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届高一语文《史记 选读》第1课
最新苏教版选修(史记)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课件.ppt
要点突破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答案 (1)家族赋予的使命。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 (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 (4)总结写《史记》的目的。
答案
2.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 答案 (1)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 (2)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 的作用。 (3)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记载。(史记散绝)司 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
于是论次其文:_读__l_ú_n_,__编___ (5)论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_论__述___
论考之行事:_讨__论___
3.虚词归纳
以传剑论显:_介__词__,__凭__借___ 是故《礼》以节人:_介__词__,__用__来___ 以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_介__词__,__把___ 作《师说》以贻之:_连__词__,__来___
4.古今异义词 (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_参__与__其__事__。__ 今义:_做__,__投__身__到__(_事__业__中__去__);__(_按__某__种__办__法__)_处__理__。____ (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古义:_我__,__谦__称__。__ 今义:_男__孩__子__;__人__(_用__于__男__性__,__含__轻__蔑__意__)。____
(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纲__常__,__法__度__。__这__里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有__“__规__范__”__之__意__。_____ 今义:_策__划__并__管__理__(_企__业__);__经__营__。____
(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 古义:①__旧__事__。___②__整__理__,__归__纳__。__ 今 ①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义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 _能__感__染__人__;__文__艺__作__品__中__用__来__体__现__主__题__的__情__节__。__②__有__秩__序__;__有__条__理__;__不_ 凌__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文中指遗业。 (5)维我汉最继低五的帝等末级流或,品接类三。代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复习课课件 鲁人版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识拓展
你知道吗?
1 誓同生死的朋友叫__刎__颈__之__交____。 2 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叫___忘__形__之__交___ 3 自幼相交的朋友叫___竹__马__之__交___ 。 4 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 ______忘年之交 。 5 意气相投的朋友叫___莫_逆__之__交__(_莫_ 逆:没有抵触.)
6 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_布__衣__之__交__。 7 异姓结为兄弟叫__八__拜__之__交____。 8 旧称两家世代有交情者为_____世__交_____。 9 友谊最深的朋友叫_____至__交_____。 10 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_君__子__之__交___。
11 交情不深,仅见见面,点点头的朋友叫 ____点__头__之__交__。
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⒐ “缪”通“穆”。
⒒为一击缻
⒑ “孰”通“熟”,仔细。
11. “缻”通“缶”
二、重点词语
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均之二策 相如奉璧奏秦王
送 交换 商量 权衡,比较 进献
逆强秦之欢
触犯,冒犯
尽显双赢智慧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 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 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 “先国家后利己”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 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 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蔺 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与他人和平共处, 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正是他的忍让,使 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 做出了贡献。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二、《史记》的体例
列传:记将相大臣,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
,
专传:为某一个人单独立传。 合传: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传。 类传:古今人物同类的传。如刺客、滑稽、 酷吏,游侠等。 民族传:为少数民族,相邻的各国的传,如 东越, 南越,西南夷,匈奴列传等. 附传:没有入传,附在正传中的人。
四、《史记》内容
《史记》全书130篇,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 氏,下迄汉武帝天汉年间,共记述了近3000 年的历史。 52万字,记人物4000多. 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 传70篇组成,计 526500字。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千古绝学 ——《史记》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一、作者及成书经过 二、材料来源 三、体例 四、内容 五、史学价值 六、对后世的影响 七、如何读《史记》
一、作者及成书经过
《史记》,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 地位,而且开创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 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汉文学史纲》)。
六、《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2)东汉: 东汉初期班固写汉书,武帝以前大部分 是参考《史记》,将本纪改为纪,书改为 志,世家,列传改为传。继承了司马迁的 纪传之法。(3)魏晋南北朝: 《隋书》将《史记》列为正史第一部。 梁武帝模仿《史记》写600卷的《通史》; 出现了各种人物传记,《高僧传》等,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
六、《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6)元, 元杂剧目取材于《史记》的有180多种。 (7)明代, 李贽,通古今, 明代《史记》评论著作比较多。 凌稚隆《史记评林》. 探讨《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如《水浒传》,
《史记》选读开篇第一课
最凄惨的际遇,成就了一部最壮美,最瑰丽 的《史记》。这一巨型的历史的透视镜,诉说着 你人格的伟大。它是你在极端痛苦,不幸、悲伤 与艰难的条件下用拌和血泪的笔墨完成的…… 当年,你挺身出列时,有人笑你傻;当年你选 择一种丧失尊严的生时,有人嘲笑你。然而他们 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湮灭,而你,司马迁,却成 了茫茫历史长河的一座灯塔,指引千千万万失意 的国人找到正确的方向。 天黑了。满天的火烧云散了,但壮丽的景色正 如你的精神时时凸显在心头。 你始终带着一代代人的尊重和敬仰。 相信如果时光可以轮回,让你再选择一次的话, 你仍会选择生——一种伟大的生!
