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2, T3, 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最高达1.11 %。
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I—II ]型干酪根为主。
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
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分析新解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分析新解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延长组是盆地内主要的含油层系。
根据古流向、盆地周缘古陆形态、轻重矿物分布特征、岩屑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确定延长期存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和南部五个主要方向的沉积物源,且东北和西南物源影响范围广。
东北物源以阴山古陆太古代变质岩为主,西北物源以阿拉善古陆太古界片麻岩为主,西南、南部和东南部物源分别以陇西古陆、与盆地南部相邻的秦岭一祁连褶皱造山带和盆地东南缘的古秦岭剥蚀区,岩性以早古生界片麻岩、花岗岩类为主。
关键词:延长组;物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1999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专业,工程师,现在长庆油田采油五厂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也是属于地台型构造沉积盆地,晚三叠世开始进入内陆坳陷盆地沉积期,其中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发育大型陆相湖盆,并环湖发育了一系列河流一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这些延长组三角洲体系是盆地主要的含油气体系。
环湖三角洲有利于油气的捕俘,但其展布和物性受源区及源区母岩的控制和影响[1]。
因此,弄清延长组沉积期的物源位置、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对远景区油气储层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3年,魏斌,魏红红,陈全红,赵虹从重矿物分布特征和古流向资料出发,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存在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沉积物源[2]。
此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小层对比及沉积微相划分奠定了基础,对于勘探寻找有利储层,开发提高注采效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央构造带中部,华北克拉通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约28万平方千米。
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拗陷及西缘冲断构造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
图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按照前人的研究成果[3],延长组划分为10个油层组。
姬塬油田东部长9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浅析
姬塬油田东部长9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浅析姬塬油田东部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期以来,该区勘探以三叠系长8以上油层为主,对于长9等深油层的勘探较少,近几年才对长9油层逐步进行勘探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此长9油层的勘探才逐步得到重视。
本文从生、储、盖、圈、运、保所涉及的各种成藏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研究区长9储层地质特征及成藏因素,认为曲流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该区的主要含油有利相带,并提出了该区的勘探方向。
标签:姬塬油田;三叠系长9;石油地质特征;勘探方向1 引言姬塬油田东部位于陕西省吴起、定边两县境内,区内地表属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地面海拔1350m~1850m。
姬塬油田东部构造位于陕北斜坡中段西部,构造平缓,为一宽缓西倾斜坡,构造平均坡度小于1°,平均坡降6m/km~7m/km。
在这一区域背景上发育近东西向的鼻状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从晚三迭世开始进入台内拗陷阶段,形成闭塞~半闭塞的内陆湖盆,发育了一套以湖泊、湖泊三角洲、河流相为主的三迭系延长组碎屑岩沉积。
整个延长组湖盆经历了发生~发展~消亡阶段,使延长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油气的良好储层,盆地沉积中心的暗色湖相泥岩、油页岩是良好的生油岩,半深湖及沼泽相泥岩为主要盖层。
根据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沉积岩系组合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演化分成中新元古代坳拉槽裂陷发育阶段、早古生代边缘海发育阶段、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大型内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残留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和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断陷发育五大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为石油形成、运移和聚集的重要时期。
长9油层组在单斜背景上发育近东西向排状隆起,构造是研究区另一重要的构造特征。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西部,主体位于伊陕斜坡,西部为天环坳陷。
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面貌,但东部为平缓西倾单斜,南北方向高差基本没有变化;西部处于天环坳陷的中段,为东倾。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THANKS
感谢观看
烃源岩普遍进入成熟阶段,部分达到高成熟 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排出。
储层条件评价
01
02
03
04
岩石类型
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 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 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 熟度中等。
物性特征
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和 渗透率普遍较低,属于致 密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 孔为主,喉道细小且连通 性差,导致储层渗流能力 较弱。
构造特征
02
东南部地区构造相对简单,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鼻状构造和局部
低幅度背斜。
沉积相带
03
该区主要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等沉积相带,为油气
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延长组地层发育情况
地层厚度
延长组地层在东南部地区厚度较大,一般可达数百米至千余米。
岩性组合
延长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煤层等岩性组成,其中砂岩是主要的 储集层。
开发技术优化与提高采收率途径探讨
水平井钻井技术
针对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的特点,采用水平井钻井技 术,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
压裂增产技术
通过水力压裂、酸化压裂等压裂增产技术,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 致密油藏的产能。
注水开发技术
在致密油藏开发中,采用注水开发技术,补充地层能量,维持地层 压力,提高采收率。
03
成藏条件分析
生烃条件评价
烃源岩分布
有机质丰度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烃源岩主要为 长7段和长9段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具有 厚度大、分布广的特点。
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氯仿沥青“A” 和总烃含量普遍较高,为生油提供了良好 的-腐殖型为主,具有较好的 生油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的特点使得油藏的成藏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研究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还可为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详细的地质背景介绍,为后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分析奠定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以及运移通道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油藏的成藏过程,揭示油气在致密岩性储层中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机制。
总结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模式,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
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一个向北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和一些次级褶皱组成。
这些构造特征使得盆地的沉积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在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湖泊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这套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其中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三角洲相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北部,湖泊相沉积则广泛覆盖在盆地的中心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的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等。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中段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以长 7油 层组 为界 。 之前 发育 的 长 8油层 组 砂 岩 中
不含碳 酸 盐岩 屑 , 而包 括 长 7油层 组在 内 的之后 各
油层组 中普遍 含碳 酸盐岩 屑 。
12 沉 积构造 特征 . 研究 区长 8油 层组 为一 套 煤 系地层 . 心 中平 岩
行层 理及 小 型槽 状 交错 层理 非 常发 育 。 典型 的浪 而
发 育 ( 2 ) 长 6油 层 组沉 积 期 , 究 区总 体 继 承 图 b; 研
了长 7油层 组 沉 积期 物 源方 向的特 征 . 但北 西 方 向
的物 源影 响有所加 强 . 因此 , 一 时期 的砂体 展布 以 这
8 6
2 物源 及 砂 体 展 布 特 征
已有 研 究成 果 表 明 尔 多斯 盆地 晚三 叠世 沉 鄂
积时 同时受 到周 缘 多物 源供 给影 响 _ 5 ]就姬塬 地 1 .,  ̄ 区长 8 一长 4 5油 层 组沉 积期 而言 , 少存 在北 东 、 + 至 北 西 及 南 西 3个 物 源方 向 ( 1 , 同油层 组 沉 积 图 )不
成交错 层理及 水平层 理少见 , 滑塌 变形 构造更 少见 ; 长 7油层 组 以发 育 大套 暗 色泥 岩 或 油 页 岩 夹 薄一 中层 的粉 细 砂岩 为 特 征 . 细砂 岩 中可 见 平 行 层 理 , 粉砂 岩 中常 具浪 成 交 错 层 理 , 塌 变 形 构 造 常 见 ; 滑 长 6 长 4 5油 层 组具 有较 为 相似 的沉 积 特征 . 及 + 岩
Fi. Co Cu a f g1 n rm po ZTR d xo d eYa c a gFo m a o iua rA n i e f mid n h n r t ni Jy na Pt i n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源分析
图2 姬塬地区长8原油与盆地中生界原油甾、萜烷质量色谱图对比图中a表Ts;b表示C30*藿烷;c表示C30藿烷;d表示重排甾烷
图3 姬塬地区长8原油与盆地其他原油的对比
图4 姬塬地区长8原油与烃源岩的质量色谱图对比图中a表示Ts;b表示C30*藿烷;c表示C30藿烷;d表示重排甾烷
