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责任年龄
如何解读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
如何解读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根据刑法规定,未满一定年龄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刑事案件中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并考虑其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解读却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困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问题。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定规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这意味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受刑事处罚和相应法律制裁。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照顾,充分认可了未成年人的心智和行为成熟度的限制。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探讨从理论上讲,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是基于对未成年人心智发展特点的考虑。
根据心理学研究,未成年人在心智发展上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缺乏成熟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在不满14周岁的情况下,未成年人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也不具备意识到其行为后果的能力。
然而,个别理论家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应该相应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
他们认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未成年人的行为已经具有明显的成年人特征,应当可以对其承担刑事责任。
这种观点存在争议,一方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考虑,另一方面也需要权衡社会求助刑事制裁的需求。
三、刑事责任年龄的实践问题尽管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定规定相对明确,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争议。
首先,一些未成年人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故意伪造年龄信息以逃避刑事责任。
这给刑法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实际年龄的鉴定机制和手段。
其次,对于已满14周岁但仍未成年的人群,应当如何界定其刑事责任的承担程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些法律实践中的案例表明,在早熟的心智发展和明显的犯罪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难以判断的灰色地带。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和司法实践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审慎判断,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
年满多少岁犯罪负刑事责任
The execution of an enterprise depends on disciplin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年满多少岁犯罪负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是判断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关键,其中针对一般犯罪,要是行为人没有年满16周岁的话,那往往都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
当然如果是一些重大犯罪,如抢劫罪、绑架罪、故意杀人罪,则要求只要已满14周岁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一、年满多少岁犯罪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就不能以’年轻’为理由要求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已满16周岁不满18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二、不同年龄段如何承担责任不同的年龄阶段,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意义。
对青少年来说,我国法律、法规涉及年龄的规定主要有下列各种情况:(一)年满6周岁和7周岁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校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推迟到7周岁。
(二)12周岁至17周岁工读学校的招生对象是12周岁至17周岁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不适宜留在原校学习,但又不够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所教养或刑事处罚条件的中学生(包括那些被学校开除或自动退学、流浪在社会上的17周岁以下的青少年)。
(三)13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少年犯管教所接受的少年犯为13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四)不满14岁 1.不满 14岁的人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人;2.不满 14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3.奸淫不满14岁幼女的,均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4.不满 14周岁的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身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身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都可以收养。
(五)已满14岁不满16岁 1.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只对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负刑事责任; 2.14岁以上不满 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首先,我们要明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根据现行法律,中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而与此相比,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都普遍高于14岁。
然而,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14岁以下的少年也可以做出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少年犯罪者的回归社会的机会。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为发现和预防少年犯罪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往往滑过了法律的漏网,无法承担刑事责任。
这给犯罪分子们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逍遥法外,再次威胁社会安全。
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及早介入,及时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远离犯罪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所犯下的罪行可能同样令人震惊,但因他们年幼而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社会会对此感到愤怒与不满。
这种感觉会导致对法律的信任和社会秩序的动摇。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能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增加社会对少年犯罪问题的认知,推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总而言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社会利益,更好地保护和教育少年犯罪者,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全。
谢谢!二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正方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必要的,我们会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国际视角和司法教育角度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相对而言,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青少年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
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加强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引导。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对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国际视角是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角度。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刑事责任年龄上调至16岁甚至是18岁。
