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幼儿园课程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园课程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3.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一般较特定地表述为幼儿园要求的教育成果,它指引幼儿园教师或课程编制者计划课程方案,也反映着一个幼儿园系统的教育取向。
4.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幼儿为主体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答:(1)启蒙性。(2)生活性。(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2.认知理论的幼儿园课程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A.高度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主动学习。 B.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可以说没有游戏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没有儿童的真正发展。C.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幼儿园课程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1)对照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检查和评估已经拟订的课程计划在目标、内容、组织与方法等方面的适宜性。(2)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预定目标,检查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组织、方法和手段等的适宜性。(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
期对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指导思想几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4)对照课程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4.确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要科学地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就必须要(1)研究儿童、(2)研究社会、(3)研究人类知识,从三方面的研究信息中获得支持。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A.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向某一部分幼儿。 B.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C.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 D.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 E.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并评价五指活动课程。
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什么?答:依据活教育的课程观,在长期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陈鹤琴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进行选择,形成五类活动: 1.健康活动:包括伙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以及社会常识等。 3.科学活动:包括植物的培植,动物的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等。 4.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2.论述几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答:第一次改革:20 世纪20——30 年代幼稚园课程的改革特点表现在:(1)第一次制订并颁发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2)幼稚园课程中国化与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3)课程的指导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4)幼稚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5)课程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著作,如:张雪门的《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幼稚园组织法》;梁士杰的《幼稚园教材研究》等。第二次改革:20 世纪5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表现为:(1)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2)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分科课程模式。(3)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第三次改革: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在于:(1)改革范围扩大,课程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初步形成。(2)改革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不断加强。(3)改革力度增大,不断深入教育实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4)课程以“教育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并把游戏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5)更新和
优化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6)潜在课程被引入幼儿教育领域,其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从上述我国三次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第一,坚持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中国化。第二,坚持幼儿园课程发展独立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四、应用题(共18分)
1.运用幼儿园课程相关理论设计一个小班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
大家一起玩
设计意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指导要点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初次进入一个陌生的大集体,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个别幼儿便出现了不合群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发展。根据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小班教育活动《大家一起玩》,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活动中我运用了四幅幼儿喜爱的形象生动的挂图,并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适合合作玩的玩具,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并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
2、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3、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活动准备:
挂图、磁带、录音机、积木、玩具轮胎
活动过程:
1、导入:宝宝们,我们一起听音乐做动作吧,(听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做各种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我们做动作真开心呀。有个叫兰兰的小朋友也上幼儿园了,我们一起看看兰兰在幼儿园玩的开心吗?
2、出示挂图,幼儿观看。
图一、这个小朋友叫兰兰,你们看她在干什么?(搭积木),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兰兰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看下图。
图二、兰兰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她快乐起来呢?(幼儿说自己的办法)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让我们看看兰兰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小伙伴哄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兰兰听到小伙伴的道歉还生气么?对,不生气了。那后来会怎么样呢?宝宝们,你们猜一下?(幼儿自己说)下面我们看一下你们猜的对不对?
图四、兰兰和小伙伴一起玩,真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