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
(9)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与人民 的身体健康、甚至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同样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问题。
3、区位决策
影响因素: (1)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改变产业对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可以减少流动性因素
的影响程度 (3)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影响到资本因素的区域转移情况 产业布局过程中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1909年发
表了《工业区位论》,标志着 工业区位理论的建立。韦伯所 处的时代是德国在工业革命之 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空间 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 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在 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 的角度,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 区位原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与杜能建立在以马车运输为基 础的农业区位论不同,它建立 在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
(3)市场因素。国内和区域的角度来看,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潜 力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行政基础设施。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交通通信设施、完善的网络服 务、较好的环境质量、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机构以及低犯罪率, 对企业区位决策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7) 行为因素。企业决策是由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做出的,因而也会受 到决策者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决策者的行为 偏好,如对气候、休闲娱乐、文化等的特殊爱好;二是决策者与 当地具有历史上的血缘、亲属关系或其他联系。
(8) 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有较大影响。 从汇率水平变化来看,东道国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 在东道国就不适合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反对于以占领东道 国市场为目标的外国投资者而言,东道国货币升值意味着居民消 费水平提高,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东道国子公司以母国货币计 算的投资利润也增大。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新课导入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 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 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 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 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 家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 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 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 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①气候: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 宜人类居住。 ②地形: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 势平坦,便于聚落定居。 ③土壤: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水源: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 ⑤河流:还可作为交通运输方式。
在古代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案例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 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 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 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 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 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 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 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 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 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 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 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 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 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高中地理新教材同步教学案必修2第2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高中地理新教材同步教学案必修2第2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特别是在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1)有的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思考】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利用当时国际市场上充足、稳定、价格便宜的燃料和原料,以及对工业产品巨大的需求量,发挥当时日本国内素质较高、价格较低的劳动力以及优良港湾的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探究点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材料一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自然资源。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 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
23征 4用 5用....与方效自自自自地式应然然然然域或的资资资 资组 方 评源源源源合向价质的开开特的的地发发征评评理利利的价价分评布不同此开种筛对用任两会综施发正计价特的开带其生中第一相亩第以构对术据一的同一,发方选实之何个方合中之效一作发动产的步对均明及自上此定切次三四的类在利案出施决对方面权预正应般自开征系响件并方的因与对用后影的地明量占确发然的建生合,,,自的前用从几各策自面和衡先负,和然发的,,和且式。素辅一,能作保位确指有区展资可立产实对在分然自面的技个方与然的环利安效也最资利评明并自在和自。助定明产用程来然标量域方源能质部际于前析资然分方术可案实的效境弊排应不差源用价确抓然生措然对资产确生的度研资通等各向的性量门的已面比源资析式可行的施改应生得好的应的的的有在住资产施资自源业区重几,究源常。类的质、评适结开分较种源评与能方技。造,态失预评缩情地成利一主源(常源然、(域大种并其对用资保的经价合论发析区类或价方性案术和它方,防价小况理本于定要之特常的资优部主经资根区需平源证评济的程。利的域或组的向和。经对不面才措必负,分及揭地资间别是地源势门要济源据域求均的程价上标度用基主组合基提经井济自但。能施须效只布利示域源还是以域地资)自价。保自的占数度也的尺的础要合也础出济同前然表只作,待应有影用自上或存农各组域源结然值证然保有量。应合,评资上几有有上多合时提资现有出以科,这响的然自主在业种合组与构资,程资证量配从理并价源,类不不,种理指要源在正正减学既样到效资然要着生自还合限的源并度源程等合以性用。,分资同同这可性出特的经确确轻、要才其率源资矛相产然是的制适,对和的度表情下以此只则析源的的里供两各别开济分的负客估能被。相源盾互)因影分资合即区现优和示况这及标有应自在利利应选个种指发方析决效观计保开对互对进影上素响析源或筛域状势开。以几需尺这研然数用用该择方方出利面各策应的最证发自联区行响,的地,,保选发生与发如及个求来样究资量方方就的面案,用,方,之态好评利然系域分、利相域必分证出展产潜利人对方上进,其源上式式区方进之以,而面并影度的价用资、生析互用互产须析程开产在力用均区面的行才数相的与与域案行特利都且的在响,情结的源相产。相、制业搞自度发生区。的占域考迫自能量对比方方自,分点于会还正资。既况果先地互力许制改约结清然。规重域潜有产虑切然得对量例向向然并析,开引表负源对不,的后域制发多约造性构主资模要经力量业,性资出现,关,,资对论尤发起现效开资要也可次组约展自的自为的导源大的济。、结即。源客状进系且因源各证其利正在应发源夸要信序合的的然关然依重资组,技并对观,,负社,实开大估程和特关影条系的据要源合, 度。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三、自然资源评价原则
• 1、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避免盲 目性 •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 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三)、特征 • 1、有限性。 •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 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 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从这一点上讲,世界上 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不但不可再生的 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可更新的自 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
– 例如,我国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铁矿石、森林、有色金 属、煤炭、耕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石油、钢铁、 森林、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粮食等生产为主的地区经济 结构,并且北部以石油、森林、煤炭、机械、粮食生产为主, 南部以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生产为主,生产的地 域分布与资源的地域分布有很大的吻合性。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二)、分类 • 4.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 和不可再生资源 • a.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辐射、凤、海潮、地 表径流、地热与温泉等,其供应基本上是往复不断的, 即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对此类资源 的利用应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在可能条 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 • b.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如动物、植物资源,为能生 长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机体。其更新速度取决于自身的 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应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 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水热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