图5 姬塬地区长8原油与可能烃源岩C30*/C29Ts-C30*/C30藿烷、C29Ts/C29降藿烷 - C30*/C30藿烷图解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西部,长8油层组位于上三叠统延长组中下部,主要为一套灰色砂岩、暗色泥岩及薄煤层互层组合,属于典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已有勘探成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姬塬地区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层位之一。近年来,在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试油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使姬塬地区长8油藏得到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因此,进一步明确长8油藏的油源,对于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4-7]。以往的研究表明,盆地中生界油源岩为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的长4+5—长8段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大范围分布的延长组长7湖相优质烃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主力油源岩[8]。
长8原油全烃色谱分析显示,主峰碳为nC15,C21-/C22+为2.087 ~2.427,H7 井长82原油该值高达14.711。原油 Pr/C17为 0.312 ~0.411,Ph/C18为0.221 ~0.439,Pr/Ph 为1.058 ~1.515,呈现出姥植均势,显示其弱还原弱氧化的沉积环境。
长8原油的δ13CPDB值及aaa-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均反映了原油为湖相油型油特征。张文正等人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湖相油型油的藿烷类化合物中重排藿烷相对丰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将其细分为a类原油、b类原油和c类原油三类。a类原油的C30*藿烷、Ts等相对丰度较低,重排甾烷也为低或较低;b类原油的C30*藿烷、Ts等相对丰度高,重排甾烷也相对较高;c类原油的C30*藿烷、Ts异常丰富,重排甾烷丰富且正常藿烷低(图2)。与中生界不同地区的各产层原油相比,姬塬地区位于北东运聚带上的长8原油与a类原油具有良好的相似性。位于南西运聚带上的长8原油与b类原油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图3)。
鄂尔多斯盆地某油区延10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正文)
鄂尔多斯盆地某油区延10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摘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工作,沉积微相、断层、流体性质及夹层等各种地质因素综合表现出油藏内部的储层非均质性, 影响地下油水的运动规律, 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
本文针对研究区延10储层的区域地质背景、沉积条件和储层岩层特征,应用现代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油层物理学、地球物理测井等理论为指导,分别从微观、层间、层内、平面4个方面分析了延10储层主要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得出研究区延10段储层的整体非均质性较强。
关键词:延10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宏观非均质性The analysis of Yan 10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certain oilfield in Ordos basinAbstract:Study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s important basis in the study of oil and gas 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work,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fault, fluid properties and sandwich various ge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comprehensive show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reservoir, affect the movement of underground water, controlling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the study of the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nd adjustment of oilfield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 spacing, extract and improve recover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ffectively. Yan 10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sedimentary conditions and reservoir rock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of modern petroleum geology, reservoir geology, reservoir physics, geophysical well logging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 from micro, layer, interlayer and plane in four aspects analysis Yan 10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small lay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udy area Yan 10 section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stronger as a whole.Keywords:Y an10 reservoir ; Microscopic heterogeneity ; Macroscopic heterogeneity目录绪论 (1)1地理地质概况 (1)1.1区域沉积背景 (1)1.2区域构造特征 (2)2储层非均质特征 (2)2.1微观非均质性描述 (3)2.1.1延10储层岩石学特征 (3)2.1.2主要油层组的岩性和电性特征 (3)2.1.3孔隙结构特征 (3)2.1.4孔隙喉道特征 (5)2.1.5物性特征 (5)2.2层间非均质性特征描述 (5)2.2.1分层系数 (6)2.2.2砂岩密度 (6)2.2.3层间隔层分布特征 (6)2.3层内非均质特征描述 (7)2.3.1层内韵律特征 (7)2.3.2层内夹层特征 (8)2.4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9)2.4.1各小层储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9)2.4.2平面孔渗的分布 (10)2.4.3油层的平面分布 (12)3储层评价 (12)4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绪论储层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几何形态、展布、纵向上的连续性、储层物性在纵向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及层间物性差异程度、泥质夹层、隔层分布特征等内容。
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控因素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54·2023年第21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21-0054-03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控因素分析*强璐1,任宇飞1,李刚1,李育1,师昊2(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子长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段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用压裂水平井开发,受储层特征、有效水平段长度、压裂方式、压裂规模等因素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差异较大,但是主控因素未明确。
因此,对子长油田150余口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地质和压裂参数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明确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水平段长度和单段加砂量是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
基于此,优化了水平段有效长度和单段加砂量,对子长油田长6油藏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开发效果主控因素;灰色关联法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3.21.015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藏是其主力开发层位,平均渗透率仅为1.05×10-3μm 2,属于典型的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
此类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储层致密,具有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开发难度大[1-5]。
相比于常规井,采用水平井结合压裂技术开发该油藏的单井动用面积大,开发效果更好。
但是受储层特征、有效水平段长度、压裂方式、压裂规模等因素影响[6-7],水平井单井之间开发效果差异较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严重制约该油藏的高效开发。
本研究从地质和压裂参数方面,分析了不同储层、不同工程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地质和压裂参数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明确了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为研究区长6油藏高效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0年第39卷总目次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0年第39卷总目次期页㊃石油地质㊃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闫百泉㊀孙㊀扬㊀杨贵茹㊀文㊀强㊀于舒杰㊀胡㊀明(1-1)饶阳凹陷中深层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孔隙特征的影响薛㊀辉㊀韩春元㊀肖博雅㊀张国伟㊀于仁江㊀窦连彬(1-10)巴彦呼舒凹陷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杨㊀旭(1-18)沉积模式约束下复杂构造带砂体定量表征与沉积微相刻画 以沙南凹陷曹妃甸18⁃1油田围区为例刘艺萌㊀张㊀藜㊀王志萍㊀刘㊀睿㊀马正武(1-26)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梅㊀俭(1-35)基于储层构型表征的辫状河地质知识库构建 以苏里格气田SX密井网区为例余浩杰㊀马志欣㊀张志刚㊀黄文芳(2-1)大港探区港北潜山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李祖兵㊀李㊀剑㊀崔俊峰㊀杨㊀萍㊀邢立平㊀吴雪松(2-9)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区预测张海桥(2-21)库车坳陷泥岩盖层脆韧性破裂特征数值模拟陈美伊㊀陈守田㊀吉庆生㊀卢明旭(2-28)断裂向下输导油气成藏分布的主控因素袁晓飞(2-36)古龙页岩油(代序)孙龙德(3-1)古龙页岩油战略意义及攻关方向王广昀㊀王凤兰㊀蒙启安㊀谷社峰(3-8)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王玉华㊀梁江平㊀张金友㊀赵㊀波㊀赵㊀莹㊀刘㊀鑫㊀夏㊀丹(3-20)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岩相特征与成因金成志㊀董万百㊀白云风㊀吕建才㊀付秀丽㊀李㊀佳㊀马生明(3-35)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甜点特征及分布崔宝文㊀陈春瑞㊀林旭东㊀赵㊀莹㊀程心阳㊀张玉鹏㊀鲁国强(3-45)构造和沉积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 以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青一段为例付晓飞㊀石海东㊀蒙启安㊀柳㊀波㊀梁江平㊀贺君玲㊀冉清昌㊀巩㊀磊㊀贾㊀茹(3-56)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成岩演化与储集性能冯子辉㊀柳㊀波㊀邵红梅㊀王㊀成㊀洪淑新㊀王继平㊀潘会芳㊀王永超㊀张安达㊀田善思㊀迟亚奥(3-72)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有机质特征与页岩油形成演化霍秋立㊀曾花森㊀张晓畅㊀付㊀丽㊀王雨生㊀常立朋㊀乔㊀羽(3-86)页岩油储层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以松辽盆地古龙地区为例邵红梅㊀高㊀波㊀洪淑新㊀李玲玲㊀王继平㊀王永超㊀白雪晶㊀谭文丽(3-97)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张亚金㊀张湘娟㊀张振伟㊀曹彦清(4-1)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砂质碎屑流沉积模式岳绍飞㊀张㊀辉㊀覃利娟㊀杨朝强㊀漆㊀智㊀王勇标(4-9)辽东南洼东部缓坡带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宛良伟㊀杜晓峰㊀王启明㊀李晓辉㊀马正武(4-19)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二段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董贵能㊀杨希冰㊀何小胡㊀赵顺兰㊀李㊀才㊀李彦丽㊀焦立波(4-32)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田㊀钊(4-42)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对含气饱和度空间分布的控制 