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动力特性_刘飞禹
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动力特性
21 0 2年 6月
木 建 u l& J u n l fCii,Ar htc 筑a 环 境 io 程 t l gn e ig o r a vl 土 c ie t r 与 En r n n a o v 工 me En ie rn
V 13 o 3 o. 4N .
Dy m i h v o f Ge g i - i f r e l 。 u p r e na c Be a i r o o r d・ n o c d Pie S p o t d Re -
Em b nk e t nd r M o i g Lo d a m n su e vn a
Ab t a t I o de o n e tg t he sr c : n r r t i v s i a e t dy a c e a i r o o rd r i o c d pi — up or e e n mi b h v o f ge g i — enf r e l s p t d mba kme s e n nt
FLAC 3 D. Th r s t f o e e uls r m t c s s ncud ng wo a e i l i un en o c d n n — ie mb nk e s a ge rd r i f r e a d o p l e a m nt , nd og i — r i f r e l— up r e e e n o c d pie s po t d mba kme t r r s nt d. Th b h v o s o v r ia d s a e n n n s we e p e e e e e a i r f e tc l ipl c me t,p l— o l ie s i
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方法比较
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方法比较彭涛;林浛宇;章定文【摘要】在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设计计算中,荷载分担比和应力折减系数是比较分析土拱效应发挥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随着桩承式加筋路堤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土拱效应计算方法也不断增多,但是目前尚未有一种适应性较好的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方法.介绍了现有的Terzaghi、Hewlett、Randolph、Low和Van Eekelen土拱理论及英国、德国、日本以及北欧规范中的设计方法,通过3个工程案例,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荷载分担比和应力折减系数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研究表明:由于不同方法的土拱模型假设不同,且与是否考虑加筋体作用及桩基布设形式有关,各种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荷载分担比;应力折减系数【作者】彭涛;林浛宇;章定文【作者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19;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2桩承式加筋路堤是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有效办法。
桩承式加筋路堤组成包括:桩体(常为刚性桩,如预制管桩)、加筋体、上部填土、垫层,可选择设计桩帽,增大承受上部荷载的面积。
桩间土上部的填土与桩帽顶部土体二者受力的差别会产生差异沉降,从而发生应力重分布,土体上的大主应力发生偏移,路堤土体将会被进一步压实逐渐形成拱形壳体,此种现象称为土拱效应[1]。
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大部分填土荷载能通过土拱效应传递到桩体之上,降低了对桩间土承载能力的要求,减小了地基沉降[2]。
土拱效应的发挥与路堤填土高度、填料性质、桩间距、桩帽大小等相关。
如果桩间距过大且桩帽尺寸设计不合理,则导致土拱效应不能充分发挥,桩与桩间土的差异沉降过大引起路面不平整。
反之,过小的桩间距也会使工程造价增加,经济效益不佳。
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性能分析
第44卷增刊2011年土木工程学报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Vol.442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811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9AA032303-2)作者简介:刘飞禹,博士,副教授收稿日期:2011-03-02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性能分析刘飞禹张乐余炜王佩(上海大学,上海200072)摘要: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性能,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三维动力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桩间距、路堤高度、格栅模量、桩体模量等对路面沉降及路基中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格栅模量、桩体模量的增加或桩间距、路堤高度的逐渐减小,桩承式加筋路堤路面的工后沉降逐渐增大;随着桩间距、路堤高度、格栅模量的增加或桩体模量的逐渐减小,路基中累积的超孔隙水压力最大值逐渐减小。
关键词:交通荷载;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流固耦合中图分类号:U41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31X (2011)S2-0050-05Parametric study on geogrid-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under traffic loadingLiu FeiyuZhang LeYu WeiWang Pei(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 :A parametr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geogrid-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 (GRPS )under traffic loading.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FLAC 3D .A series of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how the performance of GRP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clear spacing between piles ,embankment height ,the tensile stiffness of geogrid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of pile material.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less the clear spacing between piles ,the embankment height ,the tensile stiffness of geogrid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of pile material ,the greate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GRPS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lear spacing between piles ,the embankment height and the tensile stiffness of geogrid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pile material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generated increased.Keywords :traffic loading ;geogrid-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modelling E-mail :lfyzju@shu.edu.cn引言桩承式加筋路堤因能很好地解决在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时常遇到的承载力不足、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侧向变形过大、整体或局部容易失稳等问题,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速列车荷载下桩承加筋路堤荷载传递机制数值分析_李西斌
内摩擦角 φ( °) 黏聚力 c( kPa)
10
20. 0
30
0
-
-
-
-
膨胀角 ψ( °) 0 0 - -
图 6 描述了土的变形模量对格栅应力的影响。由 图可见,列 车 荷 载 激 振 力 作 用 下,格 栅 拉 力 随 土 变 形 模量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当土变形模量增大时, 桩土应力比 减 小,桩 和 桩 间 土 的 沉 降 差 异 减 小,而 格 栅主要是用 来 分 散 应 力,使 桩 和 土 之 间 沉 降 均 匀,因 而格栅所受拉力减小。
