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一(副省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一(副省级)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目,本题要求归纳概括“‘给定资料2’揭示的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
题干已经限定了作答范围,即“给定资料2”,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所以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且要将同类项合并后分条表述。
字数不超过150字,一定要语言精炼。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资料2第二段介绍了在职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属于轻松感缺失。
第三段则主要介绍了因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公平感缺失问题。
第四段虽然也描述了焦虑、恐惧、迷茫心理,但是落脚点在信任和诚信危机,安全感缺失。
第五段首先介绍了“白领阶层”的焦虑心理,此处可同第二段在职工作人员的焦虑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随后介绍了收入较低人群及心理“无根”人群等的孤独无助感,属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虚迷茫。
第六段则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属于同情感缺失。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可从轻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个方面分别组织。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为:一是轻松感缺失。
大部分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
二是公平感缺失。
一部分人接受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且不断传递。
三是安全感缺失。
特定人群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出现公众信任危机。
四是幸福感缺失。
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易引发迷茫恐惧心理。
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二、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我们需重点研读“给定资料4”。
里面提到时下人们各种各样的跟风行为,指出这问题是源于“依赖”,恰好凸显“预先失败”。
2014国考申论作文模板
2014国考申论作文模板
(一)开头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某一问题的关注和议论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某一问题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甚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二)论点段:
首先,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其次,是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个体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逐渐盛行,导致一些道德观念的沦丧。
第三点,是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措施。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到位,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三)解决办法段: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来推进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人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其次,应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同时,法律法规要跟上形势的发展,保证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结尾段:
综上所述,该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2014国家申论大作文
2014国家申论大作文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一些问题愈发凸显,需要我们共同去关注和解决。
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都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环保力度。
其次,教育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教育资源分配和质量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依然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投入,完善教育政策,并提高教师的培训质量。
再次,职业道德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一些商家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造成了一系列不诚信行为。
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社会治安问题也需要我们的重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犯罪问题也随之增多。
尤其是一些网络犯罪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够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4年国考省级以上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省级以上)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1.“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2012年6月6日中午,在江南某村,一对“85后”新人的传统结婚仪式正在举行。
“这对小夫妻年纪不大,倒愿意举办农村的传统婚礼,真稀奇。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据了解,这是当地几名大学生村官策划的第一场农村传统婚礼。
看惯了西式婚礼的走红毯、切蛋糕、倒香槟等流程,这场农村传统婚礼,让年轻的新郎新娘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新郎东平怀着欣喜而忐忑的心情望着新娘丽丽。
在婚车上,新娘喝完糖茶洗好脸后,就盖上大红盖头,小鸟依人般挽着新郎的手走下婚车,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踩着印有“喜”字的麻袋走进堂屋,麻袋又称“代代子孙”,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这时,空中下起了一场“花瓣雨”,惹得围观的孩子欢呼雀跃。
“接下来是‘过火盆’,红红火火。
”在婚庆策划人员的提示下,新郎新娘绕着院中的三堆火走三圈后。
正式进入堂屋,婚庆策划人员告诉记者,新人跨过门槛时要先抬右脚,这是“顺脚”,寓意婚后的日子顺顺利利。
堂屋主桌上摆放着成双的龙凤花烛、果品和用于挑起红盖头的喜秤“称心如意”,“新郎官,你不看看新娘长啥样吗?”人群中有人喊道,新郎笑着拿起“称心如意”。
小心翼翼地挑起红盖头一角,露出新娘的嘴角。
“虽然他们并不像古时候那样等到拜堂时才头一次见面,但挑红盖头是传统婚礼仪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写进了策划书。
”婚庆策划人员说。
大学生村官W是婚庆策划主力之一,她与同为村官的Z和L策划了这场农村传统婚礼。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举例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举例弘扬主流文化当前一个时期,“三俗”文化这个非主流文化在我国异常突出,它的出现甚至已超越了主流文化对我国民众的影响,影响之深,波及之广,是主流文化难以企及的。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与我国主流文化不够明晰,不够突出,再加上我国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人文道德教育有关,使“三俗”在人们对文化极度缺氧的情况下顺流而上,抢占了上风。