以苏里格气田SX密井网区为例段志强㊀李进步㊀白玉奇㊀李浮萍㊀薛㊀雯㊀孙艳辉㊀李东营(5-1)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带反转构造圈闭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孙显义㊀许凤鸣㊀王㊀瑞(5-10)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佟远萍(5-17)新肇油田古628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夏㊀青(5-25)源储被泥岩盖层分隔型油源断裂厘定方法及其应用李晓敏(5-34)微断层发育特征及封闭性评价 以塔河Ⅸ区下油组油藏为例方㊀芹(5-40)论烃源岩层系含油气系统魏恒飞㊀李秋媛㊀毕建军㊀陈彦虎㊀李志向㊀赵海山㊀金国钰(6-1)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特征马铨峥㊀杨胜来㊀杨㊀龙㊀邹㊀成㊀王君如(6-13)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传统地层划分方案的反思 以姬塬油田罗38区㊁罗211区为例王西强㊀舒成龙㊀高㊀雪㊀刘㊀举(6-21)Burgos盆地Perdido构造带盐泥底辟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杨㊀帆㊀胡望水㊀蔡文杰㊀陈章文(6-31)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古地貌演化的控制杨润泽㊀王宏语㊀樊太亮㊀侯云超㊀张㊀斌㊀张㊀峰(6-39)㊃油藏工程㊃定边X区长8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对油水流动的影响李晓骁㊀任晓娟㊀田㊀进㊀马焕焕(1-41)高渗储层非稳态实验中计算含油率的一种方法邓㊀森㊀林㊀喆(1-50)试气过程高压气井裸眼井壁失稳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姜海龙㊀姚志奇(1-56)注水条件下近裂缝带的地应力演化规律郑永香㊀刘建军(1-62)基于数字滤波的压裂停泵压降分析方法李培伦㊀田㊀伟㊀卢德唐(1-74)TMBA⁃015井高孔高渗活跃油水层尾管固井田国强㊀唐㊀凯㊀兰小林(1-79)Toson油田井网部署及实施效果评价毛㊀伟㊀霍立锋㊀张㊀君(2-42)东胜气田锦58井区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李凌川㊀刘㊀威㊀张永春㊀姚昌宇(2-48)中坝气田须二段气藏裂缝分级评价方法程㊀超㊀何㊀亮㊀张本健㊀曹㊀建㊀张㊀亮㊀朱㊀雷(2-56)一种快速评价底水油藏开发潜力方法常㊀涛㊀陈建波㊀刘建国㊀程大勇㊀曲炳昌(2-65)基于泡沫流体管流模型的速度管柱排采工艺优化 以川西坳陷中浅层气藏为例符东宇㊀李祖友㊀鲁光亮㊀傅春梅㊀王峻峰㊀唐㊀雷(2-72)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压裂液防膨剂防膨效果评价徐润滋㊀齐㊀银㊀余兴国㊀王雅楠㊀王泫懿(2-80)X区块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技术及其应用金艳鑫(2-86)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外流水量评估方法赵国忠㊀李美芳㊀郑宪宝㊀苗志国㊀王宏伟(4-48)大庆萨南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注采结构优化调整方法梁文福(4-53)水力压裂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吴飞鹏㊀孟鹏程㊀丁乾申㊀李㊀德㊀杨㊀维(4-59)空心抽油杆热水循环降黏效果影响因素王小兵㊀刘㊀阳㊀李㊀森㊀李景波㊀吕雷纲㊀龚浩宇㊀王多琦㊀杜明智(4-69)气体辅助重力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冯科文㊀穆朗枫㊀阎逸群㊀吴忠宝㊀李㊀齐㊀张㊀原(4-77)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模型识别图版及其应用李成刚㊀李英强(4-87)基于格子 玻尔兹曼方法的裂缝导流能力流固耦合徐加祥㊀丁云宏㊀杨立峰㊀刘㊀哲㊀高㊀睿㊀王㊀臻(4-94)耐高温有机锆线性胶压裂液性能评价王㊀健㊀刘玮玮(4-101)受压状态下水力压裂支撑剂性能评价方法徐㊀启㊀周晓峰(5-51)非规则支撑剂团簇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评价曹㊀冰㊀任㊀岚㊀郭仕生㊀姚锋盛(5-58)低伤害高效清洁滑溜水压裂液体系研制与应用赵玉东(5-65) 动态法 产能方程在高压气藏开发中的应用 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为例蔡珺君㊀占天慧㊀邓㊀庄㊀甘笑非(5-72)水平井段套损可膨胀修复技术 以大牛地气田PG34井为例丁少军(5-80)油田开发规划多目标不确定性优化模型及其应用王志新(5-86)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合理高效注气开发方式冯强汉㊀邓宝康㊀杨映洲㊀张佳超㊀彭雪花㊀袁嘉赓(6-52)冲击荷载下岩石动态强度主控因素与计算模型吴飞鹏㊀丁乾申㊀杨㊀维㊀李晓军㊀王㊀凯㊀康少飞(6-60)基于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方法邓㊀森(6-70)火山岩体积压裂的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实验评价谢㊀斌㊀任㊀岚㊀贾久波㊀黄㊀波(6-77)胡154井区长4+5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开发的影响郑㊀奎㊀卜广平㊀张换果㊀杨晋玉㊀李海菲㊀路向伟㊀李㊀钰㊀于景维(6-85)气举井效率定量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齐㊀丹㊀邹洪岚㊀陈㊀挺㊀丁云宏㊀崔明月(6-97)一种适用于水力裂缝扩展的混合位移不连续单元法赵㊀博㊀胡铭寰㊀武天海㊀丛㊀巍㊀徐㊀立㊀冯㊀奕(6-104)㊃三次采油㊃凝胶调剖剂在地层深部动态成胶性能评价刘向斌㊀尚宏志(1-86)基于霍尔曲线的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新方法孙㊀亮㊀李保柱㊀李㊀勇(1-91)强碱三元驱油剂及结垢颗粒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高清河㊀李㊀琦㊀吴㊀昊㊀黄㊀金㊀陈思安㊀王子玉㊀李丽敏(1-99)三元复合驱工业应用跟踪评价及措施调整方法王云超(1-107)三元复合驱耐碱树脂砂研究及现场应用刘向斌(2-94)生物三元复配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朱慧峰㊀王云超㊀侯兆伟㊀王海峰㊀王㊀颖㊀陈星宏(2-100)微生物驱矿场采出液中生物代谢产物徐㊀婷㊀佘跃惠㊀何延龙㊀张㊀凡㊀梁云微㊀张㊀敏㊀董㊀浩(2-107)CO2混相驱提高石油采收率实践与认识张海龙(2-114)聚合物凝胶在多孔介质中封堵效果实验刘向斌(4-106)不同产甲烷培养基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任国领㊀金㊀锐㊀李㊀蔚㊀胡㊀敏㊀曲丽娜㊀侯兆伟㊀卞立红(4-113)一种新型纳米高效固体消泡剂曹光强㊀田㊀伟㊀李㊀楠㊀贾友亮㊀武俊文㊀王浩宇㊀贾㊀敏(4-121)超微CO2泡沫制备与表征邹高峰㊀舒志国㊀郑爱维㊀方栋梁㊀卢文涛㊀张㊀谦㊀魏㊀来㊀曹晨光(4-128)脂肽复配弱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性能及试验效果陈金凤(5-91)聚/表复合驱不同驱替阶段孔隙结构及微观剩余油变化规律张舒琴(5-98)聚表剂溶液分离及性能评价董㊀龙㊀时㊀光㊀刘海燕(5-105)聚驱后压堵结合工艺现场试验陈文将(5-111)砾岩油藏SP二元体系乳化性能及驱油实验张莉伟㊀王㊀健㊀栾和鑫㊀路宇豪㊀魏㊀凯㊀赵云海㊀刘凯东(6-112)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邓宝康㊀李军建㊀高银山㊀王新星㊀郭愿刚(6-119)本源无机凝胶传输运移能力和封堵效果实验宋立志㊀郑华安㊀王㊀闯㊀李彦闯㊀曹伟佳㊀卢祥国㊀吕㊀鑫㊀梁守成㊀杨㊀寨㊀张春生㊀高建崇(6-126)㊃地球物理㊃大庆油田 两宽一高 地震资料稳相Q偏移 以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凹陷DS20井区沙河子组为例包㊀燚㊀陈树民㊀王㊀成(1-114)频率衰减斜率属性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李培培㊀刘志国㊀徐善辉(1-122)反射系数反演方法的改进及其在车排子地区白垩系薄储层预测中应用王月蕾㊀于会臻㊀王树华㊀乔玉雷㊀白斌杰(1-128)松辽盆地北部胡吉吐莫北地区萨尔图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方法姜传金㊀扈玖战(2-120)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浅变质岩岩性测井解释及其应用王春燕㊀史鹏宇㊀李㊀晶㊀覃㊀豪㊀金雪英㊀杨黎明(2-125)连续子波反射叠加合成地震记录方法李希元㊀胡望水㊀张㊀楠㊀朱㊀恒㊀李㊀旋(2-133)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地震岩石物理特征及甜点预测技术陈树民㊀韩德华㊀赵海波㊀陈㊀丰㊀王㊀团㊀唐晓花㊀赵峦啸㊀秦㊀玄(3-107)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测井评价技术现状㊁问题及对策李㊀宁㊀闫伟林㊀武宏亮㊀郑建东㊀冯㊀周㊀张兆谦㊀王克文㊀王敬岩(3-117)基于电成像与核磁共振测井的古龙页岩油储层有效性评价汤天知㊀李庆峰㊀赵小青㊀由立志㊀王㊀艳㊀闫学洪㊀徐㊀洁(3-129)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李宏为㊀李凡异㊀齐秋红㊀杨㊀童(4-135)JZ气田湖底扇岩性砂体叠置模式与连通关系文佳涛㊀严㊀皓㊀韩雪芳㊀吕坐彬㊀孟智强(4-143)塔里木盆地鹰山组致密碳酸盐岩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王向荣㊀李潮流㊀邓继新㊀潘建国㊀李㊀闯㊀张尔华㊀鞠林波(5-117)北部湾盆地低渗 特低渗含砾砂岩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袁㊀伟㊀何胜林㊀焦祥燕㊀谭㊀伟㊀杨㊀冬(5-127)基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的窄薄储层预测岳丽君㊀钱艳苓(5-135)大杨树盆地火山岩重力场影响消除和基底结构特征高春文(5-141)开发前期少井条件下低渗储层 甜点 建模表征技术及其应用丁㊀芳(6-135)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试验区井位设计及实时跟踪导向技术刘云燕(6-143)㊃非常规油气㊃渝东北寒武系鲁家坪组泥页岩裂缝特征及其页岩气意义胡㊀明㊀张渝苹㊀陆廷清㊀胡㊀峰㊀汪㊀星㊀冯桂莲㊀王秉合(1-136)考虑吸附膨胀和滤失附加应力的井壁应力模型唐巨鹏㊀齐㊀桐㊀路江伟(1-144)多压力系统致密气藏合采特征及开发方式优化实验徐小虎㊀王㊀亚㊀蔺景德㊀刘新伟㊀甘㊀宇(1-153)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徐加祥㊀杨立峰㊀丁云宏㊀高㊀睿㊀刘㊀哲㊀王㊀臻(1-162)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多功能表面活性剂驱油压裂液体系张志升(1-169)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及解除方法冯强汉㊀邓宝康㊀杨映洲㊀贾金娥㊀彭雪花㊀袁嘉赓(2-139)致密砂岩储层油充注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油藏为例王浩男㊀肖㊀晖㊀苗晨阳㊀马慧磊㊀李胜欣(2-147)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刘成川㊀曹廷宽㊀卜㊀淘(2-157)页岩地层井壁稳定多模型对比王书婷㊀张景富㊀刘鹏飞(2-166)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冉逸轩㊀周㊀翔(4-150)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邢雅文㊀冯赫青㊀尹㊀峥㊀梁文君㊀王宏霞㊀张㊀浩(4-159)页岩孔径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张㊀宇(4-169)修正流通面积的页岩有机纳米孔真实气体运移模型张艺钟㊀张茂林㊀鞠㊀斌㊀郭㊀平㊀唐彤彤㊀梅海燕㊀沈金才㊀廖如刚(5-148)页岩油层水力压裂注入水返排量计算的数学模型于㊀友㊀李江涛(5-156)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高温高压动态渗吸实验刘俊杰(5-161)大庆油田T30井区扶余油层致密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建模郭思强(5-169)页岩气藏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方法优选薛明宇㊀程远方㊀闫传梁㊀李㊀阳㊀李庆超㊀韩松财(6-152)涪陵页岩气藏水平井初始产能预测方法唐㊀军㊀彭㊀超(6-160)随机森林算法在页岩气田多段压裂改造中的应用纪㊀磊㊀李菊花㊀肖佳林(6-168)㊃工程技术㊃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水平井试采分析及产能预测庞彦明㊀王永卓㊀王㊀瑞㊀张元庆㊀陆慧敏㊀黄㊀亮(3-137)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大规模压裂后闷井控排方法刘㊀刚㊀杨㊀东㊀梅显旺㊀于书新㊀马威奇㊀范学君(3-147)页岩油水平井固井技术难点及对策杨智光㊀李吉军㊀杨秀天㊀姜㊀涛㊀和传健㊀肖海东(3-155)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岩性识别与流体评价技术梁久红㊀张丽艳㊀韩冰冰㊀杨世亮㊀李㊀博㊀刘文精㊀张艳茹㊀陈晓晓㊀郭㊀晶㊀董黛莉(3-163)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裂缝扩展机理与压裂工程技术张永平㊀魏㊀旭㊀唐鹏飞㊀张㊀浩㊀刘㊀宇㊀邓大伟㊀王海涛(3-170)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施工诊断及工艺控制技术闫鸿林㊀段彦清㊀范立华㊀张海龙㊀林庆祥(3-17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鄂尔 多斯盆地 北 以阴山 、 大青 山及狼 山为界 , 南 至秦岭 ; 西起贺 兰 山、 盘 山 , 到 吕梁山 , 六 东 总面
积 0 3 ×l 。 m . 2 O k 。其 大地 构 造位 置 属华 北 地 台
V 1 5 o6 o 3 N . .
