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涉及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空间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空间形的位置关系形状和空间的位置关系是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平面和空间中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几何学中,平面通常表示为二维空间,而空间形则是三维的。
研究平面与空间形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方位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 平面和空间形的基本概念在介绍平面和空间形的位置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包括:1.1 平面:平面是由无限多个点组成的,所有的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平面没有厚度,仅有长度和宽度。
1.2 线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及其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可以是直线段,也可以是弧线段。
1.3 角度:角度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形状,用于表示两个射线之间的相对方向。
2. 平面和空间形的相对位置关系2.1 平行:两个平面如果在空间中永远不会相交,它们被称为平行平面。
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位置上都是相等的。
2.2 垂直:两个平面如果在空间中形成垂直交叉,它们被称为垂直平面。
垂直平面之间的交线是一条直线,并且与两个平面的法线垂直。
2.3 相交:两个平面如果在空间中有共同的一部分,即它们有交点或者相交于一条或多条直线,则称为相交平面。
2.4 夹角:两个平面相交所形成的角度称为夹角。
夹角的大小可以通过两个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来确定。
3. 平面和空间形的方位关系在平面和空间形的位置关系中,我们还需要了解它们的方位关系,主要包括:3.1 内含:一个图形完全被另一个图形包围,且没有共同的边界,我们称被包围的图形为内含图形,另一个图形为外含图形。
3.2 相切:两个图形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它们相切。
3.3 相离:两个图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它们相互远离。
4. 应用与实例平面与空间形的位置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城市道路规划、建筑设计等。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通过研究交叉口平面与道路空间形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车辆行驶的路径,保证交通流畅。
2[1].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4
问题提出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 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解决了平 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问题,反之,在平 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什么 结论呢?
b a
// , a, b a // b
思考2:上述定理通常称为平面与平面平 行的性质定理,该定理在实际应用中有 何功能作用?
// , a, b a // b
γ b a
β
α
判定两直线 平行的依据
思考3: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和第三个 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的位置关系 如何?
知识探究(一):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分析
思考1:若 // ,l ,则直线l与平面 l β 的位置关系如何?
α β l β α l
思考2:若 // ,直线l与平面α 平行, 那么直线l与平面β 的位置关系如何?
思考3:若 // ,直线l与平面α 相交, 那么直线l与平面β 的位置关系如何?
β b β γ γ α
l
α
a
b
l
a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4:若 // ,l ,那么在平面β 内 经过点P且与l 平行的直线存在吗?有几 条?
α β P β l α γ
思考5:若平面α 、β 都与平面γ 平行, 则平面α 与平面β 的位置关系如何?
理论迁移
例1 求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 线段相等.
A
β
C
α
γ B
D
例2 在正方体ABCD-A′B′C′D′中, 点M在CD′上,试判断直线B′M与平面 A′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数学竞赛教案讲义立体几何
数学竞赛教案讲义-立体几何第一章:立体几何基础1.1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点、直线、平面的基本性质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2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棱柱、棱锥、棱台、球的定义与性质底面、侧面、顶点的概念空间角、二面角的概念与计算第二章:空间几何图形2.1 棱柱直棱柱、斜棱柱的性质棱柱的面积、体积计算2.2 棱锥直棱锥、斜棱锥的性质棱锥的面积、体积计算2.3 棱台棱台的性质棱台的面积、体积计算2.4 球球的性质球的面积、体积计算第三章: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3.1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性质3.2 直线与直线的关系平行线、相交线的性质异面直线、共面直线的性质3.3 平面与平面的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相交的性质第四章:立体几何中的角与距离4.1 空间角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与计算空间角的性质与计算方法4.2 距离点与点、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距离计算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距离计算第五章: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5.1 立体几何图形的放缩与旋转放缩与旋转的性质与方法放缩与旋转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5.2 立体几何中的定理与性质欧拉公式、施瓦茨公式等定理的应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性质与定理5.3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综合应用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相互转化第六章:立体几何中的立体角与对角线6.1 立体角立体角的定义与性质立体角的计算方法6.2 