· 58 ·
土木工程学报
2011 年
3. 4 桩间距的影响 由图 15 和图 16 可以看出,随着桩间距的减小,桩
和桩间土的 应 力 都 减 小,且 在 激 振 力 的 峰 值 处,桩 间 距对桩和桩间土应力的影响最大。由图 17 可知,桩土 应力比随桩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在本算例中桩间距 由 5m 减小为 4m 的桩土应力比改变量要比桩间距由 4m 减小为 3m 时的大。由此可见,桩土应力比随桩间 距减小呈非线性减小。因此,选用合适的桩间距才能 充分利用材料性能,提高经济效应。
材料 软土 路堤填土 桩体 格栅
表 1 材料计算参数 Table 1 Material calculation parameters
厚度或长度( m) 重度 γ( kN·m - 3 )
40. 0
17. 5
4. 5
18. 0
10. 0
25
0. 5
-
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 MPa) 4 30
200 80
泊松比 ν 0. 35 0. 3 0. 15 0. 33
基金项目: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2010FR043) 作者简介: 李西斌,博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11-03-17
地震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动力响应分析
赵建斌 , 龙 凡 , 郑俊杰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 院 1 黄土地 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山西
建筑工程学院 , 江 浙 杭州 30 5 ; 10 8
太原
000 ; 30 6
2 .浙 江 大 学
3 .华 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 院, 湖北
武汉
4 07 ) 3 0 4
界上 反射 到模 型 内部 从 而 不 能使 能 量 有 效 地 消
耗, 故采 用静态 边 界 或 自由场边 界 来 有 效 地 吸 收
向外 传播 的地 震波并 且 不显著 增 加计算 量 。在此
有 限差分模 型 中 , 底部 边 界采用 静 态边界 , 四周采
用 自由场边 界 。另 外 模 型 为 平 面应 变 问题 , 所 故
第 2 第 2期 9卷
21 0 2年 6月
土
木
工
程
与
管
理
学
报
V0 . 129 No. 2
J u n lo i i E g n ei ga d Ma a e n o r a fC vl n i e r n n g me t n
Jn 2 1 u .0 2
地 震 荷 载 作 用 下 桩 承 式 加 筋 路 堤 动 力 响 应 分 析
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的力学行为
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的力学行为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是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在传统的土路基设计中,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主要考虑因素,而加筋土路基则通过在土体内增加土工合成材料(如地面增强格栅,地工布等)来提高土体的整体性能,从而实现土体的加固和稳定。
动荷载是指在运动或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如车辆、火车等运动荷载。
由于运动荷载的动态加载特性,相较于静载荷,动荷载会给土体造成更大的变形和应力,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的力学行为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抗侧向变形能力增强:加筋土路基内的土工合成材料能够有效限制土体的侧向位移,提高路基的抗侧向变形能力。
当车辆通过时,加筋土路基能够承受来自车辆作用的横向荷载,减小土体的沉降和变形,从而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2.承载能力提高:加筋土路基能够通过土工合成材料在土体中分散并传递荷载,增加土体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在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荷载产生的应力,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3.抗疲劳性改善:动荷载作用下,土体往往会出现反复荷载的交变应力,容易导致疲劳破坏。
而加筋土路基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的加入,能够形成一种连续、协调的体系,提高土体的整体抗疲劳性,减缓疲劳损伤的发展。
要注意的是,加筋土路基的力学行为受多个因素影响,如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布置方式、厚度、土体性质等。
不同的加筋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力学响应,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总之,加筋土路基在动荷载作用下展现出了很好的力学行为。
采用加筋土路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抗侧向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该技术在道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残坡积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Abstract:Byusingdynamicsimplesheartestsapparatus,thedynamicpropertiesoftheresidualsoilinanearthquake landslideareaareanalyzedthoughaseriesofdynamicsimplesheartestsforthedifferentconsolidationpressure,the differentdrydensity,andthedifferentvibrationfrequencydynamic.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underthevibration loadtherelationshipofthedynamicshearstressandthedynamicshearstrainishyperboliccurveinsteadoflinear. Whenthespecimensubjectedthesamedynamicstress,thelargerdynamicdeformationiscorrespondingwithhigher frequencyandthelongerdurationofshaking.Dynamicshearmodulusdecreaseswiththeincreaseofdynamicshear strainanddampingratioincreaseswiththeincreaseofdynamicshearstrain.Consolidationconfiningpressure,dryden sityandvibrationfrequencyhassignificantinfluenceonmaximum dynamicshearmodulusoftheresidualsoil.thedy namicshearmodulusandthemaximumdynamicshearmodulusofunsaturatedresidualsoilishigherthansaturatedre sidualsoil,whilethedampingratioissmaller.Thisresultcouldproviderelevantparametersforstabilityevaluationin earthquakelandslidearea,andofferthenecessarybasisfortheanalysisoftheloadingdeformationmechanismandthe dynamicconstitutivemodeloftheresidualunderthedynamicpressure. Keywords:residualsoil;dynamicproperties;dynamicshearstress;dampingratio;dynamicshearstrain
波流载荷作用下的下入安装立管横向动态特性
Late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iser Under Wave ̄Current
Load During Running and Installation
Morsion 方程得到波流载荷计算公式为 [14-15] :
creasesꎬ the cycle of bending moment fluctuation at the bottom reducesꎬ and the magnitude of bending moment fluc ̄
tuation declinesꎬ with the increasing water depthꎬ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position shifts toward the sea sur ̄
孙巧雷ꎬ 刘语维ꎬ 夏乐ꎬ 等. 波流载荷作用下的下入安装立管横向动态特性 [ J] . 石油机械ꎬ 2023ꎬ 51 ( 6) :
50-56ꎬ 65.