De . 0 8 c2 0
[ 章编 号 ]1 7 7 7 20 )60 8—7 文 6 192 (0 80 —6 60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三 叠 系 延 长 组 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 因素研 究
窦伟 坦 侯 明才 陈洪德 董 桂 玉
(. 都理 工 大 学 沉 积地 质研 究 院 , 都 6 0 5 ; . 国 石 油 长庆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部 , 安 70 2 ) 1成 成 10 9 2 中 西 10 1
第 6期
窦伟 坦等 : 尔 多斯盆地 三 叠 系延 长 组油 气成 藏条件及 主控 因素研 究 鄂
・6 7 ・ 8
层 , 究 区域 构造 , 研 总结 构 造分 布 规律 ; 同时 根 据
岩性 的压 实率计 算 压 实 程 度 , 测 压 实构 造 的分 预 布规律 , 合 出油或见 油气 显示 井点 预测油 气藏 。 结 在钻井 较稀 的地 方 , 根据 钻 井 程 度较 高 的区 块 的
于鄂 尔多斯 盆地延 长 组 油藏 类 型 多样 、 藏 勘探 油 难度较 大 , 并且 对 成 藏 的条件 和控 制 因素 的基本 问题 的认 识不 够深 入 , 接影 响到 该层 位 油 藏 的 直 勘探进 程和探 勘成 功率 的提 高 , 因此 , 本文 在前人 研 究成 果 的基 础 上 , 合 研 究 区基 础 资料 , 结 深 入分析鄂 尔多斯 盆地三 叠系延 长组油 藏的成 藏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原油性质与来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原油性质与来源分析郑荣才;牛小兵;梁晓伟;王成玉;辛红刚【摘要】通过原油与油田水物理性质、原油与烃源岩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以及萜烷与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多项地球化学指标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长8、长6、长4+5等油层组原油性质较为复杂,其成熟度、母源氧化-还原环境及母质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烃源岩评价也显示长9、长8、长7、长6、长4+5段的暗色泥岩有机质质量和类型有所差别,但均具备生排烃能力.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明:成藏过程存在多套油源混源供油的成藏效应,其中长8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8段烃源岩;长6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长6段烃源岩;长4+5油层组原油存在长7、长6及长4+5段多源烃源岩的贡献.%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multipl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property of crude oil and oilfield water, group composition of crude oil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gas phase chromatography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rpane, sterane and other biomark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crude oil were especially complex for Chang-4 + 5, Chang-6 and Chang-8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Jiyuan Oilfield, Ordos Basin;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maturity, source rock depositional redox environment and type. The appraisal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and type of organic matter of dark mudstone for Chang-4 + 5, Chang-6, Chang-7,Chang-8 and Chang-9 of Yanchang Formation were different, but all had the ability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The comparison of oil sources further proved that there were multiple accumulation effects of oilsupply with mixed sources in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the crude oil of Chang-8 came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Chang-7Chang-8; the crude oil of Chang-6 came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Chang-7-Chang-6; the crude oil of Chang-4 + 5 came from multipl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Chang-7, Chang-6 and Chang-4 + 5.【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1(033)002【总页数】5页(P142-145,206)【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延长组;原油性质;烃源岩;油源对比【作者】郑荣才;牛小兵;梁晓伟;王成玉;辛红刚【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l22.10 引言姬塬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区域构造横跨天环坳陷和伊陕斜坡带(图1)。
长庆油田姬塬地区长4+5组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
抵黄米庄科 , 自山城 , 到安边 , 西 东 区域构造横跨伊 陕斜 坡 和天环 坳 陷 引。该 地 区长 4+5油层 组 是 长
庆 油 田近年来 发现 的超低 渗油 藏 发 育 区 , 有 良好 具 的油气 开 发 潜 力 。沉 积 学 研 究 表 明 , 塬 地 区 长 姬 4+ 组 为淡水 湖泊 建 设 型 三 角洲 沉 积 体 系 , 5 砂体 呈 指 状进 积特征 。本 次 研 究 通 过采 用 铸 体 薄 片 、 扫描 电镜 、 阴极发 光 、 衍射 等分 析手 段 , 长 4+ x. 对 5油层 组储层 物性 及成 岩作 用 进 行 分 析和 对 比 , 出 了成 得 岩作用 的演 化规 律 以及 对储 层 的影响 。
姬塬 地 区位 于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西 部 , 起 红 井 子 , 北 南
粒分 选性 较 好 , 度大 小 大 多在 ( .8— . )m 粒 0 0 0 2 m,
以细粒砂为主, 其次为粉砂岩或 中砂。根据薄 片观
察, 颗粒磨 圆 以次棱 一 圆 为 主 , 触 关 系 以点 接 触 次 接 为 主 , 部 出现 线 接触 : 结类 型 主 要 为加 大 -L 局 胶 孑 隙 式 、L 孑 隙式其 次 为 联 晶 式 和 薄膜 -L 孑 隙式 , 些 结 构 这 特 点控 制 了孔 隙 的分 布 局 。
作用。
关键词
成岩作 用
孔隙演化
延长组
长 4+ 5 A
储层
超低渗
鄂尔 多斯盆地
中图法分类 号 T 3 8 E4 ;
文献标志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古生代地 台及 台缘坳 陷 与 中新生 代 台 内坳 陷 叠 合 的 克 拉 通 盆 地 ¨ 。盆 地 J 构造简单 , 整体升 降、 陷迁移 , 坳 具有大型 多旋 回。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的成藏地质条件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认为上覆7油层组和上覆7油层组本身两套烃源岩是长9油藏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吴起地区,长9烃源岩是长9油藏原油的主要来源,长7烃源岩中没有长9油藏原油。
并且通过对长9油层组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在9l亚段接种了大部分的原油量。
本文主要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以及相关内容出发进行详细分析。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引言:对鄂尔多斯盆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有著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在相关人士的努力勘探下,已经发现了大批的油气田,在对其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形成了南油北气的开发格局。
随着勘探活动的不断深入,已经在石油中发现了新层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新领域。
近年来,在对石油进行预探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全盆地作为预探重点,对延长组的下部层系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甩开勘探力度方面也进行了加大,长9油层勘探过程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长9油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1.鄂尔多斯盆地长9分布规律在华北克拉通古老基地基础上,鄂尔多斯盆地得以发展,是一种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这种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相对比较稳定,而且特征比较明显,比如,可以持续沉降、整体上升、斜坡宽缓等。
上三叠统延长组是盆地内陆湖盆形成后的第一套生储油沿系,对其岩性特征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从下到上分成5段,包括的油层组一共有10个。
当延长组进入到长9沉积期之后,就会出现胡湖岩性主要是以砂岩夹泥岩为主,组成包括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等,这些砂岩夹泥岩具有不同的厚互层。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规模上,长9藏一般比较小,而且具有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
在本文中主要对成藏条件、油源条件、沉积条件以及成藏组合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地质基础提供给长9油藏的勘探工作中。
2.成藏条件2.1油源的条件之前有很多研究学者针对长9油藏的油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这些人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比较一致,但是在吴起地区的长9油藏的油源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论,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001-6112(2018)06-0778-0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10.11781/sysydz201806778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汶锋刚1,2,朱玉双1,任战利1,倪㊀军2,高鹏鹏3(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㊀710069;2.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㊀710075;3.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㊀710065)摘要:利用氩离子抛光片进行SEM观测,从微观尺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中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对应孔径发育情况;采用氦气膨胀法㊁压汞法㊁低压氮气吸附㊁二氧化碳吸附㊁核磁共振等定量化的测试手段,利用全孔径孔隙结构定量表征方法,对该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不同岩石类型的孔隙结构特征;进一步结合储层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和地化特征,从不同尺度讨论了影响山西组储层孔隙发育和保存的各种地质因素㊂结果显示:山西组泥页岩层系中不同类型岩石的孔隙类型㊁孔径和孔隙度等均存在差异,同一类型岩石中不同类型孔隙的孔径及发育特征也有所不同㊂粉砂质页岩有机质含量(沥青含量)是决定其孔隙度和中大孔发育的决定性因素㊂在低TOC页岩中,石英长石含量是影响孔隙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呈正相关性㊂有机质含量对于高TOC黏土质页岩孔隙度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刚性颗粒粒径和黏土矿物含量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㊂关键词:储集空间特征;页岩储层;山西组;延长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ReservoirporositycharacteristicsandcontrolsoftheShanxiFormationshalereservoir,Yanchangarea,OrdosBasinWENFenggang1,2,ZHUYushuang1,RENZhanli1,NIJun2,GAOPengpeng3(1.DepartmentofGeology,NorthwestUniversity,Xi an,Shaanxi710069,China;2.InstituteofShannxiYanchangPetroleumGroupCo.,Ltd,Xi an,Shaanxi710075,China;3.SchoolofForeignLanguages,Xi anShiyouUniversity,Xi an,Shaanxi710065,China)Abstract:Themicro⁃scaleshalereservoirporositytypeandthecorrespondingporesizedistributionoftheShanxiFormationintheYanchangexplorationareaoftheOrdosBasinwereanalyzedusingargonionpolishedsectionsforSEMobservation.Heliumgasexpansion,mercuryinjection,lowpressurenitrogenadsorption,carbondioxideadsorption,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testsandfullpore⁃sizequantitativecharacterizationwereappliedtostudythereservoirphysicalpropertiesandtheporestructureofvariousrocktypes.VariousgeologicalfactorsinfluencingthereservoirporedevelopmentandpreservationoftheShanxiFormationwerediscussedfromdifferentaspectscombinedwiththemineralogicaland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reservoirrocks.