晋朝到宋朝曾出现北方人口和文化、经济南移的高潮,本区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近代,本区又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

1949年以来,本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特别重要的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新的机遇。

江苏、浙江经济迅猛发展,湖北、安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90年代,以浦东开放开发和三峡跨世纪工程的建设为动力,推动本区经济实现新的腾飞。

本区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1.优越的区位条件。

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提出要建设沿海和沿长江地带组成的“T”形国家级产业发展轴的战略,旨在通过沿江开发,延伸拓展沿海的对外开放,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长江沿岸与海岸带一级发展轴线构成的“T”形开发空间结构,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空间分布的基本框架。

本区地处我国经济“T”形总体布局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

本区地处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及多条铁路、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2.良好的空间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低山丘陵是发展经济林果、多种经营的理想场所。

低平的地势也给工业发展和交通建设带来了便利条件。

低平的地势与丰富的水热资源的良好结合是本区空间资源的显著特征。

3.投资环境优越。

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将本区连结成水运四通八达的整体。

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上海、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组成本区水运网络的骨干,为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的有京广线、京九线、皖赣线、京沪线、沪杭线、焦柳线,东西向的有南京—九江—武汉、汉丹线、襄渝线、浙赣线、湘赣线、湘黔线等,形成纵横交错的铁路交通网络。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 可更新资源:动植物资源,有生命周期和 一定的更新速度,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开 发利用。
3. 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形成周期以百万年计,随着人们消费而减 少,应节约使用。
• 自然资源的特性 1. 有限性 2. 区域性 3. 整体性
•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7. 军队服役人口
劳 动
8. 其他人口
力 资

