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与规范修订
框架结构震害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框架结构设计的修订浅析
框架结构震害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框架结构设计的修订浅析[摘要]:结合汶川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填充墙的震害及结构碰撞破坏等,分析了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等抗震设计问题,以及结构填充墙的作用和预防碰撞措施等的新旧规范对比,可供结构设计参考。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害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eam, column, node, filling wall damage and structure collision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nalyzes the frame structure of “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 “ strong shear weak bending “, “ strong joint and weak member “ seismic design problem, as well as structure filler wall and prevention of collision measure the contrast between new and old criterion, which can be reference to structure design.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damag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eismic design code for buildings1 引言汶川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建筑结构的严重震害给广大结构设计者留下了深刻反思和学习的资料。
笔者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实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框架结构设计的修订,进行了分析。
浅淡对四川震灾的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淡对四川震灾的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研究分析了四川汶川地震后房屋破坏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震害分析监理质量控制对策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八级特大地震,持续时间仅仅5分钟,1500万间建筑物瞬间倒塌,69226人活活被压死,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震惊全世界。
震后笔者受单位派遣汶川赈灾,同时对现场倒塌建筑物的破坏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考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震破坏集中在对结构体系布置不当、建筑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当、施工质量偷工减料、不按抗震规范、设计图纸施工等等问题上。
所以,作为工程建设监理单位,除了在生产程序、影响因素和施工阶段三个方面严把质量关外,还应该重点把握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概念、节点构造,尽量将施工图的疑点、难点解决在施工之前。
现场破坏的建筑物大多为多层或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笔者作为监理工程师,谈谈对框架结构破坏成因和抗震对策研究及监理要点,供同行参考。
一、框架结构平面刚度分布不均、不对称,竖向刚度突变产生的震害案例:某街底部框架结构商住楼,平面形状凹凸复杂。
地震后,底层多数钢筋混凝土柱顶端产生水平裂缝,混凝土局部压碎,外纵墙在窗口产生交叉裂缝,凹转角墙角错缝达5cm。
原因分析:建筑平面形状复杂,结构平面刚度不对称,凹转角墙角由于地震引起扭转造成破坏;底部框架结构竖向刚度突变,刚度变小的楼层产生较大变形。
监理质量控制对策:临街商住楼因使用要求,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往往在底层设置铺面等大宽度门洞,房屋的顶层设置大会议室、舞厅等空旷房间,楼梯间许多都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建筑物沿竖向突然变化,导致结构竖向刚度突变。
这类“上刚下柔”的房屋,抗震性能较同高度的多层砖混结构还低。
由于我国国情限制,此类房屋依然普遍兴建。
监理这类房子时,应建议在薄弱位置采取加强措施(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截面尺寸、竖向钢筋及箍筋、连接措施等要符合抗震规范规定;或对薄弱部位进行专门研究处理)。
汶川建筑抗震标准
汶川建筑抗震标准
汶川建筑抗震标准采用了我国最新的抗震设计规范,即《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2010),其中涵盖了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的设计、
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针对汶川地区地质构造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抗震要求和标准。
具体来说,汶川建筑抗震标准主
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地基处理:汶川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为了充分利用地基,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在设计中采用基础加固技术,包括加厚、
加固、增设挡土墙、加设钢筋混凝土板等措施。
2.结构设计:要求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加速度和振动,采用了抗震能力强的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和悬臂柱结构等,同时,在
施工过程中还要求加强连接节点和荷载传递路径,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材料选择:要求建筑物采用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保证结构的承载
能力和耐久性。
4.验收标准:要求工程验收时进行严格的抗震性能检查,确保建筑物
的抗震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总之,汶川建筑抗震标准是建筑设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关系到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执行。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建议
[] 北京 金土木 软件 技术 有限公 司 , 3 中国建筑标 准设 计研 究 院. EA S T B 中文版 使 用 指 南 [ . 京 : 国建 筑 工业 出版 社 , M] 北 中
20 0 4.