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differencesinporetypes,poresizesandporosityofdifferentrocktypesoftheShanximudshaleformation,andthereweredifferencesinporesizeand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poretypesofthesamerocktype.Theorganicmattercontent(asphaltcontent)ofsiltyshalewasdecisiveforporosityandmiddle-largeporedevelop⁃ment.InlowTOCshale,quartzfeldsparcontentisamainfactorthataffectsporosity,showingapositivecorrelation.OrganicmattercontenthasapositiveinfluenceontheporosityofthehighTOCargillaceousshale,whilerigidparticlesizeandargillaceousmineralcontentshowaclearnegativerelationship.Keywords:reservoirspacecharacteristics;shalereservoir;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收稿日期:2018-01-30;修订日期:2018-09-30㊂作者简介:汶锋刚(1981 ),男,博士在读,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研究㊂E⁃mail:ycsywfg@163.com㊂通信作者:朱玉双(1968 ),女,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油藏评价和描述㊁剩余油挖潜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㊂E⁃mail:yshzhu@nwu.edu.cn㊂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延安地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2017ZX05039)资助㊂㊀第40卷第6期2018年11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石㊀油㊀实㊀验㊀地㊀质PETROLEUMGEOLOGY&EXPERIMENT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40,No.6Nov.,2018㊀㊀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地[1],在盆地页岩中发育多种类型的储集空间,是页岩气赋存的场所[2-4]㊂储集空间类型对烃类的影响较大,对地层流体的渗流能力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5]㊂本文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17口钻井㊁测井㊁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氩离子抛光片进行SEM观测[6],从微观尺度分析了山西组页岩储层中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对应孔径发育情况;采用氦气膨胀法㊁压汞法㊁低压氮气吸附㊁二氧化碳吸附㊁核磁共振等定量化的测试手段[6-7],利用全孔径孔隙结构定量表征方法[8],对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不同岩石类型的孔隙结构特征;进一步结合储层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和地化特征,从不同尺度讨论了影响山西组储层孔隙发育和保存的各种地质因素㊂1㊀研究区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缘,北靠阴山㊁大青山,南抵秦岭,西邻六盘山㊁贺兰山,东接吕梁山㊁中条山,现今的构造形态总体上呈东翼宽缓㊁西翼狭窄㊂盆地边缘断裂褶皱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自东向西平缓倾伏,倾角小于1ʎ㊂盆地可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包括伊盟隆起㊁渭北隆起㊁西缘冲断带㊁天环坳陷㊁伊陕斜坡和晋西挠褶带;地理位置横跨陕㊁甘㊁宁㊁蒙㊁晋五省区㊂盆地内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石油㊁天然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在下古生界发现并探明了大型风化壳型气藏,而且在上古生界也发现了一批有工业价值的大中型气藏,展现了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良好前景㊂研究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地区,位于延安地区东部(图1)㊂2㊀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特征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在鄂尔多斯盆地分布广泛,且厚度大[9-10],主要形成于湿地沼泽和三角洲环境[11]㊂在研究区山西组暗色泥岩厚度一般为6080m;平面上,其主要发育在中东部,其次为西部,南部发育最差㊂本文选取研究区17口井的岩心样品127块,取心层位主要为山1㊁山2层,取心层井深2100 3500m;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技术,在明确孔隙类型和判识标准的基础上,从山西组页岩层系中的不同岩石类型入手,对比分析页岩储层中的孔隙类型及发育特征,半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孔隙的大小和发育程度,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页岩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㊂2.1㊀岩性特征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及研究区山西组17口井的岩心观测㊁测井结果表明,延长探区内山西组泥页岩层系中广泛发育有黑色泥页岩㊁灰色泥岩㊁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以及灰色细砂岩㊂2.2㊀储集空间类型及划分目前,在页岩储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LOUCKS等[11]提出的孔隙类型三元分类方案,即图1㊀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研究区位置Fig.1㊀TectonicunitsofOrdosBasinandlocationofYanchangexplorationarea㊃977㊃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汶锋刚,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㊀表1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孔隙类型划分方案及其特征描述Table1㊀Divisionanddescriptionofvariousporetypes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孔隙类型特征粒(晶)间孔粒(晶)内孔有机质孔粒间孔包括碎屑颗粒粒间孔㊁同沉积黏土矿物粒间孔等晶间孔包括各类胶结物㊁自生黏土矿物晶间孔等粒内孔包括碎屑颗粒粒内孔㊁黏土矿物粒内孔等晶内孔包括各类胶结物㊁自生黏土矿物晶内孔等有机质内部孔包括发育有机质内部的孔隙与无机矿物组成孔与周围无机矿物共同围成的孔隙粒(晶)间孔㊁粒(晶)内孔和有机质孔[12]㊂本文依据此方案和判别标准,将山西组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分为3大类和6小类(表1),以此对山西组泥页岩中孔隙类型进行观测和统计㊂2.3㊀孔隙类型和发育特征岩石组构中有三方面影响了页岩的物性,包括矿物组成尤其是刚性颗粒的组成㊁支撑类型和刚性颗粒粒径㊂一般而言,刚性颗粒含量高和粒径大的页岩普遍具有较好的物性㊂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类型(沉积有机质或运移有机质)等有机质组分特征对于物性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㊂胶结物尤其是碳酸盐含量是影响页岩储层物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㊂由于研究区碳酸盐含量普遍较低,因此,以岩石组构和有机质组分为重要标准进行了岩石划分㊂通过岩石组构将山西组页岩划分为粉砂质页岩(刚性颗粒的含量大于10%)和黏土质页岩(刚性颗粒的含量小于10%)㊂在此基础上,按照有机质类型和含量继续进行区分,将有机质较为发育(TOC大于1%)定义为高TOC黏土质页岩,而将有机质含量较低(TOC小于1%)的黏土质页岩定义为低TOC黏土质页岩㊂通过对研究区内56块样品进行岩石热解实验,测得山西组泥页岩TOC值,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0 2.5%之间,平均值为2.11%㊂有机碳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一峰主要分布于0 0.6%;另一峰主要分布在1.2% 2.2%㊂2.3.1㊀高TOC黏土质页岩(1)粒(晶)间孔㊂镜下观察结果表明,泥质层中粒间孔主要为黏土矿物粒间孔,包括发育在黏土矿物与黏土矿物之间以及黏土矿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㊂黏土矿物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主要为狭缝孔,发育在面 面接触的黏土矿物颗粒之间㊂泥质层中还有部分黏土矿物呈点 面接触并保存了三角形或絮凝状孔隙,黏土矿物和石英㊁碳酸盐㊁黄铁矿等刚性碎屑颗粒之间的粒间孔主要发育2种形式的孔隙:其一是在较大刚性颗粒周缘的 压力影 中;其二是刚性颗粒充填于黏土矿物中㊂泥质层中还可见团块状局部富集的石英㊁长石等刚性碎屑颗粒,这些碎屑颗粒之间有的保留了部分粒间孔,本类孔隙发育较少㊂石英等刚性碎屑颗粒边缘易发育碳酸盐矿物形成加大边,这些加大边经溶蚀作用改造后可形成大量溶蚀孔隙,这种成因的孔隙孔径一般较大,主要分布于11 178nm之间㊂该类型的溶蚀孔在山西组高TOC黏土质页岩中大量发育,是主要的粒间孔隙类型之一㊂(2)粒(晶)内孔㊂泥质层中粒内孔发育在黏土矿物㊁云母㊁长石㊁石英㊁方解石等颗粒内部,分布十分广泛[13]㊂黏土矿物粒内孔,镜下能观察到的主要是云母矿物层理缝形成的粒内孔,这类孔隙呈狭缝状,发育程度明显地受到云母颗粒长轴与层理方向关系的控制,在长轴方向和层理垂直的情况下,受压实作用的影响,更易发育孔径较大的孔隙㊂石英粒内孔的形状普遍为近圆形㊂方解石粒内孔形状上更加多样,甚至在SEM图像上也能表现出彼此相连而呈蜂窝状分布,这部分孔隙存在与方解石粒间孔形成蜂窝状连通孔隙的可能性㊂草莓状黄铁矿内部发育的孔隙为粒内孔,孔隙呈多边形集群式分布,大部分草莓状黄铁矿粒内孔内可见有机质分布㊂化石骨架内也发育有孔隙,呈现出原始腔体结构,孔径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大部分被沥青充填㊂石英㊁方解石等刚性颗粒的粒内孔主要为溶蚀成因㊂(3)有机质孔㊂有机质内部孔隙形态多为近圆形㊁椭圆形㊁三角形㊁多边形和不规则长条状,有机质孔或孤立发育或集群发育,有时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孔径较大的有机质孔㊂有机质与无机矿物形成的孔隙分布于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分界面㊂此外,很多的有机质并不发育有机质孔,尤其是在与细小的黏土矿物共存㊁沿层理面分布和赋存于水平裂缝中的有机质㊂综合来看,高TOC黏土质页岩的孔隙主要是黏土矿物的粒间孔㊁碳酸盐胶结物的㊃087㊃㊀㊀㊀㊀㊀㊀石㊀油㊀实㊀验㊀地㊀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0卷㊀㊀溶蚀粒间孔隙㊁云母矿物的粒内孔和有机质孔,这些孔隙都具有发育数量大㊁可形成大孔(>50nm)的能力㊂2.3.2㊀粉砂质页岩(1)粒(晶)间孔㊂通过SEM镜下观察发现,粉砂级颗粒之间存在大量的黏土矿物而不能够形成直接接触,这种现象在粒径小于3.9μm的矿物颗粒中更为普遍㊂因此,粉砂质页岩中的粒(晶)间孔主要是以黏土矿物相关的孔隙为主,刚性颗粒粒间孔不发育㊂黏土矿物相关孔隙存在3种主要的形式:一是由石英或碳酸盐矿物等刚性颗粒可以支撑的黏土矿物孔;二是黏土矿物形成的狭缝状粒间孔;三是絮凝状黏土矿物形成的粒间孔㊂(2)粒(晶)内孔㊂粉砂质页岩内的粒内孔主要包括云母类矿物粒内孔㊁石英粒内溶蚀孔㊁碳酸盐矿物晶内溶蚀孔和黄铁矿等含铁矿物晶内溶蚀孔[14]㊂云母类矿物粒内孔:粉砂质页岩内含有大量的黑㊁白云母,在镜下粉砂质页岩内的云母类矿物发育少量的平行于解理缝的孔隙,形态主要为狭缝状㊂石英粒内溶蚀孔:与高TOC黏土质页岩相比,粉砂质页岩内的石英广泛发育粒内溶蚀孔,这些孔隙主要为椭圆和近圆状,本类孔隙的孔径明显大于高TOC黏土质页岩中的石英粒内孔㊂碳酸盐矿物晶内溶蚀孔:与石英粒内溶蚀孔相似,本类孔隙的形状也以圆状和椭圆状为主㊂黄铁矿等含铁矿物晶内溶蚀孔:虽然粉砂质页岩内的黄铁矿等含铁矿物含量较少,但发育的黄铁矿等含铁矿物普遍发育有晶内溶蚀孔,这些溶蚀孔以圆状为主㊂(3)有机质孔㊂粉砂质页岩内的有机质包括颗粒状有机质㊁充填于孔隙中的有机质和充填于水平状裂缝中的有机质㊂经过系统的观测和统计发现,粉砂质页岩内的大部分有机质并不发育有机质孔,仅在碎屑颗粒可以起到较好支撑作用的情况下,有机质孔才能较少的发育㊂2.3.3㊀低TOC黏土质页岩低TOC黏土质页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与黏土矿物有关[15],其主要的孔隙类型包括云母粒内孔和黏土矿物的狭缝孔,少量的碎屑颗粒支撑的黏土矿物粒间孔和溶蚀孔隙㊂由于有机质含量较少,故少量发育的有机质也未发育孔隙㊂2.4㊀孔隙结构和孔隙度综合采用He孔隙膨胀法对65块山西组泥页岩层系中的样品进行了孔隙度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压汞法㊁氮气吸附法和二氧化碳吸附法㊁核磁共振法分别进行了孔隙结构测试和分析[16-21]㊂通过上述测试,重点对山西组