刑事责任的年龄四分法
我国刑法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按照四分法进行了区分。
1、不满14周岁的人是无责任能力人。
周岁的计算原则,应当以实足年龄为准,自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为已满14周岁或16周岁。
年龄计算,应以行为时为基准。
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
(1)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行为,既上面所讲的8种行为以外的行为,同时触犯了刑法第17条第二款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
(3)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满足转化犯条件而成立的故意杀人罪、故意重伤害、抢劫也承担刑事责任。
(4)但是转化型抢劫罪中有一个例外,即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故意致使他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不再转化成抢劫罪。
3、犯罪时已满16周岁的,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时候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死刑。
4、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年龄是一个在刑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在各国刑法中,会规定一个刑事责任年龄,也就是一个人达到该年龄后,他或她会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那么,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呢?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法律体系中,规定的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
各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并不完全一致。
在国际上,一般认同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8岁。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18岁或以上时,他或她将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为18岁。
一些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6岁,或者更低的年龄。
在这些国家,具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会因为不同的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首先,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
未成年人通常具有心智和认知方面的不成熟性,对于他们来说,刑事犯罪行为的后果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承担。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一定年龄以上,可以确保未成年人在心智及认知能力健全后再对其进行法律追究。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也可以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发展。
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倘若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过低,过早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追究,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教育和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人认为,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得过低可能会导致滥用司法权力,对于某些年龄较小的犯罪嫌疑人不公平。
对此,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特殊情况下的适用原则等方式来解决。
总结起来,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法律体系中规定的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不同国家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将其设定为18岁。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教育和发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
虽然各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有所不同,但在中国大陆,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达到16周岁时便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他们过早陷入刑事犯罪的严厉惩罚,同时也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
在法律上,未成年人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因为他们还未完全成熟,心智和行为表现可能不具备成年人的责任和判断能力。
具体计算刑事责任年龄的方法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来决定。
以中国大陆为例,如果一个人在16岁以前犯下了刑事犯罪,法律上将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对于16岁及其以后犯罪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法律可能会对其进行社会教育、少年管教、强制性戒治等措施。
而对于18岁以上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按照成人刑事责任年龄和法律程序进行定罪和判刑。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法律参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智和道德认知发展在青少年期逐渐成熟,16岁左右的人已具备一定的责任判断能力。
此外,社会学和犯罪学也证实,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受到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他们采取更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保护。
通过划定刑事责任年龄,社会能更好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同时,也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降低犯罪率,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出生日期来决定,中国大陆规定为16周岁。
这一规定集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导向,旨在提供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关怀,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一辩,将为大家分析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
然而,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限制让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利用漏洞逍遥法外。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犯罪行为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选择,但是在存在不良环境的引导下做出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便能追究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的刑事责任。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通过参与刑事诉讼过程,未成年人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心和遵守意识。
同时,这也是他们成长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有助于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早地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教育,降低再犯率,有效维护社会治安,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当今中国必要的一步。
它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且有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因此,我们坚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行之有效,并对当今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二辩,将继续阐述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由。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国际社会的趋势和国家发展需求。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6岁以下,我们的国家应该与时俱进。