[ 稿 日期 ] 20 收 O9—1 0—1 9
载的组合下 高低跨 梁 内力 按梁顶 同高情 况计算 ; 罕 把
[ 作者简介] } 乍名鑫(98 , , 】7 一)男 湖南洞 口人 , 博士, 一级注册 结 构工程师 , 从事房屋结构设计。
遇荷载引起的另加 内力按 简支梁计算。主梁或 柱的承 载力不低于高低跨 梁梁端 纵筋承担的弯矩。工程结构
汶川大地震后 , 很多专业 同仁深 入到灾 区进行 了
建 筑 震 害 的 调 查 。大 量 震 害表 明 , 石 流 、 泥 山崩 、 灾 、 火
() “ 1 强梁弱柱” 现象突 出。震害总体情况 表明 ,
框 架 结构 的破 坏 形 态 大 部 分 为 柱 上 下 端 破 坏 , 框 架 或
谷 向韶 等 : 川 地 震 建筑 震 害分 析 及 建 议 汶
55
汶 川 地 震 建 筑 震 害 分 析 及 建 议
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韶 , 刘 雨, 饶 兰
开封 450 ) 7 0 4 ( 封 大 学 土木 建筑 工 程 学 院 , 河 南 开
【 摘
要】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 了 , 次地震 灾害带来 的惨痛教 训将是 深刻 的。笔者就汶川地 震 中各类 建 此
汶 川 地 震 中 也 尤 为 突 出 。 我 国 规 范 规 定 框 架 结 构 的 填 充 墙 必 须 安 装 拉 结 筋 , 增 加 防 震 能 力 , 次 震 害 以 此 中很 多填 充 墙 由于 没 有 设 置 拉 结 筋 而 发 生严 重 开 裂 ,
灾后建筑物的修复与重建
四、灾后重建需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适当调整地震区划
汶川、北川、 绵竹、都江堰 等设防烈度设 为7度,绵阳、 德阳的设防烈 度设为6度。 但此次汶川地 震造成汶川及 周边地区的地 震烈度达到Ⅹ 度。
几年前我国就开始了断层摸底工作,但 主要是在城市集中地带。建议在边远地区 也开始这种系统的断层摸底工作。然后适 当调整地震区划图,为灾后重建提供可靠 的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
震前文星塔
震后文星塔
专家指出,与其他倒塌的民房不同,古建筑 遗址修复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在摸清楚遗址受损 情况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其修复工作。如何恢复原 有遗址的建筑风貌,还需要经过国内权威专家的 论证,确定方案以后才能实施。地震中损坏的一 些木结构建筑有望尽早修复。砖石结构建筑的修 复则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但专家提醒,其中 未被震碎的瓦片可以在灾后复建时重新使用,以
• 简洁、规则。
4.采用隔震、减震等新技术
优点:通过隔震垫调整结构动力参数,变形集中在柔 软支座,使楼体只发生缓慢平动,从而保护内部结构, 可抵抗7.8级地震。
5.将村镇建筑纳入国家规范体系
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的村镇房屋倒塌,造成 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村镇房屋根本是不设防的,建设之初也没有进行 正规的设计、施工和规划。很多村镇的建设都还 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大量的农村建筑是随意施工, 拍脑袋做事,材料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了建筑 的质量。所以灾后重建中应该将村镇建设纳入到 国家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加强政府指导和监督。
• 第二种方案:迁址重建。 代表:北川 (新址选择)
• 第三种方案:行政合并。
四川省已经出台了《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规划工作实施方案》,规划期将分为近三年和后 五年。2008年-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2011年 -2015年以发展提高为主,力争在未来八年时间 里将汶川等受灾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综合工业、农 业和旅游等资源的新型城区。同时,国务院常务 会议审议并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草案)》,重点将灾后重建涉及的重要问题做 了详细规定。这为科学有序的开展灾后重建提供 了最有力的法律保障。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2009-4-23)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2009-4-23)编者按:“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
灾害发生后,房屋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值此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报受“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委托,权威发布《“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地震发生后,在国家住房和严重的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四川省建设系统和地震系统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共计2500余人,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深入灾区开展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安全应急评估、专项房屋结构技术鉴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房屋震害第一手资料。
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22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和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地震局组织成立了“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在已掌握的资料基础上,针对本次地震中房屋建筑的震害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震害分析(一)对导致房屋破坏的本次特大地震特点研究表明:1.此次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本次8.0级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是该断裂带发生的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2倍。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四川卧龙地区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达到10度),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为9度)的区域达到350平方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2008年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的教训,并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使得大量建筑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一事件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从汶川地震的建筑震害中汲取教训,对抗震概念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汶川地震的基本情况,包括地震的震级、烈度以及受灾地区的情况。