• 劳动力的质量
1. 比数量更重要
2. 对劳动力来说“30个臭皮匠也顶不上1个 诸葛亮”
• 六、人口的分布分析 • 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 1. 自然因素 2. 经济发展 3. 战争、政治运动等 4. 民族、宗教
• 人口分布影响区域发展,区域发展反过来 影响人口分布
• 人口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 二、作为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规模
• 人口质量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 域生产结构
• 人口的迁移影响消费市场的变动与分布
• 三、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 区域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分析 1. 人口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构
• 衡量适用技术的标准 1. 环境友好标准 2. 社会和谐标准 3. 经济发展标准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 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 理性
4. 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角度出发进行评价
• 评价方法
1. 关于自然资源量的评价——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保证程度,常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2. 关于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一定生产部 门的适合程度
3. 关于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影 响特定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次序、开发利 用的成本和效率和地域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1绪论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1绪论
2020/8/8
1.国土开发与整治研究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3.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 4.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5.区域系统研究
1.改变了区域资源的观念 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 3.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9
二.区域科学
1.区域科学的定义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 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 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 科。
第三阶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 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区域规划成为当前区 域规划的主流。同时,规划的开放性、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
2020/8/8
14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基础性 :区域规划应该是在对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
认真调查研究之后制定的;它的制定同时可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可供作为依
区域分析与规划
课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三章 区域经济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分析 第五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第六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七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第八章 区域产业规划 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环境规划
2020/8/8
当代区域规划导论,崔功豪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6;
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吴殿廷编著,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区域经济规划,孙久文编著,商务印书馆,2005;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顾朝林著,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20/8/8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2020/8/8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三)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多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资源 要素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以供定需” ,寻求适 度开发强度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模和速度。方法如下: ➢1.单因素评价法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其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 经济效益。 再次,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研究区域内单一资源的承载力。忽视了各种资源之间的耦 合关系。 ➢2、多目标决策法
将自然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选取 反映资源承载力的多个目标,列出影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约束 条件,寻求多个目标的整体最优,具体要构建指标体系,确定 指标权重,计算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第四节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
第四节 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第二章 作业 1. 何为自然资源?根据能否再生分为几类?举例 说明它们的特征? 2. 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 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5. 说明生态补偿的主题、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章末总结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章末总结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定期休渔制度
续表
◆方法技巧 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流程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①湿润地区: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②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产生土壤盐渍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0世纪初休斯敦开通连接墨西哥湾的深水运河,并在休斯敦东南郊区建成人工港。随着休斯敦人工港建成,大量石油加工及相关配套企业在港口附近集聚。下面图1示意休斯敦市位置,图2为休斯敦当前产业结构示意图。
图1
图2
(1) 与加尔维斯顿相比,简述休斯敦人工港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地处内陆,受风浪影响小,受海啸、风暴潮等灾害影响小;地形平坦开阔,仓储建设用地广。
1.产业结构合理化 (1)概念: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的过程。 (2)产业间的比例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核心。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过程。
2.产业结构高级化 (1)概念:是指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的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 (2)从产业结构的比例看,高级化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顺次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②在资源结构上,由劳动密集型占优势顺次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占优势的方向发展。③在加工工业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逐步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区域科学的概念4、简述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G142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2、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3、自然环境的内涵4、什么生态环境补偿?补偿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补偿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哪三大类。

5、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提出用什么理论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涉与哪两个方面。

7、人口密度、适度人口、人口容量(或资源承载力)、人口惯性的概念8、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与其特点。

9、育龄妇女的概念。

10、适用技术11、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1、什么是产业结构?2、依据资源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为哪四类。

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产品循环论4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是什么。

6、什么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

7、主导产业的前瞻、回顾、旁侧影响分别指的是什么。

8、区域分工(或劳动地域分工):。

9、“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10、技术密集型产业11、劳动密集型产业12、雁行形态理论:1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4、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

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1、国内生产总值(GDP)2、研究与开发(R & 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与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研发经费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这样的结构是具有内聚力的地表空间(借用物理名词)2)特点:①区域是地表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②区域是有一定范围和界线的,除行政界线外,均较模糊的或是过渡性的。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即分级性或多极性或层次性。

④区域是客观存在的,但却以人的不同要求和对象加以划分。

⑤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结构性2、区域分析的概念:指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析及其评价;②人口、劳动力分析及其评价;③科技条件的分析及其评价;④基础设施的分析及其评价;⑤政策、管理、法制条件分析及其评价2)区域发展状况分析(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①经济发展状况——整体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②社会发展状况——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与精神状况、社会组织管理与运行效率的支撑、政策与制度。