《史记》选读 ——开篇第一课
山东郓城第一中学 李召峰
2015年高考回顾:
1.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北京卷7题A)
(《史记· 项羽本纪》) 句中“因”应译为“于是”“就”“便”,连词,表示 顺接上文。四川卷中的“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的“因”也是此意。
2.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山东卷7题D)
当你遭受了受辱到极点的腐刑的时候,又是什么给了 你活下去的勇气呢?你的回答是“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 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 表于后也”,最终你花费了你毕生的精力完成了流芳百世 的著作《史记》,也了结了你的心愿。
司马迁,我想对你说,我懂你。自从你受了宫 刑,尤其对于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你是一种莫大的侮 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始终压在你的心头,让你无 法喘息,但你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你相信,只 要有坚定和执着的信念,即使是一枚落叶也能够倾 倒季节。 司马迁,我想对你说,我懂你。受过宫刑的你 需要的不仅仅是活下去的勇气,更需要的是你立志 完成《史记》的勇气。你以“文王拘而演《周易》;
上天似乎在考验每一个赤胆忠心的人,不幸的你又将 面临着一次抉择:是生还是死。作为士大夫的你激于义理 当择死,但转瞬你迟疑了。因为你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 托,父亲那因病而苍白的脸和忧愁的眼神定格在你的脑海 里,挥之不去,使你的抉择变得更为艰难。选择死,你不 甘心没有完成父亲的遗愿,不甘“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也”。但选择生,又没有赎金。等待你的将是最下等 的刑罚——腐刑,选择生,就意味着从此,你将成为一个 不完全的人…… 满天的火烧云翻腾云涌,纠结在一起,似乎是你内心 真实的写照——在痛苦的抉择。 最终,你选择了后者。 满天的火烧云壮丽而辉煌,显示出一派雄伟的气候, 似乎在称赞你人格的高洁、坚韧和刚强。
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课太史公自序本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是70列传的最后一篇。
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了解司马迁、学习《史记》的一把重要钥匙。
学习此文,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疏通文字,梳理大意,重点掌握通假字、“适”“略”“论”“卒”“罔”等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翻译重点句子。
二是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人生抱负,理解他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中的《报任安书(节选)》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
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
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
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一、人物名片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生卒年月不详。
其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武帝时为太史令,专掌秘籍、职司记载,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未及动笔就去世了。
司马迁受其父熏陶,十岁就学于长安,二十岁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室古籍,参与修订历法,并开始写作《史记》。
武帝元封五年,因上书为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
他认为自己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建功立业,那就得更加发愤著书。
为完成《史记》的写作,他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
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二、背景资料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社会,要求有一部记载天子盛德、叙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业绩的史书,以总结历史经验。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学术史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适”“略”“论”等多义词,重点掌握通假字。
2.思维:理解太史公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3.审美:主客问答的写作手法。
学法点拨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报任安书》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
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
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
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诗美晨读题汉太史司马迁墓诗[明]李园春曾读遗书慕令名,祠堂今教观仪型。
数茎白发欺霜雪,一寸丹心贯日星。
文藻不随秋色老,英灵常伴晓峰青。
穷碑犹记当年事,三复令人涕泪零。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首联点题,表达了自己对太史公的仰慕之情。
颔联承接上联运用白描,描写了太史公的白发,疑似霜雪,让人想见太史公著述的艰辛,同时诗人点出太史公的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与日月同辉,彪炳史册。
颈联是转,写太史公的文采不会跟秋色一样衰败,太史公的英灵永远和清晨的山峰一样万古长青。
尾联是合,写诗人读完碑文,想起了太史公一生的际遇,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涕泗交流。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讽”,讽喻(2)同“旨”,要旨(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5)同“隳”,毁(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必备知识]通假字古人在写作时,有时对某一个词没有用记录它的那个固定的字,而用了一个跟它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就叫做“通假”,原先那个固定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高中语文 1.1 太史公自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太史公自序
5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 志未酬而与世长辞。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 104),他开 始写作《史记》。天汉二年(前 99)夏天,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 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押运辎重。李陵 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遭匈奴八万骑兵围攻。经过八昼 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骑兵,但由于未得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 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但后 来听说他投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附和汉武帝,指 责李陵的罪过。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 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不死而投降匈奴,一定 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武帝下令将 司马迁打入大牢,并处以腐刑,这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 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前后经历了大约 14 年才基本完 成这部巨著。
《乐》乐所以立(所字结构,……的根据) (6)所以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字结构,……的原因)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动词,往……去)
(7)适
而子迁适使反(动词,恰巧)
籍每适浑(动词,拜访)
其在卫者,相中山(动词,做……丞相,辅佐) (8)相
诸侯之相王(副词,共相、一起)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课题