Sun Qiaoleiꎬ Liu Yuweiꎬ Xia Leꎬ et al. Late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iser under wave ̄current load during run ̄
ning and installation [ J] . 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ꎬ 2023ꎬ 51 (6) : 50-56ꎬ 65.
摘要: 为了研究海洋立管在下入水下设备安装过程的横向动态位移及其下部弯矩变化规律ꎬ
交通荷载下斜坡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研究
交通荷载下斜坡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研究
罗烈日;郑俊杰
【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卷),期】2015(036)004
【摘要】交通荷载作用下斜坡加筋路堤稳定性和变形特性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路堤顶面施加均布循环荷载,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堤的动力特性.最后,对交通循环荷载的振幅、频率以及行车间隔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堤顶面沉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变小,直至趋于稳定;交通荷载振幅、频率越大,行车间隔越短,路堤顶面最终沉降越大.【总页数】5页(P72-76)
【作者】罗烈日;郑俊杰
【作者单位】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1
【相关文献】
1.交通荷载下非对称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研究 [J], 刘少文;张军;孙玲
2.交通荷载下加筋砾砂动力特性研究 [J], 侯森磊; 王家全; 唐毅; 黄钦政
3.交通荷载下加筋砾砂动力特性研究 [J], 侯森磊; 王家全; 唐毅; 黄钦政
4.交通荷载作用下厚层老黏土动力特性研究 [J], 张树轩;陈立伟;杨为民;司海宝
5.分阶段交通荷载作用下盐渍土动力特性研究 [J], 王鹏程;徐安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改进Terzaghi方法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改进Terzaghi方法余闯;刘松玉;杜广印【摘要】桩承式路堤的关键问题在于桩体荷载分担比的计算,其主要方法是土拱理论.本文在传统太沙基土拱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边界条件、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考虑变形等三个因素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修正,建议土拱高度取值为1.4(s-a),并考虑路堤沉降对侧向土压力系数k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土拱效应计算方法.通过对两个工程实例的计算,本文提出的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反映出了土体应力分布规律、土拱作用机理以及土拱的作用范围.【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0(037)004【总页数】4页(P74-76,96)【关键词】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侧向土压力系数;竖向应力【作者】余闯;刘松玉;杜广印【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温州,325035;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南京,210096rn;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南京,210096;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3桩承式路堤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沉降及工后沉降小和处理深度大等优点,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造价,因而在新建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公路拓宽工程和高速铁路地基处理中得到较多的应用[1~3],但目前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还滞后于工程实践的需要。
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开展桩承式路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迫切。
桩承式路堤在交通荷载及路堤自重作用下,桩间土上部土体和桩帽顶部土体的沉降差会使桩顶水平面上一定范围内路堤填料产生应力重分布,大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并且大致平行于相邻两桩帽之间的圆拱形链线,从而将此拱形区域内的路堤填料压实,形成一个个拱状的压密壳体,将一部分桩间土上部的范围路堤重量传递在桩帽上。
这一现象称之为桩承式路堤中的“土拱效应”[4]。
太沙基[5]最早研究了平面土拱效应,采用活门拱试验验证了“土拱效应”现象。
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研究_刘飞禹
第42卷第9期2008年9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Journal o f Z hejiang U niv 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Vol .42No .9Sep .2008收稿日期:2007-01-08.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网址:w w w .journals .z ju .edu .cn /e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8081,50808119).作者简介:刘飞禹(1976-),男,湖北天门人,博士,主要从事加筋土的动力响应研究.E -m ail :lfycs u @yah oo .com .cn通讯联系人:蔡袁强,男,教授,博导.E -mail :caiy q @z ju .edu .cn .DOI :10.3785/j .issn .1008-973X .2008.09.003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研究刘飞禹1,2,蔡袁强1,徐长节1,王 军1(1.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浙江杭州310058;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摘 要:为了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动弹性模量的衰减规律,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详细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初始偏移应力、荷载频率、超固结比以及循环应力比等对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大,不同频率荷载作用下土样的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但频率的变化对动弹性模量的衰减规律影响很小;在相同的动应变水平下,随着初始偏移应力的增加,土体动弹性模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对于超固结比较大的土体,其动弹性模量衰减较小,超固结比较小的土体,其动弹性模量随应变增大衰减较大.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衰减的经验公式.