③资源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质量与容量、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方向。

3)区域发展方向与对策分析①经济发展策略;②经济增长方式策略;③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因素。

注意两点:(1)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当前技术经济条件;(2)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价值或造福人类的那一部分;总之,自然资源是个相对的范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是不断扩大的。

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组成部分;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③科技的发展只能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不能改变其基础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修建风电场,可优化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区域 大气环境质量,C项正确。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在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分布着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的盖塔拉洼地,其最低点
在海平面以下133米,距离地中海约56千米。近年来,人们通过挖掘隧道,并利用中 国进口的真空管道整流高速输水系统技术,从地中海引水,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 得成功。 (1)简析盖塔拉洼地能够从地中海引水的有 利自然条件。(4分)
(1)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 2 ) 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出现环 境问题。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皆来源于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
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 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
内蒙古自治区有广阔的草场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煤炭、稀土和风能资源。
4.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不足, 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 A.重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开垦荒地,增加播种面积 D.突出畜牧业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但其草场资源丰富, 根据“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原则,可以突出畜牧业优势。
D.水源
由材料“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可知, 1949年前大洋溪村区位选择考虑的主要是地形因素,避开平坦的耕地,在一定 坡度依山而建,还可以抵御外敌,选B。
2.改革开放后,大洋溪村开始“下山”。到21 世纪初,原来的大洋溪村房屋彻底遭废弃,是 因为山下 A.灾害更为稀少 B.交通日益便利 C.水源更为充足 D.耕地日益肥沃
答案 地势低洼,能够引水自流;距地中海 近,工程量小。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正负效应评价
• 正负效应具体表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
• 案例: •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围绕灌溉农业发展而进行的 热条件好,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水质 好,埋藏浅,若开发地下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灌溉农 业,可在近期内取得优质高产的效果,并有助于增加陕 北粮食供应,从而有利于神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 • ②该地区降水量少(不足400mm),蒸发量大,为降水 量的3~4倍,风沙滩地地下水为长期降水下渗积累所形 成,并在有些地方以泉水出露补给地表河流。如果开发 地下水灌溉,有可能使地下水损失过大,地下水量减少, 水位降低,首先使靠汲取地下水以生存的沙生植被旱死, 导致沙生植被面积缩小,固沙作用减少,引起沙漠化。 其次使靠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减少,从而使沿河以河 水为水源的灌溉农田和城乡居民点用水受到影响。另外, 所开发之水浇地也会产生盐渍化。 • 因此,该地灌溉农业的开发决策,必须在综合权衡经济、 社会及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收益与损失的基础上作出。
第二节 经济社会背景与区域发展
• 一、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 三、政策与制度
一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 • • • • • • • • • (一)、区域经济背景 1、经济特色和经济地位 2、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 3、市场化水平 4、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二)区域文化背景 1、区域文化的内涵 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3、我国的区域文化背景与区域经济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经济、文化、工程、战 争和灾难)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资料1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 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 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 1000欧元的津贴。 资料2俄罗斯鼓励妇女多生孩子的政策 目前共有4100万个家庭,其中34%的家庭只有1个孩子,有2个孩 子的家庭约占15%,只有3%的家庭有3个或3个以上孩子,而没有孩子 的家庭,竟达到了近50%。而俄罗斯的死亡率同样令人担忧。仅今年 上半年,人口就减少了34.87万,而且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俄罗斯政府想出了一项用资金鼓励妇女多生孩子的政策。从2007年1 月1日起,孕妇只要生下第二胎便可获得5000英镑的奖励。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2020/3/1
17
➢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使用量达到5000万吨(折纯)左右,约占世 界化肥消费总量的1/3 ➢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对发展我国种植业生产、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60000
6000
化肥用量
粮食产量
50000
5000
粮食产量(万吨) 化肥用
20000
2000
10000
1000
0
0
1949
1956
1963
1970
1977
1984
1991
1998
2005
2020/3/1
18
规模空前的资源转化
我国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钢铁产量
2.2亿吨
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
27
3.3亿吨
4.2亿吨
水泥产量
7~8亿吨
2.95亿吨
3.065亿 1吨9
水泥
2008年水泥产量达到13.88亿吨,而2008年全世界的水 泥产量总和才为26亿吨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我国经济总量只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却消耗了世界50%多的水泥。30年间我 国水泥产量增长了20倍,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2020/3/1
20
2020/3/1
2020/3/1
36
2.年龄构成
概念与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
表示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
逐组龄人分组口:占0岁总组人(不口足的1岁百)分,1数岁来组,表2岁示组。……;
5岁一档分组:0~4岁,5~9岁,10~14岁,……;
年龄组的划
10岁一档分组:如0~9岁,10~19岁,20~29岁,……; 国际划分法:划分为三组,即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