《太史公自 序》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一、作者及成书经过
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 蚕室”,受“腐刑”。
蚕室,本义是养蚕之室,而这里指的是监 狱。
原来,这是处罚宫刑罪犯的监狱。因为蚕 室怕风,受宫刑的罪犯,受宫刑以后,创口 极易感染中风,有可能危及生命。要避风保 暖。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千古绝学 ——《史记》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一、作者及成书经过 二、材料来源 三、体例 四、内容 五、史学价值 六、对后世的影响 七、如何读《史记》
列传: 商君列传, 屈贾列传, 货殖列传,记载一些发财致富的布衣匹夫之辈
。 东越列传, 匈奴列传, 西南夷列传 太史公自序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五、史学价值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四、《史记》内容
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音乐。) 礼书,封禅, 河渠,记载夏禹以来的水利工作; 平准。记载各地区的经济情况。 兵书(佚名)。 天官,天文学资料,记恒星,行星。 历书, 律书, 乐书。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四、《史记》内容
世家:30世家, 陈涉,孔子。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一、作者及成书经过 司马迁,字子长,冯翊夏阳人 (今陕西韩城县西南),生于 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 )。 司马迁死于何时?很难确知, 有人认为大约死于汉武帝末年 ,一生只活了50多岁。
千古绝学——史记《史记选读》第一课
苏教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2:第1课 太史公自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 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 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 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 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 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 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 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 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 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补充:
班固认为《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简介《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 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 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 )8篇,共50多万字。 无论大小人物,都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作 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 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 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在文学史上 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一词多义 1、所以 《乐》乐所以立(用பைடு நூலகம்……的, ……的根据)
高中语文第1课为政以德活页规范训练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1课为政以德活页规范训练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第1课为政以德活页规范训练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语(lùn)仆.人(pú)何以伐为.(wéi)B.社稷.(jì) 颛.臾(zhān)买椟.还珠(dú)C.虎兕.(ì) 大禹.(yǔ)分崩.离析(bènɡ)D.后羿.(yì) 聚敛.(jiǎn)偃.仰啸歌(yǎn)解析A项“论〞应读“lún〞。
C项“崩〞应读“bēnɡ〞。
D项“敛〞应读“liǎn〞。
答案 B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求!无乃尔是过与D.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解析A项“共〞通“拱〞,环抱,环绕;B项“道〞通“导〞,治理;C项“与〞通“欤〞,语气词。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3分)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区别B.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离开C.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劝:努力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若:像,如同解析A项格:至,来。
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B项去:去掉。
D项若:指示代词,这。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1)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4)子为政,焉.用杀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相同,(3)和(4)不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不同解析(1)于:在,介词。
(2)于:向,介词.(3)焉:什么,代词。
(4)焉:哪里,副词.答案 D.《论语》这部书是_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是记录______时期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全书共__________篇;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方面。
《史记》选读课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1-太史公自序
课
堂
晨
互
读 开
千古“史圣”——司马迁
动 探
卷
究
有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西汉杰
益
出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十岁起在长 素
材
安求学,受教于当时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开始学习 日
积
古文典籍。二十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
月 累
课 前
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做了郎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
探 究
有
益
今义:市的最高行政长官。
(2)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素 材 日
古义:___参__与__其__事__。_________
积 月
累
课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前
自 主
(3)先.人.有言
导 学
古义:____父__亲__。_______
课 时
作
今义:祖先。
业
菜单
SJ·语文 选修 《史记》选读
材 日 积觉不明显。
累
课 前
(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自
主 导
古义:_____遗__业__。__________
课
学
时
今义: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作
业
菜单
SJ·语文 选修 《史记》选读
(10)小.子.何敢让焉
晨
课 堂 互
读 开
古义:____我__。________
(4)于是迁仕.为郎中(名词作动词)__出__仕______
素 材 日
(5)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词作动词)___主__管______
积 月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课件:第1课 太史公自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事后说:“商汤是一位仁慈的王啊!”于是有四十多个部落 来归顺他。最后,商汤率领各部落的队伍灭了夏朝,成了 商朝的第一个王。
“网开三面”原指仁慈宽厚,后来多比喻用宽大的态 度来处理罪犯或敌方。
