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饱和系数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岩心含油饱和度恢复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岩心含油饱和度恢复
图 1 不 同浓 度 M 溶 液浸 泡 后的 水信 号 比较 图
间 ( 一周 以上 ) ,图 1给 出了不 同浓 度 Mn 溶 液浸 泡 后 的水信 号 比较 图 。从 图 1中 可 以看 出 ,随着 锰 。
离 子浓度 的逐 步增加水 信号 逐 步减弱 ,当锰 离 子浓 度 达 到 10 0 / 50 mg L时 ,水 信 号 完全 降到 探 头检 测 灵 敏 度 以下 ,此 时如岩 心含油 ,则 检测 到 的信号完 全为 油 相信号 。
1 2 岩样 浸泡 时 间的确定 .
向岩样 内添加锰 离子是 岩样 在浸 泡过程 中通 过分 子 扩散完 成 的 ,首 先锰 离子扩 散 到较大 孔 隙 中 ,然
后 继 续 向较 小 孔 隙 扩散 , 到 岩 样 内水 中 的锰 离 子 浓 度 达 到 1 0 0 / 图2 出 了某 中 孔 中渗 砂 岩 直 0 mg L。 给 5
油样 不 同浸泡 时 间的 T 。谱 ,从 图中 可 以
维普资讯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0 年 4 江 07 月 第 2卷 第2 9 期 Ju nl f ia dG s eh ooy (.P ) A r 0 7 V 12 N . or a o l n a cn l O T g JJ I p. 0 o.9 o2 2
含 油饱和 度是油 气 田开发 中的一项重 要参 数 ,准确 计 算 地层 原 始 含油 饱 和 度对 储 层评 价意 义 重大 。 常规岩 心分析 测量含 油饱 和度 一般周 期较 长 ,而压 汞法 、测 井解 释 以及经 验公 式都 是 间接计算 出含油饱 和度 [ ] 1 。核磁共 振 2次测量 方法 能直 接准 确测定 地 面 岩样 的含 油饱 和度 ( 细 的测 量 原 理及 方 法 参 见 详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中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研究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中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研究


要: 在黄 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资料的基础上 , 分析 了泥 沙恢复饱和 系数 与泥沙沉速等水力 因素 的关 系, 果表 明 : 结 ①
前人研 究的泥沙恢复饱和 系数经验公式并不 完全适 用于小北干流放 淤试验输 沙模型 的计算 , 计算的 出 口含 沙量 比实测
值 小; 影响泥沙恢复饱和 系数 的主要 因素为泥沙沉速和摩 阻流速 ; ② ③把修 正后的泥 沙恢复饱和 系数公 式运 用到 小北干
在 以往 的研究 中 , 人们发现与 值关系最 密切 的影 响因素
是 泥 沙 悬 浮 指 标 t ( “ 。在 含 沙 量 沿 垂 线 分 布 公 式 中 , o , ) / c
下悬 移质泥沙连续方程在 一定 条件下可 以简化为
掣 : a( — 一qO S)  ̄s O x
沙恢复饱和 系数 ; 为垂线平均沉速 ; t o q为单宽流量 。
YE L L DW
RI R VE
Jn 2 l u .,01
【 文 ・ 沙】 水 泥
黄河 小北干流放淤 中泥 沙恢复饱和大 学 水利水 电工程 学院 , 苏 南京 20 9 ; . 江 10 8 2 黄河水利科 学研 究院, 河南 郑 州 4 0 0 ) 50 3
2 泥沙恢复 饱和系数的确定
沉沙池 中计算泥沙 沉降最 常 见的方 法是 一维超 饱 和输 沙 法, 公式为


S :S e o—
( 2)
泥沙恢复饱和 系数简 介
天然河 流 中 , 悬移 质泥 沙经 常处于非饱 和状 态 , 这种状 态
式 ( )中的 O即为泥沙恢 复饱和系数 , 2 l 它的取值对含沙量 的计算影响很大 。
中图分类 号 :P 3 33

一维超饱和输沙法恢复饱和系数的对比分析

一维超饱和输沙法恢复饱和系数的对比分析
: 一

( S—S )

() 1

时, 刘金梅等 研究得出 : 细 沙和 中沙 , 对 若假 定床 沙组成 不 变 , O分 别取 4 6 则 / .3和 3 8 ; .4 当考虑表层床沙粗化后 , 值分别 O /
( 1一e ) 一
() 2
在非均匀 流条件 下求 解得
明 O既 与水 流 条 件 有 关 , 与 泥 沙 条 件 有 关 。 于 考 虑 的水 沙 / 又 由
条件不同 , 因此不 同研 究 者得到 的研究 成果 也不 完全相 同 , 这
些 研 究 成 果 可 以 概 括 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二维超饱和输沙法 。 这些方 法在 理论 上都 比较成 熟 , 但计 算精
收 稿 日期 :0 7 9 2 20 —0 - 5
式 中 : 。S 分别 为进 口断面的平均含沙量和挟沙 力 ,gm ; S 、。 k/ q
为 单 宽 流 量 , ( m) S S 分 别 为 出 口断 面 平 均 含 沙 量 和 m / s・ ; 、
挟沙力 ,g m ; k/ o 泥 沙 沉 速 , / ; 沉 沙 池 计 算 池 段 长 9为 m s 为
时, O /=0 1 当 d > 00 m 时 , 、7; 、3m O 0 02 当 泥 沙 粒 径 变 化 /= . 7 。
和输沙法 计算公式 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 其取值 直接影 响沉沙池 泥沙沉降计算的精度 。