对角线多面体的对角线长度计算对角线与几何体的性质关系第七章:立体几何中的不等式与最值7.1 立体几何中的不等式利用立体几何图形性质证明不等式利用不等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7.2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利用几何方法求解最值问题利用代数方法求解最值问题第八章:立体几何中的视图与投影8.1 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定义与性质利用视图研究几何体的性质8.2 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性质利用投影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第九章:立体几何中的定理与性质(续)9.1 立体几何中的定理与性质布雷特施奈德定理、莫恩定理等定理的应用立体几何中的其他重要性质与定理9.2 立体几何中的特殊几何体圆柱、圆锥、球台的性质与应用利用特殊几何体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第十章:立体几何与实际应用10.1 立体几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利用立体几何解决工程、物理、艺术等领域的问题立体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10.2 立体几何竞赛题解析分析历年数学竞赛中的立体几何题目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提高解题能力10.3 立体几何练习题与答案解析提供立体几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分析练习题答案,讲解解题过程与思路第十一章:立体几何中的坐标计算11.1 空间点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点的坐标表示与运算11.2 空间向量向量的定义与运算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关系11.3 空间几何体的坐标表示棱柱、棱锥、棱台、球的坐标表示利用坐标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第十二章:立体几何中的向量计算12.1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向量共线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2.2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向量的数量积定义与性质向量的向量积定义与性质12.3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向量计算空间角与距离利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问题第十三章:立体几何中的解析几何方法13.1 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关系利用解析几何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举例13.2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立体几何图形的参数方程表示利用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第十四章:立体几何中的不等式与最值(续)14.1 立体几何中的不等式问题利用不等式性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不等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举例14.2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续)利用几何方法求解最值问题利用代数方法求解最值问题第十五章:立体几何的综合与应用15.1 立体几何与其他数学学科的综合立体几何与代数、分析、概率等学科的关系立体几何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15.2 立体几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续)立体几何在工程、物理、艺术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立体几何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举例15.3 立体几何竞赛题解析与练习题答案解析(续)分析历年数学竞赛中的立体几何题目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提供立体几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分析练习题答案,讲解解题过程与思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并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立体几何图形、空间几何图形、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立体几何中的角与距离、立体几何中的立体角与对角线、立体几何中的不等式与最值、立体几何中的视图与投影、立体几何中的定理与性质、立体几何中的坐标计算、立体几何中的向量计算、立体几何中的解析几何方法、立体几何中的不等式与最值(续)、立体几何的综合与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1-2.1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之间的位置关系
D1 A1
C1 B1
D
C
A
B
2.1 平面 2.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能不能说一个平面长4米,宽2米?
为什么?
不能.
2观察下面的图形,指出它们表示的空间图 形的不同之处. B B
3.思考下列问题:
(1)不共面的四点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4个
(2)共点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1个或3个
4.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 共点. × (2)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 且只有一个平面. √ (3)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说出正方体中各对线段的位置关系;
(1) AB 和 CC1 异面 (2) A1C 和 BD1 相交 (3) A1 A 和 CB1 异面 (4) A1C1 和 CB1 异面 (5) A1 B1 和 DC 平行 (6) BD1 和 DC 异面
A1 D1 B1 C1
D A B
C
3.如果OA // OA, OB // OB, 相等或互补 那么AOB和AOB __________ .
A1
D1 B1
C1
D A B
C
(4)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 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
练习: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判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直线. 错.可能是异面直线. (2)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定是 异面直线. 错.可能是共面直线.