接着,分析了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的不足、材料性能的不稳定、施工质量的问题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抗震概念设计在减少建筑震害中的作用,包括合理的结构选型、优化的材料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法等。
文章提出了改进抗震概念设计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抗震概念设计在减少建筑震害中的重要性,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我们也期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二、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回顾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0级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在地震中,大量建筑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震害,其中不乏一些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物。
这一事实使得我们必须深入反思和重新审视我们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
汶川地震震中所在的映秀镇,大量建筑物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其中包括一些被认为是按照抗震规范进行设计的建筑。
许多建筑物在地震中出现了严重的倒塌、开裂和变形等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震害调查表明,汶川地震中的建筑震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物的整体倒塌,这主要是由于结构体系不合理、构件连接不牢固等原因造成的;二是建筑物的局部破坏,如墙体开裂、楼板垮塌等,这主要是由于材料性能不足、构造措施不当等因素引起的;三是建筑物的震后功能失效,如水电设施损坏、电梯停运等,这主要是由于设备设施抗震能力不足导致的。
建筑抗震设计要求规范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前言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
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3.1.1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汶川、台湾建筑震害启示——改进规范的几点建议
汶川、台湾建筑震害启示——改进规范的几点建议特邀专家简介:傅学怡,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委,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设计工程有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和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馆等。
傅学怡:非常高兴大家来参加这个会议,我在这里先将大家关注的一些问题做一些的介绍。
现在有很多东西,都是在实际中这些年我们所碰到的问题。
有一些都在我们的一些的报告会里面已经体现了。
大家可以看到,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的一些防震的方法思考:一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思考。
大震不倒这最后的四个字是需要思考的,房屋坚固的重要性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地震的基本烈度的基础上,如何贯彻到这些防震里面,我们要做到大震不倒。
不倒、不倒摇摇欲坠也是不倒,但是这个是不行的。
我建议就是要按照房屋的重要性把大震不倒提高到第一步,我想用一个大震不倒来要求我们自己,特别是我们的学校、医院、体育、公共的房屋等等,都要做到这一点。
如果我们费尽了心血建了房子,地震来了以后,倒是没的倒,但是已经不能住了,我觉得的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十分重视的。
从美国的一些先进国家来看,他们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房屋作为一些避难所。
他们是把这些地方的房屋建筑盖得非常坚固的。
我们要用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我们,要求大震后继续使用,我们的通信、电力等等一些的生命线的通畅。
我们每天晚上看电视看的非常悲伤,所以我们的要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我们所说的大震不倒地是基本烈度的大震不倒。
下面我想从几个房屋设计性能、标准的整体宏观的方面讲看法。
我是2002年去台湾,正好是台湾9.21地震发生一段时间。
他们保留了一些的地震的现场,有的是台湾的杂志的图片,有的是在现场拍的一个照片,他们理论的东西和针对性的东西是很完整的。
他都是本着地震的现场的真实性,针对地震来反映的,非常明确的。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汶川地震是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毁灭性地震,给该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提出了重要的反思和教训。
1.结构抗震能力不足:汶川地震暴露了许多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不足。
许多房屋和公共建筑没有设计和建造符合地震安全标准的结构,无法承受地震引发的巨大震力。
2.建筑质量问题:地震发生后,一些建筑物出现严重破坏并坍塌,暴露出建筑质量问题。
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的控制以及质量监督的不健全等。
3.地理环境和规划问题:地震震害的调查也揭示了地理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如地震活动带、土壤类型等,应纳入设计和规划的考虑,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一些地方的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对地震的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