维超饱和输沙法基本理论
维 超饱 和 输 沙 法 的 基 本 微 分 方 程 为
维普资讯
第3 0卷第 5期 20 0 8年 5月




Vo . 0 . .5 1 3 No

恢复饱和系数浅析

恢复饱和系数浅析

aco dx q(S — SJ恢复饱和系数公式收集及比较梁连松恢复饱和系数反映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时,含沙量向饱和含沙量即挟沙能力靠近的恢复速 度的重要参数,即q:式中,S 为含沙咼,血为泥沙沉降速度,q 为单宽流量,x 为水流纵向坐标,S •为挟沙能 力。

当G 越大时,空■变化就越快,于是含沙量和挟沙能力恢复得也就越快。

dx1 恢复饱和系数的物理意义对于恢复饱和系数的物理意义,各家有不同的解释。

窦国仁在建立一维泥沙连续方程时, 将a 解释为泥沙沉降概率⑴。

韩其为认为a 值是临底含沙量与垂向平均含沙疑之比㈢。

张书农、华国祥认为a 是在泥沙重力和水流紊动的综合作用下能沉积在床而上的泥沙 量与可能下沉的泥沙量之比,表征其关系的特征值是磐尽管解释有所差异,但均涉及 kU.重力作用于水流紊动作用⑶。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认为a 是一个变疑,与泥沙沉速、水深以及 水流摩阻流速有关⑷。

2常见的三类恢复饱和系数研究目前,对泥沙的恢复饱和系数已经开展了大疑的理论研究,根据研究思路和所依据的物 理模型的不同,常见一般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在直接建立一维泥沙连续方程是将a 解释为泥沙沉降概率,其值小于1⑸a = 0.5 +①住)英中“为脉动速度,b = 斥,卩为竖向脉动速度。

第二类是a 在较简化的边界条件下,直接求解立而二维扩散方程后导出。

由于边界条 件不尽合理,a 恒大于1,结果也无法符合实际⑹。

如张启舜为应用简便,将不平衡的过程简化为一维的变化过程,将a称为扩散系数,可分为两部分,即水体的扩散与底部的交换两个部分,其汁算值大于1。

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了a的实际值往往小于1,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床沙的交换,含沙浓度的影响等等。

周建军等试图沿横向积分以降低其数值,其恢复饱和系数的公式⑺为R 0;a = — + —4 R式中,A为加权因子,R为Rouse数。

但只考虑流速分布的影响,并未反应扩散及“恢复”的作用。

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研究综述

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研究综述
任 方方 ,郭 巨海 。黄惠 明 ,王义 刚
( 河 海 大学港 口海 岸 与近 海工程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1 和系数是研究河床演变 的一个 重要参数 ,它 的选取至关 重要 。重点介 绍了 目前 国内关于非
均匀沙恢复饱 和系数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维超饱 和输沙 法和泥 沙运 动统计理论 法 。一维 超饱 和输 沙法是 通过对
(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C o H e g e o f H a r b o u r ,P o r t a n d Wa t e r w a y E n g i n e e i f n g ,N a n j i n g 2 1 0 0 9 8 ,J i a n g s u ,C h i n a )
a p p l i e d t o h t e s ec p i i f c eg r i o n ;H a n Q i w e i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c o r r e s on p i d n g e r c o v e r y s a t ra u t i o n c o e ic f i e n t e x p r e s s i o n w h i c h w a s b a s e d o n
Ab s t r a c t :C o e f i c i e n t o f s a t u r a t i o n r e c o v e r y i s a v e y r i mp o r t a n t p a r a me t e r i n l f u v i a l p r o c e s s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w o I n a i n me t h o d s i n d o me s t i c: 1 D s u p e r— s a t ra u t e d s e d i me n t t r a n s or p t l a w a n d ed s i me n t mo v e me n t s t a t i s i t c a l t h e o y r me ho t d .B y s i mp l i f y i n g he t 1 D b e d d e f o r ma t i o n e q u a t i o n s ,1 D s u p e r —s a t u r a t e d s e d i me n t t r a n s or p t me ho t d g e t s r e c o v e r y s a t u r a t i o n c ef o ic i e n t