2.(1)正方体中与AA1平行的棱共有 3 条;
高中数学(人教版)各册教材目录
高中数学(人教版)各册目录高一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高一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高二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高二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 .1任意角和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5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高二数学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高三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高三数学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高三数学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初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点总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空间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点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部分。
下面将分别对初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1 点、线、面和角在平面几何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它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线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具有方向和长度。
平面是由无数条相互平行且长度无限的线所构成的无限大区域。
角是由两条射线(即半直线)共享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
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1.2 直线和线段的性质直线是由至少两个点确定的最短路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
线段是直线上的有限部分,由两个端点确定。
直线和线段有一些共同的性质,例如任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段最短距离等。
1.3 圆的性质圆是由平面内到一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圆的性质包括:圆心是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弦是在圆上的两点间的线段。
1.4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和四边形有各自的性质。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等于360度;根据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四边形可以分为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
2.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2.1 空间图形的表示方法立体几何研究的是空间和形状之间的关系,而空间图形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视图法和投影法。
视图法是通过平面图的方式来表示空间图形,例如平面的俯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等。
投影法是将实际物体的投影投射到一个平面上,例如垂直投影和平行投影。
2.2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空间几何体包括球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球体是由所有距离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4πr²和(4/3)πr³,其中r是球体的半径;圆柱体是由一个矩形和两个平行的圆面组成的,它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表面积是底面积加上侧面积等。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第1周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2)第2周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2)第3周1.3表面积体积空间几何体的复习(1)(2)第4周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3)(4)(单元检测)第5周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2)(3)(4)第6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2)(3)(4)(单元检测)第7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4)空间点、线、面复习(月考)第8周选修2-1:空间向量第三章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第9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10周期中考试第11周空间向量复习(单元检测)第12周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13周1.3简单的逻辑连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14周常用逻辑用语复习(2课时)2.1椭圆(3课时)第15周2.1椭圆(3课时)2.2双曲线(2课时)第16周2.2双曲线(2课时)2.3抛物线(3课时)第17周2.3抛物线(1课时)2.4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3课时)第18周曲线与方程(2课时)复习(单元检测)第19周总复习第20周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初三奥数题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奥数题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初三的奥数备考中,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奥数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这些知识点包括数论、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初三奥数备考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供相关解题思路和方法。
1. 数论知识点1.1 质数与因数: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而因数是一个数能被整除的数。
1.2 素数分解:将一个合数分解成质数的乘积的过程。
1.3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1.4 同余定理:在数的除法运算中,如果两个数对于某个整数的余数相等,则这两个数是同余的。
1.5 模运算:模运算是指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后所得的余数。
2. 代数知识点2.1 代数式与方程式: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方程式是将一个式子与另一个式子相等的等式。
2.2 一元一次方程式: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2.3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2.4 不等式:包含了不等于符号的代数式。
2.5 幂与根:幂是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结果,根是幂的逆运算。
3. 几何知识点3.1 平面几何:涉及点、线、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几何题。
3.2 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等。
3.3 圆:包括圆的面积、周长、弧长等相关概念。
3.4 平移、旋转和翻折: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形状变化的方法。
4. 概率知识点4.1 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是对某个结果的描述,样本空间是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4.2 概率计算:根据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概率计算,如计算频率、相对频率、条件概率等。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初三奥数中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遇到了一个涉及到质数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素数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如果遇到了一个关于三角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几何知识中的三角形性质来求解。
总之,初三奥数备考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论、代数、几何和概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完整版)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苏教版-----------------------------------必修1----------------------------------- 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 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 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2章数列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3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第1章 统计案例 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 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两个基本原理 1.2排列 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 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 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目录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版A 版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 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第二章 统计2.1随机抽样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 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sin()y A x ωϕ=+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有量词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 