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滚筒内二元湿颗粒体系混合行为的离散单元模拟研究_高红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ij d ij +
[
ρ
2 2, ij
( ri + rj ) 2 ri rj
]
2

其中 γ 为液体表面张 力; ρ 1 , ij 和 ρ 2 , ij 分 别 为 液 桥 的 第 一曲率 半 径 和 第 二 曲 率 半 径, 可根据液桥体积求 而液桥体积由含液量 确 定; μ 为 液 体 黏 度; v n , 得, ij 为 两球的相 对 法 向 速 度 ( 趋 近 为 负, 远离为正) . ( 4) 式等号右端第一项 为 静 态 液 桥 力, 详细的计算模型 18 ] ; 等 号 右 端 第 二 项 为 动 态 液 桥 力, 参见文献[ 与 颗粒间的相对运动 速 度 有 关, 由于该项的分母部分 含有 d ij , 当两 球 间 距 离 接 近 于 零 时, 在时间步长较 因此模型中定义了 大时可能会造成该 力 数 值 过 大, 一个极限最小距离 d min , 当 d ij < d min 时按 d min 计算, 本 文中 d min 取为 10 μ m.

1, ij
+ ρ2 , ij ρ1 , ij ρ
4 2, ij
πμv )+ 3 2
n, ij
左侧, 如图 3 所示 . 本文分别模拟了液体黏度为 0. 1 ( 4) ·s 、 Pa 含液 量 为 3% 的 湿 颗 粒 体 系 以 及 不 含 液 的 干
-4 颗粒体系的混合 过 程, 计 算 时 间 步 长 为 2 × 10 s , 6 每组 都 进 行 了 1. 8 × 10 步 迭 代 计 算, 模拟时间均
[9 , 12 , 13]
颗粒物 质 是 自 然 界 和 很 多 工 业 过 程 中 常 见 的 一种物质形态 . 不同性质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体系在 外力作 用 下 混 合 时 会 伴 随 着 分 离 和 分 层 ( 又 称 离 这是颗粒体系的一个重要特性 . 常见的分离和 析) , 分层有水平机械振 动 导 致 的 分 层 、 垂直机械振动导 致的分离和分层 、 雪崩类分离与分层以及滚筒内的 分离和分层
( 2011 年 1 月 5 日收到; 2011 年 8 月 8 日收到修改稿)
采用所建立的四方程线性弹性 -阻尼离散单元模型, 同时考虑了液桥力的作用, 对填充量为 40% 、 含液量为 3% 的水平薄滚筒内 S 型( 不同直径颗粒) 二元湿颗粒体系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与同等操作条件下不 含 液 的 干 颗粒体系的混合行为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液体对颗粒体系混合行 为 的 影 响 . 同 时 还 将 计 算 结 果 与 文 献 中 的 实 验 结 由于湿颗粒间液桥力的牵引作用使不 同 性 质 的 颗 粒 不 易 分 离 , 使 部 分 颗 粒 聚 结 成 团, 减 果进行了比较 . 结果表明, 使得滚筒内湿颗粒的混合程度高 于 相 同 条 件 下 的 干 颗 粒 体 系 , 且接触力的分布较干颗粒体 弱了离析作用的影响, 系更加均匀 . 通过对混合过程的模拟, 直观 地 反 映 了 混 合 过 程 中 颗 粒 的 微 观 运 动 特 性 和 内 部 的 力 学 结 构 , 为研究 湿颗粒体系混合过程机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
物 理 学 报
Acta Phys. Sin.
Vol. 60 ,No. 12 ( 2011 )
124501
薄滚筒内二元湿颗粒体系混合行为的 * 离散单元模拟研究
高红利
1) 2)
陈友川
1)
赵永志
1)
郑津洋
310027 ) 525000 )
1)
1 ) (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杭州 2 )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茂名
[2 — 6]
, 可以直观地反映混
合和分离过程中颗 粒 内 部 的 微 观 运 动 特 性 和 规 律 .
[1 , 14 , 15]
的 基 础 上, 以干颗粒体
进 一 步 引 入 了 液 桥 力, 建立了更加 系模型为基 础, 完善的计算模型 . 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和自行编制的 计算程序, 对 含 液 量 为 3% 的 湿 颗 粒 体 系 以 及 不 含 液的干颗 粒 体 系 在 水 平 薄 滚 筒 内 的 混 合 过 程 进 行 了模拟 研 究, 并对其中的不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 析 . 这为进一 步 认 识 和 控 制 粉 体 混 合 / 分 离 过 程 提 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
的一种改进, 法
向接触力与法向变形成正比, 切向力和滚动摩擦力矩 ( 含法 向 和 切 向) 分 别 与 切 向 变 形 和 扭 曲 变 形 成 正 但其最大值分别受到滑动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 比, 数( 含法向和切向) 与法向力乘积的限制 .
图1
四方程线性弹性阻尼模型
124501-2
物 理 学 报
3 1∶ 1 , 颗粒密度 均 为 2500 kg / m ; 弹 性 恢 复 系 数 均 为
0. 95 , 滑动摩 擦 系 数 为 0. 35 , 滚动摩擦系数为 5 × 10 - 4 ; 滚筒直径为 500 mm , 厚度为 15 mm , 滚筒转速 初始时 大 、 小颗粒分别在滚筒的右侧和 为 1 r / min ,
[1]