压力恢复系数和临界流量系数

压力恢复系数和临界流量系数

压力恢复系数和临界流量系数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等领域。

研究地下水流动的行为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下水流动研究中,压力恢复系数和临界流量系数是两个关键参数,它们对于地下水流动的理解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压力恢复系数压力恢复系数是描述地下水流动速度变化与压力变化之间关系的指标。

当地下水系统发生压力变化时,地下水流动速度通常不会立即改变,而是会经历一个恢复过程。

压力恢复系数衡量了地下水流速恢复的速率和程度。

影响压力恢复系数的因素1.地下水流动速度:地下水流动速度较慢时,压力恢复过程较长,压力恢复系数较大。

2.岩石或土壤的渗透性:渗透性较大的岩石或土壤中,压力恢复过程较快,压力恢复系数较小。

3.初始压力变化幅度:初始压力变化较大时,压力恢复过程较快,压力恢复系数较小。

应用场景压力恢复系数的研究在以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地下水资源评估: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压力恢复系数,可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开采潜力。

2. 地下水流动模拟:压力恢复系数可以用于改进地下水流动模型的精度,进而提高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预测能力。

3. 污染物传输研究:通过分析压力恢复系数可以评估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扩散速率和范围,从而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临界流量系数临界流量系数是描述当地下水流动速度达到一定临界条件时,流动行为发生快速变化的指标。

临界流量系数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地下水流动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影响临界流量系数的因素1.岩石或土壤的渗透性:渗透性较大的岩石或土壤中,临界流量系数较小,流动变化较明显。

2.孔隙结构:孔隙结构复杂的地层中,临界流量系数较大,流动变化相对较缓。

3.地下水流动速度:当地下水流动速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临界流量系数会发生快速变化。

应用场景临界流量系数的研究在以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地下水开采:通过研究临界流量系数,可以确定地下水开采的最适流量,避免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层塌陷等问题。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特性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特性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特性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在水库运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改变溪流的颜色,形状和行驶路径,而且还能对水库下游水分布有重要影响。

随着水库淤积和湖泊水位变化,水位上升会导致不均一沙子被覆盖,而降低水位时,沙子被释放时会形成特定的沙恢复饱和系数特性。

首先,沙子释放时呈现短暂的浆流运动,在这一阶段,沙子的恢复温度急剧升高,然后,由于颗粒的扩散的关系,温度慢慢降低,此时沙子的湿度也得到恢复。

最后,沙子的饱和系数达到最高,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由此可见,沙子的恢复饱和系数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

水库下游非均一沙子的恢复饱和系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地质、水深、水流、植被、水位变化等,在水库运营过程中,应合理预测水库下游非均一沙子的恢复饱和系数,以便正确制定水库运营方案,保护水生态环境。

九年级下册化学饱和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饱和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饱和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让我们了解物质本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下册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之一就是饱和度。

饱和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溶解程度的指标,对于理解溶解过程的规律以及溶液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溶解的程度。

当溶质溶解到一定量后,溶液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可以用饱和溶解度来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饱和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饱和溶解度也会增大。

其次,我们了解了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曲线。

它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在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改变的趋势。

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饱和度的概念还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饱和蒸汽压。

饱和蒸汽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蒸汽的气相之间平衡时的压强。

在液体通过蒸发变成蒸汽的过程中,蒸汽的压强会逐渐增加,当蒸汽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时,液体就处于饱和状态。

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饱和蒸汽压也会增大。

除了饱和度的概念,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与饱和度相关的实验方法,比如饱和溶解度实验。

在饱和溶解度实验中,我们通常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无法再溶解为止,这时溶液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饱和溶解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溶解过程的规律。

九年级下册的化学学习中,饱和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了解饱和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饱和蒸汽压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与行为。

同时,饱和度的概念也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制作饮品时控制糖的加入量,就需要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度。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掌握实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饱和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准确测量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

溶液的饱和度与晶体的溶解度实验探究方法

溶液的饱和度与晶体的溶解度实验探究方法

溶液的饱和度与晶体的溶解度实验探究方法溶液的饱和度和晶体的溶解度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通常以摩尔为单位表示。

饱和度是指溶液中已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的状态,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本文将介绍探究溶液的饱和度和晶体的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一、饱和度的实验探究方法饱和度可以通过溶解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结晶的实验来探究。

下面是一种实验探究饱和度的方法: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量的溶质,如硫酸钠(Na2SO4)。

2. 取一烧杯,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直至溶解。

3. 逐渐向已溶解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溶质,并充分搅拌,直至发现有部分溶质无法继续溶解。

4. 记录此时所加入的溶质量,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度。

5. 继续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溶质,观察是否会形成溶质结晶,如果有,则表明溶液过饱和。

通过观察溶液中是否出现溶质结晶的现象,我们可以探究饱和度的实验方法。

二、溶解度的实验探究方法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下面是一种实验探究溶解度的方法: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量的溶质,如硫酸钠(Na2SO4)。