页岩层系中不同岩石类型中能够被气体占据的有效孔隙空间进行了定量化研究㊂2.4.1㊀孔隙度分布特征通过(有效)孔隙度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可知,所有65块样品的孔隙度平均为1.56%㊂其中,高TOC黏土质页岩的孔隙度平均值为1.07%;低TOC黏土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0.78%;粉砂质页岩的孔隙度平均值为2.03%,孔隙度分布具有粉砂质页岩>高TOC黏土质页岩>低TOC黏土质页岩的特征㊂2.4.2㊀孔体积组成特征由表2可知,在不同岩石类型间,不同孔径级别孔隙的孔体积及其对应发育比例具有较大的差异:高TOC黏土质页岩的微孔最为发育,低TOC黏土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的微孔依次减少;粉砂质页岩的中孔㊁大孔最为发育,低TOC黏土质页岩和高TOC黏土质页岩的中孔㊁大孔依次减少㊂2.4.3㊀孔径分布特征为了定量评价研究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的孔隙表2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页岩不同岩石类型孔体积含量和占总孔比例统计Table2㊀Porevolumecontentandtotalholeproportionofvariousrocktypes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样号岩性孔体积/(cm3㊃g-1)微孔中孔大孔总孔占总孔比例/%微孔中孔大孔10#粉砂质页岩0.000820.006600.002260.009688.568.223.321#粉砂质页岩0.000950.005570.002370.0088910.762.726.625#粉砂质页岩0.000860.006510.001980.009359.269.621.232#粉砂质页岩0.001050.006790.003080.010929.762.228.247#粉砂质页岩0.000980.004210.000690.0058816.771.611.819#低TOC黏土质页岩0.001140.004800.001980.0079214.460.725.027#高TOC黏土质页岩0.000980.002930.000900.0048120.360.918.823#高TOC黏土质页岩0.001630.002370.001320.0053130.644.624.839#高TOC黏土质页岩0.002640.004180.001640.0084631.249.419.4㊃187㊃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汶锋刚,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㊀结构特征,针对上述3种主要岩石类型,利用压汞 气体吸附联用法开展全孔径孔隙结构测试分析[22],并结合核磁共振孔隙结构测试结果,分析了不同岩石类型中主要孔径分布发育特征㊂(1)高TOC黏土质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呈单峰分布特征,最高峰值位于1nm以下的微孔区间,随孔径增大,孔隙数量逐渐减少,最大孔径一般小于10nm,1 10nm区间孔隙发育程度较低;100nm以下中 大孔贡献了主要的孔隙空间(图2a,b)㊂(2)低TOC黏土质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分布特征(图2c),分别在1nm以下的微孔区间和10 1000nm中 大孔区间分布有峰值,但其微孔处峰值明显低于高TOC黏土质页岩㊂低TOC黏土质页岩最大孔径一般小于10nm,1 10nm区间孔隙发育程度整体较低;100nm以下中 大孔贡献了主要的孔隙空间,但与高TOC黏土质页岩相比,这部分孔隙孔径整体相对偏向小孔径方向㊂(3)粉砂质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分布特征(图3),峰值分别在1nm以下的微孔区间和10 1000nm中 大孔区间,其曲线形态与低TOC黏土质页岩类似,但峰值幅度明显相对较高,并且在1 10nm孔径区间也常发育有峰值,其幅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黏土质页岩在对应孔径区间的峰值幅度,说明粉砂质页岩中微米级大孔相对最为发育㊂粉砂质页岩中100nm以下中 大孔贡献了主要的孔隙空间㊂从整体上看,在3种岩石类型中,粉砂质页岩这部分孔隙的孔体积发育程度最高,能够提供的孔隙空间最大㊂3㊀页岩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山西组页岩中不同岩石类型在总孔体积㊁不同级别孔径占比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岩石类型间的孔隙发育类型同样具有较大的差异,表明不同岩石类型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3]㊂3.1㊀中孔和大孔的影响因素由表2可知,中孔和大孔所提供给的孔体积可以达到总孔体积的70%以上,因此,中孔和大孔的含量决定了孔隙度大小㊂3.1.1㊀粉砂质页岩在粉砂质页岩中,有机质不仅包含干酪根等运移有机质,还包含有大量的运移沥青,并且后者占主导㊂干酪根生成的液态烃等经过运移后,在热裂解㊁生物或氧化等作用下,液态烃会发生脱挥发分作用,图2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黏土质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压汞 气体吸附法联用测全孔径)Fig.2㊀Poresizedistributioncurvesofargillaceousshale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usingmercuryinjection-gasadsorptionmethodtomeasurefullporesize)图3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粉砂质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压汞 气体吸附法联用测全孔径)Fig.3㊀Distributionofporesizeofsiltyshale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usingmercuryinjection-gasadsorptionmethodtomeasurefullporesize)㊃287㊃㊀㊀㊀㊀㊀㊀石㊀油㊀实㊀验㊀地㊀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0卷㊀㊀从而转化为运移沥青[24]㊂这些运移沥青可以占据大量的无机矿物形成的孔隙或裂缝,从而降低样品的孔隙体积和孔隙度㊂研究区山西组粉砂质页岩中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R2=0.59)(图4a)㊂可见,粉砂质页岩有机质含量(更为准确地说是沥青含量)是决定其孔隙度和中㊁大孔发育的决定性因素㊂按照3个明显的样品TOC分布区间(0 0.2%,0.2% 0.5%,>0.6%),进一步分析了刚性颗粒粒径对于孔隙度的影响(图4b),在3个TOC区间,刚性颗粒的粒径都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8,0.6,0.61),表明在有机质含量较为接近的情况下,颗粒粒径是控制孔隙度的重要影响因素㊂3.1.2㊀低TOC黏土质页岩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2块数据较为齐全的低TOC黏土质页岩的孔隙度㊁矿物含量㊁有机质含量㊁刚性颗粒粒径/含量等参数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能够反映数据分布和关系的主成分;在计算了不同数据在主成分1,2,3上的载荷后,绘制了各个参数在3个主成份上的载荷分布图(图5)㊂由图5可知,主成分1和2的地质意义不明显,主成分3具有反映孔隙度变化的能力㊂在主成分3中,孔隙度和石英长石含量具有最高的载荷值,载荷值分别为0.998和0.925,其他因素在主成分3上的载荷值普遍小于0.3(图5b),显示出在低TOC页岩中,石英长石含量是影响孔隙度的最主要的因素㊂低TOC黏土质页岩中主要的孔隙类型是石英㊁长石等颗粒支撑形成的黏土矿物相关孔及石英表面的溶蚀孔,在没有石英颗粒支撑的情况下,黏土矿物往往会紧密压实无法形成孔隙㊂随着石英㊁长石含量的增加,孔隙度呈线性增加的特征(R2=0.56)(图6a)㊂可见,石英㊁长石等刚性颗粒的含量是低TOC黏土质页岩物性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㊂3.1.3㊀高TOC黏土质页岩研究了32块数据较为齐全的高TOC黏土质页岩的有机质含量㊁黏土矿物含量㊁刚性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孔隙度的影响(图6b-d)㊂由图6可知,有机质含量对于高TOC黏土质页岩孔隙度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刚性颗粒粒径和黏土矿物含量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且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孔隙度的最主要因素㊂3.2㊀微孔的影响因素泥页岩微孔(孔径小于2nm)的发育主要受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影响㊂通过有机质和微孔的相关关系图(图7)可以看出,山西组泥页岩的微孔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2=0.76),说图4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粉砂质页岩中有机质含量㊁颗粒粒径与孔隙度的关系Fig.4㊀Relationshipsamongorganicmattercontent,particlesizeandporosityinsiltyshale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图5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粉砂质页岩中不同地质参数在PCA双标图中的分布Fig.5㊀DistributionofdifferentgeologicalparametersofsiltyshaleinPCAdoubleplot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㊃387㊃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汶锋刚,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㊀图6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黏土质页岩孔隙度的影响因素Fig.6㊀Influencingfactorsforporosityofargillaceousshale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图7㊀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山西组有机质含量同微孔孔体积的相关关系Fig.7㊀CorrelationbetweenorganicmattercontentandmicrodistributedvolumeofShanxiFormation,Yanchangarea,OrdosBasin明微孔隙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含量㊂图7中TOC和微孔孔体积的关系连线在w(TOC)=0处,具有0.0685ˑ10-2cm3/g的微孔孔体积,说明存在一定数量的黏土矿物形成的微孔㊂4㊀结论(1)山西组泥页岩层系中不同类型岩石的孔隙类型㊁孔径和孔隙度等均存在差异,同一类型岩石中不同类型孔隙的孔径及发育特征也有所不同㊂无机粒间孔和粒内孔在各类岩石中均有发育,但孔径大小和发育程度有所不同;有机孔主要发育于高TOC黏土质页岩中㊂高TOC黏土质页岩的中孔和微孔最为发育,平均孔隙度为1.07%;粉砂质页岩的大孔最为发育,微孔最不发育,平均孔隙度为2.03%;低TOC黏土质页岩的中孔最不发育㊂(2)粉砂质页岩有机质含量(沥青含量)是决定其孔隙度和中㊁大孔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机质含量较为接近的情况下,颗粒粒径是控制孔隙度的重要影响因素㊂在低TOC页岩中,石英㊁长石含量是影响孔隙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呈正相关性㊂有机质含量对于高TOC黏土质页岩孔隙度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刚性颗粒粒径和黏土矿物含量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且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孔隙度的最主要因素㊂山西组泥页岩的微孔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同时存在一定数量的黏土矿物形成的微孔㊂参考文献:[1]㊀王社教,李登华,李建忠,等.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1,31(12):40-46.㊀㊀㊀WANGShejiao,LIDenghua,LIJianzhong,etal.Explorationpoten⁃tialofshalegasintheOrdosBasin[J].NaturalGasIndustry,2011,31(12):40-46.[2]㊀陈占军,任战利,王树慧,等.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含气物性下限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6,38(4):521-527.㊀㊀㊀CHENZhanjun,RENZhanli,WANGShuhui,etal.Lowestlimitforthegas⁃bearingcapacityofreservoirsintheeasternSuligegasfield,OrdosBasin[J].PetroleumGeology&Experiment,2016,38(4):521-527.[3]㊀王禹诺,曹青,刘宝宪,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气成藏主控因素[J].特种油气藏,2016,23(4):81-84.㊀㊀㊀WANGYunuo,CAOQing,LIUBaoxian,etal.Keycontrolling⁃factorsoftightsandstonegasaccumulationinthesouthwesternOrdosBasin[J].SpecialOil&GasReservoirs,2016,23(4):81-84.[4]㊀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㊁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641-653.㊀㊀㊀ZOUCaineng,DONGDazhong,WANGShejiao,etal.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formationmechanismandresourcepotentialofshalegasinChina[J].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2010,37(6):641-653.㊃487㊃㊀㊀㊀㊀㊀㊀石㊀油㊀实㊀验㊀地㊀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0卷㊀㊀[5]㊀郭伟,刘洪林,薛华庆,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页岩沉积相及其对页岩储层的控制作用[J].