利用滚筒对两种 不 同 性 质 的 颗 粒 进 行 混 合 是 很多工业( 如食品工业、 制药工业、 化工工业等) 常 用的生产 工 艺, 因此对滚筒内颗粒的混合和分离 过程与机理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 实 用 价 也是近年来 颗 粒 体 系 研 究 的 热 点 之 一. 目 前, 值, 针对滚筒内干颗粒体系的混合和分离模 式 的 研 究 有很多
2011 中国物理学会 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124501-1
http : / / wulixb. iphy. ac. cn
物 理 学 报
Acta Phys. Sin.
Vol. 60 ,No. 12 ( 2011 )
124501
t 表 示 时 间, g 表示重力加 速度, ω 表 示 角 速 度,
, 但自然界和很多工业过程中普遍存
在着由固体、 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湿颗 粒 体 系, 由于颗粒 间 存 在 液 桥 力 的 作 用, 使得它与干颗粒 体系的力 学 行 为 有 很 大 的 区 别, 并且液桥的存在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批准号: 2007 CB209706 ) 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Y1100636 ) 资助的课题 . 通讯联系人 . E-mail : yzzhao@ zju. edu. cn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 本 文 的 模 拟 中, 颗粒充装量为滚筒容积的 40% ; 颗粒 总 数 为 104453 个, 其 中 直 径 为 4 mm 的 大颗粒 ( 图 中 为 深 色 ) 11606 个, 直 径 为 2 mm 的 小 大小颗粒体积比约为 颗粒( 图中为 浅 色 ) 92847 个,
[14]
j=1
滚动摩擦力矩 T r, ij 由法向滚动摩擦力矩 T r , n, ij 和切向 滚动摩擦力矩 T r, 即 t, ij 两部分组成, T r, ij = T r , n, ij + T r , t, ij . ( 3) 在上述力和力矩的作用下, 颗粒发生移动和滚动. ( 1) , ( 2 ) 式 中 m i 和 Ii 分 别 表 示 颗 粒 i 的 质 量 和 转 Ni 表示与颗粒 i 所接触的颗粒总数, Mi 表 动惯量, v 表示移动 示与颗粒 i 通过液桥 相 连 的 颗 粒 总 数,
从模拟结果 可 以 看 出: 在 混 合 初 期, 两种颗粒 随时间基本 是 整 体 迁 移, 一 段 时 间 后, 两种体系都 达到了一定程 度 的 混 合 . 随 着 时 间 的 延 续, 在干颗 粒体系中大 、 小颗粒 区 域 的 界 面 形 成 了 波 浪 形 并 逐 渐发展, 最后形成了花瓣模式 而是形成月亮模式
为 360 s , 共 6 r, 以保证混合过程达到相对稳定的 干颗粒体系和湿颗粒体系呈 状态 . 在 模 拟 实 验 中 , 现出不同的混合模式, 图 4 和图 5 所示分别为两种 t = 260 s , t = 340 s 时 颗 粒 的 混 合 体系 在 t = 120 s , 状态.
图3
不同粒径干颗粒体系和湿颗粒体系混合初始状态
Ni
Σ
( F n, ij + F t , ij ) +
j=1
Σ
F l, ij .
j=1
此外, 颗粒 i 还受到切向力形成的力矩 T t, ij 和滚动摩 即 擦力矩 T r, ij 的作用, Ii dω i = dt
Σ
( T t, ij + T r , ij ) .
( 2)
碰撞时用颗粒间的叠加量表示弹性变形 刚性球体, 量, 每种作用力和力矩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弹簧 、 一个 阻尼以及一个滑动器, 如图 1 所示 . 该模型可用四组 弹性 -阻尼方程来描述, 可称为四方 程 线 性 弹 性 阻 尼 是三方程线性弹性阻尼模型 模型,
关键词: 湿颗粒体系,混合,分离,离散单元法
PACS : 45. 70. - n ,05. 45. - a ,83. 10. Rs
会对颗粒的 混 合 和 分 离 模 式 产 生 很 大 影 响
[7 — 13]