2. 取一系列烧杯,加入不同体积的蒸馏水。

3. 分别向每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充分搅拌,直至溶解。

4. 记录每个烧杯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并计算出每个体积蒸馏水中溶解的溶质的摩尔浓度。

5. 绘制溶解度与溶质浓度的关系曲线。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体积蒸馏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并计算出溶质浓度,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与溶质浓度的关系曲线来探究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探究溶液的饱和度和晶体的溶解度。

通过观察溶液中是否出现溶质结晶的现象和绘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与溶质浓度的关系曲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溶液的饱和度和晶体的溶解度性质。

W-S饱和度评价模型应用研究

W-S饱和度评价模型应用研究
W-S饱和度评价模型
应用研究
周灿灿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测井与遥感技术研究所
内容提要
阿尔奇公式及其应用的局限性 W-S饱和度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
几个概念 W-S关于饱和度模型的描述 W-S模型参数的确定
W-S模型应用效果分析 结论及问题与讨论
阿尔奇公式及其应用的局限性
So 1 Sw 1 n
abRw m Rt
(%) 15.22
Qv(meq/ml) 0.4977
备注
21.1 24.5 22.9 9.9 21.8 21 22.9 24.4
0.35506 0.09416 0.22745 0.8832 0.26906 0.1349 0.23019 0.14016
岩样破损 岩样破损
岩样破损
岩样破损 岩样破损
W-S模型参数的确定
F —法拉第常数;
Qv —与粘土有关的阳离子交换浓度,meq/ml;
eNa—最大交换离子等效离子电导,
S m2meq-1 10-6。
e Na
W-S关于饱和度模型的描述
Co
1 F*
e Na
Qv
C o'
Co
A
e Na
Q
v
B Cw
e Na
Q
v
电导率曲线的弧线段,可交换阳离子电导率 将以一定的等效离子电导(当量电导)随着 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而变化 :
W-S关于饱和度模型的描述
Co
1 F*
e Na
Qv
A
e Na
Q
v
Cw
饱含溶液岩石电导率与溶液电导率关系图
W-S关于饱和度模型的描述
Waxman & Smits假设:

砂岩球体法向恢复系数实验研究

砂岩球体法向恢复系数实验研究

砂岩球体法向恢复系数实验研究叶阳;曾亚武;金磊;夏磊【摘要】The normal restitution coefficient (NRC) is a key parameter that determines the trajectory of the stone during a rockfall.In this study,usinga test equipment and a sound-sampling technique developed by ourselves,we first measured the NRC of sandstone spheres and analyzedits influencing factors,i.e.the particle size,the impact velocity,the hydrous state and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late,and then we examined the size effect,the rate effect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theNR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RC of sandstone spheres has a complex size effect which,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ize of sandstone spheres,at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two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s,i.e.the viscoelastic dissipation and the elastoplastic damage dissipation,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which result in the complex size effect;that,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sandstones,the velocity effect of the NRC is obvious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sandstone particle is small,while this effect is unobservable when the diameter is over 5 cm;that,compared with the NRC of air-drying sandstones,the saturation can cause the viscoelastic dissipation and elastoplastic damage dissipation to increase;and that the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NRC,i.e.the greater the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the smaller the NRC.%法向恢复系数是岩崩块石运动分析的关键参数,其取值直接决定了块石的运动轨迹.本文中采用自行设计的碰撞实验装置和声频采样技术,测定了砂岩球体碰撞的法向恢复系数,研究了粒径、碰撞速度、含水状态和板的弹性特性4个因素对恢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岩球体法向恢复系数存在复杂的尺寸效应,恢复系数随粒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碰撞过程中存在的黏弹性耗能机理和弹塑性损伤耗能机理共同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尺寸效应;受砂岩非均质特性的作用,粒径较小时,恢复系数的速度效应较明显(随速度增大而增大),粒径较大时速度对恢复系数的影响消失;砂岩饱和使黏弹性耗能和弹塑性损伤耗能增加,使恢复系数比风干时低;等效弹性模量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较大,等效弹性模量越大,法向恢复系数越小.【期刊名称】《爆炸与冲击》【年(卷),期】2017(037)005【总页数】9页(P813-821)【关键词】砂岩球体;法向恢复系数;尺寸效应;速度效应【作者】叶阳;曾亚武;金磊;夏磊【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89;TU45岩质边坡崩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山区的公路、桥梁、铁路、房屋建筑等构成了严重威胁[1-3]。