2.2双曲线 2.3抛物线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 3.2导数的计算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选修1-2第一章 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 框图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全称量词与存有量词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 2.2椭圆 2.3双曲线 2.4抛物线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 1.2导数的计算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 1.6微积分基本定理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 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排列与组合 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 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 早期的算术与几何1.1古埃及的数学 1.2两河流域的数学 1.3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 古希腊数学2.1希腊数学的先行者 2.2毕达哥拉斯学派 2.3欧几里得与《原本》 2.4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第三讲 中国古代数学瑰宝3.1《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 3.2《九章算术》 3.3大衍求一术 3.4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 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4.1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 4.2笛卡儿坐标系 4.3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 4.4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讲 微积分的诞生5.1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 5.2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 5.3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 近代数学两巨星6.1分析的化身──欧拉 6.2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 千古谜题7.1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 7.2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 7.3伽罗瓦与群论7.4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 对无穷的深入思考8.1古代的无穷观点 8.2无穷集合论的创立 8.3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9.1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 9.2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9.3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 选修3-3第一讲 从欧氏几何看球面1.1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 1.2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 1.3球面的对称性第二讲 球面上的距离和角2.1球面上的距离 2.2球面上的角第三讲 球面上的基本图形3.1极与赤道 3.2球面二角形 3.3球面三角形 ①球面三角形 ②三面角 ③对顶三角形 ④球极三角形 第四讲 球面三角形4.1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4.2球面“等腰”三角形4.3球面三角形的周长 4.4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五讲 球面三角形的全等5.1“边边边”(..s s s )判定定理 5.2“边角边”(..s a s )判定定理5.3“角边角”(..a s a )判定定理 5.4“角角角”(..a a a )判定定理第六讲 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6.1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 6.2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6.3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第七讲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7.1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7.2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 ①向量的向量积 ②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7.3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 7.4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 第八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8.1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 8.2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8.3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选修3-4第一讲 平面图形的对称群1.1平面刚体运动①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②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 1.2对称变换①对称变换的定义②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③对称变换的合成④对称变换的性质⑤对称变换的逆变换1.3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第二讲 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2.1n 元对称群n S 2.2多项式的对称变换 2.3抽象群的概念 ①群的一般概念 ②直积 第三讲 对称与群的故事3.1带饰和面饰 3.2分子的对称群 3.3晶体的分类 3.4伽罗瓦理论选修4-1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相关性质1.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第二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圆周角定理 2.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2.3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2.4弦切角的性质 2.5与圆相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3.1平行射影 3.2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3.3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选修4-2第一讲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1.1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①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 ⑴旋转变换 ⑵反射变换 ⑶伸缩变换 ⑷投影变换 ⑸切变变换 ②变换、矩阵的相等 1.2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1.3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①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 ②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 第二讲 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2.1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2.2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 逆变换与逆矩阵3.1逆变换与逆矩阵 ①逆变换与逆矩阵 ②逆矩阵的性质 3.2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3.3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 ②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讲 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4.1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 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4.2 特征向量的应用 ①n A 的简单表示 ②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修4-4第一讲 坐标系1.1平面直角坐标系 1.2极坐标系 1.3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4柱坐标与球坐标简介 第二讲 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 2.2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2.3直线的参数方程 2.4渐开线与摆线 选修4-5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1.1不等式 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基本不等式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1.2绝对值不等式 ①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 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1比较法 2.2综合法与分析法 2.3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3.1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 3.2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3.3排序不等式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4.1数学归纳法 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1.1整除①整除的概念和性质②带余除法③素数及其判别法1.2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①最大公因数②最小公倍数 1.3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2.1同余①同余的概念②同余的性质 2.2剩余类及其运算 2.3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2.4一次同余方程①一次同余方程②大衍求一术 