关键词:循环三轴试验;动弹性模量;初始偏移应力;软化模型中图分类号:T U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73X (2008)09-1479-05Degradation of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of soft clay under cyclic loadingLIU Fei -yu 1,2,CAI Yuan -qiang 1,X U C hang -jie 1,WANG Jun 1(1.Department o f Civi l Engineering ,Z he jiang University ,Hangz hou 310058,China ;2.Department o f Civi 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 hanghai 200072,China )A bstract :A series of undrained cyclic triaxial tests w ere performed on typical H ang zhou so ft clay under cyclic loading .T he effects of initial deviato r stre ss ,loading frequency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and cy clic stress ratio o n dy namic elastic modulus w ere investig ated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dynamic elastic moduli decrease w 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under different load frequencies .H ow ever ,the change of the frequency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deg radatio n of dynamic elastic mo dulus .The effect o f initial deviato r stress is sig nific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deviato r stress ,the dynamic elastic mo dulus increases greatly under the sam e level o f dy namic strain .Clay with a hig h the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has high streng th and doe s no t deg rade easily .But w hen the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is low ,the dy namic elastic modulus deg rades greatly .Finally ,an em pirical equation fo r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deg radation of dy -namic modulus and strain w as proposed by the reg ression analy sis method .Key words :cy clic triaxial test ;dynamic elastic m odulus ;initial deviato r stress ;deg radatio n model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动力特性是软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东南沿海一带深厚软黏土地质条件.饱和软土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孔压不断上升,引起土体刚度软化,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从而导致土体结构的破坏[1].建于Ari -ake 黏土上的日本某低路堤高速公路,在投入运行后发生了惊人的沉降[2],据分析这种异常现象与交通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发生软化有关.但在传统的工程设计中,习惯于用一个恒定的弹性模量作为土体的刚度指标,而忽略荷载作用过程中刚度的变化;实际上,即使在静力加载条件下,随着应变的逐渐增加,软土刚度都会表现为非线性软化[3],特别是在动力作用下这种现象就更明显.影响土体软化的因素很多,Hiche r等人[4]对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工作性状研究表明,主应力方向的改变可以引起黏土结构重塑,从而导致黏土强度的降低.Lefebvre等人[5]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变速率对土体的影响时表明,加荷速率对土体的软化也产生影响.Idriss等人[6]提出了软化指数概念,并建立了软化指数与循环次数之间的表达式.Yasu-hara等人[7]认为循环荷载频率对黏土动强度和变形模量几乎没有影响,但较高的循环频率会产生较大的孔压.但Zhou等人[8-9]认为,循环频率对黏土的不排水动力性状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由于研究者采取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而且,以上的研究成果都没有考虑到初始偏应力大小对软黏土刚度软化的影响.而在实际工程中,天然软土地基在其上填筑路堤后,相当于施加了初始偏移应力,初始偏移应力对于软黏土的循环加载特性影响很大[10].因此,有必要对受初始偏移应力作用的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软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详细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初始偏移应力、超固结比、循环应力比、荷载频率等对软土软化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软土动弹性模量随应变增大而衰减的经验公式,对实际工程中软土的动力特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试验仪器及参数定义试验在GDS双向振动三轴仪上进行,采用应力控制加载方式,加载波形由伺服系统生成,选用正弦波.土样直径3.91cm,高8.00cm.所用黏土为杭州饱和软黏土,液限为44.5%,塑性指数为15.0,相对密度为2.72,干密度为1.41g/cm3.土样制备完毕后首先进行真空饱和,再装入三轴压力室进行反压饱和,饱和度均达到95%以上.考虑初始偏移应力的影响可以有两种试验方案:一种方案是在完全排水条件下施加初始偏移应力,这样在循环加载前初始偏移应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相当于地基土在初始偏移应力作用下已经完全固结的情况;另一种方案是在完全不排水条件下施加初始偏移应力,这样相当于地基土在施加初始偏移应力不久即施加动应力,工程中实际情况是介于这两种排水条件之间.本文采用第二种试验方案,试样在围压100kPa下完成主固结,固结时间为24h,然后在不排水条件下施加初始偏移应力,最后加单向循环荷载.初始偏移应力作用下典型的滞回圈形状如图1所示.图中σd为动应力,σs为初始偏移应力,定义为初始主应力差的大小,即σ1-σ3;动弹性模量量E d 定义如下:E d=(σmax-σmin)/(εdmax-εd min).(1)式中:q max和q min分别为每次循环中土样的最大与最小偏应力,εdmax和εdmin分别为其所对应的动应变.定义循环应力比S c为S c=σd/(2c u).(2)式中:σd为轴向循环动应力;c u为土体不排水强度,本文中c u取为30.15kPa.图1 初始偏移应力作用下的滞回圈曲线F ig.1 Hy steresis lo op under initial devia to r st ress图2 循环应力比对轴向应变的影响Fig.2 Effect of cy clic stress ra tio o n N-εd2 试验结果及讨论图2为在无偏移应力时,不同循环应力比对土样N-εd关系的影响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循环应力比较小时,随着加荷周数N的增加,土体的应变只有很小的增长,并且增长的速率很慢,土体在较大的加荷周数下仍然没有破坏的迹象;当循环应力逐渐增大到某一值时,应变在加荷初期增长缓慢,在经历较大的加荷周数后应变增大变快;随着循环应力比的继续增大,土样的应变随加荷周数的增加迅速增加,N-εd曲线在经历较少的循环次数后就出现转折点,土样变形开始急剧增大,出现突然破坏现象.