SUSBED-2软件恢复饱和系数探讨

SUSBED-2软件恢复饱和系数探讨

SUSBED-2软件恢复饱和系数探讨
万洪杰
【期刊名称】《红水河》
【年(卷),期】2017(36)4
【摘要】SUSBED-2软件中恢复饱和参数取值既影响水库泥沙淤积总量又影响泥沙淤积部位,因此合理选择SUSBED-2软件的恢复饱和系数,有利准确预测水库泥沙淤积状况,为水库淹没范围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笔者通过理论计算和百龙滩水库泥沙实例验证,对SUSBED-2软件恢复饱和系数进行筛选,经综合分析,最后选择比较符合实际淤积情况恢复饱和参数,为水库淹没范围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总页数】4页(P16-18,22)
【作者】万洪杰
【作者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
【相关文献】
1.一维超饱和输沙法恢复饱和系数的对比分析 [J], 吴均;刘焕芳;宗全利;汤骅
2.非均匀悬移质恢复饱和系数的探讨 [J], 王新宏;曹如轩;沈晋
3.一维超饱和输沙法恢复饱和系数α的计算模型研究 [J], 史传文;罗全胜
4.长江中游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 [J], 李林林;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李志威
5.沉沙池超饱和输沙法恢复饱和系数研究 [J], 杨晋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B 地区密闭取心井水淹层饱和度校正方法研究

CB 地区密闭取心井水淹层饱和度校正方法研究

CB 地区密闭取心井水淹层饱和度校正方法研究张菲;孙培安;王善强【摘要】In the process of sealing core,the increasing pore volume and degasification by release of pressure will lead to the loss of oil and water.The loss is more for water flooded reservoir and must be corrected.This paper provides four kinds of correction method:normalized mathematical formula,empirical method,laboratory measurement and theoretical equation. Thes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correct the water saturation of water flooded layers in CB area,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correction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by different drowned degree of reservoir.The corrected oil saturation really re-fl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and can provide reliable support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常压密闭取心过程中因孔隙体积变化、降压脱气等因素会导致油水饱和度损失,对水淹层必须校正饱和度损失量。

分析了饱和度校正的四种方法:归一数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校正法、实验测量校正法和理论公式计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江苏油田 CB 地区水淹层的饱和度校正。

有机碳恢复系数

有机碳恢复系数

有机碳恢复系数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有机碳恢复系数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指标。

它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用来衡量生物和土壤对大气中有机碳的吸收和存储能力。

第一步:什么是有机碳恢复系数
有机碳恢复系数指的是在带有土壤的生态系统地区的有机碳散失程度,并且该区域的土壤能够回收它的可用性。

换句话说,就是指在土地的有机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

第二步:有机碳恢复系数的作用
有机碳恢复系数对环境修复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使用、土地退化和土地管理行动背后的影响。

根据有机碳恢复系数的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土地的营养状况和土壤健康程度。

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追求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衡量有机碳恢复系数的方法
在衡量有机碳恢复系数时,需要通过查看土壤部分之间的有机碳含量和研究地下水脉动来进行。

实际上,有很多中不同的方法可以测量有机碳含量,比如农渣分析和燃烧分析。

农渣分析探测的是生态系统中土壤的有机组成,而燃烧分析则是测量已经失去生活的土壤有机物的化合物。

第四步:如何提高有机碳恢复系数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有机碳恢复系数,就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措施。

恢复和保持森林植被,以及采用适当的农业实践和土地管理技术,可以帮助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中的土壤。

同时,适度的土地使用,比如种植耐盐植物和种植特定的绿肥作物,都可以提高有机碳恢复系数。

总之,有机碳恢复系数是土地管理和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只有我们能够认真地解决土地问题,才能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冲积河道冲刷过程中横向展宽的初步模拟

冲积河道冲刷过程中横向展宽的初步模拟

冲积河道冲刷过程中横向展宽的初步模拟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冲积河道横向展宽现象,分析了河岸横向冲刷、崩塌的机理及展宽原因。

然后建立细沙河流一维非均匀悬移质泥沙数学模型,同时结合河道横向展宽模式,预测冲积河道冲刷过程中,粘性土组成的河岸的横向展宽过程。

此外,还分析了不同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岸土体特性对河道横向展宽和河床冲刷的影响,指出了影响冲积河道横向展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冲积河道河槽横向展宽粘性河岸1 引言在冲积河道中,河床(包括河岸、滩地和主槽)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其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的程度取决于床沙质来量和水流挟沙力之间,以及河岸抗冲性能和水流冲刷能力之间的对比关系。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后,河床变形将更加明显。

如水库在蓄水拦沙期间或非汛期,下泄水流的含沙量很小,下游河道往往发生长距离的冲刷。

河道在纵向冲刷下切的同时,通常伴有横向展宽现象。

据统计,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期间,黄河下游由于受长时间的清水冲刷,造成滩地大量崩塌,其中最严重的是花园口至高村河段,约有200km2的滩地崩塌,滩地的大量崩塌使二滩之间的河槽宽度增加,如花园口至东坝头的二滩宽度由2563m增加到3633m[1]。

此外当水库淤满后,为恢复库容,通常降低坝前水位,采用泄空冲刷的运行方式来排出库区内淤沙。

在泄空排沙过程中,库区内的主槽不断冲刷下切,滩槽高差不断加大,导致失稳崩塌,引起河槽宽度增加。

由于岸滩的横向冲刷、崩塌,不仅严重影响岸边土地的规划利用、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危及堤防的安全稳定。