2.5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 2.6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3.1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3.2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 3.3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4.1信息的加密与去密 4.2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1.1什么叫优选法 1.2单峰函数 1.3黄金分割法——0.618法①黄金分割常数②黄金分割法——0.618法 1.4分数法①分数法②分数法的最优性 1.5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①对分法②盲人爬山法③分批试验法④多峰的情形 1.6多因素方法①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②平行线法③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2.1正交试验设计法①正交表②正交试验设计③试验结果的分析④正交表的特性2.2正交试验的应用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1风险与决策的关系1.2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①风险﹙平均损失﹚②平均收益③损益矩阵④风险型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4.1马尔可夫链简介①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②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 4.2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 4.3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①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②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③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
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一、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构造特征〔1〕多面体——由假设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构造特征——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①⎧⎪⎧−−−−−→⎨⎪−−−−−→⎨⎪⎪⎩⎩底面是正多形棱垂直于底面斜棱柱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为矩形底面为正方形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1.4长方体的性质:①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平方与;【如图】222211AC AB AD AA =++②〔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222cos cos cos 1αβγ++=,222sin sin sin 2αβγ++=; ③〔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222cos cos cos 2αβγ++=,222sin sin sin 1αβγ++=. :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与侧棱长为邻边的矩形. 1.6面积、体积公式:2S c hS c h S S h=⋅=⋅+=⋅直棱柱侧直棱柱全底棱柱底,V 〔其中c 为底面周长,h 为棱柱的高〕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2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侧面母线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2.3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与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2.4面积、体积公式:S 圆柱侧=2rh π;S 圆柱全=222rh r ππ+,V 圆柱底2r h π〔其中r 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高〕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在初中数学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涉及到几何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交点和交线等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1. 三维坐标系及坐标点的表示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三维坐标系及其上的坐标点表示方法。
三维坐标系由三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组成,分别为x轴、y轴和z轴。
坐标点的表示方法为P(x, y, z),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坐标值,y表示点在y轴上的坐标值,z表示点在z轴上的坐标值。
2. 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在立体几何体中,点、直线和平面是最基本的元素。
点表示物体的位置,直线由无数个点组成,平面则由无数个直线组成。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位置关系,如下所述:2.1 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一个点可以与直线相关联有三种情况:在直线上、在线的延长线上或线外。
一个点如果在某直线上,则称该点在直线上;如果在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称该点在线的延长线上;如果既不在直线上,也不在线的延长线上,则称该点在线外。
2.2 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一个点可以与平面相关联有三种情况:在平面上、在平面的延长线上或平面外。
一个点如果在某平面上,则称该点在平面上;如果在平面的延长线上,则称该点在平面的延长线上;如果既不在平面上,也不在平面的延长线上,则称该点在平面外。
2.3 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相交、平行和重合。
如果两条直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称它们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则称它们平行;如果两条直线完全重合,则称它们重合。
2.4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相交、平行和重合。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称它们相交;如果直线与平面永远不相交,则称它们平行;如果直线完全在平面上,则称它们重合。
2.5 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相交、平行和重合。
在平面中的方位关系
距离对方位描述的影响
距离越近,方位描述越精确
距离越远,方位描述越模糊
距离变化会影响方位描述的准确 性
距离变化会影响方位描述的难度
平面中的坐标系
坐标系的建立
判断距离:通过参照物可以判断物 体的距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描述位置:通过参照物可以描述物 体的位置
确定角度:通过参照物可以确定物 体的角度
平面中的方向变化
方向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位 置和视角
方向的相对性
方向可以用坐标表示,如x轴、y轴、 z轴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方向可以用角度表示,如东、南、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等
参照物的选择
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如建筑物、树木等 选择与目标物体距离较近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以便于观察和测量 选择与目标物体方向一致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以便于判断目标物体的方位 选择与目标物体大小相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以便于比较和判断目标物体的大小
参照物在描述方位中的作用
确定方向:通过参照物可以确定物 体的方向
北:北极星的方向 ,代表夜晚和寒冷
上下左右
上:位于头顶方向,与地面垂直 下:位于脚底方向,与地面垂直 左:位于身体左侧,与身体垂直 右:位于身体右侧,与身体垂直
平面中的相对方位
相对方位的描述
相对方位是指两个物体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相对方位可以分为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 相对方位可以通过坐标轴、角度等方法进行描述 相对方位在平面几何、地图绘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
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摘要】在立体几何中,二面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两个相邻平面角组成。
通过对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位,可以确定几何体中的相对位置和方向,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二面角的定义和性质,然后详细阐述了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位方法以及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还探讨了二面角和平面角的关系,以及二面角平面角定位的实际意义。
通过总结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位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二面角定位的发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位,展示了其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价值。
【关键词】二面角、立体几何、平面角定位、定义、性质、方法、应用、关系、实际意义、重要性、发展、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概念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是指由两个不同平面所界定的角。
在立体几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度,而二面角是其中一种特殊的角度形式。
二面角的概念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与平面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面角可以理解为两个平面的交线形成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棱边在两个不同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
在几何学中,二面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度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几何性质和特点。