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和成果,以实现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当前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比较突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是刑法领域中涉及重要法律概念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相关讨论,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法理依据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前不具备刑事责任的能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可的原则是,年龄低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个体由于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不具备完全判断非法性质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六周岁,也就是说,低于十六周岁的人在刑法上不承担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认知发展情况而制定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刑罚侵害,以维护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权益。
二、刑事免责原则刑事免责原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个体因为其状况或行为的特殊性质,免除承担刑事责任的制度。
这一原则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用于确保刑法制度的公正与合理,并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
1. 自卫正当防卫自卫正当防卫是刑事免责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个体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被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其行为符合法理上的正当性。
2.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险,采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例如,为拯救他人而损坏他人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出于善意目的,且行为所遭受的损害不超过损害他人之危险,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3. 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为、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在刑法中,精神病患者因其行为受到疾病影响而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三、法理依据和实践应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的设立和应用基于多方面的法理依据。
在刑法学理论中,心理发育、行为能力和社会适应等因素被认为是判断个体是否具备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此外,人权保障和法律公正也是这两个原则得以制定和贯彻的法理基石。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刑事责任的年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解释存在差异,这涉及到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之间的平衡。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这意味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能被认定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特殊的处理方式,即适用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基于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认知。
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判断力、责任感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一定的年龄,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过早地将他们置于刑事责任的范围之内。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他们主张将刑事责任年龄提高到18周岁或更高,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高,未成年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应当对其犯罪行为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们认为,过高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惩罚和教育,从而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平衡这一争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方式。
根据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的规定,对于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行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要依法适用教育、感化、劳动教养等措施,限制刑事处罚的适用。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也需要与社会现实和国际惯例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面临的挑战和诱惑越来越多,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社交环境也更加复杂。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法律规定的最小年龄,这
个年龄一般是用来判断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和判决刑罚。
目前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 14 岁,但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下调刑事责任
年龄的观点,认为 14 岁过大,应该降低到 12 岁或更低。
对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我认为应当全面地考虑其减少未成年犯
罪的作用和未成年人的成长情况。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
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避免他
们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必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
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存在差异,有些犯罪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
或者因为未成年人对行为后果不太清楚。
因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需
要更加注重向未成年人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
和法律意识。
另外,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安全因素。
如果刑
事责任年龄过早下调,可能会对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更多未成年
人可能会参与犯罪,等待社会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刑事责任年龄下调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与责
任能力、成长教育和社会安全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下调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与权益;另
一方面,下调也需要完备的法规和教育措施,避免犯罪现象进一步升级,损害公共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和全面地考虑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儿童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法律对于保护儿童的规定也日益完善,其中刑法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年龄及其能力是判定罪行与否、量刑以及刑罚性质的重要因素。
而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也是判定罪行与否、量刑以及刑罚性质的关键。