要想根除这一现象,还需多措并举,双管齐下:首先,弘扬主流文化,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转变一手硬一手软的观念,加强人文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今天,我们所牺牲的代价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的人文教育却排在了世界文化之后。
所以,提高国民道德教育,弘扬主流文化刻不容缓!其次,弘扬主流文化,明确主流文化含义,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在各地市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在乡镇、农村等一些相对落后的山区建立学习流动文化站的方式,大力宣扬主流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节目,解国民文化之渴。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涵丰富、包容性强的特点。
用它来教育全民,十分有利于形成各民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4个层次、5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全体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既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的有效途径,也是坚决抵制“三俗”之风等消极社会现象的有力武器。
第三,弘扬主流文化,明确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应有作用。
主流媒体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努力把握时代脉搏、感知百姓冷暖,以不泯的良知真正肩负起崇高的社会责任。
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管理者层面,要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强化监管手段,引导文化产品生产者坚持社会效益至上。
2014年国考省部级申论真题及解析、范文
给定资料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
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
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社会学研究员Y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及以下)(一)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及以下)(一)北京人事考试网:给定资料1.27岁的小邹认真地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
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
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
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波音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
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里“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地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50岁以上人的节奏,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
”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地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于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力了呢?”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节奏,对于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事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节奏抛弃的感觉”。
然而,小邹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
因为他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周围的同事极不适应,经常有人认为他是多管闲事;领导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稳重一些”。
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解决矛盾对立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解决矛盾对立【范文示例】纳入标准与政府担心的矛盾统一于人民利益“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中如画般的景色,现在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肆无忌惮地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攀比并炫耀般的过“高品质”的生活,向大自然排放出大量废气、毒气,尤其是PM2.5,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PM2.5作为空气质量标准的政策一经出台,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初衷在于提供环境治理措施的可靠依据,监测并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治理,以改善大气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而地方政府则担心空气质量不达标,增加环保部门的环保压力。
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矛盾对立面在于监测PM2.5初衷考虑的是人民利益,而地方政府的担心似乎过多考虑自身的利益。
将PM2.5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是希望通过监测数据,动态跟踪等手段将大气污染的元凶抓住,以便于为治理措施出台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大气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的目的,更多考虑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而从表面上来看,地方政府关于蓝天数减少,空气质量不达标,面子上过不去,给环境保护工作增加压力等担心更多考虑到了政府的利益。
二者看似是对立的,实则不然。
地方政府的担心核心也是考虑到群众的利益。
地方政府的担心不无道理,以往的环保报告往往比较笼统的阐述空气质量,如优、良、中、差,或轻度污染、中度或重度污染,对于具体数据没有阐述,如若对空气质量进行量化分析,从感官上来讲会强化其负面效果,可能会引起群众恐慌。
而监测对于环保部门在技术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群众满意的空气质量条件,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甚至冲突。
因此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来讲,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既然二者统一,无论是标准的出台还是政府的担心,落脚点都在于保障人民群中的利益,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一标准,奔着最终的目标,科学执行这一标准。
在保证群众知情权的同时,也为大气污染的治理贡献科学数据。
2014年国考【省部级以上】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及参考答案给定资料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
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