循环应力比越大,应变发展越快,出现转折点时所需的振次越少.由此可以看出,在较大的循环应力和较小的循环应力作用下土体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机1480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 第42卷 理是不同的.Larew 等人[11]认为饱和软黏土存在临界循环应力比,并定义为不导致土体破坏的最大循环应力比.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循环应力比为0.499和0.583时,N -εd 曲线有较大的不同,可以认为临界循环应力比介于这两者之间.周建等人[12]通过试验得到杭州正常固结饱和软黏土的临界循环应力比为0.5,这与本文的结果很接近.由于循环应力比大于和小于临界循环应力比时土体的应变变化规律完全不同,为了使研究工作简化,本文在后面的工作中只研究了循环应力比大于临界循环应力比的情况.图3 不同初始偏移应力下软黏土σ-εd 关系Fig .3 Effects o f initial devia to r stre ss o n σ-εd图3为不同初始偏移应力σs 作用下软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图.由图可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累计塑性应变逐渐增加,滞回圈逐渐被拉长,并逐渐向应变轴方向倾斜,即发生了弹性模量的衰减现象.同时还可以发现,当初始偏移应力逐渐增加,负应变逐渐消失;并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滞回圈表现为向右滑移,并彼此分离;而滞回圈形状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尤其当初始偏移应力为40kPa 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与初始偏移应力为零的情况明显不同.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初始偏移应力的施加,较大幅度地增加了累计塑性应变的发展速率,随着初始偏移应力的增加,发展速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初始偏移应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图4是在不同的循环应力比下,初始偏应力σs 对动弹性模量E d 变化曲线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图4 不同初始偏应力下E d -εd 曲线Fig .4 Effects of initial deviator stress o n E d -εd curv e出,随着动应变εd 逐渐增大,动弹性模量E d 逐渐减少,即发生应变软化现象.同时,初始偏应力对E d 的变化规律有显著的影响,在动应变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初始偏应力的增加,E d 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当不施加初始偏应力时,在循环初期曲线比较陡峭,动弹性模量E d 的衰减速率较快,E d 与动应变近似为线性关系;之后,随着动应变的增加,曲线渐趋平缓,衰减速率也逐渐减小,E d 渐趋稳定.然而随着初始偏应力的增加,循环初期曲线逐渐平缓,衰减速率逐渐减少.但随着动应变的不断增加,与不施加初始偏移应力时E d 渐趋稳定的现象不同的是,施加初始偏移应力后的E d 曲线仍呈现衰减趋势,导致动弹性模量始终存在一定幅度的衰减.1481第9期刘飞禹,等: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循环应力比和偏移应力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将图4合并到一个图中,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偏移应力为0kPa 时,循环应力比为0.583、0.749和0.825的各条曲线相差很小,几乎相互重合;同样,当偏移应力分别为20和40kPa 时,循环应力比不同的几条曲线也都相差很小,表明循环应力比对土样动弹性模量的衰减影响很小.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后续的工作中,将不考虑循环应力比对土体动弹性模量衰减的影响.图6为S c =0.583,且在不同频率的荷载作用下,土样的弹性模量随应变的发展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应变的增大,在不同频率的荷载作用下土样的弹性模量逐渐减小,但频率的变化对弹性模量的衰减影响很小,不同频率的E d -εd 曲线几乎重合在一起,Yasuhara 等人[7]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因此,为了使模型简化,本文不考虑频率对土体弹性模量衰减的影响.图7为S c =0.583时,不同超固结比(OC R )对土样弹性模量变化规律的影响.不同超固结比的土体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是随着应变的增大,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对于OCR 比较大的土体,其动弹性模量衰减较少;OCR 较小的土体,其动弹性模量随应变增大衰减较大,说明土体的强度越大,软化程度越低,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Mladen 等人[13]的试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他们还认为即使OC R 有较小的变化,也会引起土体模量较大的变化,模量的变化速率取决于OCR .所有这些研究均表明在研究土体的循环软化时,OC R 是一重要影响因素.图5 不同初始偏移应力下综合对比图Fig .5 Comprehensiv e compariso n under differentinitial devia to r str esses3 动弹性模量衰减模型的建立由于缺乏对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应变软化机理较详细深入的研究,目前从理论上推导建立软化模型还不现实,只有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分析.目前,用来描述E d -εd 关系常用的就是M IT -S1模型公式[14],该公式虽然可以较好地反映动弹性模量E d 随动应变的衰减特性,但公式形式复杂,参数过多,给应用带来了不便.由于频率和循环应力比的变化对软土动弹性模量的衰减影响很小,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只考虑超固结比和偏移应力对土体软化的影响,不考虑频率和循环应力比的影响.通过采用数个不同的曲线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采用指数函数对E d -εd 关系曲线进行描述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回归结果.对于不同OC R 的影响,可以采用如下公式:E d =(A 1+B 1OCR +C 1OCR 2)εd (D 1+E 1OCR +F 1OCR 2)(3)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系数如下:A 1=1.52775,B 1=3.58735,C 1=-0.38681,D 1=-1.20878,E 1=0.19247,F 1=-0.02296.将上述系数代入式(3),可得到试验土样在不同超固结比作用下动弹性模量随应变变化的表达式:E d =(1.52775+3.58735OCR -0.38681OC R 2)εd (-1.20878+0.19247OCR -0.02296OCR 2).对于不同偏移应力的影响,可以采用如下公式:E d =(G 1+H 1σs )εd (J 1+I 1σs ).(4)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系数如下:G 1=6.05763,H 1=0.24536,J 1=-0.81342,I 1=0.00806.1482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 第42卷 将上述系数代入式(4),可得到试验土样在不同偏移应力作用下动弹性模量随应变变化的表达式:E d =(6.05763+0.24536σs )εd (-0.81342+0.00806σs).回归后的曲线对比如图8和9所示.4 结 论(1)随着应变的增大,不同频率荷载作用下土样的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但频率的变化对动弹性模量的衰减规律影响很小.