一、刑法规定年龄段划分标准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6周岁以下的人。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在刑法中,儿童年龄段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14岁以下为负刑事责任年龄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在我国境内,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即便是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有明显的过错,也不会对其进行刑事追究。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在认识、行为等方面都很不成熟,往往存在受他人影响的情况,因此不能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2. 14岁至16岁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在我国刑法中,14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人具有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也就是说,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仍然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但是将会按照减轻的标准进行量刑。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会逐渐增强,但还需要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培养。
二、儿童年龄划分标准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对于儿童年龄划分标准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在2019年,我国修改了刑法,将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的年龄上限提高到了18周岁以下的人员。
这一修改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对于私家侦探开展的侦查活动进行了规范性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18岁以下的人员,不能够随意地对其进行追究和侦查。
三、刑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措施刑法中的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关键。
但是除此之外,刑法中还包括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其他相关措施:1.特别防范措施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为未成年人的案件,要采取特别防范措施。
具体而言,就是要采取教育、改造、带教等措施,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回归到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1、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减轻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4、完全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S。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采用三分法,即将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刑法上述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八种罪名进行了明文列举,为司法机关正确地解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提供了法律根据。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两个不够明确的问题:(1)上述八个罪名中的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在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奸淫幼女是一个有别于强奸罪的独立罪名。
按照这一司法解释,奸淫幼女罪显然难以包含在强奸罪之中。
但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这一司法解释为使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的奸淫幼女行为负刑事责任,对其按照强奸罪定罪处罚。
但已满16岁的人的奸淫幼女行为仍定奸淫幼女罪,由此出现同一种行为按照行为人年龄不同而认定为不同罪名的矛盾现象。
为此,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明文取消了奸淫幼女罪的罪名,奸淫幼女行为均以强奸罪论处,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2)上述八个罪名中的故意杀人罪是否包括绑架罪中杀害被绑架的行为?这种杀害被绑架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杀人行为,但这种故意杀人行为包含在绑架罪中。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对其犯罪行为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普适性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并不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如有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而有的成年人则具有某些未成年人的特征。
二、科学性问题。
随着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显得过于简单和粗略,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未成年人的实际犯罪责任。
三、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许多未成年人早熟,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社会经验,更有些未成年人被迫承担成人的职责,犯罪责任界限应该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完善措施:一、分级负责制。
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完全不负责、限制责任或者无限责任。
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科学划分出适合未成年的最低刑事责任。
二、社会矫正机制。
在不同的犯罪行为中,要设立怎样的纠正措施,帮助其纠正错误,改变犯罪观念与行为。
三、适度降低刑责。
对某些初犯或轻微罪行的未成年犯罪者,采用适度降低刑责的方式,通过社会矫正机制进行脱罪,保证其发展的基本权利。
案例一: 湖南省岳阳市市民李某盗窃一辆山地车,被警方带回派出所。
警方对李某进行了口头训诫并释放了他。
之后,李某再次盗窃,竟直接开车撞向了一位骑车人。
该案中,李某是未成年,但因为警方没有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致使其再次犯罪,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显然,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需要与相应的社会矫正机制相结合。
案例二:2018年7月10日,河南安阳一名男子陈某因吸毒驾驶被查,两名同伙在逃跑途中被抓获。
经查找,两名辅警在追捕时对陈某的轿车进行了群殴,导致陈某死亡。
则在此案中,适用刑事责任的标准对未成年人事件罕见。
但是在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体验和设备因素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维护正义和保护未成年人来自暴力行为的权利同样重要。
案例三:2019年12月9日,四川达州一名16岁的少年因犯罪被拘留。
刑事责任年龄对比有什么变化
刑事责任年龄对⽐有什么变化犯罪有构成要件的,其中⼀个构成要件是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有⼀般主体特殊主体等,⼀般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承担能⼒的⾃然⼈,⽽年龄是认定刑事责任能⼒的重要因素之⼀,那么刑事责任年龄对⽐有哪些变化?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刑事责任年龄对⽐有什么变化刑法修正案⼗⼀规定,刑事责任年龄降低⾄12周岁,已满⼗⼆周岁不满⼗四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罪等,情节恶劣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周岁不满⼗四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罪,致⼈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母或者其他监护⼈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专门矫治教育。
⼆、影响和决定刑事责任能⼒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
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2周岁的⼈,⼀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2周岁的⼈所实施的任何⾏为,都不构成犯罪。
刑法理论称之为绝对⽆刑事责任时期或完全⽆刑事责任时期。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刑法所规定的年龄是指实⾜年龄,⽽不是指虚岁。
实⾜年龄以⽇计算,并且按公历的年、⽉、⽇计算。
2、对于⽆责任能⼒的判断,应同时采⽤医学标准与⼼理学标准。
即⾸先判断⾏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的⾏为。
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后者由司法⼯作⼈员判断。
当今中国应该VS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VS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我作为正方第一辩,我认为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重性。