因此,模拟河道纵向冲刷过程时,同时模拟冲积河道的横向展宽过程,对水库和护岸工程的规划设计相当重要。

但是现有的很多泥沙数学模型,很少模拟河道的横向变形。

本文首先分析了冲积河道横向展宽的机理。

在建立细沙河流的一维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Osman and Thorne[2,3]提出的粘性河岸的横向展宽模式,模拟冲积河道在冲刷过程中的横向展宽过程。

碰撞中的恢复系数问题

碰撞中的恢复系数问题

碰撞中的恢复系数问题
聂清香;李淑凤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两体碰撞问题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根据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的特点,力学中一般将碰撞的两个物体简化为两个不受外力约束的自由质点.解决自由质点的非完全弹性碰撞问题,除了应用动量守恒外,还需要给出恢复系数.由牛顿碰撞定律给出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碰撞过程的恢复冲量与压缩冲量之比,即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聂清香;李淑凤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碰撞问题中恢复系数的颗粒流模拟 [J], 奚悦
2.油菜籽粒点面接触碰撞中恢复系数的测定及分析 [J], 黄小毛;查显涛;潘海兵;宗望远;陈辉
3.碰撞中动能损失与恢复系数的一般关系及其证明 [J], 黄亦斌
4.利用恢复系数巧解碰撞问题 [J], 杨先发
5.碰撞阻尼器中颤振发生的恢复系数区间研究 [J], 杜妍辰;张洪源;林俊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恢复因素理论力学

恢复因素理论力学

v
u
x
e
=
tg
,Leabharlann v1 y(1),(2)
tg
e = 1,
= ,
e = 0,
tg = ,
= , 2
I
e = u − u (e = − v ) 2n 1n
物体接触点碰撞后与碰撞前的速度的
n 法向分量大小之比为一常量
v1n − v2n
vn
7
撞后测到小球回跳的反射角。求:恢复因数e。
解: 小球发生斜碰撞 :入射角,:反射角
x方向动量守恒: v sin = u sin , (1)
y
y方向:(碰撞法线方向)
v2y = u2y = o u1y = u cos , v1y = −v cos
e = − u1y , ev cos = u cos , (2)
声、残余变形),因此小球在
A
碰撞结束后的速度一般情况下
小于碰撞开始时的速度。
h2 h1
牛顿在实验中发现,对于材 料确定的物体,碰撞结束与开始
vA v'A
的速度大小的比值几乎不变,即
e = vA
B
vA
常数e恒为正值(如考虑速度方向,表达式应取绝对值,或加
负号),称为恢复系数(恢复因素)(仅与材料性质有关)。
§3 恢复系数(恢复因素)
一小球铅垂跌落在固定的平面上(这种碰撞称为正碰撞)。 碰撞开始时,其质心速度为v,由于受到固定面的碰撞冲 量作用,质心速度逐渐减小,物体变形逐渐增大,直至速度等 于零为止。此后弹性变形逐渐恢复,物体质心获得反向的速度, 直至两个物体脱离。
1
由于碰撞过程中物体一般
会损失动能(发光、发热、发
板碰撞,撞后测到小球回跳至某高度h2.求:恢复因数e。

垂线平均含沙量两种表述方法之比较

垂线平均含沙量两种表述方法之比较

摘要:表达沿垂线平均含沙量的方法通常有流量法与面积法两种,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发生混淆。

本文讨论了两种垂线平均含沙量之间的关系,指出面积平均含沙量要大于流量平均含沙量。

含沙量及流速分布越不均匀,两者差别就越大,当悬浮指标Z≤0.3时两者相差不到10%。

最后还对两种垂线平均含沙量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悬移质悬浮指标流量平均含沙量面积平均含沙量1 问题的提出悬移质垂线平均含沙量是泥沙运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悬移质输沙率与水流挟沙力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河床变形问题的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计算上的方便,常需考虑悬移质含沙量的垂线平均值,由于含沙量及流速分布在垂线上是不均匀的,因而存在多种垂线平均含沙量的表达方式。

垂线平均含沙量的表达通常有所谓的流量法与面积法两种,它们的定义分别为[1]S1=/(1)S1=1/h·(2)式中 S1、S2分别为按流量法与面积法计算的垂线平均含沙量(以下分别简称为流量平均含沙量与面积平均含沙量),u、s 为距河底y处的当地流量与含沙量,h为垂线水深。

两种垂线平均含沙量均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前者S1表示的是流量加权平均值,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宽断面的悬移质输沙率与单宽流量之比,即分部输沙率平均;而后者S2表示的是面积加权平均值,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宽断面的沙量与单宽面积之比,即分部沙量平均。

在实际应用中,两种垂线平均含沙量也各具特色,流量法由于同时考虑了流速和含沙量这两个因素,且流速为向量因素,这样求得的垂线平均含沙量S1,常用于与悬移质输沙率有关的计算中;而面积法仅考虑含沙量这一非向量因素,这样的垂线平均含沙量S2一般多用于理论研究中及一维或二维垂线平均悬移质扩散计算中。