(2)不同超固结比的土体,其动弹性模量都是随着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对于超固结比较大的土体,其弹性模量衰减的较小;对于超固结比较小的土体,其弹性模量随应变增大衰减的较大.(3)在动应变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初始偏应力的增加,动弹性模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当不施加初始偏应力时,动弹性模量在荷载作用初期衰减速率较大;之后,随着动应变的增加,衰减速率逐渐减小,动弹性模量渐趋稳定.然而,施加初始偏应力后,土体动弹性模量虽然在初期衰减较慢,但在整个加载过程中都一直在衰减.(4)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杭州饱和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随应变衰减的经验公式,对实际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由于土体的循环软化特性十分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因此本文所得公式只是初步的,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逐步完善.参考文献(References ):[1]N EVEN M ,M LADEN V .Generalized cyclic -degradation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model for clays [J ].Journal of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S C E ,1995,121(1):33-42.[2]T A R UM I N ,S U NA G A M .Behavio r s of low embank -me nts on soft g rounds during t rain passage [C ]∥ProcJSCF .[S .l .]:[s .n .],1988,(400/Ⅲ-10):1-11.[3]A T K IN SON J H .No n -linear soil stiffness in r outinedesign [J ].Geotechnique ,2000,50(5):487-508.[4]HICH ER P Y ,LA DE P V .Rotatio n o f principal direc -tions in K0-consolida ted clay [J ].Journal of Geotechni -cal Engineering ,ASC E ,1987,113(7):774-788.[5]LEF EBV RE G ,PF EN DLER P .Strain rate and presheareffects in cyclic resistance of soft clay [J ].Journal of Geo technical Engineering ,A SCE ,1996,22(1):21-26.[6]IDRISS I M ,DO BRY R ,SINGH R D .N onlinear behaviorof soft clay s during cyclic loading [J ].J So il M ech and Fo und Div ,ASC E ,1978,104(12):1427-1447.[7]YASU HA RA K ,YAM A NOU CHI T ,K AZU TOSHI H .Cyclic streng th and deformatio n o f no rmally consolidation clay [J ].Soil and Fo undatio ns ,1982,22(3):77-91.[8]ZHO U Jian ,GONG Xiao -nan .Strain Deg radation of satu -rated clay under Cy clic Lo ading [J ].C anadia n Geotechnical Jo urnal ,2001,38(1):208-212.[9]M ATSUI T ,OHA RA H ,IT O T .Cyclic stress -strain historyand shear characteristic of clays [J ].Jo 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S C E ,1980,106(10):1101-1120.[10]黄茂松,李进军,李兴照.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循环累积变形特性[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7):891-895.H U A NG M ao -so ng ,LI Jin -jun ,LI Xing -zhao .Cumu -la tive defo rmation behaviour o f soft clay in cy clic undr -ained tests [J ].C 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 -neering ,2006,28(7):891-895.[11]LA R EW HG ,L EO N A RDS G A .A repea ted loadstrength crite rio n [C ]∥Proc Highway Res Board .[S .l .]:[s .n .],1962.[12]周建,龚晓南.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应变软化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0,32(5):62-68.Z HO U Jian ,GO NG Xiao -nan .Study on strain soften in sa tura ted soft clay under cy clic lo ad [J ].C hina C 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0,32(5):62-68.[13]M LA DEN V ,RICA RDO D .Deg radatio n of ma rineclay s unde r cyclic loading [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88,114(2):133-149.[14]A SSI M A KI D ,KA USEL E ,W HWI T T LE A .M o delfo r dy namic shear modulus a nd damping fo r g ranular soils [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0,126(10):859-869.1483第9期刘飞禹,等: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研究。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黄土动力特性研究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黄土动力特性研究唐富春;张吾渝;唐鑫;刘成奎【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年(卷),期】2024(55)3【摘要】【目的】由于黄土所具有的结构疏松、抗剪性低,以及对水、力及震动都十分敏感等工程特性,故探究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对西宁地区黄土加筋前后土体动力性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采用GDS双向动三轴测试系统开展不同加筋层间距、不同围压、不同动应力幅值工况条件下加筋黄土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加筋层间距对黄土动强度、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等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探讨分析加筋黄土动力响应特性的演化规律。
【结果】结果显示:黄土动应变随着动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骨干曲线呈现应变强化型,并且骨干曲线随加筋层间距的减小逐渐由曲线型过渡为直线型;随着加筋层间距的减小,黄土强度随之增大,随着围压和加筋层间距的增加,黄土幅值剪应力明显增大,动剪应变减小,阻尼比明显减小。
