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部分辨析题及答案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因此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格。
答;不正确。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使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
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3)“商品是天生是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的认为相同的商品卖相同的价钱是片面的。
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正确。
因为马克思主义标榜的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它只是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一切科学知识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所以对全人类是有服务的。
3.世界统一与存在。
答:错误。
(1)、存在这个概念只能作为思维的对立,用以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物质具有含义。
如果离开思维的关系,则存在的只能表示某种事物和现象是存在的,并不能说明存在的本质.(2)存在是世界的统一性的前提,但不能把世界的统一性归结为存在,因为把世界的统一性归结于存在并没有说明是事物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因而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不仅无法揭示世界统一性的实质,然而还充分地表现出一种唯心主义倾向,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不正确。
(1)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2)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不是主观的东西就是真理,真理要靠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也就是观点不正确!5.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大学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172、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P18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P18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P18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P186、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P18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P188、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P18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全面地看问题。
P1910、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P1911、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时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P1912、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P1913、矛盾就是斗争。
P1914、因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所以说理论高于实践。
P191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P1917、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可变资本。
P1918、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
P1919、在任何情况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都是绝对的。
P1920、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P192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P202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202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P202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P202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P2028、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P2029、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P2030、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P203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P2032、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唯物论部分1、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正确【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指意识依赖于物质。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5】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正确【1】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
【2】意识不仅依赖于物质,而且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并不只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方案等观念的东西,而更主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4】列宁所说的“创造客观世界”,就是指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客观世界,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使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不断地创造出一个为人类所需要的“客观世界”。
3、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所以不存在静止状态错误【1】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2】运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3】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但不等于没有相对静止。
【4】因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态。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
【6】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根本不了解相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即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
4、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错误【1】这种观点混淆了一般动物的大脑同人的大脑的区别,从而抹煞了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的区别。
【2】一般动物的大脑只能产生动物心理,而不能产生人的意识;【3】人的意识只能是人脑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4】但人脑又不能直接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1、心外无物(存在就是就感知)。
答:这句话不对。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存在。
心外无物将客观世界当作人类意识的产物,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2、理在事先。
答:这句话不对。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理在事先的观点,认为在客观物质存在之前,还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3、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
答:这句话符合辩证法原理。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手是人劳动的器官。
手离开了人体,徒具人手的形态,却失去了劳动器官的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离开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手。
4、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答:这句话不对。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而不是意识的源泉。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
仅有人脑,离开了人类社会,也不会产生意识。
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答:这句话不对。
社会意识作为相对独立的精神领域和过程而存在发展,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诸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但它依赖并反映社会存在,离开了社会存在,谈不上社会意识。
6、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像镜子映照他物,这句话对不对?答:不对。
人对世界的认识并不像镜子映照他物,而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它一方面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创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答:这句话不对。
农作物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产量的增长有一定限度,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提法,过分强调了人的意志的力量,认为意识可以决定存在,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辨析题1、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统⼀规律揭⽰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3)对⽴统⼀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线索;(4)建⽴在对⽴统⼀规律基础之上的⽭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法;(5)是否承认对⽴统⼀规律,是辩证法和形⽽上学两种世界观对⽴和⽃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主要表现在四个⽅⾯:第⼀,实践产⽣了认识的需要。
第⼆,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标准。
(3)总之,⼈的认识是从实践产⽣,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
(3)上层建筑的反作⽤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产⼒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统⼀的关系。
⼀⽅⾯⼆者是统⼀的,它们是同⼀劳动过程的两个⽅⾯,并不是两种独⽴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命性的统⼀?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命性的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基本原理之辨析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之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目的和一般条件的学说,而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就是阶级斗争,所以,马克思主义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参考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不是某个集团、某个阶层、某个阶级的解放,不是以某个集团、某个阶层、某个阶级成为统治者的运动,而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的运动。
(2)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
(3)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条件是在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当然包含着阶级斗争理论,但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简单的等同于阶级斗争理论。
2. 有人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而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你又是如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参考答案】(1)“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2)列宁则正确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始终以确凿的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绪论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大全
马克思辨析判断题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1、错:理由: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
有些现象于本质是一致的,通常做真象,有些现象与本质很不一致,一般称为假象,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
2、错理由:因为亲眼所见的事物是属于感性认识,原因就在于客观事物是非常复杂的。
只有通过科学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3、错理由:伴随计算机网络建立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社会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3.“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1、错误。
(2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社会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分)2、错误。
(2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是,任何真理总是客观的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3分)3、错误。
(2分)该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观点,其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分)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3.心外无物。
1、错误。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都是客观的。
2、正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错误。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2.“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30、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答:错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的各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得活动,因为他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这一观点适合一切社会发展阶段,包括阶级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生产力有一定发展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它必被消灭。因此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不是最基本得。物质生产才是最基本的,所以此论断是错误的。
19、“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答:对。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
20、人人创造历史
25、人为自然界立法
答:错。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够根据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能任意创造或消灭客观规律。人们可以认识规律,也可以充分发挥,但不能床走出一套自然法则强加给自然界,即不能“为自然界立法”,片面的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11、真理即事实
答:错。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是客观内容(事实)和主管形势的统一。