1. 引

目前对湿颗粒体系混合和分离过程的研 究 相 对 较 少, 特别是 有 关 湿 颗 粒 体 系 微 观 作 用 机 理 的 研 究 因此 有 必 要 对 其 进 行 系 统 的 研 究 以 提 高 对 更少, 其作用机理的认识. 通常情况下, 对颗粒体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 直到 近 十 几 年 随 着 数 值 计 算 方 法 的 发 展, 尤 方法, 其是离散单 元 法 ( DEM ) 成 功 地 应 用 于 颗 粒 体 系 的 研究, 为人们研究颗 粒 体 系 的 微 观 力 学 行 为 和 运 动 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 通过对颗粒体系混合 和分离过程 的 数 值 模 拟 本文在以往 研 究 工 作
2. 计源自文库模型
离散 单 元 模 型 把 每 一 个 单 独 的 颗 粒 作 为 一 个 并与周围 的 颗 粒 发 生 碰 撞 运 动 . 对 于 球 形 颗 刚体, 粒 i, 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受自身重力 m i g 和邻近颗粒 j 对 其 的 法 向 碰 撞 接 触 力 F n, ij 及 切 向 碰 撞 接 触 力 F t, 含液 颗 粒 体 系 中, 球形颗粒 i 还可能与 ij 的作用, 其邻近颗粒 j 之间形成液桥, 所以颗粒 i 除了受到以 上三种力的作用外, 还受到液桥力 F l, ij 的作用 . 根据 球形颗粒 i 的平动运动方程为 牛顿第二定律, mi dvi = mi g + dt
Acta Phys. Sin.
Vol. 60 ,No. 12 ( 2011 )
124501
2. 2. 液桥力模型 16 , 17]的 基 础 上 发 展 建 立 了 一 本 文 在 文 献[ 种较完 善 的 数 学 模 型 ( 图 2 ) , 模型中假设液桥的 并据此 侧面是一 段 圆 弧 绕 中 心 轴 旋 转 而 形 成 的, 推导出颗 粒 不 等 径、 固液接触角不为零且颗粒之 间存 在 距 离 时 的 液 桥 力 计 算 公 式 . 颗 粒 i 和 j 的 半 径 分 别 为 ri 和 rj , 固 液 接 触 角 为 θ, 两颗粒之间的 距 离 为 d ij , 液 桥 体 积 为 V ij , 液 桥 力 F l, ij 的 计 算 公 式 如下: F l, ij = π γρ 2 , ij ×
Ni Mi
速度. 2. 1. 接触力模型 当两个球形颗 粒 发 生 碰 撞 时, 首先在接触点处 发生弹性变形, 颗 粒 在 前 进 方 向 受 到 阻 力. 该 阻 力 颗 粒 硬 度 成 正 比, 达到最 的大小与法 向 变 形 位 移 、 大位移变形时, 颗粒 停 止 运 动 后 沿 原 来 运 动 的 方 向 反弹, 碰撞 后 颗 粒 的 动 能 会 有 一 定 的 损 失, 损失的 大小与颗 粒 的 弹 性 阻 尼 系 数 及 颗 粒 间 的 相 对 速 度 相撞点的接触 有关 . 当两个颗 粒 发 生 偏 心 碰 撞 时, 力可分解为法向分 力 和 切 向 分 力, 同时颗粒间还存 也可分解为法向分力矩和切向 在着滚动摩擦力矩, ( 1) 分力矩两部分 . 在 本 文 中, 离散单元模型考虑了法 向接触力 、 切向接触力 ( 包括了滑动摩擦力 ) 以及法 向滚动摩擦力矩和切向滚动摩擦力矩, 将颗粒简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