区域规划与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规划与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分析方法:
2)区位商: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Q=(N1/A1)/(N0/A0)
含义:Q值越大、该地区这个部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一般只有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基础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Q<1表示产业在某地区属于劣势产业,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其规模具有比较弱势。Q值越小,比较弱势越明显。Q=1表示该产业为一般水平。
注意事项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中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3、系统功能
经济发达地区 、 经济欠发达地区 、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划分 ,生态环境恶化地区 、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地区之间等 ,都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 ,对不同功能地区进行划分的 。
3、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
区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也对结构有反作用。Eg:上海——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代表,凭借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各产业部门形成物质交流和技术协作联系——具备了强大的加工能力、进出口、引进外资、消化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能力。深圳——国家赋予它开放窗口的功能要求,并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使其躬耕逐渐完善,这种功能反过来促使其外经、外贸业的发展和涉外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结构在功能的诱导下逐渐完善。

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研究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体之中的作用、区域之间互相联系的规律。

包括如下内容:一、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

例如:自然资源、人口数量、科技水平、基础设施、相关政策、法治水平等等。

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的发展基础,评估发展潜力,为选择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应明确指标种类、数量、质量、分布、优势、劣势和变化趋势等问题。

以杭州为例。

杭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物产丰富,全市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矿产资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属和金属矿床;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8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9万人,非农业人口354.48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2‰;2009年累计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36家,累计培育认定研发中心521家,企业技术中心454家;基础设施水平较高,法治健全。

二、区域发展现状评价及问题分析同样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评价主要是对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区域社会发展情况的评价主要是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文化、精神文明、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从生态环境质量、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经济问题是基础和分析的重点。

以杭州为例。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98.66亿元,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杭州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7:47.8 :48.5;杭州被授予“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博物(纪念)馆51个,剧场16个,可见社会发展情况良好;杭州酸雨程度较高,政府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和清静”工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

涪陵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涪陵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涪陵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以涪陵为例邓双福摘要:重庆中部区域中心城市——涪陵,本文主要是对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文章中涉及到涪陵区的地理、经济、社会、政治以及生物等方面,以笔者自身所见所闻以及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该区,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涪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区域,分析Abstract:Fuling is the center city of chongqing central area,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wujiang river basin i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hub and logisticscent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ith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 gardenemerging industrial the establishment of chongqing national centre for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osition,As an important hinterland of theregional central city of national center city, fuling, ushered in the key periodof construction and toEarly "groundwork, increasing power deal in Taiwan,"the primary stage, up to now "for breakthrough, up the steps, bigdevelopment"The essence of the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central city,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enter c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entral city, and become fuche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main task of the ling to speedup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entral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trategy in depthPromoteand perfect the function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play its concentration and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has become a promote the city and the regionAn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y coordinated recent years of development, is located in the inland regional central city of fuling, comprehensivestrength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scale has expanded, the city functiongradually focus on comparing single industry to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function ,Although urban system is a prototype, but the function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urban agglomeration radiation ability is not strong, the citylayoutSuch problems as weak link is to strengthen the central city function,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enter c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entral city,Has become the new situation the main task of the fuling to speed up th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Key Words:Fuling;Natural conditions;Social economy; regional ;analysis引言涪陵是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市场结构
消费观念
收入水平
(三)市场化水平
市场结构