12、世界上有二种真理,一种是绝对真理,一种是相对真理。
答:错。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提出,是说明:任何真理即使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真理的发展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的一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继承了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概括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把哲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但并没有结束真理。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并不是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1.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错误。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地产生对各种具体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朴素的世界观。
当世界观还停留在不系统的、零散的状态,还缺乏理论论证时,它还不是哲学。
哲学是在概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把自发的世界观上升为自觉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哲学家经过理论论证的、形成逻辑体系的思想理论。
上述命题混淆了哲学与自发的世界观之间的区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所以,不能把哲学基本问题只归结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3.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来确定,这是唯一正确的划分标准。
凡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义,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除此之外不能用其他的划分标准,上述命题是用错误的划分标准来美化唯心主义,贬低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概论辨析题
1.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参考答案】(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
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
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1)此观点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
3.“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二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4.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辨析题重点
三、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5.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又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四、简答题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答案要点]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二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
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要点]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1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含解析)21道辨析题辨析题:(选自各类就业招考试题、硕研入学试题等)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
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但是却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一、世界观就是哲学(错误)哲学不能等同与世界观。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不自觉、不系统、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没有达到系统化、理论化,还不能称为哲学。
只有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由一系列的概念、观点、原理、逻辑论证等构成的理论体系,才能称其为哲学。
二、客体不是指整个客观世界(正确)客观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
那些尚未进入主体实践领域的纯粹自然物,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没有发生现实的联系,不是认识的客体。
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自在的客观存在逐步纳入实践活动的范围,而成为认识的客体。
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正确)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反之,当它为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四、历史上的一切剥削阶级都不包括在人民群众之中(错误)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不仅包括劳动者阶级,而且还包括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起着进步作用的某些剥削阶级。
但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五、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错误)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
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
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概辨析
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属错。
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为: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时间来解决。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的,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2、真理是有价值的对。
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这是因为实践中的价值目标作为一种预见性的评价认识,它的确立是以对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目标。
而没有对相关真理的把握,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
而没有对相关真理的把握,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
同时,任何真理都必然具有价值,这是因为真理为实践提供科学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目标。
因此,一种认识只要是真理就会或迟或早的显示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及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3、社会主义不可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错。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优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优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作用的结果。
4、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所以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是没有作用的错。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错。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它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具有阶级属性的。
因此,此命题错误2、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错。
因为适度原则讲的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要冲破读得限制,而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冲破度的限制。
3、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答:对。
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万事万物是发展的,我们的认识更要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认识事物的本质4、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答:错。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既是相互排斥的,但又是相互统一的5、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答:错。
现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得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将生产力更好的发展,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6、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此,生产一件商品花费的时间越多价值就越大。
答:错。
首先,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其次,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平均的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而不是生产一件商品的时间决定的。
7、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真实的反应。
答:错。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是有待于接受实践的减查的,是感性的认识,不能够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答:错。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应,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身的。
答:错。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应,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应。
10、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只有好处,绝无不良影响。
答:错。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拉大;其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可能同时进行;再次,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国际社会会出现不同的治理危机;最后,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
二、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以下分别用A、B、C表示)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主要组成部分A答案: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A或B答案: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A答案: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4、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B答案: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影响,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5、什么是实践及其主体与客体A或B答案: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与客体之间不仅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还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6、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B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认识是从实践产生的,服务于实践,随实践的发展,受实践的检验。
7、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B或C答案: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落后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合乎新事物的条件。
因此,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B答案: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的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有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9、商品的二因素其本质属性是什么?A或B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0、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商品经济不是历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她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以下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B答案: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价值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
当供过于求是价格下跌,低于价值;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高于价值;供求平衡是,二者相等。
1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A答案: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具体的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具有二重性。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在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4、新殖民主义的特点是什么?(自己搜)答案: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它表面上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而实际上却采取种种欺骗手段,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对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实行控制和渗透,为它们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服务。
15、价值规律的内容答案同11题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A答案: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17、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A答案: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18、资本主义的两个阶段是什么?A答案: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19、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或B答案: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
2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的含义A 答案:2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或B答案: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答案:23、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答案:第一部类,有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有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24、资本技术的构成A答案: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在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
这种有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即生产资料构成/劳动构成=C/V。
25、共产主义的特征B或C答案: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