在地震前,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和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应急预案和逃生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的结果引起了重大反思和改进措施,对提高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1.加强抗震设计和规范:根据地震调查结果,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的制定,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对公共建筑、重点基础设施等的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它们的抗震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
3.加强质量监督和施工管理:加强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监督,提高建筑质量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4.提高地震科普和教育:加强地震科普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逃生和自救的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为中国的建筑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经验教训,促使政府、建筑行业以及公众更加重视地震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能力的提升和灾害应对能力的加强。
5.12地震后震区农村建筑物震害分析和对策
Ke wo d :r r la e y r s u a r a;b i i g;e rh u k ia tra a yi ;wo d n fa e r ul n d a t q a eds se n lss o e m wo k;sr n ou r to g c lmn t a e m ;e wi l l we k b a -
c n my o o
结构形式 , 还有在三开间的两边各加一 间房 子 , 成双 L型 , 俗
0 引
言
称明三暗五( 表面看是三间房子 , 其实是五间 ) 。 穿 斗木 构架 的竖 向木架柱和水平 向木梁之间采用榫接 , 形成了整体受力体系 , 而且其木榫结点在水平地震力 作用 下
汶川大地震 发生 于 20 —0 08 5—1, 2 北京 时间 l 4时 2 8分 0 秒, 4 震中位 于 中国 四J 省阿 坝藏族 羌族 自治州 汶川 县境 I l 内。根据中 国地震 局 的数 据 , 次地 震 的面 波震 级 为 8 0 此 . M, s矩震级达到 了 83M , . w 破坏地 区超 过 1 O k 2震 中 0×l4 m ,
YAN h n,ZHAO e g c a Sa P n -h o
( il osutnDpr etf i m i o tc n ni en ru o pn ,Pndnsa H ’ 6 00 h a Cv n r i e t n oPn eC n r t gn r gGopCm ay i i hn, e 舾n4 70 ,C/ ) iC t co am g s u i E ei o g g n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卢伟煌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图3水泥厂结构的震害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图6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1、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与建筑抗震规范》修订介绍(培训)
• 我国在GBJ11-89抗震规范中,明确规定采用砌体结 构的教学楼,尤其是外廊和单边走廊的砌体房屋, 应严格降低总高度并提高设置构造柱的要求,并在 2000年列为强制性条文。一些甲级设计单位严格按 规范要求设计的学校建筑,在汶川地震中虽遭遇到 高于当地设防烈度一度的地震影响,没有一栋倒塌, 这个经验应充分肯定。
• 总结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的历次地震经 验,鉴于基本烈度地震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事实, 要减轻强烈地震造成的灾害,根本的对策是提 高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 制定恰当的“设防标准对策、区别对待对 策和技术立法对策”,是从抗震设防管理 上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的三大对策。建 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就是同时具备 上述三个对策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标准。因 此,在汶川地震后完成修订的2008年版的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规范 和指导灾区恢复重建和我国建筑工程抗震 设防具有重要作用。
• 5.在某些工业领域中,修改了相对落后的技术术语。
二、划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的目的
• 本标准在总则第1.0.1条中提出了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目 的:“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 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 如前所述,区别对待决策是我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基 本对策之一。强烈地震是一种巨大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减轻建筑地震破坏所需的建设费用相当于投入抗震保险 的费用。按照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 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建筑功能在抗震救灾中的作 用,将建筑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 设计要求,包括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计算的要求,是根 据我国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达到减轻地震 灾害又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重要策略,也是世界各国抗 震设计规范、规定中普遍的抗震对策。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介绍
三、关于抗震建筑结构体系的改进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 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 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是从事抗震设计 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需要具备的最基本 的设计技能。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学校建筑,可以发 现其概念设计上的明显不足。为保证学校建筑在强 烈地震下的安全,工程界许多院士、设计大师特别 强调:“学校建筑应按抗震规范概念设计的要求, 采用体系合理、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楼屋盖整体性 强的结构”。本次局部修订,依据对汶川地震震害 的概念设计分析,提出下列修改:
1. 由7度0.15g,0.10g提高为8度0.20g的城镇有7个; 2. 由 0.10g,0. 05g提高到0.15g的城镇有9个; 3. 由0.05g 提高到0.10g的城镇有15个; 4. 设防烈度不变而设计地震分组改变的城镇有39个(对砌 体结构,其地震作用取值不变;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 其地震作用取值略有增加或减少)。
5. 独立砖柱对于震害十分不利,尤其是支承较大跨 度楼面梁的砖柱更为危险。结合一些学校带悬挑的 楼面大梁支承于独立砖柱的严重震害,本次局部修 订,将7.3.6条提升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加强楼屋 盖大梁与墙体的连接,特别规定“7~9度时不得采 用独立砖柱。跨度不小于6m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 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这 里“组合砌体等”意味着,在支承部位仅仅设置构 造柱是不够的,而且需要进行沿楼面大梁平面内、 平面外的静力和抗震承载力验算。 7.3.6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 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6度时,梁与 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 个方向均有可靠的连接; 7~9度时不得采用独立 砖柱。跨度不小于6m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 砌体等加强措施,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优秀范文5篇)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汶川地震灾区(以下简称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行为,保障公众利益、公共安全,维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四川省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的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应当遵守本实施意见。
第三条地震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震后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和修复、加固、拆除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具体承担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修复、加固和拆除的监督管理。
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公安、民政、财政、物价、审计、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实施意见所称房屋建筑安全鉴定,是指依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对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危房鉴定、可靠性鉴定和抗震鉴定。
本实施意见所称修复,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使受损建筑物恢复到震前状态的施工活动。
本实施意见所称加固,是指根据抗震鉴定报告作出的工程设计,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结构补强,使整体建筑物性能达到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施工活动。
本实施意见所称拆除,是指对房屋建筑安全鉴定确认为整体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及安全使用的危房按规范处置的施工行为。
第五条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修复、加固、拆除遵循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和修复、加固、拆除,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第六条地震灾区从事房屋建筑安全鉴定的鉴定机构及修复、加固、拆除的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应当在资质、资格许可及本实施意见规定的范围内依法执业,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情况2010
从抗震能力的等能量原理,当承载力提高一倍时,延性 要求减少一半,构造所对应的抗震等级大致可按降低一度的 规定采用。延性的细部构造,对混凝土构件主要指箍筋、边 缘构件和轴压比等构造,不包括影响正截面承载力的纵向受 力钢筋的构造要求;对钢结构构件主要指长细比、板件宽厚 比、加劲肋等构造。
R /FEk
22
承载力设计方法
(2)结构构件承载力按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的设计值复核 时,应采用不计入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并按下式验算:
G SGE E SEK ( I , ) R RE
I—设防烈度地震动或罕遇地震动,隔震结构包含水平向 减震影响; ζ—考虑部分次要构件进入塑性的刚度降低或消能减震结构附 加 的阻尼影响。 设计值复核,需计入作用分项系数、抗力的材料分项系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不计入不同抗震等级的内力调整系数. 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满足性能 2 的要求; 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满足性能 1 的要求。
23
(3)结构构件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时,应采用不计入风荷载 效应的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并按下式验算:
SGE SEK ( I , ) RK
I—设防烈度地震动或罕遇地震动,隔震结构包含水平向减震 影响; ζ—考虑部分次要构件进入塑性的刚度降低或消能减震结构附加 的阻尼影响; RK— 按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承载力。 标准值复核,不计入作用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和内力调整系数,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满足性能 3 的要求。
性能 1
5~6
性能 2,μ<1.5 性能 3,μ≈2
2.8 1.0 1 3
性能 4(一般构件μ≈5)
5
7
Δu /[Δue]
1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修订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前言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