二面角在立体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二面角的计算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和性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数学工具。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介绍二面角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位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二面角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和与平面角的关系,探讨二面角平面角定位的实际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面角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性。
1.2 说明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位的重要性在立体几何中,二面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代表了两个不同平面之间的夹角,是立体几何研究中的关键元素之一。
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位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空间中不同平面的位置关系,从而构建立体图形和进行立体测量。
高一下册数学湘教版知识点
高一下册数学湘教版知识点高一下册数学湘教版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一、函数与方程1.1 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1.2 一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1.3 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1.4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1.5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应用二、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2.1 向量的定义、模长及方向角2.2 向量的加减法及数量积2.3 平面向量与坐标表示2.4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5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1 等差数列及其性质3.2 等比数列及其性质3.3 数列求和与递推公式3.4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四、概率与统计4.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4.2 排列与组合4.3 基本统计量及统计图五、三角函数5.1 弧度制与角度制5.2 任意角的三角比5.3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与诱导公式5.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5 三角函数的应用及解三角形以上为高一下册数学湘教版的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定义、性质以及解题方法。
同时,要注重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数学建模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逆运算的原理解各种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和等价变形法。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时,我们需要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求根公式以及判别式的含义。
通过解题实践,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图像、对称轴、顶点、判别式等。
同时还要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最大最小值、极值点、零点等。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
我们需要理解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并能够进行向量的加减法和数量积的计算。
在立体几何方面,要掌握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计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学习涉及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数列的求和与递推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024年高一数学必考重要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数学必考重要知识点总结1. 函数与方程1.1. 函数的基本概念: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
1.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特征与图像:直线方程、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等。
1.3. 绝对值函数与分段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1.4.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习题解答和应用: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不等式等。
1.5. 指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等。
2.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2.1.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余弦、正切等。
2.2.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
2.3.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与应用:三角恒等式的化简、证明与应用。
2.4.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向量的表示、向量的加减、数量积与向量积等。
2.5. 解直角三角形与一般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海伦公式解一般三角形等。
3. 解析几何3.1. 直线与圆的基本性质: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3.2. 二次曲线的基本性质:椭圆、双曲线的方程、图像、性质等。
3.3.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坐标变换等。
3.4. 平面向量与直线的关系:平面向量与直线的夹角、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垂直、平行等。
3.5.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4. 概率与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等。
4.2.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概率分布等。
4.3. 统计量与频率分布:样本均值、样本方差、频率分布表、频率直方图等。
4.4.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样本均值的点估计、比例的点估计、区间估计等。
4.5. 抽样与抽样分布:简单随机抽样、抽样分布、大样本估计等。
以上只是对____年高一数学必考重要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具体而详细的内容还需结合教材来复习和学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24年高一数学必考重要知识点总结(2)反比例函数形如y=k/____(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
高中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1. 引言高中数学必修3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电子课本旨在全面介绍高中数学必修3的知识点和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2. 几何与向量2.1 平面与直线•平面的定义和性质•直线的定义和性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2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3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2.4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定义和性质•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向量的模长、方向和坐标3. 解析几何与坐标系3.1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性质•坐标的表示和计算•点与点的位置关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2 曲线的方程•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方程和解法•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3.3 圆的方程•圆的定义和性质•圆的方程和圆上的点的坐标表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4 空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性质•空间点的位置和坐标表示•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4. 函数与导数4.1 函数的引入•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函数的表示和计算•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函数的应用4.2 导数•导数的定义和性质•导数的计算和性质•导数与函数的关系•导数的应用4.3 反函数与二次函数•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反函数的计算和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二次函数的方程和解法4.4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的定义•函数单调性和极值的判定•函数的最值和最优化问题•函数的应用5. 统计与概率5.1 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表示和计算•数据的分析和图形表示5.2 概率的引入•概率的定义和性质•事件与概率的关系•几何概型与概率计算•概率的应用和思维拓展5.3 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和乘法定理•独立事件和加法定理•贝叶斯定理和树状图•概率的应用和思维拓展结语本电子课本通过详细介绍高中数学必修3的知识点和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M
M0
o
y
x
例、已知两点M1(1,-2,3),M2(3,0,-1),求线段的垂直 平分面的方程。 解: 因为矢量M1M2(2,2,-4) 垂直于平面,所以平面的一个法矢量为 n(1,1,-2).