但在一些关于悬移质泥沙运动的研究文献中,经常会出现将S1与S2混淆,甚至是相互代用的现象。

例如在计算悬移质输沙率gs时,常用单宽流量乘以面积平均含沙量S2来推求,实际上此处应以流量平均含沙量S1代替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 年 9 月 泥 沙 研 究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第3期
恢复饱和系数初步研究
韩其为 何明民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44)
Ξ
摘 要 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研究中 ,往往有一重要参数即恢复饱和系数难以确定 。本文首先根 据作者由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建立的扩散方程在底部的边界条件 、 导出了恢复饱和系数的定义及 方程 。其次在某种假定下 ,给出有关参数及恢复饱和系数的表达式 , 并做了一些数值计算 。结 果表明 ,在一般水力因素条件下 。平衡时恢复饱和系数在 0. 02~ 1. 78 之间 ,平均接近 0. 5 。这 与我们以前采用的经验结果淤积时为 0. 25 ,冲刷时为 1 是一致的 。最后还引进了不同冲淤状 态 ,恢复饱和系数与平衡时的差别 ,以及其变化关系 。 关键词 悬浮高 单步距离 止动概率 交换强度

∞ t ωl e 2 σ y
2
d(-
2
) -
ωl ε 2π 4. l

∞ t2 ωl e 2 σ y
( 23)
=
1 (ωl ) 2 2 σ y
- ωl
考虑到 σ y = 1 . 05 u 3 ≈ u 3 故
U y.
u. l
ωl 同样 ,颗粒下降速度的数学期望为
U y. D.
l
=
ωl ε 2π 4. l
( 15) dS l = 0 则有 S = S dx
当冲淤强平衡时
3
, P4 . l = P4 . l , U 4 . l = U 4 . l 且
3
3
3
3 3 (1 - ε 0. l ) ( 1 - ε 4. l ) μ 4 . l P4 . l S
=
(1 - ε P1 . l D l 0. l ) ( 1 - ε 4. l ) 2 m 0γ s 3 1 - (ε 0. l - ε 1. l ) ( 1 - ε 4. l ) t 4. 0. l L 0.
( 1 + 0 . 85 h )
( 10) 、 ( 11) 、 ( 12) 等式代入 ( 3) 式遂有 式中有关单位以 m. s 计 。将 ( 6) 、 (1 - ε dS l P1 . l D l 0. l ) ( 1 - ε 4. l ) 2 = - (1 - ε m 0γ 0. l ) ( 1 - ε 4. l ) μ 4 . l P4 . l S + s dx 3 1 - (ε 1. l ) ( 1 - ε 4. l ) t 4. 0. l 0. l - ε
1 2π 1 2π
( 5) ( 6)
为该组泥沙由床沙转为悬移质的转移概率 。此处 β l 为起悬概率 ,当床面颗粒处于疏松状态

∞ t2 ωl e 2 σ y
dt
( 7)