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社会学研究员Y 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2014年国考申论范文
2014年国考申论范文慢节奏生活消失的背后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为主,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拜金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前慢节奏的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工人拼命上班、农民迈力干活、司机不眠不休的疲劳驾驶,整个社会节奏进入了高速时代,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蜂拥而至,司机疲劳驾驶带来的各种交通事故频发,造成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人们丢弃了传统慢节奏的生活方式,盲目的追求利益和效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应该多想想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我们在追求快节奏的同时我们又失去了什么?--造成慢节奏生活消失的首要原因就是个人缺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当今社会许多人一味追求金钱,认为钱才是最重要的,为钱至上的观念已成主流,不少人在追求金钱的同时也丧失了健康和幸福,去年新闻采访以“你幸福了吗?”为主题,但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幸福,我国的幸福指数也偏低,没有正确价值观又何来幸福感而言?但在社会中也有少数人保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为慢节奏的生活好,例如金庸先生常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飞人刘翔生活中也有慢的时候,他说:“我吃饭比较慢,我也喜欢洗澡的时候慢一点,因为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引导正确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的带来个人对生活的热爱,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幸福。
虽然,我们社会中有一些人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是毕竟是少数,帮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势在必行。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从孩子做起,在学校要招收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崇高价值观的教师,以老师为榜样,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小就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多开设一些关于人生方面的课程,配备专业的老师为学生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多报道一些有高尚品格的人或事,多出版一些有关人生价值方面的书籍,号召社会人士来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个人价值观的缺失。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4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中国式休假”缘何遭八成网友吐槽 (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2网络大V: (4)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3:慈善新花样 (6)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4:重塑“汉字英雄” (9)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5:拥有城市良心解决内涝问题 (1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6:撤职不是治理旅游乱象的终点 (1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7:手机实名制 (15)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8:中国道路中国梦之打造舌尖上的清朗晴空.17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父亲不愿女儿上大学谁之痛谁最该反思.19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9:紧握制度反腐的戒尺 (2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0:房价与人均收入差距何以“天上地下”.24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1:上万元的开学行头“伤不起” (25)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2:打折高铁 (26)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3:政务微博 (29)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4:中国道路中国梦 (3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中国式休假”缘何遭八成网友吐槽近日,全国假日办发布公告,针对调借双休日的做法征求意见,超八成网友表示不满意现行放假安排。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在做客央视《新闻1+1》中建议,五一和十一可放两个长假,能够让长假达到21天或者15天。
(10月13日《新京报》)盘点民众对“中国式休假”的吐槽缘由,当不乏“挪”与“少”两个关键词。
一是通过调借双休日形成的7天“长假”和3天“小长假”,让人们产生“我的假期你做主”的本能抵触;二是稀缺的“长假”难以满足民众渴望休闲旅游的刚性需求,导致堵在路上、困在景区的“拥堵”乱象。
2014年 国考 申论 高分范文
谈如何做好我国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经历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跻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改善,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但在这历程中,我国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建设,相对忽略了精神明文建设,尤其是心理健康建设。
在新时期里,人民群众在成长、工作和生活等不同层面遇到不同的心理问题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心理援助,这给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因此,如何做好我国的心理健康建设工作,便需要我们进行“破题”。
本文作者Y.G.Z.曾经说过:要想战胜它,就得先了解它。
因此,我们要做好我国心理健康建设工作,首先就得了解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斩草除根”。
那么造成人民群众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人追求无法在工作得以实现。
社会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着稳定、安逸的工作,是社会普遍都羡慕的对象。
但他们不甘心于这种循环往复的稳定,他们感觉这是将要退休的工作状态,他们担忧在这样的工作中会让他们失去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失去自己的竞争力。
他们想有一翻作为、一翻成就,于是他们对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对完成工作的效率要求很高,而对于非分内工作也尽可能的去学习、去协助,始终让自己保持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但这种稳定工作的体制“消灭”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得不安分守己地完成“规定动作”。
他们也想跳出这种体制,去追求能实现自己意愿的工作,但他们又舍不得放弃现有的成就,顾忌跳出体制后“可能的发展机会”能否实现。
工作中不甘于现状却又无法改变现状,煎熬着他们的内心。