地质学报,2015,89(5):931-941.㊀㊀㊀GUOWei,LIUHonglin,XUEHuaqing,etal.DepositionalfaciesofPermianShanxiFormationgasshaleinthenorthernOrdosBasinanditsimpactonshalereservoir[J].ActaGeologicaSinica,2015,89(5):931-941.[6]㊀杨超,张金川,唐玄.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类型及对页岩气储渗的影响[J].地学前缘,2013,20(4):240-250.㊀㊀㊀YANGChao,ZHANGJinchuan,TANGXuan.Microscopicporetypesanditsimpactonthestorageandpermeabilityofcontinentalshalegas,OrdosBasin[J].EarthScienceFrontiers,2013,20(4):240-250.[7]㊀冯胜斌,牛小兵,刘飞,等.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1):4574-4580.㊀㊀㊀FENGShengbin,NIUXiaobing,LIUFei,etal.CharacteristicsofChang7tightoilreservoirspaceinOrdosBasinanditssignifi⁃cance[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ScienceandTechnology),2013,44(11):4574-4580.[8]㊀王香增,范柏江,张丽霞,等.陆相页岩气的储集空间特征及赋存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延长探区延长组长7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36(4):651-659.㊀㊀㊀WANGXiangzeng,FANBojiang,ZHANGLixia,etal.ReservoirspacecharacteristicsandchargingprocessofLacustrineshalegas:acasestudyoftheChang7memberinYanchangBlockinShanbeiSlopeofErdosBasin[J].Oil&GasGeology,2015,36(4):651-659.[9]㊀宫美林,丁文龙,皮冬冬,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寺湾 云岩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形成条件[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37(3):1-10.㊀㊀㊀GONGMeilin,DINGWenlong,PIDongdong,etal.Formingcondi⁃tionsofshalegasoftheShanxiFormationofPermianinthesoutheastofOrdosBasin[J].Journalof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2013,37(3):1-10.[10]㊀付金华,郭少斌,刘新社,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43(2):382-389.㊀㊀㊀FUJinhua,GUOShaobin,LIUXinshe,etal.Shalegasaccumu⁃lationconditionandexplorationpotentialoftheUpperPaleozoicShanxiFormationinOrdosBasin[J].JournalofJilinUniversity(EarthScienceEdition),2013,43(2):382-389.[11]㊀LOUCKSRG,REEDRM,RUPPELSC,etal.Morphology,genesis,anddistributionofnanometer⁃scaleporesinsiliceousmudstonesoftheMississippianBarnettshale[J].JournalofSedi⁃mentaryResearch,2009,79(12):848-861.[12]㊀史鹏,姜呈馥,孙兵华,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特征[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39(5):71-79.㊀㊀㊀SHIPeng,JIANGChengfu,SUNBinghua,etal.CharacteristicsofYanchangFormationshalemicroscopicreservoirspaceofinsouthofOrdosBasin[J].Journalof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2015,39(5):71-79.[13]㊀崔景伟,邹才能,朱如凯,等.页岩孔隙研究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2):1319-1325.㊀㊀㊀CUIJingwei,ZOUCaineng,ZHURukai,etal.Newadvancesinshaleporosityresearch[J].AdvancesinEarthSciences,2012,27(12):1319-1325.[14]㊀杨峰,宁正福,胡昌蓬,等.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石油学报,2013,34(2):301-311.㊀㊀㊀YANGFeng,NINGZhengfu,HUChangpeng,etal.Characteriza⁃tionofmicroscopicporestructuresinshalereservoirs[J].ActaPetroleiSinica,2013,34(2):301-311.[15]㊀郭旭升,李宇平,刘若冰,等.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34(6):9-16.㊀㊀㊀GUOXusheng,LIYuping,LIURuobing,etal.Characteristicsandcontrollingfactorsofmicro⁃porestructuresofLongmaxiShalePlayintheJiaoshibaarea,SichuanBasin[J].NaturalGasIndustry,2014,34(6):9-16.[16]㊀CLARKSONCR,SOLANON,BUSTINRM,etal.Porestruc⁃turecharacterizationofNorthAmericanshalegasreservoirsusingUSANS/SANS,gasadsorption,andmercuryintrusion[J].Fuel,2013,103:606-616.[17]㊀MEINHOLDG,HOWARDJP,STROGEND,etal.HydrocarbonsourcerockpotentialandelementalcompositionoflowerSiluriansubsurfaceshalesoftheeasternMurzuqBasin,southernLibya[J].MarineandPetroleumGeology,2013,48:224-246.[18]㊀APLINAC,MACQUAKERJHS.Mudstonediversity:originandimplicationsforsource,seal,andreservoirpropertiesinpetroleumsystems[J].AAPGBulletin,2011,95(12):2031-2059.[19]㊀BARRETTEP,JOYNERLG,HALENDAPP.Thedetermina⁃tionofporevolumeandareadistributionsinporoussubstances.I.Computationsformnitrogenisotherms[J].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1951,73(1):373-380.[20]㊀BUSTVK,MAJIDAA,OLETUJU,etal.Thepetrophysicsofshalegasreservoirs:technicalchallengesandpragmaticsolu⁃tions[J].PetroleumGeoscience,2013,19(2):91-103.[21]㊀赵华伟,宁正福,赵天逸,等.恒速压汞法在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适用性[J].断块油气田,2017,24(3):413-416.㊀㊀㊀ZHAOHuawei,NINGZhengfu,ZHAOTianyi,etal.Applicabilityofrate⁃controlledporosimetryexperimenttoporestructurecharacte⁃rizationoftightoilreservoirs[J].Fault⁃BlockOil&GasField,2017,24(3):413-416.[22]㊀俞雨溪,罗晓容,雷裕红,等.陆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4):716-726.㊀㊀㊀YUYuxi,LUOXiaorong,LEIYuhong,etal.Characterizationoflacustrineshaleporestructure:anexamplefromtheUpperTriassicYanchangFormation,OrdosBasin[J].NaturalGasGeoscience,2016,27(4):716-726.[23]㊀张明扬,李贤庆,王哲,等.皖南地区古生界页岩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J].现代地质,2016,30(1):172-180.㊀㊀㊀ZHANGMingyang,LIXianqing,WANGZhe,etal.Porecharac⁃teristicsandthecontrollingfactorofthePaleozoicshaleintheSouthAnhui[J].Geoscience,2016,30(1):172-180.[24]㊀LOUCKSRG,REEDR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petro⁃graphicevidencefordistinguishingorganic⁃matterporesassociatedwithdepositionalorganicmatterversusmigratedorganicmatterinmudrocks[J].GCAGSTransactions,2014,3:51-60.(编辑㊀徐文明)㊃587㊃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汶锋刚,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㊀。
鄂尔多斯盆地油层组成岩作用研究
2018年第5期鄂尔多斯盆地油层组成岩作用研究吕婷婷(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摘要:综合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地层岩心以及查阅各项地质基础资料,综合运用地层学,沉积学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姬塬地区地层沉积演化、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成岩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地层;成岩作用作者简介:吕婷婷(1993-),女,河北黄骅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
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我国第二大沉积性盆地,包括吕梁山与太行山两片区域,在吕尔多斯盆地中,其姬塬地区是一个近些年来新发现的油气勘探基地,其开发层系共包括延长组与油层组两大部分,不过,在姬塬地区油气开采工作中,该地区出现例如注水不受效等一系列问题。
这就急需了解长2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但整体上姬塬腹地因其显著的低孔、低渗、低压、低阻和较强非均质性,导致其较盆地内其它地区勘探程度低剩余资源量大,因此需要应用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姬塬地区成岩作用进行研究,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有利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868年,德国著名学者C.W.冈贝尔首次提出了成岩作用这一概念,该概念的含义为地层中所分散的松散沉积物经过长期的地层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石。
成岩作用原理是松散沉积物在地层中受到厌氧细菌的作用而使其内部有机质发生分散和腐烂,从而分解为硫化氢、甲烷、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进而使碳酸基矿物在发生溶解后生成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即重碳酸盐,而矿物中的高价氧化物则在溶解作用下被还原为低价的硫化物,从而使地层中松散沉积物从原有的酸性氧化环境转变成最终的碱性还原环境,使觉积物中的各个组分得以重新组合与分配,胶体矿物被压缩胶结后固结成最终的沉积岩石。
我国对成岩作用的研究有很大突破,但仍有较多问题亟需解决:其一,成岩作用给储层性质中孔隙所造成的影响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关于成岩作用在油田开发、油气成藏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其二,对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的主要手段及方法过于单一化,我国学者王允诚便对成岩作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及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其认为研究成岩作用的手段与方法共包括九种,不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仅扫描电镜与薄片鉴定较为常用,而对于其他七种研究手段与方法则很少采用;其三,对成岩作用中的成岩相研究尚不深入,对成岩相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储层性质,其对于储层预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关于成岩相的研究则较为少见,其研究成果也不多;其四,对储层地质学和成岩作用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油藏地质研究现状与思路PPT学习教案
碎屑岩储层的物性上限,且大的分类框架也已初步形成,
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突出的有两方面:
一是现行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对于低渗透储层的分类
仍然偏粗,不能满足象鄂尔多斯盆地这种典型低渗透油气
田勘探开发的需要,且已有的一些低渗透储层分类虽然比
较详细,但却不够统一;
