方案菌类一、活动背景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离不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我们计划开展一场以菌类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大家深入了解菌类食品的特点、危害和防范措施,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公众对菌类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增强食品安全意识;2. 增强公众对菌类食品的了解,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3. 提供菌类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公众学会正确选择和处理菌类食品。
三、活动对象本次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市民,特别是学生和家庭主妇,以及餐饮业从业人员。
四、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菌类食品的特点、危害和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讲解,引导公众正确了解菌类食品,并学会正确处理和储存菌类食品。
同时,介绍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帮助公众了解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 亲子活动组织亲子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菌类食品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游戏了解和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增强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的效果。
3. 咨询服务设置食品安全咨询台,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菌类食品安全问题,帮助公众解决疑惑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 实地参观组织参观当地菌类食品加工企业或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让公众近距离了解菌类食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检测,提高对菌类食品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周末或节假日活动地点:公园、社区活动中心或学校六、活动宣传1. 利用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活动宣传海报和文字介绍,吸引公众参与;2. 利用学校、社区等平台,张贴活动宣传海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3.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活动评估通过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和专家的评估,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了解公众对菌类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态度转变,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2023年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
2023年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1. 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加强微生物控制的有效性验证,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计划旨在制定2023年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验证计划,以确保食品企业的微生物控制措施符合安全标准。
2.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制定有效的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满足食品安全标准。
3. 计划和方法3.1. 收集相关信息通过研究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南,收集2023年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控制验证的要求和建议。
同时,收集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了解微生物控制验证的最佳实践。
3.2. 评估现有微生物控制措施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设备和区域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员工卫生和培训等方面。
评估的方法包括检查记录、取样分析和回顾之前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3.3. 设计验证实验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微生物控制的验证实验,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验证实验应包括适当的抽样点和时间,以及相关的微生物指标和方法。
验证实验应涵盖所有的生产线和产品范围。
3.4. 实施验证实验按照验证实验的设计,实施微生物控制的验证实验。
确保实验过程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
3.5.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评估微生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实验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出建议和建议,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
3.6. 修订微生物控制计划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修订微生物控制计划,确保微生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修订的计划应包括改进措施、培训计划和监测计划等方面。
3.7. 培训和宣传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微生物控制的意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内部和外部宣传,加强对微生物控制的认识和重视,提高整个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
4. 时间计划本计划的时间计划如下:- 收集相关信息:2022年7月-2022年12月- 评估现有微生物控制措施:2023年1月-2023年3月- 设计验证实验:2023年4月-2023年5月- 实施验证实验:2023年6月-2023年8月-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2023年9月-2023年10月- 修订微生物控制计划:2023年11月-2023年12月- 培训和宣传:2023年全年5. 预算本计划的预算包括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人员和培训人员的工资、实验室的使用费用、外包实验室费用、培训费用和宣传费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教学实施方案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食品微生物》教学实施计划一、学情分析1、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中职生约30%为初中未毕业,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意识差,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不再有主动的学习意识。
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上课不专心,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
2、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自卑情绪,而且自信心不足。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自尊心又很强,他们没有普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
尽管学校对学生也会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潜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但学生对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不清楚,对未来的目标很不明确。
3、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学生于学习成绩差,常常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既压抑又敏感。
再加上正处于学生习惯于表现自己的时期,往往形成习惯,加以不再努力学习,因此把心思用在课堂的小动作上,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4、学生认知偏差。
很多学生进入职中后,就存有学习马虎,得过且过,混个毕业文凭的念头,因此他们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在学习上。
二、市场分析根据对前几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到食品企业做的是一线加工员,少部分做食品营销员,只有极少数从事食品检验。
企业对于中职生的要求不是对某一项技能很熟练,因为他们到企业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且从事的大都是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岗位。
他们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如卫生意识、学习能力等。
三、课程进度教学进度:周次 1 2 绪论第一章第一节细菌教学内容备注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3 4 5 6 7 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第三节酵母菌第一章第四节霉菌十一放假病毒、总结第一章实验二、革兰氏染色实验三、玻璃器皿的包扎第二章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第二节微生物的培养基8 9 10 第二章第三节微生物的生长第三章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实验四、培养基的配制第四章第一节食品变质与微生物的生长、第二节肉及肉制品中的微生物11 第四章第三节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物、第四章第四节罐藏食品中的微生物12 第四章第五节蛋及蛋制品中的微生物、第四章第六节果蔬及其制品中的微生物13 14 第四章第七节鱼贝类及其制品中的微生物第五章第一节食品污染、第五章第二节食品保藏中的微生物学问题15 16 第五章第三节食品的杀菌与保藏第六章第一节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7 18 19 20 第六章第二节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第三节霉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复习复习实验五、酸牛奶的制作四、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掌握微生物、食品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及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品微生物研究的内容,了解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1、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食品微生物主要研究的内容、任务。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①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的概念讲授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和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对象,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②微生物学的发展史讲授微生物学形态学发展阶段、生理学学阶段和分子微生物时期。
③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教学目的:掌握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概念和主要区别,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基本结构和细菌的特殊结构,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病毒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常常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细菌基本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学会识别四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用多媒体演示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通过影象、声音加深课堂理论知识。
课堂讲授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练习绘图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小测验反应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此来对某些知识点的重点讲解。
讲授要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概念和主要区别、细菌的形态结构、放线菌的形态结构、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
要求会识别四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结构讲授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细胞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4个基本结构和功能,4个特殊结构和功能,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结构,并观看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形态图,讲授细菌的大小、繁殖方式和在固体培养基和---------------------------------------------------------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特征。
第二节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讲授放线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细胞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和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特征。
放线菌的主要作用。
第三节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讲授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形态,生长繁殖方式,比较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区别,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代表酵母菌的形态图片观看。
第四节霉菌的形态结构讲授霉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形态,生长繁殖方式,生理特性,霉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代表霉菌的形态图片观看。
比较几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第五节病毒的形态结构讲授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生长繁殖方式,病毒的特性,温和性的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食品工业中病毒的危害和防治。
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教学目的:掌握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要素,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的分类依据,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征,掌握微生物培养基制备的原则、方法步骤,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熟练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和测定方法、生长繁殖的规律,掌握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并会在食品工业中灵活应用这些物理化学因素加工食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细胞的营养要素,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途径、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的分类依据,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培养基制备的方法步骤。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繁殖规律、重要的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看图片结合讲授,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进行知识的讲解,结合食品工业的生产实际进行知识的讲解,启发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在食品工业中,通过小测验反应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此来对某些知识点的重点讲解。
讲授要点: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要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制备的原则、方法步骤。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律,介绍生长曲线,四个时期的特点,在食品发酵、工业微生物发酵中如何利用四个时期的特点进行生产,讲授5个物理因素和多个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突出重要的物理因素温度和重要的化学因素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在加工和贮藏保鲜中,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第一节微生物细胞的营养元素和细胞成分讲授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和营养要素的功能,微生物特殊的碳源和氮源,微生物的能源和生长因子、无机盐等。
讲授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分类依据,四种营养类型的特点。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吸收的机理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