是放弃现有换回将来可能的发展机会,还是继续承受下去,让他们难以抉择,内心躁动。
其次是稳定的工作收入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普遍年轻人的工作收入是可以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求的,但随着成长,当面临要买车、买房和组建自己的家庭时,便出现“入不敷出”的尖锐矛盾。
不买车而坐公共交通工具行吗?结婚不买房而与父母同住可以吗?答案是肯定可以的。
14年联考申论作文
14年联考申论作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许多人却发现自己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有人因为工作内容不喜欢,有人因为薪酬待遇低而不满意,有人则因为工作环境差而感到沮丧。
为了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我认为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是重要的因素。
首先,个人的兴趣是选择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因为他们对这个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即使工作比较辛苦,他们仍然能够坚持下去,持续地学习和进步。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他很可能会变得消极和不积极。
因此,了解自己的兴趣,选择与之相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个人的能力也是选择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特长。
如果一个人具备某项特定技能或知识,那么他可以在这个领域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此外,个人的能力也决定了他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任务。
如果一个人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他很可能会面临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技能,适应市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市场需求也是选择工作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了解市场需求,一个人可以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作岗位。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关注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是选择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了解市场需求,一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一个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和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改革需要自信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改革需要自信【背景链接】在中国现实中,权力精英是最受社会羡慕的群体,一些权力部门的职位每年都吸引数千人竞争就是明证。
这个群体按理最应当有自信,但缺乏自信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中,也明显地存在于权力精英中。
“大师”事件,暴露出我们的一些权力精英缺乏信仰,缺少自信。
【标准表述】[表现]一是许多官员底气不足,内心相当脆弱。
草木皆兵,稍有风吹草动,动辄就大规模使用警力。
一个本来不大的事情,却如临大敌。
我们处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群体之间产生了复杂的利益矛盾,某些利益受损的群体表现出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其实是促使政府进行制度改革的动力和契机。
但我们有些官员对这些不同利益诉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认为这是对现政权的挑战,要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
实际上,我们的政权并没有那么脆弱。
脆弱的是某些官员自己的内心,是他们自己对政权没有自信。
二是怕讲真话,怕暴露真相,好像告诉民众真相会被民众吃了一样。
现在很多真相都是被动暴露的。
说真话,讲真相,天不会塌下来,可为什么这么难啊?从深层里说,就是不自信,以为民众知道真相后会更加不信任自己。
有些官员喜欢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这样的特定政治语言——其实,既然群众“不明真相”,那你就有责任告诉群众真相。
三是怕别人议论。
别人说你好不行,说你不好也不行。
说你好,你说他们在捧杀你;说你不好,你说别人在棒杀你。
一些外国友好人士对我说,他们不知道对中国说什么好了。
这是极度不自信的表现。
还有些官员动辄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归结为“受西方敌对势力的煽动”,这尤其需要慎重。
即使真有外部敌对势力的煽动,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如果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好好的,群众对自己很满意,真有敌对势力的干预你也不用怕。
四是整天只说别人的不好,挑别人的毛病;而对自己只说好话,不敢面对存在的问题。
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
就像一个人,如果他真的很强大,就不会整天说别人如何不好,也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甚至也不怕别人挑他的毛病。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
(一)背景材料中罗列了一些民众针对“城市该不该禁放烟花爆竹”问题的不同意见及争议。
请你指出禁放争议的焦点并分别说明两种主要意见的观点及其理由。
(20分)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通过审题,我们可知本题要求针对一些民众关于“城市该不该禁放烟花爆竹”问题的不同意见及争议,“指出禁放争议的焦点并分别说明两种主要意见的观点及其理由”。
其中作答范围并未指定具体材料,而是“背景材料”,我们可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来确定相关作答范围。
作答要求中有“观点明确,内容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因此,在指出禁放争议的焦点作答时要表明各方观点,并做到全面、准确,结构有条理性。
本题可按照“明确焦点争议—分析两种意见及理由”的框架组织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关于“城市该不该禁放烟花爆竹”问题,禁放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应全面禁放。
两种主要观点及理由:第一,支持全面禁放。
理由:一是危害较大,污染空气环境、产生巨大噪音,引发火灾、意外伤害;二是浪费严重,浪费个人或纳税人钱财,观赏时间短暂;三是不符合现代城市和文明生活方式;四是有强烈的民意基础;五是可以法规强制移风易俗。
第二,不支持全面禁放,可加以改变和转化。
理由:一是承载年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移风易俗不能一禁了之,应自发改变和转化;三是大力改良污染烟花、控制其他污染源;四是全面禁放易导致法不责众,做不到有效执法;五是人为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不可避免;六是支持限制公款消费,但尊重个人消费。
(二)背景材料2谈到“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请结合背景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需要分析的内容是结合背景材料,谈谈对“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这句话的理解,本题的作答范围主要是“背景材料2”。
在作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要求:一是注意答案不能脱离背景材料,这句话的解读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二要注意要有明确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
2014年联考申论大作文