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其中不少犯罪行为已经达到了严重的危害社会治安的程度。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安全。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很大,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往往对未成年人犯罪者采取的是轻判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这样无疑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让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之前就意识到其严重性,从而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全。
最后,我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有限,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如果我们将未成年人视为成年人对待,那么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很容易被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让未成年人在受到惩罚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我作为正方第二辩,我认为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问题。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心理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青少年犯罪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果我们能够在未成年人犯罪之前就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很多犯罪行为就可以被预防。
同时,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适当的惩罚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最后,我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正。
如果我们将未成年人视为成年人对待,那么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利益很容易被忽视。
这样不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公正性。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让未成年人在受到惩罚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各位观众朋友们: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给未成年人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的心智与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导,容易被犯罪团伙利用。
如果将他们纳入刑事责任体系,将会给他们的未来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容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于社会规则和法律的认识有限。
一旦将他们纳入刑事责任的范畴,很可能会引发更多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极大地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这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会对现有的法律体系带来挑战。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凝聚力,它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风险评估而设立的。
现行的法律体系在确定刑事责任年龄时已经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如果随意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会动摇已有的法律基础,给司法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变数。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应该保持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寻求更有效的预防和教育措施,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健康成长的机会。
谢谢大家。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各位观众朋友们: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破坏未成年人的专门保护机制。
现行的法律体系建立了未成年人独立的审判机构和特殊的司法程序,以保障未成年人依法受到保护。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导致未成年人直接面对成人法律制裁,剥夺了他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会给已有的教育体系和社会资源带来巨大压力。
如今,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和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社会福利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改善。
如果将未成年人纳入刑事责任年龄,将需要更多的法官、检察官、辅导员等专业人员来处理案件和提供教育、纠正行为,这无疑将给有限的教育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论刑事责任年龄核心内容:未成年人犯罪造成的后果很严重,那么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界定有哪些具体规定呢?下面由赢了网刑法小编为您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
为了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有人提出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如果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条途径,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种短期行为,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打击范围,将会使更多的未成年人被列入刑法追究的视线,受到刑法的调整。
因此,仅靠修改刑法的犯罪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则是扩大了刑法特殊预防的功能,这不仅对整个社会不利,而且对于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可以说,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只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认定责任范围存在问题及建议一、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据报道:“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
以江苏为例,10至13岁年龄段的低龄犯罪占到70%.”由于他们都不到刑事责任年龄,往往对法律肆无忌惮。
为了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有人提出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是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刑事犯罪责任年龄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要件之一。
从我国的刑法规定来看,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二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刑法规定的八类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三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这样的犯罪年龄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发生危害行为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着重于教育、改造、挽救,即使对极度少数非处罚不可的进行处罚,其目的还是为了教育。
因此说,我国目前规定的犯罪年龄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合理的。
刑事犯罪年龄低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且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趋向成人化犯罪。
对于低龄化犯罪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如何解决犯罪低龄化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造成犯罪低龄化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处于一种不成熟不稳定的朦胧状态,免疫能力相对较差,不仅缺少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而且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一些违法行为的引诱和侵蚀,他们在好奇心和寻找刺激的心理驱使下,容易上当受骗;其次,社会关爱和家庭教育也是一个来容忽视的方面,对于未成年人出现犯罪,就社会而言,更多地是出现歧视,就家庭而言,既有过于溺爱的原因,也有缺少家庭温暖的结果。
如果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条途径,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种短期行为,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打击范围,将会使更多的未成年人被列入刑法追究的视线,受到刑法的调整。