【结论】结果表明:围压和加筋层间距对加筋黄土的动力特性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存在一个最优加筋层间距。
研究成果可为西宁地区加筋黄土道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14页(P148-161)【作者】唐富春;张吾渝;唐鑫;刘成奎【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海省建筑节能材料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高原绿色建筑与生态社区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相关文献】1.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粉质粘土动强度及变形试验研究2.土工格栅加筋地基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3.车辆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动力特性研究4.循环荷载下桩承加筋复合地基中土工格栅变形试验研究5.土工格栅加筋方形基础受反复荷载作用的承载特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作用下混合式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
地震作用下混合式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
刘飞禹;汪歆;李婧婷;张振光
【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1(41)3
【摘要】为了研究混合式加筋土挡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采用FLAC3D动力分析模块建立了混合式加筋土挡墙的三维动力分析模型,对挡墙墙背填土为全砂土和混合式(薄砂层厚度分别为3、5、8、10 cm)2种情况下的加筋土挡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响应、筋材内力以及破坏模式、加速度响应进行了计算。
通过对比分析了2种情况下加筋土挡墙受力及受形特性,揭示了混合式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制。
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式加筋土挡墙的薄砂层厚度存在一个最优值;在同样的地震峰值加速度作用下,在薄砂层厚度由3 cm增加到10 cm的过程中,水平位移、加速度放大系数、筋材最大内力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4g的情况下,薄砂层厚度为5 cm时,水平位移达到最小值31 cm,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最小值1.74,筋材最大内力达到最小值22.5 kN。
【总页数】10页(P612-621)
【作者】刘飞禹;汪歆;李婧婷;张振光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43
【相关文献】
1.地震作用下双级加筋土挡墙的动力响应研究
2.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堤式加筋土挡墙结构力学特性数值分析
3.加筋土挡墙地震作用下动力有限元分析
4.地震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分析
5.地震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3期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Vol.34No.32012年6月Journal of Civil,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un.2012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动力特性刘飞禹,余 炜,杨凤云,张孟喜(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收稿日期:2011-10-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0811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9AA032303-2)作者简介:刘飞禹(1976-),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加筋土的动力响应研究,(E-mail)flyingrainliu@gmail.com。
摘 要:为了研究桩承式加筋路堤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道路的三维动力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对桩承式加筋路堤和天然路堤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桩土应力比、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轴载对路堤竖向变形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通过桩体土拱效应和格栅张拉膜效应的联合作用,其路面竖向变形、桩土应力比、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均比天然路堤的结果明显减小;随着轴载的增加,桩承式加筋路堤路面竖向变形不断增大。
关键词:移动荷载;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流固耦合;动力分析中图分类号:TU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2)03-0016-05Dynamic Behavior of Geogrid-Reinforced Pile-SupportedEmbankments under Moving LoadLIU Feiyu,YU Wei,YANG Fengyun,ZHANG Mengxi(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P.R.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geogrid-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GRPS)under moving load,a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model was built byFLAC 3D.The results from two cases including unreinforced and no-pile embankments,and geogrid-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 were presented.The behaviors of vertical displacement,pile-soilstress ratio,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and vertical acceleration under two cases were compared anddiscussed.Additionally,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speed and weight of the moving load were performed.It isindicated that the value of vertical displacement,pile-soil stress ratio,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and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GRPS decrease evide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unreinforced and no-pileembankment,which is caused by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and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It is also shown thatthe greater the axle load value is,the les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GRPS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Withthe increase of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load,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creases.Key words:moving load;geogrid-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three-dimensional coupled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model;dynamic analysis 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桩承式加筋路堤已引起广泛关注[1-4]。