市场规模

市场范围
市场意识 市场环境
(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
作用: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 础和支撑条件。
分类: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评价内容:现状水平、存在的问题、需求预测
二、社会背景 (一) 人口与劳动力
人口是指特定的地域中,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 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它是区域发展的原原动力和最 终受益者。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两个方面。
城”寓“统一天下, 居临万郡”之意。历 时7年建成。城基厚25 米,城高23.33米,宽 11.16米。
《晋书》载《统万城 铭》:“崇台霄峙, 秀阙云亭,千榭连隅, 万阁接屏……温室嵯 峨,层城参差,楹凋 雕兽,节镂龙螭。莹 以宝璞,饰以珍 奇……”
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自学)
概念: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与生态补偿的内容与方法
a.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b.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2. 评价内容 c.自然资源地理分布与其组合特征的评价 d.可能开发利用方式方向及技术前提评价 f.开发利用效应评价
3.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概念: 内涵:时空 社会经济 可持续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自学)
三、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岭南文化——珠三角经济 永嘉文化——温州经济 吴文化——苏南经济
1、自然资源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 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相对性
2、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赋存条件:地下资源 ,地表资源 根据国民经济用途:农业资源、工业资源等 根据利用方式: 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能否再生: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2.人口结构研究 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城乡
3.人口文化素质 4.人口分布与迁移
(二)区域文化背景
区域文化的涵义: 区域文化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精神
财富创造的活动过程特征及其成果的体现,主要体现在特定 地域的人们意识、心理中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某种特征和性 格。
显性文化: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 隐性文化:社会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a.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地 扩大,但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b.具体影响
发展规模
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
二、自然资源评价
1. 评价原 则
a. 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 b.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c. 技术可能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 d. 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五、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自学)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基 础
生态学理论 环境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 阳光经济理论
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生态环境问题
思考题:自然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区域发展
经济背景
➢区域经济特色 ➢收入水平与消费 ➢区域市场化水平 ➢基础设施配置
区域利 益
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示意图
区域经济特色的体现:
➢ 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 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 ➢ 区域经济规模 ➢ 区域经济地位 ➢ ……
(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讨论: 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的关系 举例说明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从哪些方面
影响区域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类型
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性
特点
利用原则
综合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
有计划有限制地利用 永续利用 节约利用 尽可能综合利用
有限性
区域性 整体性 多用途性
社会性
保护和节约资源 因地制宜 全面研究 “三效”结合 开发利用与保护结合 综合开发 优化利用
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社会背景
➢人口与劳动力 ➢文化背景 ➢历史基础 ➢政策与制度
一、经济背景
(一)区域经济特色
区域经济:是指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 随着劳动地域分工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 色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讨论: 区域经济特色形成原因? 区域经济特色如何体现?
区域差异
区域优势
产业选择(指向)
地域分工
区域经济特色
作为生产者的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一定数量的
劳动力是区域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2.区域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资料来源: 《人类发展报告2009》
作为消费者的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概念 2、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① 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
② 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③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进而影响区域发展 ④ 区域发展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⑤ 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
史载公元407年匈奴首 领赫连勃勃兴建都城 时,这里是水草丰美, 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的优美之地。 “统万
1.一定数量和消费水平的人口可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必 要的一定规模的市场保障。
2.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影响经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的状况。
3.人口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生产结构。 4.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和生产分布
区域人口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人口数量及其增长 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承载能力) 人口增长类型、增长率研究 劳动力供求
第二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位

自然资源与
社会经

自然环境
济基础

区域

发展


人口与劳动力
技术条件


外部环境
内部条件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教材第二章) ➢社会经济基础(教材第三章) ➢技术条件(教材第四章) ➢区域发展现状(教材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基础与区域发展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