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3.1.1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
2 (删除)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
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3.3。
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王亚勇报告汶川地震建筑震害
王亚勇报告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上海市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3月25日邀请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亚勇研究员来沪,为学会会员作“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与规范修订”专场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技术委员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共同参与了报告会的组织工作。
王亚勇长期从事工程抗震研究,担任国家抗震设计规范主编,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
汶川地震后,他受国务院和建设部指派,九次深入震区调查研究,收集了非常宝贵和丰富的第一手震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指导地震灾区房屋鉴定和加固,主持了规范的及时修订工作。
在现代建筑设计大厦24楼的报告厅里,他从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一、规范修订概况;二、地震概况;三、地质灾害与道路桥梁震害;四、抗震概念设计;五、抗震构造措施;六、设备和非结构破坏;七、大跨度空间结构破坏;八、抗震鉴定和加固;九、长周期地面运动效应。
王亚勇重点讲述了08抗震规范修订的依据和修订的主要条文,提醒结构工程师在今后设计当中应该重点注意部分省市设防烈度的调整,保证设计符合新规范要求。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这充分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所贯彻的房屋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规范修订共涉及31条,包括灾区设防烈度的调整(今后全国范围内不再有设防烈度6度以下的区域)、14条强制性条文(包括7条新增强制条款)、2条材料性能规定以及其它12条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坡地、单层框架、土木石构造措施、楼梯参与计算等内容。
从大量的震害实例出发,王亚勇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产生破坏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从理论角度加以阐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12012抗震修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前言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
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3.1.1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对汶川地震后抗震规范修订的浅析
对汶川地震后抗震规范修订的浅析
昌永红
【期刊名称】《建筑与预算》
【年(卷),期】2009()5
【摘要】对2008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做了详细的介绍,井分析了其修订的原因,对学习和理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部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总页数】2页(P67-68)
【关键词】抗震设计;设防烈度;修订
【作者】昌永红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1;U416.217
【相关文献】
1.汶川大地震后对修订《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思考(一) [J], 张昌叙
2.汶川大地震后对修订《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思考(二) [J], 张昌叙
3.试析汶川地震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修订 [J], 冯贵华;
4.概论汶川地震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修订 [J], 王亚勇
5.汶川地震后我国房屋抗震标准将修订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1-41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与规范修订(A )规范修订(B )地质震害(C )抗震概念设计抗(D )震构造措施(E)非结构破坏王亚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yayongwang@2008-11-422008-11-43GB50011-2001修订主要内容29 ( 条)•设防烈度变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共3条。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共2条(含强制性条文1条)。
•一般条文改为强制性条文14条,其中:6条:文字调整,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8条: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施工专门要求。
•强制性条文改为一般条文1条:放松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
•其他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预制板应用、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2008-11-44•3.1.1 抗震设防类别应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确定。
•3.1.2(删除)•3.1.3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
•3.3.1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
考虑到汶川地震中此生地质灾害严重,规定从严。
•3.3.5 本条为新增的,针对边坡工程、建筑基础到边坡距离作出规定。
2008-11-45•3.4.1 对不规则建筑方案要求采取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