V

t - V be 2 K. 0. l
2
dt
( 8)
σx
σ 而 V b 为 底 部 平 均 纵 向 流 速 ,σ x、 y 为底部纵向与竖向瞬时速度均方差 , 可参照 и к и т н и И .К . Н 试验结果取为 σx = 0 . 37 V b , σx = 2 . 1 u 3 ≈ 2 u 3 , σ y = 1 . 05 u 3 ≈ 1 . 0 u 3 。此 处 u3 =
1
L 4.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t 4 . 0 . l 为颗粒由床面的起悬时间 ,即由床面上升一个颗粒高而脱离床面的时间 , K1 . l 为第 l 组
泥沙在床面处于静止 ,即作为表层床沙的颗粒 。此外 β 0. l ) ( 1 - β l) 4. 1. l = ( 1 - ε 为 l 组泥沙由悬移质转为床沙的转移概率 , β l 1. 4. l = β 时有 β l =ε 4. l = ε 1-ε 0 . l 为止动概率 , 0 . l 为不止动概率 ε 0. l =
dt
( 13)
σx
) 代替变动的值后 ,其瞬时起动底速 [ b ] 当取颗粒在床面的平均位置参数 φ(Δ ′ V k. 1 .
l
) = φ(Δ ′ = 0 . 916
53 . 9 D l + 53 . 9 D l +
3 ×10 - 7
Dl Dl
( 1 + 0 . 85 h ) ( 14)
3 ×10 - 7
1
1
u3
e-
1 (ωl ) 2 2 σ y
这就是将 α l 称为恢复系数的道理 。 由于 α l 对方程 ( 1 ) 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 因此出现了一些有关研究 。一种是在直接建立
[1 ] 一维方程 ( 1) 时得到 α 。另一种是通过解二维扩散方程 , l ,被解释为沉降概率 ,其值小于 1 [2 ] 但是是按照较简单的边界条件求得其解后 ,可导出 α 。第三种是积分二 l ,而其值则大于 1 维扩散方程 ,当边界条件较简单时 ,得出 α l 为底部含沙量 ( 底部挟沙能力) 对平均含沙量 ( 平
g HJ 为动力流速 , H 为水深 , J 为能坡 , g 为重力加速度 。此外 ,止动流速 V
K. 0 . l s - γ 4 γ gD l = 0 . 916 3 Cx γ s - γ 4 γ gD l 3 Cx γ
= φ(Δ ′ l)
( 9)
γ 为泥沙及水的比重 , g 为重力加速度 , D l 为 l 组泥沙粒 而 C x = 0 . 4 为正面推力系数 ,γ s、
3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径 ,φ(Δ ′ ′ ′ l ) 表示床面位置对止动影响的参数 ,它对 Δ l 的平均值为φ(Δ l ) = 0. 916 。( 5 ) ( 6 ) 式中 K4 . l 、 U 4 . l 与常用的水力泥沙参数之间有下述关系 P4 . l qSμ 4. 1 K4 . l U 4 . μ l 4. l = π γD 6 s l γ 1. l m 0 K1 . l = P1 . l π 2 D 4 l 静止的概率 ,并且当床面颗粒处于疏松状态时 (1 - ε 0. l ) ( 1 - ε 4. l ) γ1 . l = 1 - (ε 0. l - ε 1. l ) ( 1 - ε 4. l )
ε y
5 Sl | 5y
y =0
+ ωl S b.
l
= - (λ 4. 1. l - λ 1. 4. l )
π γD 3 6 s l
( 2)
此处 ,坐标 y 由河底向上 , S l 为第 l 组粒径 D l 的含沙量 , S b. l 为该组粒径的河底含沙量 ,ωl 为相应的沉速 ,ε 单位时间由悬浮泥沙转为床 y 为扩散系数 ,λ 4 . 1 . l 和λ 1 . 4 . l 分别为单位面积 、 沙和由床沙转为悬浮泥沙的颗数 , 即交换强度 ,γ s 为泥沙比重 。同时由定常条件下二维扩 散方程积分得到悬移质单宽输沙率 q4 . l 沿程的变率 ,它们相等给出
均挟水能力) 的比值 ,显然也大于 1 [ 3 ] ,此外尚有一些其他研究 ,而根据往往不是很严格 。但 [4 ] 是从实际资料分析曾得到 α , 还有研究 l 小于或接近 1 。如认为冲刷 α l 为 1 , 淤积为 0 125 者从黄河下游河道得出 α = 0. 01 。 l 综上所述 ,有关恢复饱和系数的研究有三个问题 : 理论研究不深刻 ; 实验和资料受限制 , 难以求得正确的数值 ; 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有相当距离 。 本文根据作者的非均匀沙交换强度理论建立的二维扩散方程边界条件表达式 ,从理论
[ 6. 8 ] 式中 ,ε 且 1 . l 为床面第 l 组泥沙的起动概率
( 10)
( 11)
式中 , P1 . l 为床沙级配 , m 0 为静密实系数 ,可近似的取为 0. 4 ,γ 1 . l 为在床面层一颗泥沙处于
( 12)
ε 1. l =
1 2π

V

- V be K. 1. l
-
t
2
2
此时 ( 15) 式得
3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α dS 1 1ω ( S P4 . l - S =dx q 而在一般条件下
dS 1 q (α α3 =ω l S P4 . l - l S dx
3 3

3 P4 . l )
( 21)
3 P4 . l )
( 22)
Ξ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32
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上较深刻地研究了恢复饱和系数 ,并得到了数值计算结果 ,它与作者过去提出的经验数据十 分吻合 。此外还探讨了恢复饱和系数随冲淤状态的变化 。
2 恢复饱和系数的方程
6] 根据泥沙交换的统计理论 [ 5 、 ,我们曾对二维不平衡输沙的边界条件进行了较深刻研 7] 究 ,得到了能概括以往研究结果 [ 6 、 的方程
( 3)
其中 , K4 . l 为单位底面积的水柱 ( 高为水深 h) 中第 l 组泥沙悬移质的颗数 , U 4 . l 为悬移质纵 向平均运动速度 , K4 . l ・ U 4 . l 为以颗数计的第 l 组泥沙单宽输沙率 ,μ 4 . l 为悬移质单步距离
L 4 . l 的倒数 ,即
μ4 . l =
1 引 言
恢复饱和系数是反映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时 ,含沙量向饱和含沙量即挟沙能力靠近的恢 3 复速度的重要参数 ,一般是指下述方程 ( 或者均匀方程即去掉下标 “l” 和 P4・ l = P4・ l = 1 的 下述方程) 中的 α l。 α ω d (ρ dS l 4. l S ) l l ( P4 . l S - P43. l S 3 ) ( 1) = =dx dx q
( 16)
定义冲淤强平衡时恢复饱和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