(出自《史记·殷本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肩负使命写《史记》 司马迁 20 岁时,南游江、淮。据《太史公自序》,他这 次“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 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 彭城,过梁、楚以归”。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 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 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 许多历史故事,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接触了广 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 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很重要的 影响。司马迁任太史令后,除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 理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 初元年(前 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手写作《史 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②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纂__,__同__“__缵__”__,__继__承___
③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__拂__,__同__“__弼__”__,__辅__助_
④扶义俶.傥.
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朔、 望、晦
农历每月初一称为朔日,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 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日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导获奖学案1鲁人
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导获奖学案1鲁人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史记》原名.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分、、、、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阅读课文第1至2段。
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求人可使报秦者〞,有何作用?4、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5、叙史贵简。
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原文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6、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分析表现了蔺相如什么特点.7、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
A、基础积累〔一〕通假字①可予不②臣愿奉璧西入秦〔二〕词类活用①完璧归赵②宁许以负秦曲〔三〕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1、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2、①何以知之②君何以知燕王.3、求人可使报秦者4、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四〕一词多义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则幸得脱矣③而君亦幸赦臣B句子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山东省【独家特供】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导获奖学案1鲁人1、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学会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积累文言常用词,体会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课件(1)
请奏瑟 缶
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相
负荆请罪
如
功
大
,
拜
为
上
卿
相 如 引 车 蔽 匿
4、17-21段,将相交欢。
六.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完璧归赵 缪贤 -蔺
渑池之会 秦王、群臣-蔺
将相交欢 廉 -蔺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二、时代背景简介:
课文所写事 件发生在战国 后期,当时秦、 楚、齐、赵等 七国纷争,以 秦力量最为强 大,它要统一 中国,采取各 个击破的战略, 对外扩张.
三、字词释义
1.通假字
⑴可与不
(不=否,表疑问语气)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书送于庭
(奉=捧,用手托) (庭=廷,朝廷)
⑷召有司案图
(案=按,察看)
拜送书于廷
五、内容回顾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1、1-2段,简介廉颇与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廉
颇
者 ,
蔺 相 如
赵者
之 良
, 缪 贤
将 也
舍 人
2、3-13段,完璧归赵;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14-16段,渑池之会;
杀二万人 请击缶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 (缪=穆 ) 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高一语文(史记)选读第1课(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3 鲁人版 学案
4、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①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
B尝试背诵
当堂
训练
趁热
打铁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反思
总结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课时)
古今异义
①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走)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
词类活用
①相如廷斥之在朝廷上
②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文言句式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判断句
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看出?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阅读6到7段(“渑池会”)
1、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
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
3、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作者详写这段话有什么用意?
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起始课ppt 苏教版精品课件
真正的爱情,不论贫富,不论远近。千般情怀,万般眷恋。红尘陌上,心系悠长。约言迢迢千里,只因情怀而来;邈路遥遥朝暮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 他们都知道“史之为务,申以劝 诫,树之风声”,“夫所谓直笔 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 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
(刘知几:《史通》)。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令之职
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 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 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 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 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 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 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 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 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 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 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 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司 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 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