Quang等[5]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中设置斜桩对路堤整体稳定性的加强作用。
Huang等[6]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在静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
Jenck等[7]采用二维模型试验和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影响桩承式加筋路堤的相关参数。
芮瑞等[8]通过对刚性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处理方式桩顶平面沉降变形的特性。
但以上研究都是针对静力特性的。
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快速发展,动荷载作用下路堤的工作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9-10]。
但对桩承式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现场监测和试验方面,理论研究还很少。
肖宏等[11]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在机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变形和加速度等的响应。
Chebli等[12]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路基中横向和竖向加速度随时间及频率的变化规律。
然而,由于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现场试验比较复杂,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导致目前很多现场试验的结论并不统一,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因此有必要采用数值分析的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
1 数值建模1.1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图1为本文桩承式加筋路堤计算模型的尺寸及网格划分图。
假设行驶中的汽车的中轴线与路面中轴线重合,轮距为2m。
利用对称性,路堤在横向取一半进行计算,综合考虑桩间距、车轴间距以及电脑的计算能力等因素,路堤纵向长度取12m。
模型的边界条件如图2所示,地下水位设于软土地基表面处。
为了减小波在边界面处的反射所带来的计算误差,在模型底部设置静态边界,模型四周设置自由场边界。
要模拟天然路堤(无桩无筋),只需在上述模型中去掉桩体与土工格栅单元即可。
图1 三维计算模型示意图 另外,通过软件Config fluid命令,将模型设置为在渗流模式下进行完全流固耦合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流体计算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被传递给力学计算过程,引起相应的土体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在更新后的有效应力场中完成的力学计算所产生的土体体积应变,又被传递回流体计算模式,导致新的孔图2 y=6m剖面边界条件示意图隙水压力的改变。
1.2 模型参数选取采用线弹性模型来模拟面层,采用莫尔库伦模型模拟路堤和软土地基,分别采用geogrid和pile结构单元来模拟土工格栅和桩体的特性。
其中,pile结构单元通过分别设置切向与法向耦合弹簧来模拟桩与土体间的粘结与摩擦特性;geogrid结构单元通过在法线方向上与土体单元表面设置刚性连接,在切线方向设置切向弹簧,来模拟土工格栅与土体在法向上其节点随土体网格的运动而运动,在切向上与土体相互摩擦的界面特性。
模型中桩长、桩径、桩间距分别为15、1、2m,其中第一根桩从距离纵向对称面1m的地方开始布置,土工格栅则被铺设在软土层顶面与路堤交界的位置。
计算参数主要引自文献[13-15],路堤层黏聚力为10kPa,内摩擦角为40°;软土地基层的黏聚力为8kPa,内摩擦角为15°,渗透系数为1.0×10-7 m/s,其它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计算参数名称厚(长)度/m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密度/(kg·m-1)面层0.3 4 134 0.30 249 0路堤3.0 50 0.33 200 0地基15.0 2 0.40 175 0桩体15.0 30 000 0.20 240 0格栅0.006 2 000 0.33 250 01.3 荷载形式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简化为0.30m×0.22m的矩形,轮胎压力取0.7MPa,设计车速为V=60km/h。
移动荷载作用中心为距路堤对称中心1m处,取距路堤中心1m处所在网格为行车线路。
设移动荷载起始点在y=0处,随后沿y正方向运动。
为了模拟车辆移动荷载,采用阶跃式载荷进行加载。
首先将荷载施加在行车线路起始端的第1个网格单元上,轮载持续时间为0.018s,求解结束后将第1个单元上的荷载删除,向前移动一个单元再持续71第3期刘飞禹,等: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动力特性0.018s,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最后一个单元为止。
采用不同车速时,只要改变载荷的持续时间即可。
由于三维动力流固耦合计算量很大,限于计算机硬件条件,本文只模拟了移动荷载初次单程加载过程。
选取路面中点A为监测点,其坐标为(1,6,18.3),见图2。
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采用本文所用建模方法,对室内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16],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计算分析。
2 初次加载结果分析2.1 竖向变形图3给出了桩承式加筋路堤与天然路堤监测点A的竖向变形时程曲线。
不论加筋与否,在移动荷载作用初期,A点均出现短暂的路面隆起现象,但隆起变形非常小;随着移动荷载不断靠近A点,其竖向变形迅速增加;当移动荷载正好作用在A点上时,其竖向变形达到最大,加筋与不加筋时分别为1.39、1.71mm;此后随着移动荷载远离A点,A点竖向变形不断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
至初次加载结束时,桩承式加筋路堤与天然路堤路面A点的竖向变形分别为1.05、1.57mm。
因此,在初次加载结束时,两者的弹性变形分别为0.34、0.14mm,各自占最大竖向变形的24.5%、8.2%。
表明与天然路堤相比,由于路堤土拱效应和土工格栅张拉膜效应的共同作用[16],桩承式加筋路堤不仅可以减小移动荷载作用过程中路面的最大竖向变形,还增大了弹性变形在总变形中的比例,使路面竖向变形在荷载作用结束后有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对于减小路面的工后沉降十分有利。
图3 路面监测点A竖向变形时程曲线2.2 桩土应力图4给出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比的时程曲线图,其中桩顶应力取y=5剖面上离道路中心线1m处的桩顶单元应力;土的应力取y=6剖面上离道路中心线1m处的桩间土体单元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