因此,仅靠修改刑法的犯罪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则是扩大了刑法特殊预防的功能,这不仅对整个社会不利,而且对于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可以说,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只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刑事审判中,通常情况下认定被告人的年龄与案件处理没有多大关系,如成年被告人,但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年龄的准确认定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对被告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是否适用死刑等。
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对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形式作一探讨。
(一)书证书证包括户籍证明、出生证、防疫保健卡、学籍卡等,这些可以作为认定被告人年龄的依据。
但实践中有时不能准确反映被告人的真实年龄,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户籍管理不到位,医院发放的出生证明不规范,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参军、入学的方便,将孩子的年龄作相应地更改。
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应该按公历计算的,但在农村,有的父母为孩子申报户口时未按规定报公历的出生日期,而是申报农历的出生日期,这就带来了年龄认定上的差异。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防疫保健卡上记载的年龄是比较客观真实的,因为一个人一旦出生,便建立起防保档案,在什么阶段什么时间进行防疫保健卡上会有如实的记载。
如2002年12月份法院审理的一起盗窃案件中,被告人的户籍管理卡出生日期是1984年10月,起诉认定的也是这个出生日期,庭审时,被告人自称是1984年农历10月生,查阅万年历,发现1984年农历闰十月,如果被告人是后十月出生,则审理时未满十八周岁。
按照法律规定,审理时未满十八周岁的,应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及其聘请的或指定的辩护人参加诉讼,后经休庭补充查证,根据相关证人的证言及被告人防保卡上记载的出生日期,认定被告人系1984年农历闰十月后一个月出生,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
因此,在依据书证认定被告人年龄时,亦不能一概而论,如有异议,需结合其他证据予以认定。
(二)被告人供述及证人证言在一些书证无法取得或书证存在瑕疵时,对被告人可以依靠被告人供述及证人证言认定。
如在农村一些地方,由于计划生育管理滞后,超计划生育,孩子的户口得不到落实,属于“黑户”。
还有些地方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搞船只运输的,常年在船上,户口未及时申报,或他人代为申报,这样,可能造成年龄认定的差异。
因此,书证无法认定时,可以通过证人证言来认定。
哪些证人的证言比较客观真实,一般说来,接生人员、与被告人同月出生的邻居的父母、被告人的父母及亲戚的证言比较可靠,如果与其他证据不相矛盾或有其他证据印证,可以采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证人证言均能证实被告人的年龄,应分析定之。
如一起寻衅滋事案件,被告人自报一个出生日期,户籍证明上又是一个出生日期,辩护人提交的证人证言又是一个出生日期。
经调查,被告人是在家里由接生婆接生的,其父母称申报户口时为了入学方便将其出生日期作了更改,相关证人也证实被告人未满十八周岁。
由于本案疑点较多,法官没有轻意采信证人证言,而是通过调查与被告人同是邻居又是同年同月出生的孩子的父母,发现与证人证言证实不符,后又调取了被告人的防保卡,证实被告人犯罪时实际年龄已满十八周岁。
所以在运用证人证言及被告人供述时要综合考虑,从而作出正确的评判。
(三)鉴定结论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一个人生长发育的特定规律,对一个人的年龄作出准确认定成为可能。
常见的鉴定有骨龄的鉴定、牙齿的鉴定等。
鉴定结论能否确定刑事责任年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骨龄鉴定”能否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使用的批复》作了如下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年龄不明的,可以委托进行骨龄鉴定或其他科学鉴定,经审查,鉴定结论能够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在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慎重处理。
(四)对被告人年龄确实无法查清的,应当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1、不涉及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应当认定其没有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2、涉及是否已满十八周岁的,应当认定其未满十八周岁,3、虽未查清被告人准确出生日期或实施被指控犯罪日期,但有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已满十六周岁或者已满十八周岁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三、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一)新刑法规定中的问题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也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对自己实施的这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突破这一界限。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的犯罪行为还是指具体的罪名,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
”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不妥。
理由如下:第一,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来看,“犯故意杀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其语义非常明确,是指构成了某种犯罪,触犯了一个具体的罪名,而不是指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对此不能随意作扩充解释,否则就背离了立法原意。
第二,这一解释本身与刑法理论相悖。
从犯罪构成理论来看,犯罪行为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
而“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犯罪行为按照刑法理论应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犯罪形态,是否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对自己实施失火、过失爆炸、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的犯罪行为也应负刑事责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学界普遍认为,这八种犯罪均为故意。
因此将“八种犯罪”理解为犯罪行为不能排除其中的过失犯罪行为。
司法实践中与此有关的一个问题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绑架他人又杀害被绑架人的如何定罪,对此有关的司法解释认为应定绑架罪,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它直接违反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立法精神,而直接定故意杀人罪也缺乏法律依据。
因为这种行为系绑架罪的加重情节,不能定故意杀人罪。
但是此种行为性质又极其严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怎么办?笔者认为,对此应通过立法解释或直接修改立法加以解决(二)解决途径考虑1979年刑法在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997年刑法修改时,将年龄直接规定为周岁,明确了杀人罪与伤害罪的主观罪过,删除了“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罪”的规定,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准确有效地打击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同时也避免了司法适用上理解的分歧。
这一规定本身体现了立法者在这一问题上的价值取向。
因此,分析研究这一规定的修改,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一规定,还将对今后的补充或修改立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关于我国新刑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一)该款规定的罪名与相关罪名的包容问题新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这表明司法实践中,定罪处刑必须严格依据刑法的明文规定,不允许任意扩大与缩小解释。
研究《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犯罪是否包括一些相关罪名,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
这不仅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对该款的正确理解与适用,还将对刑事立法的修改与完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罪新《刑法》第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六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确定罪名的司法解释,奸淫幼女罪被确定为独立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