2014年联考申论大作文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加强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必须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
只有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应加强教育投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应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条件,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只有通过优质教育的培养,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我们应加强司法和公平正义的建设。
一个社会,只有公平正义才能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
我们要加强司法体制的建设,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提高司法效率,加强监督,打击腐败和不法行为。
只有让人民感觉到公平正义,他们才会对社会充满信心。
最后,我们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社会保障是维护人民基本权益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福利。
只有实现全民的基本公平,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综上所述,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投入、司法和公平正义的建设,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才能建设一个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的社会。
2014申论范文
2014申论范文【篇一:公务员申论范文:向宪法宣誓】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向宪法宣誓,这在国际上是很多国家的通用做法,而我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就是要让国家工作人员,不仅眼里有宪法,心里更要有宪法。
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以前之所以未建立,是因为遵守宪法,严格按宪法赋予的权限来行使国家公权力,被当成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的常识,当作一个应该知道的必备条件,但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非常淡薄,常常是眼里有宪法,心里无宪法,滥用权力,以权当法,以权压法,以权大法,以权弄法。
在司法上体现为随意践踏公民的人权,从而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在行政上,体现为制定和出台一些违宪的地方法规和制度,不依宪行事的现象屡屡发生。
在依法治国全面升级之际,向宪法宣誓正当其时,让宪法成为权力的高压线,把权力关时法治编织好的笼子里,是保障国家正常法律秩序的一个根本举措,更是法治贯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必需。
向宪法宣誓,是把宪法落实到每个国家工作人员的心坎上,而不是让宪法厚厚地束之高阁,落满尘土,这是一次法治教育洗礼。
庄严的形式,郑重的誓言,宪法最高的权威性得以制度上的体现,在宣誓人心中留下庄严而又神圣的宪法精神,誓言非同儿戏,法治更攸关国家命运,这是一种警示和约束。
宪法宣誓,具有形式与内容双重含义,做出承诺和履行承诺的严肃活动,对宣誓人必将做出追惩机制,一旦宣誓,那就是对人民做出了极其庄严的承诺,必将有一套制约国家工作人同履职的制度机制。
向宪法宣誓,这是法治的全面深化改革。
与时俱进的灵魂则体现在了一个执政党理念的嬗变,向宪法宣誓,而不是效忠于某个人,是对国家的忠诚,对法律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一个依法治国的方向更加明确,在宣誓就职时,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新征程。
2014联考申论作文范文
2014联考申论作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公共服务领域中,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而有人则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政府和市场应该共同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
首先,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许多领域,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政府是最主要的提供者。
政府具备整体规划和资源调配的能力,可以迅速且全面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构建公正的社会环境。
然而,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不够的。
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公共服务领域同样重要。
市场可以提供多种选择,增加公众在接受公共服务时的自主权。
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提高,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教育领域,开设民办学校可以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提高教育的质量。
因此,政府和市场的合作是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关键。
政府应该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发挥领导作用,确保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市场的竞争和创新,引导市场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政府和市场应该共同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
政府在整体规划和资源调配方面具备优势,而市场机制可以增加公众的选择权和资源利用效率。
只有政府和市场的合作,才能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014年国考申论范文(地市及以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2014年国考申论范文(地市及以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及以下)参考例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关链接: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写作思路点拨】本题仍是“隽永哲理语句引出作文立意”的设问形式,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话语“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来提示作文立意。
文章写作首先应从题目本体入手,阐释自己对于门罗话语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生活体验,揭示话语之中的寓意。
结合材料内容来理解门罗的话,应认识到题目关键并不在于如何面对生活中幸福存在的种种缺陷,而在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调整心理认知,破解人生迷茫,尤其是人生青年阶段的迷茫。
破解人生迷茫需要弘扬正能量,应联系当前党和政府提倡的理念、思想、尤其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来提出青年如何增强、弘扬、践行正能量,摆正对人生和幸福的认识,直面人生中可能的缺憾、挫折、失意,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最终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为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只有国家提倡的主流价值观适当阐释并运用到文章中,把题意提示句的精神实质与国家政策精神紧密合理地融合,论述才能正确而有高度,达到作文的应有标准。
【参考例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与民休戚中追寻飞翔的幸福世事如潮,汹涌澎湃。