又所求平面过点M1M2的中点M0(2,-1,1),故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为
(x-2)+(y+1)-2(z-1)=0 整理得 x+y-2z+1=0
s1 (m1, n1, p1)
s2 =(m2, n2, p2)
两直线夹角的特殊情况:
(1) L1 L2 m1m2 n1n2 p1 p2 0,
m1 n1 p1 , ( 2) L1 // L2 m 2 n2 p2
例如, 直线 L1 : s1 (1,4, 0),
n1 ( A1 , B1 , C1 ),
1
n2 ( A2 , B2 , C 2 ),
n2
n1
2
按照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有 A1 A2 B1 B2 C1C2 cos 1 , 2 A12 B12 C12 A2 2 B2 2 C2 2 两平面位置特征:
M0M n M0 M n 0
代入向量的坐标
其中法向量 n( A, B, C ),
z
n
M
M0
已知定点 M 0 ( x0 , y0 , z0 ).
M0 M n M0 M n 0
o
y
x
M 0 M n A( x x0 ) B( y y0 ) C ( z z0 )
1 1 0
所以L1与L2为异面直线。 又s1s2 (0,0,2),所以
c a
b
| M 1M 2 ( s1 s2 ) | 4 d 2 | s1 s2 | 2
x y z 1 x 1 y 1 z 1 l2 : 例4 已知两直线 l1 : 1 1 0 1 1 0
所以:
4
x 1 y 1 z 例 6 求过点 M ( 2,1,3)且与直线 3 2 1
垂直相交的直线方程.
解 先作一过点M且与已知 直线垂直的平面
M
N
L
3( x 2) 2( y 1) ( z 3) 0
再求已知直线与该平面的交点N,
A( x0 x1 ) B( y0 y1 ) C ( z0 z1 ) A2 B 2 C 2 A x 0 B y0 C z 0 D A B C
2 2 2
d
P 1
d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例如: 求点A(1, 2, 1)到平面: x + 2y + 2z 10 = 0 的距离
直线 L2 : s2 (0,0,1), s1 s2 0, s1 s2 , 即 L1 L2 .
x 1 y z3 x y2 z 例5 : 求直线L1 : 和L2 : 的夹角. 1 4 1 2 2 1
解: 直线L1, L2的方向向量 s1{1, 4, 1}
ab a b | a || b | cos cos , | a || b | a x bx a y b y a z bz cos 2 2 2 2 2 2 a x a y a z bx b y bz n1 { A1 , B1 , C1 }, 1 n2 { A2 , B2 , C 2 },
x
o
z
n
M
M0
y
一般式(交面式)方程的方向向量 :
s n1 n2
A1 x B1 y C1 z D1 0 (1) A2 x B2 y C 2 z D2 0 ( 2)
n2
n1
n1 ( A1 , B1 , C1 ) n2 ( A2 , B2 , C2 )
例1 研究以下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x 2 y z 1 0,
解
y 3z 1 0
| 1 0 2 1 1 3 | cos 2 2 2 2 2 ( 1) 2 ( 1) 1 3
1 cos 两平面相交,夹角 arccos 1 . 60
D1 A1 B1 C1 ( 2) 1 // 2 A2 B2 C2 D2
z
补充: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n
M
M0
o
y
x
已知平面的法向量 n的坐标为( A , B , C ),
M0 ( x0 , y0 , z0 )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
则平面上的任一点 M ( x , y , z ) 满足几何条件
n
M1
M2
N2
s1 N1
L2
M1 L1
M1 M 2
s2
L1
s1
2.22、两直线的公垂线方程
公垂线可看为由过L1上的点M1,以s1,s1s2为方位 矢量的平面与过L2上的点M2,以s2,s1s2为方位矢量 的平面的交线,因此,公垂线的方程为:
x x1 y y1 z z1
X Y Z x x2 y y2 z z2 Y2 Z2 0 X2 X Y Z
1 2 1 解:因为 n1 // n2 . 3 6 3
在第一个平面内任取一点,比如(0,0,1),
d
3 0 6 0 31 4 3 2 6 2 ( 3 )2
7 3 6
.
