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草地资源监测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F项目草地资源监测技术规程
(草稿)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GEF项目县(市)项目区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县(市)域内其他草地资源的地面动态监测。
二、监测目标
2.1综合分析项目区草地的生态功能、测定草地植被种类构成的变化,分析草地退化的成因,提出治理改善的对策建议。
2.2分析草地植被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演替规律,预测草地群落发展的趋势;比较草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与潜在生产能力的差异,评价草地等级。
2.3建立项目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2.4让牧民掌握草地资源动态监测方法,直接参与监测工作。
三、监测任务
3.1监测草地生长的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条件。
3.2监测草地群落组成成分变化。
3.3监测草地牧草产量动态变化。
四、监测对象
4.1项目实施区的草地类型。
4.2项目县(市)的山地草甸草地、山地草原草地、山地荒漠草原草地。
五、监测方法
监测采用地面定位监测、路线调查监测和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
六、监测时间
6.1监测时间从春季牧草返青开始,到秋季牧草枯黄结束,整个生长周期均要进行监测。
6.2每间隔30天监测一次。对于季节草场,最好在利用前后各监测一次。
6.3春季要求从4月1日开始监测,秋季要求山区9月底结束,平原区10月底结束。
七、监测工具
7.1监测区1:50000地形图。
7.2监测区最新的卫星影象资料和图。
7.3测产用具(100m皮尺,1m钢卷尺,剪刀,1m×1m样方框,1000g杆称或精度为0.5克的便携式电子天平)。
7.4标本夹、标签、标本纸,采集镐。
7.5记载本。
7.6土钻,土壤环刀,土壤铝盒,土壤刀。
7.7 30cm×40cm布袋若干个。
7.8 GPS,罗盘。
7.9数码照相机。
7.10计算机。
7.11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八、监测样地面积
要求每个草地大类设两个监测样地,每个样地面积15亩以上,并且用围栏保护起来。
九、监测样方面积
要求每次在一个样地内设置3个测产样方,面积山地草甸草地、山地草原草地1m2,山地荒漠草原草地4m2。
十、监测成果
要求项目县(市)提供一套完整的监测数据,一批植物标本和反映草地基本状况的图片。
十一、监测工作程序
设置监测样地或确定监测调查路线→记载被监测对象草地植物群落基本特征→测定草地土壤指标→在样地内设置3个样方,测定草地植物第一性生产量→采集植物标本→取样测定牧草风干率→统计计算数据→上报监测数据。
十二、监测表格记载标准
监测样地表格按照下列内容记载。
(1)草地环境条件的记载内容
地理位置:记载大的地理名称,行政区划范围与地点,距某重要地物的距离
与方位,如某县、某山、某沟,或距离某乡镇、某重要地物的某方向若干距离的某部位。GPS定点的经度、纬度值。
监测时间、监测人。
监测所用地形图的图幅号:例如:K-45-19-甲。
地貌类型:记载大中地貌类型,如平原、盆地、丘陵、山地、中山上部、亚高山、高山等。
(平原,它的范围一般指在人们视线(约30~50公里)范围内,地势漫平,高差很小的广阔的平坦地面,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差在50米左右。
山地,按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的差别,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一般认为:高山―海拔高度超过3000m,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山坡陡峭。中山―海拔高度在1000~3000m之间,相对高度为500~1000m。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m,相对高度200~500m,山坡较为平缓,与丘陵常无明显界线。
盆地―它的周围被山岭环绕,中间地势低平好似盆状地貌便叫盆地。)
地形与地貌的一般特征:记载大中地形与地貌的特征,分布和变化情况。如山地起伏不大,坡度较小,地形分布比较规则等。
海拔:记载样地位置的绝对高程,用海拔仪或GPS上显示的海拔高程。
坡度、坡向、坡位:用罗盘仪测定或直接观测。(坡向为阴坡,包括北坡、东北坡、西北坡;半阴坡,包括东坡和偏北的西坡;半阳坡,包括西坡和偏南的东坡;阳坡,包括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或者分为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无坡向。坡度:可分为缓坡,坡度为2°~5°;缓斜坡,坡度为5°~15°;斜坡,坡度为15°~30°;陡坡,坡度为30°~45°;险坡,坡度为45°以上。坡位:分脊顶,上坡、中坡、下坡,谷,平地。坡形: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凸形坡、复合形坡。
地表特征:记载地表的各种状况,如土丘、草丘、石块、蚁塔等的大小、数量、覆盖地面程度等,以及地面侵蚀程度、面积等。
土壤名称及一般特征:记载土壤类、亚类的名称,并简要描述土壤理化特征。(沙土、棕漠土、灰漠土、棕钙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高寒草甸土)。
土壤基质:记载土壤基质状况,如:土质、沙质、砂砾质、砾石质等。(基质条件:土质、沙质、沙砾质、砾石质与石质)。
水文:记载地表水种类、来源、流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储量、水质及各种
水源利用情况。
草地利用、培育状况:记载草地利用是否合理,有无退化和改良措施等。一般监测以下内容:
利用方式:放牧、割草、兼用
利用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培育改良现状:围栏、补播等
利用现状:草地适度利用、过度利用、退化现状
(2)草地群落特征监测记载内容
草地群落的种类登记:登记记载样地中的植物名称。可以顺序登记,也可以按照植物的优势度登记。
草地群落结构与外貌描述:包括植物季相、生活型、生活力、物候期记载等。
植物季相:指植物群落季节性外貌,记载主要植物的叶、花、果与杆的色彩组合。如:在低山的阳坡、半阳坡坡面上,银灰色的羊茅、针茅、新疆亚菊的草群中,随风飘扬着银白灰色的针茅穗子和点缀着新疆亚菊的黄色小花朵。
生态类型:按照超旱生、旱生、中旱生、旱中生、中生、湿生、水生记载。
生活型:按照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地衣记载。
生活力:指各种植物在草群中生长发育的状况。
强:+++,生长发育良好,能完成生活史;
中:++,能正常生长,营养繁殖差,不能完成发育阶段;
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结实,植株比正常的矮小。
物候期:指植物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记载大多数个体所处的物候期。一般物候期划分为营养期、现蕾(抽穗)期、开花期、结实期、成熟期、休眠期、枯死。
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按照下表内容记载。
表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分类表
类群亚类群
I.短生、类短生草本 1.禾草、苔草
2.杂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