在跌宕起伏的人生尤其是职场竞争中,许多青年人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维持现状与开拓创新之间不知何去何从。
许多人求稳怕变,宁取安全而舍发展。
小邹就是一个例子,不敢用永久的安全换取仅仅是可能的发展机会,做出类似选择的同龄朋友大不乏人。
习近平同志引述欧阳修的话说得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个人追求放在远大的抱负中,才能给梦想插上翅膀,求得飞翔的幸福,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宁静方能致远
2014公考申论范文:宁静方能致远——让“慢生活”冲淡浮躁气息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虽然结束了,这次申论主题的贴心和温度让很多考生记忆犹新,中公教育专家特将本次考试的一些范文给大家看,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公职类考试中有酣畅淋漓的发挥。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在日益快速的当代社会,这句话仿佛圣哲训诫一般值得人们深思。
金钱的缺乏,贫富的差距,机遇的优劣,希望的渺茫,这一切都是隐藏在现代社会体内的病毒。
当我们忘情地追逐社会步伐的时候,早已忘记了生活的本质、人生的目的。
“速度”这个充满激情的词语,如今已经转化为浮躁、焦虑、恐惧、跟风的代名词。
“慢”是一种心境,正所谓宁静方能致远,这是当下处境中现代人的心灵药方。
当然,“宁静”不是枯如槁木,而是通透如玉;“宁静”不是心如死水,而是灵动幽长;“宁静”是在对生活的重新发现,是对心灵的重新回归,是对意义的深度发掘。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自古如此,而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要做到“宁静”更应该把握时代的坐标,认清时代的特征;追求本真的自我,寻找人生的价值;领会生活的真谛,体味生活的意义。
如此,才可以在自己的时代中,幸福的拥有整个时代。
我们应该把握时代的坐标,理性认识当下社会的特征。
我们的浮躁,我们的忧虑,我们的恐惧,我们的迷茫并非是空穴来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首先从技术、效率、速度开始,可量化的标准不仅成为生产的标准,也蔓延到日常生活之中。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明显,这种标准逐渐挤压出了强大的负面情绪,白领阶层,新生代农民工,甚至即将退休的老人,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得不担心未来,恐惧前途,笼罩在强大的孤独、无助情绪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及时调整状态,理性认识这个时代的特征,不以数量为自己的追求,不被时代牵绊自己前进的步伐。
我们应该追求本真的自我,执着坚持心灵自己的需求。
“跟风”是这个时代最耐人寻味的现象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国考交流群:107136711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正式施行:家庭成员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应经常看望或问候;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人,禁止对老人实施家庭暴力。
许多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明日起,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属违法”的标题,并呼吁“各位,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爸妈吧”。
“常回家看看”入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
有人认为,不应将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有人质疑,相关标准、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有人抱怨,高强度的城市竞争与工作压力大才是造成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的“罪魁祸首”。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对老人年权利的最高维护。
【立意】孝道立法利大于弊
【中公参考范文】
孝道立法利大于弊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
其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发网友的无数热议。
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何为“经常看望或问候”?每天?每周?每半月还是每个月?难以用数字去衡量,缺乏现实操作性。
也有人认为,子女回家次数少主要是由于当前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过于繁忙而无暇顾及老人,孝道立法难以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看法,我们不可否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非完美无缺,确实存在“无法量化”等的不足,但我们应意识到,将“常回家看看”立法势在必行,这是由我们当下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决定,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不足。
“常回家看看”入法满足了老人年的精神需求。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龄化社会真正到来,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反观当下,诸多老年人生活状况并不乐观。
我们经常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这样的场景:节日到来之际,某对老人在家门口翘首以盼,迫切等待子女归来,结果等到的却是一通长途电话,“爸妈,我们单位最近工作很忙,这个节我就不回去了,你们想吃点啥就自己买”,满怀的期待变成满脸的失望。
此情此景不单是电视的广告片,而是现实生活的记录。
“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已成为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
“常回家看看”入法利于促使有关方面积极为公民施孝提供支持。
“常回家看看”一入法,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将自身的“主动不够”,归咎于“外部环境”的阻碍掣肘。
细细想来,对老年人关注不够确实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将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上升到法律层面恰恰有利于优化外部环境。
当常回家看看成为一股强大的舆论浪潮,其实更能促使社会有关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想方设法为公民个人的“良好施孝”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常回家看看”立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先将“老吾老”精神传承,需要
我们将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个年轻人有责任、有义务增强历史使命感,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工作,不断引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力度。
“常回家看看”入法施行既符合广大老师的满心期待,也是所有社会成员“修身”“立人”的重要一环,更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推进的良好体现。
因此,从整体来看,“常回家看看”入法利大于弊。
在当前社会语境下,通过立法鞭策家庭成员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形成强大的“尊老孝老”的舆论旋风。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宣传率先把“常回家看看”的群体,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同时,质疑的声音也不容忽视,“冷落老人”的标准、“经常问候”的次数等并非无稽之谈,有关部门也要继续做好细化文章。
如此,方能减少人们对法治善意的疑虑。
转自中公教育九江分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