•3.5.4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5.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3.6.6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2008-11-46•3.7.3 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产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2007规定)•6.1.5 高层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2008-11-47•7.1.2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7.1.2,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
2. 医院、教学楼高度降低3m, 减少一层;属乙类的学校、医院再降低3m,减少一层。
•7.1.3 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加强措施的普通砖墙体的层高不应超过3.9m。
•7.1.7 7医院和教学楼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多层砌体房屋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
本款为新增内容,考虑到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砌体结构中,预制板的支座和预制板之间的连接构造要求难以实现,地震时容易塌落,造成人员伤亡,特提出此项要求。
2008-11-48•7.3.1 表7.3.1 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增加6度区要求;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共八根;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突角);与7.3.8条一起,使楼梯间成为安全岛。
•7.3.6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7~9度时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跨度不小于6m大梁的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配筋率0.07-0.2 %),并满足承载力要求;不允许采用砖柱或砖墙承重。
•11.1.5,11.2.12,11.3.2土、木、石结构抗震措施中,用“应”代替“宜”,提高农村房屋抗震要求。
2008-11-49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报批稿2008-11-410主要修订内容•调整了分类的定义和内涵。
•特别加强对未成年人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保护。
•扩大了人员密集建筑的范围,提高了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抗震能力。
•增加了地震避难场所、电子信息中心建筑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本标准所列的建筑名称是示例,未列入本标准的建筑可按使用功能和规模相近的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2008-11-411抗震设防类别•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2008-11-4124.0.3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甲类。
•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
•4.0.7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
2008-11-413教育和居住建筑、高层建筑• 6.0.8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乙类。
(教学用房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馆、礼堂)6.0.11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0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乙类。
• 6.0.12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
(将规范用词“可”改为“不应低于”,与全文强制的《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一致)2008-11-414(B) 地质震害2008-11-41527m(倒塌)100m(严重)220m(中等)1500m(轻微)2008-11-416震害随距离断层破裂而变化规范第4.1.7条在8、9度区,建筑到断层破裂的最小距离分别为200m 和300m断层在哪里?断层破裂在哪里出露地面?2008-11-417断层破裂处地基抬升使边沿处的学生宿舍倒塌2008-11-4192008-11-420地震后山河变色2008-11-421规范第3.3.1条在危险地段不应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如:断层、滑坡、塌方和严重液化的地段)。
到哪里去建?2008-11-4222008-11-423到映秀的艰难通道2008-11-4252008-11-4262008-11-427如何通行?2008-11-428(C) 抗震概念设计a.小震(50年重现期): 不坏b.中震(475年重现期) : 可修c.大震(2000年重现期) : 不倒2008-11-429(1) 多道防线问题2008-11-430映秀老镇被摧毁(7 / 11)震前的漩口中学主教学楼2008-11-433五层教学楼RC框架结构主震破坏、余震中大部倒塌(7/11)2008-11-4352008-11-435五层RC框架结构主教学楼倒塌,五层砖混结构学生宿舍裂而不倒2008-11-436都江堰中学五层RC多跨框架结构主体完好(0.1g / 0.4g)柱子翼墙&走廊大柱2008-11-438学校建筑的多道防线(1)RC 框架结构:多跨, 部分剪力墙, 支撑,柱子加翼墙等作为第一道防线。
多层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2)砖墙应采用构造柱和圈梁形成组合砌体结构,提高延性;预制RC楼板之间、楼板与RC梁应有良好连接。
2008-11-439(2) 砌体和预制RC构件组合的整体性规范第3.5.5条要求砌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预制楼板之间、楼板与RC梁之间以保证可靠连接2008-11-440(2) 砌体和预制RC构件组合的整体性规范第3.5.5条要求砌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预制楼板之间、楼板与RC梁之间以保证可靠连接2008-11-440圈梁和构造柱设置简图2008-11-441楼层处缺少圈梁2008-11-4422008-11-443只有圈梁缺构造柱(0.1g / 0.4g )2008-11-444平通镇四层RC 框架结构医院和四层砌体结构住宅震害对比(0.1g / 0.8g )2008-11-4452008-11-4462008-11-447北川县城六层砌体结构住宅一层局部倒塌(0.1g / >1.0g)(D) 抗震构造措施(1) 预制RC空心板与楼面大梁的连接问题2008-11-4482008-11-449平通小学教学楼倒塌(0.1g/0.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