§4.2.2 空间直线与点距离
设直线L, s ( m, n, p), P0 x 0 , y 0 , z 0 是L外一点,
i 0
s1s2 0,0,2),所以
j k 0 2
公垂线为z 轴.
1 1 0
2i 2 j , 过 L0与 L1 的平面方程为2 x 0 2 y 0 0, L L 过 0 与 2的平面方程为 2 x 1 2 y 1 0, L 2i 2 j , s1
M1
L1
§ 4.3 夹角 § 4.3.1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定义 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 (通常取锐角) 夹角.
n2
n1
2
1 : A1 x B1 y C1 z D1 0, 2 : A2 x B2 y C 2 z D2 0,
s2{2, 2, 1}
| s1 s 2 | 有:cos | cos( s 1 , s 2 ) | | s1 | | s 2 |
| 1 2 ( 4 ) ( 2 ) 1 ( 1 ) | 1 2 ( 4 ) 2 1 2 2 2 ( 2 ) 2 ( 1 ) 2 2 2
60
§ 4.3.2 直线与直线的夹角
定义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锐角)称为 两直线的夹角. L1 L2 直线 L1 : s1 ( m1 , n1 , p1 ) s1 直线 L2 : s2 ( m 2 , n2 , p2 ) s 则两直线的夹角公式:
2
s1 s2 cos L1 , L2 s1 s2 | m1m2 n1n2 p1 p2 | 2 2 2 2 2 2 m1 n1 p1 m2 n2 p2
两平面夹角余弦公式
(1) 1 2 A1 A2 B1 B2 C1C 2 0; cos 0, 2
n1 n2
cos 1 , 2
| A1 A2 B1 B2 C1C2 | A12 B12 C12 A2 2 B2 2 C2 2
§4涉及平面和直线 的度量关系
§4 .1、直角坐标系中平面方程系数的几何意义
Ax By Cz D 0
称向量 n ( A, B, C )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回顾
定理2.1 假设平面 的一般方程是: Ax By Cz D 0
则向量r (k , m, n)平行于的充要条件是 Ak Bm Cn 0 n r
其中{X,Y,Z}为s1s2 的分量。
L2 L0 s2 M2 N2 s1 N1 M1 L1
X1
Y1
Z1 0
例3 已知两直线
x y z 1 x 1 y 1 z 1 l1 : l2 : 1 1 0 1 1 0
试证明它们为异面直线,并求其距离和公垂线的方程。 解: 1 1 2 ( M 1M 2 , s1 , s2 ) 1 1 0 4 0
2
i
j
k
0 0 2 1 1 0
x x1 y y1 z z1 Y1 Z1 0 X1 X Y Z x x2 y y 2 z z 2 X Y2 Z2 0 2 Y Z X
x y 0 x y 0
L0
例2
求点(5,4,2)到直线
的距离d.
x 1 y 3 z 1 2 3 1
解
P0 5,4,2, 取点P1 1,3,1, 方向向量s 2,3,1,
2 2 2 s 2 3 1 14 ,
则P1 P0的坐标为6, 1, 1,
则 P1 P0 s 6 2 PP0 s 1 d s
d
1 1 2 2 2 1 10 1 2 2
2 2 2
3 1 3
d
Ax 0 By 0 Cz 0 D A B C
2 2 2
d
Ax 0 By 0 Cz 0 D A2 B 2 C 2
例 1 求两平面
z x 2 y 1, 3x 6 y 3z 4 间的距离.