二是对于各级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度划分界限还有待探讨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划分简表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纵向上自下而上划分为10个油 层组。其中长6与长2是目前开发的主要油层,长8是陇东西 峰油田开发的主要层位。前人研究认为延长组油层的主要地 质开发特征是:
①油层具一大(平面上含油气层大面积分布)、二多( 纵向上多含油气层段)、三低(油层的渗透率、压力和产量 均低)的特点;
①一般低渗透储层(I类,渗透率(50一10) md); ②特低渗透储层(II类,渗透率(10一1) md); ③超低渗透储层(III类,渗透率(1一0.1) md); ④致密层(IV类,渗透率((0.1一0.01) md) ; ⑤非常规致密层和超致密层 (V类 , 渗透率分别为 ((0.01一0.001md)、(0.001一0.0001)md); ⑥裂隙-孔隙层(VI类,渗透率变化大或<10md)。
×
43.55%。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中国陆上主要盆地可探明的重稠油、低渗透、特低渗透石 油资源量约215.9108t,占可探明石油资源量的49.8%,其
×
中重油31.1×108t,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石油184.8×108t。
第10页/共29页
二、延长组低渗透油藏地质研究现 2.低渗透油气储量状况
第17页/共29页
三、延长组低渗透油藏地质精细研究思路 2.储层建模
姬塬油田长7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姬塬油田长7油藏储层特征研究焦滔;高银山;李坤全;刘敏昭;王博涛;张志鹏【摘要】长7油层组是姬塬油田的主要生油层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该区勘探和评价程度的不断深入,长7油藏展现出一定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后期增储上产和长期稳产的主要资源基础.通过开展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储层展布规律、成岩特征刻画、储层物性与沉积微相的耦合关系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长7油藏储层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为后期油藏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5(034)010【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沉积特征;成岩特征;储层特征;储层评价【作者】焦滔;高银山;李坤全;刘敏昭;王博涛;张志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姬塬油田长7 油藏勘探评价始于2007 年,截止目前已发现出油井点42 个,试油日产油1.53 t~31.45 t,初步展现出良好的成藏潜力。
整个长7 油层组按旋回及岩性组合进一步可细分为长71、长72、长73 三个砂组,其中以长71 砂岩最为发育。
油层组产状十分平缓,构造特征与区域特征一致,为一低倾角西倾单斜,同时各小层构造具有较好的继承性。
2010 年以来先后围绕罗1、黄152 等井点进行滚动建产试验,累计钻井68 口,试采初期单井产能1.8 t,半年后基本稳定在1.2 t 左右,整体评价试验效果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 第31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1 No.1 第1期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 oleu m Feb.2007 文章编号:167325005(2007)0120005208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高剑波1,2,庞雄奇1,2,王志欣1,2,姜振学1,2,丁保来1,2,席胜利3(1.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3.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陆相坳陷型湖泊三角洲相低渗储层。
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 光衍射、自生伊利石K-A r同位素测年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延长组长6—长2段低渗致密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成岩动力学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低渗透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①该组砂体以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矿物成熟度低;②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其中残余粒间孔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③主要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等,其中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④成岩作用开始较早、塑性岩屑颗粒大量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早期砂岩孔隙丧失的根本原因,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是造成后期储层岩石致密的主要因素。
含油气性分析结果表明,砂体的不同沉积成因类型是层间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是层内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碎屑岩;低渗透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中图分类号:TE122.23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 isti cs and ma ster con trol factors of petroli ferous properti es of low perm eab ility cl a sti c reservo i rs of Yan2chang for ma ti oni n the upper Tr i a ssi c of J i yuan area i n O rdos Ba si nG AO J ian2bo1,2,P ANG Xi ong2qi1,2,WANG Zhi2xin1,2,J I A NG Zhen2xue1,2,D I N G Bao2lai1,2,X I Sheng2li3(1.Key L 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 ccum ulation M echanis m of Education of M inistry,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B eijing102249,China;2.B asin&R eservoir Research Center,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B eijing102249,China;3.R 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 evelop m ent of Changqing O ilfield,X i’a n710021,China)Abstract:Reservoirs in Yan2chang f or mati on in the upper Triassic in O rdos Basin are l ow per meability clastic r ocks of de2 p ressi on with delta and lacustrine facies.Petr ol ogic characteristics,pore types,physical p r operties,diagenetic dynam ics and pores evoluti on were researched by observing under m icr oscope,cathode lu m inescence,scanning electr on m icr op r obe,X2ray diffracti on(XRD)and illite K2A r dating technique.The conclusi ons are the foll owing:①The reservoir2r ock ty pes in Yan2 chang f or mati on are mainly arkose,secondly litharenite and lithic arkose in l ow compositi onal maturity.②The pore s paces are comp letely dom inated by p ri m ary pore,including intergranular pore,intercrystalline pore,diss olved pore and m icr o2frac2 ture.③The diageneses mainly comp rise compacti on,diss oluti on,ce mentati on of carbonate and aut ogenetic clay m ineral,the secondary por osity caused by diss oluti on is unfavorable for the i m p r ovement of the physical p r operties.④The early l oss of the por osity results fr om the fast diagenesis,the defor mati on of a l ot of p lastic lithic frag ment,str ong compacti on and the late l oss收稿日期:2006-11-20基金项目: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G1*******;2006CB202308)作者简介:高剑波(1977-),男(汉族),四川都江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成藏机理与沉积储层研究。
of the por osity results fr om ce mentati on of carbonate,high content of interstitial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l ogging and experi 2mental data,the oil 2reserving capacity was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master contr ol fact ors of the interlayered petr olifer 2ous difference are the genetic classificati on of sandbody,and the master contr ol fact ors of the intrastratal petr olifer ous differ 2ence are the interi or heter ogeneity of the sa me kinds of genetic sandbody .Key words :O rdos Basin;Yan 2chang for mati on;clastic r ock;l ow per meability reservoirs;petr olifer ous p r operties;mastercontr ol fact ors1 问题的提出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在构造位置上它横跨天环向斜和伊陕斜坡两大构造单元,一部分位于盆地西缘推覆带北端的前部,另一部分位于伊陕斜坡的西北端(图1),北以盐池为界,南到环县,西至红井子东—洪德一线,东抵堆子梁—吴旗,面积约10000k m 2。
整个延长组经历了完整的湖盆从开始—鼎盛—消亡的演化过程,从长10—长7段为湖进期,长6—长2段为湖退期,长1段为准平原化期,长7段是湖盆最大湖泛期发育的一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沉积,也是延长组乃至上覆侏罗系油藏的主力烃源岩[1]。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区域地理位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延长组长6—长2段发现多套油层,主要发育低渗透砂岩岩性油藏,到2005年底已累积发现地质储量1×109t 以上,展示了广阔的勘探前景。
但该地区储层油水关系复杂,整个姬塬地区延长组从长6—长2段似处于油水过渡带,传统意义上的油水界面难以识别,含油面积无法确定。
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储层是以浅水、广盆的坳陷型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2],储层展布非均质性极强,主要以低孔、低渗、微孔喉为主。
有利高效储层的寻找和低渗储层的含油性控制因素研究是油田增产上储的关键。
因此,对姬塬地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集物性及成岩动力学演化进行系统研究,可为长庆油田延长组有利砂体的预测提供储层地质学方面的理论根据,也为陆相坳陷型低渗储层含油气性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2 储层特征分析211 储层岩石学特征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长2段主要发育长石砂岩,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碎屑组分以长石为主,次为石英、岩屑。
岩石中长石(斜长石为主)含量大于40%,石英含量较低,平均小于31%,岩屑含量较高,平均为10%左右,且岩屑多以变质岩屑为主,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岩、千枚岩和板岩,塑性较大。
矿物成熟度低,分选磨圆较好,结构成熟度中等—较高。
砂岩填隙物含量为10%~16%,除平面分布受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存在差异外(通常分流河道主砂体带低),纵向上不同层段砂岩填隙物含量也存在区别。
长6段砂岩填隙物含量普遍偏高,约为14%~17%,平均为11169%;长2段砂岩含量偏低,约为10%~14%,平均为914%(表1)。
填隙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高岭石、浊沸石、方解石等。
主要胶结物为碳酸盐矿物,它们对延长组砂岩储层的伤害最为明显[3]。
212 物性特征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长6段砂岩孔隙度为1126%~21%,平均为12125%,其中70%的砂岩孔隙度位于8%~15%;渗透率为(010056~86162)×10-3μm 2,平均为4146×10-3μm 2,其中大于1×10-3μm 2的占42124%,(011~1)×10-3μm 2的占51146%,小于011×10-3μm 2的仅占613%(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